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氧化强化混凝-膜除藻工艺膜污染控制研究

合集下载

强化混凝-沉淀-砂滤工艺去除海水中藻类的试验研究

强化混凝-沉淀-砂滤工艺去除海水中藻类的试验研究

第2卷第5期2008年10月供水技术W A TE R7I EC H N O L O G YV01.2N o.5O c t.2008强化混凝一沉淀一砂滤工艺去除海水中藻类的试验研究吴洁,程方(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天津300384)摘要:通过考察强化混凝中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氧化性助凝剂种类及投加量、氧化时间、pH以及水力条件等因素对海水中Chl.a、CO D M。

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试验参数,并后续加入砂滤工艺考察其除藻效果。

结果表明:在调节海水pH值为5—6,选用3m g/L高锰酸钾预氧化30 m i n后,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 A FC)对C hl—a和C O D M。

均有较佳的去除效果。

强化混凝一沉淀一砂滤工艺对Chl—a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对CO D M。

去除率在50%左右,对浊度的去除率大于97%。

关键词:海水;强化混凝;砂滤;除藻;叶绿素a中图分类号:T U99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353(2008)05—0025—05Seaw at er al gae r em oval by enhanced coagul at i on—se di m e nt at i on.sand f i l t r at i onW u Ji e,C hen g Fang(D epar t m ent of Envi r onm ent al and M uni ci pal Engi neeri ng,Ti anji n I nst i t ut e of U r b anCons t r uct i on,Ti anj i n300384,Chi na)A bs t r ac t:T he i nf l uenci ng f act or s,such a s ki n ds of c oa gul a nt and dos age i n enh anc edcoagul at i on,ki n ds of coagul at i on ai d and dosage,oxi dat i on t i m e,pH and hydr aul i c c ondi t i on on r em oval of C hl—a and C O D M。

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广州微污染水的研究

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广州微污染水的研究

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广州微污染水的研究摘要:本文以珠江广州某段微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展开强化混凝的研究。

首先,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为主要参数确定了实验水样,进而对实验水样进行了常规的混凝沉淀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剂及其最佳投药量;然后,以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预氧化药剂高锰酸钾[1]分别展开了强化混凝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实验水样具有微污染水的特征(codmn在4.1~6.2mg/l);对于实验水样,以氯化铝做混凝剂,其效果强于硫酸铝,其中氯化铝的最佳投药量为10mg/l;投加pam,能够显著降低沉后水的浊度,当pam投加量为0.20mg/l时,沉后水浊度的去除率最高为97%,较不投加时的去除率增加了8个百分点,投加pam对codmn的去除作用不明显;高锰酸钾有较好的助凝除浊的效果。

投加了高锰酸钾之后,沉后水浊度较不投加高锰酸钾均有了下降;其中,当投加量为0.10mg/l时,沉后水浊度最低,此时浊度的去除率为96%;高锰酸钾具有较好的助凝除codmn的效果,投加高锰酸钾之后,沉后水的codmn去除率均有提高,当投加量为0.5mg/l时,对codmn的去除率最高,较不投加高锰酸钾时提高了31个百分点。

关键字:强化混凝,助凝剂,预氧化药剂,高锰酸钾,聚丙烯酰胺(pam)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广州全市属珠江水系,境内河流纵横,水量丰沛。

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母亲河的珠江水系,正面临着因日趋严重的水污染所导致的一系列水质性水资源短缺[2]。

饮用水源水质不断下降,严重威胁到城市供水安全。

广州三大战略水源中,流溪河水环境质量优于iii类[3];东江北干流(及增江)上中段满足iii类,下段氨氮、石油类、总磷超标;沙洲水道do含量低,石油类亦有超标现象发生[4]。

目前,广州市内的有9个水厂中,除取水点在流溪河的江村水厂其水源水质尚能保持在ii类外,其余均有超标,部分水厂仅能作工业用水水厂使用。

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通过综合大量文献,概述了强化混凝概念、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强化混凝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总结了强化混凝技术和混凝剂的研究进展情况;提出了强化混凝技术和混凝剂在研究和应用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供今后研究参考。

强化混凝是在常规混凝的基础上,基于新型混凝剂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胶体杂质、总磷和藻类等污染物质。

关于强化混凝,有强化混凝、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和强化絮凝等多种提法,本文统称之为强化混凝。

强化混凝技术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权威的解释,笔者认为,强化混凝技术是对常规混凝中药剂、混合、凝聚和絮凝任一环节或多环节的强化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水中污染物,包括低分子溶解性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强化混凝作用机理与常规混凝并无太大差别,主要包括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沉析物网捕作用和特殊混凝作用等。

向污染水体投入混凝剂后,一方面通过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胶体扩散层被压缩,ξ电位降低,胶体脱稳;另一方面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析物网捕等作用使脱稳后的胶体相互聚结成大的絮体并沉淀,最终固液分离。

新型高分子混凝剂的使用使以上作用得到强化,它不仅具有以絮凝体吸附水中非溶性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吸附作用;又能对水中溶解性低分子有机物产生很强的化学吸附和强氧化等多种净化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

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还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混凝剂品种、混凝剂投加量、水质、水力条件、水温、碱度和pH等。

只有优化这些反应条件,使混凝剂在最佳条件下起作用,才能达到强化混凝提高常规混凝效果的目的。

1强化混凝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1.1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英国早在1870年就开始应用混凝技术,但很快被生物处理所取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型高效混凝剂的不断问世,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水中有机物和磷的去除率,强化混凝技术开始应用于实际工程。

高锰酸盐预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藻类的效能

高锰酸盐预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藻类的效能

高锰酸盐预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藻类的效能摘要:本文以高锰酸盐预氧化工艺为基本背景,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生物活性炭技术,从而对二者所带来的除藻水平进行分析。

