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 ①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 ②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 耐受性极限,而且阻止其生长、繁殖或扩散甚至 生存的因素。 • 最小因素定律(law of minimum): 能够影响生物的无数因子中,总有一个因素 限制生物的生长、生存或繁殖。
耐度限制的调节通过下列主要方式: –新环境适应:驯化培育 –休眠——“逃避”限制 –生理节律变化和其他周期性补偿变化 调节的目的是对恶劣环境的克服, 通过这些方式,使体内生理、行为达到 平衡,而抵抗恶劣环境。
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光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温度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3.水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4.土壤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图2-3不同有机体对沙漠生活适应的相似性
4.土壤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土壤化学性质与植物的关系 ①PH值 <3 或 >9对根系严重伤害 ②矿质营养元素与植物 (2)植物的盐害和抗盐性 植物的抗盐方式: 排除盐分——泌盐植物; 稀盐植物(稀释盐分); 富集盐分; 拒绝吸收 (3)植物对土壤适应的生态类型 对PH值的适应——嗜酸性植物、嗜酸—耐碱植物、嗜碱—耐酸 植物、嗜碱植物。 钙土植物、盐生植物、抗盐植物
陆生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1.形态结构上的适应:以各种不同形态结构,使体 内水分平衡。 2.行为上的适应:沙漠动物昼伏夜出;迁徙等。 3.生理上的适应:“沙漠之舟”骆驼可以17天不喝 水,身体脱水达体重的27%,仍然照常行走。它不仅具 有贮水的胃,驼峰中还储藏丰富的脂肪,在消耗过程中 产生大量水分;其血液中具有特殊的脂肪和蛋白质,不 易脱水。
生态因子及其作用
土壤养分因子
土壤养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如氮、磷、钾等。土壤养分的含量和分布对 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例如,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缺乏氮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 黄化等;而磷则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乏磷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分枝减少等。
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
直接影响
01
某些生态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生
理活动。
间接影响
02
某些生态因子如食物、天敌等通过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间接
影响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
阶段性影响
03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和敏感性不同,如
鸟类在繁殖期对巢穴和食物的需求较高。
02 气候因子及其作用
地形朝向因子
向阳坡与背阳坡
向阳坡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适合喜阳植物生长;背阳坡则相 反。
迎风坡与背风坡
迎风坡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土壤侵蚀和沉积作用较强;背风坡则 相反。
东南坡与西北坡
不同朝向的山坡在气候、土壤和植被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影响 生物多样性和土地利用方式。
04 土壤因子及其作用
土壤类型因子
03 地形因子及其作用
地形类型因子
平原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种 植和城市发展。
丘陵
丘陵地区地势较为平缓,适合发展林业和畜 牧业。
山地
山地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茂盛,是生物 多样性的重要区域。
高原
高原地区地势高亢,气候寒冷,适合发展特 色农业和旅游业。
地形高度因子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在脊椎动物中,鸟类的光周期现象最为明
显,很多鸟类的迁徙都是由日照长短的变 化所引起 。同样,各种鸟类每年开始生 殖的时间也是由日照长度的变化决定的。 鸟类生殖腺的年周期发育是与日照长度的 周期变化完全吻合的 。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哺乳动物的换毛和生殖 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日照的高原,高山上.
3)水体中温度成层现象:中高纬度的淡水湖泊中 4)植物体温度会随气温变化而改变,不过该改变滞 后于气温变化.植物最敏感部位:叶片,根系与气温 一致.在植物群落中温度变化部位抬高到冠层,冠 层表面温度变化剧烈,内部变化和缓. 5)热源:太阳辐射是地表的热源,使地表增温,地面辐 射是近地面层大气的主要热源,使地表空气增温. 地面因接受太阳辐射而增强,同时又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辐射,保温地球.
