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课后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语文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文言实词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

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动词)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名词)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形容词)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副词)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副词)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形容词)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介词)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动词)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动词)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动词)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动词)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动词)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动词)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动词)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动词)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动词)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介词)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动词)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动词)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动词)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动词)12、道义:道德和正义故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11、病故,物故(死亡)固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7、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全文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而1.连词:(1)转折关系。

“但、却”。

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

“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主谓之间”。

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

“又、而且”。

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

“于是、就”。

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

“因而、因此”。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

“来、用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何1.疑问代词:(1)作宾语,“什么、哪里”。

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

例:大王来何操?(2)作谓语,“为什么”。

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

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3)作定语,“什么”。

何+名词。

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4)做主语,“什么”。

例:何谓阁子也?2.副词:(1)程度副词,“多么”。

何+形容词。

例:开国何茫然?(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

何+动词,位于句首。

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乃1.副词:(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

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

高中新教材语文课本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高中新教材语文课本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高中新教材语文课本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若、说、辞、鄙、微之(虚词)文言句式:无乃……与何以……为《荆轲刺秦王》:破、略、亲、微、谒、购、邑、穷困、愿、更、遇、深、念、顾、善、然则、见、陵、忤、拊、请、辞、就、遗、拒、比、如、贡、使、唯、命、设、次、怪、顾、谢、鄙、少、假借、毕、发、引、绝、操、坚、走、度《鸿门宴》:因、如、举、谢、意、倍、负、素必修2《孔雀东南飞》:白、再、严、即、令、怜、徐、许、要、恨、莫《兰亭集序》:修、期、致、临、次《赤壁赋》:既、兴、横、方、纵、凌、消长、狼藉、枕藉、须臾复习“之”和“而”的用法《游褒禅山记》:道、文乃、盖、然、其(虚词)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数、发、直、兵、胜文言句式: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劝学》:劝、绝、强、假、闻附通假字练习《过秦论》:制、亡、利、因、遗、度、胡(人)、胡(虚词)《师说》:传、师、从(实词)也、则、于、所以(虚词)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闻、令、私、幸、易、引、度、窃、竟、徒、卒、负、右、书《苏武传》:稍数嘉赂币候语引春秋《张衡传》:属从容举辟就傅会奇召拜迁徙出下车治视事乞骸骨必修5:《归去来兮辞》:行、引、乘、策《滕王阁序》:故、尽、属、即(实词)且、矣(虚词)《逍遥游》:志、图、名、置、穷《陈情表》:凶、悯、吊、察、寻、逋、矜、拔擢、区区、听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庖丁解牛》:《阿房宫赋》:爱、取、族(实词)焉、而、夫(虚词)古今异义词:钩心斗角、经营、精英、一旦《六国论》:非、得、势患、弥或、相、者(虚词)《伶官传序》:归、易、告与(虚词)《祭十二郎文》:险衅、夙、凶、见背、薄、息、寻、除、盘桓、希冀、听、卒复习“其”的用法《种树郭橐驼传》:业、本、密、离、长、繁、勖、飧、病《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饥、谨、比、哂、俟、撰、风、喟《项脊轩志》:顾、稍、置、去、归《齐桓晋文之事》:爱、明、道、辟、朝、莅、谨、申、王《庄暴见孟子》:诸、鼓、乐、复习文言句式:与……,孰……?庶几无……与?。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4、虚词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5、句式1倒装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2被动句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6、一词多义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实词1、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嫁妆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摧藏马悲哀“藏“通”脏“合葬华山傍”傍“通旁”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虽与府吏要要通邀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感吾区区怀区区通拳拳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感吾区区怀古义:真挚的情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多多感谢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诉;今:常指一种颜色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今:睡觉的地方蹑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马再拜还入户再:古:两次今:下一次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使者;指媒人今:书信渠会永无缘渠:古:他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晚成单罗衫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昼夜勤作息昼夜:在白天黑夜里;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仕宦于台阁名词“仕”作动词;任官头上玳瑁光名词“光”作动词;发光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事事四五通事事:每试穿一件衣服;名词做动词③动词作名词留待作遗施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④形容词作动词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兰芝惭阿母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⑤使动、意动用法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以此下心意“下”名词使动;使—-委屈戒之慎勿忘“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逆以煎我怀煎:使…煎熬;使动用法4、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5、一词多义①适: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适得府吏书:适;刚才适彼乐土:适;往、到②为为诗云尔做;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始尔未为久算;动词阿母为汝求替;介词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③谢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④若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腰若流纨素像;动词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⑤故大人故嫌迟:故;仍旧故作不良计:故;故意知是故人来:故;旧的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⑥得幸复得此妇:得到汝岂得自由:能够⑦应汝可去应之:答应六合正相应:合适零泪应声落:随着以我应他人:应许⑧举举动自专由:动作莫令事不举:成功举手长劳劳:举起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⑨区区何乃太区区:愚蠢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10相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叶叶相交通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二、虚词1、相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儿已薄缘相xiang\ 