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斜坡工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弱基座倾向坡内的陡崖变形过程
(1)卸荷回弹陡立裂缝的形成(a) 在陡 崖形成过程中,由于应力分异形成由 坡缘拉应力带向纵深扩展的一系列陡 立拉裂缝。 (2)前缘塑流—拉裂变形(b)(c)软弱基 座被切露,改变了其原有的封闭状态, 并在上覆岩层的强大压力作用下而被 压结和向临空方向挤出,使上覆岩体 产生自坡面向内其值递减的不均匀沉陷,因而造成上覆硬岩被拉裂, 或使原已形成的拉裂缝得以进一步扩展。拉裂缝首先出露于陡崖坡 缘附近,自上而下地扩展。被拉裂缝分割出来的板粱或岩柱,可因 基座软岩挤出的进一步发展而倾倒崩落。 (3)深部塑流一拉裂变形(d)(f)随基座软层塑流的发展,拉裂缝出现 部位由坡缘向后侧推移。某些高陡斜坡中,这种拉裂缝发育深度可 达200m以上。被分割的高大岩柱或板梁,其根部可因此而被剪裂或 压碎,使变形向蠕滑—拉裂方式转化。一旦后缘拉裂面转而闭合, 则预示进入潜在滑移面贯通阶段,变形将发展为崩滑或滑塌
图5-5 斜坡张力带分布状况 及其与水平构造应力(σL)、 坡角(β)关系示意图
(据Stacey,1970)
坡角最大剪应力与坡脚和坡 底宽(W)关系图解
(据Stacey,1970)
5.2.2.3 斜坡岩体性质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岩土体的的变形模量对坡体的应力分布并无影响 泊松比对坡体的应力有一定程度影响 结构面对坡体应力分布的影响十分显著
5.5.1 岩土类型与性质
斜坡岩土类型和性质是决定斜坡抗滑能力、稳定 性的根本原因。 一般来说,岩石中泥质成分越高,其斜坡抵抗变 形能力越低 岩性还控制着斜坡变形破坏的形式。如: 坚硬岩类——崩塌破坏 黄土(垂直节理)——崩塌 沉积岩中软弱夹层——滑坡
5.5.2 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 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多数是受岩体中软弱结构面 控制。 软弱结构面的成因、性质、延展性、密度以及不 同结构面对组合关系十分重要。 软弱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关系: ① 平叠 ② 顺向坡 ③ 逆向坡 ④ 斜交坡 ⑤ 横交坡
5.3 斜坡浅表改造现象 以斜坡岩体为代表的处在地壳浅表圈层部位的 岩体,在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其表生改造过程与 地貌形成演化过程密切联系的,实质上是一个卸荷 过程,可称为浅表生改造。 表生改造——地壳浅表圈层由于岩体卸荷回弹和在 自身重力场条件及外界影响因素的作用下而发生变 形破坏 浅生改造——地壳浅表圈层中因区域性卸荷引起岩 土体应力场的变化和应变能的释放而形成的变形的 破坏过程。
按体积分类: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巨型滑 坡 按破坏机制及特征: 力学机制 牵引式(后退式) 推移式(前进式) 变形机制 蠕滑-拉裂 滑移-压致拉裂 弯曲-拉裂 塑流-拉裂 滑移-弯曲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滑坡委员会建议(D.M. Cruden,1989)采用瓦思斯的滑坡分类(D.Varnes ,1978)作为国际标准方案。分类综合考虑了斜坡 的物质组成和运动方式。按运动方式划分为崩落( 塌)(faIls)、倾倒(topples)、滑动(落)(slides) 、侧向扩离(1ateral spreads)和流动(flows)等5 种基本类型。还可组合成多种复合类型,如崩塌 —碎屑流、滑坡—泥石流等。 还有按滑坡时代:现代滑坡、老滑坡、古滑坡、 埋藏滑坡 和其他的分类
鉴于以上原因,可将崩落(塌)(falls)、滑落 (坡)(s1iding)和(侧向)扩离(1ateral spreading) 作为三种基本破坏方式(图9-7),也是斜坡失稳的 基本方式。就岩体破坏机制而言(参见图3-2),崩 塌以拉断破坏为主、滑坡以剪切破坏为主、扩离 则主要是由塑性流动破坏所致。 分类: 按演化过程——拉裂、蠕滑、和弯曲倾倒等 按破坏形式——崩塌、滑坡等
5.2.2