经试验后可知,在高锰酸盐预氧化的作用下可以显著提升除藻效果,生物活性炭也具备一定的除藻效果,最为明显的当属进水端,该区域所带来的除藻率可以达到60%甚至更多,而基于二者联用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除藻水平。

关键词:除藻;高锰酸钾;生物活性炭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下,工农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随之带来的湖泊以及水库富营养化现象也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藻类大量繁殖的背景下会对饮用水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对此,需要对常规饮用水进行两级强化处理,采用高锰酸盐氧化以及生物活性炭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升对藻类等各类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其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

1.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除藻的应用现状从化学性质层面分析,高锰酸盐是一种极为典型的无机盐,其具有高度的氧化性,当遇到水后会对胶体的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

此外,所形成的二氧化锰具有高度还原特性,因此具有絮凝效果好、无毒害等优点。

从成本角度考虑,高锰酸盐的制作简单,所需成本较低,因此将其用于除藻具有可行性。

当藻类含量升高时,则会对混凝沉淀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此时所需的混凝剂使用量大幅增加,容易引发臭井现象,甚至对饮用水安全性造成威胁。

就当前的行业技术水平而言,化学药剂杀藻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又以硫酸铜最为典型,尽管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该物质会对藻细胞造成损坏,致使其内部的毒素以及各类有机质大量泄漏到水体之中。

而基于高锰酸钾氧化的方式,所带来的除藻效果更为理想,同时不会对藻毒素浓度造成过多的影响,甚至可以消灭致臭物质。

2.试验过程与方法2.1试验工艺本文展开了相应试验,关于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图1中试模型试验系统需要使用到混凝水箱结构,应向其中加入适量高锰酸盐,在此基础上再投入一定量的混凝剂,从而达到混凝沉淀的效果,经上述预处理环节后会产生上清液,加之泵的提升作用便可用于生物活性炭滤池之中。

李圭白院士解读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

李圭白院士解读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

•圭白院士解读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阅读(565) | 发表于2009年12月17日16:42针对20世纪末出现的城市饮用水重大微生物安全性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业大学教授圭白院士提出了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

在日前举办的“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7年年会”上,圭白院士对这一新工艺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圭白院士在发言中指出,第二代饮用水净化工艺的出水中细菌含量显著增多,不能有效杀灭和控制饮用水中的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剑水蚤、蓝绿藻等有害生物,出厂水在输送和贮存过程中出现微生物增殖现象,从而导致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降低,这一系列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使得第二代工艺的合理性和优越性逐渐不再被充分认可。

“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是饮水安全最重要和首要必须保证的”,圭白院士在发言中强调。

膜是21世纪新材料中的一个增长点,微滤膜、纳滤膜和超滤膜都可用于城市饮用水处理。

其中,微滤膜孔径较大,不能充分截留去除病毒和细菌;纳滤膜和超滤膜的孔径均小于水中的病毒、细菌、原生动物、藻类等致病微生物,能将水中的微生物几乎全部去除,是最有效的去除水中微生物的方法。

“目前在我国选择超滤膜提高水的生物安全性是比较可行的”,圭白院士指出,超滤膜本身能去除部分的天然大分子有机物,另外,通过在膜前增设生物粉末活性炭,构成高效的超滤膜—生物粉末活性炭反应器,这样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也会被有效去除,从而可以获得生物稳定性更高的出水。

院士指出,过去由于膜的价格昂贵,一直没有将膜滤用于大型城市自来水厂,多用于小型水处理装置中。

近年来,随着膜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膜的性能不断提高,目前超滤膜已在我国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其性能和质量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能够为数万吨/日的大规模水厂提供膜材料,其价格也逐渐降低,现在已达到可与第一代工艺竞争的价位。

圭白院士以市的一个1万m3/d的超滤净水厂为例进行了费用分析,该超滤净水厂建设费用约300元/m3/d,运行成本为0.0782元/m3,与该水厂原传统工艺的费用大体相同。

化学混凝除藻的研究进展

化学混凝除藻的研究进展

环境化学进展课程论文题目:化学混凝法去除藻类的研究进展组长:龚庆碗学号:1233278成员:孟静学号:1233287崔恒钊学号:1233242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环境科学专业指导老师:谢丽乔俊莲2012年12月16日目录1 藻类的特性和危害 (2)1.1藻类的特性 (2)1.2藻类的危害 (2)2 化学混凝除藻的机理和过程研究 (2)2.1混凝除藻的机理 (3)2.1.1双电层压缩机理 (3)2.1.2电性中和 (3)2.1.3吸附架桥 (3)2.1.4网捕或卷扫 (4)2.2混凝除藻的影响因子 (4)2.2.1温度 (4)2.2.2 pH (4)2.2.3胞外分泌物(EOM) (5)2.2.4天然有机物(NOM) (5)2.3预处理对混凝除藻的影响 (5)3 传统混凝剂的除藻特性和效率研究 (6)3.1铝系和铁系化合物的水解除藻过程 (6)3.1.1铝盐水解过程 (6)3.1.2铁盐的水解过程 (7)3.2 传统混凝剂的特性及某些水体的除藻效果对比 (7)3.2.1传统铁铝混凝剂除藻研究 (7)3.2.2 铝系混凝剂的性能分析 (8)3.2.3铁系混凝剂的性能分析 (8)3.2.4不同混凝剂对水体中藻类去除的对比 (9)4 复合混凝剂对藻类去除的研究 (9)4.1改性粘土类混凝剂对藻类的去除研究 (10)4.1.1改性粘土对藻类的混凝去除 (10)4.1.2改性粉煤灰吸附性混凝除藻 (12)4.1.3改性淀粉混凝除藻研究 (12)4.2有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除藻研究 (13)4.3化学氧化物的复合混凝剂除藻研究 (14)4.4复合生物型的混凝剂除藻研究 (14)4.4.1复合生物混凝剂除藻研究 (14)4.4.2溶藻菌改性复合混凝剂除藻研究 (15)4.5纳米磁性复合混凝剂除藻研究 (15)5 小结 (16)参考文献 (17)编制说明: (19)I化学混凝法去除藻类的研究进展龚庆碗孟静崔恒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摘要:化学混凝法是目前对藻类进行处理最为经济和快速的方法之一,由于藻类细胞微小,长期悬浮且表面带有负电荷使得其与胶体有相似的性质,可以通过混凝剂进行电化学中和、吸附及絮凝沉淀等进行去除。