相貌;名词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2、且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3、自自可断来信既;副词本自无教训是;副词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4、何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2、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今日被驱谴被动句以“被”为标记为仲卿母遣被动句以“为----所”为标记3倒装句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4省略句省略主语十三能织素省略主语吾相见常见日稀省略主语吾便可白公姥省略主语汝结发同枕席省略主语吾与汝嬉戏莫相忘省略主语汝辈还部白府君省略主语某人勿复怨神鬼省略主语汝摧藏马悲哀省略主语人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省略主语吾愿母愁思出门蹄省略主语兰芝转头向户里省略主语府吏省略介词出置于南窗下窈窕艳于城郭长叹于空房中严霜结于庭兰我命绝于今日徘徊于庭树下自挂于东南枝短歌行——曹操1、通假字契阔谈讌讌通宴2、词类活用、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3、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兰亭集序——王羲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一觞一咏一边若合一契数词;一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其致一也一样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1.以1 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2 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 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2.于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3 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4 介词;到.. 终期于尽3.为1 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2 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4.之1 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 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5 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所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2.省略句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四、重要词释义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终期于尽期:至;及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是日也是:指代词“这”茂林修竹修:长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指确定向之所欢向:指过去列坐其次次:指旁边及其所之及:指等到赤壁赋——苏轼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2、古今异义词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凌:古:超越今:欺凌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内心所思慕的人今:美貌的人5况吾与子渔櫵于江渚之上古: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儿子3、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①歌窈窕之章唱歌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③下江陵攻占④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4、一词多义①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②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如诉如泣副词;像3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 4白白露横江白色的;adj 盈虚者如彼指月缺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5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介词 6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ady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而卒莫消长也增长;v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7然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8歌歌窈窕之章唱;v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歌曰歌词;n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n二、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4 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 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4 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于1 介词;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 介词;从:月出于东山之上3 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 语气词;表示疑问: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2 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3 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三、句式l.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其声”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4.倒装句①状语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②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③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④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 / 何为其然也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四、其他重要词语:客亦知夫水与月夫:夫:那;代词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2、古今异义词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④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5而卒葬之:古:终于..今:士兵3、词类活用1名词做状语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2名词做动词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3动词做名词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4形容词做名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5形容词做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4、一词多义①“道”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②实词“盖”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补充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③“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文过饰非动词;掩饰④实词“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5观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不在也 v.观察而世之奇观、瑰怪、非常之观n.景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的楼台、宫殿6得此余之所得也得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的、收获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二、虚词1、虚词“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2、“其”①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补充②用作副词Ⅰ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Ⅱ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Ⅲ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其可怪也与补充③固定用法“何其” ;译作“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三、句式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其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何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所以也:这就是……的缘故..二特殊句式状语后置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天地……”:“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三省略句、判断句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略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兰亭集序》一、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例:所之既倦。

(2)代词,例:以之兴怀。

(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1)例:若合一契(2)例:其致一也(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例:一觞一咏三、词类活用少长咸集:映带左右:齐彭殇为妄作: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固知一生死为虚诞:足以极视听之娱:四、通假虽趣舍万殊亦由今之视昔或悟言一室之内五、古今异义【其次】古义:今义:【斯文】古义:这篇文章。

