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保护与传承研究
玉田泥塑的形态特征

玉田泥塑的形态特征玉田泥塑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而闻名于世。
玉田泥塑的形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细细腻:玉田泥塑作品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挑选泥料、捏塑、修整、干燥等。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经过匠人精心的操作,使得最终作品呈现出精细细腻的效果。
2. 形象逼真:玉田泥塑作品通常以人物、动物、花卉等为题材,这些作品的形象常常逼真生动,栩栩如生。
无论是人物的面部表情还是动物的姿态,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色彩丰富:玉田泥塑作品的色彩丰富多样,匠人们运用不同颜色的泥料来表现作品的不同部分。
通过巧妙的运用色彩,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增添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4. 线条流畅:玉田泥塑作品的线条通常流畅优美,匠人们通过巧妙地捏塑和修整,使得作品的线条流动自然,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
5. 寓意深远:玉田泥塑作品往往寓意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是表达对自然的崇敬、对家庭的思念,还是对和平、幸福的追求,玉田泥塑作品都能够通过形态特征传递出深刻的意义。
玉田泥塑的形态特征使得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玉田泥塑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到匠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同时,玉田泥塑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它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感。
玉田泥塑以其精细细腻、形象逼真、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和寓意深远的形态特征而备受瞩目。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欣赏玉田泥塑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保护与传承研究

知识文库 第16期69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保护与传承研究滕 飞 李明洋 刘芳伟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玉田泥塑作为民间泥塑的一个典型代表,继承了热爱自然,反映自然的优良传统,虽然由于时空变迁,民间泥塑逐渐被随之而来的新型玩具所取代,诸如电动、塑料等玩具,从而使民间泥塑淡出人们的生活。
然而民间艺人并没有放弃希望,可以说民间泥塑是中国美术史值得研究的一门课题。
课题组通过玉田泥塑个案的记录与分析,希望为保护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据《玉田县志》记载,“周礼戴方属幽州”周末阳伯雍种玉得名,1993年中国文化部命名玉田为“中国艺术之乡”,玉田泥塑俗称玉田泥人,历史悠久,是一种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型泥彩塑,也叫泥玩具。
是供儿童游戏把玩的器具,民间俗称“耍货”。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商品化的冲击,玉田泥塑这种以手工操作方式生产,依赖于传统民俗而生存的传统艺术形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目前为数不多的泥塑艺人都已年老体衰,后继乏人,要么就是转行,玉田泥塑濒危状况日趋严重,亟待保护。
据笔者实地调研,目前玉田地区能生产制作泥塑的艺人仅有一人:吴玉成老先生。
玉田泥塑是清代光绪年间创立并经过五代民间艺人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是唐山地区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化,民间泥塑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表现为泥塑传承人寥寥无几,泥塑作坊也逐渐消失。
据笔者实地考察,整个唐山地区能坚持制作泥塑的不过两三人,玉田县仅有艺人吴玉成在坚持从事泥塑创作。
玉田泥塑,作为唐山民间传统工艺的一个代表,其发展现状及生存空间也是其它地方民间工艺的缩影。
如同许多传统技艺一样,凭借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冲击,愈显其生存的脆弱,各种民间传统工艺生存空间正逐渐缩小。
在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正在觉醒,保护民族文化生态正在成为更多人的共识,许多有识之士正在不遗余力地抢救民族民间的文化遗产。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文字号】唐政办[2009]27号【发布部门】唐山市政府【发布日期】2009.03.20【实施日期】2009.03.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唐政办〔2009〕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园区、管理区、工业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
我市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评剧、唐山皮影、乐亭大鼓等,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聪明智慧、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和建设文化名城与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精神资源。
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历史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名城和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对于宏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前,由于外来文化的渗透和现代化以及全球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刻不容缓。
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目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
玉田民间泥塑简介

玉田民间泥塑简介河北省玉田县地处冀东平原,燕山余脉南麓,位于京、津、唐金三角地带,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京哈、大秦铁路东西,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早在新石器晚期,这里的祖先就已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
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玉田泥塑就是乡土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玉田泥塑,俗称泥人或泥,是一种用粘土塑造形象再经彩绘而成的民间儿童玩具。
主要以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田野动物为题材。
工艺精美、粗犷大方,鲜明的色彩,夸张简练的得笔法融汇于形似,神似之中,耐人寻味。
清光绪年间,以刘凯(1870-1961)为代表的玉田泥塑艺人早已驰名京东一带。
自30年代起,泥玩具交易云集重镇鸦鸿桥市场。
当时,戴家屯、西高丘等村的泥玩具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
迄至50年代,玉田泥塑发展到鼎盛时期,涌现出吴玉成、刘广田等泥塑高手。
