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葡萄月令》,使学生了解作者琦君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分析解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意象转化和象征手法。

2. 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琦君及其作品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意象转化和象征手法,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分析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意象转化和象征手法,谈谈自己的感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亲情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情节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相关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3. 教学环境要求:教室干净整洁,教学设备齐全,网络畅通。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情况,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中的名句。

(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增强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葡萄月令》的内容。

(2)分析并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3)背诵课文中的名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葡萄月令》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的进步。

高中语文_葡萄月令(汪曾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葡萄月令(汪曾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情感的朗读指定段落,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其语言特色。

2. 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归纳出本文的结构特色。

3、通过片段仿写体会作者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平实、自然的语言风格,通过片段写作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法学法:1、诵读教学法: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与思考,并点拨技巧。

2、启发教学法:创设情境,展开联想;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3、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趣导入汪曾祺之女汪明回忆道:“单复先生来访,唏嘘感慨之后,他代表东北的一家杂志表达约稿的意图。

父亲十分郑重地将《葡萄月令》交与他。

有意思的是,没过多久收到了来自东北的挂号信。

拆开一看,‘葡萄’又全须全尾地被‘还’回来了!还附了退稿信,大意是:经过研究,您的文章不适合在我刊发表。

”(大屏幕展示),遭到退稿的《葡萄月令》后来发表在《安徽文学》上,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作品。

那么《葡萄月令》究竟美在哪里?我们先来听一听同学们的读后感。

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读后感受。

(最直观的感觉:语言、结构、修辞等)二、教师点评:结构清晰、语言自然、生动有趣味。

三、品味语言之美。

1、首先从语言入手,去品读《葡萄月令》。

文章比较长,我们先以一月和八月为例。

⑴学生朗读“一月”的相关内容,注意读出文字蕴含的情感。

教师范读。

提问:哪一句你最喜欢?(学生谈自己的读后体会。

)明确:“葡萄睡在白雪的窖里”用了修辞手法,拟人的手法。

写了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写出了葡萄安静的呆在窖里等待出土生长的状态。

给人的感觉温暖、自然,有画面感。

提问:在“一月”的相关内容里,还有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明确:运用短句子,节奏明快,紧凑。

提问:他的词语选用上有没有华丽的辞藻呢?明确:选用的是一些朴素、平实的词语。

写出了大雪纷飞的场面。

【总结】教师总结出本部分的语言特色:平淡自然。

学生齐读,注意体会这种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和意境;(3)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象美和情感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生命力的敬畏之情;(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和描述;(3)诗歌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的解读;(2)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和表达;(3)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葡萄月令》的背景信息和诗歌内容;(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葡萄月令》诗歌;(2)了解作者和相关作品的基本信息;(3)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葡萄月令》的背景信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3)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葡萄月令》诗歌;(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感;(3)学生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初步解读象征意义。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学生通过讨论,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仿写,运用所学意象和象征手法;(2)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表演,展现诗歌的美感;(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相关诗歌,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1)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2)学生小组讨论的投入和贡献;(3)学生诗歌创作的创意和表现力。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韵律;(3)能够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葡萄月令》的诗意和韵律;2. 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2. 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包括诗歌文本、注释、译文、作者简介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课堂讨论材料:包括与诗歌相关的话题和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葡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葡萄这一主题;(2)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意和韵律;(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欣赏与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韵律、情感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3)组织全班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思考。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提升表达能力;(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葡萄月令》并写一篇简短的感受。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提出疑问和建议;(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2)领悟课文所表达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葡萄月令》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理解课文中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文的阅读和生词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文的阅读和生词学习。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总结词
表达能力提升
详细描述
学生们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 表现出更强的表达能力,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表达

04
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
教学目标达成度反思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掌握葡萄生长的月令特点 及表达方法,理解并背诵 文中重要段落。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描述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 ,提高观察、表达和写作 能力。
巩固练习
归纳小结
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并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再 次强调作者对葡萄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知识掌握评估
总结词:理解深入 总结词:记忆持久
详细描述:通过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学生们能够深入 理解《葡萄月令》中的知识点和语言特点。
详细描述: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牢固记忆,并在课堂 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掌握程度。
学生能力提升评估
总结词
思维能力提升
详细描述
通过学习《葡萄月令》,学生 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表 现在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上。
03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评估
总结词:积极参与
详细描述:在《葡萄月令》一课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 的参与度。课堂讨论环节,他们能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 的看法感受。总结词:主动合作
详细描述: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能够主动合作,共同解决 问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葡萄月令》。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和诗歌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葡萄月令》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葡萄月令》,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3. 诗歌内容分析:(1)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探讨诗歌中对葡萄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形式和韵律特点。