膜污染机理的研究和防治措施

膜污染机理的研究和防治措施

力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了各种膜-有机物的相互作用形式(如静电作用、酸碱作用 等),只需知道膜和有机污染物的特性,便可进行计算。该方法可用于描述各种 条件下发生的污染(各种膜、 各种污染物、 各种溶液条件等), 避免耗费大量时间、 财力和资源进行试验来获得膜污染潜力。
1.2.2 污染层的成分和结构
膜污染层的结构同样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解析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和空间 结构对污染物的去除有指导意义。Wang 等在恒流死端过滤装置中分析了 MBR 上 清液中 SMP 对膜污染的影响峥 o。膜污染速度快时,SMP 截留率高,且出水污染 物浓度不断下降,表明 SMP 在膜表面形成凝胶层;而污染速度慢时,SMP 仅在初 始阶段由于吸附被截留。在 SMP 的组分中,多糖物质的截留率高达 75%,是形 成凝胶层骨架的主要成分,蛋白类物质(截留率约 50%)和腐殖酸(几乎不被截留) 很少参与骨架搭建。加人 EDTA 后膜污染大大减轻,说明二价离子与多糖类物质 之间的架桥作用对形成凝胶层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利用滴定试验分析了 MBR 膜表面积累的 SMP 官能团, 发现氨基和羧基是与二价离子配位的主要官能团。计 算结果也表明,被膜截留的氨基和羧基量与 Ca、Mg 和 Fe 的量相当。Zhang 等利 [7]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荧光显色方法对 MBR 中的污染膜进行分析 ,针对不 同成分采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 发现被污染膜丝上不同深度生物膜的成分有较 大差异。该分析方法为解析 MBR 膜丝上生物膜污染层的结构提供了新的途径。 Brink 等对 MBR 中膜表面凝胶层进行 TOC、扫描电镜和 x 射线能谱(EDX)的分析。 当通量恒定为 76 L/(m2·h)时,膜阻力在前 6 h 内没有明显上升,之后呈指数 形式增加,同时膜表面的 TOC 含量由 3.3μg/cm2 上升至 6.59 μ g/cm2。扫描 电镜结果表明凝胶层厚度为 30 μ m,EDX 结果表明凝胶层表面含硅。以上研究表 明,MBR 膜丝污染层的结构相当复杂,呈现出有机大分子、无机金属离子、无机 非金属元素和微生物细胞相互交联的网状结构。

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开发高效、环保的混凝剂和助凝剂
总结词
开发高效、环保的混凝剂和助凝剂是强化混凝技术的重 要发展方向。
详细描述
传统的混凝剂和助凝剂往往存在效率低下或环保性差等 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混凝剂和助凝剂成为了 研究的重点。通过研发新型的混凝剂和助凝剂,可以更 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强化混凝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优缺点
总结词
强化混凝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强 、经济实惠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
详细描述
强化混凝技术的优点在于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经济 实惠等。通过使用混凝剂和絮凝作用,可以有效去除多 种污染物,提高水质。此外,强化混凝技术适应性强, 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废水处理中。然而,强化混凝技 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首先,处理过程中可能会 产生大量的沉淀物,需要定期清理和运输,增加了运营 成本。其次,强化混凝技术对废水的水质和浓度变化适 应性较差,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优点
强化混凝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多种污染物, 提高水质;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水处 理成本;新型混凝药剂的发展为新型污染 物去除提供更多可能。
VS
缺点
强化混凝技术需要投加化学药剂,增加水 处理成本;药剂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环境产 生二次污染;工艺流程调整需要充分考虑 实际情况和效果。
05
强化混凝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 望
深入研究混凝过程的机理和规律
总结词
深入探究混凝过程的机理和规律是强化混 凝技术发展的关键。
详细描述
混凝过程是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其机理 和规律直接影响着处理效果。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步,对混凝过程的机理和规律的研 究也在不断深入。通过深入研究,可以发 现混凝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控 制和优化混凝过程,提高处理效率。

预处理技术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

预处理技术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

冯荣芬(张家口市煤气总公司,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要:超滤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在净水行业的应用日趋广泛。

但是膜污染是超滤工艺应用中的一大障碍,如何有效的预防和缓解膜污染是备受水处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概括了超滤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深入分析了膜前预处理技术对膜污染的缓解作用。

关键词:超滤;膜污染;膜前预处理;引言近年来水源受污染情况日趋严重,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很难去除有机污染物以及由有机污染物所引起的色度、嗅味等问题。

如何提高污染物去除率、改善出水水质是现阶段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超滤技术以优越的去浊、除藻及病原性微生物等性能使其成为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技术之一。

但是,膜污染却是超滤膜工艺推广应用中的障碍,由于膜前预处理技术对膜污染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于是超滤膜前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备受人们关注。

