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壤学思考题ti.ppt
[农业]土壤学思考题ti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活性酸;2、土壤潜性酸; 3、土壤缓冲性 二、简述酸性土、碱性土的改良. 三、谈谈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
影响.
第八章 土壤养分与土壤肥料
思考题: 1、土壤养分有哪些种类? 2、常用肥料有哪些类型? 3、植物如何吸收养分? 4、什么叫根外追肥?它有哪些特点? 5、施肥的方式有哪些?
第九章 我国土壤的分类与分布
一、什么是土壤水平地带性? 二、什么是土壤垂直地带性? 三、什么是诊断层?什么是诊断特征? 四、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有哪些?
第十章 园林土壤类型
一、简述园林绿地土壤的特征?
包括哪些层次?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 2、土壤有机质腐殖化过程; 3、氨化作用;4、硝化作用; 5、反硝化作用;6、根际效应 二、什么是土壤腐殖质,主要物质成分是什么,是如
何形成的? 三、土壤细菌有哪些生理类群?它们在土壤第五章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土壤学思考题
城市规划专业
20XX6月22日
思考题
一、解释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二、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对指
导园林生产有什么意义.
思考题
一、矿物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化学风化包括 哪几种作用?
二、矿物的养分主要通过哪种途径释放的? 三、岩石风化产物的主要物质组成是什么? 四、简述矿物风化难易的顺序. 五、什么叫土壤剖面? 六、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包括哪些? 七、自然土壤、耕作土壤和城市绿地土壤的剖面
土壤学思考题
1.灰潮土的形成特点和主要类型有哪些?答:形成特点:1.近代河流沉积物的影响①沉积物的颗粒分布上具有“紧砂漫淤”的规律;②在水平方向上,颗粒粗细具有“呈带性”;③在垂直方向上,颗粒粗细具有“成层性”。
2. 受地下水的影响潮土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位较高,频繁的氧化还原和干湿交替,使Fe、Mn、 Ca等物质溶解、移动、淀积,出现Fe、Mn结核,砂姜等。
3. 耕种熟化的影响潮土的熟化是人类耕作,施肥、灌排等培肥措施的结果,它的腐殖质含量决定于熟化种度。
主要类型:根据其沉积物和地下水位状况,分为砂质灰潮土,壤质灰潮土和粘质灰潮土三个土属。
2.红壤的利用改良措施有哪些?答;1)保持水土2)增施有机肥3)注意施用化肥和石灰4)合理耕作和轮作5)旱地改水田3.蔬菜保护地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防治措施?答:存在问题:1)次生盐渍化:土壤中阴离子以NO3-为主,且其浓度过高;阳离子以Ca2+为主;pH中性至微碱性。
2)NH3、NO2危害:NH3高。
NO2高,达2μg/L时,会毒害作物。
3)O2、CO2不足:O2供应不足,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CO2浓度过低,不能满足作物的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1)施用有机肥,注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2)注意补充CO2;3)要计量施用化肥,平衡施肥,避免在土壤中残留;4)适时适量灌水;5)注意冬闲田、揭膜换气。
(产生次生盐碱化时的措施:灌水洗盐;深耕;表层土壤全部换掉或保护地搬迁。
)4.富铝化过程具体有哪三个阶段?答:阶段一:矿物彻底分解阶段——铁铝氧化物和易溶性盐类;阶段二:中性淋溶阶段——脱硅;阶段三:铁铝聚积层形成阶段——形成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层次,呈酸性反应。
5.国际土壤日是哪一天?答:12月5日。
6.土壤形成中有哪些主要成土过程?答:1. 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2. 腐殖质化过程3. 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4. 钙化过程5. 盐化过程6. 碱化过程7. 灰化过程8. 白浆化过程9. 富铝化过程10. 潜育化过程11. 潴育化过程12. 熟化过程13. 退化过程7.土壤剖面的主要层次和鉴别项目。
《农学土壤学》课件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壤保护
轮作制度
水土保持
轮作制度能有效避免土壤疲劳, 维护土壤肥力和健康。
通过构建适应当地生态系统需 要的生态系统,保持水文循环 的协调发展,以此达到水土保 持的目的。
绿色耕作
绿色耕作是指在主要作物的种 植之间使用绿色植被覆盖地面。 这些覆盖物可增加土壤生物多 样性、提供植物营养和其他好 处。
结论和要点
1
要点一
正确的土壤管理和利用方法是保障农
要点二
2
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是农业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之一。
土壤肥力的评价有化学法、生物学法
和生态学法三种方法,各种方法各有
侧重,综合运用效果更佳。
3
要点三
土壤结构、营养供应、微生物群落等
对作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综
要点四
4
合考虑进行管理。
轮作制度和水土保持等则是实现土壤 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农学土壤学的成果被广 泛应用于肥料合理施用、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 护等领域。
如何评价土壤肥力?
