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心理战地位作用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心理战地位作用初探
“或然论”、“联合论”和“中心论”是美军关于心理战地位作用认识的三种代表性理论观点。“或然论”主要集中在美军心理战专家斯蒂温·E·皮兹(Stephen E. Pease)撰写的《朝鲜战争中的心理战》中;“联合论”的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美军联合出版物JP-3-53《联合心理作战纲要》中;“中心论”集中体现在哈伦·厄尔曼和詹姆斯·韦德等人撰写的《震慑与畏惧》和《迅速制敌》两部著作中,三种理论观点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标签:美军心理战;地位作用;或然论;联合论;中心论
科学心理战诞生以来,在美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美国作为世界上的经济和军事都极为强大的国家,其心理战的水平自然代表着世界的水平。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战争形态的演变,美军对心理战地位作用的认识也是逐渐理性的。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军形成了“或然论”、“联合论”和“中心论”三种理论观点。研究美军心理战的地位作用论,对我军心理战的发展与建设来说可谓是意义非凡。
一、“或然论”
“或然论”是美军传统心理战专家提出的有关心理战地位作用的理论观点,其提出的背景主要是对美军朝鲜战争中心理战经验教训的总结,其思想主要集中在美军心理战专家斯蒂温·E·皮兹(Stephen E. Pease)撰写的《朝鲜战争中的心理战》中。“或然论”认为,“心理战的作用有时非常强大,有时却毫无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心理战重要作用的两个极端。心理战作用的发挥只是存在某种可能性或概率性,这种可能性或概率性的大小受主客体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在这一点上,与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所指出的一种经常成为决定性因素的战争原则——“概然性”[2]是一致的。
这个时期内,由于心理战还没有完全上升到战略高度,心理战的地位还是处于辅助地位,其作用的发挥还比较局限,但依然是不能忽视的。
心理战是战争行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任何战争都是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进行的。心理战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重要作战形式。无论在军事战略层面,还是在军事战役战术层面都是如此。尽管每一次世界新技术革命和军事技术、军事科学的发展,都会使人们对武力战作用进一步重视的同时,而引起人们对心理战作用的质疑和新的思考,然而每一次战争实践又都有力地证明:心理战的特殊重要地位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牢固。
心理战是实现最佳作战效益的一种重要方法。从心理战的实践来看,心理战常常促成了以少胜多的局面,实现了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战果,也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战争目标,因而心理战被认为是一种经济而人道的作战方式。近年来,美军占领巴拿马、干涉海地、攻打伊拉克等多次战争中都是如此。比如,1994年9月美军为了控制海地,迫使“不讨美国人喜欢的海地前领导人塞德拉斯将军”,
向“讨得美国人欢心的领导人阿里斯蒂德”交权,特意组织了一支由陆海空精锐部队构成的强大军事力量,准备攻打仅有7000人左右、装备十分简陋的海地军队。从而形成了“杀鸡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这样一种看起来很滑稽的局面。在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后,美军并没有急于动武,而是对海地开展了全方位的心理战,最后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海地,并将海地政变领导人塞德拉斯中将赶出他的祖国,从而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最高目标。
心理战是武力战的一种辅助手段。自科学心理战诞生以来,心理战的地位作用日益提升,但仍不可能冲击武力战的主导地位,心理战的作用也主要是辅助武力战效力的发挥而展开的,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军事实力这一重要的物质基础,战争的成败大多以武力战为主,心理战为辅。
二、“联合论”
“联合论”是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信息时代战争形态演变为信息化战争,战争形式演变为一体化联合作战。“联合论”的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美军联合出版物JP-3-53《联合心理作战纲要》中。“联合论”认为,“心理战是联合作战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武力战并驾齐驱,共同发挥重要作用。”[3]
“联合论”下的心理战作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一翼,与武力战并行,共同构成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体系,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强调“不同领域心理战行动的同步协调,多国部队心理战行动的同步协调,各军兵种心理战行动的同步协调,心理战行动与其它作战行动的同步协调”。[4]
