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学第七章 免疫损伤与疾病

合集下载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将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旨在深入研究免疫系统如何防御外来病原体以及人体对于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机制。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育过程的学科,它涉及与生物分子相关的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等内容。

主要是研究免疫系统的发育、结构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如何应对体内外病原体的侵略作出反应,以及免疫系统如何与其它系统相互协调工作等。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病原体的学科,主要研究病原体的结构、形态、生长、发育、代谢、进化及其对免疫的影响。

它着重研究病原体的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菌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病原体如何感染宿主、引起疾病、抗药性的发展等。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是实验室研究,也是结合临床实践的研究。

通过对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病原体的入侵,从而阐明病原生物学的本质,并依此来设计新的免疫预防疫苗和抗生素。

研究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实验室技术涉及到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放射学、免疫治疗等多个学科,主要包括抗原抗体法、免疫荧光技术、蛋白质电泳、PCR技术、South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术等技术。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研究是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及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它不仅为我们了解病原体的感染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疾病防治、新药研发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教案标题:《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理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学计划是《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这门课程的一节理论课的教案,主要内容是介绍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病原生物学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对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

2.掌握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3.了解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3.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

教学难点:1.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2.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课堂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2.提问:你们对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15分钟)a.免疫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b.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疫器官。

c.免疫系统的功能:识别、清除和记忆。

2.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15分钟)a.免疫应答的机制:抗原识别、抗原呈递和免疫应答的效应。

b.免疫记忆的形成:主要和辅助免疫应答的区别,抗体和细胞免疫记忆的形成机制。

3.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30分钟)a.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的特征和分类。

b.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制:侵入、定植和繁殖,病理损害和免疫逃逸机制。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出示一些病原微生物的图片或案例,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特征、感染机制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提问:你们能想到一些可以预防或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法吗?请列举并简要解释。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第一章:免疫学简介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反应的科学。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血清、抗原物质、酶标板等。

2. 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血清。

2. 制备酶标板,分别加入小鼠血清和抗原物质。

3. 观察和记录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酶标板上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免疫反应的特点。

2. 结合实验原理,解释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二章:细胞免疫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细胞免疫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细胞免疫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细胞免疫是机体通过T细胞对抗原物质的免疫反应。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细胞免疫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脾细胞、抗原物质、细胞培养基等。

2. 仪器:细胞培养箱、流式细胞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脾细胞。

2. 将小鼠脾细胞与抗原物质共同培养。

3. 观察和记录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细胞培养后的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分析细胞免疫反应的特点。

2. 结合实验原理,解释细胞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三章:体液免疫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体液免疫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体液免疫是机体通过B细胞产生抗体对抗原物质的免疫反应。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体液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血清、抗原物质、酶标板等。

2. 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血清。

2. 制备酶标板,分别加入小鼠血清和抗原物质。

3. 观察和记录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酶标板上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体液免疫反应的特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甲状腺球蛋白、眼晶状体蛋白、精子等。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9
• 三、机体的反应性
• 受基因控制,与年龄和健康状态也 有关。
• 四、其它
• 抗原进入体内的途径、剂量及是否 应用佐剂等有关。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0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 一、抗原的特异性 • 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抗原性上。 • 表现在免疫原性上:指某一抗原只能诱
•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 产生的抗体分别与两种抗原(共同抗原) 发生反应。
•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4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5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6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一、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1、异种抗原 • 2、同种异型抗原 • 3、自身抗原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0
6、机体对异物的移植排斥反应功 能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1
7、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死 亡细胞的能力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 B、肺炎支原体与肺组织 • C、父母的HLA与子女的HLA • D、化脓性链球菌M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
及心肌 • E、外毒素与类毒素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

第一节固有免疫细胞 第二节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作用 第三节适应性免疫细胞
第一节固有免疫应答 第二节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一节超敏反应 第二节自身免疫病 第三节免疫缺陷病 第四节肿瘤免疫 第五节移植免疫
第一节免疫诊断 第二节免疫预防 第三节免疫治疗 第四节中药的免疫治疗作用
第八章病原生 1
物学绪论
(六)公共 课
0 5
(五)护理 学专业
(七)中医 骨伤科学专

(八)中医 养生学专业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 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 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第九章细菌学 2
总论
3 第十章常见致
病细菌
4 第十一章病毒
学总论
5 第十二章常见
致病病毒
第十四章医学寄生 虫学概述
第十三章真菌学
第十五章常见致病 寄生虫
第一节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第二节医学微生态 第三节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第四节病原生物学发展历程 第五节中医药与病原生物学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细菌的生理 第三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四节细菌感染与免疫 第五节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谢谢观看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全国中 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七《第七单元常见病毒》复习题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七《第七单元常见病毒》复习题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七《第七单元常见病毒》第七单元常见病毒高考链接一、单项选择题1.(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流行性感冒病毒最主要的特征是A.传播迅速B.抗原易变性C.经呼吸道传播D.致死率高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流感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甲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极易发生抗原性变异,此为其最突出的生物学特性。

