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合集下载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学中、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小学中、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过程领域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因此,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使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校内外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研究的环境,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就必须要更加有效的完成每节音乐课,因此提出此课题。

本课题的试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学实践,遵循教育客观规律。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努力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兴趣,体现学生主体,高效实效目标。

教师在课例研究中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反思、合作与研究、诊断课堂教学的问题、改进和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1.音乐教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人”的工程,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的意向,构成审美情操。

2.艺术实践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是指课堂1教学中的学生的活动,包括学生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

学生参与主要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行为投入、认识投入和情感投入。

音乐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能引发学生自觉自主地进入研究状态,全身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启发学生自主思维,提供未来研究空间)。

3.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的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培养,更加强调了个性化教学和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理念和音乐教学实际,探讨中小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注重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在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唱歌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一环,更应该引导学生在歌曲中感受音乐的美好,领略其中的情感表达。

教师在唱歌课上应该注重歌曲的解读和情感的引导,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并体验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唱歌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通过音乐欣赏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教师还可以通过解读歌词、分析曲式、探讨主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内涵。

通过唱歌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在欣赏、体验歌曲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参与新课标理念提倡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

在中小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

教师还应该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唱歌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不同的歌曲学习和演唱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合唱团队的组建,让他们在合唱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演,让他们在唱歌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录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记录和反馈。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还可以激励他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目标与范围这项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重点在于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兴趣。

研究将涵盖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传统教学法、游戏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

现状与需求分析当前许多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

根据某地教育局的调查,约75%的学生表示对音乐课的兴趣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式的单调。

教师普遍反映,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

通过分析现状,可以看出以下需求:1. 提高课堂互动性:学生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多参与、多互动。

2. 丰富教学手段:教师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估和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教学方法的选择1. 传统教学法:结合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适用于知识传授的基础阶段。

2. 游戏化教学:通过音乐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3.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表演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教学内容的设计内容设计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建议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音乐基础知识:乐理、乐器的认识等。

- 歌曲演唱: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歌曲,进行合唱和个人演唱。

-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经典音乐、现代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增强他们的创作意识。

课堂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设计好课程大纲,准备好教材和教具。

2. 课堂活动:根据所选的教学方法组织相应的活动,如小组讨论、音乐游戏等。

3. 反馈与评估:课堂结束后,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通过问卷、口头交流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资源配置为了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建议准备以下资源:- 教材与教具: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教材,准备乐器、音响设备等。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范璐茜一、唱歌教学的现状分析:在中小学唱歌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敢当众唱歌,对当众唱歌表现出极其紧张、害怕;大部分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嘴巴呈蠕动状,似在背书;有的甚至不喜欢唱歌。

从事音乐教学近十年,也观摩过不少的音乐公开课。

在唱歌教学这一内容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样两种现象:第一种情况,教师通过多种铺垫与各种手段巧妙地引入歌曲教学后,却往往只唱了两三遍,就开始了为歌曲加入乐器伴奏,创编歌词,创编动作表演,唱歌教学草草过场,没有把唱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种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时,往往只是很表面化地告诉学生要把声音竖起来,要注意咬字、吐字,声音要有气息支持,要把咽喉打开,要调动共鸣,要唱得有感情等等。

却看不到老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做到这些要求的,也很少有针对学生歌唱实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处理与解决的。

给我的感觉是大部分教师,也许自己也没搞明白应该如何把声音竖起来,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声音有气息支持,有共鸣,怎样才能做到吐字清楚不含糊……学生们往往也是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如此唱歌指导等于形同虚设。

可以说在现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

二、唱歌教学与儿童的音乐学习唱歌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

每一首歌曲都是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带有语言的特殊音乐。

它易学、易记,好的作品朗朗上口一唱就会。

因此,唱歌最易被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得到广泛开展,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最有效的手段。

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唱歌教学时间应占全部音乐教学用时的三分之二,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内容。

