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给预习方法 培养预习习惯
教给预习方法培养预习习惯这样说过:播种信念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在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链条上是多么重要的一环,作为启蒙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的习惯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在这里我仅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谈一点自己的具体做法:一、教给预习方法,提出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时要做到:读、画、查、思、写五点。
读:即朗读课文。
这是预习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预习应以读为核心。
读是真正的预习,是搜索疑难,回答问题的前奏。
学生必须明白:初读课文时,要求读得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再读课文时,要求读得流利,自己觉得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好就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画:就是画出生字,生词,重点句或不懂的字、词、句等。
还可以画出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查:即查字典、词典、电脑及有关课文的资料。
思:几思考课后有关的内容,主要指课后思考题。
写:就是写出给生字组的词语,主要内容和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生字组词可以写在书上的课后生字表旁边。
疑难问题可以写在文章的天头地尾,从插图中质疑,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出质疑。
这五点在实际运用中,又有所侧重的。
低年级时注重“读、画、思”,而到了高年级时则侧重“读、画、查、思、写”。
每一篇课文在布置预习时,侧重点又不相同。
比如:我在布置预习《示儿》一课时,我让学生注重了“查”这一点。
我是这样布置预习作业的:(1)查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2)查字典,词典,理解不懂的字词。
(3)查找与本诗主题相类似的陆游的诗。
在上课时,我围绕以上三个问题检查预习情况,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有的说:“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陆游是宋代诗人,他写的诗有9300多首呢!是我国历代诗人中创作最丰富的诗人。
”有的说:“我查资料得知,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幼年时正是北宋灭亡的年代,目睹了目睹了金兵在江南枪杀掳掠和江南军民抗击金兵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滋长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几点做法一、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1.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根据每天所教的内容要讲清预习要求,指导学生预习方法。
如三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主要是自学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四年级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
预习要求明确后,就要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质量。
生字词的检查主要通过抽读、听写的形式,完成字词句的理解。
问题的提出,可通过质疑环节表现出来。
这样,每节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可以得到培养。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培养阅读习惯,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养成,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
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不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
(3)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4)养成默读的习惯。
(5)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6)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
(7)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8)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9)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总之,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最终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要改革以往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
做好自主课前预习的方法
做好自主课前预习的方法做好自主课前预习的方法1.重视预习,树立良好意识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预习,持之以恒抓好预习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
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必备环节,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融入了自己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教给方法,进行有效预习思路决定出路,有了良好的方法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学生开始不会预习,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因此教师可以把具有示范性的语文预习课带到课堂上来,上几次预习指导示范课。
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就一篇要学的课文为例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预习中要完成的几个任务,等到学生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己去预习新课文了。
在预习中,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
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学生标号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这是一个“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应指导学生预习的步骤。
第一步:通读感知。
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划出词语,并自学生字词语。
字词预习的要求是在预习本上给生字注音,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自己查阅工具书,或运用一定的方法解释词语,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同时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步:再读理解。
弄清*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
XX小学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方案
XX小学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方案一、方案背景预习是提前学习新知识的活动,是对即将学习内容的预先了解和准备。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针对XX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主动预习的意识和能力;2.提高学生对预习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类学习资源进行预习的能力。
三、培养内容1.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科观念,明确预习对学习的重要性。
2.预习规划与准备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制定预习计划,安排好预习时间和任务。
3.阅读技巧培养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包括提前预览、速读、精读和扫读等。
4.写作技巧培养学生需要学会总结整理所学知识,将读书笔记等以清晰的语言表达。
5.学习资源利用学生需要熟练运用各类学习资源,如课本、参考书、互联网等,进行查找和撰写预习材料。
四、培养方法1.预习计划的制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周制定预习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
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课程表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将时间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科目的预习。
2.阅读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策略和技巧,并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技巧进行预习材料的阅读。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标记笔标注重点和困难部分,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写作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或预习笔记的撰写,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模板和常用词汇,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学习资源的开发学校可以构建一个学习资源库,包括电子书籍、学习视频等,供学生使用。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的预习。
五、培养措施1.教师示范与引导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示范如何进行预习,并将一些预习技巧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小学语文预习习惯怎么培养
小学语文预习习惯怎么培养小学语文预习习惯怎么培养预习是学习经过中的第一步,是学会生本人探索,本人动脑,本人理解的经过,也是学生自学的经过。
所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很重要。
小学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兴趣。
首先,老师要重视预习环节,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只要老师重视,学生才会重视,只要老师循序渐进、耐心指导,学生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其次,老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加强兴趣。
