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战
论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
![论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https://img.taocdn.com/s3/m/716244036c85ec3a87c2c567.png)
论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摘要:人类的战斗,不仅仅止于武力斗争,心理战也始终贯穿整个战争。
自古以来,心理战与武力战如图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互为作用,不可分离。
随着战争的发展,攻城略地、扩张疆域已不再是战争仅有的目的,政治目的与心理目的渐渐成为军事行动的服务对象。
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即是如此。
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在第一时间签署了对伊拉克开展心理战的秘密授权命令,把心理战推向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结合翔实的资料,以通俗易懂的笔触,客观介绍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心理战的战略考虑、具体实施及特点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美军心理战;战略考虑;具体实施及特点;国际影响。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 the Iraq WarName:Shentu Jun-jie StudentNo:3120101541Abstract:War is not only the contest of strength,but also the confrontation of psychology.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the psychological war is more than a phrase wriiten in the paper.On the battle feild,by using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warfare aims to disintegrate the enemy troops combat from the spirit. It is also known as psychological warfare to influence a target audience's value systems, belief systems, emotions, motives, reasoning, or behavior。
海地危机中的心理战
![海地危机中的心理战](https://img.taocdn.com/s3/m/126f75e2f8c75fbfc77db27a.png)
1994年9月美国解决海地危机,是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通过心理战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型战例。
一、广泛实施宣传攻心自海地危机发生后,美国从未停止对海地的宣传攻心。
一是对海地军事要人进行恐吓和规劝。
9月15 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电视讲话中说:“美国对海地独裁者们的警告十分清楚:你们的期限已到,现在就下台吧,否则我们将把你们赶下台”。
在海地危机的最后一刻,克林顿派出了卡特等8名说客,对海地军事领导人进行劝说、诱导,晓以利害,同时以武力威慑相配合,使海地军方领导人不得不重新权衡利弊,改变态度,签定城下之盟。
二是对海地广大军民进行渗透和瓦解。
美经过周密的计划后,利用空军一架C—130运输机向海地海岸投撒了数以千计的传单、像片、收音机。
传单用海地的克里奥尔语许诺“民主的阳光——正义之光将照耀着海地,随着阿里斯蒂德总统回国,人民将享受到和解的温暖。
”像片是流亡总统阿里斯蒂德的画像,上面附有他要返回海地的富有诗意的誓言。
收音机可以收听到美国对海地的宣传广播,使本就人心涣散、士气低落的海地军民更加沮丧和不安。
三是广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宣传影响,控制国际社会的舆论,争取中立国站到自己这边来。
如反复利用新闻媒介强调这次出兵是为了捍卫“人权”和“民主”,是致力于在加勒比海国家建立“稳定和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促使入侵联盟不断扩大,截止9月16日,美国已争取了24个国家入盟。
四是对本国民众进行鼓动和说服。
克林顿在讲话中指责海地军人政权实行“恐怖统治”,杀害儿童、奸污妇女、残害牧师。
阿里斯蒂德是民主选举的总统,是被独裁者窃取了权力。
使美国公众产生了对海地独裁者的憎恨和对海地人民的同情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心理。
二、大力进行武力威慑美国利用海地因贫穷弱小而怯战的心理,借助强大的军事实力,毫无顾忌地进行武力威慑。
一是频繁炫耀武力。
如9月11日美军三艘军舰在距太子港不足6 公里的海面游弋,3 架美军直升机在太子港附近飞行;9月14日美军巡逻艇在海地海岸附近横冲直闯,小型飞机在太子港低空飞行;9月16日24艘美国军舰和运输船进入海地附近水域。
美国扩大心战部队
![美国扩大心战部队](https://img.taocdn.com/s3/m/94b30de64afe04a1b171de0f.png)
成为军令杨通 的主要集道 直 系统的正 常 运转
。
过去的 目标选择理论 选择正 确的打击目标是达成战争 目的的关 键 从重心 的形式来看 一种是物理
目标
,
、 、
接关系着 口
。
冷战后的 空权理 论既重过程 的 空 中力
、
,
空权理论家们都认为
,
,
由于空中力
,
所具 有的诸多属
也 重形式 为 了达成战争的政治 目
敌 国的战争能力或进行战争的意志
。
如果一 个 目标被空袭摧毁后能形晌
,
造成其难以承受的损 失
。
,
迫使
敌国领导 人接受有限的政治经 济条 件成为新的战争形式 战争的 目的 有 限 战场空间有限 战争使用的 手段有限 从 而使战争的可控性增
强
。 , , ,
成为连接军 队上下的桥
,
那么它就是 战略 目标
。
, , ,
也一 直 很低调 神秘 美军军事词
。
典里对它们进行了宫有 愈思 的解释
。 ,
“
和平友
、
以
确保这 些部队能够对其他作战 力 和美 军的作战行动提供更有效和更 多的支援
“ 。
为推 行斌 权立 下
“
赫赫战 功
”
好 比如民事行动是 指为促进军事行动 在友好 中立 或敌对作战地区 建 立 维持 形 响或拓展军队与当地 民政机构之间 关系的活动 它们的工 作可能在军 事行动 之 前就 已经开展 民事部队 的任务主要是在战时减少当地居 民 对军事行动的干扰 平时则协助当 地 军政当局处理有关民政事 宜 民 事部队人 员必须能够熟悉工 作区 城 的文化 习俗
,
美军心理战作战部队
![美军心理战作战部队](https://img.taocdn.com/s3/m/cf1d731ba300a6c30c229f78.png)
美军心理战作战部队美军心理战作战部队的构成,一般是由各军种的2~5心理作战营为主。
但是在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中力量最强,在特种作战司令部下面设有一个民事与心理战司令部,下设一个心理战大队(第4心理战大队)。
这个大队在战时与空军第193特种作战大队平行受中央司令部指挥,负责策划和实施整体心理战的作战计划。
各兵种参战的心理战营,在归属临时组建的战役军团(军)指挥外(主要是行政管理和后勤支援),在作战中一般直接受第4心理战大队派出的心理战特遣部队统一协调指挥。
心理作战营的任务是研究、制作和散发宣传品,就第4心理战大队的计划和作战中的效果提出建议。
各营下属有心理作战直接支援连,由后勤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动态情报组、轻型印刷组、视听器材组和扩音组组成,直接配属在美军师、独立旅和特遣部队的心理作战行动。
美军第10山地师第350战术心理战部队的黑鹰直升机在伊拉克基尔库克省的村庄上空散发传单,意在促进当地居民的自治意识。
1950年秋,美军将陆军的战术情报分遣队改建为第1无线广播与传单连,并将其派往朝鲜战场,为第8集团军提供战斗宣传支援。
这是美军正式组建的第一支心理战部队。
目前,美军编有1个现役心理作战大队和两个预备役心理作战大队。
第4心理作战大队是美国陆军惟一的现役心理作战大队,下辖第1、6、8地区支援营和第9战术支援营以及1个心理作战宣传营。
第4心理作战大队能够从事小型印刷、大型印刷、声像产品制作、战术广播等宣传活动。
它拥有的技术力量能够协助空军确定空中投送传单的方式。
它的官兵中有熟悉目标群体背景的地区专家、语言专家,也有精通排版、印刷、插图制作、新闻报道、无线电广播、远距离战术通信等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
其军官除具备语言技能外,都经过地区定向课程培训,大部分具有硕士学位。
目前,第4心理作战大队共有语言专家400名,能讲35种语言。
每个地区支援营由1个营部、1个勤务连和两个地区支援连组成,均按地区定向,以便熟悉作战地区的情况。
美军心理作战对象群体探究-军事心理学论文-军事论文
![美军心理作战对象群体探究-军事心理学论文-军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063bec0740be1e650e9af0.png)
美军心理作战对象群体探究-军事心理学论文-军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目标群体是具有共同特点和弱点,可以受到心理作战行动影响的人群[1]36.目标群体分析就是分析目标群体的弱点,列出影响目标群体的条件,判定目标群体的易受性、有效性和可接近性,以便于确定心理作战主题,对目标群体实施有效的心理影响。
目标群体分析是心理作战分析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是心理作战指挥官筹划心理作战,进行先验评估的重要依据。
为准确把握作战对象的心理弱点和特性,美军心理作战吸纳了大批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宗教民俗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进行目标群体分析,并在作战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相关理论,形成了一套严密、精细的目标群体分析流程。
一、目标群体的识别与分类识别目标群体是实施目标群体分析的第一步。
目标群体的范围可以从广泛的一般种类的人群(比如伊拉克人民)到具体种类的人群(如步兵连).对象可以依据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倾向、地理位置、社会团体、种族、宗教、文化习俗以及其他因素划分。
美军心理作战对象分析包括对心理作战信息所要送达的全体对象的研究,有时还包括非指定目标群体的人群。
区分目标群体的类型。
美军认为,目标群体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功能群体、分类群体和区域群体[2]11 -13: 功能群体是被共同的行动和目标聚合在一起的一群人,它是心理作战计划者首选的目标群体。
在群体对象内部又分为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两类。
主要群体通常指在社会组织中长期存在的、内部关系牢固、凝聚力较强的群体,如家庭或一个小型军事单位(如战斗班或排).这些群体成员利益一致,情感相近,内群体意识较强,非常注意防止其成员受到外部的影响,愿意为了共同的利益忍受艰难困苦。
次要群体多为临时性社会组织,其成员具有流动性,内部关系相对松散;分类群体是以人口统计学标准划分的人群,比如按种族、性别、年龄划分的人群。
这种分类特点通常不足以引起群体中成员的一致行动,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效力;区域群体是以共同地理区域划分的人群,如欧洲人、亚洲人、中东人和北非人等。
最著名的心理战案例
![最著名的心理战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ad350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b.png)
最著名的心理战案例
最著名的心理战案例之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德国
之间进行的“不可思议的计划”行动。
该行动使用假情报和虚假广播,旨在诱使德国军队错误地相信盟军将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登陆,从而分
