杜甫诗词创作时期

合集下载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词优美动人,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杜甫的简介、主要作品进行介绍。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生于唐肃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12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70年)。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先祖是唐初的功臣杜对。

杜甫幼承祖业,品行儒雅,博学有才华。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但依然坚守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写实、直观、深沉,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最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诗人之一,歌颂人民的生活,感叹时代变迁,表达沉痛的社会现实。

二、杜甫的作品杜甫的作品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初唐、盛唐和晚唐。

(一)初唐时期(717年-732年)在初唐时期,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清新明快,主题多与人生哲理、爱情、战争有关。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观公孙大娘弟》等。

(二)盛唐时期(738年-756年)在唐朝盛世时期,杜甫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他写的主题更为复杂,内容更为深刻,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格。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登高》、《三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品。

(三)晚唐时期(759年-770年)在晚唐时期,杜甫体现出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石壕吏》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自然价值,他的作品曾多次被节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赢得了永久的艺术地位。

三、结语杜甫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代表了唐诗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璀璨明珠。

杜甫的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意义,它们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思考。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聖”之一,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思想,达到了美学艺术的高度,深受后世文人所推崇。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作品风格特点三个方面来介绍杜甫的诗歌艺术。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祖籍河南巩县。

出生在一个门第贫寒的家庭,早年生活贫困,但勤学苦读,以文词鸣名于咸阳城。

后来,杜甫离开家乡,开始四处游历,途中写下许多感慨和感人的诗词。

在他五十岁左右时辗转于江南一带,生活转换得多姿多彩。

最后,他生活在荒漠之中,却不失其文学激情,以卓越的文学成就、倔强不屈的人格塑造了“文人”形象。

二、杜甫的文学成就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称为“诗聖”。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他的诗歌风格以开阔、豪迈、浪漫的气质为主要特征。

他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人性和生存环境的关注,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前瞻性、进步性和唯实性。

范传正说:“杜诗烈士之风,积品励人,所以受人后世之赞誉,为吾国图书无可替也。

”杜甫的诗歌创作主题和风格十分广泛,他的作品能够涵盖诗歌艺术所描述的各种内容,其中以表达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歌最能展示其文学成就。

他的诗歌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社会、历史、哲学、民情、景物、人文等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哲学意义。

他所创作的诗歌数量很大,至今已有近1500首,包括《登高》、《夜泊牛渚怀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众多经典之作。

三、杜甫的作品风格特点杜甫的诗歌风格十分豪放、奔放和自然,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形像的描绘。

他的诗歌形象色彩鲜艳、画面感十分强烈,揭示了他宏大、激情、开阔的艺术风范。

这种诗歌特色反映在诗歌的格律、韵律、语言等方面。

1.格律杜甫的诗歌格律十分灵活,常使用七绝、六绝、律诗、乐府和歌行等形式,兼收并蓄,不拘一格。

例如他的《登高》、《将进酒》、《望岳》采用了古乐府的形式,而《兵车行》、《三吏》等则采用了用辞简练、叙述明朗的律诗体。

历史诗词名人

历史诗词名人

历史诗词名人
以下是一些历史时期的著名诗词名人:
1.杜甫(712年-
770年):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不
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被誉为“诗圣”。

2.白居易(772年-
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明快的
风格和世俗主题而著称。

3.苏轼(1037年-
1101年):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画家,他的诗词
充满情感和生活体验,深受后人喜爱。

4.辛弃疾(1140年-
1207年):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激昂豪放的词作闻名,作
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情思索。

5.李清照(1084年-
1155年):北宋时期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
的词作多以爱情和离别为主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6.王之涣(688年-
742年):唐代诗人,他的作品以富有哲理的思考和写景的
描绘而著称,尤以《登鹳雀楼》最为著名。

以上只是历史诗词领域中的一些名人,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甫的一生每个阶段写的诗

杜甫的一生每个阶段写的诗

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以下是各个阶段创作的代表作品:
1. 早期(约731-746年):这是杜甫的壮游时期,他游历了齐赵、江淮一带,此时他的诗歌充满了青春的热情和壮志豪情,代表作有《登岳阳楼》。

2. 中期(约746-755年):这是杜甫困居长安的时期,他在长安寻求官职但未果,生活艰辛,这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个人困境的抒发,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

3. 晚期(约756-770年):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时期,他经历了被叛军困于长安、逃亡、任职左拾遗等事件,这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

4. 漂泊时期(约759-770年):这是杜甫辞官后漂泊于蜀、湖、湘一带的时期,他深入了解了人民的苦难,这时期的作品情感深沉,表达了对人民和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关怀,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

