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九) 散文阅读二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二)配套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
训练24 散文阅读(二)(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对应学生用书P40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奇崛的峭石张梦阳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在书房里独自静静地翻书;二是到山野间游山逛水,自由散想。
一天黎明,信步在山野漫游,突然看到直矗云霄的山峰间,瑰丽、火红的朝霞映衬中,有一尊黑色的从悬崖上奇崛挺出的峭石,立时惊呆了。
伫步凝望,恍然觉得这红霞中的黑色峭石,很像是鲁迅的头像,奇挺,坚硬,不同凡响,令人神往。
是的,鲁迅就是20世纪中国一尊奇崛的峭石。
20世纪初叶,国难当头,人们纷纷“竞言武事”,青年鲁迅却顶着对物质“崇奉逾度”的“质化”逆风,独树一帜,提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在异国日本遥望中国茫茫大地,叹息“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反复叹道:“其亦沉思而已夫,其亦惟沉思而已夫!”经过十年沉默,1918年5月,“五四”前夕,《狂人日记》如一声春雷,接着“一发而不可收”,孔乙己、阿Q、祥林嫂、吕纬甫、魏连殳、子君、涓生等一系列雕塑般的人物,和那荒原上无边野草丛中苦走不止的“过客”,出现在读者眼前。
对“正人君子”鞭辟入里的批判,对既没有奴隶也没有奴隶主的“第三样时代”的期盼,震撼着人心。
他的精神力量和文学天才,无人望其项背,无论是小说,还是杂文,散文诗,文学史研究,“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只要他一进入,就会立起一座奇耸的高峰。
“只觉得受着一种痛快的刺戟,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
这奇文中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含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的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可言喻的悲哀的愉快。
这种快感正像爱吃辣的人所感到的‘愈辣愈爽快’的感觉。
”尽管也有人用恶骂来欢迎他,但也不能不承认他的奇崛。
本来已经名满天下,完全可以做薪金丰厚的教授,也有意写自己的文学史著作,却因革命青年横遭屠杀,当权者“暴殄天物”,“对于个别的不能再造的生命和青春,更无顾惜”而毅然辞去教职,与爱人许广平栖居上海,专事著译。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20散文阅读2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落葵简媜①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妙,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②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专心营造,期盼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起先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妙。
③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置于厅堂中最好的位置,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如此,才放心赏花。
这当然是人的本性,细心去实践一份美,但牵涉的细微环节有些非人能限制。
小处瓶花如此,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非常不及三,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④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志向中的美,愈来愈不行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
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供应,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
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
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终一次相别。
⑤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⑥去夏台风季节,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
我们确定自力救济,到那块六十多平米的荒地上找去年种的地瓜叶。
空地挨着屋舍,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顺手乱种,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草。
还好,地瓜命硬,勉牵强强夺了一方土地,叶子又瘦又小,摘不到几回,手足无措了。
⑦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
我端详了半天,该下山买菜认输呢,还是再撑几天尊严?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顺着墙根网壁爬,一路悬壶济世。
春日结紫珠果时,曾摘了一碗,捏破珠果,滤出紫液用来染素棉纸,倒也淡雅。
早知落葵的叶可食,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不知味道如何?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苋要好吧。
⑧果真香嫩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宝贵之感。
菜荒解除前,那棵落葵早秃了。
复原菠菜、小白菜、水蕹的日子后,间或食箸之际,还想起落葵的救命之恩,它的香嫩是真的滑入记忆了。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附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麦子龚培德母亲二十八岁时,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排长。
她是从淮海平原走到西北戈壁上的。
父母的家乡在徐州,那个地方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最大的一场战役——淮海战役便是以徐州为中心拉开帷幕的。
那时节父亲和母亲都上了前线,战役胜利后,母亲还得到一张“支前模范”的奖状。
可见母亲的性格十分要强,干什么都要干到人前。
不要强她也就不会从大老远的江苏跑到新疆来了,然而促使母亲走出家乡的是父亲。
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家乡有名的秀才,拿得出一手好毛笔字。
春节写对联,从腊月半动墨到年三十也闲不下来。
母亲和父亲结婚不到三个月,国民党军进攻苏北解放区,村子里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要扛起枪,奔向硝烟弥漫的战场。