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六、特殊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引以为流觞曲水引以为流觞曲水映带左右悟言一室之内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当其欣于所遇虽无管弦之盛【本课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4、杯盘狼籍5、举匏尊以相属(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凌万顷之茫然(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望美人兮天一方2、歌:扣舷而歌歌曰倚歌而和之3、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5、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7、而: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之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耳得之而为声8、之: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9、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徘徊于斗牛之间3、何为其然也4、而今安在哉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又何羡乎7、凌万顷之茫然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完整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完整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2023年高考语文必修2全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梳理汇编

2023年高考语文必修2全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梳理汇编

2023年高考语文必修2全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梳理汇编(完整版)《赤壁赋》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2.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整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2.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4.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一)虚词“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二)实词“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三)实词“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四)实词“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五)实词“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六)虚词“其”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 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高二语文课外专题文言文5 实词和虚词

高二语文课外专题文言文5 实词和虚词

高二语文课外专题文言文5 实词和虚词(一)
一.什么是实词?
答: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它在语法上的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古今变化,三是词性活用。

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
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
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
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
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二.什么是虚词?
答: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高考常考查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是一个相对庞大的任务,因为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数量众多,而且每个词的含义和用法都有可能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总结,仅供参考。

实词:
1.名词:指具体的、有形的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物”、“山”、“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例如“走”、“坐”、“吃”、“笑”等。

3.形容词:描述事物性质、状态的词,例如“大”、“小”、“美”、“丑”等。

4.数词:表示数量的词,例如“一”、“二”、“三”等。

5.量词:表示数量的单位的词,例如“个”、“只”、“斤”等。

虚词:
1.代词:代替名词的词,例如“之”、“其”、“他”等。

2.介词:表示时间、处所、原因等关系的词,例如“于”、“在”、“从”等。

3.连词:连接词与词、句子与句子的词,例如“和”、“与”、“如果”等。

4.助词: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气、语调的词,例如“了”、“着”、“过”等。

5.语气词:表示语气的词,例如“啊”、“呢”、“吧”等。

以上只是对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简单总结,实际上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用法复杂多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建议多阅读文言文作品,积累词汇和语感。

必修二实词虚词

必修二实词虚词

必修二必须掌握的实词虚词一、《诗经》两首1抱布贸.丝2、匪我愆.期3、将.子无怒4、乘.彼垝垣5、以我贿.迁6、无与士耽.7、其黄而陨.8、自我徂.尔9、渐.车帷裳10、女也不爽.11、士也罔极.12、靡.室劳矣13、及尔偕.老14、总角之宴.15、雨.雪霏霏16、载.渴载饥17、宁溘.死以流亡兮18、伏清白以死.直兮19、悔相.道之不察.兮20、苟.余情其信.芳21、芳菲菲其弥章..22、岂余心之可惩.二、《孔雀东南飞》1、大人故.嫌迟2、妾不堪.驱使3、徒.留无所施.4、便可白.公姥5、始尔.未为久6、何意致.不厚7、何乃太区区..8、卿但.暂还家9、谢.家来贵门10、留待作遗施..11、事事四五通.12、却.与小姑别13、感君区区..怀14、君既若见录..15、便言多令才..16、始适..还家门17、幸.可广问讯18、谢家..事夫婿19、渠.会永无缘20、赍.钱三百万21、适.得府君书22、君尔.妾亦然23、故.作不良计24、莫令事不举.25、渐见.愁煎迫26、作计乃尔.立27、多谢.后世人三、《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2、映带.左右3、引以为流.觞曲水4、信.可乐也5、夫人之相与..6、或.取诸.怀抱7、向.之所欣.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9、终期.于尽10、不能喻.之于怀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2、情随事迁.13、列坐其次..14、放浪形骸..之外四、《赤壁赋》1、七月既望..2、清风徐.来3、少焉.4、凌.万顷之茫然5、击空明兮溯.流光6、苏子愀然..7、正襟危.坐8、举匏樽以相属.9、而卒.莫消长也10、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2、相与枕藉..乎舟中13、肴.核既尽14、杯盘狼籍..15、盈虚..者如彼.16、山川相缪.17、纵一苇之所如.18、倚.歌而和之19、固.一世之雄也20、知不可乎骤得..五、《游褒禅山记》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有泉侧.出3、有穴窈然..4、有怠.而欲出者5、火且.尽6、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7、则或咎.其欲出者8、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无物以相.之10、然力足以..至焉11、于人为.可讥12、其.孰能讥之乎13、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4、何可胜.道也哉15、夫夷.以近。