4. 诗歌创作手法探讨:讨论诗歌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三、教学方法1. 朗读与背诵:通过集体朗读和个别背诵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诗歌的语言和节奏。

2. 分析与讨论: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葡萄月令》原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图片和播放相关音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了解他们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诗歌内容分析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和形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诗歌创作的能力:通过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了解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葡萄和自然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朗读《葡萄月令》,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进行背诵练习。

汪曾祺《葡萄月令》上课教案

汪曾祺《葡萄月令》上课教案

汪曾祺《葡萄月令》优秀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葡萄月令》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葡萄月令》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葡萄月令》中的农业知识,如葡萄的种植、修剪、收获等。

2. 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葡萄生长过程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葡萄月令》文本。

2. 课件: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葡萄种植、收获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葡萄的生长过程。

提问:“你们对葡萄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葡萄的文章——《葡萄月令》,大家猜猜这篇文章会讲述哪些内容?”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预习,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葡萄生长过程的技巧。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情感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葡萄月令》中的农业知识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7. 作业布置:8. 板书设计:《葡萄月令》农业知识:葡萄的种植、修剪、收获作者表达技巧:丰富的修辞手法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葡萄月令》,使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 情节梳理: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3.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作品的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夸张等,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讲解。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葡萄的喜爱,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感悟表达能力。

3.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理解、信息提取和整理能力。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举例:如“藤蔓爬满了支架,一片碧绿”这句话,教师可以重点讲解“藤蔓”和“碧绿”两个词语,以及比喻手法“爬满”的运用。
2.教学难点
(1)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对葡萄生长过程的理解可能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教师应通过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并理解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教师应举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这些修辞手法。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对观察植物生长兴趣浓厚,但有时容易忽视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复习,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课程总结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葡萄生长过程的掌握仍有欠缺。为此,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本章节通过描述一年中葡萄生长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自然界的变化与美好。内容包括:
1.生字词:令、藤、蔓延、浆果等;
2.课文内容:葡萄生长的四个阶段,即春季萌芽、夏季生长、秋季成熟、冬季休眠;
3.语言表达: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植物的生长过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葡萄生长的奥秘。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葡萄月令》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葡萄月令》的主要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并欣赏作品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概述《葡萄月令》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品味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如古代文化知识。

(2)分析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深入研究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了解其创作《史记》的背景。

3. 选择一部感兴趣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葡萄月令》中的生词和短语;(2)能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朗读、感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葡萄月令》的内容;(2)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葡萄月令》中的生词和短语;(2)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3)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简介《葡萄月令》的作者和作品背景;(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生词和短语;(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词和短语的问题;(3)让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题。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进行深入分析;(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课堂的互动和讨论。

4. 朗读感悟:(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韵味;(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写作练习:(1)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2)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根据学情,活学名师——基于《葡萄月令》的教学反思