如果想了解杜甫各个阶段写的诗,建议查阅《杜工部集》。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古诗词研究专家。

杜甫的简介作品诗词有哪些名字

杜甫的简介作品诗词有哪些名字

杜甫的简介作品诗词有哪些名字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影响了数代文人墨客,被誉为“诗圣”。

他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政治形势的思考,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心。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一、生平概述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称杜工部。

生于长安(今西安),早年在官府做过差役,后来曾到过蜀地、荆湖、洛阳、长安等地游历,从中汲取灵感。

他的一生经历了虐政、荒年、战乱等多种磨难,这些经历也成为他创作诗歌的原材料。

二、主要作品杜甫是唐代最多产的诗人之一,他共创作了近1500首诗,其中有许多经典之作。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作品:1.《春望》《春望》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名篇之一。

该诗描写了唐代的春天景色和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反映了时局不稳定和人民的苦难。

这首诗深深地表达了杜甫的关心和担忧,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人民的爱和关怀。

2.《登高》《登高》是杜甫另一首代表作品,也被称为“二十四桥明月夜”。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夜晚登高,目睹了夜景的美,同时也表现了对健康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誉,被誉为诗歌史上的一颗明珠。

3.《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另一首代表作品,该诗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以及她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遭遇。

这首诗不仅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苦难,还表现了杜甫对女性的赞美。

4.《兵车行》《兵车行》是杜甫的另一大代表作品之一,该诗描述了一支军队的行军情景,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反感和对士兵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形象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现实,深刻地表现了杜甫的悲愤之情。

5.《范成大》《范成大》是杜甫的一首挽歌,为唐代著名学者范成大的逝世而作。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老师的怀念和追思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他对社会制度的批判。

总之,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他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探究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探究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探究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古代诗人智慧的集体结晶,值得我国学习和继承发扬。

尤其是我国唐朝时期,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出现很多著名的诗歌创作人。

当时唐朝有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还有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以社会现实为写作题材,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现实残酷的不满,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出来,使得诗歌中蕴含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值得我国学习和研究。

一、杜甫诗歌创作历史背景分析(一)社会背景杜甫生在我国唐朝时期,他出生的时期正是我国盛世唐朝由盛变为衰的过程,在唐朝安史之乱后,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杜甫也是背井离乡,到处避难。

在这种社会形式下,作者一生的阅历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使得其一生所见所感十分丰富,而杜甫本人又是一个比较容易感伤的诗人。

所以,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诗人杜甫经过精神上的斗争,创作了一系列的现实主义诗歌。

这些诗歌在当时被人们广为传诵,直至今日,人们在次翻读杜甫的诗歌依然能有一种感同深受的感觉。

这就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精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因此,我们研究和学习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必须要全面学习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色,发扬民族文化精髓。

(二)个人经历1.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上开bai元二十三年(年),杜甫回去故乡出席“乡贡”。

开元二十四年(年),杜甫在洛阳出席进士考试,结果落榜。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遗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尼里兖州城楼》,就是省侍父亲于兖州时的作品;除了《画鹰》、《房兵曹胡马》两首,以青年人的热情颂扬了雄鹰和骏马;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绝句二首的背景介绍

绝句二首的背景介绍

绝句二首一、创作时间《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写于成都草堂,诗中描写了草堂的周围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第二首则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志和人生感慨。

这组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据史书记载,应是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

二、创作地点《绝句二首》的创作地点是成都草堂。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的冬天,因战乱离开洛阳,辗转颠沛,最终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资助下,在城郊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草堂,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

在这个地方,杜甫度过了他最后的四年多的时光,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绝句二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三、历史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诗人杜甫在经历了长期的流离失所后,终于在成都草堂安顿下来。

然而,此时的杜甫已经年迈体衰,又遭遇了丧子之痛,生活境遇十分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绝句二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感慨,抒发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四、诗人境遇在创作《绝句二首》时,杜甫已经历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他曾经在长安为官,因得罪权贵而遭贬谪。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颠沛流离,四处逃难,甚至一度沦为乞丐。

最终在成都草堂暂时安顿下来,但此时的他已经年老体衰,贫病交加。

这些境遇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文化氛围杜甫生活在唐代,这个时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之一。

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杜甫作为唐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同时,他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些文化氛围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艺术风格杜甫的诗歌以沉郁顿挫、雄浑豪放为主要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从描绘自然景色到反映社会现实,从抒发个人情感到表达民族忧患意识都有所涉猎。