化学测定法
通过对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 和pH值等进行测定,来评价土 壤肥力的高低。
生物学测定法
生态学测定法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反 映土壤的营养水平和生物活性。
通过研究土壤与生态系统相互 作用过程,对土壤的肥力进行 评价。
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适宜的pH值
不同作物对土壤pH值的要求不同,为了达到 最好的生长效果,选择适宜的土壤pH值非常 重要。
土壤结构
优良的土壤结构有利于空气、水分、营养物 质在土壤中的运移、代谢和循环利用。
营养元素供应
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在不同的生 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元素供应。
2015-土壤学思考题概述
和作用。☆ 5.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
哪种?
第五章思考题
一.概念 1. 土壤容重 2. 团粒结构 二.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方面作用和意义有
哪些? 三.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
想的结构?培育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二、土壤胶体有哪些类型? 三、简述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 四、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五、土壤阳离、名词解释 土壤活性酸、土壤潜性酸、土壤碱化度
二、问答 1、简述土壤酸、碱性的成因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2、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是什么? 3、简述土壤酸性的类型,过酸、过碱土壤的改良方
第一章思考题
一、基本概念: 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
二、简述土壤的物质组成。 三、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有什么区别? 四、简述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
性。
第二章 思考题
• 一、基本概念: 矿物、岩石、风化作用、成土母质 二、简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及作用结果。 三、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四、自然土壤、耕作土壤的剖面包括哪些层 次?
第六章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土壤水、田间持水量、土水势、土壤呼吸
二、问答 • 1、土壤水分类型、特点及其相应的水分常数; • 2、如何运用水吸力和土水势判断水分运动的方向? • 3、土壤空气组成特点; • 4、土壤水、气、热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
第七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土壤胶体、永久电荷、可变电荷、CEC
法?
第九章土壤养分与肥料
一、N、P、K的营养功能? 二、土壤中N、P、K的存在形态及转化? 三、 N、P、K利用率低的原因? 四、常见N、P、K肥料的性质
《土壤学II》复习思考题
《⼟壤学II》复习思考题《⼟壤学II》复习思考题绪论⼀、名词解释:1、⼟壤:是地球陆地表⾯上,能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其本质特征是具有肥⼒。
2、⼟壤肥⼒:指⼟壤为植物⽣长供应和协调养分、⽔分、空⽓和热量的能⼒。
它是⼟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简答:1、⼟壤肥⼒的四⼤因⼦是什么?⽔、肥、⽓、热是其四⼤肥⼒因素,彼此并不孤⽴,⽽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2、⼟壤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个学派?1、西欧⼟壤学派:(1)农业化学⼟壤学派(2)农业地质⼟壤学派2、俄国⼟壤发⽣学派及其发展:3、美国⼟壤学派及其发展:4、中国⼟壤学的发展:3、⼟壤肥⼒与⼟壤⽣产⼒的关系:⼟壤肥⼒是指⼟壤为植物⽣长供应和协调养分、⽔分、空⽓和热量的能⼒;⼟壤⽣产⼒是由⼟壤肥⼒与发挥肥⼒作⽤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肥⼒只是⽣产⼒的基础,⽽不是全部。
所谓发挥外界条件指⼟壤所处环境、⽓候、⽇照状况、地形、供⽔、耕作等4、⼟壤学的研究内容⼟壤学就是研究⼟壤性状、⼟壤发⽣、⼟壤分类和分布的科学,并且也是研究⼟壤调查、利⽤和改良的科学1、⼟壤发⽣的研究2、⼟壤的组成、性质和形态的研究3、⼟壤分类和类型的研究4、⼟壤分布规律的研究5、⼟壤资源的利⽤与保护第⼀章⼟壤母质与⼟壤的形成⼀、名词解释:1、⼟壤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绝对年龄:从开始形成⼟壤时起,直到现在。
相对年龄:指⼟壤的发育阶段或⼟壤的发育程度,⼀般⽤⼟壤剖⾯分异程度加以确定。
2、腐殖质化过程:指在各种植物作⽤下,在⼟体中,特别是⼟体表层进⾏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腐殖质化过程的结果,是使⼟体发⽣分化,往往在⼟体上部形成⼀暗⾊腐殖质层。
3、粘化过程:指⼟体中粘⼟矿物的⽣成和聚集过程,常在温带和暖温带的⽣物⽓候条件下,⼀般在⼟体内部(20—30厘⽶)发⽣强烈的原⽣矿物分解和次⽣粘⼟矿物的形成,或表层粘粒向下机械地淋洗。
4、富铝化过程:是⼟体中硅以硅酸形式的淋失(脱硅),铁铝的富积(富铁铝)的过程,也称脱硅富铝化过程5、潜育化过程:指⼟体中发⽣的还原过程。
土壤学学生复习思考题
土壤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是地球陆地能够产生绿色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第一章土壤的物质组成1. 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
2. 矿物:是指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化合物。