散其军队,并减少对盟军的抵抗。
另一个著名的心理战案例是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使用的“海伦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在越南军队中播放诱人的音乐和传真,以及传
播敌军内部存在的分歧和违反规定行为的消息,来破坏越南士兵的士气。
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案例是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将心
理战作为其“深爆炸”战略的一部分。
该战略使用了精心制作的广播
和传单,旨在诱使伊拉克军队投降或离开其防御位置。
这些作战行动
被认为对美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胜利至关重要。
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核心要素
![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核心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62b55e9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d.png)
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核心要素美国空军一号条令明确指出信息优势能力是美空军实施攻防作战的支撑。
信息优势能力是指:使己方拥有不间断地搜集、处理、传递信息的能力,同时剥夺敌方的这种能力。
概念产生军事变革在20世纪70年代发起的军事变革大潮中,美军信息优势概念应运而生。
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军总结战争经验,提出了信息作战的概念。
在波黑战争后,美军于1996年12月颁布《信息作战条令》,正式明确了信息优势的概念,并将信息作战能力分解为13种能力。
1998年10月9日,美军颁布了第一版《联合信息作战条令》。
美空军在2002年对《空军信息作战条令》进行了修订,丰富了信息优势的概念与内涵,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信息优势是美空军的核心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是美空军拥有“交互式作战空间态势感知与共享能力”。
二是比敌方更全面地掌握战场空间情况,包括双方态势和企图。
三是拥有比敌方更先进的天基信息系统,有阻止敌方利用太空威胁美国的能力。
四是具有比敌方更强的情报搜集与评估能力、侦察与监视能力、信息传输与通信能力,以及信息处理与指挥控制能力。
五是拥有很强的信息防护能力,能确保美军遍布全球的传感器、通信和信息处理网络系统不被敌方干扰、破坏和利用。
六是具有很强的信息进攻能力,能用“软”、“硬”手段,影响、干扰、削弱、破坏或摧毁敌方信息系统。
能力目标体系高效美空军认为,信息优势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体系高效,作战需求是信息优势的根本动因,拥有信息优势能力对作战的真正意义在于掌握时空主动权。
美《2020空军构想》指出,随着航空航天能力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和网络化的发展,空军将能够在任何地区发现、锁定、评估、跟踪、瞄准和攻击任何有军事价值的目标;将把完成上述任务的时间从数小时缩短到几分钟。
而信息优势则是空军获得上述能力的关键。
只有提高信息优势能力,才能使空军作战决策的质量更高、速度更快,使敌人来不及反应,以确保对敌拥有决策优势。
能力构成五大要素2006年2月修订的《联合信息作战条令》将原先的13种信息作战能力归纳为5种核心能力: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心理战、作战保密和军事欺骗能力。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心理战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心理战](https://img.taocdn.com/s3/m/96dee0c5d5bbfd0a7956731b.png)
海湾危机刚刚爆发,美国总统布什就连续签署了三项心理战秘密授权令,指示全国舆论工具、情报机构、科研单位、心理战专家和东方学者拟订"特殊计划"。同时,美国军事统帅部迅速成立了负责心理战的专门机构"副手委员会",作为海湾战争心理战的最高领导者。美军意在先声夺人,从心理上首先占据优势地位,为其一举击败伊军创造有利条件。
在这些欺骗措施的影响下,伊拉克错误地认为美军不会轻易动武,即使动武也可能是从科威特海岸发动登陆作战,因而从战争准备到兵力部署严重失误,给了美军以可乘之机。当1月17日美军发起第一次大规模空袭时,伊拉克方面只有零星的地面炮火进行反击,直到几小时后的第二次空袭,才遇到了伊军防空炮火的较强回击。战后,人们普遍认为,正是美国的上述心理欺骗,才使战争一开始便带上了强烈的突然性。
新一代心理战法规
![新一代心理战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a4dff8f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7.png)
新一代心理战法规在伊拉克战场,美军士兵将一名“基地”组织武装分子绑在电线杆上。
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架F-15战斗机从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起飞,将一名“基地”组织武装分子绑在电线杆上。
在这之前的几天,美军“三角洲”突击队成员已经把一个恐怖分子绑架到阿富汗。
为了制止恐怖活动,美国政府已出台多部心理战法规,并要求每个国民都要遵守相关法规。
然而这些法规的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法规1:士兵必须接受心理战培训在2002年6月出台的《军队心理战政策》中,美国政府把心理战定义为:在不使用或不引起敌人警觉的情况下,进行心理攻击、影响和瓦解敌人的作战行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部队配备心理训练设备,包括各种武器;——为部队提供各种心理训练方法、教材和器材;——为部队配发用于模拟战斗的设备和模拟作战行动或训练的器材;——为军队配备心理战术系统,包括心理作战管理、分析和评估系统。
根据《军队心理战政策》,美国士兵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进入军队服役。
但是这些规定似乎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
法规2:美国政府规定:美军士兵不得将恐怖分子带走或拘禁这是一个被称为“新一代心理战法规”的文件,该文件明确规定:“美军士兵不得将恐怖分子带走或拘禁。
他们必须将其安全带到指定地点,并确保被拘禁者不会受到虐待”。
4月16日,一名美军士兵在阿富汗东部执行任务时被绑架。
随后,又有3名美国公民在阿富汗北部遭到恐怖分子绑架。
根据这一法规,美军士兵一旦发现任何试图进入军营的人或恐怖分子,都要立即报告当地指挥官,并由当地指挥官实施救援。
此外,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美军要求驻阿富汗部队对所有车辆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可疑车辆和人员要及时报告给当地指挥官。
美国政府还要求美国海军陆战队加强与警察合作力度,防止恐怖分子逃脱、在公路上游荡或是藏匿起来逃跑。
法规3:在美国,任何形式的军事行动都必须遵守这些纪律在美国,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遵守以下纪律:不得对被俘人员使用暴力;不准动用致命武器、导弹或核武器;不能伤害平民。
美军心理战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心理战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4e8fbf0fab069dc50220195.png)
1 美军 心 理 战特 点
速 、 馈 信 息及 时迅 速 , 因 为在 网 络 空 间 进行 电 子 宣 传 具 有众 多 的 反 正 优 越 性 , 军 宣传 机 器 进 入 因特 网 , 占网址 , 美 抢 大肆 宣 传 , 战 前 就 开始 在
散 布 谣 言 、 买 敌 官和 发 送 各 种 宣传 邮 件 , 行虚 拟 现 实 欺 骗 、 行灵 收 进 进 黑 不 上世 纪 中后 期 , 国把 心 理 战 写 进 了《 战 纲 要 》 战 略 地 位 不 断 活 的 心 理 威 慑 。 同时 组 织 电脑 专 家 、 客 , 问断 地 发 送 信 息 和 病 毒, 美 作 , 干扰 、 塞 其 指挥 通 信 网 络 , 到 了非 常显 著 的 成 效 。 阻 起 上升。 随着 信 息技 术 的 发展 , 军 心 理 战部 队展 现 出 了新 的 面 貌 , 实 破 坏 、 美 在
21 0 0年
第3 期
S IN E&T C NO O YIF MA I N CE C E H L G OR TO N
O高校讲坛。
科技信息
美军心理战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杨 青 ( 中国人民解放 军防 空兵指挥 学院 河 南 郑 州
【 摘
4 05 ) 5 0 2
要 】 军心 理 战 最具 美 军心 理 战战 法理 论 和 实践 的 发展 动 向 , 视 和借 鉴 美军 心 理 战经 验 , 合 实 审 结
战 中起 到 了巨 大 的作 用 。其 特 点 主 要 有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1 拥有 独 具 特色 的心 理 战部 队 编 制 体制 . 1 美 军专 门 制 定 了心 理 战 总体 规 划 , 心理 战 部 队 从 过 去特 种 作 战 21 积极 提 升 对 美 国心 理 渗 透 的 防御 能 力 把 . 部 队 的 序列 中 分 离 出来 , 国 防部 、 联 会 、 合 司 令 部 和 特种 司令 部 把 参 联 现 代 战 争 中 攻 心 宣 传 和 意 识 形 态 渗 透 的 直 接 目的 是 弱 化 敌 方 的 中与 心 理 战有 关 的 机 构 与 部 队 划 出 来 , 心 理 战 部 队统 一 管 理 , 组 民族 精 神 和 战 斗 意 志 , 果 意 识 形 态 受 到 侵 蚀 , 会 失 去 抵 御 心 战 攻 归 并 如 便 建 了很 多指 挥 机 构 , 成 独 立 的心 理 战 力 量体 系 。 战 略层 面 上 , 有 击 的坚 定 信 念 和 承 受 能 力 。伊 战 中被 收 买 的 伊 方 将 领 就 是 很 好 的 例 形 在 设 国际 交 流署 、 家安 全 委 员 会 的联 合 公 共 事务 处 。 战役 层 面 上 , 成 子 。我 军应 用 传 播 真 理与 正 义 的 方式 赢 得 人 心 , 国 在 组 揭露 敌人 在 精 神 领 域 必须 认 识 到 心 理 安 全 临时 性 的心 理 战 指挥 机 构 。美 国心 理 战 部 队 的建 设 自成 一体 , 立 的 的阴 谋 。我 们 绝不 能 允许 和 平 演 变 在 中 国发 生 , 独 效。 1 注 重研 制 和使 用 信 息 化 心理 战 装 备 . 2 心理 战 力 量体 系使 心 理 战 统 一 规 划 、 合 指 挥 、 施 行 动 十分 快 速 高 是 国家 安全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因 而 中 国在 心 理 战 防 御上 要 采 取 主 动 , 联 实 树 立 积 极 的 防御 意 识 。通 过 积 极 措施 调 节 人 们 的 思 想 , 通 过 教 育 引 并 导 。 强 民 族 自豪 感 和 必胜 的信 念 , 增 熟悉 敌 方 心 战 手 段 , 揭露 和 批 判 敌 产 美 军 在装 备 研 制 上 耗 费 巨资 , 有 大量 的信 息 化 装 备 , 大 的提 方 险 恶 用 心及 错 误 漏 洞 , 生 抵 御 心理 攻 击 的 思 想基 础 。 拥 极 高 了战 斗力 。 加 了作 战 媒 介 。美 军 心 理 战 部 队均 装 备 有 独 立 作 战能 22 建 立 完 善 的心 理 战力 量 体 系 增 . 着 眼 高 技 术 战 争 中 心 理 战 机 构 完 善 、 织 严 密 的特 点 , 们 应 当 组 我 力很 强 的技 术 装 备 。 外 还 建立 了心 理 战 自动 化 情 报 指挥 系统 以 评定 此
浅析美军“心理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
![浅析美军“心理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f3e23c27f1922791688e844.png)
