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病例讨论教案
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37e7e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0.png)
一、教案名称:教学病例讨论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决策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拓宽临床知识面。
三、教学内容:1. 病例背景及病史采集2. 诊断及鉴别诊断3. 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4. 临床经验总结四、教学对象:临床实习学生、住培学员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简要介绍病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讨论的重点。
2. 病例分析(1)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分析病例,引导学生从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思考。
(2)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病例进行初步诊断。
3. 病例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2)带教老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第二课时:1. 病例深入分析(1)带教老师针对病例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2)结合病例,讲解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
2. 案例分享(1)邀请有经验的医师分享类似病例的诊疗经验。
(2)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类似病例。
3. 总结与反思(1)带教老师总结本次讨论的重点内容,强调病例讨论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病例讨论中的收获。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在病例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2. 学生对病例讨论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
3. 学生对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学生在病例讨论中的不足之处,如沟通协作、分析能力等。
3. 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0f6ca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3.pn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介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
理解病例讨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掌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的基本流程。
1.2 教学内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概念和背景。
病例讨论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学病例的选择和准备。
教学病例讨论的步骤和技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员参与病例讨论,提高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2.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概念和背景解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定义和实施背景。
强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2.2 病例讨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阐述病例讨论对于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诊断能力和治疗方案制定能力的重要性。
强调病例讨论对于提升住院医师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2.3 教学病例的选择和准备介绍教学病例的选择标准和要求。
讲解教学病例的准备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教学病例讨论的步骤和技巧3.1 教学病例讨论的步骤病例展示:介绍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患者病史。
问题提出:引导学员发现和分析病例中的问题。
讨论交流:鼓励学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进行互动交流。
总结归纳:总结病例中的关键点和讨论成果。
3.2 教学病例讨论的技巧引导技巧:如何引导学员发现和分析病例中的问题。
点评技巧:如何对学员的发言进行有效点评和指导。
激发思维技巧:如何激发学员的临床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教学病例讨论的实践操作4.1 病例展示和问题提出选取一个具体的教学病例,向学员展示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患者病史。
引导学员发现和分析病例中的问题,提出相关疑问。
4.2 讨论交流和总结归纳鼓励学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进行互动交流。
引导学员进行总结归纳,总结病例中的关键点和讨论成果。
第五章:教学病例讨论的反馈和评估5.1 反馈环节向学员提供针对性的反馈,指出他们在病例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
病例讨论教案(一)
![病例讨论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46a15a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1.png)
病例讨论教案
- 目标:帮助学生学习病例分析和诊断能力,提高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内容:病例讨论教学方法、病例分析、临床诊断、治疗方案
-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知识点讲解
- 教学工具:病例分析资料、临床医学书籍、医学影像资料、视频讲解
教学步骤
1. 引入病例
- 选择一个真实的临床病例,引入学生对病例的兴趣和好奇心
- 简要介绍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主诉
2. 小组讨论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对病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
3. 知识点讲解
-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解释
-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知识
4. 案例分析
-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可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培养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5. 汇报和讨论
- 每个小组对自己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进行汇报,进行全班讨论和交流 -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导学生完善分析和诊断过程
6. 总结和拓展
- 总结本次病例讨论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 拓展相关临床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广度
教学评估
-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
- 学生病例分析能力
-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 学生学习效果和反馈
