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公民意识的演进
法、美两国人民公民意识对比
法、美两国人民公民意识对比班级:历史1402班学号:1413010204姓名:成磊法、美两国人民公民意识对比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
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在我读完《论美国的民主》之后,美国人血液中流淌的那种公民意识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
由此我联想到,在受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极深的法国革命后,法国人的公民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革命的洗礼,是否让他们像美国人一样,将公民意识贯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彼得·麦克菲的《1780——1880法国社会史》中我们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在乡村,尽管大革命后封建领主制的废除以及贵族与土地关系的转变,巩固了革命时期乡村社会关系的革命性转变。
对于失去了特权保护的法国贵族来说,土地上的利益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实力,仍是他们能有别于其他社会成员而自称一个社会阶层的根本保证。
因为他们毕竟承袭了其祖先的土地,依靠这一固定资产的收入而生存。
这种经济上的优越可以使他们仍然处于一个令其他社会成员仰视乃至遵从的地位。
“乡村社区的社会权威现在基于被依赖者的个人尊重与直接经济权利,而不是由于至上的社会地位而要求服从”。
1既然取消封建特权意味着法国社会从以等级为基础的社会向以财富为基础的社会转变,那么,掌握了最多社会财富的社会阶层就可能掌握社会的某些政治权力。
因而,世纪前期,贵族虽然没有了传统特权,但他们仍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乡村里地位仍然很高。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大革命后,法国农民的公民意识仍十分微弱,甚至基本上与大革命前无异。
首先,在乡村社会中。
美国人公民意识面面观
力量
美国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 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 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 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 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价 值 的 不 同
在一个不富裕的国家(如中国),最好的生意是“帮人省 钱,或者帮人消磨时间(娱乐的价值)”;在富裕的国家(如 美国),最好的生意是“帮人省时间(方便的价值),或者帮 人花钱(奢侈品的价值)”。这就是硅谷很多主意在中国不很 行得通的原因。
整堂课的内容是小学生们 跟着老师反复背诵着誓词:
“我保证使用我的批评才 能,我保证发展我的独立思想, 我保证接受教育 ,从而使自 己能够自作判断 。”
这段誓词是美国第三任总 统杰斐逊为美国学生亲自撰写 的。
中国对美国没有威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弗里德曼在他的书中写道:
不用担心中国偷窃美国 的技术,因为美国可以更快 地发明新的技术;最应该担 心的是中国偷窃的是美国独 立宣言、宪法等代表美国价 值的东西,当中国开始拷贝 这些东西时,才是中国真正 强大的开始,那才会对美国 构成实质威胁。
不该被遗忘的人
南京大屠杀,她是金陵女子 学校的主任,美国政府要求她离 开,但她执意留下,她保护了1 万余名难民免遭屠戮,她为挽救 成千上万名中国姑娘免遭侮辱数 度遭日军威胁、殴打。南京市民 称其为 “ 活菩萨 ” ,她墓碑上写 着 “金陵永生” 后对母亲说:“ 答应别丢下我 ”,母 亲说: “我永远不会 ”,并信守承诺 到2008年以80岁高龄辞世,然后妹 妹辞职全心照料她 。她们的故事催 生了相关的书和歌曲,很多人不远 万里去看望她。后来,这位世界昏 迷时间最长的病人、美国迈阿密的 爱德华达辞世,终年59岁。
西方国家公民意识发展的历史轨迹
西方国家公民意识发展的历史轨迹公民意识是公民对政治生活领域公民身份及其权利义务的主观反映,其实质是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主观体现。
随着个体与共同体关系变化,公民的特性、精神和规范也逻辑地经历相应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此,我们无需追踪不同历史阶段每一个公民意识的现实状况,只须对同一历史时空背景下公民意识的空间并存特性进行分析和归纳,就可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公民意识的差异和变化,并透过这种差异和变化,以逻辑的形式概括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有理由认为,公民意识在相互比较中所显示出来的差别,本质上是公民意识演化的不同阶段在不同主体或群体身上的表现。
一、希腊城邦公民体现出富有参与精神和公共责任意识古代西方是公民概念的发源地,因而公民意识也伴随它而产生。
公民产生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雅典时期的城邦时代。
古希腊城邦是疆域狭小的政治共同体,靠畜牧、农耕、掠夺、捕鱼和狩猎等对自然直接“攫取”的方式生存。
[1]而公民就是战时负责保卫城邦,为城邦赢得资源、利益和荣誉,和平时期“参与法庭审判和行政统治的人。
”[2]公民们在城邦这一真正自足和自由的政治领域中,摆脱了家庭生活的束缚,突破了私人领域的限制,从劳役和工作中解放出来,运用语言和行动与同他一样的人交往,协商,共同分享社会权力,共同应对外来威胁和内部纠纷,在共同统治城邦中追求灵魂的卓异,尊严的满足。
可以说参与公共政治生活不仅使公民享受到某种乐趣和自然的甜蜜,获得人生的幸福与完满,同时滋养了平等意识和参与观念,并逐渐地衍生出“城邦至上”的心态甚至是信仰,体现了负责任的公民美德,并塑造出富有参与精神和公共责任意识的积极公民。
然而,希腊城邦公民资格取得却非易事,严格的血统规定、父权制是希腊城邦公民资格制度的基本特征,大量的奴隶、外邦人、妇女均受到政治排斥,被隔离于政治权利之外。
总之,在古希腊城邦,公民意识体现了群体社会中个体还未能独立,深深依附于集体的身份特征。
一方面,公民身份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特权身份,一旦获得即以“积极公民”面貌享受统治和治理的权力。
从公民理想的沉浮看美国历史
公民理想的沉重翅膀:读《民主的不满》1刘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读美国史常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美国人是有理想、有使命感、有原则的,留下了《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那样的不朽文献和华盛顿功成名就之时解甲归田的感人故事。
另方面,美国也被视作一个奉行实用主义、现实主义理念的国家。
美国是如何兼具这两种文化特征的?美国政治思想家迈克尔·桑德尔在其《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一书中,以美国公民理想为中心线索,为我们诠释了这个重要问题。
