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与OSI参考模型

合集下载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

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简介:开放系统OSI标准定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方法。

在OSI中,采用了三级抽象,即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定说明。

OSI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层所包含的可能的服务。

它是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协议的制定,也是对网络内部结构最精练的概括与描述进行整体修改。

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

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无关。

同时,各种服务定义还定义了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和各层的所使用的原语,但是不涉及接口是怎么实现的。

OSI标准中的各种协议精确定义了应当发送什么样的控制信息,以及应当用什么样的过程来解释这个控制信息。

协议的规程说明具有最严格的约束。

ISO/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

ISO/OSI 参考模型只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

在OSI范围内,只有在各种的协议是可以被实现的而各种产品只有和OSI的协议相一致才能互连。

这也就是说,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而只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

在历史来看,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起着很大作用的两大国际组织是CCITT和ISO。

CCITT与ISO TC97的工作领域是不同的,CCITT主要是从通信角度考虑一些标准的制定,而ISO的TC97则关心信息的处理与网络体系结构。

OSI、ISO七层参考模型介绍

OSI、ISO七层参考模型介绍

OSI/ISO七层参考模型介绍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物理层是OSI/ISO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媒体和互连设备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无线信道等。

通信用的互连设备指DTE 和DCE间的互连设备。

DTE既数据终端设备,又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

而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

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

互连设备指将DTE、DCE连接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

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接器。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

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

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物理层的一些重要标准物理层的一些标准和协议早在OSI/TC97/C16 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之前就已制定并在应用了,OSI也制定了一些标准并采用了一些已有的成果。

名词解释 osi参考模型

名词解释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一个网络通信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4年提出。

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并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这个模型旨在使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相互兼容,并且能够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进行通信。

具体来说,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分别是: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传输比特流,即数据的物理传输,包括传输介质、传输速率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数据帧,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同时管理节点之间的连接。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将数据帧传输到目的地,并管理路由选择和网络拓扑结构。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并进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维护和断开会议连接,提供会话管理和服务质量控制。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将应用数据转换为网络协议可以识别的格式,同时进行数据加密和解密等操作。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负责提供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OSI参考模型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架,使得网络设备和协议能够相互兼容,同时也方便了网络故障的诊断和解决。

ISOOSI模型

ISOOSI模型

物理层

功能特性: 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即每一条线的功能分配和确切定义。 ISO物理层采用的功 能特性标准有CCITT V.24和CCITTX.24。通常信号线可分 为四类:数据线、控制线、同步线和地线。 · 规程特性: 即通信协议,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 现顺序。即各信号线的工作规则和先后顺序。ISO物理层 采用的规程特性标准有CCITT X.20/21/22和CCITT V.24/25。
物理层

有四个特性来说明DTE与DCE之间的接口: · 机械特性 · 电气特性 · 功能特性 · 规程特性
物理层

机械特性: 机械特性规定了DTE与DCE实际的物理连接。DTE和 DCE作为两种分立设备,通常采用接插件实现机械上的互 连。机械特性详细说明了接插件的形状和尺寸、插头的数 目、排列方式以及插头和插座的尺寸、电缆的长度以及所 含导线的数目等。这很象平时常见的各种规格的电源插头 的尺寸都有严格的规定。ISO物理层的机械特性的标准有 ISO 2110、ISO 2593、ISO 4092和ISO 4093。 · 电气特性: 电气特性规定了数据交换信号以及有关电路的特性。 一般包括最大数据传输率的说明、表示信号状态(逻辑电 平,通/断,传号/空号)的电压和电流的识别,即什么样 的电压表示1或0,以及电路特性的说明和与互联电线相关 的规定。 ISO物理层采用的电气特性的标准有CCITT V.10/X.26、CCITT V.11/X.27、CCITT V.28和CCITT V.35。
功能

网络层: 网络中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要经过许 多个节点和链路,还可能经过几个通信子网。网 络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是分组(packet),网络层的任 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发 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的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 并交付目的站的运输层,这就是网络层的寻址功 能。 对于广播信道构成的通信子网,路由问题很简 单,因此这种子网的网络层非常简单,甚至没有。 对于通信子网来说,最多只到网络层。

网络七层模型

网络七层模型

网络中的七层模型、五层模型、四层模型一:ISO 七层模型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

7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主要计算机生产厂家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但它们都属于专用的。

为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有必要建立一个国际范围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于1981年正式推荐了一个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

由于这个标准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种计算机网络向它靠拢, 大大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

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7层及其功能。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7 应用层6 表示层5 会话层4 传输层3 网络层2 数据链路层1 物理层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

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

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

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

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CII 格式传输。

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

如果选择ASC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CII后发送数据。

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C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

示例:加密,ASC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

什么是OSI参考模型?

