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第三章2.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答: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具有以下好处:(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2)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只要这层提供的接口保持不变,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屋。

(3) 整个系统被分解为若干个品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复杂系统的实现和维护容易控制。

(4) 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说明,这样做有利于实现标准化。

3. 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答: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1) 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屮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 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当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

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报文);报文传送到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网络层的数据服务申i 元(分组);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后构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顿数据链路层的巾贞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

当比特流到达目的结点时,再从物理层开始逐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发送给目的结点的应用进程。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笔记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笔记

第一章习题(概论)一.名词解释1. ______ 广域网2. ______ 城域网3. ______ 局域网4. ______ 通信子网5. ______ ARPAnet6. ______ 计算机网络7. ______ 分布式系统8. ______ 公用数据网A. 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连起来的网络。

B. 有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C. 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D. 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E.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F. 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G. 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有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H.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二.单项选择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域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 _______ 实现的。

A. 通信子网B. 路由器C. 城域网D. 电话交换网2.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 _______ 的集合。

A. 局域网系统B. 多协议路由器C. 操作系统D. 自治计算机3.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A. 10Mb/sB. 100Mb/sC. 2Gb/sD. 10Gb/s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它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 _______ 。

A. 结构关系B. 主从关系C. 接口关系D. 层次关系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 _______ 。

网络复习题

网络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教程》复习题一、选择题1.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 A 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

A. APPANETB. OCTOPUSC. DA TAPACD. Newhall2. 目前,计算机网络是根据 B 的观点来定义的。

A.广义 B. 资源共享 C. 狭义 D. 用户透明3. 在计算机网络中处理通信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是 D 。

A.通信线路 B. 终端 C. 主计算机 D. 通信控制处理机4. 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 B 拓扑。

A.网状 B. 环型 C. 星型 D. 总线型5. 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网络的 C 。

A.拓扑结构 B. 控制方式 C. 作用范围 D. 传输介质6. X.25网是一种 D 。

A.局域网 B. 企业内部网 C. 帧中继网 D. 公用分组交换网7. 如果要将一个建筑物中的几个办公室进行连网,一般应采用 B 技术方案。

A.互联网 B. 局域网 C. 城域网 D. 广域网8.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是 B 。

A.双绞线 B. 光纤 C. 同轴电缆 D. 无线信道9. 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叫做 D 。

A. 绝对调相B. 振幅键控C. 相对调相D. 移频键控10. 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数据信号时需要的设备是 A 。

A.调制解调器 B. 网卡 C. 中继器 D. 集线器11. C 这种数字数据编码方式属于自含时钟编码。

A.非归零码 B. 脉冲编码 C. 曼彻斯特编码 D. 二进制编码12. 在脉冲编码方法中,如果规定的量化级是64个,则需要使用 A 位编码。

A.7 B. 6 C. 5 D. 413. 利用载波信号频率的不同来实现电路复用的方法有 A 。

A.频分多路复用 B. 数据报 C. 时分多路复用 D. 码分多路复用14. 当通信子网采用 B 方式时,我们首先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起逻辑线路。

网络组建复习题及答案

网络组建复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1 .1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 ARPANET )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

A. OCTOPUSB. ARPANETC. DATAPACD. Newhall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从资源共享的观点而来的。

A. 广义B. 狭义C. 资源共享D. 用户透明在计算机网络中完成通信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是(主计算机)。

A. 通信控制处理机B. 通信线路C. 主计算机D. 终端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网状拓扑)。

A. 总线型拓扑B. 环型拓扑C. 星型拓扑D. 网状拓扑(局域网)是指在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一个单位或部门)内,将各种计算机与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A. 广域网B. 城域网C.局域网D. 公用数据网(通信协议)是指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A. 接口B. 层次C. 体系结构D. 通信协议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A. 网络层B. 传输层C. 数据链路层D. 表示层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帧)。

A. 比特序列B. 分组C. 报文D. 帧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对应的是(传输层)。

A. 主机网络层B. 应用层C. 传输层D. 互联层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传输层)协议。

A. 传输层B. 互联层C. 主机网络层D. 应用层Internet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互联网,也是世界范围的重要的(信息资源库)。

A. 信息资源库 B. 多媒体网络 C. 办公网络 D. 销售网络Internet主要由4部分组成,其中包括路由器、主机、信息资源与(通信线路)。

A. 数据库B. 管理员C. 销售商D. 通信线路TCP/IP协议是Internet中计算机之间通信所必须共同遵循的一种(通信规定)。

A. 信息资源B. 通信规定C. 软件D. 硬件IP地址能惟一地确定Internet上每台计算机与每个用户的(位置)。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汇总) (1)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汇总)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复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 )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