- 下次教学改进计划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和评估,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临床医学知识和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dab751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8.pn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章节一:教学病例讨论概述1.1 教学病例讨论的目的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分析能力增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1.2 教学病例讨论的准备病例的选择与准备参阅相关文献和指南安排讨论时间和地点章节二:病例分析与解读2.1 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和体征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2.2 病例分析住院医师对病例的初步分析指导教师对病例的深入解读探讨可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章节三:临床检查与诊断3.1 临床检查要点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指导住院医师进行必要的临床检查强调检查的准确性和重要性3.2 诊断方法与策略讨论各种诊断方法的选择评价诊断的可靠性和限制确定最终诊断结果章节四:治疗方案与决策4.1 治疗原则与目标明确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具体治疗目标和计划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4.2 治疗方案的讨论与决策住院医师提出初步治疗方案指导教师进行评估和修正共同决策并制定最终治疗方案章节五:病例总结与反思5.1 病例讨论的总结回顾病例讨论的过程和成果强调重要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指出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改进的地方5.2 病例反思与经验总结住院医师分享自己的学习和体会指导教师提出建设性的反馈和指导共同总结经验并促进未来的教学发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 章节六:临床路径与治疗进展6.1 临床路径的介绍解释临床路径的概念和作用介绍该病例所遵循的临床路径强调路径对治疗进展的指导作用6.2 治疗进展的讨论跟进治疗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反应调整治疗计划以应对进展中的问题章节七:病情恶化与紧急处理7.1 病情恶化的识别讲解病情恶化的常见原因指导住院医师进行及时的评估强调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7.2 紧急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讨论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原则教授紧急处理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紧急处理的模拟演练章节八:跨学科合作与沟通8.1 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强调跨学科合作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介绍跨学科团队合作模式讨论跨学科合作的优势和挑战8.2 沟通技巧的培养教授有效的沟通技巧讨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策略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沟通练习章节九:教学病例讨论的评估与反馈9.1 评估方法与指标制定评估方法和指标评估住院医师的表现和进步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改进9.2 反馈的给予与接受指导教师给予及时和具体的反馈鼓励住院医师积极接受反馈共同讨论改进教学病例讨论的措施章节十:教学病例讨论的持续改进10.1 总结经验与教训总结教学病例讨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10.2 持续改进的策略推广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定期评估和调整教学病例讨论的内容和方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 章节十一:教学病例讨论的案例研究11.1 案例研究的选取与分析选择具有教学意义的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和教训讨论案例研究对临床实践的启示章节十二:临床决策与伦理考量12.1 临床决策的原则与方法介绍临床决策的基本原则分析决策过程中的伦理考量讨论如何在复杂情况下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12.2 伦理困境的讨论与解决提出常见的伦理困境案例讨论解决伦理困境的方法和策略强调伦理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章节十三:教学病例讨论的资源共享与传播13.1 资源共享的平台与机制建立教学病例讨论的资源共享平台介绍平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鼓励住院医师积极参与资源共享13.2 教学病例讨论的传播与推广推广教学病例讨论的成功经验与其他医疗机构和学组合作交流提高教学病例讨论在医学教育中的影响力章节十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与认证14.1 培训考核的内容与方法介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标准分析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讨论考核对住院医师成长的作用和意义14.2 培训认证的流程与要求讲解培训认证的流程和步骤强调认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住院医师顺利完成认证过程章节十五:教学病例讨论的教案设计与实施15.1 教案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确定教案的培训目标和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制定教案评估和反馈机制15.2 教案的实施与监督安排教学活动的实施计划监督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案以提高教学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的教案模板,涵盖了从教学病例讨论概述到教学病例讨论的教案设计与实施等多个方面。
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0c4c4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c.png)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病例讨论的目的和意义;2.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病例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等。
三、教学内容1. 病例背景介绍;2. 病例分析与讨论;3. 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探讨;4. 病例总结与经验分享。
四、教学过程(一)病例背景介绍1. 主持人简要介绍病例背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2. 主持人展示病例相关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
(二)病例分析与讨论1. 学生分组进行病例分析,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2. 小组成员围绕病例,从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3. 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质疑。
