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小学奥数四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1讲_整数数列计算

合集下载

【精选】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精选】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精选】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今年,小军5岁,爸爸31岁,再过年,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3倍.2.观察7=5×1+2,12=5×2+2,17=5×3+2,这里7,12和17被叫做“3个相邻的被5除余2的数”,若有3个相邻的被5除余2的数的和等于336,则其中最小的数是.3.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2⊙4=8,4⊙6=14,5⊙3=13,8⊙7=23.按此规定,9⊙3=.4.某列车通过285米的隧道用24秒,通过245米的大桥用22秒.若该车与另一列长135米,速度为每秒10米的货车相遇,两列车从碰上到全错开用秒.5.将一张长11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纸沿直线剪开,每次必须剪出正方形,这样最多能剪出个正方形.6.把50颗巧克力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的巧克力的颗数各不相同.分得最多的小朋友至少可以得颗巧克力.7.甲乙两所学校共有学生864人.新学期开学前,由甲校调入乙校32人,这时甲校还比乙校多48人.原来甲校有个学生.8.小慧从开始站立的A点向西走了15米,到达B点,接着从B点向东走了23米,到达C点,那么从C点到A点的距离是米.9.一个口袋中有5枚面值1元的硬币和6枚面值5角的硬币,小明随意从袋中摸出6枚,那么这6枚硬币的面值的和有种.10.有一筐桃子,4个4个地数,多2个;6个6个地数,多4个;8个8个地数,少2个.已知这筐桃子的个数不少于120,也不多于150,共有个.11.(7分)有一行数:1,1,2,3,5,8,13,21,…,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问在前2007个数中,有是偶数.12.爸爸比儿子大24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五倍,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三倍.13.小东和小荣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小东每分钟行50米,小荣每分钟行60米,小荣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若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用了10分钟,则甲、乙两地相距米.14.如图是长方形,将它分成7部分,至少要画条直线.15.四年级的两个班共有学生72人,其中有女生35人,四(1)班有学生36人,四(2)班有男生19人,则四(1)班有女生人.【参考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分析】根据“今年,小军5岁,爸爸31岁”求出父子的年龄差是(31﹣5)岁,由于此年龄差不会改变,倍数差是3﹣1=2,所以利用差倍公式,求出当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时儿子的年龄,由此进一步解决问题.解:父子年龄差是:31﹣5=26(岁),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3倍时,小军的年龄是:26÷(3﹣1)=26÷2=13(岁),13﹣5=8(年),答:再过8年,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3倍.故答案为:8.【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两人的年龄差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利用差倍公式求出儿子相应的年龄,由此解决问题.差倍问题的关系式:数量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2.【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等差数列中最小的项.解:因为这三个数都是被5除余2,所以这三个相邻的数是个等差数列,中间数是336÷3=112,所以最小的是112﹣5=107.【点评】本题主要找到每相邻两个数相差5就能解答.3.解:9⊙3=9×2+3=21;故答案为:21.4.解:列车速度为:(285﹣245)÷(24﹣22)=40÷2,=20(米);列车车身长为:20×24﹣285=480﹣285,=195(米);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离开需:(195+135)÷(20+10),=330÷30,=11(秒).答: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离开需11秒.5.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答:一共可以剪出6个正方形.故答案为:6.6.解:因为要使每个小朋友分得的巧克力的颗数各不相同,第一次先分给这4个小朋友的巧克力数依次为:1、2、3、4,从这里可以看出最后那个人是分得鲜花最多的人;那么还剩下50﹣(1+2+3+4)=40颗巧克力;如果这40颗巧克力全给最后这个人,那么他最多可分得4+40=44颗,要想让他分得的巧克力数少,那么剩下的40颗朵,可以再分给每个人10,由此可得出这时每个人的巧克力数为:11、12、13、14,答:分得最多的小朋友至少可以得14颗巧克力;故答案为:14.7.解:甲校比乙校多的人数:32×2+48=112人,甲校的人数:(864+112)÷2,=976÷2,=488(人).答:原来甲校有488人.故答案为:488.8.【分析】我们通过画图进行解决,向西走15米,然后再向东走23米其实,从C点到A点的距离是就是23米与15米的差.解:画图如下:从C点到A点的距离是:23﹣15=8(米),答:从C点到A点的距离是8米.9.【分析】从5角的硬币进行分析讨论:首选从袋中摸出6枚全是5角的硬币;(2)从袋中摸出6枚中5枚面值5角的硬币和1枚面值1元的硬币;(3)从袋中摸出6枚中4枚面值5角的硬币和2枚面值1元的硬币;(4)从袋中摸出6枚中3枚面值5角的硬币和3枚面值1元的硬币;(5)从袋中摸出6枚中2枚面值5角的硬币和4枚面值1元的硬币;(6)从袋中摸出6枚中1枚面值5角的硬币和5枚面值1元的硬币.解:由以上分析,得出下列情况:这6枚硬币的面值的和有6种.故答案为:6.【点评】解答此题可从5角的硬币考虑,逐一分析探讨得出结论.10.【分析】可以看做4个4个地数,少2个;6个6个地数,少2个;8个8个地数,也是少2个.也就是4、6、8的公倍数减2.[4、6、8]=24.可以记作24x﹣2,120<24x﹣2<150.x是整数,x=6.这筐桃子共有24×6﹣2,计算即可.解:[4、6、8]=24.这筐桃子的数量可以记作24x﹣2,120<24x﹣2<150.x是整数,所以x=6,这筐桃子共有:24×6﹣2=142(个).答:这筐桃子共有142个.故答案为:142.【点评】关键是通过把原题转化,运用了求最小公倍数以及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问题.11.【分析】因为前两个数相加得偶数,即奇数+奇数=偶数;同理,第四个数是:奇数+偶数=奇数,以此类推,总是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每三个数一个循环周期,然后确定2007个数里面有几个循环周期,再结合余数,即可得出偶数的个数.解:2007÷3=669,又因为,每一个循环周期中有2个奇数,1个偶数,所以前2007个数中偶数的个数是:1×669=669;答:前2007个数中,有699是偶数.故答案为:699.12.解:根据题意,由差倍公式可得: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五倍时,儿子的年龄是:24÷(5﹣1)=6(岁);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三倍时,儿子的年龄是:24÷(3﹣1)=12(岁);12﹣6=6(年).答:6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三倍.故答案为:6.13.【分析】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用了10分钟,也就是二人相遇时都行了10分钟,行了两个单程,因此先求出两人的速度和,再乘上相遇时间,再除以2,解决问题.解:(50+60)×10÷2=110×10÷2=1100÷2=550(米)答:甲、乙两地相距550米.故答案为:550.【点评】此题根据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进而解决问题.14.【分析】两条直线把正方形分成4部分,第三条直线与前两条直线相交多出3部分,共分成7部分;第四条直线与前3条直线相交,又多出4部分.共11部分,第五条直线与前4条直线相交,又多出5部分,如下图所示.解:1+1+2+3=7答:在一个长方形上画上3条直线,最多能把长方形分成7部分.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考查了图形的拆拼.使直线间相互交叉,交点越多,则分割的空间越多.每多第几条直线,就加几个部分.15.【分析】先用两个班的总人数减去四(1)班的人数,求出四(2)班的人数,再用四(2)班的人数减去四(2)班男生的人数,求出四(2)班女生的人数,再用女生的总人数35人,减去四(2)班的女生人数,就是四(1)班的女生人数.解:35﹣(72﹣36﹣19)=35﹣17=18(人)答:四(1)班有女生 18人.故答案为:18.【点评】解决本题注意理解题意,把总人数按照两种方法进行分类:总人数=四(1)班人数+四(2)班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小学奥数题讲解: 高斯求和(等差数列)

小学奥数题讲解: 高斯求和(等差数列)

小学奥数题讲解:高斯求和(等差数列)德国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2+3+4+…+99+100=?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

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能够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

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

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

例如:(1)1,2,3,4,5, (100)(2)1,3,5,7,9, (99)(3)8,15,22,29,36, (71)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

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

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及答案解析十一讲

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及答案解析十一讲

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及答案解析十一讲小学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一)【试题】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分析】: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共需要1+10=11分钟。

【试题】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分析】: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5÷2=2.5(公升)。

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137=5×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最少,只需用油10×27+5×1=275(公升)【试题】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分析】:一般的做法是先同时烙两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要用4分钟,共需8分钟,但我们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的时候,另外一个烙饼的位置是空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

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问题(二)【试题】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教学内容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教学内容

高斯求和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2+3+4+…+99+100=?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

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

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

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

例如:(1)1,2,3,4,5, (100)(2)1,3,5,7,9,...,99;(3)8,15,22,29,36, (71)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

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

高斯求和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2+3+4+…+99+100=?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

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

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

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

例如:(1)1,2,3,4,5, (100)(2)1,3,5,7,9,...,99;(3)8,15,22,29,36, (71)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

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

小学奥数数列

小学奥数数列

数列一:数列1.定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数叫数列例如: (1)1,2,3,4,5;(2)1,4,9,16,25;(3)3,5,7,9,11,13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个数称为首项,第二个数叫做第二项 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末项, 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2.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思考:下标的作用。