3. 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破碎和分解作用。
4.硅铝铁铝:指粘粒矿物中二氧化硅与铁、铝氧化物的克分子比率。
5.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重量百分率的组合叫土壤颗粒组成,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6. 土壤质地: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所划分的土壤类别名称。
7. 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8. 有机质的矿化率:是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掉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百分数。
9. 腐殖化过程:土壤中各种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腐殖质的过程。
10. 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或重量)有机物质(料)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下来的量占施入量的比例。
11. 同晶替代:指粘土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 永久电荷:由粘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所产生的电荷。
13. 可变电荷:其数量和性质随土壤溶液 pH 的变化而改变的电荷。
14. 土壤吸收性:土壤能吸(收和保)持各种分子、离子、气体、悬浮颗粒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第二章、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1.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切面。
2. 土壤剖面构造(型):指土壤剖面层次排列状况。
3.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称为水平地带性。
4. 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分布的规律性称为土壤垂直地带性。
5. 土壤分布的区域性:指土壤在水平和垂直分布带内,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其土壤类型有别于地带性土壤类型,显示土壤的区域性。
土壤学复习思考题
土壤学复习思考题土壤学复习思考题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水分和养分)、协调营养元素和环境条件(空气和湿度)的能力。
3.岩石:是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
4.矿物: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是构成土壤的主体物质。
5.风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在氧气水和二氧化碳等大气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或者改变,直至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物质。
6.硅铝铁率(saf):一般以R2O3代表三氧化二铝和三氧化二铁之和,二氧化硅和R2O3的分子比率称为硅铝铁率。
7.土壤机械组成:在土壤学上把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
8.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
9.矿质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10.有机质的矿化率:是指每年因矿质化作用而消耗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11.腐殖化过程:有机质腐殖化是形成土壤腐殖质的过程。
12.腐殖化系数:通常把单位质量的有机物料在土壤中分解1年后,残留下来的量占施入量的比例。
13.同晶替代:黏粒矿物形成过程中,晶架内的组成粒子常被另一种电荷相同且大小相近的栗子所替代的现象。
14.永久电荷:是由黏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所产生的电荷。
15.可变电荷:是由胶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团解离所产生的电荷。
16.土壤吸收性:是指土壤能吸收和保持土壤溶液中的分子、离子、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17.土壤剖面:是指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
18.土壤剖面构型:是指土壤剖面层次排列状况。
19.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简称水平带,是指在水平方向,土壤分布因生物气候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0.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随山体高度的变化,土壤也呈有规律分布。
21.土壤孔(隙)性:包括空隙的数量、空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前者决定着液相和气相的总量,后者决定着液相和气相的比例。
土壤学讨论习题和思考题
讨论习题:(按章)
绪论:如何理解并应用土壤肥力生态相对性
1.如何区分三大类岩石。
2.如何从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初步判断土壤的肥力状况
3.叙述不同微生物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
4.如何理解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核心地位?如何调节有机质含量?
5.谈谈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6.谈谈土壤水在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7.全面论述离子交换对土壤养分性状的影响。
8.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9.林木施肥和作物施肥有什么不同?