28人类是一种有意识的生物,自人类产生开始,逐步发展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
有了意识,形成了社会团体,人类不可避免地便会产生“心理”的作用。
而这种“心理”的作用,在人类的战争冲突之中,逐步衍生出来“心理战”,这是现代战争中一个重要的作战理论,在国际战争中多次发挥重要作用,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表现突出,值得研究。
一、美军“心理战”由来与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只要有社会的存在,便有利益的纠葛与冲突,同时“心理”层面的战术就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不同时期的表述不同,但究其根本是同样的斗争方式。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心理战”的斗争方式就有所萌芽,早期的美利坚民族为获取独立与自由,充分发挥民族的创造力与智慧,在同英国殖民者武力抗争的同时也在心理层面斗智斗勇,但当时并未有“心理战”的提法。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宣传战”则是现代“心理战”的前身,在“一战”期间,心理学的快速发展让其投入到军事领域的运用之中,但鉴于各国对于武力的崇尚与正面军事冲突的热衷,进行“宣传战”被认为是卑鄙、怯懦的行为,而且在敌军中投放传单竟被认为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而被迫停止。
美军在此期间建立了“心理”作战的相关机构,并在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宣扬中得以体现。
“一战”结束后,英国军事分析和历史学家富勒预言了传统战争手段终将“为一种纯粹的心理战而取代,那时取得的胜利不是依靠武器或通过战场战斗,而是通过某一国家的意志来使另一个国家出现腐败现象、理智的模糊、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沦丧来实现”,首次提出了“心理战”的概念。
美军摒弃了在“一战”中臭名远扬的“宣传战”,逐渐将其衍生为“心理战”,在二战中,美军“心理战”逐步发展为一种独特有效的武器,自此美军正式提出“心理战”概念,虽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心理战”的地位有所波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多场局部战争中得到了运用与发扬。
二、美军“心理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具体表现美军在正式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就开始为战争造势,通过各种心理战方式对伊军进行心理打击,营造不利于伊拉克当局政府的国际环境。
美国战略心理战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和当代发展
![美国战略心理战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和当代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4f0dd0c02020740be1e9be5.png)
・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5—1 2
作者简介 : 廖东升( 1 9 7 1 一 ) , 男, 湖南邵阳人 , 国防科技 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 心理测量 与评估、 公共
一
、
美 国战 略心理 战思想 的历史 演进
积极传播美 国的形象 , 争取舆论 支持 。 第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宣战一周 之后 , 立即宣布成立 了“ 公共 信息 委员会 ” 。该 委员 会成 员 包括国务 卿、 陆军部 长、 海军部 长。该 委员会 主席 由记者 出 身的乔治 ・ 克里尔担任。“ 公共信息委员 会” 是 美国新 闻署 的先驱 , 是美国战略心理战体系建制化 的标志 。该委员会 的 工作 目标 为 : 一是通过宣 传鼓动美 国人 民直接 参战 、 生产 军 火或购买国债 ; 二是通过宣传塑造盟国和中立 国对美 国的 良 好 印象 ; 三是通过宣 传削弱敌 国军 民的士气 与精神 。为了达
传, 例 如他付给《 公 民报》 一英镑 在该报 刊登其 子给他 的一 封信 ; 他还 撰写一系列 的书和小册子表达宾西法尼亚人 民对 英 国政府 的不 满 。 ” …∞除 此之 外 , 富 兰克林 还 采用 政 治漫 画、 公 开演讲 、 隐蔽劝说及 其他 “ 黑色 宣传 ” 、 “ 灰色宣传 ” 手 段, 进行 反对英 国对 北美殖民地统治的政治 宣传活 动。与富
富兰克林 ・ 罗斯 福先是于 1 9 3 8年 5月设立 了“ 同美洲 诸共 和国合作部际委员会 ” ( 后更 名为 “ 科技 文化合 作部 际委员 会” ) , 负责对外宣传工作 , 应对敌对 国的舆论挑 战。随着战 争规模 的扩大 , 美 国政府又于 1 9 4 0年 8月成立 了“ 美洲共和 国商业 、 文化关系协调处” ( 后更名为 “ 美洲 国家 间事务协调 处” ) , 于1 9 4 1 年 7月成立 了“ 情报 协调署 ” , 开展 战 略心理 战相关工作 以支持战事活 动。1 9 4 2年 2月 2 4日, 美 国政府 又成立 了“ 美 国之音” 。除了上述 机构外 , 美 国政府 战时还 成立了“ 精确资料处” 、 “ 政府 报告处 ” 和“ 应 急管 理处 ” , 开展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心理战研究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心理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74f9f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d.png)
40近年来随着美国政府档案文件的逐渐解密,关于美国心理战问题的研究已有许多成果面世。
主要集中在冷战期间美国对苏东国家的宣传战和隐蔽行动的研究,也涉及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
史澎海的研究集中在冷战初期,涉及美国对西欧、东欧、中东的心理战略行动研究,还涉及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及对日本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理战政策研究,此外,他关于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及其心理战机制的研究也有其独到之处。
于群、廖东升、石海明等对美国心理战的深刻研究也值得重视,主要是关于美国对日本、法国及心理战的组织架构的研究。
海湾战争作为一场高技术的现代化战争,心理战被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但相关研究寥寥无几,本文意图从心理战的角度解读这场举世瞩目的信息化战争。
一、何谓心理战心理战(psychological war)也称心理作战,最早由英国历史学家和军事分析家富勒于1920年公开使用;1935年,美国学者拉斯威尔、卡塞和史密斯三人合著的《宣传与心理动员》,标志着心理战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美国学者约翰·柯林斯在《大战略》中提出:“心理战是有计划地利用宣传工具,必要时辅之其他手段,对己方、敌方或中立方的舆论、感情、态度和行为施加影响,以利于达成既定目标的作战方法。
”[1] 他提出了心理战的宣传手段,说明了其对象,并指出了直接和终极目标。
英国《当代朗曼英语词典》将其解释为“通过无线广播散布恐怖、不安和不同政治利益所采用的削弱敌人斗志和忠诚的行动”。
[2]美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在必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手段支持下,利用宣传来反对敌人,这种宣传一般是为了瓦解敌人,使其丧失斗志”。
[3] 我国《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通过宣传和其他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民及其军队的一种手段”。
[4]《军语》的解释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宣传等方式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的斗志,或清除敌方宣传所造成的影响的对抗活动”。
[5]心理战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定义众说纷纭,上述把心理战作为一种手段、社会斗争活动、特殊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说法,都有其理论依据和合理性。
心理战在联合作战中的运用
![心理战在联合作战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7a331fcbba1aa8114531d9a8.png)
心理战在联合作战中的运用心理战,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对人的心理过程施加影响,从心理上打击敌方,从而取得战争胜利的作战方式。
心理战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不是舶来品,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一个巧妙把控敌方心理,最终化险为夷的典型心理战战例。
但第一次把心理战系统化、实体化,建构起现代心理战基本理论的国家是美国,在美军2003年版的《联合心理作战条令》中,对心理战有着如下定义:心理作战是指有计划地将将特定的信息和征兆传递给外国受众,影响他们的情绪、动机、客观推理,最终影响外国政府、组织、集团和个人行为的行动。
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战纲要》则指出,心理战是根据中央军委战略意图和作战任务,运用特定信息和媒介,通过理性宣传、意志威慑和情感引导,对目标对象的心理及行为施加影响,促进政治、军事斗争目标实现的作战行动。
虽然两国对心理战的定义略有差别,但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几个共同点:1.心理战的主要武器是特定的信息和媒介;2.心理战的目标是人的心理和行为;3.心理战的目的是促进政治、军事斗争目标实现;4.心理战是一种特殊的作战行动。
在以上几个要点中,最为重要的是心理战的目的,心理战必须为国家战略和军事行动决策服务,因此与联合作战配合运用,实现战争目标是心理战的应有之义。
美军《联合心理作战条令》指出,心理作战行动为联合的和多国的常规与特种作战行动提供支援。
这代表着美军自发展心理战起,就将其视为配合联合作战行动的有力武器,而近几十年来美军进行的数次联合作战行动也有力地证明了心理战在联合作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心理战日渐成为联合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战虽然是“无形”的战争,但是将“无形”的心理战与“有形”的战争相结合,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战具有时空的非限制性,可以超越传统战争前线和后方的界限,在己方军队的作战范围之外对敌方造成隐性的杀伤。
如英阿马岛战争期间,英军在登陆作战前夕即通过媒体大肆渲染英军的战斗力,尤其是突出航母的威力与其装备的“鹞”式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并且还通过飞机空投宣传单,向岛上播放阿根廷民间音乐等手段,在岛上的阿根廷守军中造成了一定的厌战、畏战以及思乡的情绪,为英军最后登陆作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2021美军重心战中心理战运用经验与方法范文2
![2021美军重心战中心理战运用经验与方法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504315de5727a5e9856a61f5.png)