什么是OSI参考模型?

什么是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1、OSI的来源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络互连模型。

ISO为了更好的使⽹络应⽤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

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这个规范来控制⽹络。

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2、OSI七层模型的划分OSI定义了⽹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即ISO开放互连系统参考模型。

如下图。

每⼀层实现各⾃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通信。

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某⼀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种能⼒,它通过接⼝提供给更⾼⼀层。

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关。

3、各层功能定义这⾥我们只对OSI各层进⾏功能上的⼤概阐述,不详细深究,因为每⼀层实际都是⼀个复杂的层。

后⾯我也会根据个⼈⽅向展开部分层的深⼊学习。

这⾥我们就⼤概了解⼀下。

我们从最顶层——应⽤层开始介绍。

整个过程以公司A和公司B的⼀次商业报价单发送为例⼦进⾏讲解。

<1> 应⽤层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户的⼀层,是为计算机⽤户提供应⽤接⼝,也为⽤户直接提供各种⽹络服务。

我们常见应⽤层的⽹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实际公司A的⽼板就是我们所述的⽤户,⽽他要发送的商业报价单,就是应⽤层提供的⼀种⽹络服务,当然,⽼板也可以选择其他服务,⽐如说,发⼀份商业合同,发⼀份询价单,等等。

<2> 表⽰层表⽰层提供各种⽤于应⽤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个系统的应⽤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个系统的应⽤层识别。

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种标准表⽰形式,⽤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成通信中采⽤的标准表⽰形式。

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1.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即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

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整个计算机网络功能将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七层。

也称"七层模型"。

每层之间相对独立,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物理层(Physics Layer) 1. 物理层是网络的最底层。

实现的物理实体主要是通信媒体(线路)和通信接口,其主要指实现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的各种特性(手段)。

物理层的概念:(1)OSI: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活提供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的手段。

(2) CCITT(国际电话与电报顾问委员会):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信道实体的特性:物理特性(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物理的功能:(1)实现各节点之间的位传输。

保证位传输的正确性,并向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透明的位流传输。

(2)在DTE,DCE之间完成对数据链路的建立、保持和拆除操作。

3. 解决的主要问题:物理层负责一个节点(主机、工作站)与下一节点之间的比特流(位)传输。

包括传输介质的接口,数据信号的编码,电压或电压放大,接头尺寸,形状及输出针,以及与位流的物理传输相关的其它任何东西。

4.物理层的四个特性:物理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1) 机械特性(物理特性):指通信实体间硬件连接接口的机械特点。

如:接口的形状、大小;接口引脚的个数、功能、规格、引脚的分布;相应通信媒体的参数和特性。

(2)电气特性:线路连接方式、信号电平、传输速率、电缆长度和阻抗。

(3)功能特性:接口电路的功能,物理接口各条信号线的用途(用法)。

ISO与OSI参考模型概述

ISO与OSI参考模型概述

ISO/OSI参考模型概述ISO/OSI把网络通信任务划分为七个功能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如图所示。

下面我们将从底层开始,依次地讨论每一层的功能,在此我们是按照ISO标准进行叙述的。

1.物理层物理层提供通信介质和连接的机械、电气,功能性和规程性的特性,以便在数据链路实体之间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连接。

物理层涉及到通信信道上传送的信息。

设计时必须保证在发送端发送的信息能准确无误地传送到接收端。

这里主要考虑的是选择多少伏的电压表示"1"和"0"信息,精确计算一个位需要占用的时间(4s级),以及是否可以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信息等。

另外还要确定初始通信的连接与确认通信结束时的拆除;一个网络控制器应具有多少根引腿,以及每一根引腿的用途是什么等等。

在某些场合下,一台传输装置是由多条物理信道组成的,此时,物理层要使其看上去好像是单条信道,然而它可以借助于高层来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技术。

该层要解决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和机械结构、电气以及与子网相关的过程性接口等有关的。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使用原始的传输设备,提供功能性和规程性手段,在网络实体之间建立,维护和拆除数据链路。

同时还要避免对网络层发生传输错误。

上述任务是通过把数据组织成数据帧的格式来实现的。

这些帧都是有序的,在接收端经处理后返送一确认帧。

因为物理层仅负责保证发送和接收位流而不涉及这些位的意义和帧的结构,因此,建立和识别帧的边界问题就成为数据链路层的任务。

通常,为了建立可供辩认的帧界,采用的办法是对帧的开始端和末端附加特殊位型(即十六进制数字7E)。

考虑到这些位型有可能偶然地出现在数据里,所以对收发两端都需加入所谓的删除、插入"0"位技术,以避免特殊位型偶然与发送中的数据相混淆的现象。

"帧"不是ISO第二层交换单元的正式术语,其完整的名字是"Data-Link-Service-Date-Unit"。

osi七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简称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它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简介
OSI参考模型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

