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合集下载

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在其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环境影响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针对性护理模式可改善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微出血;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由高血压引发的脑血管微小病变即为高血压脑微出血,此类患者极易并发脑卒中等疾病,因此对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需高度重视与加强护理干预,从而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1]。

本研究针对本院98例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女比例26∶28,年龄58-75岁,平均(60.12±8.81)岁,出血部位:皮质下12例,丘脑14例,基底节16例,其他12例;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21∶23,年龄55-76岁,平均(60.32±7.21)岁,出血部位:皮质下13例,丘脑15例,基底节10例,其他6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1.2.1手术方法两组均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行全麻,在血肿近颅骨处作一6cm切口,使用电钻开一1.5cm半径圆形骨窗,待止血后行穿刺,穿刺针沿电钻刺入颅骨,透入后取电钻,再沿着穿刺针方向清除血肿,血肿部位置入引流管,注射器抽出血肿,清理完后行切口缝合,取穿刺针。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的个性化护理分析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的个性化护理分析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的个性化护理分析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的个性化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高血壓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优于对照组患者(82.76%),两组差异性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χ2=14.685,P=0.000)。

结论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个性化护理;效果为了探讨个性化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男65例,女53例,均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龄(50.23±3.56 )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49.36±3.58)岁。

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差异性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价值。

1.2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常规观察神志及瞳孔。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2.1心理护理完成手术后,通常情况下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会在极大程度上消失,具有越来越平稳的生命体征,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极为危重,具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或沉默少语,则应该对其心理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给予其良好的鼓励和安慰,从而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的平复。

1.2.2饮食护理每日9∶00~17∶00给予降压药物治疗,确保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若为烦躁不安患者给予必要的镇静剂;合理安排患者饮食,晚饭适宜安排在16∶00左右,嘱咐患者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性清淡食物,比如:多吃瘦肉、蛋清、豆制品及鱼类等食物,同时还要多吃含碘量较高的事物与新鲜水果、蔬菜。

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

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

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疾病,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还需要接受康复护理来提高恢复效果。

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和效果。

1. 早期干预和监测: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手术后的第一时间开始进行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状态和手术切口情况等。

早期干预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如脑水肿或感染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2. 有效的疼痛管理: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疼痛的存在会影响患者的康复。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适合患者的疼痛管理方案,如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其康复效果。

3. 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计划应包括身体恢复、认知和语言恢复、情绪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和其家属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并对康复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4. 饮食和营养支持: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吞咽和进食困难的情况,影响其饮食和营养摄入。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营养支持,如调整食物质地和提供辅助进食工具等,以保证患者的正常饮食和营养需求,促进其康复。

5. 教育和指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康复教育和指导,如有关安全保护、药物管理、适时复诊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康复过程。

教育和指导能够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康复参与度,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康复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早期干预和监测、有效的疼痛管理、个体化的康复计划、饮食和营养支持以及教育和指导等方面,护理人员可以帮助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更好地恢复和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功能水平。

关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关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关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均行手术治疗,后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7例,分别给予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207-02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1],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进一步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我院选取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取7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2],经头颅CT和磁共振扫描检查确诊,血压均>140/90mmHg,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将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47.2±5.4)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47.7±5.6)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和病房基础护理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义( P> 0 . 0 5 ) ( 见表 1 ) 。
1 . 3 效果评 定 方法
术 后 6个 月 门诊 复查 或 电话
随访 , 对 患 者的生 存 状 况 进 行 统计 。存 活患 者 根 据 日常生 活 活动能力 分级 标准 进行 评定 : I 级, 完 全恢 复 日常生活 ; 1 I 级, 部分 恢复 日常生活 或可独 立进 行 家庭生 活 ; l l I 级, 家庭生 活需 人帮 助 , 扶 拐可 行走 ; I V
对照组病死 4例 ; 观察组 E t 常生活 活动 能力改善优 于对照组 ( P< 0 . 0 5 ) 。结论 : 高血压性 脑出血手 术后应 用患者选 择护士 的
个性化护理模式 , 使 患者神经功能最大限度地恢 复 , 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 。 【 关键词]脑 出血 ; 高 血压 ; 护理 ; 康 复
1 . 2 护 理方 法
患 者 共住 院 4周 。 随机 选 取 护理
人员 作为 专病 护理小 组 , 护理 小组人 数及 人员 固定 。
患者均按随机分派护理人员的传统护理模式进行相
同方法护 理及 相 同方法 的治 疗 。术 后 第 2周 开 始 ,
级, 卧床不起 , 但保持意识 ; V级 , 植物生存状态。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采 用 t 检验、 检 验 和 秩 和
术后 6个月 随访 , 观察 组病 死 2例 , 对 照组 病死
蚌 埠 医学院 学报 2 0 1 3年 6月第 3 8卷 第 6期 4例 。观察 组 日常生 活 活动 能力 I 级 1 1例 , Ⅱ级 2 6 例, Ⅲ级 8例 , Ⅳ ~V级5例 ; 对 照 组 I级 9例 , Ⅱ级 1 5例 , Ⅲ级 1 6例 , Ⅳ ~V级 8例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