两百多年来,很多美国的观察者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发现,美国的公民认同主要在政治理念和体制上,而不在具体地域疆界上,这或许与这个国家的世界性移民,多种族、多文化有关。
从建国之始,美国人就认为,自由和民主有赖于公民自治,而自治需要有德行的公民,因此,如何培养和维持公民品德就成为重要的政治理想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
这条主线在美国历史中几经沉浮,作为一种政治传统,至今令学者和政治家们不敢忽视。
按照桑德尔论述,美国公民理想与社会经济现实的较量大致经历这么几个主要回合:最初是以杰斐逊为代表的自耕农公民理想与汉密尔顿的工商建国发展方针的冲突。
经济繁荣和公民道德都是民主国家所需要的,但如果两者发生冲突,孰重孰轻,在建国一代领导人头脑中还是很清楚的。
《弗吉尼亚权利法案》的起草人乔治·梅森曾说,“如果德行是共和国至关重要的原则,那么没有节俭、正直、严格的道德,共和国就不能长期存在……始终盛行于商业都市的恶习、道德堕落、奢侈、贿赂和腐败,难道不会彻底破坏这些原则吗”?美国第二位总统约翰·亚当斯在独立前就明确指出,“公众的德行是共和国的唯一基础……否则就不可能有共和政府,也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自由”,因此“造就人民的品质,正是伟大政治家的份内之事”。
富兰克林也认为,“只有有德行的民族才能获得自由,当国民腐败堕落时,他们更需要主人”。
“三位一体”的公民—西方公民概念的演变及述评
“三位一体”的公民—西方公民概念的演变及述评作者:李惠来源:《中国德育》2014年第02期摘要在西方,公民概念的主体成员、权利内涵、地理外延随着历史不断地演变。
在主体成员方面,公民由最初的少数特权阶层逐渐拓展为全体国家成员;在权利内涵方面,公民从单一的政治权利发展为多元权利;在地理外延方面,突破疆界限制出现了超国家的公民概念。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完整的当代公民概念。
关键词公民;主体成员;权利内涵;地理外延作者简介李惠,香港教育学院管治与公民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公民”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词汇[1],以致美国学者史坷拉感叹道:“再也没有哪个词汇比…公民‟这个概念在政治上更为核心,在历史上更加多变,在理论上更具争议。
”[2]公民一般被界定为作为一国成员的法律和政治身份,以及所被赋予的权利与义务。
在这一规定性概念下,西方公民的主体成员、权利内涵、地理外延随着时间、空间不断拓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公民(公民身份)理论。
本文试图从公民的这三个维度出发,探寻西方公民观念的演变,以便更清晰地认识“公民”的“三位一体”性。
一、公民的主体成员:从特权阶层到普遍的个体身份在古希腊时期,公民是一个特权阶层,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有资格成为公民。
这部分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首先,父母是城邦自由民的成年男性。
如此限制把大量的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外邦人、奴隶工匠排斥在公民范围之外[3]。
其次,拥有一定的财产。
拥有一定的财产既是成为公民的一个条件,也是参与公民生活的一种保障。
梭伦在改革时提出按照财产的多少将雅典城邦的公民分为四个等级:500蒲式耳阶层、武士阶层、士兵阶层及劳动者阶层。
第一、二、三阶层的人可以担任国家的主要官职,第四个阶层的人不能担任公职。
不过,各等级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公民大会,成为陪审员,参与城邦政策的制定及法律审判。
最后,参与公共政治生活。
亚里士多德认为“单纯意义上的公民,就是参与法庭审判和行政统治的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要求”[4]。
美国人的公民意识对我们的启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2000年增刊(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美国人的公民意识对我们的启示高 峰 美国是西方民主政治最发达、最成熟的国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
这一民主政治能够得以充分发展,其中一个基本原因就在于美国人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
在这个“最先产生了伟大的民主共和国思想”,“宣布了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地方①,其国民有着很强的公民意识。
认真研究美国人的公民意识,剖析它的内涵特点及其演进过程,对于我们坚持依法治国,逐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人公民意识的内容及表现 在美国人的眼里,一个具有公民意识的人,不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公民”,即一个具有爱国、忠诚及服从于国家的品质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国家的评判者,一个有能力并且愿意参与其改进的人②。
因为,“正是在公民这一层次上,而不是在精英层次上,决定着民主自治政府的最终潜能是否存在”③。
具体来讲,美国人具有怎样的公民意识呢?首先,美国公民有着很强的独立意识。
美国建国前是英国的殖民地。
美洲殖民就是始于一种对于独立、自由理想的渴望,即,一个社会里的公民可以自由结合并通过制定对大家都有益的法律来管理自己。
美洲的“移民始祖”们是当时在英国遭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是一群有着虔诚信仰的普通工匠和农民。
为了建立一个自由的国度,不再受专制王权的统治和天主教会的迫害,他们在登上美洲大陆之前,在船上签订了一份公约,宣布自愿结成平等的公民政府,制定自己的法律、章程和官职机构。
这份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为在新大陆上建立自治和法治打下了基础。
在这种自治政府的管理下,他们终于摆脱了欧洲专制王权的压迫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约束。
因此,美国公民对于独立、自由格外珍惜。
帕特利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曾激励许多人为独立自由而奋斗。
美国公民教育理论(2000-2010)研究
美国公民教育理论(2000-2010)研究近年来,美国公民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美国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培养公民意识、促进公民参与和建立公民价值观等方面。
在这一时期,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如何提高公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以培养具备公民素养的美国公民。