ISO自从1946年成立以来,已经提出了多个标准,而ISO/IEC 7498,这个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基本参考模型。

当时,网络界出现了以IBM的SNA为代表的若干个网络体系结构,这些体系结构的着眼点往往是各公司内部的网络连接,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它们之间很难互连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ISO提出了OSI参考模型,它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

不同厂家的网络产品,只要遵照这个参考模型,就可以实现互连、互操作和可移植性。

也就是说,任何遵循OSI标准的系统,只要物理上连接起来,它们之间都可以互相通信。

OSI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OSI参考模型的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它清晰地分开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3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服务描述了每一层的功能,接口定义了某层提供的服务如何被高层访问,而协议是每一层功能的实现方法。

通过区分这些抽象概念,OSI参考模型将功能定义与实现细节区分开来,
概括性高,使它具有普遍的适应能力。

OSI参考模型是具有7个层次的框架,自底向上的7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ISO模型

OSIISO模型

当我们谈到交换机或路由器时,总要提到×层交换机或×层路由器,“×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和我们常说的TCP/IP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TCP/IP和ISO-OSI吧。

一、ISO/OSI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 Standard Organization)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个七层结构。

在这七层模型中,每一层各司其职,下一层都通过两层之间的接口(Interface)为上一层提供服务。

在通信中,如果要从本系统向另一个系统传送信息,则应先从本系统的应用层开始,由上往下一层一层地加上控制信息直到物理层,再通过传输媒介传输到另一个系统的物理层。

然后在该系统中由下往上,一层一层地去取控制信息,直到应用层,这样就完成了两系统间的通信。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对通信的物理参数(如通信介质、传送速率等)作出规定。

实际上,它就是在通信站之间提供“1”与“0”的能力(连接硬件—网卡)。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负责将数据切割成数据框,并将数据框传送到传输介质上。

它具有链路控制、错误控制以及数据流量控制的能力(连接硬件—网桥)。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负责数据的打包及传输途径的设置。

当几个局域网互联时,通过它进行路径的选择。

本层还控制站间信息的传送(连接硬件—路由器)。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提供两个系统间可靠稳定的数据传输,并负责数据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保证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是用户进入网络的接口。

负责把面向网络的会话地址变换成相应的工作站的物理地址,此层常置于操作系统中。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提供数据格式的转换及编码。

它的功能一般由可由用户调用的一种库程序来提供。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提供OSI通信协议的用户接口以及分布式数据服务,如对用户录入、电子邮件协议、分布式数据的存取等的处理。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ppt课件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ppt课件

物理 层
数据 链路 层
网络 层
传输 层
低三层,面向_数据通 最重 信__,属于_通信子网。要一
层 精选课件ppt
会话 表示 应用 层层层
高三层,面向_数据处 理__,属于_用户资源 子网。
5
特点: (1)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__请求__,而 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_服务___。 (2)两个用户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时, 除物理层之外,其余各对等层之间均不存 在直接的通信关系,而是通过各对等层的 协议来进行通信,只有两实体的对等物理 层之间才通过媒体进行真正的数据通信。
链路管理、控差制错、控_制差、错流__量控控制精制。选课控件pp制t 方法:自动重发请求法7
层次
主要功能
传输单位 举例
路核由心选任择务、:流控量制控通制信、子传网输的运行
网络层 确提认供、两中种断服、务差:错数及据故包障服的务、分虚组电路服路务由器
恢复。
传输层 实任 主现要务端:功到传能端输:的差可错靠控通制信、。流量控报制文、故障恢复
(2)作用: ①各层之间相互_独立___。 ②灵活性_好__。 ③容易__标准化___。 ④各层可以选择最合适的_实现技术___。 3)网络体系结构: __层和协议的集合___。
精选课件ppt
4
1)ISO/OSI网络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1年正式发布了一 个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作为国际标准,称为开 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精选课件ppt
6
OSI七层参考模式
层次
主要功能
传输单位 举例
物理层 为数据链路层提供_服务__,实 负责传输线现_物理上互联系统间的信息传 上的位流信输__,该层定义了通信设备与 号同步 传输线接口硬件的_机械__、_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
课堂练习 ① 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②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将网络分为哪几层? ③ 物理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④ 连接什么的计算机接口遵循 RS-232 标准?
数据链路层
一、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 OSI 模型的第二层,它把物理层的原始数据打包成帧,并负 责帧在计算机之间无差错的传递。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通过数据链路层协议实现可 靠的数据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① 链路管理 ② 帧同步 ③ 流量控制 ④ 差错控制 ⑤ 透明传输
④ 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连接。 ⑤ 会话层:会话管理。 ⑥ 表示层:数据的表示。 ⑦ 应用层:提供网络服务。
物理层
物理层是 OSI 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最基础的一层,它并不是指连接计 算机的具体的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它向下是物理设备之间的接口,直接 与传输介质相连接,使二进制数据流通过该接口从一台设备传给相邻的另一台设 备,向上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流传输服务。物理层传输数据有基本单位是比特, 也称为位。
A
提供进程通信,具有分段组装功能
1
TP1
2
TP2
B
在 0 类基础上,增加差错恢复功能
在 0 类基础上,增加网络复用功能和相应的流量控制功能, A
但没有对网络连接故障的恢复功能
3
TP3
具有 1 , 2 运输协议的功能,既具有差错恢复功能,又有 B
多路复用功能
4
TP4
C
三、 传输服务 ① 寻址
具有差错检测,差错恢复以及多路复用功能,可以在网络质 量较差时,保证高可靠的数据传输
一、 主要功能 ①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 ② 传输数据。 ③ 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二、 通信接口与传输媒体的物理特性 物理接口标准定义了物理层与物理传输介质之间的边界与接口,物理接口的 4 个特性是: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三、 RS-232D 接口标准 机械方面:RS-232D 规定使用一个 25 根插针的标准连接器。 电气特性方面:RS-232D 采用负逻辑。