2021美军重心战中心理战运用经验与方法范文 美军认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中的心理战行动,必须融入联合作战的整体行动,遵循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规律,才能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美军重心战中的心理战,既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作战行动,直接攻击敌作战体系内的认识域重心目标;也可以作为己方作战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融入各作战要素、单元和子系统在不同作战阶段的作战行动,形成对敌作战体系包括物理域、信息域和认识域在内的全领域重心目标立体打击的整体合力,发挥最佳作战效能。
一、强调重心战中的心理战是联合作战的必然要求 美军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中非常重视体系破击,而立体打击敌重心则是体系破击的基本途径。
因而美军重视探索重心战中的心理战规律,并将重心战中心理战的主要理论思想融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基础理论,以指导美军提升联合作战心理战的效能,加强联合作战能力的建设。
将重心战中的心理战作为联合作战心理战运用的基本模式。
美军认为,重心战是基于重心目标打击需求为牵引的作战行动,通过对敌作战体系重心目标的立体打击,实现快速达成作战目的。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中,重心目标打击需求在作战行动中的牵引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围绕重心目标展开的“侦察目标系统---选定重心目标---立体打击重心---评估打击效果”将成为一个闭合回路系统。
重心战是实现体系破击的捷径,是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的基本作战样式。
重心目标无论是在物理域、信息域还是在认识域,都需要心理战行动进行配合、支援甚至直接打击,所以,重心战中的心理战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心理战的基本运用模式,就成了势在必行的选择。
重心战理论为心理战行动有机融入作战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作战重心的理论是美军联合作战的重要理论。
克劳塞维茨认为:“我们必须把交战国双方的主要特点牢记在心,这些主要特点中会产生一个中心点,而所有一切都取决于这个力量和行动中心。
这就是我们必须集中所有力量对付的敌人的重心。
外军心理战
![外军心理战](https://img.taocdn.com/s3/m/571a7a42f12d2af90342e634.png)
战争在人类文明史上绝对是最尖锐的一件事物。
任何的知识都能转化为战争的利器,也能变成服务人类生活的法宝。
自从人类开始将征服世界的目光回收开始审视自己和敌人。
恐惧,激励,威慑,威胁,欺骗等种种手段就开始应用于战争。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仍旧是军队丧失斗志的最凄惨的形容词;“不战而屈人之兵”依然是军事斗争最王道的胜利方式。
毛主席说过:要有步枪打原子弹的信心!这是讲无论武器如何发展,战争的本质是人。
心理学是帮助人探索自己的科学。
心理战争,心理服务,心理健康支持,从不同角度应用于战争,发挥着不同的效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军队的心理战理论发展趋向成熟,心理战机构不断涌现,心理战触角逐步伸向国家总体战略,重视武力威慑,注重己方心理的防护。
各式专业的心理战专业机构和专业心理战部队,心理战装备和信息处理系统,把心理战作为一种重要的特殊作战样式,和作战维度,其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
本文就美、俄、英、台四个国家或地区的心理作战的概念、心理战部队发展历程、现役编制、装备、择选心理战例进行综述,以期更全面地认识心理战,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做贡献。
美军概念《联合心理作战条令》认为,心理作战是美国外交、信息、军事、经济总体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本质上讲,心理作战就是在平时和战时,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传递,旨在告知并发挥影响效果的信息。
发展历程经过二战后多次战争的实践,美国军事家们认为,在战争中美国能否缩短战争时间与减少伤亡,关键在于心理战效果的发挥。
1950年秋,美军正式组建的第一支心理战部队———第1无线广播与传单连,并将其派往朝鲜战场,为第8集团军提供战斗宣传支援。
在20世纪90年代,美军着手扩充心理战力量增加了2700名心理战后备役动员人员,在对外军事行动中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战。
这样,美军心理战部队逐渐为世人所知晓成为美军特种作战部队中的亮点。
新世纪以来,随着心理战战略地位的上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军进一步增加现役和后备役心理战部队的人数以提高心理战部队在未来高、中强度冲突中的作战能力。
冷战初期美国政府的对华心理战——“美国之音”、“灰色电台”与“中国报道项目”
![冷战初期美国政府的对华心理战——“美国之音”、“灰色电台”与“中国报道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b30cc9f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a.png)
冷战初期美国政府的对华心理战美国之音 ㊁ 灰色电台 与 中国报道项目Һ何㊀妍①摘㊀要:本文首先追溯冷战初期美国政府对华心理战的起源,继而探讨其外宣和情报机构如何利用 美国之音 ㊁ 灰色电台 和 中国报道项目 等宣传项目,试图从心理上赢得中国大陆民众㊁海外华人以及其他国家人民对美国政府的同情和支持.韩战和越战期间,美国更重视并加强了对中国进行负面宣传的心理战.对华心理战虽是冷战产物,但迄今仍是美方试图影响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心理战的缘起与发展,有助于了解逾半世纪以来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㊁文化和外交等领域的角力.关键词:冷战;心理战;中美关系A m e r i c a n s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a r f a r eP r o g r a m s a g a i n s tC h i n a i n t h eE a r l y C o l d W a rE r a:V o i c e o fA m e r i c a,G r a y R a d i o a n dC h i n aR e p o r t i n g P r o g r a mҺ㊀Y a nH eA b s t r a c t:T h ea r t i c l ee l a b o r a t e so nt h eo r i g i no fA m e r i c a s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a r f a r ea g a i n s tC h i n aa n d①何妍,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邵友保博士海外华人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研究得益于t h e M o o d y G r a n t f r o mt h eL y n d o nB.J o h n s o nF o u n d a t i o n,t h eR e s e a r c hG r a n t f r o mt h e J o h nF.K e n n e d y F o u n d a t i o n以及t h eS t a r rF o u n d a t i o n的资助.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5卷,2015年3月d e t a i l s h o wt h eA m e r i c a n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g e n c y t r i e d t o u t i l i z e t h eV o i c e o fA m e r i c a,G r a y R a d i o,a n d t h eC h i n aR e p o r t i n g P r o g r a mt ow i n o v e r s y m p a t h y f r o m m a i n l a n dC h i n e s e,o v e r s e a sC h i n e s e,a n d p e o p l e i n 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i ns u p p o r to ft h e U S g o v e r n m e n t.D u r i n g t h e K o r e a n W a ra n dt h e V i e t n a m W a r,t h eA m e r i c a n g o v e r n m e n t f u r t h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i t s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c a m p a i g nt ot a r n i s h t h e i m a g e o f C h i n a.T h o u g h t h eC o l dW a r i s p a s t,t h i s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e a p o n i s s t i l l k e p t i n t o d a y s A m e r i c a na r s e n a l f o r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e x e r t i n g i n f l u e n c e o v e rC h i n e s e p u b l i c o p i n i o n s.As t u d y o f t h e A m e r i c a n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a r f a r ew i l l c e r t a i n l y h e l p a c h i e v ea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c o m p l e x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U.S.a n dC h i n a.K e y w o r d s:C o l d W a r;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a r f a r e;S i n oGA m e r i c a nR e l a t i o n s心理战(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a r f a r e,P S YWA R),又称作争取人心的战争,即通过宣传㊁教育等各种手段影响人们的价值体系㊁认知㊁情感㊁态度和行为,在无形中打击敌人的心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①冷战期间,心理战得到迅速发展,甚至演变成美苏两大集团在大众传媒领域内的竞争.为对抗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政府除了使用经济㊁政治和军事等手段,还竭力开发对外宣传的能力.因此,有一种说法 冷战 是美国的对外宣传之父.②而美国对华心理战也由冷战之初开始策划并逐步加大力度.