2.光变化及其生物的适应
1)光照强度及其生物的适应:
光强随(空间)纬度、海拔高度的变化,
随时间的变化,不同生境中坡向、坡度 (北半球温带,光强:南坡>平地>北 坡)。
a.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
有重要的作用光照强度对植物细胞的增 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 重要影响, 光还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 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气温变化温度年较差(年变幅):一年内最热月
与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差值.
温度季节变化的重要指标,大小受纬度与海陆
位置的影响.
纬度增加,年较差增大;大陆性气候越明显的地
方,年较差越明显.
温度日较差:昼夜间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的差值.
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自然界最大最激烈日较差,一般在有强烈
环境及其类型生态因子及其作用分析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限制因子的价值
某种生物的限制因子即是其生存的关键; 找到了限制因子就意味着掌握了最小因子定律
基本描述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最小因子定律的补充
该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
2 生物与环境
生物种的概念 环境及其类型 生态因子及其作用分析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1 生物种的概念
生物种即物种 概念一: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
强调形态相似与能够繁殖延续
概念二: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
强调能够杂交繁殖
物种的性状可以分为两类
基因型:遗传本质,内在因素;与环境结合可产生变异,甚 至导致物种的分化;
以促进甜瓜的植株发育。
光质对动物的作用
主要影响动物的生殖、迁涉、毛羽更换、生长和发育; 对动物的分布和器官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 对色觉的影响差别较大:只有灵长类动物的色觉发达。
紫外光对动物和微生物都有有害影响
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对昆虫的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
图2-7 地表上太阳光谱中能量(E)的分布及强度相等但波长不同的 光照下,小麦光合作用的相对速度(P)
图2-4 环境变化对内稳态和非内稳态体内环境的影响
图2-5 金鱼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的驯化结果
(6)指示生物
指示生物具有对环境状态及特点的指示作用:
指示节气
枣花发,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
指示天气
燕子低飞预示雨将来临,蜻蜓高飞预示天晴
指示水质
美国威斯康星地区湖泊中的软水指示植物为Gratiola,硬水指示 植物为Ranunculus aquatilis。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 4.阶段性作用 :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 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 对生物的作用也具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 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 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 具有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 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甚至造成其生病或死亡。所以从总体上说生 态因子是不可代替的,但是局部是能补偿的 。
第三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 ❖ 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 三、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 四、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
❖ 1.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是指环境中对 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接或 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 2.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 少的环境条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
❖ 根据因子的变化对生物数量的影响状况分为: 1) 密度制约因素:因子的变化程度不同,生物数 量也发生变化。 2)非密度制约因素::因子的作用强度不随种群密 度而变化,对种群数量无调节作用,这类因子主要 是非生物因子,如温度、降水等。
三、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 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
生物的耐性限度会因发育时期、季节、环 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当一个种生长旺盛 时,会提高对一些因子的耐性限度;相反, 当遇到不利因子影响它的生长发育时,也 会降低对其他因子的耐性限度。
在自然界生物的耐性限度的实际范围几乎都比 潜在范围狭窄。可能是由于两个原因: ①在不利因素影响下,提高了对基础代谢率的 生理调节所付出的代价; ②生态环境中的辅助因子降低了代谢强度的上 限或下限水平。
❖ 内稳态:即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之不随外部 环境发生变化的相对稳定的机制。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生存的各种环境要素和条件。
它们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分布和数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分布和数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不同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不同,只有在适宜的生态因子条件下,生物才能生存繁衍。
例如,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不同物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有些物种只能在较高温度下生存,有些物种则只能在较低温度下生存。
因此,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生物的分布和数量。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适宜的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生态因子条件。
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充足的光照,水生动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
如果这些生态因子条件不符合要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就会受到限制甚至无法进行。
生态因子还对生物的行为和适应能力产生影响。
生物在面对不同的生态因子条件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和适应机制。