ISOOSI模型

ISOOSI模型

物理层

有四个特性来说明DTE与DCE之间的接口: · 机械特性 · 电气特性 · 功能特性 · 规程特性
物理层

机械特性: 机械特性规定了DTE与DCE实际的物理连接。DTE和 DCE作为两种分立设备,通常采用接插件实现机械上的互 连。机械特性详细说明了接插件的形状和尺寸、插头的数 目、排列方式以及插头和插座的尺寸、电缆的长度以及所 含导线的数目等。这很象平时常见的各种规格的电源插头 的尺寸都有严格的规定。ISO物理层的机械特性的标准有 ISO 2110、ISO 2593、ISO 4092和ISO 4093。 · 电气特性: 电气特性规定了数据交换信号以及有关电路的特性。 一般包括最大数据传输率的说明、表示信号状态(逻辑电 平,通/断,传号/空号)的电压和电流的识别,即什么样 的电压表示1或0,以及电路特性的说明和与互联电线相关 的规定。 ISO物理层采用的电气特性的标准有CCITT V.10/X.26、CCITT V.11/X.27、CCITT V.28和CCITT V.35。
物理层

功能特性: 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即每一条线的功能分配和确切定义。 ISO物理层采用的功 能特性标准有CCITT V.24和CCITTX.24。通常信号线可分 为四类:数据线、控制线、同步线和地线。 · 规程特性: 即通信协议,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 现顺序。即各信号线的工作规则和先后顺序。ISO物理层 采用的规程特性标准有CCITT X.20/21/22和CCITT V.24/25。
功能

运输层: 任务是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和经 济的方式为两个端系统的会话层之间建立一条运输连接,透明的传输 报文。 运输层向上一层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使会话层不知道 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运输层只存在在端系统(主机)中, 运输层以上层就不再管信息传输问题了。 · 会话层: 会话层虽然不参与具体的数据传输,但它对数据进行管理,它向 互相合作的表示进程之间提供一套会话设施,组织和同步它们的会话 活动,并管理它们的数据交换过程。 这里,"会话"的意思是指两个应用进程之间为交换面向进程的信 息而按一定规则建立起来的一个暂时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I模型OSI技术OSI技术是一种可以精确识别多个传播渠道各自带来的客户和成交额情况的技术体系,这种技术体系被称为订购来源识别技术(Orders Sources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简称OSI技术,中文名叫翱翔技术。

通俗解释:就是某家企业一天接到1000个订单,可以准确的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不管是电视、平面、网络广告,还是地面店,又或者是哪个个人带来的,无一漏网。

和谐商业模式依据OSI技术,可以帮助销售企业监测各个传播渠道的销售贡献,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商业合作模式:传播渠道负责宣传推广,销售企业负责交易服务,达成销售后双方长期或者永久分享收益。