一㊁对华心理战的由来冷战之初,为与苏联展开争霸斗争,杜鲁门政府发起 真理之战 (C a m p a i g no fT r u t h).1950年7月,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4号文件出台了一项针对苏联的心理战计划,目的是宣传苏联一系列的负412①②T e r e n c e H.Q u a l t e r,P r o p a g a n d a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W a r f a r e.V o l.41(N e w Y o r k:R a n d o m H o u s e,1962).R i c h a r d T.D a v i e s, T h e A m e r i c a n C o mm i t m e n tt o P u b l i c P r o p a g a n d a, L a w a n d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P r o b l e m s31(S u mm e r1966):453.▶冷战初期美国政府的对华心理战——“美国之音”、“灰色电台”与“中国报道项目”面形象.①艾森豪威尔执政后,于1953年6月创办了U n i t e d S t a t e sI n f o r m a t i o nA g e n c y (简称U S I A ,美国新闻署).②这个新闻署直接接受国务院的领导,重要任务之一即加强心理战.之后,国防部㊁中央情报局都密切参与心理战具体项目的商讨㊁制定和实施.O f f i c eo fD e f e n s eM o b i l i z a t i o n (国防动员办公室)还专门负责联络和协调各组织之间的合作.③虽然美国心理战项目最初主要针对苏联,但是新闻署成立后,针对中国的心理战计划很快被提上日程.1953年11月,执行协调委员会的C h a r l e sR.N o r b e r g 明确提出运用心理战来对付中国.④很快,中情局也开始介入,并展开专门针对中国的心理战研究.二㊁ 美国之音 的对华宣传在冷战初期,电视等高级传媒方式尚未开发,广播电台作为当时最先进的信息交流手段之一,成为心理战的重要媒介.前文提到的杜鲁门政府开展的 真理之战 ,即包括利用美国国际广播电台的 美国之音 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为突破苏联对 美国之音 的广播干扰,当时国务院召集麻省理工学院㊁哈佛大学等名校二十几位专家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制定并开展 特洛伊计划 .⑤之后,以 美国之音 为主的对外广播成为美国文化心理战的重要阵地.新闻署成立后, 美国之音 直接划归其领导.512①②③④⑤ AP l a n f o rN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W a r f a r e ,N S C74, 10J u l y 1950,D i g i t a lN a t i o n a l S e c u r i t y A r c h i v e (h e r e a f t e r r e f e r r e d t o a sD N S A )(P D 00200).N i c h o l a s J o h nC u l l ,T h eC o l d W a r a n d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I n f o r m a t i o nA g e n c y :A m e r i c a n P r o p a g a n d a a n dP u b l i cD i p l o m a c y ,1945G1989(C a m b r i d g e :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2008). W a r t i m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f o r O v e r s e a s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O p e r a t i o n s ,N S C 5812/1, 4J u n e 1958,D N S A (P D 00560). M e m o r a n d u m f r o m C h a r l e s R.N o r b e r g R e g a r d i n g t h e U s e o f U.S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W a r f a r e M e a s u r e s a g a i n s t C o mm u n i s t C h i n a , 2N o v e m b e r 1953.D e c l a s s i f i e d D o c u m e n t s R e f e r e n c eS y s t e m (h e r e a f t e r r e f e r r e d t o a sD D R S )(C K 3100162510).于群:« 特洛伊计划 美国冷战心理宣传战略探微»,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5 12页.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5卷,2015年3月美国之音 的对华广播创办于1941年,最初使用普通话和粤语,但每天只对中国广播一个小时,后来又陆续增加了闽南话㊁上海话节目.二战战后初期, 美国之音 对华广播又将规模进一步缩小,只保留了普通话节目.后来在 真理之战 的推动下, 美国之音 再度扩大对华广播规模,除普通话外,不仅恢复了二战后停办的粤语㊁闽南话㊁上海话广播,还增加了潮州话㊁客家话和藏语节目,每天播音长达10多个小时,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规模.①当时,美国在对外宣传方面也很重视与其盟国的合作,比如在信息领域内就 第三世界 的问题与英国合作,就民主德国问题与英㊁法合作,以及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合作.美国还支持北约信息服务项目,通过P a n A m e r i c a n U n i o n(泛美联盟)扩大其信息活动的范围.对于最难插手的联合国的情报信息活动,美国也尽其所用.除了 美国之音 ,还有英国广播公司(B B C),日本㊁菲律宾㊁韩国㊁澳大利亚㊁印度㊁纽约(联合国)㊁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12个针对中国的广播,每周播出137个小时的节目.除此之外,中国大陆还能收听到来自香港㊁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的中文广播.②朝鲜战争发生后,美国政府充分运用心理战的手段,争取民心.③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后,与美军在战场上直接交锋,中美敌对情绪不断升级,美国政府也越发重视对华心理战的开发.在1953年,O p e r a t i o n sC o o r d i n a t i n g B o a r d (作战协调委员会)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交了一份J a c k s o nC o mm i t t e e(杰克逊委员会)报告,议题包括 美国之音 对华广播㊁美国在自由世界的宣传和信息活动等问题.协调委员会指出,针对中国的广播项目,要依据三个目标:第一,建立自由世界价值观;第二,宣传美国政策;第三,制造并鼓励对共产主义政权的怀疑㊁失望和反感.委员会还建议秘密宣传应该由中情局统一调度,这些提议612①②③ P r e s i d e n t sC o mm i t t e e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A b r o a dR e p o r t o nC o mm u n i s tC h i n a,23M a y1960,D D R S(C K3100122359).P r e s i d e n t sC o mm i t t e e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A b r o a dR e p o r t o nC o mm u n i s tC h i n a, 23M a y1960,D D R S(C K3100122359).S t e p h e n E.P e a s e,P s y w a r: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W a r f a r e i n K o r e a,1950G1953(M e c h a n i c s b u r g,P A:S t a c k p o l eb o o k s,1992).▶冷战初期美国政府的对华心理战——“美国之音”、“灰色电台”与“中国报道项目”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①很快,美国新闻署对中国收听 美国之音 的情报状况进行了评估.1958年9月的一份报告推测,中国大陆约有350万台收音机,美国之音 在中国大陆的听众可能至少上万,甚至达到十万.报告乐观估计,在危机或重要国际事件发生时,大陆听众会想办法收听外国电台,但也担心台湾电台反攻大陆的宣传,反而可能对其信誉产生负面影响.在技术方面, 美国之音 的信号经常受到干扰和破坏,比如苏联帮助拦截有关中国的新闻和评论;还有一些非人为因素的干扰,比如英国广播电台㊁ 自由欧洲电台 和 自由电台 对 美国之音 信号的干扰.②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美国新闻署提出,国防部㊁中情局㊁国务院和新闻署应该协同合作㊁共享观点和信息.然而,1958年12月的另一份关于中国对外宣传的统计报告,令美国情报部门担忧.中国的海外广播每周增加了238个小时,直接超过了 美国之音 海外广播总时长.不仅如此,中国对外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新华社已经陆续在30个国家设有办公室;1959年,中国还在24个非共产主义国家举办了展览,并与欧洲㊁拉美国家扩大电影合作与交流,与此同时还陆续出版了高质量的外文杂志,并在50个国家发行,总量达到上百万份.一方面,中国的反美宣传攻势迅猛,尤其对年轻人的影响最大;另一方面,中国的内部信息控制非常严密,在中国访问或学习的外国人被严密监视,美国基本无法直接接触到中国的宣传途径.可以说,除了通过对外广播㊁散发传单和与外国访问者沟通,中国人对外部世界发展的了解几乎都经由国家媒体过滤.③由此可见,就对外宣传的范围与效果而言,美国与中国相比均不占优势.为了改善这种 落后 状况,肯尼迪上任后开始着手针对中国大陆听众的 自由中国电台 计划.1960年4月,总统委员会的执行主席W a l d e m a r712①②③ P r e s i d e n t sC o mm i t t e e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A b r o a dR e p o r t o nC o mm u n i s tC h i n a , 23M a y 1960,D D R S (C K 3100122359). S o v i e t J a mm i n g o fV o i c e o fA m e r i c aB r o a d c a s t sD i s c u s s e db y G e o r g eA l l e n , 5O c t o b e r 1959,D D R S (C K 3100333376). P r e s i d e n t sC o mm i t t e e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A b r o a dR e p o r t o nC o mm u n i s tC h i n a , 23M a y 1960,D D R S (C K 3100122359).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5卷,2015年3月N i e l s e n将一份详细的报告发给中情局局长A l l e nD u l l e s(艾伦∙杜勒斯).报告分析了中国心理战成功的因素,并提出美国应该建立相应项目加以回应,以便影响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提高美国的正面形象,避免美国利益受到损害.①报告对美国在未来十年内对中国实施信息计划和心理计划的项目进行了规划.重点宣传的方向包括:如何促使中国独立自由观点的发展㊁怎样可以加深中苏之间的摩擦以及如何降低中国的好战性.对于具体措施,报告也提出几点建议,作为广播宣传的辅助手段.比如利用自由世界的第三国与中国人建立和发展联系,其对象可以是科学家㊁学生㊁经贸官员㊁医生㊁工程师等;利用第三国的外交官㊁记者等接触并报道中国情况;美国普通人在信息领域内从事非政府活动.②5月23日的总统委员会报告对中国现状以及中国对美国的威胁进行了评估,并进一步提出了对华心理战计划.报告总体认为,中共在取得政权的十年后已严密控制了中国大陆;虽然从1958年开始,中国在经济和政治问题上采取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等激进手段,但在第一代革命家领导人的坚持下,国内意识形态始终步调一致;与此同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更加稳固.