一九八七年二月曾赴河北电视台现场表演,精湛的技艺惊奇四座。
其作品誉满省城、京都,作为文化交流远涉法、日等国。
泥人虽小,情连五洲。
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玉田泥塑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再次受到国内外朋友的青睐,近年来国家出版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卷)、《乡土艺术》、《泥土的音响与韵致》等巨著和论文对玉田民间泥塑均有专项介绍和研究。
1993年12月,国家文化部命名玉田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泥塑),2006年6月被列为省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名录。
对民间泥塑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促进。
玉田泥塑在“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开发”这一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促使这一古老的艺术之花重放异彩。
河北省玉田县文化馆电话(0315)6118416 邮编064100。
玉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玉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玉田剪纸:玉田剪纸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形式
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各文化类型的彩陶纹样。
2.玉田泥塑:玉田泥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彩绘、
浮雕和彩塑技艺而闻名。
3.皮影戏:玉田的皮影戏也是“非遗会客厅”中展示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之一。
4.玉田老酒酿造技艺:是一种传统的酿造技艺,源于明代,流传至
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5.玉田评剧:是一种传统的戏剧表演形式,源于清代,流传至今已
有200多年的历史。
6.玉田大鼓:最早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20•【字号】唐政办[2009]27号•【施行日期】2009.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唐政办〔2009〕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园区、管理区、工业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
我市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评剧、唐山皮影、乐亭大鼓等,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聪明智慧、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和建设文化名城与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精神资源。
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历史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名城和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对于宏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前,由于外来文化的渗透和现代化以及全球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刻不容缓。
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目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泥塑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一种雕塑工艺品。
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秃上底粉,再施彩绘。
另外,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摘要目录[ 隐藏]1 艺术简介2 历史追溯3 发源之地4 品类解说5 制作工艺6 生肖系列7 地区分布8 制作方法泥塑- 艺术简介泥塑泥塑俗称“彩塑”。
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
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秃上底粉,再施彩绘。
可以考证记载的泥塑的产生可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战国策》中苏泰阻益尝君入秦故事有传泥作上偶的记载。
做源人殉葬,做佛像膜拜,做“耍货”玩赏的民间风俗,是中国泥塑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至唐宋时代,泥塑艺术发展到盛期,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祠的宫女等。
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
“泥人张”指天津泥人张长林,是捏塑世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
其子张兆荣、孙张景桔继承祖业,为中国彩塑艺术作出贡献。
惠山泥人又可分两类:一类“泥要货”供儿童玩耍、“大阿福”是最典型的作品。
其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色彩明朗热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戏曲人物。
这类泥人很注意种态刻画,造型适当夸张,表现技法精练,色彩纯朴、深厚,实有江南地方特色。
现代著名艺人有胡新明、王忠富、于庆成等人。
此外,陕西凤翔、河北白沟河、苏州虎丘等地亦为著名的民间泥塑重要产区。
泥塑- 历史追溯泥塑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民俗中河北民间文化的保存与流传

一, 河北民间文化资源现状
(一 ) 拥有众多知名的文化艺术品牌 武强年画, 衡水内画 , 曲阳石 雕和定瓷, 承德木 雕, 滕氏布糊画, 玉田泥塑, 廊坊风筝, 磁州窑陶瓷, 固安柳编, 易水古砚, 唐山陶瓷, 胜芳花灯 等.这些 蜚声中外的民间文化艺术品牌,是 一种无形资产. 它们与市场紧密结合后, 便成为河北民间文 化艺术 的标志性文化艺术产品, 成为河北走向世界 的文化 纽带和桥梁, 成为当地 的文化强势品牌和具 有深远 影响的文 化产业, 对 于打造 地域文化 产业, 树 立河 北文化形 象, 发展河 北旅游 产业, 都产 生了积 极的 推动作用 ,也为 未来我 省民间 文化艺 术产品品 牌 化, 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 涌现了大量的民间文化艺术人才 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不仅扩大了 社会就 业, 吸纳了富余的劳动力, 缓解了就 业压力, 还积累
��
文化视野
血" , 这直接导致民间地方文化阵地 萎缩, 不 能满足 当地各族人民群众的需要. (三 ) 缺乏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长效机制 我省民间传统文化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但能 够得到较好地开发, 利用的仅有少部分.目前, 全国 性的及我省地方性的民间文化保护 法规尚未出台, 各市也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规. 机构不健全, 工作 职责不清,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 现象普遍存在, 难 以适应民间文化工作的需要.有的地方在未对民间 文化进行有效保护的情况下,盲目 地进行开发, 急 功近利, 造成对民间文 化资源的严重破坏 .许多享 有盛名民间工艺, 因种种原 因, 如风 中之烛, 断线之 鸢, 随时可能失传.