三、我们的唱歌教学专题研究每一个小学生都喜欢唱歌,可是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并不多,对歌唱中的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要求也基本不懂,更谈不上有什么歌唱技巧,通过我们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孩子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正确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歌曲处理、形体动作等,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表现力。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方法及应用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方法及应用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方法及应用1. 引言1.1 介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情感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歌唱,学生可以锻炼嗓音与节奏感,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集体协作和表达能力。

歌唱还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当今社会,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正是为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快乐、获得满足,同时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系统学习歌唱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培养自己的音乐修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2 阐述本文将探讨的内容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方法及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歌唱教学的分类方法,包括鼓励学生参与歌唱表演、利用游戏互动形式进行歌唱教学、结合多媒体资源进行歌唱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利用歌曲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和表达能力。

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我们将总结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方法及应用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可以为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推动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2. 正文2.1 歌唱教学的方法分类歌唱教学的方法分类主要包括五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歌唱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歌唱表演是一种常见的歌唱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歌唱表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歌唱演出,让他们在表演中积累经验,提高歌唱技巧。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合集五篇)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合集五篇)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功能目标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

学生对唱歌,特别是轮唱、对唱、合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

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教学程序: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四)完美结课实现条件(一)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

如: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声情并茂的范唱、合理娴熟的伴奏,恰当的鼓励方式、和谐的律动舞蹈等方面能力。

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熟练掌握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确立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教师随时激发调动学唱歌曲的兴趣与积极性。

3.教师应经常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和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弥补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4.教师应在学习的基础上勇于实践,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反思和交流,把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二)对学生的要求1.做好课前准备,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以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贯穿课堂始终。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要独立学会唱歌,还要学会演奏和表演,达到真正的理解和完美地表现歌曲的目的。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新课标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对于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在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以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为例,探讨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新课标理念下的音乐教育特点1.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倡导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音乐教育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自我表达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音乐教育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

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歌曲的演唱和技巧训练,忽视了对歌曲意境和内涵的理解和表达。

导致学生在学习唱歌过程中,缺乏对歌曲情感的领悟和表达能力。

2. 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单一,注重师生对唱歌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歌曲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讲解。

学生缺乏对歌曲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情操的提高。

3. 学生参与度不高。

部分学生对音乐唱歌课教学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单调的课堂表现,缺乏自主发展和创新精神。

1. 注重歌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歌曲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每首歌曲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

2. 强化情感表达和审美情操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歌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提高歌唱教学效果的方法陆家玮

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提高歌唱教学效果的方法陆家玮

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提高歌唱教学效果的方法陆家玮发布时间:2021-07-23T15:22:28.577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下作者:陆家玮[导读] 在新时期环境下,教育改革逐渐深入,这也推动了教育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且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桂林市临桂区博元小学陆家玮 541199摘要:在新时期环境下,教育改革逐渐深入,这也推动了教育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且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关键环节,对提升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审美能力等非常重要。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歌唱教学效果。

文章针对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提高歌唱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提升方法一、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概述在小学音乐课堂唱歌的教学中,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基础性音乐知识、音乐演唱的技巧、歌曲的处理。

其中基础性音乐知识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尤其是一些读谱的知识,如记号、各种音符等,另外还涉及曲式的结构、旋律的发展和节奏类型等;音乐演唱的技巧主要包括一些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发音方法、吐字和咬字方法、合唱的训练等,这些直接关系到演唱的效果和歌曲的表达;在歌曲的处理中,要注重处理的深度,对歌曲逐句逐段进行分析,具备充沛感情进行歌唱,且还要注意面部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变动,从而实现对音乐优美的表达。

二、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状况(一)教学计划单一经调查显示,受传统“灌输式”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主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没有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一节音乐课下来教师只是照着自己的计划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遇见重点的知识记录下来,成为接收知识的工具。

现在,一部分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会设置游戏环节,但是刻意的游戏环节,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大降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音乐教研主题唱歌(3篇)

小学音乐教研主题唱歌(3篇)

第1篇摘要: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项基本教学内容,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唱歌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

因此,本文从唱歌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唱歌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授《小鸭子》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鸭子图片、播放鸭子叫声等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产生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春天里的美好事物,激发他们学唱歌曲的兴趣。