作为青妇队长的母亲,只有动员自己的丈夫走上前线,她才能在别人面前高高地昂起头。
因此,秀才胚子的父亲在母亲恋恋不舍的眼神中走进了队伍。
但三个月之后,桃花河西刚刚结成一层薄冰的时候,父亲却从部队回来了,他的腿部中了一颗子弹,不得不回家休养。
父亲归来,我的爷爷奶奶自然非常高兴和欣慰,母亲心里可能也是一时灌满了喜悦,然而喜悦很快又被一种深深的惋惜代替了。
因为母亲认准父亲是应该做大事的人,这颗子弹不仅破灭了她所憧憬的那个美丽的梦,而且也许会影响父亲的前程。
父亲在家乡的小学校里度过三年粉笔生涯之后,便迎来了共和国建国的礼炮声,当初那些与父亲一道走入队伍的伙伴,只要没死的,基本上都挎着盒子枪回村接自己的女人迈向新的天地。
一直要强的母亲在人前仿佛整个矮了半个头。
她怎么也想不到,她抱着那么大希望送出去的父亲,竟会因为一颗子弹而比其它姐妹的男人们逊色,她受不住姐妹们跟着各自男人走出山村时流露的既炫耀又欣喜的心情。
她沮丧地待在屋里,足足有好半年没出门。
我的爷爷奶奶知道儿媳的心病,说:“别看人家现如今高头大马,出人头地,可想想那些牺牲在外的人,怕是他们的魂儿连自家的路都找不着哩。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二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突破考点一分析结
专题二考点突破考点一分析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山路马帮简云斌近来在乡镇工作,每天上下班要坐四十分钟的车,一般早上八点出发,晚上六点回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来回奔波,天天如此。
坐车时,我喜欢打量窗外风物。
本地属于采煤区,公路沿线多是光瘠、裸露的石灰岩山壁,间或有些茶山、竹林、庄稼地,由于灰尘重,色调并不清绿,路旁的农舍更是灰扑扑的。
这样的感觉自然不太舒服。
只有马帮在公路上出现时,才令我眼睛一亮。
早上看见的那些马,同人一样,是出门干活的。
晨光中,几匹矮小、结实的马,在公路边排成一队,驮着沉重的货物,摇着尾巴,低着头,悄然地走着。
每匹马左右两边各挂着一个大竹筐,装的多是水泥、石灰、片石等建筑材料,两个竹筐用木棍架起,紧紧压在马背上。
行进中,它们的身子洒满了阳光,黄色、褐色或黑色的毛发沾着尘土,稀疏而脏乱,散发出热腾腾的汗水,马蹄在坚硬的路面“嗒嗒”作响。
赶马的是些普通村民,有时甚至是老人、妇女,拿着树枝类的马鞭,并不吆喝,也不鞭挞,只是牵着缰绳,那些马就老老实实地跟着他们走。
主人不说话,马儿也不吭一声,像一队默默移动的石头。
偶尔,一匹马因不堪重荷,会抬头喷一个响鼻,顺便打量一下我们的汽车。
它的嘴是咧着的,似在憨厚地向我们笑,它的眼神特别温驯、纯朴,像山里那些孩子。
有一次下乡,碰见一位正在运料的老乡,顺便向他打听了一下马的行情。
据他讲,一匹马身价大概两千元,每天吃十几斤饲料,主要是豌豆、玉米、小麦和草料,成本二十多元,而马干一天活,可以挣七十八元!那位老乡说着,很自豪地拍了拍身边一匹正喘着粗气的黄马。
那马已干了一整天活,此时,身上仍驮着两大袋水泥,背部早勒出了几道深深的血痕。
我摸了摸它的背,它也向我甩了甩尾巴,不知是不是表示感激。
每当看着这些低眉顺眼、老实巴交的矮种马,我总在心底发出一声感叹:这就是命运呵!同样是马,北方的马可以在草原、大漠上扬鬃奋蹄、驰骋如风,大地是它们的舞台,自由是它们的性格,奔跑是它们的形象。
专题19 散文阅读(练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基础题一、(14届江苏苏州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吃喝之外陆文夫我觉得许多人在吃喝方面都忽略了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大家只注意研究美酒佳肴,却忽略了吃喝时的那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
此种虚词不在酒菜之列,菜单上当然是找不到的。
可是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却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五十年代,我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过中午,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桂鱼养在河里,可以做个鱼汤聊以充饥。
我觉得此乃上策,便进入那家小饭馆。
这家饭馆临河而筑、正确点说是店门在街上,小楼是架在湖口的大河上。
房屋下面架空,可以系船或作船坞,是水乡小镇上常见的那种河房。
店主领我从店堂内的一个窟窿里步下码头,从河里拎起一个扁圆形的篾篓,篓内果然有一条活桂鱼,约两斤不到点。
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
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
“有酒吗?”“有仿绍。
”“来两斤。
”两斤黄酒,一条桂鱼,面对碧水波光,嘴里哼哼唧唧,“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
此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间我重复啖过无数次的桂鱼,可我总觉得这些制作精良的桂鱼,都不及三十多年前在小酒楼上吃到的那么鲜美。
其实。
那小酒馆里的烹调是最简单的,和得月楼的桂鱼放在一起,那你肯定会感到得月楼胜过小酒楼。
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闲情、诗意又在哪里……有许多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到处寻找小馄饨、豆腐花、臭豆腐干、糖粥等这些儿时或青少年时代常吃的食品。
找到了以后也很高兴,可吃了以后总觉得味道不如从前。
可能是这些小食品的制作不如从前,因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大力气赚小钱,不过,此种不足还是可以想办法加以恢复或改进的,可那“味道”的主要之点却无法恢复了。
2022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九) 散文阅读二 新人教版
2022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安徽专用):十九[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看麦熟刘成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
”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
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
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
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
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
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
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
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
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
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
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
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