所以答案选B。

2.(2017年护理类高考题)乙肝患者“小三阳”A.HBSAg(+)、HBeAg(+)、抗一HBs(+)B.HBsAg(+)、HBeAg(+)、抗一HBs(+)C.HBsAg(+)、抗一HBe(+)、抗一HBc(+)D.抗一HBs(+)、抗一HBe(+)、抗一HBc(+)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乙肝病毒抗原一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该知识点在高考题中以各种题型多次出现,考生要重点掌握。

3.(2017年护理类高考题)有关艾滋病说法正确的是A.死亡原因是艾滋病本身B.只经过性接触传播C.HIV 感染CD8+T细胞D.是免疫缺陷性疾病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特性。

艾滋病的死亡原因不是艾滋病本身,而是感染;HIV的传播途径有性行为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所以不只是经过性接触传播;HIV感染CD4*T细胞,不感染CD8十T细胞;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免疫缺陷性疾病。

所以答案选D。

4.(2016年医药类高考题)乙肝患者“大三阳”是指A.HBsAg(+)、HBeAg(+)、抗一HBc(+)B.HBsAg(+)、HBeAg(+)、抗一HBs(+)C.HBsAg(+)、抗一HBe(+)、抗一HBc(+)D.抗一HBs(+)、抗一HBe(+)、抗一HBe(+)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该知识点在高考题中以各种题型多次出现,考生要重点掌握。

5.(2016年护理类高考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疾病是B.乙脑A.狂犬病D.乙肝C.甲肝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器官分类: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分类: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胸腺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骨髓的功能: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

淋巴结的功能: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1、免疫细胞居住地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1、形成生理屏障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1、干细胞2、淋巴细胞3、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类: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3、NK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8-42其中:实践学时:4学分数:2.5适用专业: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基础免疫学、抗原性异物的性状、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免疫反应机理及常见免疫性疾病和病原生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学科,属医学基础课。

课程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三部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病原性、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概念,了解机体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

本课程以化学、生物学、正常人体学为基础,又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及传染病学、预防医学等临床学科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髙职护理专业,总学时为:38-4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2.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学课学习,要求学生能:1)应用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阐述其在维持人体与环境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超敏反应性疾病为主)。

2)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3)掌握无菌概念,应用微生物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及标本采送。