2. 突出重点,循序渐进(1)在教授歌曲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

例如,在教授《小星星》这首歌曲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进度。

对于音准和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对于音准和节奏感较差的学生,应注重基础训练,逐步提高。

3. 活动教学,互动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授《两只老虎》这首歌曲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两只老虎”,另一组唱“跑得快”。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授《幸福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唱,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

4. 评价激励,关注个体差异(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唱歌表现时,既要关注音准和节奏,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

(2)注重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唱歌表现时,可以采用“进步奖”、“最佳表现奖”等荣誉称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实践(3篇)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音乐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小学音乐唱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引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唱歌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唱歌教学质量,成为音乐教师关注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

2.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3. 分组合作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歌唱、讨论、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视听结合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图片、视频等元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1. 选用合适的歌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

如儿童歌曲、流行歌曲、民族歌曲等。

2. 注重歌唱技巧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呼吸、发声、咬字等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强化音乐素养培养:通过音乐欣赏、音乐知识讲解、音乐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创设互动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5.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音乐成长。

五、案例分析以《小星星》这首歌曲为例,进行教学实践。

1. 导入:播放《小星星》歌曲,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含义、音乐风格等,让学生了解歌曲。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1. 引言1.1 新课标理念对音乐教育的影响新课标理念对音乐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改变了传统音乐教育的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促进全面素质培养。

新课标倡导跨学科整合,强调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新课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新课标理念的引领,音乐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2. 正文2.1 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的理念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音乐唱歌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表达能力。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新课标强调跨学科和综合性教学。

音乐唱歌课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技能和表达能力的载体,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语文、历史、美术等,拓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广度。

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了解更多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新课标还强调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在音乐唱歌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合唱排练、歌曲创作、音乐游戏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探索音乐的奥秘,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表达能力。

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的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跨学科和综合性教学,并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教学。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寻找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 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的重要性分析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新课标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音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审美情感至关重要。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唱歌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唱歌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唱歌课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材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旧的教学模式已不在适应新的课程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尝试进行了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

可以说唱歌教学是学生对音乐审美、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能力培养的最直接手段。

正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

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

”因此唱歌教学占去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多是配合歌曲教学进行。

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唱歌课教学?“唱会”之后应是“唱好”还是进行学科内的综合表现?是我区音乐教研组这两年重点研讨和不断实践改进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唱歌课引导方法目标从2011年底到2013年,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随着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许多教师都在逐渐转变着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在这其中,许多人都注意到在“教学建议”中的一段内容:“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唱歌教学,使学生感受声音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演唱的经验,培养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感的意识及能力。

”这段话,把唱歌教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每一位工作在第一线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向。

那么,如何高效的上好唱歌课?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艺术水平呢?1 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唱歌教学小学唱歌课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课。

从发声训练到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涉及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小学生又具有生性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理解能力也有限等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有很多老师设计出了音乐游戏、身势律动等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那么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孩子们快速的掌握发声方法,轻松地把握音乐情绪,愉快的理解音乐形象呢?我们认为老师的双手就是很好的工具——手的动作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将音乐的情感延伸到指尖感染孩子们。