3.通项公式(1)填空,找规律项: 2, 5, 10, 17, 26, ( ) , 50 , ... ( ) 序号 1 2 3 4 5 6 7 ... n 总结:如果数列中的第n 项n a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称此公式为数列的通项公式【巩固】(一)填空,写出通项公式(1)1, 3, 5, 7……。

(二)按规律填数(1)2,6,10,14,( )22,26,,,,,321⋯⋯n a a a a ⋯⋯128), (,32,16), (,4,2)2(⋯⋯49), (,25,16,9,4), )(3(⋯⋯) (,61,51,41), (,211,)4((2)33,28,23,( )13,( ),3(3)3,6,12,( ),48,( )192(4)1,2,4,7,( ),16,22(5)23,4,20,6,17,8,( ),( ),11,12(6)1,1,2,3,5,8,13,( ),34,35(7)34,21,13,8,5,( ),2,( )(8)(100,96),(97,98),(91,75),(79,( ))(三)根据通项公式写出第1项,第5项32)1(+=n a n。

1+1)2(n a n = 。

思考:数列(1)1,2,3,4,5;(3)3,5,7,9,11,13数列(1),(3)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起来的。

二:等差数列: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注意:一定是相邻两项后一项减前一项的差【巩固】数列:1,2,3,4,5,6,7,8这是一个( )数列,首项是( ),末项是( ),项数是( )公差是(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a a +=12d a d d a d a a 2)(1123+=++=+=d a d d a d a a 3)2(1134+=++=+=-----------=n a 。

高斯小学奥数四年级上册含答案第01讲_整数计算综合

高斯小学奥数四年级上册含答案第01讲_整数计算综合

第一讲整数计算综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四则混合运算,在这里我们先简单复习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各种运算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等等.一、交换律:加法交换律:a b b a⨯=⨯.+=+;乘法交换律:a b b a例如:123234234123+=+;123234234123⨯=⨯.二、结合律: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乘法结合律:()()a b c a b c⨯⨯=⨯⨯.例如:()()123234345123234345++=++;()()101112101112⨯⨯=⨯⨯.三、分配律:乘法分配律:()()a b c a c b ca b c a c b c⎧+⨯=⨯+⨯⎪⎨-⨯=⨯-⨯⎪⎩;()()c a b c a c bc a b c a c b⎧⨯+=⨯+⨯⎪⎨⨯-=⨯-⨯⎪⎩.例如:()234123523451235-⨯=⨯-⨯;()523412352345123⨯-=⨯-⨯.除法分配律:()()a b c a c b ca b c a c b c⎧+÷=÷+÷⎪⎨-÷=÷-÷⎪⎩.例如:()1004010100104010-÷=÷-÷;避免错误使用:()1836183186÷+≠÷+÷.四、去(添)括号:1.加、减法去(添)括号:括号前面是“+”,去(添)括号后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去(添)括号后要变号.例如:()234345123234345123+-=+-,()345234123345234123--=-+.2.乘、除法去(添)括号:括号前面是“⨯”,去(添)括号后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去(添)括号后要变号.例如:()858858⨯÷=⨯÷,()9331393313÷÷=÷⨯.五、带符号搬家:同级运算时,可以带符号搬家,改变运算顺序.注意:加、减法同为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同为第二级运算.例如:2411645924159164-+=+-;165295165529⨯÷=÷⨯.四则混合计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内的.由这些性质出发,我们能总结出很多种巧算的方法,比如凑整..法、提公因数....法等等.(1)125718⨯⨯;(2)1242431⨯÷;(3)287287⨯÷⨯.「分析」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会很麻烦,可不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使得计算非常简便呢?练习1计算:(1)251234543214⨯⨯;(2)962524⨯÷.同级运算时,可以通过添(去)括号改变运算顺序.例题2(1)2226432÷⨯;(2)()1234132÷÷;(3)()12521607815⨯⨯÷÷⨯. 「分析」通过除法我们可以把数变小,进而使得计算更加简便.添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哦!练习2计算:(1)()72278891112⨯⨯÷⨯⨯;(2)()2512121154⨯÷÷⨯÷.提取公因数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巧算方法之一,很多时候还需要我们自己构造公因数.例题3(1)2223388966⨯+⨯;(2)213258683237⨯+⨯+⨯;(3)122123125211⨯+⨯+⨯.「分析」部分有公因数就先提一提吧!没有公因数时可以试着去构造哦!倍数关系往往是构造公因数的关键.练习3计算:23546256915⨯+⨯+⨯(1)()+++÷;(2)96417641284163236404÷+÷+÷;(3)156536206÷+÷-÷.「分析」除法中,我们就把“提取公因数”改称“提取公除数”吧!练习4计算:(1)52713737÷+÷+÷-÷.÷-÷+÷;(2)115111515235例题5(1)151612÷⨯.⨯÷;(2)642835「分析」除数太大,除不开?拆一拆!例题6(1)56474644⨯-⨯.⨯+⨯;(2)55455644「分析」本题的两小题中都没有公因数,但是有些因数很接近,我们能不能构造公因数呢?比如(1)题中的47可以看成46加1,接下来怎么办?课堂内外数学以外的括号括号,又称括弧号或夹注号Array在数学中,括号主要是用来规定运算次序的符号,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大括号“{ }”、中括号“[ ]”、小括号“( )”以及比较少用的括线“─”.而数学以外,括号主要用于作注释之用.写文章写到某个地方,为了让读者了解得更透彻,有时需要加个注释.这种注释,要用括号表明.注释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小括号内只能对前面的语句进行附加说明,不能引入新的内容.用作注释的括号主要包括:方括号“[ ]”、六角括号“〔〕”、方头括号“【】”和书名号“<>”等形式.它们各自用途不同,不可混淆.方括号“[ ]”用来标示行文中的补缺或订误、国际音标、参考文献等.六角括号“〔〕”用来标示公文编号中的发文年份,作者国籍、朝代等. 方头括号“【】”又称“鱼尾号”,常用来标示工具书的条目.最早出现的括号是小括号“( )”,于1544年出现.直至17世纪,中括号“[ ]”才出现于英国瓦里斯﹝1616─1703﹞的著作中,至于括线则由1591年韦达﹝1540─1603﹞首先采用,而大括号“{ }”则约在1593年由韦达首先引入;至1629年,荷兰的基拉德采用了全部括号,18世纪后开始在世界通用.进入计算机时代,括号又有了新的任务,各种编程语言中都会大量地用到 小括号“()”和大括号“{}”.作业1. 计算:(1)752425⨯÷;(2)46132623÷⨯÷.2. 计算:(1)()50277725119⨯⨯÷⨯⨯;(2)()11047125100478⨯-÷⨯⨯.3. 计算:132926191139⨯+⨯+⨯.4. 计算:49131071311013÷-÷+÷.5. 计算:502745⨯÷.第一讲整数计算综合1.例题1答案:71000;96;49详解:(1)12571812587110007171000⨯⨯=⨯⨯=⨯=;(2)1242431124312442496⨯÷=÷⨯=⨯=;(3)28728728287749⨯÷⨯=÷⨯⨯=.2.例题2答案:111;96;12000详解:(1)()÷⨯=÷÷=÷=;222643222264322222111(2)()1234132123413233296÷÷=÷⨯=⨯=;(3)()⨯⨯÷÷⨯12521607815=⨯⨯÷⨯÷12521607815()()()=⨯⨯÷⨯÷=.12582176015120003.例题3答案:66000;5800;1100详解:(1)()222338896611166889666611188966000⨯+⨯=⨯+⨯=⨯+=;(2)213258683237⨯+⨯+⨯()()=⨯++⨯=⨯+⨯=⨯+=;3221375868325858685832685800(3)122123125211⨯+⨯+⨯()=⨯++⨯=⨯+⨯122123521112445211()481152111148521100=⨯+⨯=⨯+=.4.例题4答案:31;100;8详解:(1)()+++÷=÷+÷+÷+÷=+++=;1632364041643243644044891031(2)()964176412849617612844004100÷+÷+÷=++÷=÷=;(3)()÷+÷-÷=+-÷=÷=.156536206155320648685.例题5答案:20;80详解:(1)()()1516121516341531645420⨯÷=⨯÷÷=÷⨯÷=⨯=;(2)()()÷⨯=÷÷⨯=÷⨯÷=⨯=.642835644735644357165806.例题6答案:4656;11详解:(1)()⨯+⨯=⨯++⨯=⨯+⨯+⨯5647464456461464456465614644()465644564600564656=⨯++=+=;(2)()⨯-⨯=-⨯-⨯=⨯-⨯-⨯5545564456145564456451455644()=⨯--=-=.564544455645117.练习1答案:12345432100;100简答:(1)25123454321425412345432112345432100⨯⨯=⨯⨯=;(2)962524962425425100⨯÷=÷⨯=⨯=.8.练习2答案:144;110简答:(1)()⨯⨯÷⨯⨯72278891112()()()=⨯⨯÷÷÷=÷⨯÷⨯÷=⨯⨯=7227889111272122798811638144(2)()2512121154⨯÷÷⨯÷=⨯÷÷÷⨯2512121154()()()=÷⨯÷⨯÷=.25512111421109.练习3答案:2300简答:()⨯+⨯+⨯=⨯+⨯+⨯=⨯++= 235462569152352350234523550452300 10.练习4答案:6;20简答:(1)()527137375213374276÷-÷+÷=-+÷=÷=;(2)()⨯+÷+÷-÷=++-÷=÷=.11511151523511111123510052011.作业1答案:72;4简答:(1)75242575252432472⨯÷=÷⨯=⨯=;(2)()()÷⨯÷=÷⨯÷=⨯=.461326234623261322412.作业2答案:42;4700简答:(1)()⨯⨯÷⨯⨯=⨯⨯÷÷÷5027772511950277725119()()()=÷⨯÷⨯÷=;5025279771142(2)()1104712510047811047125100478⨯-÷⨯⨯=⨯-÷⨯⨯=⨯-⨯÷⨯=⨯-⨯=⨯=.1104712581004711047104710047470013.作业3答案:1300简答:()⨯+⨯+⨯=⨯+⨯+⨯=⨯++=.132926191139132913383313132938331300 14.作业4答案:4简答:()÷-÷+÷=-+÷=÷=.4913107131101349107110135213415.作业5答案:30简答:()()⨯÷=⨯÷÷=÷⨯÷=.50274550275950527930。

