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政治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电大11年)
《政治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一》(导言及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经济规律);2.生产资料,劳动力;3. 价值和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5.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6. 抽象劳动,交换价值,价格;7. 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的速度;8. 价值规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10.价值规律,政府干预。
二、名词解释: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5.社会分工: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三、单项选择题1. B2. A3.C4.C5.C6.C7.A8.D9.D 10.B四、多项选择题1. ABE2.CDE3.ABCDE4.ABCDE5.AC五、判断正误题1. ×2. ×3. ×4. √5. ×6. √7. √8. ×9. × 10. √六、简答题1.举例说明人们为什么必须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会出现什么后果?(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3)尽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
高三政治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教案及练习题
高三政治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教案及练习题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下是课件网为您推荐的关于《高三政治教案: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供大家学习参考!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基本概念。
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2.能够运用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问题。
能够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的、普遍的经济现象。
3.进一步熟悉和领会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科技意识,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引发的商品交换比例的变化、价值规律的实现(等价交换的实现)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含义▲ 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的产生时间: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出现。
3.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内容: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和。
5.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商品经济发展至今日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区别和共同点.(略)▲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是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是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则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高一政治商品经济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政治商品经济练习题及答案练习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点,在学习高一政治商品经济内容时也不例外,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商品经济练习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商品经济练习题一、选择题1. 商品生产者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质量,更新产品品种,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是A. 为了消费者的需要B. 为实现商品的价值C. 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D. 适应追逐市场变化的需要2. 人民币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发挥着①流通手段的职能②支付手段的职能③贮藏手段的职能④世界货币的职能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①3. 小张在某超市购物,选购了18元零7分钱的商品。
当时她身上恰好有7张1分的纸币,于是在付账时就递给收银员20元人民币和7张1分的人民币纸币。
不料,收银员怎么也不肯收这7分纸币,双方还发生争执。
最后在小张的坚持下,收银员还是收下了这7分纸币。
这是因为,1分纸币与其他人民币同样A. 是商品流通的产物B. 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C. 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D. 有法律强制通行力4. 在计算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日本东芝、索尼等名牌依然昂贵。
有人由此得出结论:商品的价格是由质量决定的。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否定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B. 否定了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C. 否定了使用价值决定价格D. 否定了劳动生产率影响价格5. 2005年6月2日,康佳再度率先发力,在国美、苏宁、永乐、易好家等各大商场掀起了平板彩电降价风暴,7折起销售,最高降幅达10 000元。
从15英寸到50英寸,总体降幅达30%。
平板彩电的降价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 某些平板彩电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 平板彩电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平板彩电在目前还供不应求D. 平板彩电的个别劳动时间降低6. 下面是某地鞋厂出现的三种情况:①某鞋厂劳动生产率率先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②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某鞋厂劳动生产率未变;③某鞋厂与本行业劳动生产率同等程度地提高。
高一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新⽣要根据⾃⼰的条件,以及⾼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的特点,找寻⼀套⾏之有效的学习⽅法。
今天⽆忧考为各位同学整理了《⾼⼀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1.⾼⼀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社会劳动⽣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
(成反⽐) 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强社会劳动⽣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商品价值量不变)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产率加强。
(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产率加强) 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定变化。
(不⼀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6、⽣产是消费的⽬的和动⼒。
(消费是⽣产的⽬的和动⼒) 7、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应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9、⾮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相同的。
(两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相同的) 1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
(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1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式属于按劳分配。
(按劳动成果分配) 13、私营企业中的⼯⼈获得⼯资收⼊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按⽣产要素分配) 1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 15、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标。
(宏观调控的根本⽬标是坚持共同富裕) 16、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标) 17、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
易错点01 生活与消费(解析版)
易错点01 生活与消费易错题【0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人们选购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矫正]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人们选购商品不仅关注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关注商品的价格,即价值的货币表现。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劳动产品若没有用于交换,就没有价值,但仍有使用价值。
易错题【02】人民币汇率2..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国际购买力。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矫正] 只有人民币升值,才能增强人民币国际购买力。
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利于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升高,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因此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易错题【03】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3.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价值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能降低商品的价值量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但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因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易错题【04】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4. 收入水平从根本上影响消费水平,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必然提高。
消费方式的变化提高了消费水平。
影响人们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主观因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物价是重要因素,其他因素有商品质量、国家的政策、市场环境等。
故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必然提高的说法错误。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0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021·辽宁·高考真题)下图反映了货币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发展的过程。