小学生歌唱课中音乐表现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歌唱课中音乐表现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歌唱课中音乐表现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小学生歌唱课中音乐表现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赵木希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表现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重要性.《全日制义务教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现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预约,受到情感的陶冶".本文将从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三个方面就培养小学生表现能力的课堂教学实践展开研究.第一节表现的含义及其表现与各个学科的关系一,怎样理解小学生的歌唱课小学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每名学生不论是否具有天赋与特长,都应享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因此,面向一切学生,适应所有学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小学音乐课程的标准偏重与对歌曲的演唱,所以小学音乐课大多是以歌唱为主要内容的模式.二,表现的含义从词源上来看,"表现"一词由来已久.词典上的定义是:表示出来;显现出来,故意显出自己的长处,以特定方式行事或活动,故意显露自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表现主义了.三,什么是音乐表现力音乐的表现力意味着音乐的生命力,但在我国当前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对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这直接影响到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四,表现与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1,表现与绘画的关系: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在早期日耳曼人的蛮族艺术,中世纪的哥特艺术,文艺复兴中的鲍茨,勃鲁盖尔等画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变形夸张的形象,荒诞的画面艺术效果,这些都表露出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2,表现与舞蹈的关系:舞蹈表现力是影响舞蹈选手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围绕如何提高舞蹈选手舞蹈表现力这个中心环节,对舞蹈选手人文素养,艺术鉴赏能力,舞蹈基本功,成套动作的编排,意念和气息的运用等均有要求.3,表现与戏剧的关系戏剧的表现力最为丰富,她影射的是生活中最精华的部分,难度也是相当大的.4,表现与音乐的关系在歌唱中我们会接触到许许多多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声乐作品.在表现中如何掌握好演唱技巧,演绎好作品的内涵,这与把握好作品内容的内外尺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钢琴伴奏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歌唱的关系犹如鱼水,相依共存.第二节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表现能力一,歌唱艺术的表现力歌唱艺术表现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和生命,它的依据是曲谱上词曲作者赋予作品的形式和内涵(一度创作),它的实现一定要靠所有演员对作品的正确理解,默契配合,并以带有自己特色的解释和处理(二度创作),使其音响化和形象化.它的效果应使观众注意里集中,入境,感动,情绪上共鸣.达到使观众欣赏歌唱艺术的同时,受到艺术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我们都知道,从歌唱作品与观众(听众)的交流类型及内容的表达方式来看,声乐作品一般可分为三类:直接交流型歌曲("直射型"),间接交流型歌曲("内在型")和混合交流型歌曲("混合型").这三类歌曲在内容表达的内与外的尺度上各不相同,在演唱风格上也各有其不同的表现方式方法.二,运用声乐的表现艺术对小学生歌唱课进行表现能力培养的实践通过小学音乐见习实践使我发现:小学生最爱上的课是唱歌课,因为歌词是经过加工了的艺术语言,它生动形象,旋律优美,情感丰富,本身就具有诗情画意和艺术感染力.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就要发挥其独特的艺术教育优势,在唱歌课教学中,为孩子创设一种美的音乐氛围,使孩子们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的获取知识,陶冶情操.那么,在唱歌课中,怎样使孩子们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准确地捕捉到音乐形象,尽快进入角色,正确地理解音乐,充分地表现音乐呢?我认为教师要在教唱歌时结合意境,歌曲形象,歌词内容,努力创设音乐氛围,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人情人画之感.下面就以小学二年级的音乐课程教材里的《大鹿》作为形象的教学实践研究,谈一谈如何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歌唱表现能力的培养.故事导人:同学们,老师知道咱们小朋友最喜欢唱儿歌,听有趣的故事了,所以今天呀老师就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大森林里的故事,想听吗? ——(这是教师在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只有学生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对事物的表现能力)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太阳暖烘烘地照着大地,森林里到处都是一片绿油油的美景,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动画课件1)小白兔在干什么呢?原来呀小白兔找到了一块长满蘑菇的好地方,正在高兴地采摘蘑菇呢!你瞧,小白兔采的多开心呀!正在小白兔高兴地采摘蘑菇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动画课件2)小朋友们猜一下,发生了什么事?现在让我们一块儿听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时,老师给播放《大鹿》的模唱)歌词教学: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这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们跟着教师有节奏的朗读,而且要表情丰富的进行)体验与学习歌曲a.教师范唱b.旋律摸唱c.难点学唱——(这部分,教师要着重教授学生咬字,发音,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感觉)综合艺术表演A.按小组分组表演B.汇报演出——(这个部分是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这环节里,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来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带着音乐的旋律,结合自己学习的感受,充分诠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总之,让学生喜爱音乐,感受音乐,在音乐的氛围中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心愿,也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追求目标.只要在教学中多动一些脑筋,给孩子们创设更新奇,更完美的音乐氛围,就能获得成功.(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6029)。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随着新教育课标的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在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也受到了更多关注和重视。