首先,研究者们强调了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对社会、民主政治和公共事务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表明,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提高个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并激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方法和策略,如社会学习、模拟实践和公民参与项目等,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其次,研究者们致力于促进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是指个人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和公共事务的行为。
研究发现,公民参与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民主性和公正性,还能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教育策略,如模拟选举、社区服务和公民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公民参与能力。
最后,研究者们关注了建立公民价值观的重要性。
公民价值观是指个人对社会价值和道德原则的认同和尊重。
研究发现,建立公民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品质和道德意识。
因此,研究者们提倡将公民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并通过教育活动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公民价值观。
总的来说,2000年至2010年是美国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
研究者们通过探索培养公民意识、促进公民参与和建立公民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提高公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以不断完善美国的公民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备公民素养的美国公民。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
>才智/55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仲惟嘉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指统治阶级为了捍卫自身利益、加强和稳定其自身统治的必要手段。
美国从建国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受重视。
自美国建国以来,美国逐渐形成了独有的且有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毫无疑问,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要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以捍卫资本主义制度为宗旨,打上了深刻的阶级的烙印,但其中也体现着一些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认识,这些规律性认识有着跨时代的普遍性价值。
关键词:公民;美国;政治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仅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从建国到现在,始终都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又被称之为公民教育。
在公民教育的影响,美国民众的公民意识不断的增强。
美国各时期的主要任务、时代主题都是其思想政治教育不变的中心思想,对任务的完成和时代主题的实现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基本上土著居民只有印第安人。
在殖民时代,加尔文教、革命思想家的各种主张在精神上将北美人统一起来。
殖民地的清教徒们为其契约思想曾在《圣经》中寻求理论的根基,目的是在政治上捍卫有利于宣扬自己宗教制度的政权。
可是到了殖民后期,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弗逊等人对于增进公民意识做出突出贡献。
尤其是杰弗逊,他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作者,在文章中具体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并赋予它形式和力量,从而美国人终于开始相信了它。
《独立宣言》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一面标志性大旗和团结全国人民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这无疑鼓舞起了民族主义精神,从而使无数人民觉醒起来。
最终在1783年打倒了英国殖民,取得了民族独立的伟大胜利。
(2)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在联邦化时期联邦化时期(1754-1819年)为美国独立运动和建立新政府的时期。
在此期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把培养有责任心的美国公民作为重点目标。
美国民主化与公民参与
美国民主化与公民参与在当今全球范围内,美国一直以其民主制度和公民参与度高而闻名。
然而,美国的民主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美国民主化的历程以及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一、美国民主化的历程美国的民主化过程可以追溯到其建国初期。
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随后制定了《独立宣言》和《宪法》,确立了民主的基本原则。
然而,在建国初期,美国的民主并不完善,只有白人男性才享有选举权,其他群体如女性、非洲裔美国人和原住民被排除在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逐渐实现了更广泛的民主化。
19世纪中期,妇女开始争取选举权,最终在1920年获得了全面的选举权。
同样,非洲裔美国人也在20世纪中期争取到了平等的选举权。
这些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美国民主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是民主制度的核心。
美国的民主制度得以维持和发展,正是因为公民们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
公民参与有助于加强民主制度的合法性和可靠性,确保政府的决策代表人民的意愿。
首先,公民参与促进了政策制定的民主性。
通过参与选举、投票和参与公共讨论,公民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利益,从而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这种广泛的参与确保了政府的决策是基于多数人的意愿,而非个别利益。
