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公开课幼儿性别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7.5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学习材料

7.5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学习材料

学前阶段所接受的性别教育对人一生的性别特征都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扩展到一个人的身份、性角色行为、性反应和性别差异等方面。

在学前期不正确的性别教育甚至是导致成年时期各种性问题和心理问题的根源。

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应当”具有的特定行为和特征的相对稳定的信念。

人们通常认为男性具有积极、爱冒险、有支配性、独立等特征;认为女性具有体贴、情绪化、温柔、善解人意等特征。

(图7-10)性别刻板印象包括性别刻板知识和性别刻板灵活性。

一、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 (一)性别刻板印象 (二)性别角色张春兴(1995)认为性别角色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传统中公认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

性别角色与性别有关,但并不是性别之间所有的行为差异都是性别角色的一部分,由生物性差异造成的行为差异不属于性别角色的内容,只有社会期望所决定的性别行为才是性别角色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习社会期望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要求,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和控制他们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交往。

对性别角色真正理解并在行为和性格中体现出来,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在实际社会中,男性角色和男性品质受到高度的重视。

一个像男性一样独立坚强的女性会受到社会的赞赏。

在男女平等的社会中,由于教育、生产劳动、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平等权利,男女性别角色的分化正在减弱,性别角色并不是男女关系中唯一的定型基础了。

(三)性别认同性别认同是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是指一个人接受并认可自己在社会中应扮演的性别角色,并将与其相对应的态度行为内化为自己性别角色观和信念的过程。

性别认同对个体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性别认同与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是吻合的,儿童就比较容易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但是如果性别认同发生障碍,可能不能平静地适应社会生活,甚至会形成“异性癖”。

(视频:男孩女孩的性别认同)儿童把发型、服饰等作为区别性别的根据,当发型或者服饰等改变之后,他们可能会认为性别也随之改变,这就是关于性别的不守恒。

《幼儿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幼儿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a
12
3-2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幼儿自身的发展与心理健康 二、家庭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 三、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
(一)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几个因素 的主要体现
(二)受幼儿欢迎的老师具有的特征
四、社会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
a
13
3-3 妨碍幼儿心理健康的十种偏向
1、缺乏抚爱 3、儿权社会 5、过分苛求 7、角色混乱 9、欲求挫折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一)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个别差异提供了
最初的可能性 (三)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二、环境
(一)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三、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
a
9
2-4 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
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
2、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3、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4、心理活动从零乱到形成体系
二、心里发展的性质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划分
a
7
2-2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幼儿的言语发展
1、词汇的发展 2、语法的掌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a
3
1-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作用
1.理论作用 2.实践作用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提高幼儿教育效能 (三)提高教师素质
a
4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九章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ppt课件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九章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ppt课件

end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5
父母教师强化合性别行为儿童的行为儿童观察和模仿他人通常是同性别的同伴对他人的行为起着强化作用认知分类解释注意模仿儿童观察和模仿榜样因为性别相同儿童一般认知发展性别认同知识儿童参加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活动适合于他人的性别10一生物因素1
第八章 小学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 第二节 儿童角色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学习理论
无论儿童性别角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还是性别角色规范,都是儿 童在生活环境中一方面由成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塑造而成;另 一方面是通过儿童的观察学习或模仿而获得。 父母 教师 强化合性别行为→儿童的行为→儿童观察和模仿他人 (通常是同性别的) 同伴 对他人的行为起着强化作用

6
7
8
3.认知发展的观点
1.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 2.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
(二)性别特征行为的发展
5
二、有关性别定型化的理论
(一)生物学的观点
男女两性之间的心理差异以及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主要是由两性 在遗传及生物因素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生物因素直接导致性别 差异,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强化儿童性别角色的程序,不能改 变性别角色的发展方向。)
认知—分类—解释—注意、模仿
儿童观察和模仿榜样,
因为性别相同
儿童一般认知发展 → 性别认同知识 →

儿童参加活动,
因为他们知道
这些活动适合于他人的性别
9
10
三、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1.染色体生物遗传特性的影响 2.荷尔蒙的影响 3.大脑单侧化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 (三)同伴因素 (四)学校教育因素 (五)媒介与文化因素