心理战是配合国家政治、外交、军事斗争的重要形式。信息时代,心理战已走出军事战略,跻身于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战的其目标不是由军事目的决定的,而是必须由国家的政治目的决定。在新军事变革中,很多国家越来越倾向于把心理战纳入国家的战略体系,视心理战为国家政治、外交斗争的重要形式,通过各种思想战、政治战、外交战、文化战、情报战等形式实施心理战,促进其在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领域发挥作用。美国在“9·11”事件之后,成立了隶属国防部领导的“战略影响办公室”,其宗旨是通过宣传行动影响国际舆论,捍卫美国在全球的利益,其实质是把心理战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进行筹划。
心理软杀伤越来越成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制敌目标。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的统一军事行动,单从攻击行动上看,其突出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高度注重联合打击,二是特别强调信息主导,三是精确选择打击目标。而这三点与对敌实施“软杀伤”直接相关。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不是盲目地向敌方所有军事目标实施轰炸,而是选择敌方心理比较畏惧的攻击点和薄弱环节实施精确打击。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首先实施了“斩首行动”,首轮导弹攻击目标直指萨达姆官邸,这种“擒贼先擒王”的行动既撕开了伊军的心理防线,又让伊民众吃了个“定心丸”,使他们明白战争是专门针对萨达姆政权和他本人的,为后来伊军彻底溃败奠定了基础。
心战与兵战的融合使得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更完善。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
合作战更加注重心战与兵战的高度融合,这种融合一方面体现在联合打击精确选择敌方心理畏惧的军事设施和重要通信枢纽,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兵战与心战同时进行。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上镜率最高的现象就是美军一边发动战争,一边讨论战后重建;一边发射导弹,一边大量空投传单,同时还人道性地向灾民发放衣物和食品。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客观上要求把心战融入兵战中,增强联合打击的效果,实现政治和军事的双重目的。
三、“中心论”
“中心论”是在伊拉克战争后提出的一种观点,该观点集中体现在哈伦·厄尔曼(Harlan.K.Ullman)和詹姆斯·韦德(James.P.Wade)等人撰写的《震慑与畏惧》和《迅速制敌》两部著作中。“中心论”认为,迅速制敌是“对系统集成能力的充分利用,它通过影响敌人的意志,可以对要求运用军事与国防资源的事件造成决定性影响”,旨在“通过‘震慑与畏惧’的应用来左右和影响敌人的意志和看法”[5]。
争取心理空间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任何战争都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展开的。心理战发展的历史轨迹表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心理战都是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心理都是一个积极争取的空间。在交战中,战争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重视心理空间的一方,而忽视心理空间的一方必然会陷入被动局面。这个时候,心理战的作用非同寻常。心理战的战略与军事战略乃至国家战略高度融合,心理战的目标牵引着整个军事行动和政治斗争的策略手段,作战行动围绕心理战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心理战成为配合国家政治、外交、军事斗争的重要形式,其成败关系到军事斗争乃至国家战略的成败。
心理战对军事斗争进程具有决定和主导作用,其他斗争形式围绕着心理战进行。“中心论”理念的实质是把心理战从过去战争中的辅助地位上升到主导地位,摆上战略决策层面,并融合到作战的具体行动中。强调把战前、战中或战后摧毁敌手的抵抗意志作为预期的目标,使作战行动既能达到震慑心理的无形效果,也能达到非摧毁敌军、保护军事基础设施的外在具体效果。没有歼灭敌方的整个军队就赢得最终胜利的科索沃战争,仅仅通过“斩首”、“震慑”行动就摧毁敌人抵抗意志的伊拉克战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心理战正逐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作战样式,是完成军事斗争任务的重要形式。心理战被国外军事家视为“区别于陆、海、空战的第四种作战样式”,能够独立地实施并发挥巨大的作战效能。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一篇题为《言辞和形象:其他战争武器》在评论这场战争时说:“这是一次全新的战争,不仅要扔炸弹,还要投食品袋、收音机、传单。战争不仅仅在战场上,也在电视屏幕、互联网上。”海湾战争中,美军开战前5个月开始心理战行动,开战前3个月布什批准伊心理战计划;伊拉克战争,布什在2002年9月22日批准攻打伊拉克心理战方案,比军事行动早6个月。
参考文献:
[1]Stephen E. Pease.PSYWAR: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 Korea.1950—195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