(三)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探讨1. 主持人根据病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探讨;2. 学生提出不同观点,主持人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3. 总结出最佳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四)病例总结与经验分享1. 主持人总结本次病例讨论的收获,强调关键点;2. 学生分享在病例讨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3. 主持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病例讨论过程中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 学生对病例的分析、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病例讨论中的思维深度和创新性。
六、教学资源1. 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2. 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3.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七、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安排和病例特点,一般安排2-3课时。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病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代表性;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 主持人要引导讨论,避免偏离主题;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病例讨论教案
![病例讨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504a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a.png)
病例讨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习如何进行病例讨论,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并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2. 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病例:向学生介绍一个真实的病例,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5-6 人,让他们根据病例进行讨论,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 教师引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巡视各个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
4.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5.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强调临床思维的重要性。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病例讨论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病例讨论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病例讨论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病例讨论教案
![病例讨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6dbb56ee06eff9aff80709.png)
2.立即通知手术医生可能发生TURP综合征,应尽可能快的完成手术或停止手术。
3.查血生化、血气分析,红细胞和压积,凝血功能、血糖和血氨。至少每小时抽一次生化和血气。
4.将冲洗液改为温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以避免低温和低渗透压加重。
5.监测低钠血症,在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时必须处理。使用高渗盐水目前仍有争议。应避免过快纠正低钠血症。给3%盐水时速度不能超过50-100ml/h,以免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急性非炎性中枢脱髓鞘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慢性低钠血症时脑细胞已经适应了一种低渗状态,此时一旦给予迅速补钠,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造成脑组织脱水而继发脱髓鞘),因此纠正速度应每小时<1.5mmol/L.需要注意一点:低钠的原因不是钠的丢失而是自由水的增多,症状消失后可停止输液,继续给与利尿治疗和输注生理盐水(0.9%)。
目前认为水中毒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以术中大量非电解质性灌注液经创面血管或漏出后再吸收入血所致的水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有关。此外,手术打击、高年体弱及术前合并有心、肺、肾疾病,某些毒物的伴随吸收等也可能是其原因。现已证实,在TURP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灌注液体内吸收。其途径以灌注液的静脉逆流为主,其次是前列腺被膜或膀胱穿孔后引起漏出液的体内吸收。当灌注的吸收量较大时细胞外液的急剧增加可产生水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严重的低钠血症不仅可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而且还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心肌收缩力和脑及全身重要腺体的分泌功能。水中毒不仅可诱发原有心脏病发作而且还可以引起严重的肺水肿、脑水肿,甚至出现颅高压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教学安 排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9岁,体重75Kg,术前诊断前列腺增生,拟联合腰麻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间断服用降压药,术前BP 165/95mmHg,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左室高电压,其余检查未见异常。麻醉穿刺置管顺利,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2ml和10%葡萄糖1ml,麻醉平面T8,术中共输入复发乳酸钠350ml,吸氧辅助呋塞米60mg,灌注液用生理盐水5000ml。手术历时1小时50分钟时患者主诉胸闷气短,呼吸频率增至37-40次/分,继之烦躁不安,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湿性啰音,10分钟后意识不模糊,抽搐,SpO2 下降到90%以下,即予面罩高浓度吸氧,静注呋塞米40mg、地塞米松40mg、氨茶碱20mg。呼吸有所改善,SpO2回升至96%意识逐渐恢复,加纳络酮0.4mg,送ICU作进一步处理,2小时后意识完全恢复,双肺听诊水泡音消失,生命体征平稳,送回病房。
教学病例讨论模板
![教学病例讨论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bbe699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7.png)
教学病例讨论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三、授课时间2学时,每学时45分钟四、授课教师张医师(具备临床教学经验及专业理论知识)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学生能够运用医学知识分析病例,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医学专业术语进行病例讨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3)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运用医学资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素养;(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3)激发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病例讨论的方法和技巧;(3)医学专业术语的运用。