小学四年级奥数-高斯计算

小学四年级奥数-高斯计算
9
7
数列
•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 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 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 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 例如: • (1)1,2,3,4,5,…,100; • (2)1,3,5,7,9,…,99; • (3)8,15,22,29,36,…,71。 •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 (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 和=(首项+末项)×项数÷2。
这种方法叫做倒序法,可以知道这两串数字是相等的, 所以,我们求出这两串数的和,一定要“除以2”!
(1+10)×10÷2=11×10÷2=55
3
• 方法二: 1+2+3+4+5+6+7+8+9+10 +10+9+8+7+6+5+4+3+2+1
这种方法叫做倒序法,可以知道这两串数字是相等的, 所以,我们求出这两串数的和,一定要“除以2”!
(1+10)×10÷2=11×10÷2=55
首 项 末 项 项 数
得出:(首项+末项)×项数÷2=和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首项+末项)×项数÷2=和
4
小故事
• 一位教师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把1到 100 的所有整数加起来,教师刚叙述完题目,一位小男孩即刻把 写着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

高思奥数导引小学四年级含详解答案第11讲 几何图形剪拼

高思奥数导引小学四年级含详解答案第11讲 几何图形剪拼

第11讲几何图形剪拼兴趣篇1、如图,将一个正方形纸片剪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四块,可以怎么剪?请大家画出尽量多的方法。

(如果两个图形通过旋转或翻转后重合,就认为它们的形状、大小是相同的)2、观察图,ABCDEF是正六边形,O是它的中心。

画出线段PQ后,就把正六边形ABCDEF分成了两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五边形。

能否画出3条线段,把正六边形分成6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能否画出几条线段,把正六边形分成3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四边形?能否画出几条线段,把正六边形分成3 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五边形?3、如图,在一块正方形纸片中有一个正方形的空洞。

现在要求用一条经过大正方形中心点的线段,把纸片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应该怎么分?4、请把图中的两个图形分别沿格线剪成四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

5、请把图沿格线分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三部分,使得每部分都恰好含有一个“○”。

6、如图,三角形和六角星的每条边长都相等,那么用多少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六角星?请在图中表示出来。

7、如图,左图是由五个相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右图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的。

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剪成四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

8、如图,请把一个大正方形分割为两种面积不同的小正方形。

(1)如果要求两种小正方形一共有6个,应该怎么分?(2)如果要求两种小正方形一共有7个,应该怎么分?9、如图,有两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纸片,现在想把它们剪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要求如下:(1)如果分别剪开这两个正方形,再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应该怎么办?(2)如果只允许剪开一个正方形,再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应该怎么办?10、图是由若干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你能将其剪成两块,然后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拓展篇1、请在图中标出分割线,把下图沿格线分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四个部分。

(如果两个图形通过旋转或反转后重合,就认为它们的形状、大小事相同的)2、把图沿格线分割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四个部分,请在图中画出具体的分割办法。