其次,公民参与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通过参与社区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公民们能够直接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例如,公民们可以参与环保组织、慈善机构和社区服务项目,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共福利做出贡献。
最后,公民参与有助于建立和维护社会凝聚力。
通过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公民们能够建立联系和合作,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公民参与也为个体提供了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影响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和展望尽管美国的民主化和公民参与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政治极化和意见分歧导致了公民参与的分裂。
政治立场的对立和争议使得公民们更加倾向于固守自己的立场,而不愿意与对立意见进行对话和合作。
美国的公民权运动及成果
美国的公民权运动及成果在美国历史上,公民权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运动的目的是争取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平等权利,包括投票、教育、住房、工作、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平等。
这个运动在20世纪中期开始,经历了多年的抗争和斗争,终于在1960年代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美国公民权运动的历史和成果。
公民权运动的开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
当时,美国社会对于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歧视和冷落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黑人被剥夺了许多基本的权利和自由,包括投票和教育等。
当时,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们开始呼吁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走上街头,抗议这种不公平待遇,并且对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做出了一项重要的裁决——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
这个案件揭示了美国教育系统种族隔离的不公,认为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应该在同一所学校接受教育。
这项裁决标志着公民权运动的开始,并鼓励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继续争取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在随后的几年间,公民权运动在美国各个地方发生了许多抗议和示威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运动。
这个运动开始于1955年,继续到1956年。
在这个运动期间,美国黑人拒绝使用公交车,以抗议公交车公司强制黑人坐在车后面,并且放弃了占据公交车前排座位。
这个运动表明了美国黑人在争取平等权利方面的决心和毅力,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1960年代,公民权运动变得更加广泛和激进。
在这个时期,许多领袖们开始提出更加激进的要求,包括结束种族隔离、停止黑人选民的阻碍和确保平等工作机会等。
公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X等人,也成为了在美国抗议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人物。
在公民权运动的顶峰时期,政府也开始采取行动,加强对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保护和支持。
1964年通过了《国民权法案》,禁止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或民族的歧视。
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选民权法案》,禁止选民的种族歧视和其他形式的阻碍。
美国人的公民教育
美国人的公民教育作者:陈冠任来源:《师道》2009年第06期一、潜移默化的公民教育在美国不设专门的政治课,他们认为这样的课程是以说教为中心,是空泛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不重视孩子的政治教育。
实际上,美国的政治教育是以一种细雨润物的方式进行,而有别于中国的风声雨点一起下的方式。
他们是在学校的文学、历史、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课程中,以及家庭和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结合实际,潜移默化地完成的。
尽管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但是,美国人对孩子政治意识的培养并非含糊不清的。
美国孩子的公民意识教育,不论是在学校里、社会上,还是日常生活中,始终是在紧抓不放地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着。
在美国孩子中,有一个口号是经常挂在他们嘴上的。
这就是:“永远忠于美国!”美国人认为这是公民最根本的意识,他们对孩子从小就进行爱国和爱国旗等公民意识教育,并且使之根深蒂固。
清晨,在茫茫的雾色中,人们常常看到,在草坪上,一排排的孩子们围着旗杆,把右手放在胸前,在国歌中,目送国旗冉冉升起,然后,集体庄严宣誓:“我向国旗宣誓,永远忠诚于国旗,忠诚于它所代表的美国。
在上帝之下,美利坚不可分割,不可离析,自由与公正属于每一个人。
”在美国,孩子们进行一项集体活动,比如一场棒球赛,开场前,都要全体起立奏国歌。
当国歌声响起的时候,不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立即停止一切打闹嬉戏,肃然起敬。
棒球队员们庄严地把帽子摘下来,放在胸口,恭恭敬敬地站着。
对于这,有位美国青年曾经对一位中国人说过:“我小时候是学校乐队的成员,我们每一次奏国歌气氛都十分庄严。
每当我听到国歌的音符,都感到心里在激荡。
我们都以自己是美国人而深感自豪!”在美国,有关美国公民的基本行为规范的教育,一方面是通过正式的课程,如公民课、历史课等,向学生进行灌输和专门训练;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内的各种活动,如班会、庆典仪式以及城市的公共建筑、纪念碑等,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政治神话”和民族、国家象征,培养学生成为献身民主制度和民主理想的爱国公民。
美国公民权利的历史演变
美国公民权利的历史演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讨论的“公民权利”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民权(civilr ights)”﹐而是与公民资格和身份(citize nship)相对应的权利﹐或者说﹐公民应该拥有的权利。