根据学情,活学名师——基于《葡萄月令》的教学反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 些 日子 ,笔 者 有 幸 参 加 了福 建 教 育 学 院应 永 恒 名 师 工 作 室 与 霞 浦 一 中联 合 开展 的语 文 教 研 活 动 。 在此期 间, 我 开设 了一堂题 为《 葡 萄月令》 的公开课 , 此 课 受 到 名 师 工 作 室 领 衔 名师应永恒 老师的好评 , 欣喜之余 。 我 也 做 了反 思 , 现 就 本 节 课 谈谈 自己 的 看法 。 课 堂 教 学是 一个 由 教 师 的 教 与 学 生 的 学 共 同构 成 的相 对 完 整 的 教 学 系统 。 教 师 好 比指挥 员 . 如 果 指 挥 员不 了解 手下 士 兵的战斗能力 , 则是打不好仗的。 同样 , 教师如果不熟悉学情 , 就 谈 不 上 因 材施 教 。关 注 学情 , 了解 学 情 , 把 学 情 作 为 教 学 设 计 的依 据 , 是 每 个 老 师 备 课 时 应考 虑 到 的 。 根据学情 。 选 择 教 学 内容 笔 者教 授 的对 象 是 霞 浦 一 中 高 一 平 行 班 的 学 生 ,虽 是 一 级 达标 校 , 但 学 生 的 语 文 学 习 素养 尚待 提 高 。 经过 高一 上 学 期 的 教学 , 我 对 学 生 的 语 文 基 础 和 自学 能 力 有 了一 定 了解 。 “ 量 体裁衣 ” , 根据学 情 . 我 选 择 了字 面 难 度 不 大 但 意 蕴 深 远 的 汪 曾祺的散文 《 葡 萄 月令 》 作 为 教 学 内容 , 加 之 上 学 期 教 授 了 汪 曾祺的散文《 跑警报》 , 学生对“ 汪氏语体” 有 了初 步感 知 , 因此 选 择此 文作 为教 学 内容 , 学 生 易 于理 解 , 易于接受。 二、 根据学情 , 设 计 教 学 环 节 王 荣生 老师 曾说 : “ 好课 , 要贴着语言行走 。” 江 苏 省 语 文 特 级教 师黄 厚 江 老 师 说 : “ 语 文 课 应 该 以语 言 为 核 心 。 ” 因此 , 我 决定 把 品鉴 文 本 语 言作 为抓 手 ,带 领 学 生 逐 层 深 入 地 挖 掘 作 品深 含 的 意蕴 。 我 的 教 学环 节 就 是 根 据 这 一 意 图设 计 的 。 黄 厚 江 老 师说 : “ 好 课 应 该 都 是 简 单 的 。所 谓 简 单 , 即 目标 简单 、 方 法简单 、 过程简单 , 教 学 内容 明 明 白 白 , 教学过程清清楚楚 , 教 学 方 法 简 简单 单 , 教 学效果实实在 在。 ” 我执教 的《 葡萄月 令》 一课 。 力 求 形 象 演 绎 他 的本 色 课 堂 理论 。 在 备课 过 程 中 , 我 认 真 研 读 了黄 厚 江 老 师 著 的《 享 受 语 文 课 堂》 一 书 中的 教 学 案 例 , 其 中 有一 篇 就 是 《 葡萄月令》 的 教 学 实录。 品 读 黄 老 师 执 教 的《 葡萄月令》 , 也 如 品尝 一 串 串 晶莹 剔 透的葡萄 , 令 人 口齿 生 香 , 回味 无 穷 。 好东西值得借鉴 , 掩 卷 深 思 ,我 想黄 老师 的课 有 哪些 东 西值 得 我 借 鉴 呢 ? 如 果 原 样 照 搬 , 则无疑是走进一条死胡同 , 拾人牙慧 , 毫无新意可言。 而 且 照 搬 的结 果 , 很 可 能 就 是 东施 效 颦 , 贻 笑 大方 。 我仰慕黄厚江老师 , 他倡导本色语文和本色课堂 . 最 根 本 的 一 点 就 是 一 切 从 学 生 出发 。 我遵 循 “ 本色 ” 的原则 , 从 简 人 手, 根 据学情 , 设 计每个教学环 节 . 从 整 体 感 知 到 具 体 文 句 赏 析, 再 由文句到情感 的把握 。 最 后 由人 及 品 . 这 三 个 环 节 环 环 相扣, 层层深人 , 符 合 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 三、 根据学情 。 采 用 不 同提 问 方 式 虽然教学重点相 同, 但 我 与名 师 的处 理 方 式 各 不 相 同 。 都 是 以“ 语 言 教 学。 ’ ’ 为核心 , 以语言为抓手 , “ 从语言人手 , 走 进 作 者 的心 中 ” , 但 对 这 一 教 学 重 点 的落 实 。 我根据学情 . 采 取 了 与 黄 老师 不 同 的提 问方 式 。教 学 过 程 是 我 先请 几 位 学 生 选 择 课 文 中他 们 喜 欢 的段 落 朗读 , 然后请学生点评 。 接 着 我 从 语 音 语 调 语 速 等 方 面 进 行 指 导 , 引导 学 生 从 读 中体 会 汪 老 先 生 的 语 言风格 。 我问 : “ 大 家通 过 读 . 读 出 了 三 五 老先 生 什 么 样 的语 言 特 点 ?”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 , 读 出 了汪 先 生 言 风 格 的 平 淡 质 朴 。

高中语文_葡萄月令(汪曾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葡萄月令(汪曾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一、导入课前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用一句话写出读此文的感受,同学们是这样分享的:读着读着,心情突然好起来!12个月的画面如在眼前,他给了葡萄生命……种葡萄好有意思,我也想去种,从1月到12月……汪曾祺是散文大家,他的散文被称为“散文中的散文”,而《葡萄月令》又是作者自己特别得意的一篇,可以称为“散文中的极品”,同学们有这样的阅读感受,可以说是散文鉴赏的行家,很识货!二、学习目标阐释这节课我们要达成如下两个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的语言,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