4)将免疫学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理论与技术用于临床实践。

3.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掌握] 免疫的基本概念[熟悉] 免疫的功能[了解] 医学免疫学的进展教学内容:1)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基础第一章抗原教学目标:[掌握] 抗原、半抗原及抗原决定簇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熟悉] 抗原特性抗原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了解] 抗原的分类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与分类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抗原的特异性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熟悉] 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功能区[了解] 免疫球蛋白水解片断教学内容:1)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抗体的生物学作用4)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第三章补体系统[掌握] 补体概念补体系统组成和命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熟悉] 补体的活化[了解] 补体成份的理化特性教学内容:1)概述2)补体系统的激活调节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第四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教学目标:[熟悉] MHC的分布、功能[了解] HLA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MHC编码的分子3)HLA与医学第五章免疫系统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细胞的种类、作用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概念[熟悉] 免疫细胞的受体细胞因子主要的生物学的作用教学内容: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3)细胞因子第六章免疫应答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应答的概念免疫应答场所、过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和意义体液免疫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熟悉] 免疫应答类型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概述2)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第七章抗感染免疫教学目标:[掌握] 抗感染免疫类型[熟悉] 非特异性免疫组成抗感染免疫意义教学内容:1)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2)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第八章超敏反应教学目标:[掌握] 超敏反应概念Ⅰ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熟悉] 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教学内容:1)Ⅰ型超敏反应2)Ⅱ型超敏反应3)Ⅲ型超敏反应4)Ⅳ型超敏反应5)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第九章免疫学的应用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学诊断的检测原理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种类[熟悉] 免疫学预防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了解] 免疫学治疗教学内容:1)免疫学防治2)免疫学诊断第二篇病原微生物学绪论教学目标:[掌握]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 微生物的发展教学内容:医学微生物学概述第十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胞壁的化学结构、功能与意义 G+菌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质粒的概念芽胞的医学意义 G染色的结果及意义[熟悉]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意义[了解] G染色的步骤教学内容: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2)细菌的结构3)细菌的形态检查法第十一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熟悉]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代谢产物及实际意义[了解] 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培养教学内容:1)细菌的生长繁殖2)细菌的人工培养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教学目标[掌握] 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物理消毒灭菌原理和常用方法[熟悉] 正常菌群和菌群失调的概念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了解]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教学内容:1)细菌的分布2)消毒灭菌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目标[熟悉] 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十四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内、外毒素的区别医院感染的概念[熟悉] 细菌侵入途径、医院感染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感染的种类和类型[了解]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教学内容:1)细菌的致病性2)感染的来源与类型3)医院感染第十五章化脓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化脓性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金葡菌、乙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熟悉] 肺炎双球菌、淋球菌和绿脓杆菌的致病性淋球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葡萄球菌属2)链球菌属3)奈瑟菌属4)铜绿假单胞菌5)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熟悉] 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其他各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分枝杆菌属2)白喉棒状杆菌3)百日咳鲍特菌4)流感嗜血杆菌5)嗜肺军团菌6)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七章消化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熟悉] 消化道感染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大肠杆菌所致疾病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消化道感染细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大肠杆菌的卫生学检查意义教学内容:1)埃希菌属2)志贺菌属3)沙门菌属4)弧菌属5)幽门螺杆菌6)其他消化道感染的细菌7)消化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八章厌氧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 [熟悉] 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所致疾病[了解] 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厌氧芽胞梭菌2)无芽胞厌氧菌3)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教学目标[熟悉]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概念和所致疾病[了解]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支原体2)立克次体3)衣原体4)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一章螺旋体教学目标[熟悉] 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了解]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梅毒螺旋体第二十二章真菌教学目标[掌握] 真菌的概念、培养特性和抵抗力、致病性[熟悉] 常见病原性真菌所致疾病[了解]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概述2)常见病原性真菌3)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作用[熟悉] 病毒增殖[了解]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教学内容:1)病毒形态与结构2)病毒的增殖3)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二十四章病毒的致病性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持续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熟悉] 抗病毒免疫[了解] 病毒的感染途径教学内容:1)病毒的感染2)病毒的致病机制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教学目标:[熟悉]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防治[了解] 病毒分离培养教学内容:1)病毒感染的检查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掌握] 流感病毒的抗原型别与变异、流行的关系[熟悉] 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1)流行性感冒病毒2)麻疹病毒3)腮腺炎病毒4)风疹病毒5)冠状病毒6)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十七章肠道感染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肠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了解] 肠道病毒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脊髓灰质炎病毒2)其他肠道病毒3)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八九章肝炎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途径、致病特点和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熟悉] 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 各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比较教学内容:1)甲型肝炎病毒2)乙型肝炎病毒3)丙型肝炎病毒4)其他肝炎病毒5)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九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三十章虫媒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染方式、所致疾病和免疫性[了解] 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二十一章其他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狂犬病病毒致病性和防治原则[熟悉] 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方式、致病特点[了解]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单纯疱疹病毒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3)狂犬病病毒第三篇人体寄生虫学第三十二章概述教学目标:[掌握] 寄生虫的组成寄生、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阶段和生活史的概念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熟悉]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了解] 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教学内容:1)寄生现象、寄生虫、宿主及生活史2)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4)寄生虫的实验诊断5)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第三十三章医学蠕虫教学目标:[掌握] 蠕虫形态和所致疾病[熟悉] 蠕虫生活史和防治[了解] 蠕虫的实验诊断和流行因素教学内容:1)线虫:蛔虫钩虫蛲虫丝虫2)吸虫: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3)绦虫:猪肉绦虫牛内绦虫第三十四章医学原虫教学目标:[熟悉] 原虫特征阴道滴虫的致病性、标本采集、流行因素及防治间日疟原虫、刚地弓形虫和卡氏肺孢子虫的致病性[了解] 间日疟的实验诊断教学内容:1)阴道毛滴虫2)疟原虫3)刚地弓形虫4)卡氏肺孢子虫第三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学教学目标:[熟悉] 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了解] 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分类、发育与变态教学内容:1)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分类2)节肢动物的发育与变态3)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4)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4.学时分配:5、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形式以闭卷为宜。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笔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笔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笔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笔记一、病原生物的分类和特征1. 病原生物的分类:病原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几大类。

-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 病毒:非细胞遗传物质,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

- 真菌:多细胞生物,可以分为酵母菌和霉菌。

- 寄生虫:可以分为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三类。

2. 病原生物的特征:- 病原性:能够引起疾病的能力。

- 繁殖能力:能够迅速繁殖,增加感染的机会。

- 毒力:能够产生毒性物质,对宿主造成伤害。

- 抗原性:能够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

二、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1. 先天免疫:由于先天免疫的机制是天生具备的,因此对于任何病原生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

先天免疫的主要防御机制包括:- 机械屏障:皮肤和黏膜形成机械屏障,阻挡病原生物的进入。

- 化学防御: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具有抗菌作用,如胃酸、唾液中的溶菌酶等。

- 细胞免疫: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可以直接吞噬和杀死入侵的病原生物。

-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使得病原生物无法生存和繁殖。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在遭遇病原生物后,机体通过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防御机制。