第14章 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第14章 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 社会情感,女孩比男孩更易表现出怯懦、胆小和 焦虑。男孩攻击性行为明显比女孩多。
• 4.在性别角色发展的过程中,5岁的孩子可 能发生的事情是(D )
• A 知道自己的性别 • B 有明显的自我中心 • C 认为男孩子穿裙子也很好 • D 认为男孩要胆大,女孩要文静 • 5.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第三阶段特点(C )。 • A.开始知道自己的性别 • B.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 C.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 D.较灵活地认识性别角色
三、认知发展理论
• 1.科尔伯格的性别认识发展理论
• 强调性别恒常对性别角色发展的作用。只有获得 性别恒常性后,儿童才喜欢模仿同性榜样。
• 2.布洛克的理论
• 性别角色的内容是由儿童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决定 的,成熟变量也是个重要因素。和科尔伯格一样, 布洛克也认为如果给幼儿提供不同的文化和社会 经验,性别角色内容的模式也会随之改变。
• 第一阶段:2-3岁 知道自己的性别 • 第二阶段:3-4岁 自我为中心的认识性别 • 第三阶段:5-7岁 刻板的认识性别角色(意
味着完全获得性别恒常性)
五、性别刻板印象
• 是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人格特征等 发面的期望、要求和笼统的看法。
• 女生:洗衣、煮饭、做家务、爱说话。 • 男生:玩车子、爱打架、攻击性强等。
• 3.性别图式理论
• 认为当儿童开始根据社会对男女的要求标准进行 编码、组织信息时,性别化就出现了.儿童拥有的性 别知识越多,就越表现出性别偏好。
四、学前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差异
• 1.性别认同(对自己对他人性别的正确定位, 最早出现)
• 2.性别稳定性(幼儿对人一生性别保持不变 的认识)
• 3.性别恒常性(人的性别不会因为外表变化 而改变的认识)

幼儿心理学公开课_幼儿性别化

幼儿心理学公开课_幼儿性别化

幼儿心理学公开课_幼儿性别化幼儿心理学公开课:幼儿性别化近年来,心理学在教育领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幼儿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过程。

在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中,性别化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性别化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性别特征以及其他性别特征的认同和意识形态的形成。

在幼儿期,性别化的发展对于个体后续性别角色的塑造以及性别认同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幼儿性别化的发展,幼儿心理学公开课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幼儿性别化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在幼儿的早期,性别意识还很模糊,并且容易混淆性别特征。

幼儿可能会出现对自己及他人的性别判断错误的情况。

而随着幼儿逐渐成长,他们开始对自己的性别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于性别角色的认同和塑造。

这个过程既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幼儿在与同龄人及成年人的交往中逐渐了解到性别特征,并从中学习到性别角色的行为、态度以及期望。

因此,家庭环境以及幼儿所处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性别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幼儿心理学公开课上,教育者可以分享有关幼儿性别化的研究成果,并提供相关的教育指导。

他们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幼儿性别化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在家庭和教育环境中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例如,他们可以告诉家长和教育者如何避免对幼儿的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如何给予幼儿更多的性别角色选择的空间。

此外,他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实践指导,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建立积极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并通过相关的教育活动和游戏来推动幼儿的性别认同和塑造。

幼儿心理学公开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应对幼儿性别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在幼儿性别化的发展中,有些幼儿可能会遇到性别认同困惑或者性别角色不匹配的情况。

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幼儿心理学公开课可以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性别社会化PPT课件