A. OCTOPUSB. ARPANETC. DA TAPACD. Newhall2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从的观点而来的。

A. 广义B. 狭义C. 资源共享D. 用户透明3 在计算机网络中完成通信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是( )。

A. 通信控制处理机B. 通信线路C. 主计算机D. 终端4 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 )。

A. 总线型拓扑B. 环型拓扑C. 星型拓扑D. 网状拓扑5 ( )是指在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一个单位或部门)内,将各种计算机与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A. 广域网B. 城域网C. 局域网D. 公用数据网6. 在OSI参考模型中,( )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A. 网络层B. 传输层C. 数据链路层D. 表示层7. 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对应的是( )。

A. 主机网络层B. 应用层C. 传输层D. 互联层8. 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 )协议。

A. 传输层B. 互联层C. 主机网络层D. 应用层10. ( )是指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A. 单工通信B. 半双工通信C. 全双工通信D. 同步通信11.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是( )。

A. 光纤B. 双绞线C. 同轴电缆D. 无线信道12. 在数字数据编码方式中,( )是一种自含时钟编码方式。

A. 曼彻斯特编码B. 非归零码C. 二进制编码D. 脉冲编码13. 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方法称为( )。

A. 同步传输B. 基带传输C. 异步传输D. 频带传输14. ( )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A. IEEE 802.3B. IEEE 802.4C. IEEE 802.5D. IEEE 802.615. 在共享介质的以太网中,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 )。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解答第1 章计算机网络概论单项选择题答案1.B 2.D 3.A 4.C 5.A 6.D7.C 8.B 9.D 10.B 11.C 12.A13.D 14.A 15.C 16.B 17.A 18.B19.D 20.C 21.B 22.D 23.C 24.A25.D 26.B 27.A 28.C 29.D 30.C31.B 32.A 33.B 34.C 35.A 36.A37.C 38.B填空题答案1.(1) ARPANET (2) 分组交换2.远程联机系统3.(1) 计算机网络(2) 计算机通信网络(3)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4.(1) 共享资源(2) 互联(3) 自治计算机系统5.(1) 硬件(2) 软件(3) 数据6.(1) 资源子网(2) 通信子网7.(1) 主机(2) 终端8.(1) 通信控制处理机(2) 通信线路(3) 传输(4) 转发9.(1) 网络体系结构(2) 开放系统互连或OSI10.(1)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或NII (2) 信息高速公路11.(1) 主从关系(2) 连网(3) 独立12.(1) 结点(2) 通信线路(3) 网络结构13.(1) 广播式(2) 点-点式14.(1) 局域网(2) 城域网(3) 广域网15.(1) 数据交换(2) 语法(3) 语义(4) 时序16.(1) 相邻层(2) 交换信息17.(1) 体系结构(2) 服务定义(3) 协议规则说明18.(1) 下层(2) 上层19.(1) 星型拓扑(2) 环型拓扑(3) 树型拓扑(4) 网状拓扑20,(1) 原语(2) 协议数据单元21.(1) 物理层(2) 数据链路层(3) 网络层(4) 传输层(5) 应用层222.路由选择23.(1) 通信子网(2) 传输介质24.(1) 报文(2) 分组(3) 帧25.(1) 应用层(2) 传输层(3) 互联层(4) 主机-网络层26.(1) 应用层(2) 传输层(3) 网络层27.(1) TCP 协议(2) UDP 协议28.(1) 面向连接(2) 无连接29.(1) TCP 协议(2) UDP 协议(3) TCP 协议和UDP 协议30.(1) Telnet (2) FTP (3) SMTP31.(1) 抽象(2) 功能32.(1) 易于实现(2) 有利于标准化33.(1) 几何关系(2) 结构关系(3) 点(4) 线34.(1) 分组交换(2) 公用分组交换网35.(1) 表示层(2) 会话层36.(1) TCP/IP 协议(2) 早37.(1) 通信子网(2) 路由器38.(1) 长度(2) 分组39.(1) 网络拓扑(2) 网络性能(3) 系统可靠性(4) 通信费用40.(1) 源(2) 目的(3) 路由选择41.(1) 协议数据单元或PDU (2) 协议控制信息或PCI (3) 服务数据单元或SDU问答题答案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答:计算机网络发展可以划分为4 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材课后习题答案1-5章(胡远萍主编第二版)讲解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材课后习题答案1-5章(胡远萍主编第二版)讲解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新版)第1章认识计算机网络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按照某种事先约定的规则(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ARPAnet——美国高等研究计划署网络的缩写,是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包交换网络,它是Internet的雏形。