要向学生明确预习的好处,预习对于今后继续学习发展的重要性。
将外部因素转化为内部因素,变要我预习为我要预习。
在学生有了足够的重视后,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
比方,刚开场可选择一些篇幅短小、粗浅易懂的文章,给出预习提纲,进行比一比、评一评,让学生感遭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加强预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将预习方法的培养带入课堂,选择几篇文章上好预习指导课,老师和学生一起预习,重在方法的指导。
可从下面步骤指导: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浏览,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络上下文等弄懂难理解的字词,为进一步学习扫除文字上的障碍。
2、反复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在学生扫除了文字障碍后,要求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对于不好读、难读的语句更要多读,要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
学生假如连文章都不能读通畅,何来浏览教学、课堂效果。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经过中,学生已对文章大意、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
3、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有些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很远,学生很难与作者达成感情上的共鸣。
这时就需要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学习古诗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诗人生平、以及他的作品资料,就能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更好地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每个人都想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为您提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欢迎大家参考。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习惯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按教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寻找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1.指导学生做到课前提前预习课程,每天在上课前,都要自己先认真看看今天数学课要学习的课程,了解这节课的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这节数学课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每天的预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采用查资料寻找答案或者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如果问题还是没弄清楚要把它用记号标识出来,这样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
3.要培养学生预习时集中精力,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培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专心上课的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培养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踊跃发言的习惯,在课堂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
在数学的学习中鼓励中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1.每一节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要求统一摆放课本及文具。
2.在数学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小组探索和学习,耐心的进行练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时,要和小组探究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应该及时举手和老师交流尽快解决问题,不把这一节课的问题留到下一节课。
4.在数学课的教与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互相帮助,是大家共同提高。
三、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鼓励班内的每一名学生能在合作前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要培养交流与倾听的能力,在每一次合作学习后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合作学习的收获和并不断的反思。
在合作学习中要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在合作学习中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预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二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三是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增加求知欲望。
总之,预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好办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学生开始不会预习,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酌情上几次预习的指导课。
在预习课上,老师用一个例题做例子,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二、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设计预习提纲的原则是:①预习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②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所以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
③预习题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能启迪学生思维。
三、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在教授新课前一定要布置好详细地预习作业,并且要做好检查和指导的工作。
关于检查和督促的工作,可以通过学习委员、科代表,小组组长来完成,老师只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做好一些相应的要求与指导即可。
总之对于预习这个环节,老师只提要求,效果是不大的。
首先老
师必须要向学生言明预习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改变学生的认知,提高预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然后教会学生自己所教科目的具体预习方法,使学生明白无误地知道每科的具体、科学的预习方法,这是有效预习的前提和基础;最后才是布置预习作业、做好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
如何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
如何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1.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课程要求,确定每周需要预习的内容。
2.将学习计划分解为每天的任务,安排适量的时间进行预习,避免堆积和赶时间。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预习之前,引导学生了解每个预习内容的背景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等,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3.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提问、思考和表达观点,增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参与度。
三、提供多样的学习材料1.提供丰富的教材和练习册,供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预习。
2.向学生推荐优质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能力。
3.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有趣的教学视频、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交流和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故事、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示范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鼓励学生进行阅读1.能够鼓励学生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
2.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书籍进行阅读,切勿施加太大的压力。
3.配合学生的阅读,进行问答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
六、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1.家长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
2.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并监督他们完成预习任务。
总之,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协作,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并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语文预习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会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教会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是指在课堂上学习某一内容之前,先自主主动地学习相关的课前内容,以便更好
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而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探讨
为什么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并提出几个建议。
首先,为什么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呢?