2、教学难点(1)病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诊断和治疗原则的灵活运用;(3)学生在讨论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授课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临床病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简要介绍病例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提出引导性问题,如:“这种病症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我们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来确认诊断?”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2、新知讲授(20分钟)授课教师基于导入的病例,系统讲解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结合板书,突出重点,解释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类似的病例,要求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分析。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意见,共同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授课教师选取几个病例,提出具体问题,要求学生现场解答。
病例讨论教案模板范文
![病例讨论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8e531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4.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病例讨论,提高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和诊断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提升学生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增强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对象:医学专业学生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准备:1. 案例资料: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教学课件:根据病例资料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
3. 讨论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4-6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病例讨论的目的和意义。
2. 播放病例视频或展示病例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病例情况。
二、病例分析(4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a. 病例摘要:简要介绍病例的主要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
b. 病例诊断:根据病例资料,提出可能的诊断。
c. 诊断依据:分析支持诊断的依据。
d. 治疗建议:根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三、教师点评(10分钟)1.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教师针对病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病例讨论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病例资料,撰写一份完整的病例分析报告。
2.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完善病例分析报告。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病例讨论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2. 病例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对病例资料的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能力。
3. 团队合作精神: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提高病例讨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病例讨论教案
![医学病例讨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bc32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f.png)
医学病例讨论教案教案标题:医学病例讨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医学病例讨论的重要性和目的。
2. 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医学病例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介绍医学病例讨论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医学病例的兴趣。
2. 主体:选择一到两个具有挑战性的医学病例,提供病例背景信息,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和讨论一个病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与组员进行合作讨论。
4.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其他小组成员提出补充意见或质疑。
5.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提供相关医学知识和背景。
6. 总结:总结医学病例讨论的重要性和学到的知识,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医疗实践中。
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1. 医学病例:选择具有挑战性和教育意义的医学病例,提供充足的病例背景信息。
2. 学习资料:提供相关的医学知识和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病例问题。
3. 小组讨论指导:为学生提供小组讨论的指导要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合作。
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2.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对医学病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医疗机构,观察和了解医学病例的实际处理过程。
2. 医学研讨会:邀请专业医生或教授进行医学研讨会,与学生分享实际医学病例的分析和解决过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eb8ef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6.pn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引言及病例讨论基本要求1.1 引言介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强调病例讨论在医学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1.2 病例讨论基本要求解释病例讨论的目标和预期结果介绍病例讨论的准备和进行步骤强调住院医师在病例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能力第二章:病例选择与准备2.1 病例选择说明选择病例的标准和原则强调选择具有教学价值和挑战性的病例2.2 病例准备指导如何准备病例资料和相关信息强调住院医师在病例准备中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第三章:病例讨论的组织与引导3.1 病例讨论组织介绍病例讨论的的组织结构和参与者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3.2 病例讨论引导指导如何引导住院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强调住院医师在讨论中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第四章:病例分析与评估4.1 