1.2 方法
在术后, 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方法, 优质护理的具 体内容如下所述: ①术后, 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控病人的各项生命指标, 包 括体心电图像、 温值、 血压值、 脉搏速率、 呼吸频率等。医护 人员密切监测病人术后各项指标值的变动情况, 同时以有效 方 法 对 病 人 的 口 腔、 皮 肤、 便 秘、 感染等类问题展开对症处 理, 谨防出现较严重的并发性症状。若病人各项生命指标都 已基本归转到正常水平, 医护人员要引导病人做康复性的各 类锻炼, 例如, 意识认知、 语言交际、 肢体活动等方面的能力 锻炼内容, 并遵循 “由简到难、 循序开展” 的原则 [2]。 ②心理及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 流, 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动态。耐心倾听患者倾诉, 并进行 针对性的开导和安慰, 拉近护患心理距离, 建立和谐护患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年第 16 卷第 61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13
·临床监护·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
尹秀丽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兴安岭)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年期间在黑龙江省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 26 名对象均为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 年期间, 正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 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 资料, 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 每组 各 13 例。实验组男性患者 8 例, 女性患者 5 例, 病程均在 0.4 年 到 14 年 之 间, 年 龄 在 62-81 岁 间, 平均 (63±6.8)岁, 其 中 3 例患者的出血部位为脑叶区域, 4 例患者的出血部位是 基底区域, 5 例患者的出血部位是丘脑区域, 还有 1 例患者的 出血部位是小脑区域。对照组男性患者 7 例, 女性患者 6 例, 本组患者年龄均在 36 岁至 82 岁之间, 病程处于 0.5 年到 15 年范围内, 年龄在 61-82 岁间, 平均 (63±5.7)岁, 其中 4 例 患者的出血部位为脑叶区域, 4 例患者的出血部位是基底区 域, 4 例患者的出血部位是丘脑区域, 还有 1 例患者的出血部 位是小脑区域。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 病程等差异 P< 0.05, 可比。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观察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抽签分组方案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護理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

根据两组患者的BADL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BADL无需依赖度为18(60.00%),对照组患者的BADL无需依赖度为(1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选择适合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不仅能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的预后也有所帮助,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护理模式;护理效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况,而抑郁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造成影响,导致患者的预后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而错过最佳恢复时期[1]。

所以,术后应配合相应的护理方式,为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的配合各类治疗和训练[2]。

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进行手术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抽签分组方案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5.9±7.2)岁;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4.7±7.5)岁。

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相应的护理工作对治疗进行配合。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个性化护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心情欠佳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开导患者,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选择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然后告知患者该病的发病原理及治疗方式等,加强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降低其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心情。

综合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综合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综合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探究综合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98例进行研究对比,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各均匀分配为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焦虑情绪变化、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情绪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分值显著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突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护理服务的质量更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快,还能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深究。

【关键词】综合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应用效果高血压脑出血属于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也是高血压疾病的并发症,该病症会导致患者的脑部动脉发生病变,使得脑组织局部出血和坏死等。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其中男性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会造成患者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运动、心理等方面的障碍问题[1]。