一、膜污染主要物质1.颗粒物:Turdaud等发现快速引起膜污染的颗粒粒径在2μm 左右,粒径大于3μm 的颗粒很少引起膜污染。

Jermann等在试验中发现直接过滤高岭土溶液时,膜运行通量下降缓慢,但在高岭土溶液中增加有机物后,运行通量迅速下降,膜污染严重,由此可知,单纯的颗粒污染物不易引起超滤膜污染,但可以和有机物相互作用,加重膜污染情况。

2.有机物:有机物包括天然有机物(腐殖酸)和内源性的有机物污染物(藻类和微生物)。

Yuan等在研究腐殖酸对亲水性膜污染的影响时发现腐殖酸可吸附和沉积在膜表面,从而引起严重的膜污染,而且相对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引起的膜污染更为严重。

Lin等在研究腐殖酸不同成分对憎水性膜污染的影响时发现腐植酸中亲水性成分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物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试验研究证明,大分子亲水性有机物可导致严重的膜污染,藻类及其释放物也同样会引起超滤膜的污染。

Chiou等对藻细胞的官能团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多糖浓度的大小显著影响着膜运行通量,从而说明藻类的多糖成分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物质。

工艺方法——强化除藻技术

工艺方法——强化除藻技术

工艺方法——强化除藻技术工艺简介常规的混凝-沉淀工艺去除藻细胞的效率并不理想,强化混凝是一种在水处理常规混凝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提高除藻效果的化学方法,按其作用机理,可主要分为混凝剂强化法和预氧化法。

强化混凝除藻不改变水厂原有的工艺流程,并且不需要增加构筑物和大型设备。

另外,由于藻类密度较小,一般接近于水的密度,其形成的絮体一般不易沉淀,传统的混凝沉淀法很难达到较好的藻去除效果,因此,近年来气浮除藻的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超声除藻由于技术简便可靠,且效果显著,正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电化学法除藻兼顾了混凝剂投加和絮体的去除,不仅可以有效去除藻类,对水中其它杂质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

此外,高级氧化法除藻也因为优秀的除藻能力且反应条件要求低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混凝剂强化法常规的硫酸铁、三氯化铁、硫酸铝等混凝剂对于高藻水的处理效果不佳,为了提高混凝除藻效率,可从混凝剂的角度来强化混凝。

强化方法可分为三种:(1)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即增加水中反离子的浓度,使藻细胞脱稳,并在絮体的吸附作用下从水中沉降。

但是这种方法不但会导致水处理成本的增加,而且可能会因混凝剂残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危害人类健康,如铝超标而导致的阿尔茨海默病等健康风险。

(2)添加助凝剂、开发新型高分子混凝剂(如投加藻原酸钠、活性硅胶)、采用新型有机混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新型无机混凝剂聚硅硫酸铝等方法,均可强化除藻效果。

(3)使用改性混凝剂,如改性粘土,弥补传统混凝剂除藻效率不高、沉降性能较差等不足。

Anderson曾提出粘土是最有前景的絮凝除藻材料,后来陆续报道了许多关于使用不同方法对粘土进行改性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改性粘土在除藻方面的优良性能。

2、预氧化法在水厂除藻中一般使用氧化剂进行高藻水的预处理,通过灭活藻细胞达到提高混凝除藻效果的目的。

通过向高藻水中投加化学药剂将藻细胞直接杀死,目前常用的氧化剂有氯、二氧化氯、臭氧、KMnO4等,它们与常规水处理工艺配合是强化混凝、解决高藻水源藻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对高藻水的处理

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对高藻水的处理

Vol.32,No.2,2013净水技术2013,32(2):16-19,29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水源地原水中的藻类问题[1]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水处理实践中,原水中的藻类会影响混凝和沉淀效果[2,3]、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堵塞滤池、缩短过滤周期。

研究表明藻类及其代谢产物不仅是水中有机物的重要来源,还是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和主要的致臭物质[4,5]。

目前在众多的除藻方法中,预氯化技术虽然较为经济,但难以避免产生DBPs [6,7]。

近年来,高锰酸钾(PP)在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8]、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及强化混凝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PP 具有强氧化性,可在饮用水净化工艺中用作除藻剂。

本试验以PP 预氧化技术为研究对象,考查其对高藻水的去除效果,为水厂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原水水质以扬州万福闸水源地闭闸期的原水水质为试验水样。

试验期间主要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可知该水质介于Ⅲ类和Ⅳ类之间,属于微污染水。

1.2试验内容静态试验在六联混凝搅拌器上进行,向1L 水样中投加PP 并低速搅拌(转速为60r /min ),模拟水流在输水管中流动。

充分考虑原水的实际输送时间,[收稿日期]2012-03-04[基金项目]国家水专项(2011ZX07410-001)[作者简介]岳兵(1969-),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饮用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电话:0541-82980001;E-mail :809267706@ 。

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对高藻水的处理岳兵1,颜勇1,谢美萍1,李亮2,林涛2(1.扬州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扬州225000;2.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要该文考察了高锰酸钾预氧化对高藻水源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高藻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单独混凝沉淀工艺更好。

高通量下超滤膜水厂应急除藻试验研究

高通量下超滤膜水厂应急除藻试验研究

高通量下超滤膜水厂应急除藻试验研究袁哲 陈卫 陶辉 陈亮(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南京 210098)摘 要为解决夏季高藻期超滤膜水厂在控制膜污染和提高产水量上的矛盾,保证水厂运行稳定和水质安全,进行以浸没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组合工艺中试试验。

结果表明: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与混凝沉淀可以有效降低藻数目,超滤可以完全去除藻细胞。