病例分析介绍如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断强调住院医师在分析病例中的细致观察和综合判断能力4.2 病例评估指导如何评估病例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强调住院医师在评估中的证据-based医学实践能力第五章:病例讨论的总结与反馈5.1 病例讨论总结介绍如何总结病例讨论的关键点和收获强调住院医师的反思和自我评估能力5.2 病例讨论反馈指导如何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强调住院医师在反馈中的接受和改进能力第六章:常见病例讨论示范6.1 病例一: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分析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强调住院医师在处理肺炎病例时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6.2 病例二:心脏病的紧急处理讨论心脏病突发时的紧急处理流程强调住院医师在心脏病急救中的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七章:临床技能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7.1 病例问诊技巧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病例问诊强调住院医师在问诊中的沟通技巧和信息获取能力7.2 病例临床检查技巧指导如何进行临床检查和诊断强调住院医师在临床检查中的细致观察和诊断能力第八章: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8.1 医学伦理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讨论医学伦理原则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和挑战强调住院医师在医学伦理决策中的道德判断和责任意识8.2 法律法规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介绍医疗法律法规在病例讨论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强调住院医师在遵守法律法规中的意识和能力第九章:跨学科病例讨论与合作9.1 跨学科病例讨论的意义与方法解释跨学科病例讨论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住院医师在跨学科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协调能力9.2 跨学科病例讨论案例分析提供跨学科病例讨论的实际案例强调住院医师在跨学科讨论中的综合思维和协作能力第十章:病例讨论的教案设计与评价10.1 教案设计介绍如何设计有效的病例讨论教案强调住院医师在教案设计中的组织能力和教学目标设定能力10.2 教案评价指导如何评价病例讨论的教案效果强调住院医师在教案评价中的反思和改进能力第十一章:临床路径和病例讨论11.1 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介绍临床路径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强调住院医师在应用临床路径时的执行力和适应性11.2 临床路径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讨论如何将临床路径应用于病例讨论强调住院医师在病例讨论中运用临床路径提高治疗效果的能力第十二章:循证医学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12.1 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循证医学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强调住院医师在病例讨论中运用循证医学的重要性12.2 循证医学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指导如何运用循证医学进行病例讨论强调住院医师在病例讨论中运用循证医学提高治疗方案的能力第十三章:病例讨论中的教学技巧13.1 教学技巧的分类与作用介绍病例讨论中的各种教学技巧强调住院医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技巧的重要性13.2 教学技巧的实际应用分析如何在病例讨论中运用教学技巧强调住院医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十四章:病例讨论的拓展与深化14.1 病例讨论的拓展介绍如何拓展病例讨论的内容和范围强调住院医师在病例讨论中拓宽知识面和视野的能力14.2 病例讨论的深化指导如何深入挖掘病例讨论的价值强调住院医师在病例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第十五章:病例讨论的总结与展望15.1 病例讨论的总结介绍如何总结病例讨论的过程和成果强调住院医师在总结病例讨论中的反思和归纳能力15.2 病例讨论的展望展望病例讨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未来发展强调住院医师在病例讨论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潜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的教案,分为十五个章节。
妇产科教学病例讨论教案
![妇产科教学病例讨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ac6e9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f.png)
妇产科教学病例讨论教案
教案:妇产科教学病例讨论
一、病例描述
患者A,女性,25岁。
因阴道出血、腹痛,持续2天,就诊于妇产科门诊。
经检查发现,宫颈口开张,宫颈触及胎头,子宫轻度收缩,胎心正常。
诊断为阴道流产。
二、病例分析
1. 阴道流产的定义
阴道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宫腔内发育停止并从阴道中排出的现象。
2. 阴道流产的病因
阴道流产的病因多种多样,如胚胎染色体异常、子宫内膜异常、宫颈松弛等。
3. 阴道流产的临床表现
阴道流产的主要症状为阴道出血,腹痛、腰酸、恶心、呕吐等。
4. 阴道流产的处理
阴道流产的处理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流产,手术治疗适用于晚期流产和有并发症的患者。
5. 阴道流产的预防
阴道流产的预防包括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避免药物滥用、保持心情
舒畅等。
三、病例讨论
1. 针对患者A的病例,你认为手术治疗是否必要?
2. 阴道流产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如何处理?
3. 阴道流产后应如何保养?
4. 在妇产科门诊中,我们应如何进行阴道流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课堂答疑
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如怎样判断阴道
流产的类型、孕酮水平对阴道流产的影响等问题。
五、总结
通过本次病例讨论,我们了解到阴道流产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等方面,并且提高了对阴道流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病例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病例讨论实施方案模板
![教学病例讨论实施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fbee17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f.png)
教学病例讨论实施方案模板一、引言。