现代科技手段下对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后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显得极为重要,下文将重点对术后的护理服务展开研究探讨,分析其干预后的意义及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护理措施的不同分成两组,即为对照组49例,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48~75岁,平均(60.85±3.77)岁,脑部出血位置:基底节区19例,丘脑16例,外囊及岛叶区14例,平均出血量为(33.86±7.21)ml;观察组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50~77岁,平均(62.33±4.01)岁,脑部出血位置:基底节区20例,丘脑16例,外囊及岛叶区13例,平均出血量为(34.69±7.33)ml。

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比较

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比较

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不同护理模式。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标签:高血压脑微出血;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高血压脑微出血是临床较为严重且多发疾病,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导致患者的心理受到影响。

为此,我院选取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36例实施不同的护理,观察护理后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

观察组男女比例7:11;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35±2.45)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9:9;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6.21±1.34)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日常护理和病情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

(1)基础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症状和心理情况,合理安排病房为患者创建合适的治疗和康复环境。

(2)病情护理,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避免不良刺激造成血压升高;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血压、呼吸、头痛、脉搏、体温的变化;遵医嘱监测神经系统(意识、瞳孔、语言等)体征,在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抬高床头,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密切关注患者的异常情况,防止坠床、跌倒、烫伤及意外拔管等危险情况发生;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给予清醒患者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纤维和易消化的食物,昏迷或吞咽困难患者留置胃管,给予肠内营养。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的术后护理措施和效果展开分析讨论。

方法:本次实验将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集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每组各53例的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给予术后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经过术后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患者的病情康复得到了有效促进,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作为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是最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该病起病速度急,病情发展快且凶险,适时合理的手术治疗可将患者生命挽救并将其神经功能残疾程度和复发率减少。

优质的术后护理及早期有效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效果展开分析讨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将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集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每组各53例的观察和对照两组。

观察组给予术后人性化护理,该组患者女性23例,男性30例;年龄47-59岁,平均年龄范围(53.6±0.6)岁;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该组患者女性30例,男性23例;年龄48-60岁,平均年龄范围(53.5±0.7)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心理波动情况关注、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等内容;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2.1一般护理护理人员对术后患者的意识状态采用GCS评分评估,通过对其瞳孔观察评估患者颅内的出血情况,如果患者的瞳孔内出现缩小或散大情况表明其病情严重,相应的记录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好。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临床护理措施分析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6年05月~2017年05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72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6例,其中常规组术后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术后在基础护理措施之上应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好转率。

结果研究组致残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升好转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保证生存质量。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临床护理高血压患者中,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危急病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可达到20%左右的发生率,死亡率为30%~80%,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

该病特点有意识障碍、发病突然并伴发消化道出血,偏瘫失语、去大脑强直等临床表现最为常见。

为提升术后治愈率,减低术后病死率与致残率,术后辅以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特此以我院收治的脑血管脑出血术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临床护理相关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05月~2017年05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72例,血压均在140/90 mmHg以上。

并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6例。

研究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1~77岁,平均(46.7±3.5)岁,21例Ⅱ级高血压,15例Ⅲ级高血压;常规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32~75岁,平均(46.1±3.4)岁,22例Ⅱ级高血压,14例Ⅲ级高血压。

两组的基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常规组术后采用基础护理,具体为:护理巡视期间,留意观察患者血压、呼吸、体温以及脉搏等生命体征,精神状况、瞳孔等变化情况。

若有必要,按照患者精神状况,为患者提供神内监护,直到病情平稳。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 39 ・ 6
J u n lo qh rUn v riy 0 e iie 2 1 Vo 3 N o 3 o r a fQiia ie st fM dcn , 0 2, 1 3, .