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2)(含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缝隙朱以撒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
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
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迎来秋风,甚至难以紧闭。
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
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
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已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
当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
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探到内部,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
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
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
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碑刻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
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再成为秘密。
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者幸运地发现了一道透出光亮的小口,由此开始了他梦幻一般的旅程。
我一直在想,陶渊明以云淡风轻的笔法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感,主旨还是要人守住那道裂开的口子——不能守之以一,就难以让人信服。
朱熹曾经评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贿。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如此说,陶渊明就是君子自守的人物,而其他晋宋人物,则是守不住的两面人。
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坚硬的桃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一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
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
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为或天时,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过关练“散文阅读”(一)(二)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专题过关练(一)-(二)专题过关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三幅画宗璞①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
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
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
②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
③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
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
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
④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
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
40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
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
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
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
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
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
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
⑤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
⑥时光一晃过了40年。
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
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
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人枕边书。
”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
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5年仍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
⑦1986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
得知乃汪兄大作时,不胜惊异。
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
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⑧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
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
初夏时,我修书往蒲黄榆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
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九) 散文阅读二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广东专用):(十九) [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梦时节叶楠①我曾经有过无数幻梦。
然而曾几何时,突然无梦了。
没有了梦,于是我常常追忆那飘去了的梦。
②梦是什么样子呢?③梦境好像总是朦胧的、诡谲不定、变幻着的,一切像是蒙上了一层飘曳的具有魔法的轻纱……④有时,它异常绚丽,满目彩色的光斑、像阳光映射的肥皂泡,轻盈地飞旋……有时光斑会成为黑、灰或无法辨识的冷色调,像纷飞的雪团,裹迫你作不定向的飘荡,你感到寒冷,似乎连你的心都凝冻了,再也化解不开……⑤一切形状色彩都是不定的,白云苍狗,似云非云,似兽非兽,似人非人……相互无定则地变幻;时空是无限的,跨越时空是无阻拦的,从原始到现代、到未来,从外星和不知道的所在,到你的睡眠之榻,只在旋踵之间……你有时会变得具有神奇的本领,空气、水、土地,甚至钢铁,你都可以穿透,在其间邀游。
有时,你却失去了一切能量,失去了举手投足之力,甚至连求救呐喊都不可能,你感到了孤立无援的恐惧。
⑥梦中,主体、客体可以任意转换。
有时,你竟不知道你的身份。
是富翁,是乞丐;是侠义之士,是江洋大盗;是云朵,还是尘埃?也许,两者都是你。
⑦在梦中,牛顿、阿基米德、爱因斯坦及所有科学大师创建的时空、引力等规律,一律失效……⑧无形的力量,强迫你在没有开头和结尾的故事中,充当主角,扮演配角或作旁观者,让你经历少许的欢乐却有无尽的痛苦……这些情绪的波动是不规则的无需过渡的跳跃的流程。
⑨可是,我从来没有过圆满的美梦,凶险的居多,不像庄周有过的那么浪漫空幻之梦——“梦为蝴蝶”,也没有《南柯太守传》中极像小乘佛教晓谕人生的梦,更没有《牡丹亭》杜丽娘和柳梦梅那种艳丽之梦。
⑩即便如此,梦还是与我无缘了。
有人说:“这是因为你失去了激情,你失去了想象力,你麻木了。
”“你脑子里的制作梦幻的程序丢掉了。
”更有甚者说:“你临近死亡了。
因为只有万念俱灰,才没有梦。
”这些说法似乎都有道理。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九 小说阅读二 新人教版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北京专用):(十九) [小说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8分无价之宝丛林中走出四个男人。
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面容疲惫,步履艰难,简直像刚从死牢中逃出的囚犯。
走在前面的两个人一起扛着一只沉重的木箱。
后面那两个则拄着拐杖。
他们原本素不相识,都是被探险家马格拉夫招聘来参加原始森林探险的。
但是,不久前,马格拉夫被可怕的热病夺去了生命,只剩下这群龙无首的四个人了。
他们无法理解马格拉夫那股探险的热情(如果是为了寻找金矿,那又另当别论)。
要不是他给的酬金高昂,他们是绝不会陪他进行这趟狂热的探险的。
马格拉夫总是热情洋溢地微笑着说:“科学家发现的东西远比金子的价值还要贵重。
”马格拉夫死了。
他们原以为他的行动终于以失败告终。
可是,现在看来,事情并非如此。
他临终前给他们留下了这口神秘的、沉重的箱子。
这是他在已知自己死期将近时,背着他们将其钉好,并密封起来的。
“要把它送出去,由你们四人合作——两人一组地轮流抬它。
”他嘱咐道,“希望每个人都向我保证:在把它安全送到目的地之前,绝不离开它。
地址就在箱盖上。
如果你们能将它安安全全地送到我的好友麦克唐纳手里,你们将会获得无价之宝。
他就住在丛林外的海边。
你们能答应我吗?”他们都郑重地向他许了诺,因为这是一个他们都很尊重的人的遗言,他们怎能不遵从他呢?在这可怕的原始森林中,每当他们由于心灵受到单调乏味的腐蚀而几乎相互充满敌意的时候,总是马格拉夫把他们团结起来。
他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不断地感染他们,鼓舞他们,使得这支小小的探险队战胜了无数次意想不到的困难。
而今他与他们永别了。
可是他留下的这口神秘的木箱,还有他要求他们对他所作的承诺,却代替他成了联结这四个人的精神纽带。
这是一个奇怪的组合。
一共四个人:大学生巴里、大个子的爱尔兰厨师麦克里迪、水手吉姆·塞克斯和约翰逊——他是马格拉夫从一间湖滨酒吧里找来的。
水手塞克斯有一张地图。
每当他们停下休息时,他总要将它掏出来,仔细地研究一番。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0散文阅读二议论说理类
课时质量评价(十)散文阅读(二) 议论说理类(建议用时:5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怀念麦子彭家河麦子,是乡下最顾家的媳妇。
农历十月,水稻已装进了仓,踏实的农民们便早早地忙碌着麦子的婚礼了。
光亮的犁铧、黑色的钉耙、带着农药气味的耧斗是麦子千百年来简陋的陪嫁,其实也不完全算是陪嫁,农家计算好的那些碳铵、尿素、农家肥才是麦子最好的嫁妆。
在麦子离开家的前夜,老农便点起烟锅,叨念着哪块地肥,哪块地薄,平衡起麦子陪嫁的多少,掂量起麦子出嫁以后的日子的舒服与艰涩。
丰盛的早餐过后,一家老小便扛上犁耙、炊具,连同孩子、耕牛、黑狗,一路浩浩荡荡,送小麦出门。
小麦要远嫁到村外的山上、山下去了,农民就是小麦的娘家人。
新犁过的田散发着纯朴的芳香,每一个畦埂都像用墨线量过那样笔直,每一垄土都被铁耙细细地平整过,每一块大一点的坷垃都被敲碎,那是小麦的婚房,它们将隆重地迎接小麦的到来。
一粒粒饱满的褐色的小麦马上就将成为这片整侍妥帖的土地上的新媳妇了。
远离村庄,农户在田野垒起锅灶,露天生火做饭,袅娜的炊烟是麦子最后华丽的转身。
这顿午餐,是为麦子摆设的婚宴。
嫁过去了,小麦深入土地,度起了蜜月。
蜜月过后,她慢慢探出了头,害羞地出现在自己的院落,那望穿秋水的村庄便远远地成了她的娘家。
在新的土地上,小麦越长越滋润,腰身越来越苗条。
微风过处,麦子们在自己的家里不断地忙碌,有时也会在田野里载歌载舞,以细细的绿色绸带舞起秧歌。
娘家的亲人会不时地过来走走,帮助麦子理理家事,拔一拔麦子的院子里生出的几棵荒草,看到麦子生活幸福,也乐得吼几声山歌,于是山外的云就飘得更加悠然。
麦子守护着自己的家园,默默担负着自己的责任。
农夫的儿子打工去了,农夫的媳妇也打工去了,娘家的亲人基本上全到大城市了,只有麦子仍生活在朴实的村庄里。
麦子独自顶风挡雨,养家糊口,是村庄最后的村姑。
在乡下,她们没有私奔,逃离这个贫困的地方;她们没有绯闻,败坏村庄的名声。
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检测“散文阅读”仿真高考练(二)
专题检测“散文阅读”仿真高考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孙犁的风骨江南鹤那年,我到天津总医院探望孙犁先生。
他躺在病床上,两只眼睛是白色的。
我看到大吃一惊,站在旁边的一位阿姨说,他的眼睛得了白内障。
孙犁先生发现有人来,眨了眨眼,大声说:“去忙去吧,忙去吧。
”旁边那个阿姨又说:“你别往心里去,谁来了,孙先生都这么说。
”我站在孙犁先生面前,背了他写的书的书名,那些书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陋巷集》《晚华集》《老荒集》《如云集》等。
孙犁先生听了,点了点头。
我转身离开了病房。
不久,我从《天津日报》上看到,作家铁凝来天津领奖,特意到总医院看望孙犁先生。
当听了铁凝的自我介绍之后,孙犁说了一句:“我们好久没有见面了。
”说罢,便流下眼泪。
铁凝也是泪眼汪汪。
报纸上还特意配发了一张这两位作家见面时的照片——孙犁先生侧身躺在病床上,注视着铁凝。
又过了不久,孙犁先生便去世了。
我再次从书架上翻出孙犁先生的《如云集》《晚华集》《老荒集》等十本书。
这十本书除个别篇章外,大部分写于1976年至1995年。
读完这十本书后,我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十本书里没有一句是废话,没有一句是空话。
作为一个年轻的写作人,我从中受益良多。
这些文字是孙犁先生饱经沧桑后血和泪的结晶,从这近百万字的作品里我提炼出两个字:风骨!孙犁先生的风骨!风骨,我个人理解是文章的风格、做人的骨气。
而作为文人,还要有一颗文心和一根文骨。
孙犁先生的文章,清纯雅致,朴素自然,似山溪汩汩流淌,像春风拂人衣袂。
而在做人上,孙犁先生宁静淡泊,志存高远。
他的作品语言十分古朴,句中时有点睛之语。
“凡能厚着脸皮批判别人的人,他在接受别人对他的批评时,脸皮也很厚。
”(见《风烛庵杂记》)“对我来说,人在青春,才能有爱情,中年以后,有的只是情欲。
”(见《陋巷集》之《太湖》)作家贾平凹在其散文《孙犁论》里说:“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去,却没有仙风道骨气,还是一个儒,一个大儒。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概括内容主旨(教师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概括内容主旨·教师版复习目标1.掌握散文局部、全文归纳概括的方法。
