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

合集下载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一、项目背景和目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的目的是规划和建设一套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系统,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条件。

二、项目范围本项目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包括垃圾收集站点、转运站、处理厂和填埋场等。

2·给水设施的建设:包括水源开发、水处理厂、水污染控制设施和供水管网等。

3·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包括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排放控制设施等。

三、用地指标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指标1·1 垃圾收集站点:每座垃圾收集站点占地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并设有垃圾分类区域、转运设备和管理办公区。

1·2 垃圾转运站:每座垃圾转运站占地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并设有转运设备、中转仓库和管理办公区。

1·3 垃圾处理厂:每座垃圾处理厂占地面积不小于10000平方米,并设有垃圾处理设备、垃圾填埋场和管理办公区。

2·给水设施用地指标2·1 水源开发区域:根据水资源评估结果确定,建议用地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并设有水源保护设施和管理办公区。

2·2 水处理厂:根据城市供水需求确定,每座水处理厂占地面积不小于10000平方米,并设有处理设备、储水池和管理办公区。

2·3 水污染控制设施:根据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确定,建议用地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并设有水污染防治设备和管理办公区。

2·4 供水管网: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确定,建议占地面积不小于10000平方米,并设有管网设施和管理办公区。

3·污水处理设施用地指标3·1 污水收集系统:根据城市污水排放情况确定,建议占地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并设有收集管网和管理办公区。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和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和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施行日期:2005 年10月1日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日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建标[2005 ] 157 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根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同意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供水、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3]372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编制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二00五年九月九日编制说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是根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同意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3 ] 372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会同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与本建设用地指标相关的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情况及有关资料,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的新建项目的建设用地;总结了多年来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中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利用节约土地的经验;遵循国家有关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行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汲取了近年来国内外工艺技术发展的成果,经过多次论证和反复测算,并经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召开全国审查会议定稿。