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5.2.2.1 岩体初始应力的影响 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对坡脚应力集中带和张 力带的影响最大,不仅加剧斜坡应力的集中程度, 也加剧应力分异现象。水平应力越大,影响越大。 5.2.2.2 坡形的影响 在坡脚区,根据图5—5可见,坡底的切向应 力最大值约相当于原始水平应力的三倍左右。当 有侧向水平应力时,该值成倍增高,如当σ L= 3ρgh时,该值可达7-10ρgh ,与σL=0的情况相 比,相差十分悬殊。
(2)改变斜坡岩体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即降低斜坡的抗变形、抗破坏能力。属于这方面 的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冻融作用和地下水的作用 等不可逆因素(水的浸湿软化作用等可逆因素)。 (3)改变斜坡岩体的应力状况。属于这方面的 作用包括地下水动水压力和空(孔)隙水压力的作 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地震力、人工爆破 震动力以及开挖斜坡、工程荷载等。这些动力如 果已使斜坡造成变形或破坏,其影响则为不可逆 的,否则为可逆的。 在影响某一斜坡稳定性的诸多因素中,往往 可以确定其中起关健性作用的主导因素
卸荷作用在斜坡形成过程中引起临空面附近岩体 内应力应变场重新分布 局部应力集中 卸荷引起的变形 应力分异破裂面 差异回弹破裂面 见图5-7 斜坡经改造后的应力场 应力降低区——卸荷、风化带 应力增高区——紧密挤压 原岩应力区
5.4
斜坡破坏基本类型
斜坡破坏的分类,国内外已有许多不同的方 案。近年来,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滑坡委员 会建议(D.M.Cruden,1989)采用瓦思斯的滑坡 分类(D.Varnes,1978)作为国际标准方案。分类 综合考虑了斜坡的物质组成和运动方式。按物质 组成分为岩质和土质斜坡;按运动方式划分为崩 落(塌)(faIls)、倾倒(topples)、滑动 (落)(slides)、侧向扩离(1ateral spreads)和流 动(flows)等5种基本类型。还可组合成多种复合 类型,如崩塌—碎屑流、滑坡—泥石流等。
气候影响:干旱气候,冬季冻结区 强烈的地震可引起大规模崩塌
5.4.3.2 崩塌的运动学特点 5.4.3.3 崩塌分类
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胀式崩塌、拉裂式 崩塌、错断式崩塌五类(西南交通大学的分法) 滑移式崩塌、倾倒式崩塌、和滑移-倾倒式崩塌
5.4.2.2 滑坡 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带),产生 以水平运动为主的现象,称为滑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 抗剪强度所致。 滑坡的特征: ① 通常是较深层度破坏,滑移面深入到坡体内部以 致坡脚一下 ② 质点水平位移大于铅直位移 ③ 有滑移面存在 ④ 滑移速度较慢,多具整体性
5.4.4.4 滑坡的分类 物质组成分类: 岩质滑坡 岩石滑坡 碎石岩滑坡 土质滑坡 堆积土滑坡 黄土滑坡 粘质土滑坡 堆填土滑坡 结构分类:层状结构滑坡、块状结构滑坡、块裂 状结构滑坡。 规模分类:浅层滑坡(小于6米)、中层滑坡(6 ~20米)、厚层滑坡(20~50米)、巨厚层滑坡 (大于50米)。
5.5.3 地表水与地下水
软化作用:使岩土的强度降低。当岩层或其中软弱夹层有 亲水性强,易溶矿物时,侵水后易发生崩塌、泥化、溶解 等作用。会使其抗剪强度降低 冲刷作用:使河岸变高变陡,使坡脚和滑动面临空,为滑 坡提供的条件。 静水压力作用: 1、当斜坡被水淹没时,作用在斜坡上的静水压力。如水 库库岸斜坡的稳定性分析。 2、岩质斜坡中的张裂隙充水以后,水柱对斜坡的静水压 力。易对滑体产生侧向推力,是暴雨或连续降雨时崩塌和滑 坡产生的原因之一。 3、作用于滑坡底部的静水压力。斜坡上部为不透水岩体 ,其下部将受到静水压力,当水位下落时滑体结构面上的静 水压力,易导致其不稳定。
5.5 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斜坡之所以能发展为最终破坏,又总是和一 定的内外应力对斜坡的改造作用相联系的。这些 作用对斜坡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有的是可逆的,有 的是不可逆的。它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改变 斜坡的稳定性。