对应图中不同阶段,下列经济现象出现的正确顺序是()①交换媒介出现②通货膨胀出现③买卖行为发生分离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出现A.④①②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①③④②【答案】C【详解】④:依据图示,物物交换即出现商品,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故④排第一。
政治经济学经典题
3.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二者之间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一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即对人们具有某种效用的属性,称为使用价值;二是用来交换,与其他劳动产品具有量的可比属性,凝结在商品体中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称为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二者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因此商品的二因素,就是指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另一方面,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
一切有用物品虽然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是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4、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答:(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就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同时又是抽象劳动,它是同一人类劳动的两个方面。
它既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又创造商品的价值。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是: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或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是不同的、矛盾的。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作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反映的是人们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因而是历史范畴。
(2)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之间存在如下关系: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与生产其它商品不同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与生产其它商品相同的抽象劳动。
正是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辨析题导论1、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判断:错误修改: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该题搞错了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
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既不能创造、改变它,也不能利用它。
判断:错误修改: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能创造和改变它,但可以利用它。
说明:该题忽视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正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便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判断:正确说明: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手段(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在这三个构成要素中,生产工具规定生产力水平的性质,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生产工具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甚至是第一生产力。
4、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判断:正确说明: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商品分配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产关系。
判断:错误修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说明:混淆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判断:错误修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说明:混淆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
7、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判断:正确说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二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
并且,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活经济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就是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关系还与上层建筑有关。
(老师说我写的没有回答在重点上,我也不知道哪儿不对)第一篇商品和货币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判断:正确说明:使用价值体现物品本身对人的有用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就有使用价值存在。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一、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5分1、指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没有价值。
3分2、但是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如果使用价值不是为别人的、为社会生产的,那么,物品也不具有价值,不是商品。
3分3、此外,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不仅要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应该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同时,还必须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领域,即具有交换的属性。
7分4、总之,作为商品,不仅应该具有使用价值,同时也应该具有价值,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能成为商品。
2分二、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基本矛盾?25分1、指出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5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指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和社会性质。
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者自己的事情,生产多少,生产什么都由个人决定,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同时,商品生产者又是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生产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用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它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属于社会劳动。
2、指出这个矛盾是小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的根源,其它矛盾都是在这个矛盾的基础上产生并由它来决定的。
(详细分析)10分3、指出这个矛盾决定着小生产者的命运。
(分析)5分4、指出这个矛盾贯穿于小商品经济的始终,并最终使小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而这一矛盾也就同时被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代替。
5分三、为什么说劳动两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5分1、指出劳动两重性的基本内容。
4分2、指出劳动两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科学的基础,并加以适当分析。
8分3、指出劳动两重性学说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说明没有这个理论,也就不可能建立起剩余价值理论。
8分4、指出这个学说也是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和建立资本有机构成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积累、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地租理论的前提,并适当地加以提问。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1第一课: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上册期中同步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上册期中同步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商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商品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B.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C.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D. 商品的价值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答案:B解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如果不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A错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正确;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也不一定有价值,C错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错误。
2.货币的本质是()A. 商品B. 一般等价物C. 交换媒介D. 财富的象征答案:B解析: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B正确;货币是商品,但商品不一定是货币,A错误;交换媒介是货币的一种职能,不是货币的本质,C错误;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D错误。
3.信用卡作为新一代的理财工具,具有的功能有()①消费②转账结算③存取现金④透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①②③符合题意;透支是信用卡的功能之一,但不是所有信用卡持卡人都可以透支,只有信用状况良好的持卡人才能享受透支,④错误。
4.人民币的发行量必须以()为限度。
A.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B. 国家的财政收入为限度C. 国家的外汇储备为限度D. 人民的消费水平为限度答案:A解析: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的供应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物价上涨或下跌,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A符合题意;国家的财政收入、外汇储备、人民的消费水平均不能作为人民币发行的限度,B、C、D均错误。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商品的基本属性(1)的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太白山脚下是天然的高山反季节蔬菜适生区,这里的蔬菜大都长在高山和森林的环抱中,大量地“吸”负氧离子,“喝”冰雪融水,长出的是“小时候的味道”。