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审查案例讲解

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审查案例讲解

页。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审查案例
案例12:北方新建某座交流站
详见《土地使用标准政策与实务》164
页。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审查案例
案例13:北方某风电场
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审查案例讲解
按照中央的要求,近年来,部会同住
建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陆续制订、
修订并发布实施了15项土地使用标准。
在国家层面上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
土地使用标准体系。
除《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
地项目目录》(国土资发〔2012〕98
号) ,以及《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 标〔2011〕124号)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工程项目建设用
8.
地指标》(建标〔2011〕157号)
9.
《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 〔2008〕74号)
10.
《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 〔2008〕128号)
11.
《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用地指标》(建
标〔2011〕214号)
(建标〔2009〕7号)
4.
《煤炭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矿 井、选煤厂、筛选厂及矿区辅助设施 部分》(建标〔2008〕233号) 《煤炭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露 天矿、露天矿区辅助设施部分》(建 标〔2011〕145号))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建标〔2008〕232号)
5.
6.
7.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审查案例
案例5:新建某铁路货运中心工程
详见《土地使用标准政策与实务》158页。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审查案例
案例6:新建某铁路枢纽南环线工程
详见《土地使用标准政策与实务》159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之欧阳与创编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之欧阳与创编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施行日期:2005 年10月1日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日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建标[2005 ] 157 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根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同意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供水、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3]372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编制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二00五年九月九日编制说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是根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同意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3 ] 372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会同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与本建设用地指标相关的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情况及有关资料,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的新建项目的建设用地;总结了多年来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中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利用节约土地的经验;遵循国家有关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行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汲取了近年来国内外工艺技术发展的成果,经过多次论证和反复测算,并经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召开全国审查会议定稿。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之欧阳德创编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之欧阳德创编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施行日期:2005 年10月1日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日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建标[2005 ] 157 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根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同意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供水、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3]372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编制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二00五年九月九日编制说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是根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同意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3 ] 372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会同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与本建设用地指标相关的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情况及有关资料,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的新建项目的建设用地;总结了多年来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中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利用节约土地的经验;遵循国家有关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行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汲取了近年来国内外工艺技术发展的成果,经过多次论证和反复测算,并经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召开全国审查会议定稿。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第三条本建设用地指标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统筹兼顾,精心规划、设计,切实做到科学合理、节约用地。
第二节
第十二条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与特点以及资源、动力等条件,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规模。
第十三条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厂(站)址的选择,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工程项目选址时,应充分利用荒地、劣地,不应占用耕地、林地等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
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建标[2005]157号
第一章
第一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合理确定和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第二条本建设用地指标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审初步设计文件,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建设用地预审、核定和审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尺度。
第十八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绿化面积应满足绿地率的要求,提高绿化覆盖率,并应鼓励和推广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
绿地率应按下式计算:
绿地率=××100%
第十九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由主体工程设施、辅助工程设施和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组成。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不同的工程项目,主体工程设施不同,但辅助工程设施和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内容基本相同。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施行日期:2005 年10月1日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日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建标[2005 ] 157 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根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同意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供水、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3]372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编制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二00五年九月九日编制说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是根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同意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3 ] 372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会同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与本建设用地指标相关的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情况及有关资料,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的新建项目的建设用地;总结了多年来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中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利用节约土地的经验;遵循国家有关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行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汲取了近年来国内外工艺技术发展的成果,经过多次论证和反复测算,并经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召开全国审查会议定稿。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第二节 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第十二条 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的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与特点以及资源、动力等条件,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规模。 第十三条 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厂(站)址的选择,应符合城市规划和 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工程项目选址时,应充分利用荒地、劣地,不应占用耕地、林 地等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第十四条 净(配)水厂、污水处理厂、泵站用地应按项目总规模一次规划设计, 控制建设总用地面积;分期建设的项目用地应分期办理用地。生产设施用地应考虑分 期建设之间的协调;附属设施用地宜按照建设总规模一次建设,若项目各期之间的时 间跨度较大时,亦可考虑分期建设,分期办理用地。 第十五条 净(配)水厂、污水处理厂厂区的总平面布置,应以合理和节约用地 为原则,做多方案比较。生产设施与辅助生产设施宜分别集中布置,并保持合理的距 离,满足正常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在保证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宜与 水处理构筑物分别集中布置,避免相互之间的环境影响。 第+六条 净(配)水厂、污水处理厂及泵站的生产和辅助生产设施在厂(站) 区内的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消防、卫生的标准、规范的规定;危险性构(建) 筑物的设置位置及与其他设施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安全防护的标准、规 范的规定。
第三章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七条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应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处理和 综合处理工程项目以及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等设施 。 第十八条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绿化面积应满足绿地率的要求,提高绿化 覆盖率,并应鼓励和推广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
Ⅰ类:1200~1200; Ⅱ类:600~1200; Ⅲ类:150~600; Ⅳ类:50~150。 注:以上规模分类, Ⅱ、Ⅲ、Ⅳ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Ⅰ类含上、下限值。 第三十条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上程项目建设用地,由主体工程设施、辅助工 程设施和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组成。 主体工程设施包括:受料及供料系统、焚烧系统、烟气净化系统、余热利用系统、 灰渣处理系统、除尘脱臭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等。 第三十一条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 1 的规 定。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佚名
【期刊名称】《工程建设标准化》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第一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合理确定和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总页数】7页(P7-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84
【相关文献】
1.《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宣贯培训(第二期)报道
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给水、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编制简介
3.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和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指标4.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优化和思考5.
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1、前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指标,以确保项目的有效运行和环境保护。

以下是详细的指标要求。

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用地指标2.1 项目地块选址要求①项目地块应远离居民区、教育单位、医疗单位等人员密集区域,距离应大于500米。

②地块周边应有交通便利,供货、供水、供电等条件良好。

2.2 垃圾处理设施用地面积要求①垃圾处理设施用地面积应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和产生垃圾量确定,满足日处理垃圾量的要求。

②设施用地面积中,应包含垃圾填埋场、垃圾转运站、设备房、办公楼、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2.3 垃圾填埋场用地指标①垃圾填埋场的用地面积应满足垃圾堆放需求,考虑扩建空间和环境保护要求。

②垃圾填埋场应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确保垃圾不外漏。

2.4 垃圾转运站、设备房等设施用地指标①垃圾转运站应考虑垃圾转运车辆的进出和垃圾转运的流线。

②设备房应满足设备的安装、维护和管理需求。

2.5 办公楼、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用地指标①办公楼应满足管理人员的办公需求,面积与人员规模相匹配。

②停车场应考虑管理人员和来访车辆的停放需求,设置合适数量的停车位。

3、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用地指标3.1 项目地块选址要求①项目地块应远离污染源,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

②地块周边应有充足的供水资源,供电、通讯等条件良好。

3.2 给水工程设施用地指标①水处理厂、水源地、水质监测站等设施用地面积应满足日供水量和设备安装需求。

②水处理厂应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防止非法进入。

3.3 污水处理工程设施用地指标①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应考虑日处理污水量和设备安装需求,保持足够空间进行运营。