“民权”自然是“公民权利”的一部份﹐但不是公民权利的全部内容。
在近现代欧美国家的发展历史中﹐Citize nship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
顺便提一句﹐这个词究竟应该怎样翻译﹐以求准确地表达其内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通常解释为﹕公民资格﹑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民品性。
意思都对﹐但好像没有能够完整地表达出它复杂和丰富的内涵。
什么是与公民资格相对应的公民权利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马歇尔(T.H.Marsha ll)在讨论英国公民权发展史的时候﹐曾指出﹐英国的公民权利至少包含三类权利﹕民权--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c ivilr ights--包括与个人自由相关的一些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拥有财产的自由﹑签约自由以及要求(司法程序)公正的自由等﹔政治权﹐即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政治权力的运作的权利﹐具体说﹐也就是选举权﹔社会权利﹐即公民享有国家提供的经济保障﹑教育﹑基本的生活和文明条件等的权利﹐马歇尔说﹐这三种权利在英国近代历史上的发展秩序和速度并不同步﹐先后经历了三个世纪﹐十八世纪英国公民权利的主要内容是争取和普及民权﹐十九世纪是扩展政治权利﹐到了二十世纪﹐社会权利成为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
相对于英国来说﹐美国公民权利的历史发展则要更为复杂和曲折一些﹐这是因为美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公民成份的组成和政治体制的特殊性等原因所致。
美国诞生于与英国决裂的过程中﹐国家机制的创建(state-buildi ng)和公民群体的创建(nation-buildi ng)同时进行﹐公民权利的建立不仅深受英国传统权利的影响﹐而且与公民资格本身的界定也有?密切的关系。
当代西方社会中的公民意识与社会文化
当代西方社会中的公民意识与社会文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当代西方社会经历了与以往不同的社会变迁。
在这一变迁中,公民意识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代西方社会中公民意识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促进良性循环。
一、公民意识的变迁在当代西方社会中,公民意识的变迁呈现出多重趋势。
一方面,公民意识的普及程度逐渐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他们是社会的一部分,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另一方面,个人主义的崛起使得公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了。
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经济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和参与。
与此同时,公民意识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人们越来越喜欢单独或者组织的形式,参与到不同的社会议题之中。
这种参与不仅限于政治议题,还包括了社会公益事业、文化热点等方面。
通过参与不同形式的社会活动,公民意识得到了更好的彰显。
二、社会文化的作用社会文化是推动公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代西方社会中的文化,既有创新和多样性,也有传统和稳定性。
它们为公民意识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凝聚力。
例如,当下的西方流行文化中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与开放性,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音乐、电影、游戏等娱乐新业态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不同程度上传达着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情感。
这些文化产品对于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塑造有一定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三、公民意识与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公民意识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具有双向性,两者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中相互促进,形成了促进良性循环的力量。
比如,当公民意识提高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会更加积极向上,传递出更多积极的信息和价值。
同时,有着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可以为公民意识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这种互动中,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是公民意识和文化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开放性和多样性可以增强社会的包容性和接纳度,同时也可以在公民意识和文化之间提供更多的摩擦与碰撞,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沟通。
四、结语当代西方社会中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文化相互影响,发挥出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作用。
20世纪以前美国个人主义的历史演变
2003年第5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52003 (总第159期)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59 20世纪以前美国个人主义的历史演变李小芬(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美国独特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美国人特有的个人主义情结。
自第一批移民登陆北美到美国独立战争前这一百多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北美殖民地人民没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公私界限不清。
独立革命唤起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意识,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区分公域和私域。