适量的高锰酸钾投加量可使跨膜压差降低,但过高的投加量会使水中有机物成分发生变化,使膜污染加剧,最佳投加量为1.0mg/L。

增加膜表面气冲频率可以在不影响产水率的同时有效提高膜稳定运行的通量达20%。

组合应急工艺不会导致水厂运行成本大幅上升。

关键字超滤膜 除藻应急 高锰酸钾 跨膜压差 运行成本Study on emergency algae removal under high fluxin an ultrafiltration waterplantYuan Zhe ,Chen Wei, Tao Hui,,Chen Liang.(College of Environment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Abstract:To solve the ultrafiltration water plant’s contradiction of high flux and membrane fouling in summer when algae was high, and ensure the water plant security and stable, a pilot testing which using immersion membrane as the core of combined process was carried on. The results showed: pre-oxidation using potassium permanganat and coagulation could efficiently reduce the number of algae, ultrafiltration could totally remove algae cells. Appropriate amount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dosage could reduce the transmembrane pressure, while exorbitant dosage made organic matter variety which increased membrane fouling, the best amount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was 1.0mg/L.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membrane surface’s air impact was able to enhance the stable operating flux by 20% while didn’t affect the water producing rate. Combined emergency process would not lead t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water plant operation costs.Keywords: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algae emergency; potassium permanganate; transmembrane pressure; operation cost随着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提高,常规水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要求。

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在我国水处理中的应用

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在我国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26卷 第4期2009年8月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JOURNAL OF NAT URAL SC I E NCE OF HE I L ONGJ I A NG UN I V ERSI TY Vol 126No 14August,2009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在我国水处理中的应用李 星, 赵 亮, 芦 澍, 史慧婷, 孙 敏, 赵振宇, 李 亮(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摘 要:通过对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在我国水处理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利用高锰酸盐预氧化分别在强化混凝、改善感官指标、去除无机物、有机物、藻类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

高锰酸盐与活性炭、臭氧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强化消毒,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采用高锰酸盐预氧化是一项高效实用、经济便捷、具有发展潜力的预处理技术。

关键词:高锰酸钾;高锰酸盐复合剂;预氧化;水处理中图分类号:T U991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011(2009)04-0490-04收稿日期:2008-11-30基金项目: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基金资助项目(YKJ -2007-1861)作者简介:李 星(196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给水处理技术,E -mail:lixing@bjut .edu .cn 0 引 言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将高锰酸钾用于饮用水处理,并在90年代开发了高锰酸盐复合剂除污染技术。

针对不同水质、地区、流域及重点城市,对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该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的预处理技术。

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在我国的七大流域以及太湖、巢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应用,并且在数十个水厂中实践应用。

高锰酸盐主要指高锰酸钾及以其为主剂的复合药剂(PPC )。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主要是基于高锰酸钾发展的一种高效的氧化剂,通过控制高锰酸钾与某些无机盐复合过程中一定的反应条件,从而促进高锰酸钾氧化还原稳态的中间产物形成,强化了复合药剂对有机物的氧化、催化和吸附等功能[1]。

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工艺对受污染地表原水中藻类和藻毒素的去除效能研究

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工艺对受污染地表原水中藻类和藻毒素的去除效能研究
1 ‘ / , 用 常规 处 理 工 艺 , 0 m。d 采 即混 凝 —— 沉 淀 ——
水厂 现 有工 艺 出水 水质 指 标 : 浊度 0 6 .1 NTU; 藻毒 素 ( 量 ) . 5 / 致 臭 物 质 (I 总 0 2 g I; - 臭素 及 二 甲 - 基 异 冰 片 ) . 5 / 卤 乙酸 ( 氯 乙 酸 和三 氯 乙 0 1 g I; 二 酸 ) 1 6 / 生物 可 同化 有机碳 1 9 / ; 3 . g L; 4 g I 高锰酸
盐 指数 、 叶绿 素 a和 微 囊 藻毒 素 , 试 结果 示 于 表 4 测

表 7中 。
表 4 Y水 厂 2种 预 处 理 工 艺 对 各 工 序 出水
浊 度 的 影 响 NTU
工 艺类 型 水 库 水 进 厂 水 沉后 水 滤 后 水 出 厂 水
水库 至 水厂 有 1h水 力 停 留 时间 ) 再投 加 2 / , 0mg I
表 水 库 原 水 水 质
后者 需要 的投 资很 大 , 需 要有 足够 的扩建 场地 , 也 对
大 多数 自来 水 厂来 说 , 可 行 的 做 法 是对 现 有 给 水 最 处理 工 艺进 行优 化 调 整 , 化 适 应 处 理微 污染 原 水 强
的工 艺保 障能力 , 高 出水水 质 。因此 , 提 探索 高效 简 便且 经 济实 用 的净 水 优 化 工 艺 , 十 分重 要 的 现 实 有
意义 。文 中着重 探 讨 了高 锰 酸钾 强化 混 凝工 艺对 含 藻水 源水 的净化 效 果 , 与 现 有 预 氯化 工 艺的 运行 并 效果进 行 了 比较 。
1 试 验 水 厂 工 艺 参 数 、 质 现 状 及 检 水

浅析自来水厂原水藻类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自来水厂原水藻类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自来水厂原水藻类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摘要:自来水厂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给水系统,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一旦自来水厂出现原水藻类污染问题,就有可能对整个城市居民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自来水厂原水藻类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具有积极的意义,才能使相关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治藻类污染。

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原水藻类污染对自来水厂以及人们的身体造成的危害,并对此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自来水厂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自来水厂;原水;藻类污染;防治措施自来水厂中的饮用水质与城市居民的身体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给水系统是否能够顺利运行,直接对人们的饮用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急速扩张,一些水源地中的含磷含氮物质不断地增加,自来水厂的原水经常出现了水华问题,从而使各种藻类污染物的成长提供了非常舒适的条件,使其能够更好地附着在输水设施和进水设施上。

