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2020年自然地理 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中国自然地理教案

高考复习中国自然地理教案

中国自然地理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受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力量目标1.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三、情感目标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

熟悉陆地环境的简单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学过地理学吗?【学生答复】学过,初高中都学过!【教师讲解】你们还没学过地理学!你们只学了第一章行星地球属于地球概论学,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属于气象气候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属于水文学,第四章地地表形态的塑造属于地质地貌学。

今日要学的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才真正进入了地理学的殿堂。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它是讨论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局部。

【教师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并非简洁地汇合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展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展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索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生争论答复】略。

【教师简洁讲解】(一般了解即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间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四周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十六章世界地理第38讲世界地理概况教学案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十六章世界地理第38讲世界地理概况教学案

第38讲世界地理概况1.世界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B巴拿马运河非洲与亚洲C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D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E德雷克海峡欧洲与非洲F直布罗陀海峡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陆地、岛屿、大陆和大洲的区别和联系(1)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

(2)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大洲则是对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总称。

(3)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点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海底地形特点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200__m,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大洋底部洋盆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海岭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1)七大洲的地形特征大洲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大;中部高,四周低非洲以高原为主;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欧洲以平原为主;南北高,中部低南极洲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北美洲西部为高大山脉,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古老低缓的高原山地南美洲西部为高大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大洋洲大陆地形分三部分: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①对湿润气流起阻挡、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大分水岭东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这些地段均降水较多。

②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如巴塔哥尼亚高原处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等均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④山脉阻挡冬季寒冷气流,减少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如我国的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地。

(3)山地对各大洲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明显①亚洲地势较高,山脉、高原众多,气候复杂多样。

②欧洲西部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对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构不成阻挡,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广。

[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讲义一、二章0

[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讲义一、二章0

自然地理授课计划自然地理学讲义第一章绪论§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2、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任务及内容本章重点:了解自然地理学内涵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领域是随着时代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扩展的。

首先采用地理学(geography)这个词的人,是生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当时的含义是“对地球的描述”(geo一地球,graphein一描述)。

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已经从地球的描述者变成了改变地球面目的巨大驱动力之一,因此,改善和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地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概括地讲,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与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在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机理的学科体系。

从研究对象上看,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或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最高一级划分,地理学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由于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主要由自然力量和人化了的自然力量所驱动,受自然规律的支配,所以,自然地理学通常归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研究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人地关系的原理‘由于社会一经济文化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主要由人为力量所驱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所创造的社会形态、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发展规律的支配,所以,人文地理学通常归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地理学举科体系示意图同时依据地理学的研究层次可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综合人文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Fowrkqk综合自然地理

Fowrkqk综合自然地理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

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

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2、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具体而言:(1)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2)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3)研究自然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4)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为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服务;(5)揭示人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阐明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正确途径。

4、(德国)洪堡——自然地理学李特尔——人文地理学5、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1)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2)气态、液态与固态三相物质并存(3)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和生命的存在(4)人类聚居的场所6、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般特性(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特征)分层性、交织性、集中性、综合性、差异性、多级性7、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组成结构、区域结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8、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分类(功能类型)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9、自然地理系统概念是由岩石、大气、水、生物等物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巨大的物质系统。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10、自然地理系统研究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功能结构性原则、动态性原则11、地球自转的重要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2)地球自转使自然地理系统中空间和时间的确定成为可能(3)地球的自转使地表运动物体发生偏转(4)潮汐作用使地球自转速度变慢,昼夜逐渐变长(5)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导致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海陆变化、气候变换和生物进化1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1与12选一)(1)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2)在地球表面划分出有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界线(3)地球的公转使四季不等长(4)黄赤交角存在周期性的缓慢变化(5)地球偏心率发生周期变化(6)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产生的力矩,使地球赤道面向黄道面趋近(7)黄赤交角、偏心率和岁差三者的综合效应可引起夏季高纬地区入射太阳辐射改变。

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案——第二章 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特征

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案——第二章      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特征

第二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特征重点:讲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阐述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及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特征。

难点:在于整体性的认识过程第一节系统概述一、系统概念与分类系统、按系统的尺度规模和范围分类、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划分、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划分二、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稳定性与变易性1.传统观点的整体性整体性:自然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具体地讲地球表层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物等成分组成,这些无机自然界与有机自然界各组成成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通过自然历史过程,形成自然地理综合体,这个综合体中任何一个成分或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其它成分或环节的变化甚至整体的变化。