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人才培养.目前民间传 统文化管理人才和 研究人才严重缺乏 , 制约着 民间 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因而一是要重视 保护活跃在各地方 的各类民间艺术家 , 应当为 他们 创造良好的生活和 工作条件; 二是要重视民间 文化 进学校.在各地 市的中, 小学增设民间传统文 化课 程, 让 学生从小 开始对 本民族 文化培 养感情 , 从小 培 养民族 文化意识 ,使他 们能够 自觉传 承民族 文 化; 三是要制定规划, 系统培训民间文 化专业人才, 扩大专业人才队伍 .让所有在民间文 化艺术传承, 保护, 开发, 创 新诸方面作出贡献者, 让热爱民 间文 化 艺术并 作出不平 凡成绩 以及长 期从事 民间文 化 艺术有成就者受到 尊重,他们的才能 得到发挥, 成 果得到肯定. 现在越来 越多的 人开始 认识到 民间文 化传 承 的重要性,认识到 抢救和保护民间文 化的必要性, 所以民间艺术一定 能够传承下来, 一定能够保 护和 发展起来.艺术与市场的整合已是当今艺术发展的 趋势.在丰富的 河北民间艺术资源中 , 如果能 够对 其进行市场化开发 与传播, 树立起河北省的民 间艺 术品牌形象, 不仅能够从新 的角度探索我省民 间艺 术产 业化发 展的路 径, 对其加 以有效 保护, 从而 振 兴燕赵文化, 增强燕赵人民 对自我文化的认同 和对 故乡文化的自豪感 , 同时也 必将促进河北文化 产业 的构建工作, 有效地推动河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注: 该文系 200 9 年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 �参考文献� [ 1] 刘 能强� 民间艺术 需要 的不仅 仅是 保护[ J ] �美 与时代, 200 5, (1 2). [ 2] 张 在德� 保护和合 理利 用民族 民间 文化[ J ] �四 川戏剧, 200 4 , (3 ) . [ 3] 尹 晓华� 论 " 民间艺 人" 的保护 与传 承[ J ] �东 南 文化, 200 6, ( 3). [ 4] 孙 淑珍� 搞好民间 艺术 资源传 承保 护[ J ] �民 族 艺术, 200 5, (1) . [ 5] 朱家 文�试论 民族民 间文化 艺术的传 承与保 护 [ J ] �民族艺术, 2005 , (1) �
唐山“美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对策研究

唐山“美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对策研究任民锋【摘要】阐述了保护与传承“美丽乡村”的非特质文化的意义,分析了唐山“美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唐山“美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对策.【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6(000)017【总页数】2页(P10-11)【关键词】唐山;美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作者】任民锋【作者单位】唐山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222)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涵盖了美丽乡村建设。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文件强调美丽乡村是内在的、精神的的建设。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唐山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特有的历史文化面貌,使唐山在拥有各种文化古迹、有形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同时,还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继承发展传统村落文化和践行美丽乡村计划,二者是和谐统一的,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是保护继承传统村落文化上的新乡村再建设。
焕发传统乡村文化光彩,发现优秀的传统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形式,是更好建设唐山市美丽乡村的题中之意和必然途径。
因此,唐山各区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保护和留存农村特色文化符号,绝不能让传统村落消失殆尽。
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传承要素的修复和整治,保护和利用好山水林田自然景观;还要挖掘整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文化是地方特有历史面貌和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产物,蕴含了一个这一地区的民俗文化,体现和反应了是当地人民群众性格气质、娱乐生活和审美观念,并深深地融入到了当地人的血液与生活中。
唐山地区的先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缔造了灿烂的文化,如著名的“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丰润七树庄麻糖、马兰峪铁画、刘美烧鸡手工制作技艺、呔商文化等等。
关于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思考