目前,自来水厂中原水藻类污染物已经给供水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被社会广泛关注。

一、藻类污染物对自来水厂设施及人体造成的危害(一)藻类污染对混凝阶段产生了影响由于藻类污染物在水中的稳定性较高,而且比重又较小,并且在水中还能够分泌出大量的胞外有机物,这些包外有机物会与混凝剂形成络合物胶体,从而干扰了混凝剂的膨化过程。

不仅如此,藻类污染物过多时,还会引起水质出现余铝标现象。

通过对不同pH值下的藻类污染物进行分析发现,当pH值大于8时,水质中的Al(OH)-4就占据绝大多数的优势,与藻类细胞产生点排斥作用,从而干扰了混凝剂的效率。

反之当pH值小于8时,水质呈酸性,能够很好地去除水中的污浊。

(二)藻类污染物对自来水的沉淀和过滤产生了影响在自来水沉淀的过程中,如果水质中的藻类浓度较高,就有可能时混凝剂絮体增加含水量,从而在续体雨水分离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藻类污染物还能够很好地附着在后凝土池壁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工成本。

如果藻类污染物进入过滤池,会在过滤池表面上形成较厚的覆盖物,导致过滤池出现堵塞问题,最终对自来水厂的产水量产生了影响。

景区水体藻污染治理综述

景区水体藻污染治理综述

40魁科■技2021年•第1期篆区形佑秦污皐滲理傑述◊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泽华周沁宇陈立明申泰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去景区游玩的人数增多,更多的垃圾被随意丢弃,过量给水中鱼类投食,由于人工引入水体环境狭小、流性差、自净能力弱等特性,水中氮磷等元素堆积,藻类过度繁殖成为了治理景区水体污染的首要难题,新型混凝除藻技术比传统方法更为先进,本文对景区水体藻污染治理方法进行论述。

1藤类污染的危害裸藻难消化,利用率低,鱼类不喜摄食;裸藻大量死亡时容易败坏水质,分泌的物质还对鱼、虾、蟹类产生毒害作用。

蓝藻可以改变膨压,在高温强光照的天气情况下,聚集在水体表层,吸收了大部分的阳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它藻类的生长。

藻类及其分泌的有机物质对水源造成污染,藻类的体积较小,其带负电荷,对处理过程中的过滤、混凝效果会产生不利影响。

在处理污染水体的消毒工序中,藻类会与氯作用生成复杂的氯化消毒副产物,若直接接触含藻毒素的水也会造成皮炎和结膜炎等;藻类中的蓝藻是嗅味物质的重要来源,2-MIB和Geosmin,GSM最为常见%藻类过度繁殖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体产生大量臭气,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蓝藻属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是微囊藻,能在水中裂解后产生微囊藻毒素(MC),其同种异构体有60多种。

动物实验证明能通过胎盘屏障影响小鼠胎儿发育,造成胎鼠肝炎和贤受损。

目前已被证明是肝癌的促癌剂,而且可能影响儿童肝功能;MC与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协同作用则可引起肝癌。

1996年巴西血液透析中心126名病人用了MC污染的湖水透析,发生中毒性肝炎,死亡55人。

目前各地的螺旋藻产品的生产方式都无法做到軽分离瞬藻和微囊藻毒素。

2景观水体蕭污染治理方法2.1气浮法除藻工艺气浮法是一种净化低温,低浊度富藻水体的高效便捷的固液分离技术,其也有不利的方面。

气浮法在污水处理的应用中有较高的SS去除率駕比如在造纸白水中,普遍可达到95%,甚至99.5%以上,但在处理藻污染的问题中存在以下问题:微粒的去除效率与微粒的表面的性质有关;去除效率和絮凝条件也有关;清除率还和原水的接触程度有关;清楚率和气浮方法的分离部分表面电荷也有关;清除率还和刮渣形式和条件有关。

藻类的控制与去除

藻类的控制与去除

藻类的掌控与去除藻类的掌控与去除在相对封闭的水域,如湖泊、水库、储水池等,由于受到污染而发生富营养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会增殖猛烈,因此,除去藻类对城市供水水质的影响,关键要限制水体的营养盐含量。

一、库区实行的措施。

①生物掌控是绿色的控藻技术。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通过在东湖放养鲢、鳙鱼,使其14年未再爆发水华。

此外,还可利用藻类病原菌、藻类病毒以致藻类繁殖。

②**底是彻底的去除内源性营养盐的方法,但也具有风险,由于底泥中的污染物会重新进入水体,宜实行有效的防范措施。

③解层技术是常用的物理方法,即人为地使水体水层混合,除去热分层及由此引起的利于藻类繁殖的条件。

英国在一些面积大于1Km2和水深大于10m的水库中应用暴气或推流系统来防止水库热的分层,但对水深小于10m的水库,则因水浅而难于使用曝气系统。

投加硫酸铜是应用*多的化学方法,但是硫酸铜的投加量较大,须保证浓度1.0mg/L以上才能有效掌控藻类生长,会使水中铜盐浓度上升。

铝盐、铁盐、钙盐都是有效的营养物钝化剂,它们可以沉淀水体中的氮和磷,在美国很多湖泊水库的应用中,成功地去除了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

更改水体的pH值,向水中投加石灰提高pH值,有助于抑致藻类的生长。

美国有一种产品称为Aquamats,具有很强的摄取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本领,将此产品置于水体中,它们抢先摄取氮磷等营养物质,光合作用之后可产生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食物,藻类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其生长受到限制,其作用相当于一人工湿地。