获得性免疫主要包括:- 细胞免疫:T细胞通过识别和杀伤感染的细胞,起到清除病原生物的作用。

- 体液免疫:B细胞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来中和和清除病原生物。

- 记忆免疫:机体在初次感染后,会产生免疫记忆细胞,使得再次遭遇相同病原生物时,可以迅速产生免疫应答,提供更强的免疫防御能力。

三、免疫失调和免疫疾病1. 免疫失调: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激活或功能障碍的情况,导致免疫应答的失衡。

常见的免疫失调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等。

2. 免疫疾病: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导致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

常见的免疫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

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1. 预防: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病原生物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病原生物学概述1.1 病原生物学的定义1.2 病原生物学的分支1.3 病原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4 病原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2 微生物的基本结构和代谢方式2.3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2.4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三章:病毒学基础3.1 病毒的定义和特征3.2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3.3 病毒的生命周期和感染机制3.4 病毒性疾病的特点和防治方法第四章:细菌学基础4.1 细菌的定义和特征4.2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4.3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4.4 细菌的感染机制和防治方法第五章:真菌学基础5.1 真菌的定义和特征5.2 真菌的分类和命名5.3 真菌的生长和繁殖5.4 真菌性疾病的特点和防治方法第六章:寄生虫学基础6.1 寄生虫的定义和特征6.2 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6.3 寄生虫的生活周期和感染阶段6.4 寄生虫的感染机制和防治方法第七章:立克次体学基础7.1 立克次体的定义和特征7.2 立克次体的分类和命名7.3 立克次体的生长和繁殖7.4 立克次体性疾病的特点和防治方法第八章:病原生物检测技术8.1 病原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和方法8.2 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技术8.3 病原生物的鉴定和分析方法8.4 现代病原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九章:免疫学基础9.1 免疫学的定义和特征9.2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9.3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机制9.4 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的概念第十章:感染与免疫疾病10.1 感染与免疫疾病的关系10.2 传染病的分类和流行特征10.3 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特点和防治10.4 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特点和防治第十一章:疫苗与免疫预防11.1 疫苗的定义和种类11.2 疫苗的制作和应用11.3 免疫接种的原则和程序11.4 疫苗的不良反应和预防策略第十二章:抗菌药物与应用12.1 抗菌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12.2 抗菌药物的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12.3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抗药性12.4 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替代疗法第十三章:传染病流行病学13.1 传染病的传播模式和流行趋势13.2 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13.3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13.4 传染病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第十四章:实验室生物安全14.1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14.2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和规范14.3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和操作技术14.4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对第十五章:病原生物学与临床15.1 病原生物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15.2 病原生物学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15.3 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沿15.4 未来病原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生长和繁殖方式。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5学分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55学时,实验教学15学时。

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面向中医院校各主要医学专业和部分涉医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帮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掌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与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重点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及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以及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

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属于基础医学课程中的骨干课程。

其中免疫学是关于生物界如何界定“我”与“非我”,这一生存的最基本问题的科学;病原生物学则是有关人类生物性疾病起因研究的科学。

这两门科学系统的解释了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可能机理与规律。

通过这两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为所有临床及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疾病学知识,并熟悉与了解这两门学科在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基础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要求】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重点掌握好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于免疫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熟悉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对于病原生物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掌握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遗传变异等);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熟悉临床常见病原生物的致病性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熟悉病原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了解病原生物的分类学知识及发现规律。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第一篇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是机体在识别和清除抗原过程中所发挥的各种生物学效应的总和,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

二、填空题1、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2、肿瘤三、选择题1 、C2 、A3 、C4 、B5 、C6 、A四、问答题1、答:(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免疫的基本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

第二章免疫系统一、名词解释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二、填空题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三、选择题1、B2、C 3 、D 4 、A四、问答题1、答: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组成。

根据功能差异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它们是免疫细胞产生、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它们是T、B 淋巴细胞定居进一步成熟和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部位第三章抗原一、名词解释1、抗原是指能与T 细胞抗原受体及B 细胞抗原受体结合,促使T、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或抗体,并与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基或抗原决定簇。

二、填空题1、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2、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三、选择题1、B2、E3、D4、B5、E四、问答题1、答:(1)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两方面。

即某一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自己的免疫效应物质;也只能与针对自己的免疫效应物质结合,发生免疫应答。

(2)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基。

抗原决定基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是与其组成的化学物质的性质、数量、空间排列及构型存在的差异有关。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1.补体(C)系统是具有多种调控机制的蛋白质酶促反应系统,广泛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

2.补体的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补体受体、补体调节蛋白3.补体来源:肝细胞、巨噬细胞4.补体极不稳定,应保存在-20℃或冷冻干燥保存。