1.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需要学生自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日后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自我发展。
2. 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听课时更好的
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3. 提高学习兴趣。
了解课程内容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
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解决和思考,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1. 确定预习目标。
在课前,了解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确定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把握课程内容。
2. 阅读课前资料。
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先看一看老师提供的课前资料和教材,把握
知识点和重点,为课堂做好准备。
3. 进行讨论和思考。
在预习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和思考问题,交流各自的
见解,以增强自己的学习效果。
4. 做好笔记。
预习时可以做好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并在课堂上向老师
提问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总之,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可
以通过引导学生定期预习、提供课前资料和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等措施,帮助学生养成预
习的好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学习进步。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1.要让学生转变认识,意识到每次在学习新课前做好预习环节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课前预习的好处是什么,并让学生明白预习作业也是老师交给自己的一项学习任务,同样应该尽力去完成。
同时,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根据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而制定出相应的预习方案。
2.教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时,尽量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的预习状况,更应及时去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从中体验到预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3.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加以课前预习。
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预习生字比赛,看谁能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生字,优胜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这样,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预习的浓厚兴趣。
教师只要长期坚持这样的预习训练,学生也就不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明确目的预习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让学生在预习时先明确预习前的相关问题,做到胸中有数:预习什么?预习多少?采用什么预习方法?比如,我在低段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这样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的:首先对要求预习的课文,先弄清课文题目是什么,想想你能从题目中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是想去知道些什么;再给课文分出自然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然后对照生字表去圈出课文里的生字;再借助拼音通读几次课文,做到将课文基本读通顺,还可以勾出自己认为是好词佳句的词句或是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注上一定的符号,以方便老师作解答;最后,想想课文大概写了什么内容,并试着了解课后有些什么练习题。
三、解决问题通过预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尽力解决以下问题:1.要求对预习的课文、儿歌、古诗、语文园地、口语交际、我爱阅读等形式的语文内容大概了解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要求“我会认、我会写”的生字各是哪些,各有多少?2.预习过程中,哪些内容弄懂了,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3.课后都有些什么练习题?4.上述内容哪些是可以借助工具书自己能完成的?5.预习内容中的相应插图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和帮助?这样,学生有了预习作基础,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既容易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也感到轻松。
怎样培养良好的的预习习惯
怎样培养良好的的预习习惯把预习引入课堂且长期坚持下来,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方法㈠家长们在教育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之前,一定要让他了解预习的目的,以及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让孩子找到功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或是存在的问题,预习不要求深,只要孩子能够发现问题,第二天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预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㈡教孩子合理安排预习的内容和时间。
不用门门功课都预习,只把你平时认为很难的科目预习好了就行了。
其实,预习是有所选择的。
首先,孩子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其次,预习的质量也很难保证。
所以,当孩子刚刚接触预习时,家长们可以这样建议他们,先选择一门或者是两门学起来感觉不吃力的科目进行预习,等尝到预习的甜头,积累了比较熟练的技巧后,再一点点扩大预习的范围。
当然,预习也不要平均用力,对于自己的优势学科,可以不作为预习的重点,应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自己薄弱的学科上。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总的预习时间不宜太长,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这种课前预习最好是在成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完成。
㈢让孩子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最适用的是阅读法。
阅读法的具体做法是:预习开始时,首先将新内容从头到尾朗读或者默读一遍,对新内容进行简单的浏览,了解知识脉络和基本内容,扫清字词障碍,确定基本内容、思路。
然后再读一遍,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做批注、摘抄,使预习过的内容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有利于听课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最后把一时无法理解的地方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留到听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直到弄懂弄通。
预习对孩子学习成绩提高所起的作用1.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孩子往往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通过预习,孩子就能够分清楚哪些是难点、哪些是重点,还会找到自己学不明白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听课效果自然会好。
如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一:灵活安排预习时间预习时间要在服从学习整体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
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预习的科目及每科的时间,要保障所选择的重点学科。
课前预习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多时预习可以充分点,钻研的深点,闲时可以多搞一点阶段预习和学期预习。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二:预习要持之以恒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学习这种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有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后,感到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就想放弃预习。
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学习成绩与多种因素相关,只有在搞好预习的同时,要搞好其他学习环节,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另外,预习的质量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因此,预习不能浅尝辄止,持之以恒方能奏效。
预习应从课前预习入手,逐步发展到单元预习和学期预习。
通过这些预习可以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可以使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学习顺利衔接。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三: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预习过粗,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预习目的。
二是预习过细,以至于上课没什么可听的,甚至打乱了整个计划,影响了其他学科,虽然有收效,但时间利用得不经济、效果不好。
一般情况下,适度的预习应该是:重温相关知识,扫清听课障碍大致了解新课的内容和思路找出疑难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总的来说,预习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加强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等自学能力,而不是用预习代替听课。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四:要总结出正确的预习方法对于刚上中学不会预习的学生来说。