局域网——局域网通常指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的,通信被限制在中等规模的地理区域内,能依靠信息传输速率较高、传输可靠性高、误码率低的物理通信信道的专用网络。

通信子网——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

资源子网——用户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是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

二、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组合的产物。

它可以把在区域上分散的单个计算机有机的连接在一起,组成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网络,以此来达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及网状型等。

3.通常根据网络范围和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4.从网络功能上,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

5.OSI的会话层处于传输层提供的服务之上,为表示层提供服务。

6.在TCP/IP层次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第四层(运输层)相对应的主要协议有TCP 协议和UDP协议,其中后者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任务。

7.TCP/IP模型的传输层定义了____UDP________和____TCP__________两种协议。

8.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____通信媒介__和_____节点___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___物理连接结构_____,它反映了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9.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__ _面向连接___ __的协议,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__面向无连接_____的协议。

现场总线郭琼习题答案

现场总线郭琼习题答案

《现场总线及其应用第2版主编郭琼课后习题答案》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作者:卡尔二毛第一章:1.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代控制系统?答:共5代。

1.基地式仪表控制系统2.模拟式仪表控制系统3.直接式数字控制系统(DDC)4.集散控制系统(DCS)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2.阐述DDC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工作过程?答:结构由: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生产过程的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工作过程:计算机通过过程输入通道对生产现场的变量进行巡回检测,然后根据变量,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最后将运算结果通过输出通道输出,并作用于执行器,使被控变量符合系统要求性能指标。

3.计算机在DDC控制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答:完成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运行参数监视等。

4.DDC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各起什么作用?答:输入通道作用:用于向计算机输入生产过程的模拟信号、开关量信号或数字信号。

输出通道作用:用于将计算机的运算结果输出并作用于控制对象。

5.计算机的软件包括哪两大类?各起什么作用?答:用户软件和系统软件。

用户软件供用户使用处理一些相关工作;系统软件是用户软件的操作平台,具有开发性。

6.什么是集散控制系统?其基本设计思想是什么?答:集散控制系统: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核心思想: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7.简述集散控制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各层次所起的作用?答:层次结构:分散过程控制级、集中操作监控级、综合信息管理级;分散过程控制级作用:完成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闭环调节控制和顺序控制等功能。

集中操作监控级作用:了解系统操作、组态、工艺流程图显示、监控过程对象和控制装置的运行情况,并可通过通信网络向过程级设备发出控制和干预指令。

综合信息管理级作用:监视企业各部门的运行情况,实现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等功能。

8.生产过程包括哪些装置?答:PLC、智能调节器、现场控制站和其他测控装置。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期末测试习题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期末测试习题

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附答案)一、选择题1.计算机网络是主要的功能在于( D )。

A.扩充存储容量B.提高运算速度C.传输文件D.共享资源2.根据计算机网络覆盖的范围的大小、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和( A )。

A.WAN B.LAN C.Internet网D.互联网3.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基本结构分为( D )。

A.4层B.5层C.6层D.7层4.在网络的各个结点上,为了顺利实现OSI模型中同一层次的功能,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叫做(A )。

A.协议B.TCP/IP C.Internet D.以太网5.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是( C)。

A.比特B.字节C.帧D.分组6.对等层实体之间采用( C )进行通信。

A.服务B.服务访问点C.协议D.上述三者7.区分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的依据是( D )。

A.网络用户 B.传输协议C.联网设备 D.联网范围8.学校的校园网络属于( A )。

A.局域网B.广域网 C.城域网 D.电话网9.在TCP/IP 参考模型中TCP协议工作在:( B )。

A.应用层B.传输层C.互连层D.主机-网络层10.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和标准称为(B )。