必修二文言文全部实词

必修二文言文全部实词

必修二文言文全部实词1.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虚词之、而、乎、其、以之:1.到,往(动)2.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代)3指示代词,这(代)4.活用为第一人称,我(代)5.结构助词,的(助)6.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7.取独(助)8.衬音节,无实意(助)而:(这里只说连词的,因为高一的都是连词用法)1.表示转折关系2.表示修饰关系3.表示承接关系4.表示并列关系5.表示因果关系6.表示递进关系(个人觉得做题目时“而”的用法是最不好掌握的,尤其是并列承接递进这些关系,很容易分不清啊~~)乎:(这里也只算高一用到的)1.句末语气助词,可以表疑问,也可以表反问2.可用于形容词词尾,意为“……的样子”3.介词用法,意思是“在”,解释一下,“乎”做介词高中只有一例,那就是赤壁赋里的'相与枕藉乎舟中"其:1.代词,用的最多是第三人称代词,这个不用我多说了,还有第一人称的,《游褒禅山记》里那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个用的比较少,然后就是指示代词,可以指“那、那些”,还有一种意思为“其中”,这个用法最常见的地方就是“其一……”,“其一犬坐于前”就是这个用法,意思就是其中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前面(“其”这个意思我不太确定必修2里有没有。

)2.副词,意为“难道”,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能嘲笑他吗3.助词,无实义以:1.介词,由于、原因2.作为连词时,用法和“而”非常非常相像!可以表转折、表修饰、表因果、表承接,只是不能表转折。

高一必修二比较重要的超不多就是这五个,“其、以、而”在游褒禅山记里出现了很多,楼主可以多看看这课。

还有就是上面纯手打的,希望楼主一定要采纳啊如果楼主认为我说漏了,可以追问哈。

2.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到必修四虚词实词虚词:1.蟹六跪而二鳌而:表并列2.吾尝跂而望矣而:表修饰3.大王来何操何:什么4.开国何茫然何:多么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相当于“于”,介词,比的意思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乎:……的样子7.今其知乃反不能及乃:竟然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的9.其皆出于此乎其:大概,也许10.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是……还是……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所字结构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来……的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之于,于此14.且焉置土石焉:在哪里15.犹且从师而问焉焉:之,代词16.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焉:语气词17.盘盘焉,囷囷焉焉:……的样子18.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以:凭借19.夜以继日,秋以为期以:按照20.做《师说》以贻之以:用来2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通过22.因利乘便因:依靠23.相如因持璧却立因:于是24.不如因而厚遇之因:趁着25.青,取之于蓝于:从2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比27.蚓无爪牙之利之:定语后置28.咸与维新于:参与29.吾与徐公孰美与……孰……:跟……相比……(固定句式)30.无乃尔是过与无乃:恐怕是……实词:1.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2.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3.大礼不让小辞辞:讲究,计较4.惑而不从师从:向……学习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殆:危险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几乎7.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不解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占据9.传道受业解惑道:主张,学说10.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道:说11.度我至军中度:估计12.度,然后知长短度:量13.非礼勿视非;违背14:温故知新故:旧的15.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16.赢得仓皇北固顾:回头看1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拜访18.顾吾念之顾:只是19.大行不顾细瑾顾:考虑2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误21.或曰或:有的人2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或:假如23.其贤不及孔子及:比得上2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在动词前,翻译成”我“25.金就砺则利就:靠近26. ... 人如不能举举:尽2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28.期年之后期:年,月29.穷且益坚穷:困窘30.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

必修二课后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语文版)

必修二课后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语文版)

11《鸿门宴》重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辞(1)名词①诉讼的供词: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