基于这样的观察,报告预测中国在经济㊁文化㊁军事㊁政治㊁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可能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强国,因此进一步确认中国会成为美国在亚洲最危险的敌人.报告尤其担心中国逐渐得到更多国家的承认,最终加入联合国,从而实现宣传 渗透 颠覆的计划.③通过这些背景材料的考察,总统委员会提交了旨在施加对中国对内㊁对外发展影响的行动建议,其中大部分是对华心理战方面的内容:812①②③ W a l d e m a rN i e l s e n P r o v i d e sC e n t r a lI n t e l l i g e n c e A g e n c y(C I A)D i r e c t o r A l l e n D u l l e sw i t hB a c k g r o u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nP o s s i b l eU.S.I n f o r m a t i o nP r o g r a m sw i t hR e g a r d t o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nC h i n a, 18A p r i l1960,D D R S(C K3100522836).W a l d e m a rN i e l s e n P r o v i d e sC e n t r a lI n t e l l i g e n c e A g e n c y(C I A)D i r e c t o r A l l e n D u l l e s w i t hB a c k g r o u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nP o s s i b l eU.S.I n f o r m a t i o nP r o g r a m sw i t hR e g a r d t o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nC h i n a, 18A p r i l1960.D D R S(C K3100522836).P r e s i d e n t sC o mm i t t e e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A b r o a dR e p o r t o nC o mm u n i s tC h i n a, 23M a y1960,D D R S(C K3100122359).▶冷战初期美国政府的对华心理战——“美国之音”、“灰色电台”与“中国报道项目”第一,在美国政府内组建更有效的组织,配合美国全面计划和行动,以解决信息㊁行动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第二,考虑如下措施:1.指导影响中国发展㊁国际措施以及中苏紧张关系的研究和信息;2.与大陆精英和平民进行交流的可能性,包括:(1)分析当前美国以及盟国对华广播的情况,例如潜在的听众和影响力.分析广播信号被阻断的情况㊁接收的可能性㊁信号的强弱以及覆盖面,如何使广播宣传更加有效等问题;(2)考察通过第三世界的国家来影响中国事务的范围和效率;(3)研究其他通讯技术的可能性(比如通讯卫星);3.分析旨在揭露和反对中共在非共产主义世界渗透和颠覆的行动的可能性;4.新闻署㊁国防部㊁中情局㊁国务院以及其他官方㊁私人组织进行合作交流;5.在中国问题和中苏关系领域培训更多的人才,包括对这些领域的大学项目增加资金投入;6.对相关机构财力和人力的投入;7.与外蒙古的交换计划.①由此可见,从1953年到196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美国对华心理战项目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相关部门开始探讨利用情报㊁宣传等策略,通过民间交往㊁媒体宣传㊁教育文化交流等多种手段,潜移默化地实施对华心理战.而这一切计划的背后,是政府财力的大力投入.912①P r e s i d e n t sC o mm i t t e e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A b r o a dR e p o r t o nC o mm u n i s tC h i n a , 23M a y 1960,D D R S (C K 3100122359).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5卷,2015年3月三㊁建立 灰色电台 的争论约翰逊上任后,美国政府继续探讨肯尼迪时期所酝酿的专门针对中国的广播电台计划.1964年前后,法国承认中国以及中国核爆炸的成功,从心理上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核试爆成功后,中国的领导人积极表态,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10月14日,周恩来在亲自下达核装置就位命令的当天进行指示: 这次试验,决定采取公开宣传办法,以便主动地击破一切诬蔑和挑拨的阴谋,并利今后斗争. 10月16日,试爆成功的当天,中国政府又发表声明宣布: 在任何时候㊁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的核威胁. ①中国领导人的态度使一些国家由刚开始的单纯恐惧中国,到逐渐开始接触中国,并且希望将中国带入正常的国际社会.约翰逊政府也意识到,单靠冷战初期的经济㊁军事和政治手段,已不能有效遏制中国.中国核试验成功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威胁超过军事上的威胁.因此,此时通过心理战的手段来控制人心变得更为重要.从1965年到1966年,约翰逊政府陷入越战困境,中国又在暗中支持北越对抗美国所支持的南越,而此时中国大陆的反美意识形态宣传相对成功,因此加大对华心理战的宣传,成为美国政府配合越战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1965年10月7日,主管对外宣传的303委员会正式提出建立对华广播电台项目,代号为 灰色电台 .这个计划很快得到中情局的批准.11月, 灰色电台 研究小组在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M c G e o r g eB u n d y(麦克乔治 邦迪)的直接领导下迅速成立.②1966年4月28日,研究小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出台了一份报告,提出了022①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 一九七六)»(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676页.M e m o r a n d u mf o r t h eR e c o r d,M i n u t e so f t h e M e e t i n g o f t h e303C o mm i t t e e, 8J u l y 1966,U.S.D e p a r t m e n to fS t a t e,F o r e i g nR e l a t i o n so f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1964G1968,V o l.X X X (W a s h i n g t o n,D C:G P O,1998):354.▶冷战初期美国政府的对华心理战——“美国之音”、“灰色电台”与“中国报道项目”专门针对中国的广播宣传策略:除了努力减少与中国交战的可能性,同时应该加强与中国人民的交流,从而促使他们朝东欧和苏联的趋势发展.也就是说,激发他们更多的内部自由,解除更多的外部束缚以及走向更灵活的政治体系.从宣传策略上,任何针对中国的广播应该避免表现出颠覆中国政府的用意,或者避免出现关于两国政府对立的宣传.美国国际广播旨在目标区影响其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行为,同时保证目标政府不损坏美国的最高利益,或者保证目标人群不给美国政府施加压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专门研究小组认为国际广播应该设计如下:1.代表美国政府向全世界各国人民宣传,让全世界人们理解美国政府在一些政策问题上的立场;2.与外国政府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美国的立场.对于陷入政策难题的政府,尽量在非正常的环境下仍然保持与他们公开和特殊的交流渠道,以便这些政府能迅速与美国进行特殊渠道的沟通与交流;3.及时准确地通告世界各国人民在美国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以及美国之外的国际动态;4.通告世界人民美国文化㊁教育㊁艺术㊁科学㊁技术㊁农业等方面的发展;5.就国内和国际政策而言,主要宣传美国国内观点的多元性,以此彰显美国社会开放的形象;6.不时通过隐秘的方式与其他第三国人民交流,目的是使美国战略政策得到保证的同时又不让美国政府失去面子.上述1和2仅仅在如下情况下会成功运作:美国政府公开执行并且得到外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以及外国官方的充分承认和支持.①但很显然,中国并不符合1和2这两个前提条件,因此为了研究 中国电台 项122①R e p o r t o f t h e P a n e l o nU.S .G o v e r n m e n t R a d i oB r o a d c a s t i n g t o t h eC o mm u n i s t B l o c , 28A p r i l 1966,D D R S (C K 3100140720).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5卷,2015年3月目,研究小组进行了大量额外的调研工作.研究小组与 自由欧洲电台 ㊁ 自由电台 ㊁美国新闻署的官员进行了谈话,并访问了纽约㊁慕尼黑的 自由欧洲电台 ㊁ 自由电台 以及慕尼黑的 美国之音 办公室,R I A S(柏林高等研究学院),葡萄牙的转播设备㊁丹吉尔的 美国之音 转播设备 .①但是对于 灰色电台 项目,303小组与研究小组的分歧很快出现.303小组反对建立这个激化中美矛盾的专门的 灰色电台 项目,而主张由 美国之音 来执行这个电台的任务;研究小组倾向于设立一个专门针对中国的电台,可以更有效地争取中国大陆的反华㊁亲美情绪.在4月28日会议的前两天,H a r a l d W.J a c o b s o n在给邦迪的报告中表明了他对 灰色电台 计划的态度.他认为建立这个电台只会延长冷战,限制美国对华政策的灵活性.美国在公众面前应该表现得温文尔雅,而这个电台不可避免地走向极端,中国政府很快就能识破这个电台鼓励中国人民反对政府的目的.因此,他建议由 美国之音 继续承担对华宣传的任务要比成立一个专门针对中国的广播电台更有效.②J o h nS.H a y e s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不强.首先,他质疑美国从中国大陆内部获取信息并把获取的信息传达给大陆听众的能力.他认为 中国电台 与 自由欧洲电台 ㊁ 自由电台 有很大区别: 自由欧洲电台 和 自由电台 听众群所在地信息交流比较畅通,而中国的情况截然相反.其次,电台工作人员很难招募.如果这些工作人员来源于难民和移民,那么他们显然并非 爱国者 的代表;中国人的好面子也对招收人员不利.中国听众很难接近,广播节目的设计想要引起他们的共鸣并不容易.再次, 中国电台 在对付国民党政治问题上将遇到难题,比如是否支持 两个中国 政策?是否支持 一个中国 政策?如果支持,支持谁的 中国 ?最后,还有海外华人听众的问题,当时共有将近1亿海外华人分散在越南㊁印度尼西亚㊁马来西亚㊁印度㊁巴基222①② R e p o r t o f t h e P a n e l o nU.S.G o v e r n m e n t R a d i oB r o a d c a s t i n g t o t h eC o mm u n i s t B l o c, 28A p r i l1966,D D R S(C K3100140720).B a c k g r o u n dD a t ao nR a d i oF r e eA s i a,A r g u i n g t h e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o faS oGc a l l e d G r e y R a d i o O u t w e i g h t h eA d v a n t a g e s o f P r o l o n g i n g t h eC o l d W a r,a n dL i m i t i n g t h eF l e x i b i l i t y o fU.S.P o l i c y t o w a r dC o mm u n i s tC h i n a, 26A p r i l1966,D D R S(C K3100142551).