②污水处理厂应设置污水处理设备和池塘,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1、本文档涉及附件。

详见附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用地规划图。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给水、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编制简介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给水、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编制简介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给水、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的编制简介
徐文龙;李树苑;王敬民;徐金泉;董一新
【期刊名称】《工程建设标准化》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编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最近,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建设部2004年10月29
日印发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

通知强调,要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指标,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和合理利用,加快制订建设用地指标;抓紧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制订和修改完善工作,并要求优先开展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编制工作。

【总页数】4页(P36-38,6)
【作者】徐文龙;李树苑;王敬民;徐金泉;董一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84
【相关文献】
1.《给水排水工程埋地扩胀成型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管道技术规程》编制简介与新
型钢管接口的应用 [J], 陈志
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J],
3.《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J], 季惠梅
4.编制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是当务之急 [J], 张锡元
5.全文强制建设规范《室外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编制研究 [J], 王蔚蔚;王全勇;李珊;崔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
第十一条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应以合理和节约用地为原则,
做多方案比较。主体工程设施、辅助工程设施和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宜分别相对集中 布置,并保持合理的距离,满足正常生产、管理和安全、卫生的要求。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 设施用房,应尽量组合成综合楼,减少建筑物占地。厂区建筑物和交通运输设施,应根据工 艺技术与处理流程,按照充分利用地形、地势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建设规模按额定日处理能力(单位:t/d)分为下列四级: I 级:≥1200; II 级:500~1200; III 级:200~500; Ⅳ级:<200。 注:以上规模分级,II、III 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第二十五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由主体工程设施、辅助工 程设施和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组成。 主体工程设施包括:场区道路,场地平整,水土保持,防渗工程,坝体工程,洪雨水与 地下水导排,渗滤液收集、处理与排放,填埋气体导出、收集处理或利用,绿化隔离带,防 飞散设施,封场工程,监测井,填埋作业设备,挖运土及环境保护设施等。 第二十六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应满足其使用寿命 10 年以上的垃圾容量,填埋库区每平方米占地平均应填埋 8~l0m3 垃圾。工程项目行政办公与 生活服务设施区绿地率宜为 25%~35%;当工程项目地处绿化隔离带区域时,绿地率指标 可取下限。 第二十七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应根据本章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 条的规定,合理计算工程项目建设用地面积。
第二节 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第十二条 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 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与特点以及资源、动力等条件,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规模。
第十三条 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厂(站)址的选择,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规划的要求。工程项目选址时,应充分利用荒地、劣地,不应占用耕地、林地等经济效益高 的土地。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施行日期:2005 年10月1日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日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建标[2005 ] 157 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根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同意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供水、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3]372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编制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二00五年九月九日编制说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是根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同意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3 ] 372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会同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与本建设用地指标相关的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情况及有关资料,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的新建项目的建设用地;总结了多年来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中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利用节约土地的经验;遵循国家有关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行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汲取了近年来国内外工艺技术发展的成果,经过多次论证和反复测算,并经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召开全国审查会议定稿。

城生活垃圾处理给水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44242

城生活垃圾处理给水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44242

工程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合理确定和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第二条本建设用地指标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审初步设计文件,确定工程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建设用地预审、核定和审批工程工程建设用地规模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用地指标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工程建设用地,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统筹兼顾,精心规划、设计,切实做到科学合理、节约用地。

第五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工程建设用地,除应符合本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基本规定第一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工程第六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工程的建设,应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与特点等条件,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规模。

第七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工程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工程工程选址时,应充分利用荒地、劣地,少占用耕地、林地等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第八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工程分期建设的用地应分期办理用地;近期建设用地应合理集中,远期建设用地应规划预留在场外。

第九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工程的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减少占地面积。

改、扩建工程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场地和设施,节约使用土地。

第十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工程的建设应贯彻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减少工程工程的构成。

第十一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工程的总平面布置,应以合理和节约用地为原则,做多方案比较。