《狱中杂记》——讼词中没有写明是预谋杀人或故意杀人的,经过秋审归入“矜疑”一类,就可以免去死罪。

②口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译文:想要强加给他罪名,哪用担心没有口实。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文辞,文学)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④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借口)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⑤命令: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之战》)——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⑥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

《谭嗣同》——并且带来他自己所撰写的书和诗文辞赋的稿件数册,一小箱家信托付给我(2)动词:①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②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③计较: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⑶复合词:①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②辞谢:婉言道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谢,xiè:动词:①道歉,请罪: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怕他打碎宝玉,就婉言道歉。

必修二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知识点

必修二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知识点

必修二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知识点1. 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通常能够指代具体的事物或表示具体的动作、状态等。

在文言文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 名词:名词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具体的事物、抽象的概念、人、地点等。

常见的名词有人名、地名、物名等。

例句:余闻天下之人皆有义容,而无生行。

- 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状态或变化的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的词性灵活多样,包括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动词、作定语动词、作宾语动词等。

例句:吾闻善歌者其音是无穷也,其色可观也。

- 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绘和补充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常常放在名词之前修饰名词。

例句:汤此鲫,亦通在鼎;汤此黍,或或加陈。

- 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地点等。

在文言文中,副词的词性灵活多样,可以单独作为词汇,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的补充。

例句:利或狡,万不可亲。

忠或贞,万不可疑。

2. 虚词: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通常起连接、标记、修辞等作用。

在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

- 介词:介词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用来连接词和词、短语和短语,并起到修饰或限定作用。

例句:平水北驱洞庭南,分明圣主即击辽。

- 连词: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句子或句子的成分,起到连接或衔接的作用。

例句:新年到,除夕风俗败,比推恶人,宅堵ann纾。

- 助词:助词是用来补充动词、形容词或其他虚词的语法功能,起到辅助或标记作用。

例句:久病成医,为人所福。

- 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说话者的情感、态度或语气的词,起到表达感情或修辞的作用。

例句:惜乎,人之薨也,无圣人不肴赏,无大人不追思。

以上只是简要介绍了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和分类,具体的实词和虚词还有更多的细分和具体用法,需要根据具体文言文的课文和习题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鸿门宴》重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辞(1)名词①诉讼的供词: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

《狱中杂记》——讼词中没有写明是预谋杀人或故意杀人的,经过秋审归入“矜疑”一类,就可以免去死罪。

②口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译文:想要强加给他罪名,哪用担心没有口实。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文辞,文学)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④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借口)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⑤命令: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之战》)——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⑥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

《谭嗣同》——并且带来他自己所撰写的书和诗文辞赋的稿件数册,一小箱家信托付给我(2)动词:①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②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③计较: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⑶复合词:①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②辞谢:婉言道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谢,xiè:动词:①道歉,请罪: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怕他打碎宝玉,就婉言道歉。

②推辞,谢绝:阿母谢媒人。

《孔雀东南飞》——母亲婉言谢绝了媒人。

③辞去,辞别: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看公子的神色始终没有改变,就和朋友告别上了车。

④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樊哙下拜道谢,起身,站着喝了这杯酒。

⑤告诉,劝告: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多多劝告后代人啊,应该以此为戒,千万不要忘记。

⑥请问: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陌上桑》——太守接着问罗敷:“愿意和我同坐一个车子吗?”⑦凋谢,衰亡: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芙蕖》——等到荷花凋谢以后,也可以算是对得住主人了。

幸,xìng:(1)动词:①宠幸: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现在进关了,不贪取财物,不宠幸妇女,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小。

②皇帝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宫女们)长久的站立着,远远地凝望着,盼望着皇帝的驾临。

③希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孔雀东南飞》——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们不好就答应你。

(2)形容词,幸运: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者说》——那么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远远不如恢复我的赋税的不幸那么严重。

(3)副词,侥幸、幸亏、幸而: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鸿门宴》——现在情况紧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四)以1.介词(1)表工具,“拿,用”。

例: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2)表所处置的对象,“把”。

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3)表凭借,“凭,靠”。

例: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4)表原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表时间或处所,“于、在、从”。