唱歌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在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音乐唱歌课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唱歌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唱歌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肺活量和呼吸技巧,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合唱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

音乐唱歌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表现欲,通过不断的演唱训练,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舞台魅力。

1.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通过唱歌课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节奏、音高、音色和音韵等方面的训练。

3.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通过唱歌课教学,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编曲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唱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语言表达和身心协调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声乐技巧的训练。

通过声乐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技巧和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表现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的方法应该多样化、灵活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和实践活动。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研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歌唱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进行研究。

一、课堂设计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中,课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要教给学生什么内容。

可以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节奏感、音准感为目标,也可以以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知能力为目标。

需要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

对于小学生来说,旋律简单、容易记忆的歌曲更易于吸收和学唱。

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如敬爱老师的歌、友谊的歌等。

要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采用唱歌比赛、合唱团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二、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

要注重声音的训练。

歌唱是音乐的一种表达方式,对声音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各种练声方法,如呼吸训练、发声练习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

要注重节奏的训练。

歌唱需要有较强的节奏感,可以通过敲打节拍、跟随节拍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节奏。

要注重表情的训练。

歌唱需要有真情实感的表演,可以通过情感体验、情感表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评价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听唱、跟唱情况来评估学生的歌唱技巧。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把握音高、音准,是否能够正确掌握节奏等。

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情况来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真实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歌曲的含义等。

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来评估学生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主动表演等。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和设计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人文素养。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范文篇一:“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1课题研究综述1.1课题研究的缘起及相关背景唱歌是一门艺术,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它最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器乐毕竟只是少数人能够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美妙的歌声既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因此,唱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热烈追寻、悉心研究的一门学问。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唱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歌词美、旋律美、音质美和意境美,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并在歌唱中受到歌曲的感染与启迪。

《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演唱的标准要求是:“能够用标准的音凋、节奏和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这里提到的自然声,本人认为其实是我们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学生的首要要求。

然而,在生活中、学校的歌唱活动中以及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唱歌时,唱着唱着就越唱越兴奋,越唱越大声,特别是唱高音时,简直是用全身力气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轻不了低不下,高音喊唱,一片噪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喊唱”。

这种“喊唱”现象在小学低年级比较突出,中高年级也会有。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哈蒂警告说:“这种儿童自然的、带劲的、有生气的歌唱,特别是把全部声音都放出来甚至喊叫的歌唱,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导,就会将许多孩子的良好嗓音一辈子给毁掉了。

”由此可见,“喊唱”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容易损伤学生稚嫩的声带使童声失去了原有的音色,还会影响乐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既破坏了声音的美感,还破坏了歌曲的艺术形象,更谈不上美的熏陶、美的享受,音乐教学就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表现力的目标。

小学音乐教案唱歌时的基本发声技巧

小学音乐教案唱歌时的基本发声技巧

小学音乐教案唱歌时的基本发声技巧音乐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唱歌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音乐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基本发声技巧,为他们打好良好的音乐基础。

本文将讨论小学音乐教案中唱歌时的基本发声技巧,包括正确的体态和呼吸方法、咬字和发音技巧。

首先,正确的体态和呼吸方法对唱歌至关重要。

孩子们应该站立或坐立端正,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舒适。

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正确的体态,例如挺直背部,放松肩膀和颈部。

此外,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产生清晰的声音和控制音调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吸气来充实肺部,并用腹部的肌肉控制呼气,形成稳定的气流。

通过体态和呼吸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唱歌的基本技巧。

其次,咬字和发音技巧也是唱歌时需要注意的关键。

正确的咬字和发音有助于使歌曲的意义得到准确传递,并使声音更加清晰。

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重点训练发音不准确的音节,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音节。

例如,“s”和“sh”、以及“r”和“l”。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发音游戏,帮助学生分辨并准确发音。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和演唱来引导学生模仿正确的发音和发声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除了体态、呼吸、咬字和发音技巧,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来帮助学生发展唱歌的基本发声技巧。

例如,声音放松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舌头、喉咙和嘴部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控制声音。