切记不要盲目的去预习或者干脆不预习,而要主动向老师或高年级的学生请教,总结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五:要培养预习的兴趣学生不预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预习内容不感兴趣,如果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六:及时提醒自己预习,进行自我监督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能经常提醒自己、监督自己,并且长期坚持,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上说,习惯是人类的第二个上帝。
习惯对人的影响仅次于上帝对人类的塑造。
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多特儿童专注力总结了好学生的通常具备的六个习惯。
1.注重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所谓预习,就是让学生在老师未教学新知识前提前自学。
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或经验来自学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动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或经验来理解新知识。
老师还可对学生的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打上“?”,并提醒自己在上课时着重听自己不理解的知识。
通过自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达到事倍功半的听课效率。
由于预习要在家里进行,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因此,教师要注意与家长进行沟通,调动家长的积极参与,让家长进行配合与监督,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可形成习惯,一旦形成了习惯,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在课前进行预习了。
2.注重培养孩子收拾书本文具的习惯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看似一件小事,其实这对学生的一辈子影响非常大,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按时交家庭作业或忘带书本文具的情况,一问学生,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家长忘给自己装进书包里了,显然,这样的孩子经常让自己的家长给收拾书包。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宠爱有加,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自己包办代替,以至于出现了有的孩子上了大学,父母都要跟在身边帮着料理生活,这样的孩子今后怎样能适应社会生活呢?这样的孩子什么时候能自立呢?父母什么事情都代替孩子做,这其实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孩子长大以后,始终要融入这个社会,始终要独立面对或解决很多问题,如果父母从小什么都代替孩子做了,那么孩子就习惯了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可想而知,孩子是无法自立的。
因此,父母如果是真正爱孩子,就应该培养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完全可以让孩子从小就自己收拾,孩子做完作业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将书本文具收拾进书包,并且放整齐,长期训练,孩子就会形成习惯,这样孩子不至于交不了家庭作业或忘带课本了。
学生 预习的 方法
学生预习的方法
学生预习是指在课前通过阅读、思考和准备等方式,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学生预习的方法。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提前了解课程内容。
在课前,学生可以先浏览一下教材,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理解更深入。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前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提问来进行预习。
在课前,学生可以思考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更积极地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学生还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互相交流思考,共同进步。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进行预习。
在课前,学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和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做题,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提高。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来进行预习。
在课前,学
生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前预习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生预习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阅读教材、思考提问、做练习题和制定学习计划等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一、重视预习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
不要认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就不会一起品尝探索成功的满足和愉悦。
因为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
”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动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而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预习。
其次,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教师既可以从理论方面给学生讲讲预习的好处,还可以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并鼓励他们坚持预习,还可以作对比分析,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养成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
第三,教师要有自己的责任感。
随着十年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再颁布,教育部门的一再呐喊,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但看看学生的自学能力状况是很不乐观的,这就需要老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来促进这件事,事业很伟大,我们还是做吧。
二、乐于预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预习这项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⑴ 在预习活动中引入“竞争意识”。
比如每周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选出几名“预习小能手”(或者“预习小明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怎么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灵活安排预习时间
预习时间要在服从学习整体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
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预习的科目及每科的时间,要保障所选择的重点学科。
课前预习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多时预习可以充分点,钻研
的深点,闲时可以多搞一点阶段预习和学期预习。
预习要持之以恒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学习这种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有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预
习后,感到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就想放弃预习。
这是不可
取的,因为学习成绩与多种因素相关,只有在搞好预习的同时,要
搞好其他学习环节,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另外,预习的质量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因此,预习不能浅尝辄止,持之以恒方能奏效。
预习应从课前预习入手,逐步发展到
单元预习和学期预习。
通过这些预习可以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可
以使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学习顺利衔接。
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
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预习过粗,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预习目的。
二是预习过细,以至于上课没什么可听的,甚至打乱
了整个计划,影响了其他学科,虽然有收效,但时间利用得不经济、效果不好。
一般情况下,适度的预习应该是:
重温相关知识,扫清听课障碍,大致了解新课的内容和思路,找出疑难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总的来说,预习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加强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等自学能力,而不是用预习代替听课。
要总结出正确的预习方法
对于刚上中学不会预习的学生来说。
切记不要盲目的去预习或者干脆不预习,而要主动向老师或高年级的学生请教,总结一套属于
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
要培养预习的兴趣
学生不预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预习内容不感兴趣,如果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及时提醒自己预习,进行自我监督
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能经常提醒自己、监督自己,并且长期坚持,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培养积极、主动、自觉地预习习惯,就是在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每个学生都要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以便于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
克服预习的随意性
有些同学也知道要预习,但在预习时只是把书本随便翻翻,这样不但不能收到预习效果,反而会养成马虎的坏习惯。
随意性还表现
为有时间就预习,没时间就算了。
预习是一种习惯性的学习过程,许多学生认为初一、初二时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三再预习也不晚。
其实不然,任何好习惯的养
成都要从最初开始抓起,“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翻阅一
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
基都无一例外的坐落在上学最初时养成的好习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