、Hale Waihona Puke 的扶持力度 , 制定合 理有效的扶持策略 ,加强对非物 质文化 遗产 的管理力度 ,制定 、完善有关 的鼓励和保护政策 , 使 其 可 以在不流 失的基础上对唐 山市经济文化 的发展做出更大 的 贡献 , 使唐 山市 的非 物质 文化发 展水平 更上一层 楼。 ( 二 )缺乏资金 投入 ,开发力度不够 开发非物质 文化遗产需要 巨大的人力 、财力和物力 ,是 项规 模宏大的系统工程 , 若是没 有充 足的资金做后盾 ,非 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 “ 产 品”则 不能成为现实 。唐 山市非 物质文化遗产丰 富 , 但是 由于缺乏必要 的资金投入 ,导致其 传 承水平整体偏低 , 不完 善的配套 设施 ,会对其发展程度有 所影 响 ,大部分 的非文化 物质遗产 资源至今 还不为人 所知 , 如唐 山花 吹,玉 田泥塑 ,丰南 区的篓子灯 ,玉 田区的铁 画 , 乐亭县 的孤竹 国酒 ,丰南 渔 民号子 ,丰润评剧 ,路南 区万里 香烧鸡制作技艺 , 乐亭 吊桥缸炉烧饼等等 由于缺少 资金投入 , 都是村 民 自发组织的 ,政府很少投资 。为了保 护唐山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应广泛结合社会团体、各大高校、有关企事业 单位和学术研究机构等等,以实现创建有特色的唐山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 制度 积累丰富的经验。
青年 与社会
理论探 索
关于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思考
毕西娟
( 河北联 合大学 冀唐 学院,河 北 唐 山 0 6 3 3 0 0 )
【 摘
要】 唐山是一个文化形式多样、历史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城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 乡
土气息和 浓厚 的地域文化 色彩 ,是人 类智慧的结 晶。唐 山市将 坚持 “ 保护 为主 、抢救 第一 、合 理利用 、传承发展 ”的指 导方 针 ,以 “ 近代 工业摇篮”和 冀 东民俗 文化 为灵魂 ,制 定保护 工作规 划 ,努 力将 非物质文化遗 产打造成具有唐 山特 色的 文化旅
唐山特产

唐山特产适合做明信片的题材:2.迁西京东板栗地理标志产品迁西县京东板栗:为“京东板栗”主要产区之一。
二拔子乡:京东板栗。
庙岭庄乡:京东板栗。
京东板栗以色泽鲜艳、含糖量高、甘甜芳香和营养丰富闻名,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
它主要分布在北京以东广大的燕山山区,以迁西、遵化、昌黎、兴隆最多。
栗树是我国培育最早的果树之一,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
早在19世纪,京东板栗就远销日本。
现在,日本国内有近万个京东板栗销售店铺。
京东板栗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据测定,京东板栗的种仁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糖,并含有多种维生素。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中说,吃食栗子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生食还有治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
栗果的食法很多,除生食外,也可以煮食,还可以加工成栗子鸡罐头、栗子羹、巧克力、代乳粉、栗子蜜饯等风味食品,以及各种糕点的馅料。
在我省,最常见的吃法是糖炒栗子。
糖炒栗子气味芬芳,香甜可口。
它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糖,易被人体吸收,是老幼皆宜的传统果品。
在清代,北京一带把糖炒栗子叫做“灌香糖”。
成熟的京东板栗现在,北京一代还流传着咏糖炒栗子的诗:“堆盘沙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
寒火三更灯半(火也),门前高喊灌香糖。
” 京东板栗是一种重要的木本粮食,一向有“干果王”的称誉。
它也是一种一年种、百年收的“铁杆庄稼”。
一棵成年栗树,一年结果约20公斤左右,一些生长旺盛的大栗树,年结果量可达100公斤以上。
京东板栗的产量、质量和出口量,在全国都居第一位。
3.玉田泥塑玉田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燕山余脉南麓,环抱在京、津、唐中心地带,以“古人种玉”的传说而得名。
玉田泥塑从清光绪年间形成算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孕育、形成、兴盛、抢救、复苏以及开发等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玉田民间泥塑正处于繁衍流传的成熟、兴盛期,集市上泥塑摊点长达一华里,形成了泥人一条街,来往于京、津、东北等地的商贩争相购买。
玉田泥塑制作过程

玉田泥塑制作过程玉田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
下面将介绍玉田泥塑的制作过程。
一、选材制作玉田泥塑的首要步骤是选材。
玉田泥塑的原材料主要有黄土、白土和砂子。
这些材料质地细腻,易于塑造。
制作玉田泥塑时,需要根据作品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原料。
二、准备工具制作玉田泥塑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如刻刀、刷子、竹签等。
刻刀用于雕刻细节,刷子用于涂抹颜料,竹签用于描绘轮廓。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艺术家更好地塑造作品。
三、制作骨架制作玉田泥塑的第一步是制作骨架。
骨架通常由铁丝和木棍构成,用于支撑泥塑的形状。
在制作骨架时,需要按照作品的比例和形状进行调整,确保泥塑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四、塑造基本形状制作骨架后,艺术家开始塑造基本形状。
他们用泥土将骨架包裹起来,然后用手和工具将其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注意比例和细节,力求使作品更加栩栩如生。
五、雕刻细节塑造基本形状后,艺术家开始雕刻细节。
他们使用刻刀和竹签来雕刻出作品的面部表情、服饰纹理等细节。