性别社会化PPT课件
14
性别社会角色:社会依照人们的生理性别将 某些社会责任和权利交付给男性和女性,形 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如家庭制度中的两性 劳动分工,母亲角色和父亲角色分别承担不 同的社会责任和权利。 “好母亲”或“伟大母爱”的期望
性别认同(性别身份或性别同一性):性别
气质与第一性征的一致性状况,是个人对所
属性别群体相对稳定的理解和认知。人们在
55
2、故事书
传统的童话故事,和更多的写给儿童看的现
代故事一样,充斥着性别的刻板印象。在许多童
话里,被动的女性是特别理想的。迪斯尼上映的
儿童卡通片,如“小美人鱼”、“美女和野兽”
和“阿拉丁”,看起来为女性提供了更为积极的
角色,但是,更详细的审查之后,发现它们只是
重复了旧的叙事情节,即无私、美丽的女孩得到
男性的活动与女性也不一样。男性从事更具冒险性 的探索,进行户外活动,要求独立和力量。而在出 现女孩的地方,就会被描绘为被动的,基本上限于 室内活动。
女孩为男孩烧水做饭、洗衣扫地,或者就是等着他 们的归来。
故事书里所体现的成年男人和女人也基本如此。
在所分析的书中,没有一位女性在家庭外面有一份
职业。与此相反,男性都被描绘成战士、警察、法
73
答题要求:
1、以上四个论题任选两题作答,每题50分,共100分。
2、请在答卷上注明答卷人姓名、性别、学号、所在 学院。
3、结合本课程各讲座内容,不抄袭,不写空话、套 话。
4、层次清楚,标点正确,尽量不写错别字。
5、手写版、电子打印版均可。
74
论文提交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4年12月4日(第13周星期四)晚18: 30之前 地点:1区1教302教室。 注:没有按时提交论文的同学作缺考处理。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 (一)儿童对玩具的偏爱在很早就有了性别差异。
• 如:14~22个月的儿童:
• 男孩在更喜欢卡车和小汽车,而女孩则更喜欢洋 娃娃或柔软的玩具。
• 男孩更喜欢参与运动性、竞赛性游戏,女孩则更 喜欢过家家的角色游戏。
汤姆逊 游戏玩具性别化实验
性别化玩具
• (二)儿童对同性别玩伴的偏好也出现得很早
• 2岁的女孩就表现出更喜欢与其他女孩玩,而不喜 欢跟吵吵闹闹的男孩玩。
• 3岁左右,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 为伙伴。
• 幼儿期已经开始有了个性方面比较明显的性别差 异,这种差异不断发展中。
• 研究显示:
• 4岁女孩在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关心人与物等三 个方面优于同龄男孩;
• 6岁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绪稳定性优于女孩,而6岁 女孩对人与物的关心仍优于男孩;6岁儿童的观察 力方面男孩也优于女孩。
• 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男性和女性 行为的社会期望。
• 男女两性是由遗传造成的
• 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则 是从儿童时期起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
性别角色
外化

内化
• 性别行为: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 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 女人更像女人,男人更像男人
• 生理发育: • 对动作、学习能力等方面影响较大。 • 社会因素 • 对社会性和情绪方面影响较大
•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不断地受到成人及同伴的影响
• 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和外界对其行为的奖惩,逐步 建立起性别概念,并把自己所理解的性别角色系 统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并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 行为特征。
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顺序
19变88性年舞12蹈月家丹—麦—国金会”星通过“同性恋婚姻法

1.28第十一章性别行为

1.28第十一章性别行为

知识准备
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双性化的男女更受欢迎,他们的特 征是:温和、文雅、有自信心、事业成功、愿意为家庭和自己的信念奋斗
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同一化相联系的。
思考:如何看待幼儿的性别行为?
【小结】 ①帮助幼儿形成性别角色,发展性别行为是成人的任务。 ②正确认识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是幼儿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 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同一化相联系的,过分划分两性不同的
作用会妨碍男女幼儿的智力和心理发展。 ④ 幼儿期适当淡化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对形成男女同一化性格是有利的。
知识准备
三、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1.幼儿期已经表现出一些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明显体现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2.评价幼儿行为的“性别相符性”的最常见方法就是: 观察儿童游戏中的玩伴与游戏内容。 幼儿的性别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内容(玩具偏好、扮演的角色等)(14-22个月) ——男孩更喜欢卡车和小汽车,喜欢运动型和竞赛性游戏 ——女孩喜欢洋娃娃和毛绒玩具,喜欢玩过家家的角色游戏 2.游戏中的玩伴选择:儿童对同性别玩伴的偏好也出现得很早(女2岁、男3岁开始) 3.个性差异(4-6、7岁) ——4岁女孩的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强,关心人与物方面优于同龄男孩 ——6岁男孩的好奇心、观察力较好,情绪较女孩稳定
知识准备
补充: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1、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2、自我中心地认识识性别角色(3-4岁)
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能明确分辨出自己的性别,并对性别角色的知识 逐渐增多 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这个阶段的幼儿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得越来越清 楚,幼儿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