例如,一些动物在干旱环境下会选择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水分,一些植物在光照不足时会伸长茎梗以获取更多的光线。
这些行为和适应能力的形成,是生物对生态因子变化的一种积极响应。
生态因子还对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生态因子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这些相互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例如,食物链中的食物供应和捕食关系都受到生态因子的影响,当某个环节的生态因子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到整个食物链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总体而言,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活和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影响到生物的分布和数量,还直接影响到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和相互作用。
因此,研究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对于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我们的生态环境。
关于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关于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有着极大的生态作用,今天在这里浅谈一下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水分、食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也称生物的生存因子。
生态因子对生物有着很大的生态作用。
首先是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光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生态因子,包括光强、光质和光照长度。
光因子的变化对生物有着深刻的影响。
光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影响很大。
植物的光合器官叶绿素必须在一定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许多其他器官的形成也有赖于一定的光强。
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就会出现"黄化现象"。
在植物完成光周期诱导和花芽开始分化的基础上,光照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形成的有机物越多,有利于花的发育。
光强还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对果实的品质也有良好作用。
不同植物对光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耐阴植物)。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达到一定强度后实现饱和,再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这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阳性植物对光要求比较迫切,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都较高。
阴性植物对光的需求远较阳性植物低,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
中性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但最适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
光照强度与很多动物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些动物适应于在白天的强光下活动,如灵长类、有蹄类和蝴蝶等,称为昼行性动物;另一些动物则适应于在夜晚或早晨黄昏的弱光下活动,如蝙蝠、家鼠和蛾类等,称为夜行性动物或晨昏性动物;还有一些动物既能适应于弱光也能适应于强光,白天黑夜都能活动,如田鼠等。
昼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只有当光照强度上升到一定水平(下降到一定水平)时,才开始一天的活动,因此这些动物将随着每天日出日落时间的季节性变化而改变其开始活动的时间。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生态因子是指生物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水分、pH值、土壤等。
这些生态因子对生物的适应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光照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光照的强度和光周期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自身提供能量。
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植物可能会出现光合作用受限、长势不良等问题。
然而,一些植物也能够适应光照不足的环境,通过增大叶片的表面积、提高光合效率等适应策略来保证生存。
其次,温度对生物的生理功能和生态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温度的适宜范围对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存活至关重要。
高温环境下,生物可能会遭受脱水、蛋白质变性等损害,而低温环境下则可能导致冻结、代谢减缓等问题。
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温度适应策略。
例如,一些动物能够通过调节体温、进入冬眠或休眠等方式来适应低温;而一些植物能够通过合成抗冻蛋白、增加叶片厚度等方式来适应寒冷条件。
水分是生物体内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的生理代谢和结构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水分的缺乏或过剩都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
大多数生物体依赖地表水源或地下水源来满足水分需求。
一些植物适应生活在干旱地区的环境变化,通过发育较长的根系、减少蒸腾等方式来节约和利用水分。
此外,一些动物也能够通过降低代谢水平、进入休眠或进化成水分稀缺环境下的特殊形态来适应干旱环境。
pH值是指水体或土壤中溶液的酸碱程度。
pH值的变化会影响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代谢过程和物质运输等。
许多生物对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
一些生物通过改变酶的产生和调控来适应不同pH值的环境。
例如,酸性环境中生活的一些植物能够产生耐酸酶类物质,保护细胞免受酸性环境的损害。
另外,一些微生物也具有酸碱度调节的能力,能够适应不同pH值的环境。
土壤是地面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对植物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是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所表现出的一些普遍规律。
具体来说,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生态因子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即多个生态因子同时作用于生物。
生物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单个因子的影响,而是受到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2.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每个生态因子