在此基础上,加入产品供应商、传播代理商、仓储商、配送商、支付服务商、呼叫中心服务商、其它各类服务商以及技术平台服务商,形成一个共享资源、信息透明、利益共享、共同进化的商业生态系统模式,这种崭新模式被称为和谐商业模式(Harmonious Business Model,简称HBM)。

通俗解释:就是一个小型的商业社会,这里有生产的、有传递信息的、有接电话的、有配送的,大家各干各的活,各拿各的钱,能干什么干什么,能拿多少钱也是经过商量大家同意的。

BIZVIVA和谐商业操作平台全球首个基于OSI技术及和谐商业模式理念开发的操作平台,九樱天下BIZVIVA和谐商业操作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任何一个角色都可以找到其它角色,参与或者构建相关生态圈。

比如销售企业,可以利用平台自行发展或者在平台中直接找到产品供应商、传播媒体、仓库服务、配送商以及各类其他服务商等等,采用基于各自贡献的后付费模式,迅速建立起可运作的企业商业模式。

通俗解释:这是一个统统按效果付费的地方,有能力的人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没能力的人也混不下去。

最重要的是因为有这个第三方平台,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信任。

OSI模型OSI/RM即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基本参考模型。

开放,是指非垄断的。

系统是指现实的系统中与互联有关的各部分。

OSI/RM参考模型的提出世界上第一个由IBM公司提出(74年,SNA),以后其他公司也相继提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如:Digital公司的DNA,的TCP/IP等,多种网络体系结构并存,其结果是若采用IBM的结构,只能选用IBM的产品,只能与同种结构的。

为了促进的发展,ISO于1977年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基于具体机型、或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称为模型(OSI参考,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 参考模型表格具体7层数据格式功能与连接方式典型设备应用层 Applica tion 网络服务与使用者应用程序间的一个接口表示层 Present ation 数据表示、数据安全、数据压缩会话层 Session 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传输层 Transpo数据组织成数据用一个寻址机制来标识一个特定的应用程OSI的设计目的的设计目的是成为一个所有销售能实现的开放网路模型,来克服使用众多私有所带来的困难和低效性。

OSI是在一个备受尊敬的国际标准团体的参与下完成的,这个组织就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什么是OSI,OSI 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的缩写,意为开放式互联参考模型。

在OSI出现之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众多的体系结构,其中以IBM公司的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和DEC公司的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数字网络体系结构最为著名。

为了解决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互联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意不要与OSI搞混)于1981年制定了(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这个模型把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的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连接的链路;第四层到第七层为OSI参考模型的高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

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而网络通信则可以自上而下(在发送端)或者自下而上(在接收端)双向进行。

当然并不是每一通信都需要经过OSI的全部七层,有的甚至只需要双方对应的某一层即可。

物理接口之间的转接,以及与中继器之间的连接就只需在物理层中进行即可;而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则只需经过网络层以下的三层即可。

总的来说,双方的通信是在对等层次上进行的,不能在不对称层次上进行通信。

OSI 标准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办法。

在OSI中,采用了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

为方便记忆可以将七层从高到低视为:All People Seem To Need Data Processing.每一个大写字母与七层名称头一个字母相对应。

OSI划分层次的原则网络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相邻层间通过接口通信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间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间的通信OSI/RM分层结构对等层实体间通信时信息的流动过程对等层通信的实质:对等层实体之间虚拟通信;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实际通信在最底层完成在发送方数据由最高层逐渐向下层传递,到接收方数据由最低层逐渐向高层传递.PDUSI参考模型中,对等层协议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而传输层及以下各层的PDU另外还有各自特定的名称: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网络层——分组(数据包)(Packet)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物理层——比特(Bit)OSI的七层结构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

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过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时,DTE和DCE双方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EIA/TIA 、V.35、RJ-45等。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物理层的主要设备:中继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链路层的主要功能: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来实现。

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帧定界和帧同步。

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差错检测和恢复。

还有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技术来完成。

数据链路层主要设备:二层、第三层是(Network layer)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

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如果你在谈论一个地址,那么你是在处理第3层的问题,这是“”问题,而不是第2层的“”。

IP是第3层问题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路由协议和(ARP)。

有关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层处理。

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层的重要目的。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OSPF等。

网络层主要功能:网络层为建立网络连接和为上层提供服务,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路由选择和中继激活,终止网络连接在一条数据链路上复用多条网络连接,多采取分时复用技术差错检测与恢复排序,流量控制服务选择网络层标准简介网络层主要设备:路由器第四层是处理信息的(Transport layer)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数据包(packets)。

但是,当你谈论TCP 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datagrams)”。

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第4层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所谓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

当网络层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它将服务加以提高,以满足高层的要求;当网络层服务质量较好时,它只用很少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