幼儿心理学教案-15性别发展

幼儿心理学教案-15性别发展
二、性别角色
(一)性别角色标准
性别角色标准是指那些更适合某一性别成员的价值观、动机或者行为。
讨论:运用已有经验,站在妈妈的角度尝试着去回答罗力关于性别的问题。
问题引入,使学生带入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结合客观印象多角度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二)性别角色行为
获得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标准的儿童会表现出不同的性别角色行为。进入幼儿园后性别角色行为表现更为明显,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一般都会选择与自己性别相符的活动或中性活动,游戏时也经常会自发组成同性别的小组,这种现象称为“性别分离”。性别分离现象在许多文化中都存在,而且会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愈加明显。(引导思考影响性别分离的因素)不过到了青少年期,这种性别分离现象会逐渐模糊,青少年开始对异性同伴感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幼儿接受双性化特性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冲突,并联系到生活和教学中。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解、讨论、分析、举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一节气质
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案例:妈妈关于罗力性别问题的敷衍
【讨论】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回答
引入:性别化的概念
导入新课:
一、性别认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性别认同是一个人对自己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识和接受。
板书设计
第七节性别发展
一、性别认同
二、性别角色
(一)性别角色标准(二)性别角色行为
三、性别刻板印象
四、双性化
五、性别意识培养
(一)给父母的建议
(二)给教师的建议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知识难度不高,因而选择更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展开小组学习、讨论学习,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发展心理学:幼儿性别认同的发展》知识要点

《发展心理学:幼儿性别认同的发展》知识要点

1、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2、孩子要成为符合社会的合格成员须知的两个要素:自己的性别、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3、在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1 )孩子一出生父母首先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性别( 2 )性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父母或者其他人对待儿童的方式( 3 )给孩子取名、买衣服、买玩具、与孩子游戏、谈话、相处方式等内容都传递着社会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期望和标准1、男女性别差异是一种正常的现象2、社会对不同的性别有着不同的限制和要求3、男女的性别差异是怎么产生的?特定的社会要求、性别角色4、男女性别差异从什么时候开始?5、男女性别先天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实验研究:“出生 10 小时摆布男女孩喜欢看的图片存有的差异”为例6、男女之间彼此不能理解是一种正常现象,为什么?7、男女之间从不理解到理解是如何做到的?1、幼儿性别行为的差异表现:最早浮现在 2 岁,以活动或者游戏表现出来2、幼儿性别偏爱最早表现在:对玩具的选择上3、 14-22 个月男孩偏爱小汽车玩具;女孩比较喜欢娃娃和毛绒玩具4、 3 岁差异更明显比如对待玩具的态度上、玩的游戏类型上5、3 岁以后幼儿的性别差异能够稳定,甚至表现出对性别角色规定的过分遵从6、 3、为什么会对性别角色规定过分遵从?(详解)7、4、幼儿性别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8、第一方面:对玩具和活动方式的选择和偏好(例子:3-6 岁男孩选择男性化玩具和剧烈游戏;女孩选择洋娃娃和肃静的游戏)9、第二方面:对同伴的选择以及与之交往的特点(倾向于和同性别的小朋友玩,有点排斥异性小朋友)1、 5 岁摆布的孩子,除了自己严格按照某一性别角色规定的标准去行动,还会以此标准评价同性的孩子2、对于不符合性别规定的小火伴,孩子会表现出拒绝和轻蔑的态度3、在幼儿园具备什么样性别特点的孩子更容易找到玩伴?4、有什么样性别特点的孩子容易遭到同伴的取笑或者忽视?5、幼儿过分刻板的性别化行为受两方面影响:对性别差异的认知和理解水平6、2.5 岁孩子就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但对于性别的完整理解要到学龄早期才干彻底完成7、孩子对性别概念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原因8、孩子对性别的认知水平受两个因素影响(三)幼儿性别的恒常性以及后果(稳定不变)1、科尔伯格的性别发展阶段(详细)第一阶段:性别同一性(性别认定)了解我是男孩还是女孩第二阶段:性别稳定性(性别固定)男孩总是男孩第三阶段:性别恒常性 (性别稳定)男孩留长发还是男孩2、回顾成熟的概念3、幼儿 5 岁摆布初步懂得性别的稳定和恒常性,对于性别的认识带有刻板性(具体表现)4、幼儿对于性别的判定依赖于哪些方面?5、幼儿对性别恒常性和稳定的理解水平会制约哪些方面?(实验结论详解)6、知识拓展:一些人做事情墨守成规比较死板的成因7、怎么去克服死板?患有强迫症的人所具有的的死板如何去解决?8、幼儿表现在性别角色刻板化怎么样才干消除?9、幼儿对性别稳定性的理解程度越高会有哪些好处?对同性模范的模仿行为越多10、知识拓展 1 :摹仿是怎么样产生的?11、知识拓展 2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详解“潜伏期”阶段的具体表现12、知识拓展 3 :对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如何去看待1、生物因素:强调性激素、大脑两侧分化的差异2、认知因素:性别理解存在差异的三个成因(详解)3、社会因素:父母、学校、社会、媒体等多因素影响社会因素对孩子性别的塑造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1 )对于男孩会存在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2 )对于女孩会存在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3 )无论男女都会浮现一个明显的问题:自卑(4)一个人幸不幸福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1 )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养孩子会带来哪些问题?( 2 )一个人的性别倒错是怎么产生的?性倒错在程度上存有的区别(详解)( 3 )正确的养育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1 )女性家长带孩子是什么样的?( 2 )男性家长带孩子是什么样的?( 3 )选择不同的人带孩子,对于孩子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孩子从小有不同的生活体验,为他今后选择怎么生活有很大的匡助( 4 )男性的吸引力体现在哪个方面?女性的吸引力体现在哪个方面?( 5 )什么叫性吸引力?性吸引力的公式:吸引力=外在美+内在美+性感+神奇感( 6)什么叫性感?男女的性感具体代表什么( 7 )荣格的心理分析:什么叫阿尼玛?什么叫阿尼姆斯?( 8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的标准之一是什么?( 9 )男孩多和父亲在一起,女孩多和母亲在一起,到了一定年龄,无论男女孩都尽可能多地和父亲待在一起( 10)为什么说和母亲在一起要遵循刺猬效应?什么叫刺猬效应?为什么要找那个刚刚好的点?( 11 )为什么说和父亲相处很容易?和父亲相处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 1 )为什么父亲很忙没有时间教养孩子?( 2 )正确教养方式:父亲在管孩子时,其他家里人不要插足( 3 )正确教养方式:不管谁管孩子都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去插足,除非一种情况(4)孩子最好不要交给老人去带。