比如:我们所处的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作物为一年两熟,如果气候寒冷则是寒温带气候,无霜期短,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种植耐寒、生长期短的作物。

同样,地貌因素发生变化,也会引起一系列变化,再如华北平原如发生地壳运动,抬升1000米以上,气温降低,降水发生相应的变化,土壤、植被也随之改变。

传统观点:是以自然综合体学说为基础,用因果法则,揭示自然地理环境动态特征,一个因素变化会影响另外的因素,体现在自然综合体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性,传统观点的整体性是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但是传统的观点是定性的描述,不能定量地表达整体性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学科领域特别是系统论的出现,对整体性又有了新的认识。

2.系统思想的整体性,结构和功能1)功能整体性是系统对外结合内部所表现的效应(包括物质和能量、信息等的传输和转换)。

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原理——功能超越性原理,整体系统会出现子系统没有的功能——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种情况:①系统的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这是严格的和精确的数学多次证明的命题,几何和代数从来就把这种关系当作绝对的正确的真理,但这一命题只是对那些联系不紧密的松散系统才成立,只适应于由各要素机械组成的系统,如一筐苹果。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再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同一演化过程。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以祖山天女木兰导入,秦皇岛市想以天女木兰作为市花,经过多次改良培养都没有试种成功,主要原因是:天女木兰喜凉爽、湿润的环境和深厚、肥沃的土壤。

适生于阴坡和湿润山谷。

畏高温、干旱和碱性土壤。

生于海拔700-1800m的阴坡和山谷林中。

没有试种成功的原因是:由于秦皇岛市区海拔低,其海拔约为4米,(河北最低的城市)。

土壤、气候条件不适合。

这些科研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板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

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组成地理环境的基础要素:气候、地形。

表现因素:土壤、生物。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

主因是距离海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这种干旱环境下:植被、地貌、土壤、河流(板书)结论1: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案例)《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芮城在山西省西南端,黄河北岸。

教案大学自然地理

教案大学自然地理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授课对象: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自然地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一、自然地理学概述1. 自然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3.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二、自然地理要素1. 地形- 地形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等的影响2. 气候- 气候的基本要素及特征- 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 水文- 水文的基本要素及特征- 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 生物- 生物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自然地理学概述- 讲解自然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介绍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 回顾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2. 自然地理要素- 地形:讲解地形的基本类型及特征,分析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等的影响。

- 气候:讲解气候的基本要素及特征,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水文:讲解水文的基本要素及特征,分析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生物:讲解生物的基本类型及特征,分析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布置作业: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运用自然地理学理论分析我国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自然地理学教案

自然地理学教案

自然地理学教案【篇一:自然地理学教案(7)】授课题目第二章系统科学与自然地理系统第一节系统科学概述授课类型理论课首次授课时间2009年09月12日学时2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使学生:了解系统的定义、组成部分;掌握系统和基本性质;了解系统科学的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1系统的基本概念;2系统科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教学过程:(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第二章系统科学与自然地理系统第一节系统科学概述系统科学可以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

自40年代起,从系统论的诞生到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再到系统工程的出现,直至系统科学体系的初步形成,历时近半个世纪,如今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为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充实并改进地理科学,应对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系统的定义(10分钟)系统论建立之初,其创始人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on bertallanffy)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亦即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的复合体”。

后来,他对该定义又作了补充,认为“系统是处于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级组成要素的总体。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系统工程学家钱学森在其《论系统工程》(1982)一书中,将“系统”一词定义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以上两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对系统的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前者表达了“系统与环境发生联系”;后者则表明系统应“具有特定功能”。

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将这两种对系统的表述综合起来更为全面。

即系统是由处于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可见“系统”的定义体现系统的整体性、组成的多元性、系统内外的关联性,以及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性质。

二、关于系统的几个基本概念(20分钟)刚才我们对系统下了定义,为了正确理解系统的概念,必须对要素、环境、相互联系、结构与功能这5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自然地理学教案 (5)