市政设施用地指标

市政设施用地指标

分类
➢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建设标准》
可编辑ppt
18
五、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相关概念及选址要求
➢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兼有液化石油气储存站和灌瓶站两者全部功能的基地。
燃气
可编辑ppt
19
六、公共厕所
相关规范
名称
编号或文号
批准部门
实施日期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实施日期 2006.6.1 1999.2.1 2005.10.1 1995.1.1
➢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表水水厂的位置应根据给水系统的布局确定。宜选择在交通便捷以及供电安全可靠和水厂生 产废水处置方便的地方: 1、地表水水厂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处理工艺,同时应对水厂的 生产废水进行处理。 2、水源为含藻水、高油水或受到不定期污染时,应设置预处理设施。 3、 地下水水厂的位置根据水源地的地点和不同的取水方式确定,宜选择在取水构筑物附近。 3、 地下水中铁、锰、氟等无机盐类超过规定标准时,应设置处理设施。 4、 水厂用地应按规划期给水规模确定,用地控制指标应接表8.0.6采用。水厂厂区周围应设 置宽度不小于10m的绿化地带。
➢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可编辑ppt
10
二、污水厂
污水厂分类
污水厂内部组成
➢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面积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污
水处理级别(或深度)确定。
(或其他预处理单元)的水处理工艺;