这里的蔬菜其地头价就比市场同类蔬菜贵一倍。
这表明A.商品价格通常取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B.生产条件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C.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2019年3.15晚会曝光了“虾扯蛋”、“毒辣条”等生产车间满是污秽、“神药”将普通鸡蛋化妆成土鸡蛋、“百斯特”“金得利”生产黑心纸尿裤等问题。
人们之所以注重商品的质量,是因为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商品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③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决定商品的价值量④高质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大于价值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3.曾经,一系列以人民币图案做卖点的礼物受到追捧。
2019年11月15日起施行的《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明确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用品、票券上使用人民币图样。
规范使用人民币图样,是因为.①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②维护人民币声誉和流通秩序的需要③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④人民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有专家指出,“消费焦虑”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心态。
给孩子买奶粉,不知道该买国货还是进口货;买名牌化妆品,拿不准去国内专柜还是在网上“海淘”;出门旅行,无法确定到哪个景区玩得更舒畅……这种“消费焦虑”抑制了消费潜力。
下列有助于解决“消费焦虑”的是①加强诚信建设,增强居民消费预期②引导居民量入为出,避免盲从消费③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新的消费需求④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商品供给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8年上汽集团以135.23亿元广告费用蝉联冠军,伊利股份以109.55亿元居第二。
厂家不惜花重金对企业产品做广告,是因为广告有助于A.商品价值的实现B.商品使用价值的提高C.商品质量的提高D.商品生产成本的降低6.随着桂林米粉保鲜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方便包装的桂林米粉也纷纷登陆网络电商平台,开始了“网红”之路的逆袭之战,使桂林米粉迅速行销全国。
高三政治总复习知识要点资料
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常识知识要点第一课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价值能否实现依赖于其使用价值) 某种产品价值的实现条件:①凝结着人的劳动;②该产品得到社会承认,交换成功二者关系: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
3、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它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平均的劳动时间)4、劳动生产率:分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两种。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生产者要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5、(金属)货币:它是特殊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主要指黄金和白银。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它是商品,有价值,纸币没有价值,所以不具有此职能。
)6、价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
(没有货币就没有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决定价格只能围绕价值波动,而不会背离价值太多);价格反映价值7、纸币: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代表货币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8、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则会导致通货膨胀;过少则会导致通货紧缩)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价格×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③实行等价交换(价格=价值,不是指每一次交换都相等,它只能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反过来,价格也会影响(调节)供求。
2019年高考政治试卷(新课标1)(含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近年来,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
为此,国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因为()①商品的质量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②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④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人们选购商品不仅关注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关注商品的价格,即价值的货币表现。
(2)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对立统一。
①统一:同时存在于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②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购买者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就意味着交换实现。
【解答】①错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②错误,商品的质量影响商品的使用价值;③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故选:D。
【点评】此类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区分基本概念:商品的基本属性,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4分)对于同一商品,某企业销售给老客户的价格高,而销售给新客户的价格低。
正确解释该企业价格策略原因的图示是(图中D表示需求)()A.B.C.D.【分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下降,需求上升。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求或者提供服务的任何物品。
在经济学中,商品不仅仅是满足人们需求的物品,还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首先,商品具有价值。
价值是指人们对商品的评价和需求程度所体现的一种属性。
价值体现了人们对商品的认识和需求的结果,是商品能够作为交换媒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者耗费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技能所决定的。
劳动力的投入越多,商品的价值就越大。
其次,商品具有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的能力。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在消费者将其用于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产生的。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取其使用价值,对于每个人来说,使用价值是相对而言的,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属性,它们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
商品的价值是基于其使用价值的存在和需求而确定的。
只有当商品具有使用价值时,它才能够成为交换媒介,具有价值。
而商品的价值又反过来影响其使用价值,因为价值的存在使得人们愿意为获得商品而付出一定的代价。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是基于商品交换的一种经济形式。
商品的交换是通过人们对消费者需求的识别和满足来实现的。
只有当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时,人们才会愿意进行交换。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的形成和调节都是以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为基础的。
除了价值和使用价值之外,商品还具有其他特征,例如稀缺性和可替代性。
稀缺性是指商品供求关系不平衡,需求超过供应的情况。
稀缺性使得商品具有了交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可替代性是指在满足一定需求的前提下,不同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可替代性使得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综上所述,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者耗费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技能所决定的,而使用价值是通过消费者将其用于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产生的。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资本论的十个主要观点
资本论的十个主要观点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会属性;2.商品中包含着劳动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异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生产使用价值;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构成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因而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劳动形式本身来的。
”即商品拜物教性质产生于商品形式本身,而其实质是“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5.“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
马克思指出:“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
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的,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6.还建立了货币理论,指出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7.商品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8.劳动二因素(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9.劳动价值论。
劳动创造价值。
10.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归资本家占有,由雇佣工人创造。
政治 政治经济文化
[基本经济理论]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
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知识运用: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
重视产品质量。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率成反比。
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知识运用:国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原理内容: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这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
知识运用: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4、价值规律的内容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知识运用:一分钱一分货;货真价实。