随着19世纪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进运动的不断推进,民众的个人主义思想越发增强。
关键词:美国个人主义;公;私;演变中图分类号:K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3)05-0121-08美国人以崇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而闻名。
个人主义包含的内容很广,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都属其文化内涵。
自从法国人托克维尔于19世纪40年代首次使用“个人主义”来阐述美国人这种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以来,“个人主义”就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是美国人最主要的价值观。
托克维尔注意到正是“个人主义”使当时的美国人“孤立于自己的大众同时代人,缩进家庭和朋友的小圈子里;人们有了这种按照自己的兴趣组成的小社会,便欣然置大社会于不顾”。
[1](P506)然而,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生存发展的,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在追溯美国早期个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同时,着重分析研究个人与以政府为代表的外部大社会的关系,文中常以“公”代表后者。
①不少学者如Stewart&Bennett、比林顿、特纳等人将个人主义的激发归源于19世纪40年代起的大规模西进浪潮,[2](P136)[3](P430)[4](P60)笔者认为:西进运动在美国个人主义历史中固然是一个重要时期,但仅是对业已形成的个人主义的强化。
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
摘要:美利坚民族最显著标志是,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
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与英格兰民族认同阶段;第二阶段,本州移民民族认同阶段;第三阶段,南方人自认为自己是独立单一民族阶段;第四阶段,南方重建民族大融合阶段。
美利坚民族形成较晚,北美独立战争也不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
关键词:美利坚民族;民族意识;英格兰;移民中图分类号:K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975(1999)03-0067-06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很特殊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较,美利坚民族简直不能算作一个民族。
时至今日,美利坚民族中有讲英语的、有讲德语的、有讲法语的、有讲印第安语和拉丁语的。
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生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差异很大。
美利坚民族的最显著的标志,是他们的民族觉醒意识和民族一体认同意识。
研究清楚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问题,就能正确地认识美国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本文就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专家。
一在北美东海岸殖民地,最早的移民几乎都是英格兰人。
从1607年建立詹姆斯敦起,至建成十三个殖民地为止,英格兰人移民是这里的主体,其他国家的移民是很少的一部分。
这时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移民,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民族意识,他们在血缘上、情感上都将自己看作是“美洲英国人”。
北美人这种与英格兰民族认同的观念,直至美国独立后仍然存在。
十三个殖民地的移民中英吉利人最多,大约占这里移民总数的四分之三。
因为他们是殖民地的创建者,英格兰文化便在这里深深的扎下了根。
首先是英国的地名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北美,如曼彻斯特、巴尔的摩、伯明瀚等城镇的名称。
还有将英国皇室成员的名字引用到地名上,如詹姆斯敦、纽约、查尔斯敦、伊丽莎白等城镇的名字。
殖民地时期的三所名牌大学,一所命名为威廉一玛丽学院,哈佛大学的所在地竟用英国大学城的名字“坎布利奇”(剑桥)。
北美殖民地使用的是英国的习惯法的审判制度,建立的是英国代议制式的政府。
2021美利坚民族的整体意识和精神的形成范文3
2021美利坚民族的整体意识和精神的形成范文 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年轻的民族,基于共同的经济、文化、语言、地域,在十八世纪中叶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融汇了欧洲移民、非洲黑人移民和土着印第安人的血液。
同样年轻的美国由十三个州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发展为拥有五十个州的九百三十七平方公里的国家,成为发展最快的超级大国。
为何它能有如此之快的发展,如此迅猛的经济增长?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奥秘呢?让我们从美国的崛起轨迹去探究他的发展奥秘。
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殖民地时期至美国独立后,此时美国人有与英国人民族认同的意识;美国独立后至第二次英美战争,他们自认为自己是美洲人,他们具有与本州人民族认同的意识;英美第二次战争至美国内战,北方人已经具有美利坚民族意识,而南方美国人则认为自己是一个单独的民族;内战后至南方重建时期,美国人在最后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整体意识和精神。
一、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美国发展的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使美利坚民族的民族和民主意识逐步增强。
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1775年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开展了独立战争,1776年《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经过六年多的抗战,大陆军战胜了强大的英国军队,美国于1783年得到了英国的承认。
这次具有民族解放和资本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体现了美利坚民族不畏强敌的反抗精神,排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外部威胁,为美国的崛起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787年的宪法颁布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共和制等对美国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树立了法治的精神。