5.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经典途径(1)激活物与激活条件激活物: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IC)条件:每一个C1q分子必须同时与IC中两个以上Ig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结合后才能活化,单个IgM即可激活(2)活化过程:【识别阶段】C1识别IC进而活化的过程【活化阶段】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阶段(3)膜攻击阶段:膜攻击复合物(MAC)在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通道,能使可溶性小分子、离子和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膜,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膨胀而被溶解。

6.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清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5)免疫调节作用第三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进行组织移植时会发生排斥反应,编码此类抗原的基因群称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2.人类的有关抗原在白细胞发现,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编码这些抗原的基因群称为HLA复合体。

人类MHC分子一般指经典HLA基因编码产物,简称HLA分子(提呈抗原肽)。

3.HLAⅠ结构:肽结合区(信息传递)、Ig样区、跨膜区、胞浆区分布:各种有核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表面,成熟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表面不表达。

抗原肽与Ⅰ类分子的结合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并不像抗原抗体那样高度结合,只要多肽2~3个关键的氨基酸能恰当地连接而沟槽内相应位置,多肽即可与之结合。

4.HLAⅡ类分子的分布:主要表达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

5.MHC分子的免疫学功能(1)参与抗原的加工与提呈(2)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3)制约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TCR识别APC上抗原肽的同时还必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自身MHC 分子,此现象为MHC限制性(4)参与T细胞分化成熟(5)参与调控自然杀伤细胞第四节其他免疫因子一、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K)是指多种细胞受免疫原、丝裂原等刺激后合成分泌的,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多种生物效应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是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基础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2、免疫防御3、免疫稳定4、免疫监视二、判断题1、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属于生理性,免疫稳定。

2、清除病原微生物属于免疫监视。

3、免疫对机体都有利的。

4、胸腺微环境对骨髓来源的前体细胞具有调节作用。

三、选择题[A型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认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能力B.机体抗感染免疫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功能D.机体清除自身的损伤或衰老细胞的一种能力E.清除和灭杀自身突变的细胞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免疫耐受B.免疫增生病C.肿瘤D.超敏反应E.自身免疫病3、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自身免疫病B.反复感染C.肿瘤D.超敏反应E.移植排斥反应4、机体对特定抗原免疫反应答过强易导致:A.移植排斥反应B.免疫增生病C.反复感染D.超敏反应E.肿瘤5、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是:A.感染病微生物而获得B.接种疫苗而获得C.机体输入淋巴因子而获得D.由遗传而获得E.由母亲的抗体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6、免疫系统包括:A.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C.免疫分子D.免疫器官和免疫分子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B型题]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D.免疫耐受E.免疫缺陷1、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及中和毒素属于:2、清除衰老、损伤、死亡细胞,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稳定属于:3、清除体内突变细胞,以防止肿瘤发生属于:4、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属于:5、机体不能抵御病原性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反复感染属于;[C型题]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1、先天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2、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3、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4、机体获得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抗原的免疫功能属于:5、补体的溶菌作用属于:6、溶菌酶的溶菌作用属于:[X型题]1、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A.免疫监视B.免疫稳定C.免疫防御D.免疫调节E.免疫耐受2、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发生:A.肿瘤B.免疫缺陷C.免疫增生病D.自身免疫病E.超敏反应3、免疫稳定功能是指:A.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B.清除体内突变细胞C.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病原微生物D.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E.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维持息身稳定4、免疫监视功有是指:A.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B.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死亡细胞C.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D.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维持自身稳定E.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四、填空题1、免疫应答的类型有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础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NK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或异常细胞,防止病原体的 扩散。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能够识别并吞噬病原体,同时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细胞:T细胞与B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T细胞
辅助性T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激活其他 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
细胞毒T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 或异常细胞。
亲和力与亲和力成熟
随着免疫应答的进展,生发中心内的 B细胞发生突变,使得抗体的亲和力 逐渐提高,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
反应动力学
抗原与抗体结合的速度、亲和力和稳 定性等动力学参数对于免疫应答和免 疫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CHAPTER 03
免疫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并消化病原体,同时激活 特异性免疫应答。
CHAPTER 04
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01
02
03
天然屏障
皮肤、黏膜等天然屏障能 够阻挡病原生物的侵入。
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等能够吞噬、消 化和清除入侵的病原生物 。
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能够识别并杀伤被 感染的细胞和异常细胞。
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等介质, 激活巨噬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效应。
调节性T细胞
B细胞
调节性T细胞能够抑制免疫应答,防止过度 免疫反应对机体的损伤。
B细胞能够识别并产生特异性抗体,中和病 原体,同时激活补体系统,增强对病原体 的杀伤力。
抗原递呈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能够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一、免疫学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组成。