斯坦㊁缅甸㊁香港地区㊁澳大利亚㊁泰国和菲律宾.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确都有独特的内部问题, 中国电台 不可能满足所有听众的胃口.因此,他认为, 中国电台 将使大陆政府更加反感美国,中美沟通也将因此变得更加困难.他也更倾向于支持 美国之音 继续面向中国大陆进行广播宣传.但是他建议 美国之音 改变一些节目内容,比如增加一些中国文化的节目,像戏曲㊁戏剧和故事等,这样能更多地吸引中国听众.①中国问题专家也坚决反对 灰色电台 项目.5月3日,罗斯托召集的303委员会会议中,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的中国问题专家J a m e sT h o m s o n(唐知明)向国务卿罗斯托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明确反对这个计划.此前,他还与其他中国问题专家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这些专家包括:美国驻日大使E d w i n R e i s c h a u e r(赖肖尔)㊁美国驻香港总领事E d w a r d R i c e㊁美国驻台 副公使 A r t h u rH u mm e l(恒安石)㊁国务院情报研究司远东处主管A l l e nS.W h i t i n g,以及国务院亚洲共产主义事务处处长和处理中国问题的其他官员.这些中国问题专家一致对 中国电台 计划持反对态度.唐知明认为建立 中国广播 既缺乏可能性又缺乏必要性,项目一旦投入,将花费巨额资金,最后恐怕难以自拔.出于美国在中国利益的长远考虑,这项计划只能起到负面作用,而且项目实施后并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即使成功了,一旦建立,想要取消也成为问题.他赞同赖肖尔与赖斯的意见,主张由 美国之音 继续担当对华广播的主要任务,但是需要让 美国之音 加强信号,并且改善针对中国广播的内容.对于 美国之音 的中国广播计划很需要重视,他建议让美国新闻署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并且希望中国专家(包括政府内外的)与通讯专家能加入这个项目.②而研究小组总体认为 美国之音 介入存在问题.其不利因素如下:一是经济上不划算;二是影响力不会扩大反而会变小;三是美国政府承担的风险也会更大;四是效率不会很高;五是灵活度小,会影响中美官方关系发展.研究小组①② R e p o r t o f t h e P a n e l o nU.S.G o v e r n m e n t R a d i oB r o a d c a s t i n g t o t h eC o mm u n i s t B l o c, 28A p r i l1966,D D R S(C K3100140720).M e m o r a n d u mf o r W a l t W.R o s t o wf r o m J a m e sC.T h o m s o n,J r.L i s t i n g R e a s o n sf o r T h o m s o n sO b j e c t i o n sf o r U.S.G o v e r n m e n tR a d i oB r o a d c a s t st o C h i n a, 3M a y1966,D D R S (C K3100143885).520153认为中国电台的对外形象非常重要,它所代表的不应该是美国政府,而是美国人㊁亚洲人甚至包括海外华人.所以由中国人或者私人组织的名义来创办这个电台更为合适.另外,他们建议中国电台进行如下宣传: 修正主义 ㊁ 国家共产主义 ㊁地方政府的民族主义㊁共产主义世界的内部事务和国内发展情况,等等.关于对广播产生的各方反应,研究小组并不担心中国大陆政府㊁台湾当局以及在美国的说客,而比较担心海外华人和大陆的听众,尤其担心让后者产生反感.①综上所述,303委员会与研究小组的意见是截然相反的,前者反对成立专门的 中国电台 ,主张通过 美国之音 加强宣传;而后者支持 中国电台 的创建,反对将其与 美国之音 混为一谈.双方就中国电台计划争论不休.1966年6月10日研究小组结合双方意见,起草了中国电台计划书.②30日,美国新闻署署长L e o n a r d M a r k向接任麦克乔治 邦迪的国家安全顾问W a l t W.R o s t o w(罗斯托)正式提交了一份建立 自由中国电台 的提案,即 灰色电台 提案.提案汇报了美国新闻署所作的准备工作,他们正在菲律宾岛建设精密高质短波广播设备,届时强信号将覆盖整个中国.新建的菲律宾转播电台的资金已经划拨,合同将生效,工程已经开始,预计在1967年底之前会投入运营.这个电台预计将成为针对中国的 美国之音 广播的补充.新的菲律宾电台情况如下:1.每天7个半小时的节目,从下午6点到午夜以及上午6:30到9:00的90分钟的节目.③2.节目内容主要包括新闻(33%)㊁新闻特写(23%)㊁专题特写(8%).3.主要目标听众群包括干部㊁官方中的知识分子以及正在成长中的新①②③ R e p o r t o f t h e P a n e l o nU.S.G o v e r n m e n t R a d i oB r o a d c a s t i n g t o t h eC o mm u n i s t B l o c, 28A p r i l1966,D D R S(C K3100140720).P r o p o s a l f o r aN e w G r e y R a d i o S t a t i o nT a r g e t e d a t C o mm u n i s t C h i n a, 16J u n e1966, D D R S(C K3100215928).原文 上午6:30到9:00 应为笔误.如果是90分钟的节目,应该从7:30到9:00或者6:30到8:00. 笔者生代.当新的菲律宾电台项目结束,对华广播将增加三个小时:早间时段两小时(从早上5:30到9:00),晚间时段一小时(从下午5:30到凌晨12:30,中国沿海时间).全部节目时间延长为10.5个小时;这些播出时间安排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收听有效时间段.①备忘录提出了这项计划的目的:第一,劝导那些亲中国以及与中国有联系的听众参与外部世界的活动;第二,引导中国内部出现自由主义的态度和想法,也就是在中国被贴上 资产阶级 或 修正主义者 标签的那些观点.这个项目的内容,主要来源于香港办事处发来的有关中国难民和其他情报的数据分析.另外,香港每日 中国大陆新闻调查 和新闻署及国务院外事处的期刊译文,也都成为新闻报道的内容.②7月8日,303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基本否定了建立 灰色电台 计划的可行性.甚至有一些最初的支持者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而支持由 美国之音 来完成这个计划.而国家安全顾问罗斯托的意见更决定了 灰色电台 的命运.他认为中国电台由私人或中情局冒险尝试都非常困难,他也不能接受中国专家的 偏见 ,即在对华广播领域里的专门事务必须完全由他们来做.他的建议是对华广播的任务由 美国之音 通过新的菲律宾转播设施来完成.执行国务卿指出,这个项目应该由美国新闻署而不是由303委员会继续负责.莫耶斯列出他认为对于中国广播计划非常重要的三项内容:(1)在共产主义世界进行交叉性常规报道;(2)新闻评论应该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3)强调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情局起到了协调作用.③①②③ U S I A D i r e c t o rS u b m i t st ot h e WH aP r o p o s a l f o r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 R a d i oF r e eC h i n a , 30J u n e1966,D D R S(C K3100209273).U S I A D i r e c t o rS u b m i t st ot h e WH aP r o p o s a l f o r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 R a d i oF r e e C h i n a , 30J u n e1966,D D R S(C K3100209273).M e m o r a n d u mf o r t h eR e c o r d,M i n u t e so f t h e M e e t i n g o f t h e303C o mm i t t e e, 8J u l y 1966.U.S.D e p a r t m e n to fS t a t e,F o r e i g nR e l a t i o n so f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1964G1968,V o l.X X X (W a s h i n g t o n,D C:G P O,1998):354G55.。
中美心理战基本理论异同分析
![中美心理战基本理论异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f4340a581b6bd97f19ea27.png)
2010年10月第23卷 第5期西安政治学院学报J ou rnal of X i an Politi cs I n stituteOc.t ,2010Vo.l 23No .5收稿日期:2010-09-03作者简介:李川,西安政治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十九队硕士研究生。
军队政治工作学研究!中美心理战基本理论异同分析李 川(西安政治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陕西 西安 710068)摘要:中美心理战基本理论的相同点:对心理战极其重视,对心理战本质的认识基本一致,都认为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心理战发展的趋势;相异点:对心理战的性质定位、范围对象、类型划分不同。
关键词:心理战;基本理论;中美比较中图分类号:E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15(2010)05-0040-02对中美心理战基本理论比较研究,对我军心理战理论建设很有必要。
一、中美心理战基本理论的相同之处1 两军都对心理战极其重视。
两军都对心理战的战略价值有清醒的认识。
我军认为,心理战是配合国家政治、外交、军事斗争的重要形式,随着战争观念和心理战理论的发展,心理战已从单纯的战术活动演变成一种能反映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战略行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活动对我国进行心理渗透和心理威慑,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活动从未停止。
因此,我国从国家层面统一策划防敌心理战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而美军认为,心理战是美国外交、信息、军事、经济总体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战的重要性在于能够通过将特定的信息和征兆传递给外国受众,影响其情绪、动机、客观判断,最终影响外国政府、组织、集团和个人行为,从而提高战略威慑的有效性。
美军强调,必要时刻,心理战必须能对外国集团和领导人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行为有利于实现美国的目标。
所以,心理战是∀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
由此可见,中美尽管具体国情和国家战略目标不同,然而对于心理战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的认识是一致的。
美军心理战主要特点
![美军心理战主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1ec6a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9.png)
美军心理战主要特点
杜中武
【期刊名称】《外国军事学术》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海湾战争以来,心理战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其地位作用日益突出。
本文从地位作用、组织机构、理论体系、任务分工、装备技术、作战样式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美军心理战的主要特点。