例: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6)表凭借,“按照、依照、根据”。

例:余船以次俱进。

2.连词(用法与“而”基本相同,但不表转折)(1)表并列或递进,“而、又、而且、并且”。

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表承接关系,译为“而”或者不译。

例:侧盾以撞。

(3)表目的关系,“而、用来、来”。

例: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表因果关系,“因为”。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表修饰关系,译为“而”或不译。

例:拥火以入。

(动词+以+动词)3.助词,作语气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例:固以怪之。

4.动词,“任用、认为”。

例:皆以(之)美于徐公。

5.副词,“已经”(时间副词)。

例:日以尽矣。

6.名词,“缘由,原因”。

例:良有以也。

7.固定结构(1)以为:a.认为;b.把……当作、把……作为。

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以是/是以,“因此”。

例:余是以记之。

(3)“有以”和“无以”,译为“有什么办法用来……”和“没什么办法用来……”▲ 关于“以”字介词和连词的判断方法。

1.作介词。

标志:“以”+名词/代词/数词。

2.作连词。

“以”位于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之间,或者位于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两个分句之间。

例:拥火以入。

夫夷以近。

12《淝水之战》重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兵:①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译: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阳②用兵器杀人。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译:(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

③战争,军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译: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④士兵,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译: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军队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

⑤用兵策略,战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译: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⑥复合词: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我(侯生)听说晋鄙的兵符常在魏王卧室之内。

去:(1)动词: ①离开: 欲呼张良与俱去。

《鸿门宴》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

②距、距离: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赤壁之战》距离曹军二里多时,同时点起火来。

③除掉,去掉: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替汉室除去贼,清除污秽。

④前往,到……去: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

《为学》富和尚不能前往,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那舞榭歌台等昔日的豪华景象和英雄业绩全都被风雨吹打掉了。

(2)形容词,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我自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到浔阳,疾病缠身。

信,读音一:xìn:(1)形容词:①言语真实: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真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真实。

②引申为诚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和玉器丝绸,不敢向神虚报,一定要诚实。

③可靠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可靠的臣子率领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着来往的行人。

(2)名词:①信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②信物,凭据: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如果前往却没有什么信物,那么就不能接近秦王。

③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你马上去回绝那位信使(这里指媒人),我们慢慢地再说这件事吧。

④音讯,消息: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祭妹文》大概是说我在京城考中进士,信使来报信早晚之类的事情。

(3)动词:①相信: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屈原列传》怀王贪心,相信了张仪的话,就和齐国绝交了。

②信任: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屈原列传》疏远了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③守信用: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指南录〉后序》就径直上前怒骂敌军统帅不讲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逆的罪状。

(4)副词:①表肯定,确实,实在,果真: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上来客谈论瀛洲,(大海)烟波浩渺,实在难以找到。

②表不确实,随意,随便: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低头随手连续的弹奏着,好像要把心中所有的事情都诉说出来。

读音二:shēn,通“伸”。

动词:①伸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估计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正义。

②伸出: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

《中山狼传》狼高兴的听从了他的话,把脚伸给了东郭先生。

固:(1)名词,险要的地势: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过秦论》秦孝公占据着殽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

(2)动词:①巩固,安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天时不如地利》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

②坚守,安守: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

(3)形容词:①固执,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程度。

②坚固: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

《赤壁之战》荆州和我国邻近接壤,江山险要坚固。

③坚决,坚持:蔺相如固止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

(4)副词:①表本来,原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要早。

②表确然,确实,实在: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③表让步,固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人固然有一死,只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而1.连词:(1)转折关系。

(但、却)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

(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主谓之间)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

(又、而且)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

(于是、就)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

(因而、因此)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

(来、用来)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13《段太尉逸事状》重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尽jìn1. 完,没有了,完毕:①取之不~,用之不竭。

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 达到极端,达到顶点:山穷水~。

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①物~其用。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4. 都,全:晞一营大噪,尽甲。

——郭晞全营士兵大肆喧哗,全部披上铠甲。

5. jǐn尽可能,尽量: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