10.比较数量化系统分类和我国过去土壤分类的不同和特点。
11.如何防治土壤退化,提高土壤质量?
思考题:(按章)
绪论:农业土壤和森林土壤的重要区别?
1.我国丰富的地形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
2.耕作土壤剖面和自然土壤剖面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3.土壤中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什么?
4.土壤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是否同等重要?
5.质地、结构和孔隙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6.怎样提高土壤中有效水的含量?
7.如何调控土壤的交换性能?
8.如何选择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
9.如何进行土壤和树木营养诊断?
10.分别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土壤在土壤形成过程上的异同点。
11.如何提高土壤的耕作质量和环境质量?。
土壤学思考题
土壤学思考题土壤学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缓冲性,土壤的吸收性能,土壤肥力,自然肥力,同晶置换,硝化作用,氨化作用,盐基离子,致酸离子,风化作用,水解作用,腐殖化作用,矿质化过程,土壤质地,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耕性,粘着性,粘结性,土壤容重,土壤比重,土壤孔隙度,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吸湿水,膜状水,毛灌水,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缓冲量,碱化度,土壤剖面,新生体,侵入体,可变电荷,永久电荷,岩石,矿物,饱和水分运动,非饱和水分运动,陪伴离子,菌根,土壤发生层,钙化过程,粘化过程,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二.回答或计算1.试论述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简明系统是以-------mm为界限,把土壤颗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及物理性粘粒的。
2.土壤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肥力的四大因子是什么?3.土壤组成如何?4.从水,肥,气,热,耕性几方面说明团粒结构的优点。
5.与大气交换的方式有几种?哪一种最重要?6.土壤气体交换的方式有几种?哪一种最重要?7.什么是土水势?由哪几个分势组成?8.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如何推导?9.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酸碱的能力?10.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地理文化趋势及产生原因?11.土壤热量的来源有哪些?12.土壤吸收氧分作用方式有几种?13.粘土矿物基本构造单元是什么?14.土壤中氢离子的来源,以及氢氧根离子的来源15.土壤有机质有什么作用呢?16.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分别有哪些17.某红壤的ph为5.0,耕层土壤为2250000kg/hm平方,土壤含水量为20%,阳离子交换量为10cmol/kg土,盐基饱和度为60%,式计算改良每公顷该土壤的石灰需要量18.可变电荷是怎样产生的?19.是比较高岭石与蒙脱石晶层构造上的差异。
20.一容重为1g/cm平方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12%,田间持水量为30%,要使30cm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需灌水多少(方/亩)?21.已知某土壤的容重为1.30g/cm立方,问土壤的孔隙度是多大?22.试论述阳离子代换作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23.简述岩石矿物对土壤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土壤学复习思考题
土壤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绪论 :1.土壤2.土壤肥力第一章土壤的物质组成:1.岩石2.矿物3.风化作用4.硅铝铁铝(saf)5.土壤机械组成6.土壤质地7.矿质化过程8.有机质的矿化率9.腐殖化过程10.腐殖化系数11.同晶替代12.永久电荷13.可变电荷14.土壤吸收性第二章、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1.土壤剖面2.土壤剖面构型3.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4.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第三章、土壤基本性质:1.土壤孔(隙)性2.土壤孔隙度3.土粒密度4.土壤容重5.土壤结构性6. 土壤宜耕期7.土壤耕性8.土壤粘结性9.土壤粘着性10.土壤可塑性11.阳离子交换量12.盐基饱和度13.离子饱和度效应14.互补离子效应15.土壤活性酸16.土壤潜性酸17.总碱度18.碱化度(钠碱化度:ESP)19.土壤缓冲性能第四章土壤肥力1.氨化作用2.硝化作用3.反硝化作用4.田间持水量5.凋萎系数6.土水势7.土壤水吸力8.水分特征曲线9.土壤通气性10.质量热容量11.容积热容量12.导热率二、填空:1. 按土壤矿物的来源分为矿物和矿物两大类,主要的原生矿物有,主要的次生矿物有等(各举3种)。
2.岩石按其成因分为、和三类,其中地表分布最广的是。
3.影响岩石化学风化作用的因素有、、等,其中是主要因素。
4.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和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其中是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和基本的环节。
5.由于生物气候等环境条件的不同,岩石的风化作用类型不同,高温多湿地区以为主,寒漠地区以为主,沙漠地区以为主。
6.影响自然土壤形成主要有:、、、和五大因素,其中是主导因素。
7.水田土壤的剖面可划分为、、、、、等土层。
8.组成地壳的4种主要化学元素为、、、。
9.土体中Saf 值大,说明土体淋溶,母质风化度,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保肥能力。
10. 岩石经过风化成土过程,N、P、K三要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N,P ,K 。
11. 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和的矛盾与统一。
《土壤学》考试思考题
《土壤学》考试思考题《土壤学》思考题:绪论1、土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水分涵养与对植物的供给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2、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土壤肥力:是土壤能经常适时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支撑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土壤空气、土壤水、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多相分散的复杂体系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什么?传统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第一章土壤母质及矿物质1、矿物、成土矿物、岩石、风化作用、土壤母质、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质地、土壤粒级1)矿物是指天然产出的具有比较均一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元素或化合物。