5、价值规律的作用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能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的作用概括为一点,就是使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
知识运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6、货币的职能原理内容: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其他三个手段都是货币两个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
知识运用:商店对各类商品标价;个人用人民币购物。
7、货币流通规律原理内容: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两者的乘积即为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
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率成反比。
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3、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原理内容: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原理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知识运用:加强宏观控制、防止经济增长过热。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5、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原理内容: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其主要目标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
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原理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依靠加强管理、提高科技水平、优化经济结构、发展规模经济来提高经济效益。
7、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原理内容: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因此必须依法经营、保护环境、依法纳税、搞正当竞争。
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目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8、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和出发点原理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理内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知识运用:“三农”问题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0、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原理内容: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①靠政策。
即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②靠科技。
③靠投入。
④靠产业化经营。
⑤靠发展乡镇企业。
⑥靠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城镇化水平。
知识运用: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1、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意义原理内容:劳动合同是指劳动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签订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这一订立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及“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知识运用:个别企业与民工订立“生死合同”,这是无效合同。
民工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必须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12、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原理内容: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可靠性保证。
知识运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分配的理论]1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要把促进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即必须承认差别,使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此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兼顾公平则强调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通过税收、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措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知识运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要防止两极分化。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安定和谐。
14、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原理内容:积累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从长远来看,积累增加,有利于生产扩大,从而增加消费,反之变然。
知识运用: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15、国家财政政策原理内容: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知识运用: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6、财政的作用原理内容: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③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④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知识运用:国家财政直接支持农业的发展,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资。
投资兴建青藏铁路等。
17、我国税收的特征原理内容: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大特征。
18、税收的性质和作用原理内容: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作用:①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③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知识运用:国家降低进出口关税。
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及征收办法。
19、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原理内容: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也可以称为“银行的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
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属于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主要职能有:其一,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其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其三,经理国库。
其四,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知识运用:中央银行及时出台相关货币政策,采取措施抑制房地产、钢铁、水泥、电解铝产业的过快增长。
20、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原理内容: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家庭消费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通过生产创造出来的。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
与生产发展不适应的消费将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知识运用: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鼓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1、公民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原理内容:首先,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还要注重精神消费。
第三,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知识运用:反对超前消费,反对铺张浪费22、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原理内容: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诚实信用可以带来效益,提高销售者的信誉;反之,缺乏诚实信用,正常的交易活动无法进行。
市场需要诚实信用,市场呼唤诚实信用。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这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知识运用:市场经济就是诚实经济。
“失信”并非市场惹的祸。
23、我国对外贸易的重大意义原理内容: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知识运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24、汇率升降及其影响原理内容:汇率会因为各种因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外汇的供求状况、国家的经济政策等)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的。
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降低;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汇率升降对一国进出口有影响。
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同样的资金可以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但会使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但不利于一国的进口。
知识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与市场接轨。
2005年11月1美元兑人民币低于8元。
人民币汇率升高。
25.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6、我国的对内职能第一,政治职能。
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第二,经济职能。
即国家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三,文化职能。
即国家组织和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职能。
(从内容上看,包括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和组织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第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即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包括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完善各种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等。
)特别强调:共产党、政协、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的任何活动都不能理解为国家职能。
27.我国的对外职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发展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