(1)改变斜坡的外形,实际上是改变了斜按的 临空状况及应力场。属于这方面的作用包括流水 、海、湖(包括人工湖泊)的蚀淤,泥石流的侵蚀 刨蚀和堆填以及人工开挖、堆放等:
5.4.1.3 弯曲—倾倒
主要发育在陡立或陡倾内层状体—极陡坡中。 主要发生在斜坡前缘,陡倾的板状岩体在自重弯矩 作用下.于前缘开始向临空方向作悬臂梁弯曲,并 逐渐向坡内发展。弯曲的板梁之间互相错动并伴有 拉裂,弯曲体后缘出现拉裂缝,形成平行于定向的 反坡台阶和槽沟。板梁弯曲剧烈部位往往产生横切 扳梁的折裂。
5.4.2 斜坡破坏 5.4.2.1 崩塌 斜坡被陡倾的破裂面分割而成的岩土体,脱离母 体并以垂直位移为主,以翻滚、跳跃、坠落方式 而堆积于坡脚,这种现象和过程称为崩塌。 根据崩塌物 土崩 根据规模 山崩 岩崩 坠石 5.4.3.1 崩塌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崩塌一般发生在厚层坚硬岩体中。灰岩、砂岩石 英岩等厚层应脆性岩石形成的高陡斜坡 岩石裂隙对崩塌的形成影响很大 地形的影响:坡度大于45度,尤其是大于60度的 陡坡
5.4.4.1 滑坡形态要素
5.4.4.2 滑坡识别方法 滑坡识别的主要三种方法: 利用遥感信息和航空影响资料 进行地面地质测绘 勘探试验方法
5.4.4.3 滑动面(带)研究 滑动面的一般特征: 滑动面形成厚度不大的摩擦破碎带 破碎带的磨碎细粒有定向排列趋势,可见磨光面 及擦痕。滑带土语上下层岩土的粒度成分和颜色有 所不同,其含水量也比上下岩层高,往往呈软塑性 滑动面位臵确定方法: ① 根据作图估计滑面位臵 ② 根据位臵观测资料推求滑面位臵 ③ 根据钻孔资料判断滑面位臵 ④ 根据坑探工程查明滑面位臵 ⑤ 根据物探资料判断滑面位臵
此类变形的特点: ① 岩层向临空方向弯曲,与原有 层面成20~50度夹角 ② 弯曲倾倒的层度自斜坡表面向 深处逐渐减小深度可达40m
③ 下部岩层多被折断,张裂隙发 育
④ 岩层层间位移明显
硬而厚的板粱,其变形的发展可划分为如图所示各阶段:
(1)卸荷回弹陡倾面拉裂阶段。 (2)板梁弯曲,拉裂面向深部扩展并向坡后推移阶段。 如果坡度很陡,此阶段大多伴有坡缘、坡面局部崩落。 (3)板梁根部折裂、压碎阶段。岩块转动、倾倒,导致 崩塌。
大规模的斜坡变形破坏都是上述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崩塌
滑坡
5.4.1
斜坡变形
5.4.1.1 拉裂 斜坡岩土体在局部拉应力集中的部位和张力带内, 形成的张裂隙变形型式称为拉裂 常见部位——高都斜坡坡肩 多与坡面近于平行,尤其易沿坡体中陡倾构造节 理发育。 空间特点——上宽下窄,坡面向坡里逐渐减少
5.4.1.2 蠕滑 斜坡岩土体沿局部滑移面向临方向的缓慢剪切变 形称为蠕滑 蠕滑的的三种形式: ① 受最大剪应力面控制的剪切蠕滑。 常见于——均质岩土体 ② 受软弱结构面控制的滑移 受控于——节理、断层软弱夹层等 ③ 受软弱基座控制的蠕滑—塑流 常见于——侵蚀河谷和挖方地段。不是沿统一的 结构面,而是受控于整个软弱基座层。
第五章 斜坡工程
5.2 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特征
5.2.1
斜坡中应力状态的变化
(1)由于应力的重分布,斜坡周围主应力迹 线发生明显偏转。无论是在重力场条件下,还 是在以水平应力为主的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其 总的特征表现为愈靠近临空面,最大主应力愈 接近平行于临空面,最小主应力则与之近于正 交。
(2)由于应力分异的结果,在临空面附近造成 应力集中带。但坡脚区和坡线(斜坡面与坡顶面的 交线)区情况有所不同。 坡脚附近最大主应力(相当于临空面的切向应 力)显著增高,且愈近表面愈高(图5—2下);最小 主应力(相当于径向应力)显著降低,于表面处降 为零,甚至转为拉应力。因而,这一带是斜坡中 应力差或最大剪应力最高的部位,形成一最大剪 应力增高带,通常是斜坡中最容易发生变形和破 坏的部位,往往因此而产生与坡面或坡底面平行 的压致拉裂面。
图5-2 用有限元解出的位移迹线图(上)和主应力迹线图(下)
(a)重力场条件(N=0.33);(b)以水平应力为主的构造应力场条件下(N=3)
坡缘附近,在一定条件下,按面的径向应力 和按顶面的切向应力可转为拉应力,形成一张力 带(图5—3)。因此,坡肩附近最易拉裂破坏。斜 坡坡度愈陡,则此带范围愈明显。 (3)坡面处由于径向压力实际等于零,所以实 际上处于单向应力状态(不考虑斜坡走向方向σ2 时),向内渐变为两向或三向(考虑σ2时)状态。 (4)与主应力迹线偏转相联系,坡体内最大剪 应力迹线由原先的直线变为近似圆弧线,弧的下 凹面朝着临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