四年级奥数教程

四年级奥数教程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及巧算(一)第2讲速算及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及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及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及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及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及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及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及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及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及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及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附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附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附答案1.6辆大卡车5趟可以运走50吨沙,9辆小卡车4趟可以运走48吨沙.现在有大小卡车一共60辆,这些卡车一起运送3趟可以运走沙261吨.那么有多少辆大卡车?答案:21辆解析:3辆大卡车运一趟是50÷5÷2=5吨,3辆小卡车运一趟是48÷4÷3=4吨.那么这些车一次可以运261÷3=87吨.那么大卡车有:(87-20*4)÷(5-4)*3=21辆2.某处楼梯一共有10级台阶,若每步走1级或2级台阶,8步正好走完.那么,走此楼梯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解析:28解析:每步走1级或2级台阶,则每步必定要走1级,一共10级,所以还剩下10-8=2级,分给8步,有:8*7÷2=283.A和B两个同学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A每分钟行50米,B每分钟行60米,B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若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用了10分钟,则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答案:550米解析:两个人合走了2个全程,所以(50+60)×10÷2=550米4.君君和大伟早晨8点整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君君开车,速度每小时60千米;大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如果君君到底乙地后停留1小时立即返回,恰好在10点整遇到正在前往乙地的大伟.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答案:34千米解析:二者的路程之和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5.在1989后面写一串数字,从第5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乘积的个位数字.这样得到一串数字:1,9,8,9,2,8,6,8,8,4,2……那么这串数字中,前2005个数字和是多少?答案:12031解析:先发现乘积个位数的规律,然后计算和6.A.B两地相距40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8小时后相遇.如果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5小时后甲在乙前方5千米处.问:甲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答案:3千米解析:设甲的速度是a千米每小时,乙的速度是b千米每小时,所以(a+b)*8=40从而得出a+b=5.因为(a-b)*5=5,得出a-b=1.根据和差公式a=(5+1)÷2=37.甲乙两人从相距24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30米,乙每分钟走50米,那么相遇时,乙比甲多走多少米?答案:600米解析:相遇的时间:2400÷(30+50)=30分钟乙比甲多走:50*30-30*30=600米8.某批货物若每次运90箱,则5次运完,运6次不够运;若每次运75箱,则7次运不完,8次又不够运.如每次运28箱,运若干次正好运完,那么这批货物一共有多少箱?答案:532解析:由第一波条件可以知道范围是在:450-540之间,由第二波条件可知范围在520-600之间,综合可知范围在525-540之间,还能够被28整除,所以是532.9.2018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需要多少小时?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1千米,轮船自甲港逆水航行8小时,到达相距144千米的乙港口,再从乙港口返回甲港需要多少小时?答案:6小时解析:船的逆水速度是:144÷8=18千米每小时水速:21-18=3千米每小时船的顺水速度:21+3=24千米每小时所需时间是:144÷24=6小时10.甲乙两个机器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同向出发,甲到达B点的时候,乙走了288米,甲追上乙时候,乙走了336米,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答案:2016解析:由题意知,甲是乙的336÷48=7倍,AB两点的距离就是288*7=2016米11.2018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距离地面多少米?一个物体从高空落下,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5米,以后每秒落下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10米,10秒末物体离地.则物体最初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米?答案:500米解析:5+15+25+……+95=(5+95)*10÷2=500米12.将两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在一起(彼此不重叠),组成一个新四边形,则新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答案:16厘米或者20厘米解析:有两种情况,,新的四边形长与宽分别是8厘米,2厘米或者是4厘米,4厘米,故新四边形周长为20厘米或者16厘米. 13.30名同学按身高由低到高排成一队,相邻两同学的身高差都相同.前10名同学的身高和是12.5米,前20名同学的身高和是26.5米,那么这30名同学的身高和是多少米?答案:42米解析:第1-10名同学身高和,第11-20名同学身高和,第21-30名同学身高和构成等差数列.第11-20名同学身高和是26-12.5=14米,根据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项:和=中间项*项数,身高和是:14*3=42米14.在一个雾霾天,狐狸,兔子和狗熊去卖口罩.狐狸说:狗熊卖1元一个,我就卖4元一个;狗熊卖2元一个,我就卖8元一个;狗熊卖3元一个,我就卖12元一个…….兔子说:“我卖的价格是狐狸的一半.”结果它们卖了相同数量的口罩,一共卖了210元,那么狐狸卖了多少元?答案:120元解析:假设狗熊卖了X元,由题意知,狐狸就是4X,兔子就是2X.那么4X+2X+X=210,X=30,狐狸卖了4*30=120元.15.甲乙两港的航程有500千米,上午10点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流而下),下午2点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与货船相遇,已知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水流速度每小时5千米,问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答案:20千米解析:客船开出12小时的时候,货船已开出12+4=16小时,货船开出16×(15+5)=320千米,那么客船走了500-320=180千米,客船的速度是180÷12=15千米每小时,此时为逆流,还需要加上水流速度,所以船的速度是15+5=20千米16.甲乙两个人进行射击比赛,约定没中一发得20分,脱靶一发扣12分,两人各打了十发,一共得了208分.其中甲比乙多得64分,问两人分别中了多少发?答案:甲中了8发,乙中了6发.17.小王去买两条鱼,他把一条鱼的标价小数点看错了一位,付给售货员51元,而售货员说他应该支付74.85元.那么这两条鱼的价格分别是多少?答案:1.48.352.26.5解析:(74.85-51)÷9=2.6551-2.65=48.352.65*10=26.518.东东和小西练习跑步,若东东让小西先跑10米,则东东跑5秒就能追上小西.若东东让小西先跑2秒,则东东跑4秒能追上小西.问东东和小西二人的速度是多少?答案:6,4分析:小西的速度为:10÷5*4÷2=4,东东的速度为:10÷5+4=6 19.小王去买两条鱼,他把第一条鱼的标价小数点看错了一位,付给售货员51元,二售货员说他应该付74.85,那么这两条鱼的价格分别是多少?答案:1.48.352.26.5解析:(74.85-51)÷9=2.6551-2.65=48.35元2.65*10=26.5元20.举行射击比赛,按照成绩排列名次后,前七名的平均成绩比前四名的平均成绩少3环,前十名的平均成绩比前七名平均成绩少4环.那么第五六七名的得分之和比第八九十名的得分之和多了多少环?答案:28解析:假设前十名的平均分是x环,则前七名的平均成绩为x+4环,前四名的平均成绩为x+7环;第五六七名的得分和比第八九十名得分和多了[7(x+4)-4(x+7)]-[10x-7(x+4)]=28环21.一副扑克牌一共有54张,黑桃.方块.红桃.梅花各有13张,还有2张王牌.至少从中取出多少张牌,才能够保证4种花色的牌都有2张.答案:43张解析:从最差的情况考虑,因为每一种花色都有13张,假设前39次都摸出3种颜色的牌,又摸出大王小王,最后剩下的再摸出2张只能是最后一张花色,则还剩下11张,所以至少取54-11=43张.22.某个绘画室中有3腿的凳子和4腿的椅子一共40张,房间里面恰好有40位小朋友坐在这40张凳子和椅子上.数了一下,凳子的腿和椅子的腿和小朋友的腿数,总数是225.那么绘画室中凳子有多少张?解析:鸡兔同笼,也可以用方程解题答案:1523.有两块地,平均亩产675千克,其中第一块地是5亩,亩产粮食705千克,如果第二块地亩产粮食650千克,那么第二块地有多少亩?答案:6亩解析:第一块地总平均少了:(705-675)*5=150千克.所以第二块地比平均多了150千克,第二块地的亩数:150÷(675-650)=6亩24.如果6个连续奇数的乘积为135135,那么这6个数的和是多少?答案:48解析:135135=135*1001=3*3*3*5*7*11*13,所以这6个奇数为3,5,7,9,11,13,和为48.25.一群猴子,每只猴每天早上吃2个桃子,晚上吃4个桃.有一堆桃子,如何这群猴子吃3个早上,2个晚上,还会余下6个桃子;如果吃2个早上,3个晚上,还差8个桃子.这群猴子有多少个?答案:7只解析:每只猴子3个早上,2个晚上吃了:3*2+2*4=14个;每只猴子2个早上,3个晚上吃了:2*2+3*4=16个;猴子就有:(8+6)÷(16-14)=7只26. A.B.C.D.E五个人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得分都是大于91分的整数,而且得分各不相同.如果A.B.C的平均数为95,B.C.D 的平均分为94分,A是第一名,E是第三名且得分96分,问:D得了多少分?答案:97分由题意可以得出,A比D多了3分,因为E是第三名且得了96分,故第三名的至少为97分,第一名的A得了98分.所以BCD三人中存在第四和第五名,两个名次的总分最多是95+94=189分.由于ABC,BCD的平均分是95和94,所以第四名和第五名为B和C.则D为第二名,由于A最多为100分,比D多3分,所以D至少是97分.27.一副扑克牌有54张,分别是大王.小王各一张,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种花色各13张,那么最少抽多少张牌,才能保证其中至少有2张牌点数相同.答案:16张解析:要按照最不利原则分析,考虑最差的情况,即两张王,1-13的十三张牌,再抽1张就能够保证有2张点数相同,所以至少抽:13+2+1=16张28. 甲乙两人相距30米对面站好,两人玩“石头剪子布”,胜利的一方向前走3米,负者向后退2米.平局两人各向前走1米.玩了15局后,甲距出发点17米,乙距出发点2米.那么甲胜了多少次?答案:7次解析:根据题目的要求慢慢推导就行29.农场里面有一些鸡和兔子,一共有70条腿.经过一个神奇的晚上,原来每一只鸡变成一只兔子,原来的每一只兔子变成两只鸡.此时,鸡兔一共100条腿,那么,原来有多少只兔子?答案:10只30.老师买了同样多的田格本,横线本和练习本.发给每个同学1个田格本.3个横线本和5个练习本.这时候横线本还剩下24个,那么田格本和练习本剩下了多少个?答案:48个解析:根据题意先计算横线本总数,在求得答案.31.乒乓球练习馆里,有20名乒乓球运动员在练球,第一个女运动员和七个男运动员练过球;第二个女运动员和八个男运动员练过球;第三个女运动员和九个男运动员练过球;这样一直到最后一个女运动员,她和全体男运动员都练习过球.请你算一算,这20个运动员中,男女运动员各多少名?解答:第一个女运动员和6+1个男运动员练过球;第二个女运动员和6+2个男运动员练过球;第三个女运动员和6+3个男运动员练过球;不妨设有n个女运动员,由此可以推出,第n个女运动员,和6+n 个男运动员练过球.不难看出: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多6名.根据和差问题的解答规律,可以求出,男运动员的人数为:(20+6)÷2=13(人);女运动员的人数为:20-13=7(人)32.已知7个红球5个白球一共重43克,5个红球7个白球重47克,那么4个红球8个白球重多少克?答案:49克解析:观察可知,减少2个红球,增加2个白球,多了4克,所以每个白球比红球重2克.在47克的基础上减去1个红球,增加一个白球,增加2克,为49克.33.2010个自然数由小到大排成一排,排在奇数位上的各数的平均数是2345,那么偶数位上各数的平均数是多少?答案:2346解析:有2010个数字,那么奇数就有1005个,偶数也是1005个.由于奇数平均数就是中间的数字,所以奇数中间数是2345,那么偶数位上的数是2346.34. 从1999这个数里面减去253后,再加上244,然后再减去253,再加上244……这样一直算下去,当减去多少次的时候,得数恰好第一次等于0.答案:第195次解析:每次减去253,加上244,实际上就等于每一次的操作都是减去9,以此类推就可得是第195次.35.唐唐与甜甜二人进行围棋比赛,谁先胜利三局就算胜利,如果最后是唐唐获得胜利,那么有多少种比赛进程的可能性?答案:10种35.点点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30页,从第二天起,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4页,最后一天读了70页,刚好读完.那么,这本书一共多少页?答案:55036.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想:由已知条件可知道,前后烧煤总数量相差(1500+1000)千克,是由每天相差(1500-1000)千克造成的,由此可求出原计划烧的天数,进而再求出这堆煤的数量.