A.体系结构B.协议C.网络拓扑D.模型11.网络系统以通信子网为中心,通信子网处于网络的( A ),由网络中的通信控制处理机、其他通信设备、通令线路和只用作信息交换的计算机组成。

A.内层 B.外层C.中层D.任意位置12.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定义为(A )。

A.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B.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个协议标准C.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D.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实现方法1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 C )组成系统。

A.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B.PC机—通信线路—PC机C.终端—通信线路—终端D.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二、填空题1.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业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2),吴功宜)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答: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好处有: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2)灵活性好3)各层都可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4)易于实现和维护5)有利于促进标准化3.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答: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1)网络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4)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5)每个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请描述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答: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会话层。

依此类推,数据传输到传输层3)传输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报文,然后传输到网络层4)网络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分组,然后传输到数据链路层5)数据链路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构成了帧,然后传输到物理层6)物理层接收后,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6.试说明报头在网络数据传输中的作用报头包含了控制信息,例如序列号,使得该层以下即使没有维护顺序关系,目标机器的对应层也仍然可以按照正确的顺序递交信息,在有的层上,头部还可以包含信息大小、时间和其他控制字段7.试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相同点:1)两者对实现服务的协议的复杂性与传输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2)在网络数据传输的各层都会涉及这两者的问题不同点:1)面向连接服务的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而无连接服务不需要2)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结点的地址,而无连接服务要携带完整的目的结点的地址3)面向连接服务传输的收发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但通信效率不高,而无连接服务目的结点接受数据分组可能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传输可靠性不好,但通信效率较高9.请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是分层的2)在同层确定协议栈的概念3)以传输层为分界,其上层都是传输服务的用户不同点:1)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TCP/IP未做规定2)OSI先有分层模型后有协议规范,不偏向任何特定协议,具有通用性,TCP/IP先有协议后有模型,对非TCP/IP网络并不适用3)在通信上,OSI非常重视连接通信,而TCP/IP一开始就重视数据报通信4)在网络互联上,OSI提出以标准的公用数据网为主干网,而TCP/IP专门建立了互联网协议IP,用于各种异构网的互联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2.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缆3种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

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州的计算机合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言,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的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网络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的结构关系。

ARPANET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点对点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Ad hoc网络-—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P2P-—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OSI参考模型—-由国际化标准组织ISO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接口-—同一结点内相邻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数据链路层—-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网络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口端进程通信服务的层次.应用层-—OSI参考模式的最高层.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移相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模拟信号——信号电平连续变化的信号。

脉冲编码调制——将语音以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

多模光纤--光信号可以与光纤轴成多个可以分辨角度实现多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输,但一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一.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会话层。

依此类推,数据传输到传输层3)传输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报文,然后传输到网络层4)网络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分组,然后传输到数据链路层5)数据链路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构成了帧,然后传输到物理层6)物理层接收后,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二.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三种类型: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在一条通信线路设计多路通信信道,每条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个载波频率是不重叠的,相邻信道之间用“警戒频带”隔离波分多路复用: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同时传输很多个频率很接近但波长不同的光载波信号时分多路复用: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来实现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数据信号的传输,可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二种三.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5类每个IP地址又可分为两部分。

即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网络号表示其所属的网络段编号,主机号则表示该网段中该主机的地址编号。

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IP地址可以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是三种主要的类型地址,D类专供多目传送用的多目地址,E类用于扩展备用地址。

A类IP地址: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地址范围从1.0.0.0 到126.0.0.0。

可用的A 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号不能为127,这是因为该网络号被保留用作回路及诊断功能。

B类IP地址: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第一到第六章 课后问答题 答案整理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第一到第六章 课后问答题 答案整理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请参考本章对现代Internet结构的描述,解释“三网融合”发展的技术背景。

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基于对等结构的PSP网络、3G/4G与移动Internet的应用,使得Internet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三网融合”实质上是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与电视传输网技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

2.请参考本章对Internet应用技术发展的描述,解释“物联网”发展技术背景。

物联网是在Internet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射频标签、无线传感与光学传感等感知技术自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构建覆盖世界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信息系统,促进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

3.请参考本章对于城域网技术特点的描述,解释“宽带城域网”发展技术背景。

宽带城域网是以IP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城市区域的网络通信平台,以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传输与大规模的用户接入提供高速与保证质量的服务。

4.请参考本章对WPAN技术的描述,举出5个应用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技术的例子。