幼儿心理学课件-幼儿的自我意识与性别化32页PPT

幼儿心理学课件-幼儿的自我意识与性别化32页PPT
。——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幼儿心理学课件-幼儿的自我意识与性 别化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3.幼儿的自我意识和性别化

3.幼儿的自我意识和性别化

幼儿的自我意识和性别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自我意识和性别化具体含义。

2.掌握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了解儿童的性别自我概念包括哪些方面。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教学难点:了解儿童的性别自我概念包括哪些方面。

三、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内容
1.导入
案例:几天前,时代廊桥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在走廊里拉了巴巴。

就在老师去给她拿裤子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巴巴包了起来,老师来时发现巴巴不在了,就以为是打扫卫生的阿姨来收拾了。

在卫生间里,老师帮她洗屁股,她告诉老师,巴巴已经被她扔了。

拉完巴巴后,她再也没有让任何人动过她的书包,包括平时可以动她书包的老师她也拒绝不让动。

幼儿园的老师都知道她这段时间一直是这样,所以没有太留意。

放学回家后,妈妈爸爸打开书包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她把她的巴巴带回了家。

再问孩子原因时,孩子的回答更令人惊诧:“这是我的。

”看完这个故事,你一定会被孩子的举动惹得捧腹大笑。

尽管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但它却让我们了解了儿童的一个秘密,那就是自我意识的产生。

问题:幼儿自我意识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2.教学过程
(1)自我意识的具体含义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也是获得真心朋友和支持的重要途径。