这个过程需要艺术家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巧,以确保作品的精细度。
六、晾晒和烘干完成雕刻后,玉田泥塑需要进行晾晒和烘干。
晾晒是将泥塑放置在通风的地方,让其自然干燥,以确保作品的稳定性。
烘干则是利用烘干设备或自然阳光,加速泥塑的干燥过程。
七、上色泥塑晾干后,需要进行上色。
艺术家使用颜料和刷子将作品上色,以增强其艺术效果。
上色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层次感的表现,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八、定型和保养上色完成后,玉田泥塑需要进行定型和保养。
定型是指使用特殊的涂料或胶水对作品进行固定,以增加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保养则是定期清洁和防尘,以保持作品的原貌和光泽。
玉田泥塑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精心处理和精细雕刻,每一步都需要艺术家的耐心和技巧。
通过这些步骤,玉田泥塑得以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玉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田县是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沧州市的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
玉田县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玉田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当地人民世代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群众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玉田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之一是“玉田腰鼓”。
玉田县腰鼓起源于宋代,经过千年风雨,已经成为玉田县的一张文化名片。
玉田腰鼓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北方地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腰鼓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玉田腰鼓的传统舞蹈动作造型优美大方、刚柔相济、刚劲有力,属于秧歌的一种表演形式。
表演者们身穿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手持鼓棒,随着节奏有序地挥舞着巨大的鼓,在动作中融入了丰富的寓意,展现了玉田人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玉田腰鼓还融入了当地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生活情感,使得表演更具有文化内涵和情感魅力。
玉田腰鼓已经成为了当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节假日或喜庆活动,都会有人们载歌载舞、舞动腰鼓,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艺术享受和文化滋养。
其次,玉田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还包括“玉田锣鼓”。
玉田锣鼓是玉田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玉田锣鼓不仅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传统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而且还是玉田地区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田锣鼓表演在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上都有独特的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玉田锣鼓表演者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手持红色的锣鼓,在锣鼓的节奏声中起舞,表现出热烈、豪放、欢快、奔放的情感和风格。
玉田锣鼓的表演节目丰富多彩,内容生动有趣,都是玉田地区的一些传统祭祀、庆典和民俗活动的重要节目,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人们在这些节日里会载歌载舞、高歌劲舞,锣鼓悠扬,喜庆祥和,营造出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氛和欢乐的生活场景。
玉田泥人儿

玉田泥人儿作者:刘敬君来源:《当代人》2018年第11期参加县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时,忽然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一群人围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不断拍照,还好奇地问这问那。
老人左手托着一个打好粉底的不倒翁泥胎,右手拈一支画笔,气定神闲地在泥胎上勾描点染,仿佛托着自己刚出生的婴儿,仿佛完成一个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在她身边的桌案上,是几十个列队整齐的泥人:不倒翁,大公鸡,关公,七品芝麻官,大肚弥勒佛等,或神气,或顽皮,或庄重,或诙谐,或喜庆,多彩多姿,妙趣横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都对泥人有着特殊情感。
“破烂儿换泥人”的声音有神奇的魔力,每当它响起,孩子们立刻撒着欢跑过去,呼啦啦围成一圈,伸着小脑袋看铁丝笼子里的各种泥玩具。