他的诗歌语言精练,意象深远,情感真挚。

同时,他的诗歌形式上也多有创新,《绝句二首》便是其四言绝句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杜甫简介

诗人杜甫简介

诗人杜甫简介总结归纳精选(1):诗人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十分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之后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总结归纳精选(2):诗人杜甫简介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 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杜甫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世称杜少陵,是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有[时候也称为“大李杜”,以区别于“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死于耒阳市,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

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

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的伟人”,其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的崇敬和反思。

本文将介绍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于公元712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个封建家庭,他的祖父是隋朝的宰相。

由于杜氏家族衰落,杜甫的童年非常贫苦。

他曾经游历过许多地方,见识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和险恶,培养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之情。

他曾经担任过官员和学官等职务,但是由于独立思考和忠于原则而多次受到废黜或贬谪的打压和困扰。

杜甫于公元770年去世,享年59岁。

二、杜甫的代表作杜甫的诗词作品总数达到了1500多首,其中不少是高度有名的经典之作,下面仅列举一些代表作: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70年左右,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描绘了杜甫在登高远望的时候所见的壮丽景象,同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景象和人生的感慨。

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困境破灭后的未来,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担忧。

3.《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灯火阑珊处,拭泪双双望。

念我沦于险阻泥,关河千里,望长安于日下。

客心何在,回首向来萧瑟处。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铿锵有力的语言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同时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同情和爱护。

4.《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渚田阡陌,交疏织干戈。

旌旆夷陵,城隅斗鸡鹜。

严风骤雨,大旱不雪。

望长安于日下。

目断西飞鸿雁,思照南归虹霓。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雄浑壮丽的语言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爱护,同时表现了他对历史和传统的崇敬和反思。

诗圣杜甫平生简介

诗圣杜甫平生简介

诗圣杜甫平生简介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词句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2]白话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作品鉴赏: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杜甫的简介资料

杜甫的简介资料

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平经历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名作赏析:陆游、辛弃疾、杜甫三位文人的诗词创作特点比较》

《名作赏析:陆游、辛弃疾、杜甫三位文人的诗词创作特点比较》

名作赏析:陆游、辛弃疾、杜甫三位文人的诗词创作特点比较1. 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陆游、辛弃疾和杜甫都是备受推崇的文人。

他们的诗词作品被视为经典之作,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三位文人的诗词创作特点,并进行比较。

2. 陆游:坚定而豪放陆游(1125年-1210年),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著名诗人。

他一生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动荡,这些经历在他的诗中体现得非常鲜明。

陆游的诗风豪放而坚定,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志。

其作品注重细腻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关注社会现象和个体命运。

他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时事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并通过自然景物与之相呼应。

3. 辛弃疾:激情澎湃辛弃疾(1140年-1207年)是南宋末年的杰出词人。

他的词作追求激情和豪放,常以个人的感受和思考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的看法。

辛弃疾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对时事议论激烈,饱含着民族复兴和国家振兴的期望。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其词作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杜甫:哲思而含蓄杜甫(712年-770年),唐代杰出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揭示了社会阶层冲突、战乱和贫困等问题,折射出一个动荡时代中普通人民的苦难与希望。

杜甫注重抒发自己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并进行深入思考。

他借助自然景物和个体命运来反映人类命运的浮沉,用哲思来渲染文章,并蕴含着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5. 比较分析•主题选择:陆游以爱国志士为主题,辛弃疾关注时事和政治局势,杜甫则关注社会阶层冲突和人民的苦难。

•表达风格:陆游豪放坚定,表现出爱国之情;辛弃疾激情洋溢,充满政治抒发;杜甫哲思内敛,具有人道主义关怀。

•描述手法:陆游细腻描绘自然景物,反映个体命运;辛弃疾以夸张、比喻等手法让作品更富感染力;杜甫用自然景物和个体命运暗示人类命运的浮沉。

•情感倾向:陆游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辛弃疾表现了对社会局势的不满与期望;杜甫则展示了对普通人民苦难与希望的关切。

杜甫生平、经历影响

杜甫生平、经历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 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 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 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 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于大历元年到 达夔州。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 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 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 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 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 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 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 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又由 潭州到衡州,复折回潭州。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 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 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 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 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 寄居在四川奉节县。广德二年(760)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 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 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 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用一些生活细节 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 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简介有哪些诗词作品

杜甫的简介有哪些诗词作品

杜甫的简介有哪些诗词作品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称为“诗圣”。

他以广阔的胸襟、深刻的思想和刚毅的人格,以及对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的关注,成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杜甫的创作始于晚年,直到晚唐末年。