3.作业
写出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能够在将来生活与工作中关注并促进幼儿性别角 色发展。
3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及 影响因素
你知道吗?
性别 性别角色
5
一、基本概念
性别(sex) 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
差异。作为男性,其性染色体由xy组 成,有性腺、睾丸,而女性染色体由 xx组成,性腺是卵巢。男女性的外部 生殖器也不同。先天的 自然的
21
(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有关研究 有一些研究认为男子的脑功能比女子的脑功能更 加单侧化、专门化;女性的脑功能具有更多的双 侧性。 同样遭受左脑半球损伤,女性比男性造成的 语言缺陷程度要低。如果是右半球损伤,女性比 起男性造成的空间缺陷程度也要轻些。
22
(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有关研究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鲍克等人曾对167个家庭空间 能力测验的研究中发现,空间能力的遗传为性连 锁性遗传。
7
从洗手间标志看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
8
印象中的男性特质
• 大胆、勇敢、正义感 • 大大咧咧、不掉眼泪 • 思考不周到 • 赚钱养家 • 保护女孩子 • ……
9
印象中的女性特质
• 细腻、温柔、 体贴、贤惠 • 重感情,易掉眼泪 • 思考周到 • 会持家,顾小孩 • 较柔弱 • ……
10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在对性别角色认知 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性别行为习惯的 过程,从而导致儿童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的性别 差异。
11
二、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过程
性别概念的发展 性别角色知识的发展 性别行为模式的发展
12
(一)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
阶段
性别认同 性别稳定 性别恒常
年龄(岁)
1.5 -2
测验问题
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思考练习:
如果你见到邻家大嫂把自己 的儿子打扮的花枝招展, 让他们玩布娃娃、过家家 ,涂口红,你想对她说些 什么?
18
• 请问周老师这样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结合幼
儿的性别化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4
拓展延伸
• 性别认同障碍: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 的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
15
16
本课小结
1.儿童性别化发展过程中,父母、教师所起 的作用是巨大又重要的,尤其是父母。
2.性别化对儿童一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及恋 爱、婚姻福都有重要影响。
性别稳定性 (4-5岁)
性别恒常性 (6-7岁)
你是个男孩还 知道自己/他人
是女孩?
的性别(自我界定)
你长大后是当妈 性别不会随 年龄 妈还是爸爸? 而变化。
男扮女装/ 女扮男装
性别不会随外表
(服饰Hale Waihona Puke 形象、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大耳朵图----难回答的问题 视频解析
9
小案例导读:
• 妈妈带着3岁的石头外出吃饭,到了饭店,他吵着 要小便。妈妈为了照顾他,让他进女卫生间,谁 知道石头宁愿憋着也不进,还嚷嚷着说:“我是 男孩,要去男厕所。”妈妈只好拜托别人把石头 带了进去。不仅如此,石头对衣服还很挑剔呢! 比如颜色过于鲜艳的不穿,带小花、蝴蝶结的不 穿等
10
(二)性别角色:性别的社会划分 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各自适宜的行 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
11
性别角色
外化

内化
12
儿童对性别角色的掌握, 有赖于性别认同的确立。
13
幼儿园的性别化教育
• 某幼儿园中班的幼儿几乎都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 性别。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概念 ,已经身为人母的周老师利用自己的一组成长照 片开展了“我长大后是当爸爸还是妈妈”的谈话 活动,启发幼儿思考自己以后会当爸爸还是妈妈 ,并让他们画出长大后的样子,还要求幼儿回家 看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相片;在娃娃家 活动里,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性别来选择各种角 色,根据性别装扮各种娃娃;组织幼儿讨论交流 男孩女孩分别喜欢什么,到公园散步时启发幼儿 观察男人女人的样子和行为。
5
性别认同 (2-3岁)
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自我界定。
我是??
6
性别稳定性 (3-4岁)
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等变化而改 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7
性别恒常性 (6-7岁)
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 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8
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顺序 P197
性别认同 (2-3岁)
第六讲
幼儿性别化
1
一、性别:
生物学特征 男性/女性。
儿童性别化: 社会化
将生物学的性别和 社会对性别的要求 融进个体的自我知 觉和行为之中的过 程。
2
3
快女不女(越来越爷们) 快男不男(越来越娘们) 4
学习要点
幼 1 儿童性别自我概念的发展


2 性别角色


3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性别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