西进运动是独立战争的结果又是南北战争的前奏,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迁移运动,对美国近代发展、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
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阻碍,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发展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酿成了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公民意识的演进作者:高峰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3期本站发布时间:2008-12-8 22:50:53阅读量:600次【摘要】美国人公民意识的演进分为四个阶段,即殖民化时期、联邦化时期、国家化时期、国际化时期。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因素促进了美国人公民意识的发展,如宗教教育、革命启蒙、党派论争、移民同化、公民教育等因素均对公民意识有重要影响。
我们由此而得到启示:应重视公民教育、增强权利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增进法治意识。
【关键词】美国公民意识公民教育在美国这个“最先产生了伟大的民主共和国思想”,“宣布了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地方①,其国民有着较强的公民意识。
这是美国能够成为西方民主政治中最发达、最成熟的国家,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的一个基本原因。
美国人的公民意识有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
不少历史学家曾把美国历史划分为殖民化(美国独立之前)、联邦化(独立之后到南北内战结束)、国家化(从内战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国际化(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四个时期。
美国人公民意识的演进和公民教育的实施也是伴随着这一历史发展过程而发展和变化的。
一(一)殖民化时期的宗教教育与革命启蒙对公民意识的影响(民族主义、独立)美国人的公民教育始于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三桅木帆船。
1620年11月11日,102名来自英国的“移民始祖”在登上美洲大陆之前,就在这艘船上签订了一份公约,宣布自愿结成平等的公民政府,制定自己的法律、章程和官职机构。
这份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为在新大陆上建立自治和法治打下了基础;因而它也成了新大陆上进行公民教育的最初的重要内容。
殖民时代,在精神上将美国人统一起来的,一个是加尔文教,一个是革命思想家的各种主张。
当时,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主要是拉丁文法学校,内容主要来自圣经,熔铸在敬仰上帝的宗教教育里,以圣诫作为持身立业的规范,以成为上帝的一个忠实信徒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殖民地的清教徒们还试图在《圣经》中为其契约思想寻找基础,在政治上捍卫使自己的宗教制度得以保持的政权。
圣经上记载的上帝分别与亚当、诺亚和亚伯拉罕订立的契约是大家熟悉的神与人之间的协议。
这种宗教上的或圣经上记载的做法自然应该推广到一般世俗事务上去,尤其在这样一块连通常的对政府的约束力都缺乏的土地107上,更应如此。
殖民后期,对于公民意识的增进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潘恩以及托马斯·杰弗逊等人。
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富兰克林,凭借他本人的兢兢业业、勤奋工作、道德修养和社会名望,以其《格言历书》和《自传》等著述,致力于提高公民意识和加强思想启蒙的事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宣传教育家潘恩,以一本50页的小册子《常识》,教育和影响了北美一代人,在它的鼓舞下,北美人民焕发出极大的革命斗志。
这本令人震惊的小册子出版不出一个月,就激励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
它实际上成为号召人们拿起武器,为争取独立,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号角。
正如约翰·亚当斯曾经欢欣鼓舞地写道的那样,“独立象一股洪流,每天从四面八方向我们滔滔涌来”②。
《独立宣言》的主要作者杰弗逊,生动地叙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使其具体化,赋予其形式和力量。
《独立宣言》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成为立即见之于政治行动的根据。
它把人们所熟知的抽象概念与具有独一无二重要性的实际结论联系了起来,其巨大力量在于它阐述得如此之好,如此之巧妙,使这一代美国人终于开始相信了它。
独立革命本身是一场公民教育运动,美国《独立宣言》的旗帜使得千千万万的人民觉醒起来,极大地鼓舞起了民族主义精神,成为团结全国人民反英革命的战斗号角。
它动员了千千万万群众团结奋斗,终于在1783年粉碎了英国殖民枷锁,取得了民族独立的伟大胜利。
美国人记忆中的战争是一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史诗,在这首史诗中,帕特里克·亨利喊出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伊桑·艾伦则要求英国兵“为了伟大的耶和华和大陆会议”而投降;内森·黑尔对他“只能为他的国家牺牲一次生命”而感到遗憾。
这些插曲,不论是神话还是事实,注定要把对国家的热爱灌输到数百万美国中小学学生的心中。
(二)联邦化时期的党派论争对公民意识的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自由、平等、人权)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一种重要传播形式,是各党派之间的论争和辩论。
思想政治领域内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两种派别的矛盾和斗争,对美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就是在这种论争、矛盾和斗争中得以传播,并在人民群众的头脑中扎下根的。
从《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的制定,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美国宪法,是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经过代表们的激烈争论后才得以制定和通过的。
以杰弗逊为代表的民主派主张维护州权,反对强调集权的中央政府,对联邦宪法持保留态度,后来人们称他们是反联邦派。
以汉密尔顿等为代表的保守派则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赞成批准宪法,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联邦党人。