他的诗词作品数量众多,包括四行、七言、八言等多种形式。

他的诗风宏伟,在表现自然景色、人物感情,以及议论时政等方面都被认为非常独特。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将进酒》等诗歌作品了。

这些诗作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美妙的诗句,被人们广为传诵。

《登高》《登高》是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呈现出我们高处眺望风景的感觉,表达出作者对壮丽景色的感慨。

在谈到这首诗歌的时候,很容易想到其中的一句:“举头空自胜,任尔高处眠”。

这句话描述了登高所带来的兴奋和惊叹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他在困顿、贫穷的状态下,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诗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诗句经常被人们引用,表达对一些事物、人物的无奈情感。

《将进酒》《将进酒》是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杜甫时期最为有名的诗歌之一。

他在诗歌中通过对美酒、人生、情感的描述,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歌咏来表达浓郁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诗句人们依然爱不释手。

除此之外,他的《春望》、《赤壁怀古》、《丽人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辋川集》等作品,无一不流露出浓郁的人道关怀和理性思考的精神,他的诗歌既有哲理性,又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杜甫的思想、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尤其是他对人民疾苦,对政治和社会的关切,让人们在阅读他的诗歌中感受到了人性的脉搏和历史的感召,教育了后世的人们。

杜甫诗歌创作历程

杜甫诗歌创作历程

杜甫诗歌创作历程
杜甫诗歌创作历程如下:
1.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
且游历的时期,据杜甫《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又据《进雕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余篇。

”由此可见,杜甫自七岁起便已经写诗了,到他43岁写《进雕赋表》时,应该连诗带文章有一千多篇了。

2.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这个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44岁的十年
间作品,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

这段时期杜甫写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诗。

3.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759年):这一个时期,包括杜甫45岁
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

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其中以五律、五言古体诗最多,杜甫最长的五古《北征》和最长七古《洗兵马》均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其它著名的作品还有:《三吏》、《三别》、《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等。

4.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这段时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
时期,这一时期杜甫总共创作了一千余首诗,例如《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壮游》、《登高》等。

1/ 1。

[总结范文]诗人杜甫简介

[总结范文]诗人杜甫简介

[总结范文]诗人杜甫简介诗人杜甫简介总结归纳精选(1):诗人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十分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之后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总结归纳精选(2):诗人杜甫简介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杜甫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世称杜少陵,是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死于耒阳市,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

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

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为什么称杜甫为诗史?

为什么称杜甫为诗史?

为什么称杜甫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杜甫的诗被称,方便大家学习。

背景: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与他的经历有关。

其实杜甫少年时候,家境还是非常优越的,过着比较富足的安定生活。

他从小爱好学习,七岁就能作诗。

当然也非常顽皮,经常跑去偷邻家树上的梨啊枣啊什么的。

少年时期的杜甫虽然顽皮,但毕竟有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熏陶的机会,见识自然很广,加之聪颖好学,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先是在避难,后来听说肃宗继位,在背上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虏,押送到了长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杜甫虽然官职小,但是在面对国家危难之际还是选择了以国为重,并没有因为自身安危而放弃国家的前途。

之后短暂为官后,又在蜀中、湖南、衡州等地漂泊流离,最后病死在潭州前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之上,一代文豪就此长逝,年仅五十九岁。

可以说,杜甫的一生漂泊流离,去过很多地方,居无定所的他,过着寡淡的生活,但也正是这种经历,让杜甫看到人世间的百态,有古塞、危城、落日;有老妇、织女、老农;有官吏、恶霸、将军……这些都成为了杜甫创作的语言基础和思想源泉,所以杜甫的作品更接地气,被人称为“诗史”。

关于杜甫小故事:1. 王鼎钧回忆录里的一个片段,说中国诗词的。

很有意思。

杜甫有一句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但是问题来了,花近高楼,这是很美的景致啊,为什么还伤心呢?其实这句话要完整理解。

2. 按照常理,是应该这么写——“万方多难伤客心,花近高楼此登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诗词创作时期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岁以前)
杜工部像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

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困xx时期
(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

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为官时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安史叛军对杜甫啖以高官厚禄,杜甫对此断然拒绝。

此事在后世诗人陈志岁《谒杜甫陵园》诗中得到著录,诗云:“北邙埋骨众,名但子堪垂。

甘受一椽漏,愿除千户悲。

敬身推伪宦,伤世泻真辞。

陵柏今苞茂,诗王继有谁?”(该诗唱出了世人景仰杜公之心声)杜甫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

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xx漂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