2.分享作者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我这里有汪曾祺的一本精品散文集《人间有味》,本节课解读最好的同学,有优先借阅权!三、品读语言说说你感受最深的语言,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1.亲切:语气词——哎,呢,哦,啦第二人称——你,心中始终有葡萄,有读者,和读者,和葡萄之间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口语——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吧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生动具体:动词——树枝软了,树绿了比喻、拟人——大量细节——汤碗口粗、饭碗口粗、茶杯口粗、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的伸开有文化气息——《图经》《说文解字》简洁有韵味——短句(一月、二月)四、精巧构思1.月令——12个月的时间线索2.学生的疑问:本文是《葡萄月令》,为什么写葡萄花时要写梨花、苹果花?——衬托,丰富内容,使行文摇曳生姿为什么七月追肥时要加一句“汉朝是不会有这次追肥的,汉朝没有硫铵”?——调侃,行文曲折幼稚有人说是“随意”,汪曾祺说是“苦心经营的随意”五、情趣1. 写出这样的《葡萄月令》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内心丰富,懂文学,热爱生活2.听老师读汪明的《葡萄月令》遭遇退稿》,记录关键词,思考汪曾祺是什么样的人?豁达,超脱3.有学生问:我看了八月的葡萄都垂涎三尺了,为什么汪曾祺不写“吃葡萄”?在他笔下,葡萄不是水果不是食物,如果把汪曾祺和葡萄的关系打个比方,葡萄是他的什么?孩子!文中能找出这样的根据吗?六、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葡萄一样的语言,葡萄一样的结构,葡萄一样的心灵,葡萄一样的人。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欣赏和追求。

(3)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1)让学生阅读课文《葡萄月令》,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

2. 写作技巧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让学生欣赏并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葡萄的意义和价值。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

3. 写作技巧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让学生欣赏并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葡萄月令》。

2. 相关图片或实物:葡萄或其他相关植物。

3. 写作纸张和文具:用于学生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扩展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葡萄月令的意义和象征。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月份,解释其象征意义,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2. 创意写作:要求学生以葡萄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3)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喜悦,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品主题;(3)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 比较法: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特点;(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2)全班交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选择一篇相关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课文、课后练习题以及相关文学作品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师生教与学活动构成的相对完整的教学系统。

而如果不熟悉学情,就谈不上因材施教。

经过高一学段的学习,高二学生对现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和散文的“虚”与“实”、“情”与“理”等关系有了一定认识;且学生在必修五刚刚学习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对这种意境优美、疏淡清新的语言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基于以上考虑本人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品味本文富于节奏感、流动感简洁疏淡的语言。

课堂导语设计力求精彩,本人选取了汪曾祺的《我为什么写作》中的一首小诗进行了情境的创设,在这种略带诙谐而又朴实的语言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汪氏文风。

教学设计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朗读品味突出,重点探究得当。

第一步默读感知文本,学生读完文本后,先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再挑选自己最喜爱的语段朗读。

读说结合,加深对文本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把感受读出来”这样的提示语经常出现。

第二步品味语言,汪曾祺先生是一位注重语言“经营”的大家,本文的语言极具魅力。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例句,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口语化、形象化、诗意化的语言。

学生在读中感悟,力争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读出语言风格,通过多次朗读获得多层体验,进而体会作者对葡萄的情感。

第三步因文析人,联系写作背景,学生逐步触摸到汪曾祺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

第四步感悟人生。

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媒介,是起点,但不是终点。

紧扣文本引导学生读书,充分感受文本的美,培养起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表达。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在学生体悟到作品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的同时,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启迪;以乐观豁达的心面对挫折,感悟和热爱生命。

这几个环节简单明了,环环相扣,有文本学习,有拓展学习,听说读写兼而有之,对文本的学习也是由浅入深。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全班起立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很有气势,现场讨论很热烈,人人参与,并把讨论结果进行了交流。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小组中间,进行了相关指导,在讨论中和学生一起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

在学法指导上,本人没有硬性的施加,也没有让学生自主随意完成,而是在与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进而提升、提炼,最终让学生感知这些规律性的东西。

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却永远没有止境。

如何能让平常的语文课洋溢着更多的语文味,让语文课堂真正务实高效,成为学生和教师都向往
的精神乐园?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学习与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