但是,正如杰弗逊后来所说的那样,“这些意见上的分歧都不是原则分歧,我们只是用不同的名字来称呼相同的原则而已。
我们都是共和派,我们都是联邦派。
”③从经济上看,两派争论的内容大多是一些细枝末节,从来没有涉及到根本性的原则问题。
但是,争论本身就是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阐释和传播。
杰弗逊在致麦迪逊的一封信中,赞扬《联邦党人文集》这本书是“关于政府原则所写出的最好评论”。
第一代美国人在确立美国革命的意义和自由政府的本质的同时,也为美国人公民意识的演进确立了一个理性的方向,以后的美国公民教育就是沿着这个方向朝前发展的。
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杰克逊民主又使杰弗逊民主在广泛应用上产生了一个创举,他在民主的基础方面发动了一场革命,使美国人在公民意识的演进上又向前跨108高峰:美国人公民意识的演进越了一大步。
在奴隶制主义和废奴主义的争论过程中,资本主义的政治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
由于奴隶制给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所以北方资产阶级积极主张废除这种制度。
当时,他们成立了“新英格兰反对奴隶制协会”、“美国反对奴隶制协会”等组织,在群众中广泛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奴隶制的落后性,为推翻奴隶制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大造舆论,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寓宣传教育于文学艺术之中,影响很大,象哈里特·斯托夫人在1851年发表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有力地控诉了奴隶制”,是“19世纪杰出的宣传小说”④,成为美国小说史上销售量最大的两部小说之一;斯托夫人也由此被林肯总统称之为是“发动南北战争的小妇人”。
在为期四年的战争中,北方资产阶级始终把废奴主义的宣传教育作为思想武器,号召人们向万恶的奴隶制开战。
1863年11月19日,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战地建立的国家公墓落成典礼上,发表了“民治、民享、民有”的著名演说。
这一被后人称为《葛底斯堡演说》的经典文献,成为近代最为人赞赏的名篇之一,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和后世实施公民教育的必读内容。
⑤(三)国家化时期的移民同化对公民意识的提升(爱国主义)工业化、城市化和移民的大量增加,使实现了国家政治统一的美国在内部朝着一个更自由的多元化社会发展。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民主思想的传播与对民主期望值的提高同步进行。
在美国社会不断变化、新的移民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共和国民主政体的命运取决于对众多移民的同化。
为了使占主导地位的信仰世世代代相传和持续不断,公民教育的问题被提到了更为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公立学校兴起了一股“品格教育”之风。
所谓“品格教育”,在内容上是传授诚实、仁慈、自律、容忍等为“阶级合作”所必须的“美德”;在形式上尽管也肯定学生小组的活动、课外活动、升旗仪式以及其他礼仪的“道德意义”,但一般都依赖于独立的道德课程,使用口号、誓言、信条、准则和誓约来进行直接的灌输。
1892年9月8日,为纪念哥伦布航海到达新大陆400周年,在《青年之友》杂志上发表了一段后来被称之为《国旗誓词》的话。
在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仪式上,该誓词被广泛采用。
当时,誓词的内容是:“我宣誓为我的旗帜和它所代表的共和国效忠;国家不可分割,民众自由平等。
”威尔逊总统则以平民的代表自居,他提出了“新自由”口号,并四处演讲,反复宣传他的这一思想,声称为了“恢复过去的自由竞争的欢乐日子”,要“亲手把政府取来还给人民”。
同时,美国统治者还在“爱国”、“民主”的招牌下,积极为其侵略、扩张政策寻找根据,争取支持。
他们煽动沙文主义的民族情绪,公然叫嚣要把美国的法律、美国的秩序、美国的文明以及美国的国旗,在世界各个角落竖立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政府特意创建了“新闻发制委员会”(克里尔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美国的新闻审查官、宣传部和鼓劲队长”。
它“不仅审查所有向广大民众和士兵发布的战争新闻,而且组织报道,做爱国广告,画政治漫画,拍爱国电影”。
它“宣传‘以一场战争根除一切战争’,‘为世界的安全和民主而奋斗’等观念,”并“使之家喻户晓”⑥。
为了增进国家秩序的稳定,美国全国还普遍开展了“好公民”教育活动,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政治资格和道德品格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在这次教育活动中,许多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教育界人士,针对美国学校传统的“品格教育”的弊端,制订了109高峰:美国人公民意识的演进全新的道德教育方案。
这是同化移民,使之美国化所采取的重要的公民教育措施。
当时,伴随着美国政府大量地设立公立学校,向刚踏上新大陆的移民传播政治文化,使其具备美利坚精神,美国教育书刊上也同时出现了许多直接讨论公民教育重要性的文章。
那段时间的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直接结果是,有相当多的移民被同化了。
(四)国际化时期的公民教育与改革对公民意识的强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逐渐走向了世界。
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宣布实施反危机政策。
为保证“新政”的顺利实施,美国政府“动员了一切力量来建立共同一致的舆论”⑦。
当时在政府的授意下拍摄了不少“具有强有力的社会信息”的纪录片,象阐发国家干预的必要性的《破土的梨》(1936年)和《大河》(1937年)等,在美国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宣传教育效果。
以后,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和“四大自由”,杜鲁门的“公平施政”和肯尼迪的“新边疆”,以及约翰逊的“伟大的社会”等政策的出台,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家在民主权利方面的改革措施,也反映了美国人公民意识的演进过程。
与此同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思想对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威胁,也为了把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的反抗斗争限制在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美国的政治学者们加强了公民教育的革新与研究,力图实现公民教育的“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