教学病例讨论是医学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病例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病例讨论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掌握病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选择合适的病例,病例应具有代表性,能够涵盖课程所学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2. 确定讨论形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或者师生互动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3. 制定讨论流程,确定讨论的时间、地点、主持人、记录员等,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4. 提前准备材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病例资料、影像资料和相关文献,以便学生在讨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5. 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提出问题,讨论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6. 总结讨论成果,对讨论过程和结论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问题和知识点,澄清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2. 任务驱动法,通过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 讨论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表现、提问和回答情况,以及对病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价;2. 教师评价,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讨论成果评价,对讨论的结论和成果进行评价,看是否符合临床实际和科学规律。
六、教学保障。
1. 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包括病例资料、影像资料、文献资料等;2. 指定专业教师担任主持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3.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4c1690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f.pn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第一章:教学病例讨论概述1.1 病例讨论的目的1.2 病例讨论的重要性1.3 病例讨论的基本流程1.4 病例讨论的注意事项第二章:选择合适的病例2.1 病例的选择标准2.2 病例的获取途径2.3 病例的整理与准备2.4 病例的保密与隐私保护第三章:病例讨论的实施3.1 病例讨论的步骤与方法3.2 病例讨论的组织与管理3.3 病例讨论的参与人员职责3.4 病例讨论的评估与反馈第四章:病例讨论的教学技巧4.1 引导与启发思考4.2 提问与解答疑问4.4 互动与促进交流第五章:病例讨论的实践应用5.1 病例讨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5.3 病例讨论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5.4 病例讨论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第六章:临床病例讨论案例分析6.1 病例一:内科疾病案例6.2 病例二:外科疾病案例6.3 病例三:妇产科疾病案例6.4 病例四:儿科疾病案例第七章:病例讨论的教学策略7.1 病例讨论的教学设计7.2 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7.3 病例讨论的教学评价7.4 病例讨论的教学改进第八章:病例讨论与临床技能培养8.1 病例讨论在临床技能培养中的应用8.2 病例讨论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8.3 病例讨论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8.4 病例讨论与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第九章:病例讨论与临床实习教育9.1 病例讨论在临床实习教育中的应用9.2 病例讨论与临床实习目标的衔接9.3 病例讨论与临床实习计划的制定第十章:病例讨论的教育技术支持10.1 教育技术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10.2 网络平台在病例讨论中的作用10.3 多媒体教学在病例讨论中的优势10.4 信息化教学在病例讨论中的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病例讨论概述难点解析:理解病例讨论在医学教育和培训中的核心价值,以及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病例讨论。
二、选择合适的病例难点解析:如何从众多病例中筛选出具有教学价值和讨论价值的案例,以及如何确保病例的质量和隐私保护。
病例讨论一(00002)教学案例
![病例讨论一(00002)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718221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8.png)
病例讨论一(00002)教学案例1. 病史:患者女性,30岁,身高168cm,体重60kg,自诉胃部不适,食欲不振,体弱常感觉疲劳,口干口臭,体重下降5kg,近期有时候发生腹泻。
近期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为:白天/晚上的平均血压分别为135/85mmHg和120/75mmHg,日间平均心率为80次/min,夜间平均心率为65次/min。
查体:血压140/90mmHg,血糖6.3mmol/L,血脂偏高,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
2. 问题:1.该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否提示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 2.如何进行排除诊断? 3.如果确诊PA,应该如何处理?3. 讨论:1)该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否提示出PA?目前该患者表现为胃部不适、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此外,患者还存在高血压、血糖及血脂异常倾向。
这些症状与PA不符合明确的连续性和显著性,因此并不能明确地表明患者是PA。
另外,虽然存在血压偏高,但尚未达到诊断PA的水平,因此也不能完全排除PA的可能性。
2)如何进行排除诊断?为了明确升高患者血压的原因,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一方面,需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例如肾脏疾病、妊娠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等;另一方面,也需要详细的检查肾上腺功能,包括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检测等。
较高测定值有助于支持PA的诊断,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结果同样不能单独用于PA的确认,仅足以证实肾上腺异常增生的存在。
3)如果确诊PA,应该如何处理?对于已经确诊PA的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是药物治疗的首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醛固酮介导的肾脏钠重吸收及钾分泌。
如果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则可考虑添加ACEI/ARBs类降压药物。
尤其是在有心血管并发症的情况下,联合药物治疗是更加必要的。
手术治疗一般选用肾上腺切除术,特别是存在肿瘤、双侧肾上腺侵犯等情况时应尽早考虑。
4. 总结: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具有复杂性,需要全面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
医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范文
![医学病例讨论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38eb4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0.png)
一、教案名称某病例临床诊断与治疗讨论二、教学目标1. 熟悉该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 培养学生分析病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该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 学生分析病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病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学生在分析病例时,如何把握诊断与治疗的要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病例背景:简要介绍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