2)成土矿物:与土壤矿物质组成密切相关的矿物。
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3)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构成的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4)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近地表受到温度、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
5)土壤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又称成土母质,简称母质。
6)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的不同级别颗粒的含量分布称之为土壤颗粒分布,又叫土壤机械组成。
7)土壤质地:将土壤机械组成分为若干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一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8)粒级:根据土粒直径的大小和性质上的差异,将矿物质土粒划分为若干粒径等级,每一等级就叫一个粒级2、矿物和岩石按其成因各是如何分类的。
1)矿物按成因不同可将矿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由地壳深处熔融的岩浆直接冷凝而成的,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次生矿物:是指原生矿物经风化变质作用后,改变了其形态、性质和成分而形成的新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等。
土壤学复习思考题总结
土壤学复习思考题总结一.名词解释(一)1.土壤学:研究土壤中物质运动规律、外界条件与作物生产间的关系的科学。
2.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3.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综合反映。
(二) 1 粒级: 按土粒的大小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的粒级.2 质地: 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粘土,壤土,3 剖面: 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为止.4 发生层: 土壤发生层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5 物理风化: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6 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称为化学风化.7 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8 次生矿物:通过化学生物作用转变或合成的新的土壤矿物.(三).1.土壤腐殖质: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即一切含碳元素物质的总称。
2.腐殖化系数:作为有机物质转化为土壤有机质的换算系数,它是单位重量的有机物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3.矿化系数:土壤有机质因矿化每年损失的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4.腐殖化过程: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物更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5.矿化过程::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成简单无机化合物放出CO2,H2O和能量,所含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物养料的过程。
(R-(C,4H)+2O2→CO2+H2O+能量)6.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土壤学思考题
土壤学思考题(共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二思考题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2.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3. 土壤和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有什么重要意义4. 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5. 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土壤母质;岩石风化;同晶替代;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粒级;土壤质地;有机质矿质化;有机质腐殖化;化学风化;风化作用;物理风化;矿化率;腐殖化系数二思考题1.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2. 结合中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3. 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质地对肥力更有利4. 简述土壤结构类型,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好的结构5.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6. 说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和意义。
7. 主要次生黏土矿物有几种有什么区别8.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9. 岩石、母质、土壤之间有何差异联系10. 为什么说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1.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12.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怎样合理调节土壤有机质13. 土壤质地改良措施有哪些第三章.一名词解释灰化过程;钙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潜育化过程二思考题1.试讨论分析土壤形成因素方程的基本原理。
2.简述土壤发生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过程。
3.请小组讨论六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4.通过实地观察试发现各种成土因素与土壤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
5.为什么说评价母质和土壤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困难的第四章.一名词解释诊断表层诊断表下层二思考题1. 世界上有哪几大土壤分类体系试比较分析各土壤分类体系的特点。
土壤思考题
土壤思考题1.土壤的颗粒组成及质地分类(P65)土壤的颗粒组成又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的组合比例,可由此确定土壤的质地;国内外使用多年的土壤质地分类制包括国际制、美国农部制和卡钦斯基制等,对比各种分类制可以看出它们都将土壤质地粗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2.土壤黏粒矿物构造特性及其类型划分(39、42)层状硅酸盐类和含水氧化物类是构成土壤黏粒的主要成分,土壤学上将此两类矿物称为次生黏粒矿物。