在取水口莳植芦苇等植物,拦截藻类进入水厂。

二、水厂实行的措施。

当水中藻类随取水进入水厂,则需在水厂实行杀藻除藻措施。

预氧化杀藻是常用的一项除藻技术。

常用的预氧化剂有氯、二氧化氯、臭氧、过氧化氢以及高锰酸钾及复合剂。

氯预氧化杀藻效果也好,但会产生大量氯化**副产物,其中大多数对人体有害,所以,现在愈来愈多地被其他预氧化剂代替。

臭氧预氧化杀藻效果也好,但有人认为。

臭氧化可能将大有机物分解成分之较小的中心产物,这些中心产物,可能存在毒性物质或突变物质,或者有些中心产物与氯作用后致突变反而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i r n低 速 运行 . 超 滤 膜 的渗 透 通 量 通 过 与 电脑 相 连
采用激光粒度仪( Ma s t e r s i z e r 2 0 0 0 , Ma l v e r n ) 测 定溶液中经混凝形成 的藻絮体的粒径分布. 将激光
粒度 仪 、 蠕动 泵 ( B T0 卜 YZ 1 5 1 5 , 天 津协 达 ) 和 六 联
1 . 6 分析 测试 方 法
碳( D O C ) 接近 于去离子水的 D O C . 此外 , 为排除膜 的压实效应 , 使超滤膜的通量稳定 , 在每次超滤实验 之前 要先 过滤 3 0 0 mL去离 子 水. 膜污 染 实 验前 , 每
片新 膜过 滤 1 0 0 mL去 离子 水 测定 新 膜 的纯 水 通 量 J 。 ( L/ m ・ h ) , 为 了能使 过 滤末 期 的 膜 污染 达 到 平 衡, 每组 实验 包 括 6个 周 期 , 每 周 期 的操 作 步 骤 如
测 定膜 的通 量 J( L / m2・ h ) . 以超 滤 杯 对 经 不 同浓
度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的絮体混合液进行膜过
滤 实验 , 膜 的过滤 性 能 以膜 的 比通 量 J / J 。 来进 行 表
( 1 )在线 絮体 粒径 监测
征. 平板超滤膜装置主要 由超滤杯( MS C 一 3 0 0 , 上海 摩速) 、 电子天 平 ( P L 2 0 0 2 , Me t t l e r T o l e d o ) 、 计 算 机、 氮气 瓶 、 磁力 搅拌 器 ( E MS 一 8 B, 天津 欧诺 ) 、 减 压 阀和气体分流装置组成. 操作方式为恒压死端过滤 , 超 滤膜 放置 于 超滤 杯 底 部 , 杯 中的 滤 液 以氮 气 为驱 动力进行恒压( 0 . 1 MP a ) 过滤, 磁力搅拌器 以 4 0 r /
Al u mi n u m C h l o r i d e , P AC ) 在 线混凝 后 用超滤 膜过 滤 , 观 察预 氧 化 强化 混凝 一 膜过 滤 工 艺 的膜 污染控 制情 况并研 究其膜 污 染控 制机 理. 关键 词 :高锰 酸钾 ;预 氧化 ; 混 凝 ;膜 污染控 制 中图分 类号 : X5 2 ;R1 2 3 . 6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1 0 0 7 — 8 9 2 4 ( 2 0 1 6 ) 0 1 — 0 1 0 4 — 0 5
程 中还应 严 格 控 制 KMn O4 的投 加 量 , 为 防止 给 水
中引入大量 的 Mn , 所以选用的 K Mn O 质量浓度 分别为 0 . 5 , 1 . 0 , 1 . 5 和2 . 0 mg / L .
1 . 2 原水 水质
降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 降低有机物之间的交联作 用, 提高滤饼层 的孔隙率 , 缓解 了膜污染. 预氧化能 够作为强化混凝的方法 , 高锰酸钾预氧化 能够有效
的电子天平计算 , 计算机每隔 2 0 S 自动记 录过滤出 水的质量. 根据采集的数据 , 计算并绘制超滤膜通量 随过滤 体积 衰 减 的曲线 .
本 实验 膜 通量 计算 公式 如式 ( 1 ) 所示 .
R 一 R + R + R + R ( 4 )
实验选用平板超滤膜( P Ⅵ) F材质 , 深圳嘉泉) , 切 割 相对 分 子 质 量 为 5 0 0 0 0 , 直径为 7 6 mm, 有 效 过滤面积为 4 5 c m2 . 由于新膜表面会有甘油醇等保 护层 , 新 的超 滤膜 在使 用前 需用 去 离子 水 浸 泡4 8 h ,
胞. C h o w等[ 2 ] 报道平板超滤膜 能去 除 9 8 9 / 6 以上的 铜绿微囊藻. 李秀芝[ 3 ] 利用超滤膜直接过滤黄河下 游的水库水 , 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 , 且不产生消毒副 产物. 虽然膜 过 滤对 除藻具 有较 好 的效果 , 但 是也存 在膜污染严重的问题 , Q u等l _ 4 ] 的研究 表明, 藻细胞
1 . 4 平板 超 滤膜 污染 影 响
过 滤 总阻 力 表 示 为膜 固 有 阻力 ( R ,I n ) 、 水 力 可逆 阻力 ( R ,I T I 叫) , 并根 据 能 否被 化 学 清洗 去 除将水 力不 可逆 阻力 分 为弱 吸附 阻力 ( R , m ) 以 及 强 吸附 阻力 ( R 。 ,m ) [ , 即
生 的中间产物水合二氧化锰具有巨大的 比表面积 ,
收稿 日 期: 2 0 1 5 — 0 3 — 3 1 ; 修改稿收到 日 期: 2 9 1 5 — 0 7 — 0 7
K Mn O 预氧 化实 验 在 1 L 的六 联 混 凝 搅 拌 杯
内进行 , 加 入一定量K Mn O 4 后, 以4 0 r / ai r n 的速率
化 消毒 副产 物 【 1 J . 超 滤技 术 能 够 高 效 去 除 饮 用 水 水 源 中 的藻 细
可以吸附藻细胞和有机物 , 从而强化混凝工艺 的效 果. 两种工艺单独作为膜过滤前处理高藻水 的研究
已经 见诸 报道 , 但 是 预 氧 化 强 化 混凝 一 膜 过 滤 除 藻 研究 则有 待探 讨. 本 文研 究 高锰 酸 钾 预 氧 化强 化 混 凝一 膜 过滤除藻 的膜 污染减缓 情况 以及其机 理分析.
d o i : 1 0 . 1 6 1 5 9 / j . c n k i . i s s n l O 0 7 — 8 9 2 4 . 2 0 1 6 . 0 1 . 0 1 7
藻类的爆发生长会严重影 响水质的安全 , 而传 统 的 饮用水 处 理工 艺 比如 混 凝 , 沉 淀 和 过 滤 难 以去 除藻类 物质 [ 1 ] . 导致 水 质 恶 化并 且 容 易 诱 导 产 生氯
下: ( 1 ) 过滤 3 0 0 m L料 液 , 测 定膜通量 衰减情况 ; ( 2 ) 过滤 1 0 0 m L去离 子水 ; ( 3 ) 将膜取 出 2 0 k H z , 2 5℃超 声 清洗 5 mi n ; ( 4 ) 过滤 1 0 0 mL去 离 子水 ,
Rt 一△ p / ( J )
( 3 )
式中 , A p为跨 膜压差 , k P a ;  ̄为 水 的黏度 , P a・S ; J
为 膜通 量 , L / ( 1 1 3 . 2・ h ) .
淀( 经前期实验确定混凝剂投加量 4 mg / L时混凝 效 果最 佳 ) , 以2 0 0 r / mi n , 快速 搅 拌 l ai r n , 4 0 r / mi n 慢速搅拌 2 0 a r i n , 取絮体混合液做下一步实验.
第 1期
陈 禹志 : 预氧化强化混凝 一 膜 除藻工艺膜污染控制研究
搅拌 2 0 ai r n , 预氧化后直接进行 混凝实验. 实验分
别以0 . 5 、 1 . 0 、 1 . 5和 2 . 0 mg / L的 KMn O4 对 原 藻 液 进行 预 氧化 后 , 加入 4 mg / L的 P A C进行 混 凝 沉
实验 中所 用原 水 为 稳 定期 的铜 绿 微 囊 藻 液 , 以 去离 子水稀 释后 配 制 高 藻水 体 , 其 藻 细胞 浓 度 约 为
2 . 0 ×1 0 个 细胞 / L . 1 . 3 预 氧化 强化混 凝过 程
地与颗粒表面 的有机物反应 , 破坏胶体表面的有机 物涂层 , 起到压缩双电荷 的作用 , 且预氧化过程中产
及其 胞 外有 机物 沉积 在 膜 表 面 形 成 的 滤饼 层 , 会 使
1 材料和 方法
1 . 1 预 氧化 剂及 其浓 度的选 择
水处 理工 艺 中 常 用 的 预 氧 化 剂 有 氯 气 ( C1 ) 、 C I O 2 、 0 。 和高锰 酸 钾 ( KMn 0 ) 等. 由于 C l 。 、 C l O 。 和 0 。 预氧 化含 藻 水 容 易 导 致 水 质 的 恶化 或 产 生 副 产
第3 6卷
第1 期