2. 提出问题:针对病例,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如诊断、治疗、预后等。
(二)病例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该病例,分析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问题。
2. 小组汇报:每组选取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包括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观点。
(三)专家点评1. 教师点评: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强调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要点。
2. 专家讲解: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病例进行深入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总结本次病例讨论的重点内容,强调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要点。
2. 学生反思:学生针对本次病例讨论,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病例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病例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本次病例讨论的满意度。
七、教学资源1. 病例资料: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
2. 相关医学文献:病例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3. 专家团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教学活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病例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病例讨论教案
![病例讨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391e1d5bbfd0a79567362.png)
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教学病例讨论教案为对此类重症患者麻醉期间除常规监测以外,要加强血流动力学,电解质,红细胞比容等监测,以及时准确估计循环血量,提高麻醉手术安全性。
2、并发症1.神经系统神志混乱至昏迷,视觉模糊至失明(有的早期出现),至于失明的原因目前主要认为是甘氨酸升高引起的,因甘氨酸是视网膜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但都是一过性,通常48小时后消失。
2.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和其他心律失常、高血压随之出现血压下降、心衰。
3.呼吸系统肺水肿、发绀、低氧。
4.血液系统稀释性贫血、高血钾症(溶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血甘氨酸和氨升高。
目前认为水中毒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以术中大量非电解质性灌注液经创面血管或漏出后再吸收入血所致的水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有关。
此外,手术打击、高年体弱及术前合并有心、肺、肾疾病,某些毒物的伴随吸收等也可能是其原因。
现已证实,在TURP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灌注液体内吸收。
其途径以灌注液的静脉逆流为主,其次是前列腺被膜或膀胱穿孔后引起漏出液的体内吸收。
当灌注的吸收量较大时细胞外液的急剧增加可产生水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
严重的低钠血症不仅可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而且还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心肌收缩力和脑及全身重要腺体的分泌功能。
水中毒不仅可诱发原有心脏病发作而且还可以引起严重的肺水肿、脑水肿,甚至出现颅高压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3、预防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下列方法可减少或预防TURP综合征的发生:1.掌握手术适应症,提高手术技巧,认清解剖标志,避免切破前列腺被膜及膀胱穿孔。
缩短手术时间。
2.降低灌注压力(建议不高于60cmH2O),以减少灌注液的吸收是预防TURP 综合征的关键措施。
3.除严密监测患者呼吸和循环变化外,术前、术后监测血钠和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TURP综合征。
4.最好不选用全麻,以利于早期发现水中毒的精神症状。
术中输液以输生理盐水为宜。
如果灌注液是含糖液体,则术中忌输含糖液体。
医疗病例讨论教案
![医疗病例讨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bfe3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a.png)
医疗病例讨论教案1. 背景介绍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医疗病例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分析真实的病例,学生将研究如何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同时考虑各种因素对病情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会分析和解释病例中的相关信息- 掌握制定诊断和治疗计划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3. 教学内容3.1 病例选择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医疗病例,包括不同类型的疾病和各种临床情况。
确保每个病例都有足够的资料和信息,使学生能够全面分析病情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2 病例讨论过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病例讨论,每组包括4-5名学生。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 分析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确定关键信息;2. 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假设;3. 分析各种可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选择最合理的;4. 考虑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5. 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和预测其效果。
3.3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和最终的诊断治疗方案。
通过比较不同小组的意见,加深学生对病例的理解,并探讨不同观点的优缺点。
4. 评估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学生对病例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学生制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是否合理;-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教学资源准备- 医疗病例的选择和整理;- 学生小组分组表;- 讨论指导问题或提纲;- 评估表格。
6. 教学计划安排本教案的教学计划为5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介绍医疗病例讨论的目的和意义;2. 第二课时:选择合适的医疗病例,并分组;3. 第三至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和分析病例;4. 第五课时:小组汇报和总结讨论的结果。