先天免疫是机体固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天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等。

获得性免疫是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

T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B细胞负责产生抗体,巨噬细胞则是吞噬和杀伤病原体的主要细胞。

3.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抗体是一种由B细胞分泌的免疫蛋白,分为IgG、IgA、IgM、IgD和IgE等不同类型。

抗体的主要功能包括中和病原体、激活免疫细胞、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等。

4.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一旦机体接触到其中一种抗原,免疫系统就能迅速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并形成免疫记忆,从而使得下一次再遇到同一种抗原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

二、病原生物学:1.病原体的种类与感染途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不同病原体可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和昆虫传播等多种途径感染机体。

2.病原体与机体的互相作用: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侵袭。

病原体则通过逃避免疫应答、干扰免疫细胞功能等方式进行对抗。

病原体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3.免疫系统的失调与免疫疾病: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或功能障碍会引起免疫疾病的发生。

免疫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和免疫缺陷病等。

研究免疫系统的失调有助于寻找治疗免疫疾病的方法。

三、应用与研究:1.免疫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免疫学的应用广泛,包括预防疫苗的开发、免疫诊断方法的研究和免疫治疗等。

例如,通过研发新型疫苗能够帮助控制传染病的流行,通过免疫诊断方法可更早地发现疾病,通过免疫治疗可以治疗一些免疫性疾病。

2.免疫学的研究:免疫学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免疫记忆的机制研究、免疫调节的机制探究以及新型抗体药物和免疫细胞疗法的研发等。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二节 宿主与寄生 虫生活史
第三节 寄生生活对 寄生虫形态、生理的 影响
第四节 寄生虫与宿 主的相互作用关系
小结
第五节 寄生虫病的 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原则
思考与练习
1
第一节 线虫
2
第二节 吸虫
3
第三节 绦虫
4
小结
5
思考与练习
1
第一节 叶足虫
2
第二节 鞭毛虫
3
第三节 孢子虫
4
小结
5
思考与练习
第一节 医学节 1
小结 思考与练习
1
第一节 布鲁杆 菌
2
第二节 炭疽芽 胞杆菌
3
第三节 鼠疫耶 尔森菌
4
小结
5
思考与练习
01
第一节 支 原体
02
第二节 衣 原体
03
第三节 立 克次体
04
第四节 螺 旋体
05
小结
06
思考与练习
1
第一节 概述
2
第二节 常见病 原性真菌
3 第三节 真菌的
微生物学检查 及防治原则
4
小结
03
第三节 奈 瑟菌属
04
第四节 肺 炎链球菌
05
小结
06
思考与练习
1
第一节 结核分 枝杆菌
2
第二节 麻风分 枝杆菌
3
第三节 白喉棒 状杆菌
4
小结
5
思考与练习
第一节 埃希菌属 第二节 志贺菌属
第三节 沙门菌属 第四节 霍乱弧菌
小结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
思考与练习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 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 菌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听起来就像是个高大上的课题,对吧?但这里面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

想象一下,咱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城堡,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士兵和敌人。

那些病原生物,像细菌和病毒,就是潜伏在外面的坏蛋,随时想要闯进来搞破坏。

而咱们的免疫系统,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保安队伍,随时准备迎击入侵者。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哎呀,这些小家伙到底有多厉害呢?细菌,嘿,它们可不简单。

有的细菌像个调皮的小孩,藏在我们的肚子里,消化食物,真是个好帮手。

但是,有的就不是那么友好了,像是肺炎链球菌,它们会趁机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捣乱,导致我们咳嗽得厉害。

你说气人不?而且这些小家伙繁殖起来那是相当迅速,简直是兔子遇见春天,一下子就能在你的身体里开个“细菌派对”。

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真是太疯狂了。

然后说说病毒,哇,那简直就是个隐形的坏蛋,来无影去无踪。

它们的攻击方式可是独特,喜欢偷偷摸摸地潜伏在细胞里,一旦找到机会,就开始复制自己,简直像是在进行一场“病毒大赛”。

这家伙还喜欢变脸,变种的速度快得让你目不暇接,真让人觉得无奈。

你就会发现,明明你在忙着吃东西,突然间就感冒了,这简直就像是生活中的一场突发戏剧。

说到免疫系统,大家千万别小看它。

免疫系统里有各种细胞,像是白细胞、巨噬细胞,个个都是能打的。

白细胞就像是特种兵,遇到坏蛋就迅速出击,巨噬细胞更是能吃掉那些细菌,像是在做一场“大扫除”。

你要知道,它们可是我们的守护者,打仗的时候拼得可凶了。

就算身体有点小病,它们也能通过加班加点的方式,努力抵抗那些入侵者,真是让人感动。

免疫系统也会搞错,误把好人当坏人。

这就是过敏的原因,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比如说,有些人对花粉过敏,简直就像是对一朵美丽的花发火,身体一下子就“抗议”起来,流鼻涕、打喷嚏,搞得跟感冒似的。