学与技术 NhomakorabeaVo 1 . 3 6 No . 1 Fe b .2 0 1 6
2 0 1 6年 2月
M EMBRANE S CI ENCE AND TECHN0L OGY
预氧化强化混凝 一 膜除藻工艺膜污染控制研 究
陈 禹 志
( 天津工业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天津 3 0 0 3 8 7 ) 摘要: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含藻水源水 , 以铜绿微 囊藻作为代表藻种, 再经聚合 氯化铝( P o l y
然 后 过滤 去离 子水 , 直 到超 滤 膜 出水 的可 溶 性 有 机
各 部分 阻力 的 ’ 钡 4 定 方法 如 下 : 测 定 在 恒定 压 力
下新平板膜过滤纯水时的通量 , 由公式( 3 ) 计算 R ; 膜过滤周期末将超滤杯中的料液更换为去离子水 , 测定出水通量 , 由公式( 3 ) 计算此时膜的阻力为 R ; 将膜从 超 滤杯 中取 出至 于 超声 清 洗 机 中, 在 2 0
k Hz , 2 5℃条件 下 清洗 5 mi n , 并 再次 测 定其 纯水 通 量, 此 时膜 的 阻力 为 R +R +R 通 过 计 算 得 到 R ; 将膜 在 质 量 分 数 为 0 . 3 的 N a C 1 0 溶 液 中 浸 泡3 0 ai r n后 用去离 子 水 冲至 中性 , 再 置 于摩 尔 浓 度 为0 . 0 1 mo l / L的盐 酸溶 液 中浸 泡 3 0 ai r n后 用去 离 子 水 冲至 中性 , 测定 此 时该膜 纯水 通量 , 计算得 到 的 阻力 为 R +R , 进一 步得 到 R , 最后 得 到 R .
昆 凝搅拌装置 ( Z R 4 — 6 , 深圳中润) 以硅胶管连起来 , 可对絮体 的生长过程进行在线监测. 实验步骤如下 :
激光粒度仪开机后测定其背景值 ; 连好实验装置 , 在 六连 搅拌 杯 中进 行 混 凝 实验 ; 混凝慢搅 1 5 ai r n , 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