都有其特定的作用,缺少任何一个因子都会对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生态因子之间也是相互不可替代的,不能用一种因子来替代另一种因子。
3.主导性:有些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更为显著,起主导作用。
例如,温度
对生物的影响非常重要,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
4.直接性和间接性:生态因子的作用可以直接影响生物,也可以通过其他因
子的作用间接影响生物。
例如,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而植物的生长又会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状况。
5.阶段性: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的生物对某个生态因子的
敏感程度可能不同。
例如,幼苗对光照的需求较大,而成熟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较小。
生态因子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引起生物活动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
它包括物理因子(温度、光照、气压、风力、湿度等)、化学因子(氧气化合物、氮、硫、磷等)、生物因子(陆生动物类、水生动物类等)以及人为因子(砍伐、捕捞等)。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生态因子也既可以推动生态系统的进化发展,也可以影响其结构和运行。
此外,它们还可能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极端气候条件和污染物。
一、物理因子1、温度: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因子,对于生物活动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它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活动,繁殖和幼年期等。
2、光照:光照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因子,它是生物活动的催化剂,可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
3、气压:低气压会影响水汽的表现形式,从而影响原位生物及新入侵物种的生长。
4、风力:风力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风力强大会对植物立地形成一定的影响。
5、湿度:湿度是植物及其他生物繁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影响植物的芽发、萌发、抽穗和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二、化学因子1、氧气化合物:氧气化合物(CO2)是植物和动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的必要物质,因此,过多或过少的CO2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为。
2、氮:氮是植物生长,生物进化和新种群形成的重要元素,它与植物吸收养分能力、光合作用效率及芽发萌发有着一定的联系。
3、硫:硫在生态系统中是一种重要的元素,硫可以作为植物根系提取养分的重要物质,对于植物生长尤为重要。
4、磷:磷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活动中,它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并参与植物细胞内的新能量系统。
三、生物因子1、陆生动物类:陆生动物类,如猎物与猎人或食肉动物中,这些物种与植物形成了一定的食物链,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
2、水生动物类:水生动物类,如鱼、虾、龙虾等,这些物种可以为水体提供水质、温度等重要生态参数。
3、植物类:植物体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植物的繁殖、衰老和死亡都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
四、人为因子1、砍伐:人为砍伐森林可使森林冠层受到破坏,造成气候变化和土壤破坏,进而影响地表生物的活动。
浅谈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环境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叫做生态因子。
(而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那些因子叫做生存条件。
一、光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光的性质、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长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殖、行为和地理分布都有明显影响。
1、光的性质及光的波长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最明显。
在太阳光谱中,红光和蓝光被绿色植物吸收最多。
红光与糖形成有关,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紫外光能抑制茎的伸长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还能抑制传染病病源。
2、光强:不同植物对光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
草原与荒漠植物,农作物与蔬菜等多属喜光的阳性植物,浓密的林下多生长阴性植物。
光强与很多动物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些动物适应于在白天的强光下活动,如灵长类、有蹄类和蝴蝶等,称为昼行性动物;另一些动物则适应于在夜晚或早晨黄昏的弱光下活动,如蝙蝠、家鼠和蛾类等,称为晨昏性动物;还有一些动物适应在弱光下生活,如夜行动物。
这些动物将随着每天日出日落时间的季节性变化而改变其开始活动的时间。
3、许多植物的开花结果对昼夜长短的变化不同,据此可将植物划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等类型。
二、温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各种生物对温度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在此范围内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才能正常进行。
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生物所能忍受的限度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死亡。
1、植物一般在0-45度的范围内可正常生长发育。
高温的伤害主要是减弱光合作用而增强呼吸作用,使两者失衡。
持续高温将使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减少,从而导致植物因饥饿而死。
高温还可以使蛋白质和酶失去活性乃至发生凝固变性。
低温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冻害,低于0度时,会使细胞间隙的自由水结冰,挤压细胞质造成机械损伤,并使细胞失水萎缩。
2、大多数动物生活在-2—50度范围内,不同种类适应温度范围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界环境要素。
如光照,温度,水分,食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是相当复杂的。
生态因子对生物有着很大的生态作用。
一、光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光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生态因子,包括光强,光质和光照强度。
光因子的变化对生物有着深刻的影响。
光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影响很大。
植物的光合器官叶绿素必须在一定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许多其他器官的形成也有赖于一定的光强。