解:原计划烧煤天数:(1500+1000)÷(1500-1000)=2500÷500=5(天)这堆煤的重量:1500×(5-1)=1500×4=6000(千克)答:这堆煤有6000千克.37.老师买了同样多的田格本.横线本和练习本.他发给每个同学1个田格本.3个横线本和5个练习本.这时横线本还剩下24个,那么田格本和练习本一共剩了多少个?答案:48解析:先计算横线本总数,在求解其他38.小刚在上实验课,不小心把1克.2克.4克.8克的4个砝码中的一个丢失了.这样在只允许将砝码放在天平的一端,而又只能称一次的情况下,他无法称出12克和7克的重量.你知道小刚丢失的那个砝码是几克重的砝码?解答:要想知道丢失的是哪个砝码,我们就得先看看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四个砝码,分别是1克.2克.4克和8克.要求称重时只允许将砝码放在天平的一端,而且只能称一次.如果要称12克,必须要用4克和8克这两个砝码;如果要称7克,必须要用1克.2克和4克这三个砝码.现在12克和7克的重量都无法称出,只因为都缺少一个4克的砝码.由此得出:丢失的砝码一定是4克重的.39.小明做了一道加法题,将一个加数的个位3看成了8,将另一个加数十位7看成了1,得到的结果是1998,请问正确的结果是多少?答案:205340.小明从家到公园,原本打算每分钟走50米,为了提早到10分钟,他加快速度,每分钟走75米.问从家到公园多远?答案:1500米解析:原来每分钟走50米,十分钟走500米.现在每分钟多走25米,总共多走500米,现在走了50÷25=20分钟,路程就是75*20=1500米41.某县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3千米处要返回到起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跑310米,最后的运动员每分钟跑290米.起跑后多少分钟这两个运动员相遇?相遇时离返回点有多少米?答案与解析:起.始点的距离-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相遇点离返回点的距离.起.始点的距离3千米.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290×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3000+3000)÷(310+290)即:3000-290×[(3000+3000)÷(310+290)]=3000-290×10=3000-2900=100(米)42.某工程队预计30天修完一条水渠,先由18人修了12天后完成工程的一半,如果要提前9天完成,还要增加多少人?解答:18人修12天水渠共:18×12=216个劳动日,故总工程量为216×2=432个劳动日,还剩216个劳动日,现需30-12-9=9(天)完成,故需216÷9=24(人),所以还需补6人.43.小明家有一个闹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快2分.周日上午9点整,他对准了闹钟,然后定上闹铃,想让闹铃在11点半的时候响,那么他应该把闹铃定在几点几分?答案与解析:标准时间每走60分,闹钟走62分.从9点到11点半一共是60×2+30=150分钟,那闹钟应该走62×2+31=155分钟,多走5分钟,所以他应该把闹铃定在11点35分.44.小高上学时候步行,回家的时候骑车,路上一共用了24分钟.如果往返都骑车则需要14分钟,求往返都步行需要的时间?答案:34分钟解析:骑车往返需要14分钟,那么单程就需要7分钟,步行单程的时间就是24-7=14分钟,所以步行往返则需要17*2=34分钟. 45.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64米,第二根长52米,剪去同样的长度后,第一根是第二根的3倍,求每根剪去了几米?答案:46米解析:画出线段图就很容易看出来了.46.甲乙丙丁在比较他们的身高,甲说:“我最高”.乙说:“我不是最矮”,丙说:“我没有甲高,但还有人比我矮”,丁说:“我最矮”.实际测量的结果说明,只有一人说错了,那么请将他们按身高次序从高到矮排列出来.答案:乙.甲.丙.丁解析:丁不可能说错,否则就没有人最矮了.如果甲也没有说错,则没有人说错,矛盾.所以只有甲一人说错,丁一定是最矮的,甲不是最高的,丙没有甲高,但还有人比他矮,那么只能是甲第二高,丙第三高,乙最高.排序就为:乙.甲.丙.丁47.甲乙丙丁四个人的年龄之和是64岁,甲21岁时,乙17岁;今年甲18岁,丙的年龄是丁的3倍,问丁今年的年龄?答案:8岁解析:有题目可知,甲比乙大四岁,所以甲18岁时,乙就是14岁.四个人年龄和是64岁,甲乙加起来是32岁,那么丙丁年龄和也就是64-32=32岁.又知道丙的年龄是丁的3倍,所以丁的年龄是32÷4=8岁48.某年的10月有5的星期六,4个星期日,问这一年的十月一日是星期几?答:星期一49.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00,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最小是多少?答案:40解析:长*宽=100,积是固定的100,求的的是最小周长=(长+宽)*2,当长=宽=10时,(10+10)*2=40,是最小的周长50.一框苹果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苹果,还剩32个;如果每人分8个苹果,还有5个小朋友分不到苹果,这批苹果有多少个?答案:这批苹果有152个.分析:本题是一道稍有变化的盈亏问题.已知条件“如果每人分8个苹果,还有5个小朋友分不到”可转化为“如果每人分8个,还差8×5=40(个)苹果.转化后的条件:每人5个剩32个(盈)每人8个差40个(亏)盈亏的总额是(32+40)个,每人两次分配的差是(8-5)个.解答:(32+8×5)÷(8-5)=24(人)…………小朋友的人数5×24+32=152(个)………………………苹果总数51.公园里有一个圆形花圃,直径是16米,在花圃的周围修一条宽2米的环形便道,沿环形便道的外边缘每隔5米装一盏地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相当于求直径为:16+2×2=20米的圆的周长:即:20×π=62.8(米)需要的灯数是:62.8÷5≈12(盏)答:一共安装12盏灯.52.公园里有一个圆形花坛,直径为16米,在它的周围修一条2米宽的环形小道.这条小道的面积是多少?内半径:16÷2=8米外半径:8+2=10米面积:3.14×(10×10-8×8)=3.14×36=113.04(平方米)答:这条小道的面积是113.04(平方米).53.商场开展促销活动,一条裤子180元,买3条赠一条.一次买4条裤子,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原价四条裤子为:4×180=720先买三条的一条,那么就是用三条裤子的价钱买四,三条价钱:180×3=540720-540=180答: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80元钱.54.教室门前有一个长方形花坛,长4公尺,宽15公尺.在它的四周每隔0.5公尺种一棵凤仙花,四个角各种了一棵,一共种多少棵花?每隔0.5公尺种一棵长边每边种:4÷0.5=8 棵宽边每边种:15÷0.5=30 棵共:(8+30)×2=76棵但考虑到四角上的每棵算了两遍,所以总数是:76-4=72(棵)答:一共种72棵花.55.小巍带着一条猎狗骑车离家到36千米远的招宝山郊游,他骑车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猎狗奔跑速度是骑车速度的2倍.当猎狗跑到招宝山脚下后,如小巍还未到,则马上返回迎着小巍跑去,遇到小巍后再跑向招宝山…这样来回跑一直到小巍到招宝山为止.这时,这只猎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路?36÷18×(18×2)=2×36=72(千米)答:当小巍到达招宝山时,猎狗一共跑了72千米的路程.56.甲乙两人各有一些积分卡,原来乙的张数是甲的4倍,如果乙丢了10张积分卡,乙还比甲多20张,那么甲乙两人原来共有多少张积分卡?答案:50张,画线段图很容易得出.57.在一根长棍上,有三种刻度线,第一种刻度线将木棍分成十等份,第二种刻度线将木棍分成十二等份,第三种刻度线将木棍分成十五等份.如果沿每条刻度线将木棍锯断,这木棍总共被锯成了多少段?10,12,15的最小公倍数是60,设木棍60厘米,60÷10=6(厘米),60÷12=5(厘米),60÷15=4(厘米)10等分的为第一种刻度线,共10-1=9(条)12等分的为第二种刻度线,共12-1=11(条)15等分的为第三种刻度线,过15-1=14(条)第一种与第二种刻度线重合的条数:6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30,60÷30-1=2-1=1(条)第一种与第三种刻度线重合的条数:6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60÷12-1=5-1=4(条)第二种与第三种刻度线重合的条数:5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60÷20-1=3-1=2(条)三种刻度线重合的没有,6.5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60因此,共有刻度线9+11+14-1-4-2=27(条)木棍总共被锯成27+1=28(段)答:木棍总共被锯成28段.58.某人步行的速度为每秒钟2米,一列火车从后面开来,越过他用了10秒钟,已知火车的长为90米,求列车的速度.解析:列车越过人时,它们的路程差就是列车长.将路程差(90米)除以越过所用时间(10秒),就得到列车与人的速度差.这速度差加上人的步行速度就是列车的速度.90÷10+2=9+2=11(米)答:列车的速度是11米每秒.59.快车长182米,每秒行20米,慢车长1034米,每秒行18米,两车同向并行,当两车车头齐时,快车几秒可越过慢车?182÷(20-18)=182÷2=91(秒)答:快车91秒可越过慢车.60.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多少分?[89×(40-2)+99×2]÷40=3580÷40=89.5(分)答: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89.5分.61.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5-4.2)×5÷(6-5)=4(个)6+4=10(月)答:从10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62.有3根木料,打算把每根锯成4段,每锯开一处需要用5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时间?每根锯成4段,需要锯3次.所以一共次数:3×3=9次一共时间:9×5=45分钟答:全部锯完需要45分钟.63.在公园一条长25米的路的两侧放椅子,从起点到终点共放了12把椅子,相邻两把椅子距离相等.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25÷(12÷2-1)=25÷(6-1)=25÷5=5(米)答: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5米.6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30÷2=15厘米宽:15÷(2+1)=5厘米长:5×2=10厘米面积:5×10=50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65.某次数学竞赛,试题共有10道,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5分.小宇最终得41分,他做对了多少道题?假设全做对,做错:(10×8-41)÷(48+5)=39÷13=3(道)做对:10-3=7(道)答:他做对7题.66.把210拆成7个自然数的和,使这7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行后,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5,那么,第1个数与第6个数分别是多少?解析:7个自然数的和是210,使这7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行后,相邻两个数差都是5,属于等差数列,又是奇数个,210÷7=30平均数是他们中间一个,这个数列是15.20.25.30.35.40.45.第一个是15,第六个是40.答:第一个数是15,第六个数是40.67.小明和小红两人爬楼梯比赛,小明跑到第4层,小红恰好跑到第7层,照这样计算,小明跑到第16层,小红跑到第几层?小明跑到4楼,跑了4-1=3(层)小红跑到7楼,跑了7-1=6(层)两人的速度比是3:6=1:2小明跑到16层,跑了16-1=15(层)小红应该跑15×2=30(层)小红跑到30+1=31(层)答:小红跑到第31层.68.一列火车长200米,它以每秒10米的速度穿过200米长的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需要多少秒?(200+200)÷10=400÷10=40(秒)答: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需要40秒.69.有一高楼,每上一层需2分钟,每下一层需1分30秒.小明于12点20分开始不停地从底层往上走,到了最高层后立即往下走(中途没有停留),13点零2分返回底层,这座高楼一共有多少层?每层用时:2分+1.5分=3.5分上下共用时:13.02时-12.20时=42分42÷3.5=12(层)答:这座高楼共12层.70.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15人参加数学小组,18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两个小组共有(15+18)-10=23(人)都不参加的有40-23=17(人)答:有17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71.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从1层走到4层需要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八层,还需要多少秒才能到达?上一层楼梯需要:48÷(4-1)=16(秒)从4楼走到8楼共走:8-4=4(层)还需要的时间:16×4=64(秒)答:还需要64秒才能到达.72.一位老人在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2根电线杆处共用了22分钟.这位老人走了40分钟,这时他走到了第几根电线杆处?22÷(12-1)=22÷11=2(分钟)40÷2+1=20+1=21(根)答:这时他走到了第21根电线杆处.73.科学家进行一项实验,每隔5小时作一次记录,做第十二次记录时,挂钟的时针恰好指向9,问第一次记录时,时针指向几点?(12-1)×5=55(小时)55÷12=4(圈)…7(小时)9时向前推7小时就是2时,故答案为2点.答:时针指向2点.74.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5楼时,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7楼时,乙跑到几层?甲乙的速度之比:(5-1):(3-1)=2:1,乙跑的层数:(17-1)÷2+1=9(层),答:当甲到17楼时,乙到9层.75.一个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认真读一些书外,还规定自己每周(一周为7天)平均每天做4道数学竞赛训练题.星期一至星期三每天做3道,星期四不做,星期五.六两天共做了13道.那么,星期日要做几道题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分析:要先求出每周规定做的题目总数,然后求出星期一至星期六已做的题目数.两者相减就是星期日要完成的题目数.每周要完成的题目总数是4×7=28(道).星期一至星期六已做题目3×3+13=22(道),所以,星期日要完成28-22=6(道).解:4×7-(3×3+13)=6(道).答:星期日要做6道题.。