咱们的身体也有点脆弱,像是个小孩子,碰到一点刺激就会大吵大闹,真是可爱又无奈。

咱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呢?饮食要均衡,蔬菜、水果、蛋白质一样都不能少。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电子教材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电子教材

聂忠 李珊 谭露
唐金强
2/29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具有奠基性质的基础 课程。课程展现在医学生们眼前的是一幕寄生物与宿主间 你死我活激烈争斗的场景。作为宿主的人类,能否最终在 这样一场残酷的斗争中胜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我们如何 认识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以及如何认识病原生物所致危 害的形成机制。我们希望:通过课程,能够激励起有志于 医学事业的莘莘学子们在前人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去不断 探索这一领域的新进展、新发现,为人类在与病原生物的 斗争中获得更多的胜算。
制作人员名单
总 体 策 划:卢芳国 主 编: 卢芳国 副 主 编: 罗 晶
王 易 袁嘉丽 高永翔 王亚贤 梁裕芬
编 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剑冰 万红娇 马彦平 王旭丹 田维毅 边育红 刘文泰 刘永琦 刘维庆 佟书娟 李建婷 汪长中 张宏方 张颖颖 范 虹 陈殿学 姜 昕 梅 雪 陶方方 韩妮萍
动 画: 杨飞杰 美 术: 申可佳 图片处理: 蔡 锐
2/29/2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最严重的I型超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恶心 呕吐、四肢厥冷及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常见的有两类:
(1)药物过敏性休克 化学药物常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质结合成为 完全抗原;也可能是药物中含有的大分子杂质引起。
以青霉素被分解为青霉噻唑醛酸和青霉烯酸,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成 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从而启动I型超敏反应的整个 过程。释放的活性介质若作用于周身毛细血管,使血管扩张,通透性 增加,大量血液积聚于毛细血管床并渗出至组织间隙,使有效血容量 急剧下降,而致休克。
2017/11/5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 抗原 2. 免疫复合物(IC)的形成和沉积
中分子可溶性IC的形成和沉积是Ⅲ型超敏反应的初始环节, 受下列因素影响。 (1)抗原在体内长期滞留:IC形成的先决条件 (2)中分子可溶性IC的形成与抗原抗体比例有关 (3)IC的电荷、亲和力等可影响IC的沉积
2017/11/5
三、临床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过敏性哮喘:由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引起的哮喘和呼吸困难,有早期 和晚期反应两种类型;
2017/11/5
三、临床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消化道过敏反应:表现为过敏性胃肠炎; (3)皮肤过敏反应:摄入或接触某种抗原后,或冷热刺激、日光照射、 肠内寄生虫感染等可引起荨麻疹、湿疹、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 反应。
2017/11/5
二、AID的分类
1.按自身抗原分布的范围分类
器官特异性:自身抗原为某一器官的特定成分,其病变常 局限于该器官。
2017/11/5
一、I型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也称过敏反应,主要由特 异性IgE抗体介导,可发生于局部及全身。
特点
① 发生快,消退也快 ② 常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 损伤 ③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2017/11/5
(一)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1.变应原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其发生与抗体和补体无 关,是抗原诱导的一种细胞免疫应答。
主要特征
反应发生较慢,通常在接触抗原的24 h出现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
2017/11/5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抗原 引起Ⅳ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有①病原体,如胞内 寄生菌、真菌、病毒、寄生虫。②化学物质,如药物、化妆 品、染料、油漆等③细胞抗原,如肿瘤细胞、移植组织细胞 2.相关细胞 Ⅳ型超敏反应由T细胞介导,主要是CD4+Th1细 胞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CD8+CTL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 胞而发挥作用。