构造特性:层状层状硅酸盐黏粒矿物一般粒径小于5μm,x射线衍射结果揭示其内部有一千多个层组合,每个层组有硅(氧)片和(水)铝片叠合而成。
硅片由硅氧四面体连接而成。
四面体基本的结构是由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组成的三角锥形四面体,称为硅氧四面体。
类型划分:根据黏粒矿物的构造特点和性质将其分为5组:高岭组、蒙蛭组、水化云母组、绿泥石组和氧化物组。
3.土壤有机质的性质及其生态环境意义(42-48)腐殖质是土壤有机物的主体,一般占60%~80%。
腐殖质的主体是各种腐殖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相结合的盐类。
腐殖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物理)、还表现出离子交换、对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氧化-还原性以及生理活性等(化学性质)生态环境意义:1:腐殖质中官能团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配位和富集能力;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较好的固定作用;3:土壤有机质是全球碳平衡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有较大影响。
4.土壤反应及缓冲性的生态环境意义(76-78)土壤反应是指土壤酸碱性质的量度。
取决于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大小,以pH值表示。
氢离子浓度高时,土壤呈酸性反应;反之,呈碱性反应。
因土壤的酸碱度一般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故具有一定的缓冲性。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对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影响土壤中各项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组分和污染物的电荷特性、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和配位-解离平衡等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的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
《土壤学思考题ti》课件
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 需求,合理施肥,提高作 物产量和品质。
土壤保护
通过土壤学知识,采取科 学合理的农业措施,保护 土壤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和土地退化。
土壤学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土壤污染修复
利用土壤学原理和技术,对污染 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降低土壤
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土壤生态修复
通过土壤学手段,恢复受损土壤 的生态功能,提高土壤质量。
土壤的分类与命名
要点一
总结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土壤分为多种类型。了解土 壤分类与命名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土壤资源。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土壤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 分类标准包括土壤质地、形成过程、酸碱度等。例如,按 照土壤质地分类,可以将土壤分为砂质土、壤土和黏土等 ;按照形成过程分类,可以将土壤分为红壤、黄壤、棕壤 等。了解土壤的分类与命名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土壤 资源,为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 依据。
地形因素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度、坡向、 高度和地貌类型等方面,它们通过影响地表物质 的迁移和聚集,以及水文和气候条件,进而影响 土壤的形成和演变。
生物因素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通过 根系活动影响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分布,微生物和 动物则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改变土壤结构等方式 参与土壤的形成和演变。
《土壤学思考题》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土壤学基本概念 • 土壤形成与演变 • 土壤类型与分布 • 土壤质量与保护 • 土壤学应用与实践
01
土壤学基本概念
土壤的定义与组成
总结词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自然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土壤胶体和土壤阳离子交换
包括哪些层次?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 2、土壤有机质腐殖化过程; 3、氨化作用;4、硝化作用; 5、反硝化作用;6、根际效应 二、什么是土壤腐殖质,主要物质成分是什么,是
如何形成的? 三、土壤细菌有哪些生理类群?它们在土壤中的功
能是什么? 四、土壤有机质有哪些作用?
第五章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第十章 园林土壤类型
一、简述园林绿地土壤的特征?
影响。
第八章 土壤养分与土壤肥料
思考题: 1、土壤养分有哪些种类? 2、常用肥料有哪些类型? 3、植物如何吸收养分? 4、什么叫根外追肥?它有哪些特点? 5、施肥的方式有哪些?
第九章 我国土壤的分类与分布
一、什么是土壤水平地带性? 二、什么是土壤垂直地带性? 三、什么是诊断层?什么是诊断特征? 四、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有哪些?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胶体;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3、土壤盐基饱和度;4、比表面积 5、硅酸盐层 二、土壤胶体有哪些类型? 三、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活性酸;2、土壤潜性酸; 3、土壤缓冲性 二、简述酸性土、碱性土的改良。 三、谈谈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
土壤学思考题
城市规划专业
2005年6月22日
思考题
一、解释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二、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对指
导园林生产有什么意义。
思考题
一、矿物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化学风化包括 哪几种作用?
二、矿物的养分主要通过哪种途径释放的? 三、岩石风化产物的主要物质组成是什么? 四、简述矿物风化难易的顺序。 五、什么叫土壤剖面? 六、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包括哪些? 七、自然土壤、耕作土壤和城市绿地土壤的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