大公鸡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红红的鸡冠子,鲜艳的外衣,底部还有苇笛,对着孔一吹,就会有清脆的哨音传来;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单腿着地、手搭凉棚,浑身透着机灵气儿;还有各式各样的不倒翁,花喜鹊,小老鼠,小鼓……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次看到久违的泥玩具,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仿佛又回到童年时光,仿佛看到一群小孩子捧着大公鸡鼓着腮帮子吹,看见“扳不倒”在炕上一次次倒下又站起来,看到小老鼠在地上跑来跑去,看到孩子们摇着小鼓,听着吱吱呀呀的声音,脸上洋溢着幸福。
忽然发觉,这些泥玩具早已烙印在生命里,随血液一起流淌。
就像冬天的花草,看去枯黄衰败,没有了生命力,可只要东风一吹,它便破土而出,很快让你的世界全部是蓬蓬勃勃的大红大绿。
玉田泥塑俗称泥人儿或泥笛儿,民间俗称“耍货”,是一种用泥土塑造形象,再经彩绘而成的民间手工艺品。
制作工艺上,大致需取土和泥、捏泥胎、制泥模、合模装笛、修整晾晒、铺白粉底、调胶、敷彩等工序。
有摆放的,把玩的,也有口吹的,手扳的,有全彩的,也有半彩的,还有没彩的,能摇的,能跑的,可谓种类繁多。
玉田泥人造型朴拙,制作工艺不求精细,“取这个意思就行”;也没有严格的套路,可以按照传统做法,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去做,就是心中有了想法,捏的过程中也会随心情或者灵感的火花而改变。
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唐山鼓乐
唐山鼓乐是一种集音乐、舞蹈、话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是唐山地区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融合了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多种文艺风格,表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2.抹秧龙兴
抹秧龙兴是唐山地区一种传统集体娱乐活动,起源于清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这一活动中,参与者们会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舞蹈、说唱、扮演等表演,表现出唐山地区的地方传统文化。
3.唐山皮影戏
唐山皮影戏是一种流传于唐山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
其表演方式以手工制作的皮影为载体,加上背景布景和配乐,演员们用手掌将皮影操纵成各种形态,再配以说唱表演,将故事情节生动逼真地展示给观众。
4.唐山地方戏曲
唐山地方戏曲是一种流传于唐山地区的戏曲艺术形式,是唐山地区传统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表演方式灵活多样,闹剧、悲剧、喜剧等多种形式并存。
5.唐山锣鼓舞
唐山锣鼓舞是一种流传于唐山地区的传统舞蹈艺术形式,其模拟农民
劳作生产的场景,以锣鼓配乐为主线,展现出唐山地区的民俗文化、
劳动文化和审美特点。
6.唐山杂技
唐山杂技是一种流传于唐山地区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形式,包括把杠、跳绳、钢管舞等多种技巧表演。
唐山杂技的特色在于节奏明快、动作
多样、技巧高超,深受观众喜爱。
以上是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部分内容,这些文化遗产不仅
是唐山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丰富多彩的唐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 行抗 日救 国 的宣传 。解 放 后 ,政 府对 皮 影戏 的发展 非 常重 视 。
又渐趋的 自身
行 于 清 末 民国初 年 ,迄今 已有 4 0 0 多年 的历 史 。据 传 皮 影戏 深 得
些 问题 。并涌 现 出 了 白玉霜 、 新风 霞 、韩 少 云、 马泰 、魏 荣 元
影 响 最 大 的种类 之 一 。通 常认 为 :滦 州影 戏 初创 于 明代 末 期 ,盛 等一 大批 表演 艺术 家 ,形成 了多个 唱腔 流派 。
三 、乐 亭大鼓
满 人 喜 爱 ,清初 满 清 人入 关 ,皮 影戏 兴盛 起 来 。但 清 中期 , 由于
乐亭 大 鼓 简称 乐亭 调 ,是 中国北 方 的主 要 曲艺 种类 之 一 。起
白莲 教起 义 ,清 庭 从嘉 庆 四年 至 光绪 年 间 ,曾 多次 下令 颁 布禁 演 源 于河 北乐 亭 县 的民 间小 调 “ 清 平歌 ”, 由木板 大 鼓衍 变 而成 。 9 世 纪 初 ,乐 亭人 温 荣 ( 字福 山, 艺名和 卿 )于 山海 关拜 师刘 月 皮影 的 诏书 ,唐 山皮 影也 因此 一 度受 到 影 响。 正是 因 为清 庭禁 止 1 官府 私 养戏 班 ,促 使 大批 皮 影艺 人转 入 民 间, 因 为皮 影戏 演 出花 明学 唱 木 板 大 鼓 , 他根 据 听众 的 口味 , 改用 乐 亭 乡音 : t 语 和 耳
演 出 的龙头 。
乐 亭 大鼓 传 统剧 目、现 代剧 目均有 。有长 篇 、 中篇和 短 篇 ,
浅析玉田泥塑的造型装饰特色