自然地理学教案 (5)
6.自然保护区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可适当发挥一定限度的旅游功能。
三、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自从世界进入产业革命时期以来,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速度日益加快,自然保护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察觉。1832年美国政府曾采取措施保护阿肯色温泉,并于1864年在约赛米蒂建立了第一个公园。1872年美国国会创立了黄石国家公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此后原加利福尼亚的约赛米蒂公园于1890年也转为国家公园。1879年,英国在澳洲的新南威尔士创建了世界上第二个国家公园。加拿大于1885年在落基山脉的班夫温泉建立了面积为10km2的自然保护区的班夫国家公园,是加拿大的第一个国家公园。欧美各国开始了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
(三)以保护区的性质分类
我国目前所实行的即是按自然保护区性质进行的分类。将保护区分为三大类共九种类型。参见表26。
我国的这种分类系统与IUCN的分类有较大差异,因而还不能与其接轨,但这种分类系统可以客观地反映保护区的自然类型,以及客观反映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状况(或程度)。例如从表26可以看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到2001年是以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保护的主体。1999~2001年间内陆湿地与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区发展较快,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区类型相对发展较慢。
授课题目
第十二章自然保护区
授课类型
理论课
首次授课时间
2010年01月12日
学时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
理解并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的概念、功能
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的分类与规划
重点与难点
自然保护区的的概念与功能
自然保护区的的分类与规划
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地理《自然特征》教案范文

地理《自然特征》教案范文

本教案将介绍地理中的自然特征,包括陆地和水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与地球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将探讨这些特征是如何影响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

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1. 认识地球的陆地和水体的自然特征。

2. 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学会如何利用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涉及以下内容:1. 陆地的自然特征地球的陆地面积约为13.5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9%左右。

陆地的自然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沙漠、草原等。

这些地形的高度、倾斜度、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水体的自然特征地球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冰川等。

海洋是最大的水体,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左右。

水体的深度、温度、盐度、水流和潮汐都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3. 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地形环境、水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等。

这些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自然界。

它们决定了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资源分布,对人类活动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地理实验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特征和自然环境,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资源展示和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陆地、水体和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

2.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视频演示和图示解释,介绍地球的陆地和水体的自然特征,以及它们与地球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例如,讲解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大学自然地理教案

大学自然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特点、周期和速度。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差、正午太阳高度角等。

3.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生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周期和速度。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二、地球自转1. 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周期和速度。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差等。

3. 通过实例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地球公转1. 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特点、周期和速度。

2.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变化等。

3. 通过实例分析地球公转对地球气候、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四、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影响1.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生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 通过实例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周期和速度。

2. 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概念、特点、周期和速度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地球影响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调整。

地理《自然特征》教案范文

地理《自然特征》教案范文

地理《自然特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特征的观察、分析和描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特征的定义和分类2. 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主要特点3. 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特征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主要特点。

2.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地理特征的定义和分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主要特点。

3. 运用讨论法,探讨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自然地理特征的图片和案例。

2. 准备教材或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3. 准备问题卡片,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案内容请按照上述格式提供,每个章节的内容请保持相对独立和完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我国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特征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的定义和分类。

3. 课堂讲解:讲解自然地理特征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主要特点。

4. 案例分析: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教材或相关资料,完成有关自然地理特征的填空题。

2. 举例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了自然地理特征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主要特点。

说课稿

说课稿

《地质灾害》说课稿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2班:陈丹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教育中学教课书(必修)·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第六节地质灾害。

本次的说课包括六个部分:说教材、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和说板书一、教材简介1、大概内容本单元是自然地理知识最为集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单元,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从课时容量考虑,教材有选择地讲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灾害本身的基本知识、危害、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等内容。

2、本节教材特点其一为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其二是从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这与全书以阐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主线是相吻合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们学习的现实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为下:1、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进行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1)、培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说教法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经历和目睹各种地质灾害发生过程,虽然他们可以从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上获得有关资料、信息,但仍然有欠完整和系统。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视频素材和各种图片资料使学生观察到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等特点,运用类比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讨论各种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归纳出地质灾害的相关性,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进而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御重要性的认识。

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视频演示、讲授、自学、讨论并辅以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重庆师范大学2020年自然地理 教案

重庆师范大学2020年自然地理 教案

重庆师范大学2020年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1. 上层滞水2. 假整合3. 土壤肥力4. 季风环流5. 生态系统6. 洪积扇7. 岁差8. 喀斯特地貌9. 土壤毛管水10. 矿物二、简答1. 地下水分为哪几种类型,简述承压水的特点2. 简述地球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3. 地壳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以及它在岩性建造和地层接触线关系上的表现4. 泥石流的类型,形成泥石流的3个条件?5.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三、论述1.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 水循环过程及对水平衡的理解3. 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地域分异,请论述你的理解2020年人文地理一、名词解释1. 地理环境决定论2. 地方感3. 劳动地域分工4. 边缘城市5. 文化景观论二、简答1. 城市的机制2. 人地关系的新实践特征并举例3. 零增长理论及评价4. 工业布局类型并举例5. 人口流动的规律并举例。