市政设施用地指标

市政设施用地指标

分别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水处理工艺。
精选课件
7
一、水厂
建设标准
➢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 标
精选课件
《城市给
水工程规
划规范》 (征求意见 8 稿)
一、水厂
建设标准
➢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 准
注:
预处理、深度处理在我国发展应用历史不长、故给水建设标准、规划规范中没有包含相应的用地指标。
精选课件
6
一、水厂
水厂分类
水厂内部组成
➢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处 理深度确定。 建设规模按日处理水量(单位:万m3 / d )分为下列三类: Ⅰ类:30~50; Ⅱ类:10~30; Ⅲ类:5~10; 注:Ⅰ类含上限值, 其他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水处理深度划分为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主要有以下工 艺形式: 一、常规处理工艺: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及后续 消毒的水处理工艺; 二、预处理+常规处理工艺:在常规处理工艺前增加生物预处理
(或其他预处理单元)的水处理工艺;
净(配)水厂辅助生产、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生
三、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在常规处理工艺后增加活性炭过 产控制、化验、维修、仓库、食堂、供热、交通运输(含车库)、
滤(或臭氧生物活性炭过滤等其他深度处理单元)的水处理工艺; 安全保卫、行政办公设施等。
四、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前后
➢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条 净(配)水厂、污水处理厂及泵站的生产和辅助生产设施在厂(站)区内的布置,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消防、卫生的标准、规范的规定;危险性构(建)筑物的设置位置及与其 他设施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安全防护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三章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七条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应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处理和综合处 理工程项目以及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等设施。
第二十八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 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 8%~10%(小型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取上限)。
第三节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
第二十九条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指标,应按工程建设规模确 定。
建设规模按额定日处理能力(单位:t/d)分为下列四类: I 类:1200~2000; II 类:600~1200; III 类:150~600; Ⅳ类:50~150。 注:以上规模类别 II、III、Ⅳ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I 类含上、下限值。 第三十条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由主体工程设施、辅助工程设施 和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组成。 主体工程设施包括:受料及供料系统、焚烧系统、烟气净化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灰渣 处理系统、除尘脱臭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等。 第三十一条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 1 的规定。
表 1 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m2)
类型
用地指标
I类
40000~60000
II 类
30000~40000
III 类
20000~30000
IV 类
10000~20000
注:①对于大于 2000t/d 特大型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其超出部分建设用地面积按 30m2/t·d 递增计算; ②建设规模大的取上限,规模小的取下限.中间规模采用内插法确定。 ③本指标不含绿地面积。
建设规模按额定日处理能力(单位:t/d)分为下列四级: I 级:≥1200; II 级:500~1200; III 级:200~500; Ⅳ级:<200。 注:以上规模分级,II、III 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第二十五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由主体工程设施、辅助工 程设施和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组成。 主体工程设施包括:场区道路,场地平整,水土保持,防渗工程,坝体工程,洪雨水与 地下水导排,渗滤液收集、处理与排放,填埋气体导出、收集处理或利用,绿化隔离带,防 飞散设施,封场工程,监测井,填埋作业设备,挖运土及环境保护设施等。 第二十六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应满足其使用寿命 10 年以上的垃圾容量,填埋库区每平方米占地平均应填埋 8~l0m3 垃圾。工程项目行政办公与 生活服务设施区绿地率宜为 25%~35%;当工程项目地处绿化隔离带区域时,绿地率指标 可取下限。 第二十七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应根据本章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 条的规定,合理计算工程项目建设用地面积。
第八条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分期建设的用地应分期办理用地;近期建设用地应 合理集中,远期建设用地应规划预留在场外。
第九条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减少占地面 积。改、扩建工程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场地和设施,节约使用土地。
第十条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贯彻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减 少工程项目的构成。
辅助工程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维修车间、供配电、给排水、消防、暖通、通信、监测 化验、加油站、计量、车辆冲洗设施及绿化等。
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用房、值班宿舍、食堂、浴室等。 第二十条 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按照占总用地面积的 比例确定。 第二十一条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处理工艺时为城市生活 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 第二十二条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小于各单项处理工艺所需 用地面积之总和。 第二十三条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的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用地, 不应超过该工程项目主导工艺所需的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的 25%。
第三十四条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应按照工程建设规模确 定。
建设规模按额定日处理能力(单位:t/d)分为下列四类: I 类:300~600; II 类:150~300; III 类:50~150; Ⅳ类:≤50。
注:以上规模类别 II、III 类含下限值,I 类含上、下限值。
第三十五条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由主体工程设施、辅助工程设
第三十二条 工程项目绿地率应为 20%~30%;当工程项目地处绿化隔离带区域时,
绿地率指标可取下限。
第三十三条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的行政办公与 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
积,不得超过各类规模总用地面积的 5%~8%。规模小的取上限,规模大的取下限,中间
值采用插入法确定。
第四节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
第十八条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绿化面积应满足绿地率的要求,提高绿化覆盖 率,并应鼓励和推广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
绿地率应按下式计算:
项目总用地面积内的绿地面积
绿地率=
××100%
项目总用地面积
第十九条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由主体工程设施、辅助工程设施和行政办公与生 活服务设施组成。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不同的工程项目,主体工程设施不同,但辅助工程设施和行政办 公与生活服务设施内容基本相同。
第二节 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第十二条 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 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与特点以及资源、动力等条件,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规模。
第十三条 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厂(站)址的选择,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规划的要求。工程项目选址时,应充分利用荒地、劣地,不应占用耕地、林地等经济效益高 的土地。
绿地率指标可取下限。
第三十八条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
超过各类规模总用地面积的 8%~10%。规模小的取上限,规模大的取下限,中间值采用插
入法确定。
第五节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
第三十九条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应按照工程建设规模确定。
建设规模按额定日转运能力(单位:t/d)分为下列五类:
II 类
25000~35000
III 类
15000~25000
IV 类
≤15000
注:①表中指标不含堆肥产品深加工处理及堆肥残余物后续处理用地。
②建设规模大的取上限,规模小的取下限,中间规模应采用内插法确定。
③本指标不含绿地面积。
第三十七条 工程项目绿地率应为 20%一 30%;当工程项目地处绿化隔离带区域时,
IV 类
10000~20000
V类
≤1000
注:①表中指标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②对于临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大型水面的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转运站用地指标可适当上
浮。 ③建设规模大的取上限,规模小的取下限,中间规模应采用内插法确定。
第四十二条 工程项目绿地率为 20%~30%,当工程项目地处绿化隔离带区域时,绿
第二条 本建设用地指标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审初步设计文件,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建设用地预审 、 核定和审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尺度。
第三条 本建设用地指标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新建项目; 改、扩建项目可参照执行。
主体工程设施包括:受料及供料系统、压缩转运系统、除尘脱臭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及
自控监控系统等。
第四十一条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建设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 3 的规定。 表 3 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m2)
类型
用地指标
I类
≤20000
II 类
15000~40000
III 类
20000~30000
第二节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
第二十四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应按照工程建设规模和额 定日处理能力确定。
建设规模按总库容量(单位:万 m3)分为下列四类: I 类:≥1200; II 类:500~1200; III 类:200~500; Ⅳ类:<200。
注:以上规模分类,II、III 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I 类:1000~3000;
II 类:450~1000;
III 类:150~450;
Ⅳ类:50~150;
V 类:≤50。
注:以上规模类型 II、III、IV 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I 类含上下限值。
第四十条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由主体工程设施、辅助工程设施和
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组成。
地率指标可取下限。
第四十三条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的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
超过各类规模总用地面积的 5%~8%。规模小的取上限,规模大的取下限,中间值采用内 插法确定。
第四章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第四十四条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包括净(配)水厂用地和泵站用地。 第四十五条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处理深度 确定。 建设规模按日处理水量(单位:万 m3/d)分为下列三类: Ⅰ类:30~50; II 类:10~30; III 类:5~10。
注:I 类规模含上限值;其他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理工程 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建标[2005]157 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合理确定 和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