反 应
刺激机体 产生
的 发
IgG/IgM抗体

机 制
抗体与靶细胞上的抗原或半抗原特异性结合
激活补体 C3a、C5a MAC 中性粒细胞
2017/11/5
吞噬细胞 调理吞噬
NK细胞、吞噬细胞 ADCC
溶解破坏靶细胞
刺激或阻断作用 靶细胞功能紊乱
2017/11/5
(二)临床常见的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4种类型超敏反应综合比较
2017/11/5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 (自 学)
2017/11/5
概一念、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与分类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己”和“非己”的能 力,但在一定条件下,自身免疫耐受为某些原因所破坏时, 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引发正性免疫应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1.自身免疫 是集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产 生自身抗体及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生理现象。 2.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当机体免疫系统在 某些内因和外因诱发下,对自身抗原产生过度的免疫应答, 以致损伤自身正常组织或器官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病理状 态。
输血反应 多发生于ABO血型不符的输血。如将A型供血者的血液输给B型受血
者,由于A型血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受者血清中有天然抗A抗体,两者结合后激 活补体可使红细胞溶解破坏,引起溶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母胎Rh血型不符;母胎ABO血型不符
2017/11/5
新生儿溶血症
2017/11/5
(二)临床常见的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
(1)靶细胞:正常组织细胞、改变的自身组织细胞和被抗原或抗原表位 结合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均可成为II型超敏反应中被攻击杀伤的靶细胞。 (2)主要靶细胞表面的抗原 : ① 正常存在于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 ② 正常组织细胞上的与外源性抗原相同或相似的共同抗原; ③ 由于感染、理化因素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④ 吸附于组织细胞上的外来抗原、半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2017/11/5
(一)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2.抗体介导的靶细胞损伤机制
介导Ⅱ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M。抗体与靶细 胞膜上的抗原或半抗原特异性结合后,抗体本身不损伤细胞, 必须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通过以下作用机 制使靶细胞损伤。
2017/11/5

型 超
①细胞表面固有的:同种异型抗原、共同抗原、自身抗原 ②吸附组织细胞上的:抗原、半抗原、抗原-抗体复合物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自身免疫学溶血性贫血 肾小球肾炎和风湿性心脏病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又称Goodpasturs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又称Graves病 重症肌无力
2017/11/5
2017/11/5
三、Ⅲ型超敏反应 P91-92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或血管炎症超敏反应。是由 血清中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中等分子大小可溶性 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管基 底膜及组织间隙后,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 及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 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2017/11/5
(二)临床常见的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3)类风湿关节炎 (4)系统性红斑狼疮
2017/11/5
2017/11/5
2017/11/5
类风湿关节炎
2017/11/5
2017/11/5
四、Ⅳ型超敏反应 P93-94
二、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 效应阶段
早期反应:发生在再次接触同一变应原后数分钟内,可持续数小时 晚期反应:发生在再次接触变应原后数小时,可持续数天或更长时间
2017/11/5
2017/11/5
2017/11/5
(三)临床常见疾病
1.全身过敏性反应 :是在应用药物及生物制品之后发生的最迅速
多基因遗传病
2017/11/5
二、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 致敏阶段
2017/11/5
二、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 致敏阶段 2. 激发阶段
(1)主要储存介质: ①组胺;②激肽原酶;③ECF-A。
(2)主要新合成介质: ①白三烯; ②前列腺素D2; ③ PAF(血小板活化因子)
2017/11/5
2017/11/5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发生过程 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分两个阶段, 即致敏阶段和效应阶段。
(1)T细胞致敏阶段 (2)致敏T细胞效应阶段
① CD4+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② CD8+CTL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2017/11/5
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2017/11/5
吸入性变应原: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粉尘、动物皮屑等某些药物或 食物变应原:牛奶、鸡蛋以及食品添加剂、海产类食物等。 化学物质:青霉素、磺胺、有机碘等 经接触方式进入体内的:蜂、蚂蚁的毒素及异种动物血清、疫苗等
2.抗体 IgE 特应性个体 3.主要细胞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IgE Fc受体,高亲和力受体 4.细胞因子 IL-4、IL-13
(1)补体的作用 IC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的裂解片段与C3a和C5a 受体结合,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 出现水肿。。
2017/11/5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IC沉积引起机体损伤的机制
(2)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在吞噬IC的同时,还释放许多 溶酶体酶,使血管基底膜和周围组织发生损伤。
2017/11/5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4)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是IC沉积的重要条件: (5)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的作用:
IC易沉积在血管内高压、血管迂曲形成涡流的组织
(6)机体清除IC的能力:IC的清除由单核-吞噬系统和补体功能决定
2017/11/5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IC沉积引起机体损伤的机制
机制:机体产生IgG,包裹抗原,与IgE竞争,减少抗原与IgE的接合。
2017/11/5
(四)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3. 药物治疗
(1)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阿司匹林、肾上腺素、前列 腺素E等 (2)生物活性介质拮抗剂: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异丙嗪等 (3)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肾上腺素不仅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 挛,还可使外周毛细管收缩升高血压,因此,在抢救过敏性休克时具有 重要作用。 (4)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 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可抑制T、B细胞功 能,减少抗体的产生。
2017/11/5
2017/11/5
2017/11/5
案例分析
• 某日,一对年轻夫妻带小孩到医院就诊,小孩表现 为阵发性连续喷嚏(每次多于3个)、清水样鼻涕 、偶尔不自觉从鼻孔滴下,鼻塞,小孩手抓鼻子, 揉眼睛,表现为鼻痒、眼痒,问诊表明刚带幼儿外 出游玩观花,并在花地奔跑后出现该症状。请问从 免疫学角度分析,该小孩该症状可能什么原因引起 的,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防治原则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