三、论述1. 阐述在当前经济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因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论述这些变化对某科学领域或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启示2. 结合旅游活动对接待地的影响论述旅游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2020年学科教学地理一、简答题1、践行行动研究与地理教师专业发展2、地理教学方法与媒体的创新性继承性3、地理2017课程,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课程设置变化4、“无疑处有疑”体现的教学地理教学原则5、档案袋评价评价方式的类别与意义6、岩石圈图示,并简述体现的地理科学观二、论述题1、人地协调观及培养策略2、纲要信号图示内涵,结合地理理性知识,简述应用策略3、论述地理基本技能,结合地图三要素论述地理智能培养。

《自然特征与农业》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3)

《自然特征与农业》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3)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教学难点: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复备栏一、引入:复习引入二、新授: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河流图学生找出黄河、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并说出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和内流河。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学生读图和P74课文,思考下面几道题:1.西北地区的农业以哪个部门为主?有什么有利条件?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区?东部和西部比拟,畜牧业的分布有什么不同?3.本区有哪几大草场?有哪些著名畜种?4.本区牧民的传统房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图。

转承:本区农业虽然是以畜牧业为主,但是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本区种植业的分布及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读P75~76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本区的种植业有什么特色?分布在什么地方?2.本区有哪些农业区?开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3.本区有哪些优质农产品?为什么瓜果特别甜?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

学生展示学生成果,教师点评。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的灌溉农业区。

承转:干旱是制约西北农业开展的重要因素,那应该怎样解决水源短缺的问题呢?〔学生自由答复〕新疆绿洲地区有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教师出示课件──坎儿井。

学生活动三:教师出示课件──坎儿井示意图。

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坎儿井,试着介绍坎儿井的构成以及是如何引水的。

完成P76~77的活动题。

2.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讲述,学生展示教师作简评。

3.列举新疆的特色瓜果,并说明为什么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学生答复,教师出示课件。

三、迁移探究.新疆为什么盛产长绒棉?塔里木河流域的棉农为什么越天旱越盼着出太阳?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答案,教师出示课件,并小结: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旱,塔里木河的水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出太阳后,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多,河流水量增大,有利于人们灌溉。

《自然特征与农业》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6)

《自然特征与农业》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6)

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4.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注意与前两个地区的比拟、分析。

教学媒体录像: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比照表,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与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和城市分布图〔复合片〕,西北地区的主要矿产分布表;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指图〕。

【板书】西北地区【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答复后,教师总结。

【指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展示投影片】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比照表面积占全国的比例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北方地区 20% 40%南方地区 25% 55%西北地区 30% 4%【提问】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看,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何不同?学生答复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北方地区面积约占20%,人口约占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

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师范大学2020年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 上层滞水
2. 假整合
3. 土壤肥力
4. 季风环流
5. 生态系统
6. 洪积扇
7. 岁差
8. 喀斯特地貌
9. 土壤毛管水
10. 矿物
二、简答
1. 地下水分为哪几种类型,简述承压水的特点
2. 简述地球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
3. 地壳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以及它在岩性建造和地层接触线关系上的表现
4. 泥石流的类型,形成泥石流的3个条件?
5.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三、论述
1.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 水循环过程及对水平衡的理解
3. 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地域分异,请论述你的理解
2020年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环境决定论
2. 地方感
3. 劳动地域分工
4. 边缘城市
5. 文化景观论
二、简答
1. 城市的机制
2. 人地关系的新实践特征并举例
3. 零增长理论及评价
4. 工业布局类型并举例
5. 人口流动的规律并举例。

三、论述
1. 阐述在当前经济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因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论述这些变化对某科学领域或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启示
2. 结合旅游活动对接待地的影响论述旅游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0年学科教学地理
一、简答题
1、践行行动研究与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2、地理教学方法与媒体的创新性继承性
3、地理2017课程,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课程设置变化
4、“无疑处有疑”体现的教学地理教学原则
5、档案袋评价评价方式的类别与意义
6、岩石圈图示,并简述体现的地理科学观
二、论述题
1、人地协调观及培养策略
2、纲要信号图示内涵,结合地理理性知识,简述应用策略
3、论述地理基本技能,结合地图三要素论述地理智能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