高 血 压 脑 出血 术 后 医 院 一社 区 一家 庭 一 体化
护 理 干 预 效 果 分 析
mu iy fm i fi t g a e u sn t r e t n e f c n lss n t a l o n e r t d n r i g i e v n i fe t a y i.M eh d 8 a in swe er n o y d — y n o a to s 5 p t t r a d ml i e v d d i t o p t lc mmu i a l n e r t n a a y i o h f c fn r i g i t r e t n ie n o h s ia o n t f mi i t g a i n l ss ft e ef to u sn n e v n i ,ma a e y y o e o ng —
组 进 行 医 院 ~社 区 一 家庭 一体 化 护 理 千 预 效 果 分 析 , 照 组 行 常 规 管 理 。 比较 两组 术后 第 3个 月 、 年 对 1
的A DL评 分 。结 果 管理 组 第 3个组 ( < 0 0 ) 降低 并 发 症 发 P .1 ,
张小林 陈春 林 黄志 勇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高血 压 脑 出血 术 后 患者 医院 一社 区 一 家庭 一 体 化 护 理 干预 效 果分 析 。方 法
将 8 例 患 者 随机 分 成 医院 一社 区一 家庭 一 体 化 护 理 干预 效 果 分 析 , 理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4 、 2例 。 理 5 管 34 管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分析
1 . 3统 计方法
者2 2 例 ,女性 患者 8 例 ,年龄 最小 5 6 岁 ,最大 7 7 岁 ,平均年 龄
无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1 . 2 方 法
统计 学分 析 选用 S P S S 1 1 . 0软件 , 0 . 0 5 。
【 关 键 词 】 高 血 压 ;脑 出血 ;手 术 治疗 ;护 理 干预 .
高血压 是 临床 上最 为常 见的 脑血 管疾病 ,治 疗不 当会 导致 脑 温度 的调 节 ,注 意通 风和 换气 。同时针 对术 后合 并症 进行 预 防干
出血发 生 ,严重 甚至 死亡 。手 术 治疗是 脑 出血 治疗主 要 的治疗 方 预 。综合 护 理干 预 组 患者 3 O例 ,给予 常 规护 理 干 预措 施联 合 康
术后合 并症发 生比例均明显优越予常规护理干预组 患者, 差异性显著 , 存在统计 学意 义( P<0 . 0 5 ) 。 综合组 患者无死亡病例 , 常规 组有 1 例 死亡患者。结论:对 高血压脑 出血 患者应 用常规护理 干预基础 上联 合康复护理干预 , 能明显平稳 各项生命 体征 , 缩短住 院治疗时间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减 少死 亡比例 ,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 患者的 身体和经济上的 负担 。
2结果
( 6 1 . 5 0 ±2 . O 0 ) 岁, 对 比两患 者平均 年龄和性 别 比例 , 无 差异 性, 计量 资料用 均数 士标 准差 ( ±s )表示 ,采用 t 检验 ,差异有 统
患 者均 在气 管插 管下 进行 手术 治疗 ,术 后在 患者 和 家属 的知
综合 组患者 的术 后各 项 生命 体征 、住 院治疗 时 间、术 后合 并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

方法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使用综合性护理方案。

以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将两组患者加以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应该坚持综合性原则,通过开展综合性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有效率;并发症;满意度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方式,希望给临床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6~81岁,平均年龄(73.56±4.42)岁;出血量33~51 mL,平均出血量(36.39±8.60)mL。

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6~80岁,平均年龄(73.18±4.84)岁;出血量33~50 mL,平均出血量(36.22±8.73)mL。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日常护理、静脉注射、用药干预、健康教育等[1]。

1.2.2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1.2.2.1病情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的监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不畅、血压升高等现象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分析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探究

分析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探究

分析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探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71例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患者,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实验组38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综合护理,对比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8.8%,差异较大(P<0.05)。

结论: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相应的综合护理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术后护理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192-02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疾病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情况,患者因为高血压,导致了其出现脑出血症状,该类症状多是男性患者。

患者发病前征兆不明显,有些患者会有头痛和头晕、肢体麻木的情况。

该疾病的临床发病率比较高,发病快,病情变化严重,几分钟内患者可能就会死亡,还有较高的致残率,因此该疾病是非常危险的。

临床中患者发病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而术后的护理则是为了防止并发症产生,让患者的生存率提升。