此外,唱游戏和合唱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听感和合作能力。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发声技巧。

通过正确的体态和呼吸方法,咬字和发音技巧的训练,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引导,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唱歌活动,并逐渐掌握基本发声技巧。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音乐领域的发展,并为今后更高层次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探究

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探究

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探究摘要:在小学阶段音乐具有着比较突出的地位,尤其是在美育方面所呈现的教育价值十分突出。

在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唱歌模块加强思想重视,并重点关注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培养。

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基础,实现音乐思维和实践技能的有效塑造。

下面,主要从音准和节奏感两个层面,就音乐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展开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节奏感;训练前言:在音乐学科范围内,音准和节奏感是重要的组成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建设。

在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歌唱模块的教学规划与组织。

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音准和节奏感为目标,积极探索全新的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学生音乐实践技能的有效建设。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歌唱学习环境,并促使学生在多元化训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音准,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一、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现状就目前来讲,随着美育地位的逐渐提升,音乐在小学阶段所呈现的教学地位也有所提高。

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音乐教师比较注重课程的规划与教学。

唱歌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建设。

然而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因为教师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局限性,在开展歌唱教学期间,比较注重灌输式教学,针对基础的音乐知识进行渗透,忽略学生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在音准和节奏感培养方面也缺乏思想重视。

导致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也给学生在今后实现音乐学科的深入探索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在接下来组织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授课思想,从音准和节奏感两个层面考虑,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全新的课堂环境。

二、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对策(一)构建直观的音乐情景在组织歌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实现音准和节奏感强化训练,教师需要在授课情景方面进行有效干预。

通过情景的创建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并促使学生在情景的支撑下有效的感受歌曲的音准,加强节奏感的培养与建设,保证学生能够规范有序地参与到歌唱表演和训练当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李婷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改变了,课堂模式改变了,教学方法更多样化了……而唱歌教学中,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教研课上,我们看到的唱歌教学往往是这样的: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自然地引入了歌曲教学,却往往唱了两三遍,在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又开始丰富歌曲。

如加入伴奏、乐器、声部等等。

学生连歌曲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开展好后面的活动呢?
怎样才能开展好唱歌课的教学呢?
(一)朗读歌词,激发学生情感。

歌曲是通过旋律与文学语言双重手段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是学生通过歌词来理解内容,再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记忆要表达的音乐形象。

所以分析理解歌词对于学生来说,是加强分析理解歌词的最佳手段。

怎样让学生分析歌词呢?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当学生接触一首新歌时,首先通过朗读歌词,然后划分段落,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找到歌词所表达的中心,并要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由教师总结歌曲的内在思想感情。

如进行第九册中《长城谣》这首歌的教学时,通过朗读歌词,学生讨论,把全曲划分为两段,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歌曲?同学们回答: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歌曲。

教师进一步引导,说这是当时为电影《关山万里》所作的主题歌,以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为题,控诉日寇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过去,而且调动了他们的思维联想,感情的进入,又激发了他们学唱歌曲的兴趣和欲望。

(二)理解歌词,升华学生情感。

通过朗读歌词,学生对歌词表现及内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在此基础上只有深入逐段逐句的分析研究,才能达到更深地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意图、情绪、情感,从而在歌唱中通过声音表达出来,丰富并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

如歌曲《长城谣》学生已经把这首歌划分为两段落,在逐段逐句的分析歌词的同时,由教师加入曲式的分析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第一段落从“万里长城万里长”至“骨肉离散父母丧”,第二段落“没齿难忘仇和恨”至“新的长城万里长”,每一段落歌曲又分为四句,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总结出来。

第一段前两句是颂扬长城故乡的美丽富饶,后两句表达失去家乡内心的极度悲愤。

通过分析,学生会感觉到家乡的美丽、祖国的壮阔,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爱家之情。

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用什么样的情绪、力度、速度演唱歌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以学生生活为起点,激活课程资源;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体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因此,以学生为本,找准教学起点,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我们知道歌唱教学最好的依托就是不断地感受,不断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连,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积累内心体验。

