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脚跟发软,脚步不稳
5. 肩发酸
5. 困倦
5. 味觉改变,嗅觉厌腻
6. 呼吸困难, 气短 6. 精神涣散
6. 眩晕
7. 腿无力
7. 对事情不积极
7. 眼皮和肌肉跳动
8. 没有唾液,口干 8. 记忆力退减
8. 听觉迟钝,耳鸣
9. 打哈欠
9. 做事没有信心,多出错误. 9. 手脚发颤
10. 出冷汗
10. 对事情放心不下,事事操 10. 不能安静下来 心
疲劳。
2.呼吸肌耐力 ▪ 测定方法: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歇30秒。 ▪ 判断方法: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
3.肌肉硬度 运动后即刻或次日,自我感觉肌肉酸胀、
僵硬和疼痛,表示肌肉硬度增加。
4.肌围 疲劳时下肢围度增加。
(二)测定神经系统机能判断疲劳
1.膝跳反射阈值
判断方法:疲劳时阈值升高。
2.反应时
(七)主观感觉法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 (Borg,1973)
1.主观感觉
自我感觉
等级
通过自我感觉评定疲 劳程度。
评定指标:心情、食 欲、睡眠、兴趣等。
2.主观体力感觉等级
非常轻松 很轻松 尚轻松 稍累
6
7
Leabharlann Baidu
8
9
10
11
12
13
运动时自我体力感觉 是判断运动性疲劳的重要 依据。
累 很累 精疲力竭
14
15
(四)用生物电评价疲劳
1.心电图
判断方法: 疲 劳 时 S-T 段
下移,T波倒 置。
2.肌电图:疲劳时肌电图功率谱左移,肌 电图振幅不规则
3.脑电图:疲劳时快波明显增多
(五)心率
(1)晨脉 运动后次日晨脉较平时增5-10次/分,可认为有疲 劳累积。
(2)运动心率 完成相同强度运动,运动心率增加,表示身体机能 状态不佳。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构型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按任意键 飞入横桥摆动动画
四、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一)测定肌肉评价疲劳
1.背肌力与握力 ▪ 测定方法:早晚各测一次,求出其数值差。 ▪ 判断方法:如次日晨已恢复,可判断为正常。 ▪ 肌力明显下降而且不能及时恢复,可视为肌肉
▪ 判断方法:疲劳时反应时延长。
刺激 感受器 +
AP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AP
传出神经
效应器
3.血压体位反射
▪ 测定方法:受试者坐位静息5分钟后,测安 静时血压,随即仰卧3分钟,然后将受试者 扶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 立即测血压,每30秒测一次,共测2分钟。
▪ 判断方法:若2分钟以内完全恢复,说明没 有疲劳,恢复一半以上为轻度疲劳,完全不 能恢复为重度疲劳。
16
17
18
19
(八)一般观察法
疲劳自觉症状测定表
A 全身症状
B 精神症状
C 神经感觉的症状
1. 头沉
2. 头痛 3. 全身懒倦
1.脑子不清醒,头昏眼花
1.眼睛疲劳,眼冒金星,眼无 神
2. 思想不集中,厌于思考问题 2.眼发涩,眼发干
3. 不爱动,不爱说话
3.运动不灵活,动作出错误
4. 身体某处无力 4. 针扎似的痛
2 中枢内代谢功能失调
运动性中枢疲劳存在着非常复杂的调 控机制。不仅5 - HT,DA ,Ach ,氨基酸类 神经递质,氨、NO 等神经调质是引发中枢 疲劳的生化基础,并且TH ,TPH 等一些酶类 及MCT,BNDF ,GFAP ,细胞凋亡等也与运动 性中枢疲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主要表现为:
(二)分类 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疲劳 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
二、中枢性疲劳
指发生于脑至脊髓部位的疲劳
中枢神经系统是机体产生兴奋、发放冲动、调节 肌肉收缩的机能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会使整 体机能下降。疲劳发生在中枢的可能部位为脑细胞和 脊髓运动神经元。
1 CNS系统功能紊乱,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1)ATP浓度下降,脑中某些氧化酶活性出 现抑制。
(2) 血 液 中 色 氨 酸 和 支 链 氨 基 酸 比 值 下 降 , 会影响到脑中5-羟色氨水平上升,造成对大脑 的抑制。
(3)运动时造成体内氨基酸和嘌呤核苷酸 循环加强,增加脑中氨含量增加。
肌丝滑行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
(三)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
1.皮肤空间阈
判断方法:运动后皮肤空间阈(两点阈)较安静时增 加1.5-2倍为轻度疲劳,增加2倍以上为重度疲劳。
2.闪光融合频率
测定方法:受试者坐位,注视频率仪的光源,直到 将光调至明显断续闪光融合频率为止,即临界闪 光融合频率,测三次取平均值。 判断方法:轻度疲劳时约减少1.0-3.9Hz;中度疲劳 时约减少4.0-7.9Hz;重度疲劳时减少8Hz以上。
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其特点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注意区分力竭) 运 动 性 疲 劳 : 1983 年 第 五 届 国 际 运 动 生 化 会 议 将 疲 劳 (fatigue)定义为: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 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 力竭(exhaustion)是疲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疲劳发展的最 后阶段。
(3)恢复心率 运动后恢复到安静心率时间延长,表示运动所致疲 劳程度增加。
(六)血液指标诊断运动性疲劳
1.血红蛋白 人体运动能力下降或运动性疲劳发生时,血红
蛋白含量下降。 适合于个体前后比较。
2.血尿素 尿素是蛋白质代谢产物,运动负荷过大可致机
体蛋白质分解过程加强,血尿素增加。 血尿素超过8毫摩尔/升时,疲劳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