2012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71例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后护理研究,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71例高血压引发脑出血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实验组38例,26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范围:43-84岁,平均年龄为59.43岁;对照组33例,24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范围:42-81岁,平均年龄为59.79岁。

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21例患者为大脑皮层的出血,10例患者为小脑出血,有7例患者为丘脑出血,16例患者为脑室出血,17例为基底节区出血。

1.2方法对照组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体位,环境,病情等方面的日常护理,实验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77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 年 5月 B 第 6 卷第 14 期May. B 2018 V ol. 6 No. 14[4] 韩 燕.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双足与保健,2018,27(01):143+171.[5]刘晓娟.综合性护理、健康教育联合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1):104-105.[6] 王晓红.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5):18727+18730.本文编辑:吴宏艳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曲艳辉(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吉林 132000)【摘要】目的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对比效果。

方法 随机自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均实施1周传统护理模式,26例观察组患者行“患选护”护理模式,2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模式。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更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 <0.05)。

结论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患选护”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不同护理模式;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77.02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可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欲望起到抑制作用,降低患者训练积极性,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

谈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优质护理效果

谈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优质护理效果

谈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优质护理效果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对于该病一般需要手术方式进行降压治疗.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恢复速度较慢,一般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XXXXXX 摘要:XX XX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改善生存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开展优质护理后收治的行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我院开展优质护理前收治的行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实施护理服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生存状态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实施降压手术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XX关键词:XXXX XX 优质护理;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生存状态XXXXXX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发生后速度快,其致死、致残率高[1]。

为探讨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手降压治疗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研究选取我院开展优质护理前后所收治的行手术降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其具体分析报告如下:XXXXXX1临床资料及方法XXXX XXXX1.1临床资料XXXX选取我院开展优质护理后收治的行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

选取我院开展优质护理前收治的行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较大区别,具有可比性(P0。

05).XXXX1.2方法XXXXXXXXXX 患者在术前仔细了解患者认知、感知、意识等情况,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对患者疾病状况、家庭条件、经济条件、心理状况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为患者制定出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2]。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中整体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中整体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中整体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中整体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整体护理服务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整体护理服务。

比较两组术后住院的时间和费用;治疗前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NHISS评分以及QOL评分;后遗症发生率。

结果:整体护理服务组术后住院的时间和费用、NHISS评分以及QOL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

两组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P<0.05。

结论:常规护理联合整体护理服务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效果良好,可减少后遗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整体护理服务;实施效果后遗症很容易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如偏瘫、失语等,通常由于术后未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引起[1-2]。

本研究将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整体护理服务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整体护理服务,分析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中整体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纳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其中,常规组男女分别31例和19例,45-79(58.34±2.56)岁。

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冠心病2例。

患者基底节区出血的有37例,其他部位13例。

整体护理服务组男女分别32例和18例,45-78(58.13±2.21)岁。

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冠心病3例。

患者基底节区出血的有38例,其他部位12例。

两组资料P大于0.05。

1.2方法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整体护理服务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整体护理服务。

在常规护理基础给予:①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出现不良心理,需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加速康复的进程。

②病情监测。

对患者术后瞳孔、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给予患者吸氧和降低颅内压,预防水电解质紊乱。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效果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效果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综合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对照组(n=38)及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对象则需接受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模式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Fugl-Meyer评分以及QOL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讲,在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同时接受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可行性较强。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生活质量;综合护理;运动功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数量出现不断增多,如果患者的血压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就很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其中,高血压脑出血就是较为严重的一种[1]。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大多较为严重,且发病速度较急,很容易出现后遗症,需要对其实施及时、规范治疗[2]。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如果患者无法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治疗效果也无法得到较好保证[3]。

此次研究针对这类患者选择两种护理方案,现比较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从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并发症患者中抽取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内容得到相关部门审核,且患者本人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晓。

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n=38)及观察组(n=38),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16例,年龄48~71岁;观察组对象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49~7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个性化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个性化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个性化护理卢远新;韦玉玲;黎彩芬【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个性化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70%,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SDS、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个性化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97-98,101)【关键词】个性化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影响【作者】卢远新;韦玉玲;黎彩芬【作者单位】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东莞 523945;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东莞523945;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东莞 523945【正文语种】中文高血压脑出血[1]属于临床治疗中多发的一种急重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因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我国有的研究指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治疗后半年内自理能力恢复,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都会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增加家属负担。