第11~13届小学四年级奥数

第11~13届小学四年级奥数

第十一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四年级 第Ⅰ试试题2013年3月17日 上午8:30至10:00以下每题6分,共120分1.计算:4×37×25= 。

2.某种速印机每小时可以印3600张纸,那么印240张纸需要 分钟。

3.若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11,则其中最小的奇数是 。

4.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3,除以5余4,则这样的数中最小的是 。

5.图1是一个5×5的网格,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1,阴影部分是类似数字“2”的图形,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6.将两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在一起(彼此不重叠),组成一个新长方形,则新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或 厘米。

7.今年,小明12岁,爸爸40岁,在小明 岁的时候,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

8.商店按每个60元购进了50个足球,全部售出后获利1950元,则每个足球的售价是 元。

9.如图2,将数字4,5,6填入正方体的展开图中,使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内数字的和都相等,则A 处应该填 ,B 处应该填 ,C 处应该填 。

10.从九位数798056132中任意划去4个数字,使剩下的5个数字顺次组成5位数,则所得五位数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11.如图3,在一大一小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则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2.2013的质因数中,最大的质因数与最小的质因数的乘积是 。

13.从边长为5的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剪掉四个小长方形后得到图4,得到新图形的周长是 。

图1图2图3图6图4图514.喜羊羊打开一本书,发现左右两页的页码数的乘积是420,则这两页的页码数的和是。

15.将1到16这16个自然数排成如图5的形状,如果每条斜线是的4个数的和相等,那么a-b-c+d+e+f-g= 。

16.行驶在索马里海域的商船发现在它北偏西60°方向50海里处有一海盗船,于是商船向在它南偏西60°方向50海里处的护航舰呼救,此时,护航舰在海盗船的正(填东、西、南、北)方向海里处。

四年级奥数2简单的数列求和

四年级奥数2简单的数列求和

教学内容:简单的数列问题(一)世界著名的数学家高斯(1777年~1855年),幼年时代聪明过人。

上小学时,有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全班同学计算:1+2+3+4+…+99+100=?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地说出了正确答案5050。

那些正忙着把这100个数一个一个相加求和的同学大吃一惊!小高斯有什么窍门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1~100这一串数中,1+100=2+99=3+98=…=49+52=50+51=101。

即:与这串数首末两端距离相等的每两个数的和,都等于首末两数的和,这样的和为101的数共有100÷2=50对。

于是小高斯就把这道题巧算为:1+2+3+…+99+100=(1+100)×100÷2=5050像1,2,3,…,99,100这样的一串数我们称为“等差数列”,下面介绍有关等差数列的概念。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

从第一项开始,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

例如:(1)5,6,7,8, (100)(2)1,3,5,7,9, (99)(3)4,12,20,28, (804)(4)1,4,8,16, (256)其中(1)是首项为5,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4,末项为804,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4)中前后两项的差都不相等,它不是等差数列。

从高斯的故事我们知道,要想求出像1,2,3,…,99,100这一等差数列的和,只要用第一个数1与最后一个数100相加求和,再乘以这串数的个数100,最后除以2。

由此,我们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例1]计算1+2+3+…+1999[分析与解]这串加数组成的数列1,2,3,…,1999是等差数列,公差是1,首项是1,末项是1999,项数是1999。

四年级高思奥数之整数计算综合含答案

四年级高思奥数之整数计算综合含答案

第1讲整数计算综合内容概述熟练运用已学的各种方法解决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问题;学会利用加减抵消、分组计算方法处理各种数列的计算问题。

学会处理“定义新运算”的问题,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典型问题兴趣篇1. 计算:(1) 121×32÷8; (2) 4×(250÷8) (3) 25×83×32×1252. 计算:(1) 56×22+56×33+56×44 (2) 222×33+889×66.3. 计算:(1) 37×47+36×53 (2) 123×76-124×75。

4. 计算:100-99+98-97+96-95+…+12-11+10.5. 计算:50+49-48-47+46+45-44-43+…-4-3+2+1.6. 计算:(1+3+5+7+…+199+201) -(2+4+6+8+…+198+200).7. 计算:1+2+3+4+…+48+49+50+49+48+…+4+3+2+1.8. 下面是一个叫做“七上八下”的数字游戏。

游戏规则是:对一个给定的数,按照由若干个7和8组成的口令进行一连串的变换。

口令“7”是指在这个数中插入一个数字,使得新生成的数尽量大;口令“8”是指将这个数中的一个数字去掉,也要使新生成的数尽量大。

例如:给出的数是1995,口令是“8→7,”在第一个口令“8”发出后变成995,在第二个口令“7”发出后变成9995。

如果给出数“6595”以及口令“8→7→8→7→8→8”,问:变换后依次得到的6个数的和是多少?9. 规定运算“∇”为:a∇b= (a+1) ×(b-1), 请计算:(1)8∇10; (2) 10∇8.10. 规定运算“☺”为:a☺b=a×b-(a+b), 请计算:(1) 5☺8; (2) 8☺5; (3) (6☺5)4; (4)6☺ (54)拓展篇1. 计算:(1)72×27×88÷(9×11×12); (2) 31×121-88×125÷(1000÷121).2. 计算:(1) 555×445-556×444; (2) 42×137-80÷15+58×138-70÷15.3. 计算:20092009×2009-20092008×2008-20092008.4. 计算:1+2-3+4+5-6+7+8-9+……+97+98-99.5. 计算:100×99-99×98-98×97-97×96-96×95-95×94+…+4×3-3×2-2×1.6. 在不大于1000的自然数中,A 为所有个位数字为8的数之和,B 为所有个位数字为3的数之和. A 与B 的差是多少?7. 求图1-1中所有数的和.8. 已知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计算: 2222222220191817161521-+-+-++-9. 计算:951×949-52×48.10. 规定运算“Θ”为:a Θb=a+2b -2, 计算:(1) (8Θ7) Θ6;(2) 8Θ(7Θ6)11. 规定运算“”为:a b=(a+1) ×(b -2). 如果6 (5)=91, 那么方格内应该填入什么数?12. 规定:符号“∆”为选择两数中较大的数的运算,“∇”为选择两数中较小的数的运算,例如:3∆5=5,3∇5=3请计算:1∆2∆3∇4∆5∆6∇7∆…∇100.(运算的顺序是从左至右)超越篇1. 观察下面算式的规律:2000+1991-1988-1982+1976+1970-1964-1958+1952+1946-1940-1934+……一直这样写下去,那么最后4个自然数分别是哪4个?符号分别是加还是减?算式最终的结果为多少?2. 从1, 2, ……, 9, 10 中任意选取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并将两数相乘,可以得到一个乘积,把所有这样的乘积全部加起来,总和是多少?3. 计算:1-3+6-10+15-21+28- (4950)4. 已知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计算: 222222222222100999897969594934321+--++--+++--5. a Θb 表示从a 开始依次增加的b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例如:4Θ3=4+5+6=15, 5Θ4=5+6+7+8=26, 请计算:(1) 4Θ15 (2) 在算式(Θ7)Θ11=1056中,方框里的数应该是多少?6. 定义两种运算:a Ωb=a -b+1, a ∀b=a ×b+1, 用“Ω”、“∀”和括号填入下面的式子,使得等式成立(不能用别的计算符号):7 3 4 5=27.现定义四种操作的规则如下:①“一分为二”:如果一个自然数是偶数,就把它除以2;如果是奇数,就先加上1, 然后除以2. 例如从16可以得到8,从27可以得到14.②“丢三落四”:如果一个自然数中包含数字 “3”或“4”,就将其划掉,例如从5304可以得到50,从408可以得到8. (不含数字3和4的自然数不能进行“丢三落四”操作) ③“七上八下”:如果一个自然数中包含数字“7”,就将所有“7”移到最左边;如果一个自然数中包含数字“8”,就将所有“8”移到最右边。