答:家庭网络、安全监控、汽车自动化、消费类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医用设备控制、工业控制、无线定位。

5..请参考本章对于Internet核心交换、边缘部分划分方法的描述,举出身边5种端系统设备。

答:PDA、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无线传感器节点、RFID节点、视频监控设备。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并举例说明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与“时序”的含义与关系协议是一种通信规则例:信件所用的语言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协议,因为写信前要确定使用中文还是其他语言,否则收信者可能因语言不同而无法阅读三要素: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顺序语义: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含义,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和作出的响应时序:对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2)灵活性好3)各层都可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4)易于实现和维护5)有利于促进标准化3.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1)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概述...4)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5)每个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4.如何理解OSI参考模型中的“OSI环境”的概念?“OSI环境”即OSI参考模型所描述的范围,包括联网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层到物理层的7层与通信子网,连接结点的物理传输介质不包括在内5.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会话层。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答案(题库)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答案(题库)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计算机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分组交换: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 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随着微型计算机和局域网的广泛使用,使用大型机与中型机的主机-终端系统的用户减少,现代网络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过局域网连入城域网,而城域网、广域网之间的互联都是通过路由器实现。

4.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通信过程分为三步:线路连接,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

优点是通信实时性强,但存在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也没有差错控制能力。

还有一类就是存储转发交换。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进入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校验、存储、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5.网络多媒体传输有哪几个主要的基本特性?请说明传输连续的音频、视频流所需要的通信带宽。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在计算机网络中,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和理解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过程。

该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被称为七层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共同协作完成数据传输的全过程。

1.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底层的一层,其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转换成电信号、光信号或无线信号,通过物理连接传输到目标设备。

在物理层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传输介质、接口规范、传输速率等。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分组,并添加位置区域信息,以便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能够准确识别目标设备。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帧(Frame),并进行差错检测和纠错,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 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路由和转发。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数据包(Packet),并添加目标设备的位置区域信息,以便在网络中找到最佳的传输路径。

网络层使用路由器等设备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

4. 传输层传输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核心层之一,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段(Segment),并通过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恢复。

5.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不同设备之间的会话连接。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会话数据单元(SDU),确保数据在通信过程中的正确交互和同步。

6.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处理。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表示数据单元(PDU),并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加密解密的操作,以保证数据能够正确解析和理解。

7.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高层的一层,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的接口和数据交换功能。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原理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原理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原理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原理是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

它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和机制。

数据传输原理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基础,它决定了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效率。

一、数据传输模型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模型通常采用分层模型,其中最经典的是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在这两个模型中,数据传输的过程被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通过层与层之间的协议进行通信。

1. 物理层物理层是数据传输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物理信号,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比特流的传输和接收功能,例如将数据转化为电压和电流的形式进行传输。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数据帧,并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

它还提供了数据帧的传输控制、帧同步、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功能。

3. 网络层网络层是数据传输的核心层,它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选择和寻址。

网络层通过将数据分组并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进行传输,实现了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

4.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

它通过分段和重组数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控制。

常用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5. 应用层应用层是最高层,负责提供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应用层使用各种协议实现不同的网络应用,如HTTP、FTP、SMTP等。

二、数据传输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数据传输协议有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它们分别属于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

1. TCP协议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

TCP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现了可靠的数据重传、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由于TCP协议的可靠性,它适用于要求数据完整性的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2. UDP协议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无拥塞控制。

osi数据传输基本过程

osi数据传输基本过程

osi数据传输基本过程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操作,而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架,用于描述和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

本文将介绍OSI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的封装、传输、路由和解封装。

一、数据的封装在OSI模型中,数据传输从应用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封装。

首先,在应用层,数据被封装为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APDU),其中包含了待发送的数据和相关的控制信息。

接下来,APDU被封装为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Presentation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PDU),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加密解密等操作。

然后,PPDU被封装为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Session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SPDU),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下一步,SPDU被封装为传输层协议数据单元(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TPDU),传输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分段和流量控制等。

最后,TPDU被封装为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Network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NPDU),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其中包括了目的节点的网络地址等信息。

二、数据的传输在数据封装完成后,数据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了。

传输过程中,数据会通过一系列中间节点(例如路由器)进行转发,最终到达目的节点。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被划分为多个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