所以,在歌曲学唱的教学环节中,老师带领学生从打铁音效的聆听到厨房劳动音效的模拟,自然地进入了歌曲的学习中。

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已有经验资源的主线牵引下,变得轻松、自然,学生易于接受且乐于接受。

接着,怎样结合基本节奏训练,进一步挖掘厨房劳动过程中的音效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引发了我的思考。

由于上节欣赏课中,学生已初步认识到劳动音效在音乐中的作用,因此,本课中老师充分
利用厨房音效资源,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劳动项目入手(已有生活经验),创编适合的节奏并用打击乐模拟(已有知识经验),最后与歌唱形成一个整体,达到唱、奏、演的完美结合。

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在以学生生活为起点有效激活课程资源后,实现了节奏训练趣味化、活动内容主题化、音乐能力综合化,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挖掘作品内涵,正确表达歌曲情感。

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乐的高潮在何处;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特别注意等;要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正确地表达歌曲情感。

比如,五年级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首先老师描绘了歌曲的意境:微风拂动着柳枝,欢乐的孩子们摇着小船,湖面上荡起涟漪。

老师用愉悦的表情、自然朴实的动作,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让学生真的感觉到了童年的幸福,生活的甜蜜。

教师随时结合歌曲的旋律与意境点拨学生,让学生从内心领悟歌曲的意境,从而对这首歌产生极好的感觉,萌生出想学会它、学好它的念头。

如此这般,学习歌曲的过程,就成了享受艺术美的过程,学起来轻松,理解起来深刻。

在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的思想意境和歌曲的意境融为一体,一切就会很自然。

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把学生领进了音乐的殿堂。

不难看出,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意境是表达歌曲情感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五)以教学活动为途径,优化课程资源;
教学活动作为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须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主题、内容、空间,遵循针对性、趣味性的原则,以课堂实效为标准,优化教学活动。

1、安排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
备课中我们曾就“快乐的炊事员”这一教学环节顺序的安排做过一些探讨。

做法一:将节奏小品“快乐的炊事员”的教学环节放在歌曲学唱之前。

理由是发挥情景导入和感受旋律的作用。

思考:节奏创编是一种音乐能力训练,歌曲旋律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容易形成干扰,使他们忽略了对音乐的关注,造成学习心理上的压力,新歌旋律感受的作用不大。

做法二:将节奏小品“快乐的炊事员”的教学环节放在歌曲学唱之后。

理由(一):增加了歌曲学习的趣味性,是歌唱活动的一种延续,对教学内容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对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

理由(二):由于学生已学会歌曲,当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出现时,学生能更好地关注音乐,将音乐与节奏联系起来,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乐感,音乐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比较我们得出: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生活经验出发,挖掘最贴近学生实际的各种教学资源,使其更好地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效率。

2、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活动越是感兴趣,热情就越高,活动感知就越有深度和广度。

因此,在对教学活动这一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要根据学生的好新奇、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形式。

在本课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会一点简单的家务劳动,学过一些简单的节奏创编,对各种音效的模拟有浓厚的兴趣,于是设计了“快乐的炊事员”这一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用肢体动作模仿再现劳动,用自制乐器模拟(塑料瓶装米粒模拟淘米、垫板敲凳子模拟切菜、小碗小勺学炒菜、报纸塑料袋模拟洗抹布),再现情景,在这种以体验感受为主的音乐综合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快乐而有效。

3、采用开放有效的组织形式
我们的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

在本课“快乐的炊事员”这一教学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劳动项目,然后以小组合作互学、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反馈。

练习的过程中大家共同完成创编、创演的目标,增加了信息交流量,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当然,教学组织形式是为课堂教学实效服务的,必须以课堂实效为准绳。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歌唱与情感教育,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是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

同时教师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充满情感的优美、和谐的音乐情境和气氛,让他们随着教师的引导,在感情与艺术结合的天地中驰骋。

总之,音乐教育是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审美教育课程。

在小学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因素,教无定法,切不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冲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才能使每个孩子从歌唱中得到快乐,从歌声中得到发展,真正地快乐歌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