小学二年级奥数下册第十一讲 找规律法习题+答案

小学二年级奥数下册第十一讲 找规律法习题+答案

第十一讲找规律法观察、搜集已知事实,从中发现具有规律性的线索,用以探索未知事件的奥秘,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内容.数学上有很多材料可用以来模拟这种活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1 观察数列的前面几项,找出规律,写出该数列的第100项来?12345,23451,34512,45123,…解:为了寻找规律,再多写出几项出来,并给以编号:仔细观察,可发现该数列的第6项同第1项,第7项同第2项,第8项同第3项,…也就是说该数列各项的出现具有周期性,他们是循环出现的,一个循环节包含5项.100÷5=20.可见第100项与第5项、第10项一样(项数都能被5整除),即第100项是51234.例2 把写上1到100这100个号码的牌子,像下面那样依次分发给四个人,你知道第73号牌子会落到谁的手里?解: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分给小明的牌子号码是1,5,9,13,…,号码除以4余1;分给小英的牌子号码是2,6,10,14,…,号码除以4余2;分给小方的牌子号码是3,7,11,…,号码除以4余3;分给小军的牌子号码是4,8,12,…,号码除以4余0(整除).因此,试用4除73看看余几?73÷4=18…余 1可见73号牌会落到小明的手里.这就是运用了如下的规律:用这种规律预测第几号牌子发给谁,是很容易的,请同学们自己再试一试.例3 四个小动物换位,开始小鼠、小猴、小兔和小猫分别坐在1、2、3、4号位子上(如下图所示).第一次它们上下两排换位,第二次左右换位,第三次又上下交换,第四次左右交换.这样一直交换下去,问十次换位后,小兔坐在第几号座位上?解:为了能找出变化规律,再接着写出几次换位情况,见下图.盯住小兔的位置进行观察:第一次换位后,它到了第1号位;第二次换位后,它到了第2号位;第三次换位后,它到了第4号位;第四次换位后,它到了第3号位;第五次换位后,它又到了第1号位;…可以发现,每经过四次换位后,小兔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利用这个规律以及10÷4=2…余2,可知:第十次换位后,小兔的座位同第二次换位后的位置一样,即在第二号位.如果再仔细地把换位图连续起来研究研究,可以发现,随着一次次地交换,小兔的座位按顺时针旋转,小鼠的座位按逆时针旋转,小猴的座位按顺时针旋转,小猫的座位按逆时针旋转,按这个规律也可以预测任何小动物在交换几次后的座位.例4 从1开始,每隔两个数写出一个数,得到一列数,求这列数的第100个数是多少?1,4,7,10,13,…解: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它的后一项都比相邻的前一项大3,即公差=3,还可以发现:第2项等于第1项加1个公差即4=1+1×3.第3项等于第1项加2个公差即7=1+2×3.第4项等于第1项加3个公差即10=1+3×3.第5项等于第1项加4个公差即13=1+4×3.…可见第n项等于第1项加(n-1)个公差,即按这个规律,可求出:第100项=1+(100-1)×3=1+99×3=298.例5 画图游戏先画第一代,一个△,再画第二代,在△下面画出两条线段,在一条线段的末端又画一个△,在另一条的末端画一个○;画第三代,在第二代的△下面又画出两条线段,一条末端画△,另一条末端画○;而在第二代的○的下面画一条线,线的末端再画一个△;…一直照此画下去(见下图),问第十次的△和○共有多少个?解:按着画图规则继续画出几代,以便于观察,以期从中找出图形的生成规律,见下图.数一数,各代的图形(包括△和○)的个数列成下表:可以发现各代图形个数组成一个数列,这个数列的生成规律是,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之和.按此规律接着把数列写下去,可得出第十代的△和○共有89个(见下表):这就是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裴波那契是意大利的数学家,他生活在距今大约七百多年以前的时代.例6 如下图所示,5个大小不等的中心有孔的圆盘,按大的在下、小的在上的次序套在木桩上构成了一座圆盘塔.现在要把这座圆盘塔移到另一个木桩上.规定移动时要遵守一个条件,每搬一次只许拿一个圆盘而且任何时候大圆盘都不能压住小圆盘.假如还有第三个木桩可作临时存放圆盘之用.问把这5个圆盘全部移到另一个木桩上至少需要搬动多少次?(下图所示)解:先从最简单情形试起.① 仅有一个圆盘时,显然只需搬动一次(见下页图).②当有两个圆盘时,只需搬动3次(见下图).③当有三个圆盘时,需要搬动7次(见下页图).总结,找规律:①当仅有一个圆盘时,只需搬1次.②当有两个圆盘,上面的小圆盘先要搬到临时桩上,等大圆盘搬到中间桩后,小圆盘还得再搬回来到大圆盘上.所以小的要搬两次,下面的大盘要搬1次.这样搬到两个圆盘需3次.③当有三个圆盘时,必须先要把上面的两个小的圆盘搬到临时桩上,见上图中的(1)~(3).由前面可知,这需要搬动3次.然后把最下层的最大圆盘搬一次到中间桩上,见图(4),之后再把上面的两个搬到中间桩上,这又需搬3次,见图中(5)~(7).所以共搬动2×3+1=7次.④推论,当有4个圆盘时,就需要先把上面的3个圆盘搬到临时桩上,需要7次,然后把下面的大圆盘搬到中间桩上(1次),之后再把临时桩上的3个圆盘搬到中间桩上,这又需要7次,所以共需搬动2×7+1=15次.⑤可见当有5个圆盘时,要把它按规定搬到中间桩上去共需要:2×15+1=31次.这样也可以写出一个一般的公式(叫递推公式)对于有更多圆盘的情况可由这个公式算出来.进一步进行考察,并联想到另一个数列:若把n个圆盘搬动的次数写成an,把两个表对照后,可得出有了这个公式后直接把圆盘数代入计算就行了,不必再像前一个公式那样进行递推了.习题十一1.先计算下面的前几个算式,找出规律,再继续往下写出一些算式:①1×9+2= ②9×9+7=12×9+3= 98×9+6=123×9+4= 987×9+5=1234×9+5= 9876×9+4=……2.先计算下面的奇妙算式,找出规律,再继续写出一些算式:19+9×9=118+98×9=1117+987×9=11116+9876×9=111115+98765×9=…3.先计算下面的前几个算式,找出规律,再继续写出一些算式: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4.有一列数是2、9、8、2、…,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是它前面的两个数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比如第三个数8就是2×9=18的个位数字).问这一列数的第100个数是几?5.如果全体自然数按下表进行排列,那么数1000应在哪个字母下面?6.如果自然数如下图所示排成四列,问101在哪个字母下面?7.3×3的末位数字是9,3×3×3的末位数是7,3×3×3×3的末位数字是1.求35个3相乘的结果的末位数字是几?习题十一解答1.①1×9+2=1112×9+3=111123×9+4=11111234×9+5=1111112345×9+6=111111123456×9+7=11111111234567×9+8=1111111112345678×9+9=111111111.②9×9+7=8898×9+6=888987×9+5=88889876×9+4=8888898765×9+3=888888987654×9+2=88888889876543×9+1=88888888.2.19+9×9=100118+98×9=10001117+987×9=1000011116+9876×9=100000111115+98765×9=10000001111114+987654×9=1000000011111113+9876543×9=100000000 111111112+98765432×9=1000000000 1111111111+987654321×9= 10000000000.3.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7654321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4.解:按数列的生成规律再多写出一些数来,再仔细观察,找出规律:2、9、8、2、6、2、2、4、8、2、6、2、2、4、8、2、6、2、2、4、…可见,除最前面的两个数2和9以外,8、2、6、2、2、4这六个数依次重复出现.因此,可利用这个规律,按下面的方法找出第100个数出来:100-2=98,98÷6=16…2.即第100个数与这六个数的第2个数相同,即第100个数是2.5.解:不难发现,每个字母下面的数除以7的余数都是相同的.如第1列的三个数1、8和15,除以7时的余数都是1;第2列的三个数2、9和16,除以7时的余数都是2;第3列的三个数3、10和17,除以7的余数都是3;….利用这个规律,可求出第1000个自然数在哪个字母下面:1000÷7=142 (6)所以1000在字母F的下面.6.解:可以这样找出排列的规律性:全体自然数依次循环排列在A、B、C、D、D、C、B、A八个字母的下面,即依上题解题方法:101÷8=12…5.可知101与5均排在同一字母下面,即在D的下面.7.解:从简单情况做起,列表找规律:仔细观察可发现,乘积的末位数字的出现有周期性的规律:看相乘的3的个数除以4的余数,余1时,积的末位数字是3,余2时,积的末位数字是9,余3时,积的末位数字是7,整除时,积的末位数字是1,35÷4=8 (3)所以这个积的末位数字是7.。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化规律(一)第10讲变化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四年级 奥数 讲义 693学子 教案库 四年级数学超级提速班 11-16讲答案

四年级 奥数 讲义 693学子 教案库 四年级数学超级提速班 11-16讲答案

第十一讲 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和方阵 知识概要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会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小数加减法式题。

2、学习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求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经典例题例1 用竖式计算。

(1)4.52+21.5+36.183+0.94+1.267=64.4(2)75.36-42.5-8.493-15.7=7.667例2有6个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51m 、1.52m 、1.50m 、1.49m 、1.53m 、1.51m 。