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就会出现"黄化现象"。
在植物完成光周期诱导和花芽开始分化的基础上,光照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形成的有机物越多,有利于花的发育。
光强还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对果实的品质也有良好作用。
不同植物对光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耐阴植物)。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达到一定强度后实现饱和,再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这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阳性植物对光要求比较迫切,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都较高。
阴性植物对光的需求远较阳性植物低,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
中性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但最适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
光照强度与很多动物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些动物适应于在白天的强光下活动,如灵长类、有蹄类和蝴蝶等,称为昼行性动物;另一些动物则适应于在夜晚或早晨黄昏的弱光下活动,如蝙蝠、家鼠和蛾类等,称为夜行性动物或晨昏性动物;还有一些动物既能适应于弱光也能适应于强光,白天黑夜都能活动,如田鼠等。
昼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只有当光照强度上升到一定水平(下降到一定水平)时,才开始一天的活动,因此这些动物将随着每天日出日落时间的季节性变化而改变其开始活动的时间。
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只是可见光区可见光中红、橙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成分,其次是蓝、紫光,绿光很少被吸收,因此又称
绿光为生理无效光。
此外,长波光(红光)有促进延长生长的作用,短波光(蓝紫光、紫外线)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并抑制茎的伸长。
二、温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任何生物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活动,温度是对生物影响最为明显的环境因素之一。
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一般是在相对狭窄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大致在零下几度到50℃左右之间。
温度对生物的作用可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即生物的三基点温度。
当环境温度在最低和最适温度之间时,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代谢活动加强,从而加快生长发育速度;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后,参与生理生化反应的酶系统受到影响,代谢活动受阻,势必影响到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当环境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或高于最高温度,生物将受到严重危害,甚至死亡。
不同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生物不同的发育阶段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也有很大差异。
温度与生物发育的关系一方面体现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果,完成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反映在有效积温法则上。
温度低于一定数值,生物便会受害,这个数值称为临界温度。
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温度越高对生物的伤害作用越大。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是多方面的,包括分布地区、物候的形成、休眠及形态行为等。
极端温度是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条件。
高温限制生物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破坏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光合呼吸平衡,其次是植物因得不到必要的低温刺激而不能完成发育阶段。
低温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
对植物和变温动物来说,决定其水平分布北界和垂直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就是低温。
温度对恒温动物分布的直接限制较小,常常是通过其他生态因子(如食物)而间接影响其分布。
三、水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水是生物最需要的一种物质,水的存在与多寡,影响生物的生存与分布。
水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
各种生物的含水量有很大的不同。
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些水生生物可达90%以上,而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的地衣、卷柏和有些苔藓植物仅含6%左右。
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的新陈代谢是以水为介质进行的,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废物的排除、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而所有物
质也都必须以溶解状态才能进出细胞。
水对稳定环境温度有重要意义。
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这一特性使任何水体都不会同时冻结,而且结冰过程总是从上到下进行。
水的热容量很大,吸热和放热过程缓慢,因此水体温度不象大气温度那样变化剧烈。
四、土壤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命支持系统,其组成部分有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
具有肥力是土壤最为显著的特性。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
土壤提供了植物生活的空间、水分和必需的矿质元素。
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土壤中大量的微生物和小型动物,对污染物都具有分解能力。
土壤温度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生长、呼吸及吸收能力有直接影响,还通过限制养分的转化来影响根系的生长活动。
土壤水分与盐类组成的土壤溶液参与土壤中物质的转化,促进有机物的分解与合成。
土壤酸碱度与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营养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及生物生长等有密切关系。
.生物的环境是许多生态因子组成的综合体,在这种综合体中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组成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都会对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同一种生态因子在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