【总页数】6页(P64-69)
【作者】杜中武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869
【相关文献】
1.浅析美军"心理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 [J], 潘倩昀
2.透视美军心理战部队的"战地印刷厂"——美军机动式印刷品制作中心(DPPC) [J], 唐国东;曾率
3.印军心理战的运用及主要特点 [J], 孙昭群
4.美国战略心理战的主要特点 [J], 许海蓉
5.美军近期心理战装备发展特点的研究 [J], 王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华网首尔11月26日电(记者姬新龙)韩国媒体26日援引政府人士消息报道说,在韩朝西海交火事件发生以后,韩国军方23日晚利用大型气球向朝鲜放飞了40万张传单,重启对朝鲜的心理战。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军方在涟川、金浦、铁原等地利用气球飘撒传单,传单上写有韩方对“天安”号事件的调查结果、批评朝鲜制度、敦促朝鲜改革开放、宣传自由民主主义体制优越性等内容。
韩国YTN电视台报道称,韩国在“天安”号事件调查结束后,作为对朝军事制裁措施的一环,印刷了120万张对朝心理战传单,但未使用。
日前刚刚辞去韩国国防部长官职务的金泰荣5月24日曾在就“天安”号事件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韩国从当天起恢复“对朝心理战”,韩方还在军事分界线附近设置了大功率扬声器。
据称,若将音量调到最大,声音最远夜间可传播24公里,白天也可传播到10公里处。
对此,朝鲜方面不久前曾警告称:“韩国如不终止反朝心理战广播和散发反朝传单,广播工具和传单散布地点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朝鲜军队的武力攻击。
”YTN、韩联社等韩国媒体当天还援引军方高级人士的话报道说,军方尚未决定恢复对朝宣传广播,“将视朝鲜今后举动再作决定”。
按照朝韩军方2004年6月达成的协议,朝韩双方从当年8月15日起停止在军事分界线沿线的所有宣传活动,包括高音喇叭广播、广告宣传牌等。
朝鲜战争心理战:美军用可乐巧克力诱惑志愿军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二次大战后的第一场现代局部战争。
在狭窄的半岛上,美军倾泻了330万吨弹药,相当于二次大战总耗量的一半及后来海湾战争的30倍,中朝军队的前线后方昼夜都是铁与火交织的场景。
不过长期较少有人提及的是,美军依仗着物质生活优势,在“硬摧毁”同时也施展了“软拉拢”,曾出现过世界战争史罕见的一些画面。
志愿军第38、第50军在汉江南岸实行阻击期间,当夜晚战斗沉寂时,美军见志愿军火力薄弱,竟派坦克到前沿扯起银幕,向饥寒交迫的中国战士播放电影,镜头中出现了摩天大楼、美女歌舞、美国式的灯红酒绿……以玻璃袋精美包装的水果糖和点心,经常空飘到志愿军阵地及后方纵深,还夹有漫画、照片和“安全路条”;满天盘旋的飞机,又不分昼夜用高音喇叭喊话,其中有台湾特务劝诱也有投敌分子现身说法;在三八线附近的春川狭小地段,美军还创造过5分钟向志愿军撒放154万份传单的纪录。
据有人计算,若把美军在朝鲜战场撒放的宣传品堆积起来,可筑成150公里长的纸墙。
这种以猛烈空炮火力相伴的糖弹、纸片攻势,经常是遮天盖地而来,构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另一个特殊作战领域。
心理诱惑是美军战略攻势的重要一环从古至今,战争都不仅是军力和经济力的竞赛,还是人的精神心理素质较量。
现代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心理战的手法和渠道也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对志愿军展开的“心理作战”规模之大和手段之多,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前所未遇的。
美军对心理作战一直很重视,自第二次大战期间起各集团军、军和师都设有“心理作战”处、科、组,并配备了专门的宣传部队,情报机构也大力配合。
朝鲜战争一开始,美军“第一无线电广播和传单散发大队”便进入战区执行心理作战任务。
美国在此领域依仗的有利条件是拥有最发达的经济基础,能放手实施物质收买诱惑,以图达到“不战而胜”。
其心战手段虽不断发展,基本方针却始终如一,那就是宣扬本国的“自由人权”及生活水平,引诱对手丧失斗志,从而在精神上屈服。
巧克力、可口可乐和野战饭盒,是二次大战中美国官兵随身不离的三件受用物,对其所到之处的军民也印象尤深。
自诩“二线球员”的美国直至1944年才大规模参战,400万出境军人在一年中竟喝掉了10亿瓶可乐!外表吊尔郎当的美国大兵所到之处,嘴里总嚼着巧克力,高兴时还向周围儿童撒放,那些被战祸搞成破落户的西欧人看着多羡慕不已。
战时大骂“米英鬼畜”的日本兵,若未按“武士道”要求自尽而当了美军俘虏,多数人很快被其生活水平折服而甘心效劳。
过去日军常以亚洲其他较落后国家为对照,宣扬“大和民族优越”,日本兵为吃到袋装米、干菜团和“战力面包”自豪,可是一见到美军每餐配给吃完便扔的铝饭盒,便马上自惭形秽。
这种野战饭盒里不仅有涂好黄油的面包片,有午餐肉、沙拉佐料,边上还夹有两支骆驼牌香烟和三根火柴,饭后还可抽上几口。
后来美军占领了日本,饥肠辘辘的日本人最羡慕的也是这种剩余物资仓库中可随意取出的饭盒。
美国出兵朝鲜后,马上也把优裕的物质生活水平当作炫耀资本。
据统计,三年朝鲜战争中美国运去物资7500万吨(其中多数用于生活消费),而兵力数倍于美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消耗国内运去的物资不过560万吨(当时在朝基本不能就地取给)。
美国兵日均消费物资30公斤,为中国军人的十几倍,其用品质量也普遍高得多。
美军平均不到4人便有一辆机动车,志愿军平均100多人才有一辆机动车。
靠着这种不是一个等量级的物资技术差距,美军对志愿军进行了无孔不入的“心战”攻势和诱惑。
在无法封堵敌宣传时以我军批驳为主进行防范志愿军入朝之初,美军因大感意外,在狼狈败退之际未组织起系统的心理攻势。
进入1951年初之后,美军在反扑时便发起各种渠道的心战,并召来台湾的“政战”人员配合。
这种心理攻击常同空炮打击相伴,一阵猛烈的火力覆盖后,低空盘旋的飞机和坦克上的扩音器便传来喊叫:“联合国军的飞机大炮厉害不厉害?”接着又是女特务柔声劝降。
发现来自华东、西南的新部队后,美军喇叭中又常出现山东、江苏、四川等相应口音的喊话,播音和传单中还很注意针对中国的国内政策和部队供应困难进行挑拨、威胁和利诱。
战争初期,美军的心理攻势对新中国久经锻炼的一些英雄部队作用并不大,只引诱了个别不良分子。
志愿军在汉江南岸实施阻击战时,是衣食弹药不济的最艰苦阶段,某师虽伤亡减员过半,总共只有三人叛逃。
其中一人是在辽沈战役被俘时隐瞒了国民党卫生营长身份混入第38军当卫生员的王顺清,他被美军送去接受特务训练后,还委任为战俘营中最高的俘虏官。
还有一个东北老解放区入伍的副班长受美色诱惑投降,几天后美军飞机便向该师阵地大量投撒他与两个裸女在一起的合影,只引来大家骂其无耻。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全国军民已深入进行了“三视”(仇视、鄙视、藐视美帝)教育,加上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支持蒋介石的旧账犹在心头,部队又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指战员对敌方几近下流的诱惑一般都采取鄙视态度。
不过随着“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日子持续数月未得改善,加上大批缺乏思想准备的新部队入朝,志愿军中一度也出现了少数部队短期不巩固的现象。
入朝之初,志愿军各部沿用国内战争中的政治保卫方法,对敌方宣传和诱惑单纯采取查禁防堵,要求不听、不看、不议论,不拿其投来的物品,违者给纪律处分,结果因美军心理战手段广泛而防不胜防。
第五次战役前大批部队入朝仓促,如第3兵团刚编入大批刚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又来不及严格审查,政治教育也仅强调美帝是“纸老虎”,少数人入朝后感到正面教育与严峻的现实不符,遇到挨饿、挨炸的恶劣环境感到出乎意外,便对原来的教育产生怀疑,在敌火力和心理双重攻势下出现思想动摇。
第五次战役后期北撤时,少数单位遭敌追袭一度出现混乱,混在军内的原国民党骨干分子乘机破坏煽动,结果出现了2万人失踪(其中第3兵团失踪1.6万人),这里面的一部分人便属投敌分子。
如第180师在无组织的分散突围时,就有一个姓郭的连长带领两个排向敌缴械就俘。
朝鲜战争中的志愿军战俘,绝大部分都是在此次落入敌手,投敌分子们随后还在战俘营中胁迫人去台湾,起到极坏的作用。
第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出现这次最大的损失,显示出对抗敌军心理攻势也是一项严峻任务。
政治机关总结经验教训后感到,敌人的心理攻势正是利用了我方思想工作中的弱点,必须根据新形势改变过去的内防方式,并决定采取积极清理、加强内部控制和主动揭露批驳三项措施。
从1951年夏天起,各部队开展了内部清理和评比,将来历复杂和不可靠者调离前线,并在各单位建立了政治保卫小组,同时又以主动揭露批驳敌宣传内容作为主要措施。
当时美军有绝对制空权且具备远程投放手段,空投传单、物品和广播煽惑等无法防堵,志愿军政治部门便索性将敌宣传内容向指战员们公开,再发动干部战士提问题,展开辩论,由政工人员解释,并寻找其弱点组织批驳,使干部战士从整体上都不予置信。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对志愿军进行宣传存在一个根本弱点,就是用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材料和惯用口吻说话,往往只适合于国内被打倒的豪绅的心理。
如美机大量投撒一种精印的贺年片想动摇中国指战员的军心,上面绘着一个穿旗袍的漂亮女人怀抱衣着华丽的小孩,旁边写着唐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多熟出身于贫苦农家的指战员们看到后不仅不懂诗意,还对这种脱离自身生活的画片心生反感,纷纷骂:“不知是哪个地主婆子!”当时美方宣传中国的土地改革是“人民挨饿”,志愿军绝大多数官兵却感到自家在土改中得到了世代盼望的土地。
再如敌方宣传镇压反革命运动是“屠杀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却亲身感受到被镇压的是欺压人民的恶霸。
政工人员抓住这些谬论大力批驳,使广大指战员认为美军宣传完全是颠倒黑白,以后越听便越起到逆反效果,只是在心理上增加恶感。
增强实力提高凝聚力是抗击敌心理攻势之本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对抗和摧毁。
朝鲜战场上的事实也证明,靠政治鼓动和理论教育虽能让人们一时对敌物质诱惑产生鄙视,然而想长久地打赢心理对抗战,也需要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以此增强内部凝聚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方宣传中始终抓住志愿军的一项真实弱点,那便是物质条件落后。
例如双方阵地对峙时,敌方曾大量撒过来一种带有联想性的传单,上面印着“联合国军”均戴钢盔的照片,并写着“防炮防弹防碎石,钢盔戴头很重要”,想让中国官兵由此对上级不配发钢盔产生不满。
由于历史形成的差距,新中国成立时国民收入总量只有美国的1/24,人均收入则仅有其1/70,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又难以追上对手。
是以开放的眼光正视这一问题,还是用封闭的心态回避此事,成为当时志愿军政治工作亟需解决的难题。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充满着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对旧社会留下的残破家底并不避讳,并坚信以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
志愿军的政工人员针对中美物质条件的差距,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承认态度,同时进行针锋相对的解释,以摆原因、再看发展的教育方法,说明艰苦主要是由旧社会遗留以及现在敌人的轰炸封锁造成,同时我军上下都是同甘共苦,今后随着祖国的支援和国内经济发展,物质条件一定会得到改善。
这样的解释使指战员们心悦诚服,大家都认为经过短期忍耐困苦,从长远来看在物质条件上也一定可以追上美国,而自己进行的保家卫国之战恰恰是在保障国家的建设发展。
在环境艰苦时,志愿军各级领导通过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影响着基层战士。
部队吃不上菜时,彭德怀司令员几个月坚持不吃菜,并同大家一样穿带补丁的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