7. 参考资料- Bates’ Guide to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History Taking- 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以上是本教案的内容和安排,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病例讨论教案模板范文
![病例讨论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66c52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7.png)
1. 理解病例讨论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学会分析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
教学对象:医学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内容:一、病例介绍1. 病例背景: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
2. 体征和症状:详细描述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时间、性质、程度等。
3. 诊断过程:简要介绍医生的诊断过程,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 治疗方案:已采取的治疗措施及效果。
二、病例分析1. 分析病例特点:结合病例背景、体征和症状,分析病例的典型特点。
2. 诊断思路:根据病例特点,提出可能的诊断。
3. 治疗方案:针对可能的诊断,讨论治疗方案。
三、讨论环节1.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讨论一个病例。
2. 小组讨论:各小组根据病例特点、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形成初步结论。
3. 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
4.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病例讨论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强调病例讨论对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的作用。
二、病例介绍1. 教师详细介绍病例背景、体征和症状、诊断过程及治疗方案。
三、病例分析1. 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一个病例。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讨论环节1. 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
3.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结果。
五、总结1. 教师总结病例讨论过程中的关键点,强调病例讨论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病例讨论的参与度。
2. 学生对病例特点、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表现,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教师总结病例讨论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体:T38.3℃,P 110次/分,R24次/分,神志清,体格、精神发育正常,全身皮肤无黄染及皮疹,无牛奶咖啡斑,无色素脱失斑,无血管瘤、血管痣,无皮脂腺瘤,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前囟已闭,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2mm,对光灵敏,口唇红,口腔粘膜光滑,咽充血明显,扁桃体I度,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10次/分,节律整,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脊柱及四肢关节活动自如,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5.9*10E9/L,NE% 51.5%,LY% 18.6%,MO% 28.2%,EO% 1.5%,BA%0.20%,RBC 4.57*10E12/L,HGB 124g/L,PLT 123*10E9/L;
血生化:钾4.17mmol/L,钠140.7mmol/L,氯98.6mmol/L,钙2.18mmol/L,二氧化碳22.6mmol/L,葡萄糖3.89mmol/L,尿素氮5.2mmol/L;
现病史:患儿于昨日下午开始发热,体温最高达39.5℃,伴咳嗽,予口服美林后体温下降,昨晚患儿再出现发热,服上药体温无下降,至今天上午8时30分时体温约39.8℃,患儿突然出现四肢抽搐,表现为头后仰,双眼向右上方斜视,牙关紧闭,口吐少许白沫,颜面发绀,四肢强直,神志不清,持续约2分钟后自行缓解,缓解后患儿精神疲倦,家长视病重遂来我院就诊入院。
EEG:正常(10天后)。
讨论过程
1、需要补充哪些临床资料
首先,提问:上述病例摘要需要补充哪些临床资料?由学生通过对上述病例摘要进行思考,提出需要补充的相关资料。
学生通过讨论,补充上述相关的临床资料后,带教老师可以反问学生:为什么需要补充这些资料?
2、本病例有何临床特点
带教老师又提出上述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归纳。
通过大家的讨论,归纳出病例的临床特点。通过讨论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同时要求提供诊断依据。综合大家的意见,拟出治疗方案。
老师的提问分析和学生们的讨论回答穿插于上述过程中。
最后,老师对病例进行归纳总结。
复习思考题:
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常用药物?
参考资料:
《儿科学》、《实用临床儿科杂志》
讲稿:
病例摘要:
患儿,男,XXX,2岁,因发热1天,抽搐1次入院。
综合以上情况,入院诊断应考虑为:抽搐待查:热性惊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本病应与病毒性脑炎、肿瘤、代谢障碍(低血糖、低钙及低钠等)等疾病鉴别,因患儿抽搐的性质及伴随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不支持病毒性脑炎、肿瘤、代谢障碍(低血糖、低钙及低钠等)的诊断,故可鉴别。
4对本病下一步应如何处理
综合学生所提出的处理意见包括:继续退热,预防抽搐和抗感染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如头颅CT或MRI,必要时腰椎穿刺等处理。
3本病初步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初步诊断包括:热性惊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带教老师可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诊断提出诊断依据,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本病具有如下特点:患儿,2岁,因“发热1天,抽搐1次”入院。体温约39.8℃时抽搐一次,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约2分钟后自行缓解,伴咳嗽,查体:神志清,体格、精神发育正常,咽充血明显,扁桃体I度,心肺腹无殊,神经系统无异常体征。既往无抽搐史,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病史。血常规尚可,血生化基本正常,脑电图正常。
浙江省人民医院实习教学教案
教师姓名:陈国庆职称:主治医师教学日期:2013、4
教学内容:热性惊厥
教学形式: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小讲课()
授课对象:实习生
教学目的:
掌握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
教学内容:
首先,由主管病床的学生负责汇报病例摘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针对病例摘要所遗漏的信息,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提问,由主管病床的学生加以完善。
针对学生的处理意见,教师进行分析点评:
患儿入院后无再发抽搐,神经系统无异常体征,头颅CT及脑电图均正常,诊断为热性惊厥明确,经退热、止惊及抗感染治疗后。因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恢复良好,很快痊愈出院。此类病人良性预后,多数无需预防性治疗,但有复发的可能,告知家长关于热性惊厥发作时的家庭处理,首先保持镇静、不要惊慌,注意体位,防止窒息,将患儿平躺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食物,分泌物;观察发作持续时间与发作时的情形,发作时间长须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