个性化护理应用到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

笔者随机抽取2011 年1 月~2013 年12月我院治疗的80 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以探讨个性化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在2011 年1 月~2013 年12 月治疗的80 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患者年龄41 ~80 岁,平均(53.4 ±9.2)岁;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患者年龄39 ~78岁,平均(55.7 ±10.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具备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19-02-22T16:22:19.40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2期作者:魏秀玉[导读]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患选护”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92
【摘要】目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对比效果。

方法随机自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均实施1周传统护理模式,26例观察组患者行“患选护”护理模式,2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模式。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更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患选护”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不同护理模式;效果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Fifty-two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patient database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September 2017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digital table.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one-week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26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patient-selected nursing" nursing mode, and 26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Results The follow-up time was 6 months.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i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fter the operation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t is effective to implement the "selective nursing" nursing mode.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operation; different nursing mode; effect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可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欲望起到抑制作用,降低患者训练积极性,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

本组选取了52例患者且对比分析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自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入组,均知情同意,观察组26例,年龄52至79岁,年龄中位数60.3岁,男女比例16:10;对照组26例,年龄51至78岁,年龄中位数60.5岁,男女比例15:11。

入组时,对比2组患者临床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在术后第1周均实施传统护理模式,随机选取护士构建小组,人数固定,人员固定。

术后第2周至第4周,分组进行护理,如下叙述。

2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模式:继续随机分派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出院后,每周给予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或者门诊复查,给予患者实施院外康复相关性指导,监督患者认真执行。

观察组患者行“患选护”护理模式,由患者指定护士进行住院期间护理,出院后,指定护士每周给予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或者门诊复查,给予患者实施院外康复相关性指导,监督患者认真执行。

具体操作方法是:术后第2周小组成员在患者床旁待选,患者可综合评价每个护士,内容涉及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及责任心等,选择自己认可的护士进行护理服务,人数为2人,指定护士后,责任护士需要对患者实施全程住院康复护理干预,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出院康复指导及随访处理。

1.3 效果评估[1]
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并判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则判定Ⅰ级;部分恢复日常生活、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则判定Ⅱ级;需要他人帮助进行家庭生活且行走时需要扶拐则判定Ⅲ级;卧床不起但是存在清醒意识则判定Ⅳ级;植物人判定Ⅴ级。

1.4 统计学分析
对比分析数据时使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得出,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3.84%(1/26)明显更低,对比对照组患者死亡率23.07%(6/26),差异明显,x2=4.1270,P<0.05。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分别是: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及Ⅴ级2例,对照组患者Ⅰ级1例、Ⅱ级7例、Ⅲ级10例、Ⅳ级及Ⅴ级8例,x2=4.1270,5.0424,5.0256,4.4571,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复杂,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研讨发现,和谐护患关系可促进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

相关性文献报道,护理工作对象是人,不仅需要关注患者身体状态,还需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通过开展整体护理来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2]。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需要突出患者的社会人理念,尽力满足患者作为社会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采取患者选择护士的模式,促使患者满足治疗需求及心理需求。

临床分析发现,开展整体健康护理模式可促使护患关系和谐,护理过程中,强调护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患选护”护理模式可促使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可明显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明显改善患者预后[3]。

对于“患选护”护理模式来说,基础是患者给予护士护理水平及护士个人魅力肯定,信任护士,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在语言和思想上,护患均可以顺畅交流并可以有效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正视疾病并积极主动的坚持康复训练,進而明显增强患者康复效果。

另外,利用“患选护”护理模式干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可促使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可促进患者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临床认可度较高。

本组研究结果: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3.84%(1/26)明显更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

综上,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患选护”护理模式的效果确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模式,可明显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张金利,路楷.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的临床实践[J].护理研究,2018,(3).
[2] 刘爱琴.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的优化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0):4200-4201.
[3] 刘晓敏,孟巍.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护理效果[J].母婴世界,2017(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