传输的过程中,每个数据包都会被赋予一个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便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正确地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数据包还可能经过多条路径进行传输,这是由路由算法决定的。

三、数据的路由路由是指确定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的过程。

在OSI模型中,路由主要由网络层来实现。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各章习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各章习题

习题一、名词解释(在每个术语前的下划线上标出正确定义的序号)1.计算机网络2.局域网3.城域网4.广域网5.通信子网6.资源子网A.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网络B.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C.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网络互连起来D.可以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E.由各种主机、终端、连网外部设备、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F.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二、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是技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组成的。

3.局域网的英文缩写为,城域网的英文缩写为,广域网的英文缩写为。

4.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拓扑结构。

5.以为代表,标志着第4代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6.中国Internet的主干网是。

7.目前,人们一直关注“三网融合”问题,“三网”是指、和。

8.按照传输介质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和。

三、单项选择题1.早期的计算机网络由组成系统。

A.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B.PC—通信线路—PCC.终端—通信线路—终端D.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2.计算机网络中实现互连的计算机之间是进行工作的。

A.独立B.并行C.相互制约D.串行3.在计算机网络中处理通信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是。

A.通信线路B.终端C.主计算机D.通信控制处理机4.在计算机和远程终端相连时必须有一个接口设备,其作用是进行串行和并行传输的转换,以及进行简单的传输差错控制,该设备是。

A.调制解调器B.线路控制器C.多重线路控制器D.通信控制器5.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

OSI七层网络模型,数据传输过程解析

OSI七层网络模型,数据传输过程解析

OSI七层⽹络模型,数据传输过程解析七层模型从下往上,分别为:
⼀、物理层
1、互联物理链路,物理介质:⽹线(双绞线)、光纤、⽆线电波,形成基本链路
2、存在形式为:010101⼆进制,即电信号:⽐特流
⼆、数据链路层
1、对⽐特流进⾏处理,分组:8位组形成⼀个字节,依次按顺序发送数据
2、存在形式为:帧
3、表现为:MAC地址 ----⽹卡(⾝份证,唯⼀的),即寄信⼈地址(源MAC地址)+收信⼈地址(⽬标MAC 地址)
三、⽹络层
1、怎么知道对⽅的MAC地址?通过IP地址寻找MAC地址
2、判断是否在同⼀个⼦⽹?通过IP协议
3、怎样选择最优路径?通过⼀组协议: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RIP、OSPF、BGP)
四、传输层
1、对发送的数据进⾏封装 ----TCP协议、UDP协议,⼀个⼀个按顺序依次发送
2、两个应⽤程序(QQ聊天)如何传输? ----定义端⼝的概念,寻找到对应程序,进⾏数据的处理
五、会话层
1、可以从校验点继续恢复数据进⾏重传(特别是处理⼤⽂件)
2、⾃动收发,⾃动寻址的功能
六、表⽰层
1、翻译不同系统之间的公共语⾔,提供⼀种公共语⾔,让不同系统间能够通信
2、数据从链路层到表⽰层依旧是字节流的形式
七、应⽤层
1、定义了各种应⽤协议,规范数据格式 ----HTTP协议、HTTPS协议、FTP协议、DNS协议等等
数据传输过程图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1.OSI 环境中数据发送过程
1)应用层当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应用层报头,
组成应用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表示层。

2)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应用层数据单元后,加上表示层报头组成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

表示层按照协议要求对数据进行格式变换和加密处理。

3)会话层会话层接收到表示层数据单元后,加上会话层报头组成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传输层。

会话层报头用来协调通信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4)传输层传输层接收到会话层数据单元后,加上传输层报头组成传输层协议数
据单元,再传送到网络层。

传输层协议数据单元成为报文。

5)网络层网络层接收到传输层报文后,由于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需要将长报文分成多个较短的报文段,加上网络层报头组成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成为分组。

6)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接收到网络层分组后,按照数据链路层协议规定的帧格式封装成帧,再传送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单元称为帧
7)物理层物理层接收到数据链路层帧之后,将组成帧的比特序列(也称为比特流),通过传输介质传送给下一个主机的物理层。

物理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是比特序列
2. .OSI环境中数据接收过程当比特序列到达主机B时,再从物理层依层上传,每层处理自己的协议数据单元报头,按协议规定的语意、语法和时序解释,执行报头信息,然后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进程A的数据准确传送给主机B的进程B
OSI环境中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