2.提升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整篇中心的能力,能够应对主要概括题型。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 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
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6分)全文筛选概括①从概括范围看,考查分局部与全文两个角度。
②从概括类型看,主要有内容概括和特定概括两种。
以后者为主,后者主要有原因概括和作用概括两种小题型。
上海卷《我和父亲》第⑨段、第⑬段中作者明知父亲期待肯定的答复,为什么不直接回答?请加以分析。
(5分)局部筛选概括2021 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局部筛选概括知识图要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并参照“知识图要”导图思考其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1.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节选自2017年北京卷《根河之恋》)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1)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冽;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2)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解析答此题主要采用摘录关键词语法。
第一问属于形象概括题,答题的关键是要分析概括有关根河的描述。
第二段总共四句,分别描写春天根河破冰的生命力,根河河水的清澈本色,根河的原名及其含义,根河像母亲一样养育两岸的生命。
云南省安宁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9:现代文阅读——散文
云南省安宁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9:现代文阅读——散文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0题;共142分)1. (12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影子刘建超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
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乾隆康熙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
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
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
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
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
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
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和祥。
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论年龄,三人同庚,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
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
常常是因为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不尴不尬。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
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
三老提供的资料竟然都是同一年。
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
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
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
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
(四川专用)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九) 散文阅读二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四川专用)(十九) [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台阶曹尔嘉从一楼到二楼,很陡的灰黑色楼梯,在当时的你眼里显得格外高。
一阵令人害怕的眩晕,使你扭转身抱住了他的腿,你哭着闹着不肯往上爬。
“快点跑,咱俩比赛。
”他不但不安慰怕得发抖的你,反而把你往前推,“快呀,我要追上你喽!”他做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在你身后虚张声势。
你信以为真,忘记了害怕,使劲向上跑。
“咚、咚、咚”,迈完第二十步,你咯咯笑着扑进在二楼微笑着等待的妈妈的怀中。
回头望望,他正装出竭力向上爬的样子追赶着。
那时的你,虽然知道他是故意让你赢,可是你单纯地沉浸在这样经常的游戏中,不懂得他为什么这样做。
那时的你,5岁。
二十级台阶,你是一步步地走。
散步回来,你的心情似乎特别好。
走到楼梯下,忽然忆起那遗忘多年的游戏。
“咱俩比赛,你追我!”你用少年特有的明快的声音叫道,然后迈开长腿,一步两个台阶地向上跑去。
在你身后,先是一片寂静,紧接着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迈过第十步,你们几乎同时到达顶端。
互相看看,你们同时大笑起来。
你注意到他微微喘着气,微微驼着背,张着嘴在微微地笑。
你觉得自己很开心,便不再费时间去陪着他微笑说话一起游戏。
你还有很多事要做,还要写作业,还要和朋友煲电话粥……那时的你,15岁。
二十级台阶,你是两个台阶跳着走。
后来,你要去远方求学。
他和你并排走下楼梯,他帮你提着行李。
他平静地谈着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分离时的那一回头,你瞥见了他眼中的闪亮和风中的几丝白发。
那一刻,你有些心酸。
可不久以后,你便沉浸在异国的新奇与欢乐中,那种心酸,已经淡忘了。
你和他之间,已不止那二十级台阶的距离了。
终于,你春风得意地再次踏上故土。
即使隔了这么多年,家,还是记忆中的那样。
二十级台阶,你走在他前面,自己提着行李。
年轻力壮的你三步两步登上顶端。
回头望望,他正用一只手扶着栏杆,慢慢地走着。
“咚——咚——咚——”那样迟缓而漫长的二十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安徽专用):(十九) [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看麦熟刘成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
”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
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
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
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
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
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
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
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
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
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
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
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
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
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
奔着娘,她们在走。
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急切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
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的灿烂。
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
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
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
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
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
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
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
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
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
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
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她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
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
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
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颤抖着,折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1.文章开头的比喻手法运用得非常有特色,结合第一段内容具体分析这一手法及其妙处。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第五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婆娘们并不懂得的《诗经》中的诗句?(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在文章结尾,作者赞美“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颤抖着,折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请简要概括“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的情感倾向。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给生命配乐侯建臣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
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
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伤感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
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
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
那一刻就觉得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檐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
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
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
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
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
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
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
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
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心里很清楚自己并不是一个大人。
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
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应该是很艰难的路。
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
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
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
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
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
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选自《散文选刊》2001年第四期)5.“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末尾以问句“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收束,而实际上在文中已经有了答案,请将其概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