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分析与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

把条件中的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49 1.50 1.51 1.51 1.52 1.531.49比1.51少0.02,而1.53比1.51多0.02,从1.53中拿出0.02,补给1.49,两各个数都是1.51;同理从1.52中拿出0.01,补给1.50,两各个数都是1.51。

所以六个数的平均数是1.51。

答:六个人的平均身高是1.51m 。

例3王师傅在一周内加工零件,前3天平均每天加工42个,后4天平均每天加工49个,这7天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分析与解: 4.5 2 2 1.5 3 6.1 8 3 0.9 4 + 1.2 6 7 6 4.4 1 0 几个数连加,可以写成一个竖式,并且把能够凑成整十的数先相加。

7 5.3 6 - 4 2.5 3 2.8 6 - 8.4 9 3 2 3.3 6 7 - 1 5.7 7.6 6 7 几个数连减,要依次减,竖式可以一层一层的写。

方法1:按常规方法解答,总数量÷总份数。

(42×3+49×4)÷7= 322÷7= 46(个)方法2:如果把“后4天平均每天加工49个”转变为“后4天平均每天加工42个”,每天就多加工7个,4天就多加工7×4=28个,把28个再分配到4天里,这就是移多补少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讲整数数列计算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等差数列的知识, 如等差数列2, 5,
8, 11, 14, 17, ? •在等差数列中,称每一个数为一个项,第一个数 2为首项, 最后一个数称为末项,数列中所有数的个数称为项数,相邻两项差 3, 3称为公
差.
你们还记得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公差、项数以及数列和该怎么求吗? 第m 项和第n 项相差
m n
个公差(m> n );
项数公式: 项数 末项首项 公差 1;
求和公式: 和 首项末项
项数
2 ;
项数为奇数时有:和 中间项 项数.
在涉及到等差数列的整数数列计算中,我们常用到“分组配对”的思想•事 实上,“分组配对”不仅在等差数列中用得到,在很多与数列计算相关的问题中 也能够发挥作用.
例题1
匚的作用 ▼的作用
羊族和狼族发生了一场惊 天动地的大混战.战斗打得天 昏地暗*同梭内部偶尔也会出 现口和號杀-战场上,▲和▼这 两种武器被广迂使用,它们的 作用却不相同.
战场的某个肃落里*有这样 串争斗(顺序从左至右).
这场争斗最后幸存卜来的是羊还足狼?
计算:100 98 96 94 92 90 L 8 6 4 2 .
「分析」算式中的符号是加减交替的,几个符号为一个周期?能不能由此找到计算的捷径呢?
练习1
计算:100 99 98 97 96 95 L 2 1 .
例题2
计算:50 49 48 47 46 45 44 43 L 4 3 2 1 .
「分析」算式中的符号是加减交替的,几个符号为一个周期?能不能由此找到计算的捷径呢?最后一组是否包含4、3、2、1这4个数呢?
计算:95 93 91 89 87 85 83 81 L 7 5 3 1.
除了等差数列,还有多种整数数列,其中,平方数列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例如我们可以把 6 6 6 6 6简写为6 5 .乘方是乘法的简便运算,例如我们可以把6 6 6 6 6简写为65,读作“ 6的5次方”.再举几个例子:10 10可以记为102,读作“10的2次方”或“10的平方”;10 10 10 可以记为103,读作“ 10的3次方”或“ 10的立方”;10 10 10 10可以记为104,读作“ 10的4次方”.对于字母代表的数也有同样的表示方法,例如a2 a a,b4 b b b b 等.
已知平方差公式:a2b2a b a b (把等式右边的乘法运算采用乘法分配律拆开即可得等式左边算式,大家可以试试).
可以用如下一句话来解释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它们的和乘以差,简记为“平方差等于和乘差”.
已知平方差公式:『b2 a b a b.
计算:(1 )66623342;
(2)50 1 50 1 ;
2 2 2 2 2 2
(3) 20 19 18 17 16 15 2 L 2
2 1 .
「分析」对于202192我们可以写为20 19
20
19 20 19,是不是整个算式中的数
都可以这样转化呢?
练习3
计算:1 12 1 0292 8272 62 52423222 12.
本讲一开始的漫画中,幸存下来的是羊还是狼呢?故事中的和是我们新定义的运算符号,这类定义新运算的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在这类问题中,新引入的运算符号代表新的含义,而且在不同的题目中,符号代表的含义不一样.
规定运算“ @”为:a@b a 1 b 2 .计算:6@ 5@3 .
「分析」算式中涉及到两次“ @”运算,那么应该先算哪一个呢?
练习4
规定运算为:a b 2 a b,计算:(1) 6 5 4 ; (2) 6 5 4 .
计算:123456789L 97 98 99 .
「分析」算式中的符号是加减交替的,几个符号为一个周期?能不能由此找到计算的捷径呢?
例题6
计算:100 99 99 98 98 97 97 96 L 4 3 3 2 2 1 .
「分析」算式是一加一减的形式,能不能把两对乘积分成一组?各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平方和公式
计算平方数列求和,往往需要用到“平方和公式”:
122232L n2n n 1 2n 1 6
平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到等差数列和整数裂项的知识.
平方数列求和:
2 2 2 2
1 2 3 L n 121 231 341L nn11
=1 2 2 3 3 4 L nn1 1 2 3 L n
其中,等差数列
1 2 3 L n n n 1 2 ;...................................... ①
剩下的部分1 2 2 3 3 4 L n n1 1 2 3 L n则是最基本的整数裂项, 我们进行如下操作:3 1 2 1 2 4 0 1 2
323234123
3 3
4 3 4
5 2 3 4
3nn1nn1 n2 n1nn1
相加,等号右边除了最大项与最小项外,中间的所有项都加减抵消了,因此就有:
3 1 2 2 3 3
4 L n n 1 = n n 1 n 2
所以, 1 2 2 3 3 4 L n n 1 = n n 1 n 2 3 ............ ........... ②
②减①,得平方和公式:
2 2
1 2 32L n 2=n n 1 n 2 3 n n 1 2
=n n 1 n 2 3 1 2
=n n 1 2n 4 6 3 6
=n n 1 2n 1 6
作业
1. 计算:99 97 95 93 91 89 L 3 1
2. 计算:(1)552452;(2)632372.
3. 计算:1002992982972962952L 2212
4. 规定运算“ ?”为:a b a b+2 .计算5 4 2
5.计算:1+2 3 4 5 6 7 8 9 L 28 29 30 .
第十一讲 整数数列计算
1.
例题 1 答案: 50
详解:原式共有 50项,两个一组,共有 25组,每一组都是 2,所以这个算式的结果是 25 2 50. 2.
例题 2 答案: 51
8. 练习 2 答案: 96 简答:原式 (95 93 91 89) (87 85 83 81) L (7 5 3 1) ,1~95 连续奇数共有 48 个, 所以共分了 12 组,原式 12 8 96 . 9.
练习 3
原式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L
(6 5 4 3) 2 1

3~50 共 48 个数,所以一共分了 12 组,原式 12 4 2 1 51 .
例题 3
答案:(1) 332000;(2)2499; (3)210
详解:
(1)原式 (666 334)(666-334) 332000 ;
(2)原式 =502 12 2500 1 2499 ;
(3)原式
20 19
20 19
18 17
18 17 L 2 1
2 1
20 19 18 17 L 2 1 210.
详解: 3.
4
例题 答案: 28
4.
详解:先算括号里面的: 5@3 (5 1) (3 2) 6,
5.
6@(5@3) 6@6 (6 例题 5 答案: 1584 1) (6 2) 28 .
详解:
6.
原式 (1 2 3) (4 5 6) L
(97 98 99)
0 3 6L 96 (3 例题 6 答案: 5000
96) 32
1584 .
详解: 原式 =(100 99 99 98)
(98 97 97 96)
(4 3 3 2) 2 1
99 2 97 2 L 3
(99 1) 50 2 5000 .
7.
练习 1 答案: 50
简答:原式共有 100 项,两个一组, 共有 50 组,每一组都是 1,所以这个算式的结果是 50 1 50 .
答案: 66
12. 作业 2
答案: 1000 ;2600
简答:( 1)原式 = 55 45 55
45 100 10
1000 ;
( 2)原式 = 63 37 63
37
100 26 2600 .
13. 作业 3
答案: 5050
简答:平方差公式,原式
=100
99 98
97 L
321
,和为 5050.
14. 作业 4
答案: 52
简答:根据运算规定: 4 2 4
22
10, 5
4 2
5 10 5
10 2
52
15. 作业 5
答案: 135
简答:三项为一组,共

10 组:
原式 = 1 2 3 4 5 67 89 L 28 29 30 03 6L 27 可以看成首项为 3,末项为 27,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和为 3+27 9 2=135 .
简答: 原式
11 10 11 10 9 8 9
11 10 9 8 L 2
1 66
10. 练习 4
答案: 10;6
简答:
(1) 65
4 2 6
5 4 742
(2) 65
4
6 2 5 4
662
11. 作业 1
答案: 50
简答: 原式
= 99 97 95 93 L3
99 1 21
50 项, 每两项为一组,共有
7 4 10; 6 6 6 .
1 ,从 1 至 99,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共 有
25 组,和 = 2 25 5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