第19卷 第4期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19 N o .42019年07月Jo u r n a l o f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J u l y.2019收稿日期:2018-11-25 修回日期:2019-03-12作者简介:杜思瑶(1995-),女,河北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㊂研究方向:设计学工艺美术㊂赵 杰(1968-),男,河北丰南人,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㊂研究方向:当代水墨人物画㊂文章编号:2095-2708(2019)04-0139-05浅析玉田泥塑的造型装饰特色杜思瑶,赵杰(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河北唐山063210)关键词:玉田泥塑;造型特色;装饰特色摘 要:玉田泥塑是河北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㊂民间艺人在传承玉田泥塑传统造型装饰特色的同时进行调整与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㊂通过对玉田泥塑的制作工艺的阐述以及对玉田泥塑的文化价值的深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㊁实地调查法㊁比较研究法对玉田泥塑进行整理与挖掘,旨在探讨玉田泥塑的造型装饰特色,深入剖析玉田泥塑的生存现状以及新时期玉田泥塑的传承与发展,进而丰富了民间美术的内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高民族文化自信㊂中图分类号:J 52 文献标识码:A玉田泥塑在河北省众多泥塑类型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其简拙稚朴的造型和清新艳丽的色彩给人以诙谐有趣㊁憨态可掬的视觉感受㊂由于种种原因,玉田泥塑日渐衰弱,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民间手工艺,提倡振兴玉田泥塑的发展㊂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泥塑艺人,不仅继承玉田泥塑传统技法,同时又为玉田泥塑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使逐渐衰落的玉田泥塑制作技法,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㊁突破并发扬光大㊂他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适应现代生活,增加生活情趣,为发扬家乡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㊂一、玉田泥塑的概述(一)玉田泥塑的概述玉田县隶属于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最西端,北邻燕山,南邻渤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因 阳伯雍无终山种玉 的故事而得名㊂玉田泥塑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一类,拥有上百年的悠久历史,最早受到玉田出土的陶猪㊁陶马㊁泥埙等汉墓明器的影响,二者在造型㊁装饰方面极为近似㊂玉田泥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鼎盛并在坊间有歌谣流传,可见当时的玉田泥塑在我国北方地区传统手工艺术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㊂虽然玉田泥塑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衰落,但玉田泥塑的学术价值在河北泥塑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传承和发展玉田泥塑,玉田泥塑的第三代传人吴玉成㊁刘广田等做出了突出贡献㊂‘骑毛驴走娘家“㊁‘小狮子戏绣球“等作品曾入选 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拥有广泛影响力,创作风格独特,至今流传于世,玉田泥塑名扬四海㊂1993年,玉田县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民间泥塑)㊂2005年,为适应现代人的生活,玉田泥塑不断发展创新,由王振峰㊁王辉发起并成立了 泥塑王工作室 ,遵循 继承传统,融入现代,展示民俗,美化生活 的宗旨,在新时期玉田泥塑的发展创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㊂玉田泥塑作为民间手工艺的一种艺术形态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其造型和色彩是秉承着 美 与用 的初衷而制作完成的,这种美是源于民间的质朴纯真之美,体现玉田人民质朴的性格,展示玉田当地的民风民俗,同时也影响到其他地域泥塑的造型装饰特色,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㊂例如,传统玉田泥塑的颜色搭配模式受到高密㊁凤翔等民间泥塑颜色搭配以及玉田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大俗至雅的独特风格㊂玉田泥塑有利于丰富学术界对这一民间艺术的理论研究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加深后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同时对于拉动玉田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二)玉田泥塑的制作工艺玉田泥塑的产地主要集中在玉田县的戴家屯和西高丘两个村落,二者为临近村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㊂用于制作玉田泥塑的胎体材料为黏土,其属于褐土化潮土,粘土颜色呈现褐色,黏土土质细腻粘柔,塑不易断,干而不裂,适合用于玉田泥塑的制作,具有极强的可塑性㊂除此之外,玉田泥塑的装饰材料为食用色素㊁动物皮质胶㊁矿物白粉等纯生态物质,现也有艺人使用丙烯等颜料绘制玉田泥塑㊂玉田泥塑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八道工序㊂第一步:选土和泥,制作玉田泥塑所用的黏土要求沙石少㊁粘性强,水分适中,制成黏土胚并反复摔打㊂第二步:捏制泥胎,手工捏造泥塑成型并阴干㊂第三步:制作泥模,根据需要制作出适合泥塑的造型需要的泥模㊂第四步:脱模成型㊂第五步:合模装笛,粘合泥模,在泥塑的内部安装苇笛㊂第六步:修整晾晒,将修整成型后的泥塑放于阴凉通风处阴干晾晒㊂第七步:铺白粉底,将泥塑用白粉涂满,为下一步的着色做准备㊂第八步:着色敷彩,着色敷彩是制作玉田泥塑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决定整个泥塑的气韵风貌㊂玉田泥塑主要采用的是红㊁黄㊁绿三个颜色以及黑㊁白两个无色系进行着色敷彩,颜色掺胶或不掺胶均可㊂泥塑着色时,先勾线,后上色㊂用写意的手法先上无胶颜色,后上有胶颜色,必须依照红㊁黄㊁绿㊁黑的次序上色,要等一个颜色干透后再上下一个颜色,使一种颜色覆盖另一种颜色㊂除白色外,可进行二次重复彩绘创作㊂经过上述八道工序,玉田泥塑呈现出概括凝练㊁朴拙可爱的审美特征㊂二、玉田泥塑的造型装饰特色(一)玉田泥塑的基本类型玉田泥塑内容丰富并且种类繁多,按照玉田泥塑所选取的题材划分,大致可分为四类:神话传说类㊁历史人物类㊁动物禽鸟类以及时事风俗类㊂1㊁神话传说类的代表作有八仙过海㊁西游记等;2㊁历史人物类的代表作品有包公㊁秦琼等;3㊁动物禽鸟类的代表作品有大公鸡㊁青蛙等;4㊁时事风俗类的代表作品有扳不倒儿㊁小泥哨㊁骑毛驴走娘家等㊂玉田泥塑还可根据把玩方式的不同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类: 口吹 类和 手动 类㊂ 口吹类 的玉田泥塑是指内部安装有苇笛,可产生声响的泥玩具㊂ 手动类 的玉田泥塑是指通过外力作用使之跳动或作响㊂无论是 口吹类 玉田泥塑,还是 手动类 玉田泥塑,又可根据着色敷彩形式的差别分为半彩塑和全彩塑两类㊂半彩塑的 口吹类 玉田泥塑代表作品有孙悟空;全彩塑的 口吹类 玉田泥塑代表作品有大公鸡,如图1所示㊂全彩塑的 手动类 玉田泥塑代表作品有:手动推拉即可发出声响的 花老虎 ㊁抽线跑动的小灰鼠等㊂半彩塑的 手动类 玉田泥塑代表作品为扳不倒儿,也称不倒翁㊂图1‘大公鸡“041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玉田泥塑的造型特色1.玉田泥塑造型一般为椭形体,单纯凝练且夸张概括㊂例如玉田泥塑中的经典作品 泥娃娃 ,泥娃娃半坐在地上,呈现三角形造型,头部较大,茶壶盖发型,粉红色的脸蛋和嘴唇,眼睛眉毛使用的是短线条,眉心点有朱砂,身着红蓝相间的短袄,绿裤红鞋,手捧金元宝,造型简洁饱满,用笔线条流畅活泼,色彩使用潇洒自如,亲切可爱㊂ 泥娃娃 的出现代表着泥塑艺人对后代子孙的美好期许㊂2.线条质朴㊁简洁㊂例如坊间孩童把玩较多的 扳不倒儿 ,如图2所示,简洁圆润的线条塑造底部的半圆形泥碗,泥碗上部贴合较轻的纸筒,没有繁复的线条与刻意的设计㊂图2‘扳不倒儿“3.体态简拙㊁雅致,极少出现刻意繁杂的设计,继承原始泥塑造型,与唐代陶俑颇有神似之处,用简单的轮廓表现玉田泥塑的造型特色㊂4.形体塑造有简有繁,张弛有度㊂以玉田泥塑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寿星佬儿 为例,集中精力塑造人物的正面形态,人物的背面则简单概括为光滑带孔的曲面,用简单的造型彰显玉田泥塑的气势与神韵㊂5.玉田泥塑造型所选取的题材广泛㊁吉祥㊁喜庆,乡土气息浓郁,就地取材㊂集中体现了手工艺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体现老百姓的纯真质朴以及他们期盼生活风调雨顺㊁子孙后代平安喜乐的美好愿景㊂(三)玉田泥塑的装饰特色玉田泥塑有 三分塑七分彩 的说法,可见,在泥塑制作技艺中,对泥塑进行着色装饰至关重要㊂1.用色大胆夸张,色彩鲜艳醒目,对比强烈协调㊂如:吴玉成的时事风俗类代表作品‘骑毛驴走娘家“的着色,如图3所示,先用白粉打底,进而分割成黑㊁红㊁绿 三种颜色㊂毛驴形象的着色装饰以黑色为主,红绿两色点缀;而主人公 回娘家的小媳妇儿身着红色衣裙,裙下摆用绿色装饰,形成红色与绿色之间强烈对比的互补色效果,大俗至雅,风格独特㊂整件作品并非均等用色,点㊁线㊁面相结合,色块面积大小不一,通过点㊁线㊁面的结合和颜色块大小的组合,使颜色对比度减弱㊂此外,白色被艺人视为万色之母,深谙留白之道,在配色上吸收杨柳青年画 软靠白㊁硬压软 (软即明度高㊁纯度低的淡色,硬则反之)的色彩技巧,使色相产生色阶层次㊂2.彩绘的线条苍劲有力,又称铁线用笔㊂色彩是粗犷㊁奔放㊁无拘束的,点与线㊁面对比自然㊂3.玉田泥塑的着色,全部用大白粉打底,用安全无毒的食品色描绘,色彩亮丽,极为醒目㊂在适当保留空白空间的同时注重大块面的渲染,最下边留出泥土本色,从不刻意追求绝对的整齐,随意的处理正好让人看出这是用泥做的,增添玩具的泥土气息与乡土情怀㊂4.上色方式具有明显的国画写意特征,概括随意,绘制轻松,潇洒大气;勾墨线时又近乎国画工笔的细腻流畅㊂5.颜色以原色为主,例如,大红㊁深绿㊁浅绿㊁浅黄等,几乎不采用淡雅㊁低纯度的复色㊂先用黑色墨水勾勒出脸部及其他部位墨线,线条生动,笔触潇141第4期杜思瑶,等:浅析玉田泥塑的造型装饰特色洒㊂再用鲜艳的纯色上色,潇洒概括㊂图3 ‘骑毛驴走娘家“(四)玉田泥塑与其他民间泥塑艺术的比较分析1.玉田泥塑与惠山泥塑的比较分析造型特色方面:惠山泥塑分为粗货和细货两种㊂粗货是粗放的艺术风格,挥洒写意,神形兼备,多用单片模或双片模印制成型,以大阿福为代表㊂细货又称手捏戏文,艺术风格具有精巧细致的特点,与大阿幅粗放的艺术风格有明显的区别㊂手捏戏文是用手工捏制而成,不受模型的限制㊂而玉田泥塑可分为口吹类和手动类两种㊂玉田泥塑的造型夸张㊁概括;线条质朴㊁简洁;体态简拙㊁雅致;形体塑造有简有繁㊁张弛有度㊂装饰特色方面:惠山泥塑具有 三分胚,七分彩 这一说法,而玉田泥塑则讲究 三分塑,七分彩 ㊂这充分说明了着色敷彩无论是在惠山泥塑制作中还是在玉田泥塑的制作中都至关重要㊂在用色上,惠山泥塑粉彩的运用体现出江南文化的精致,着色以青㊁绿为主调,形成了雅而不俗㊁粗中带细㊁甜而不腻的直观感受,渗透出江南特有的地域文化㊂而玉田泥塑大多采用红㊁绿㊁黄等原色,极少使用低纯度的复色,通过互补色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大俗至雅,用对比鲜明的原色彰显北方豪迈狂放的风土人情,渗透出北方特有的地域文化㊂2.玉田泥塑与凤翔泥塑的比较分析造型特色方面:凤翔泥塑采用单片模印制成型,与主题无关的次要部分简单呈现,表现出随意主观的艺术特色,造型夸张㊁概括凝练㊁生动鲜活,体现了天真可爱的审美特征㊂而玉田泥塑一般采用两片模合模成型,造型简拙质朴,所选取的题材广泛㊁吉祥㊁喜庆,乡土气息浓郁,大多就地取材,体现泥塑艺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㊂装饰特色方面:陕西凤翔泥塑善于运用原色,一般直接采用青㊁红㊁黄㊁黑㊁白等原色来直接绘制,形成色彩对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具有很强的传统色彩装饰韵味㊂玉田泥塑在装饰特色方面与凤翔泥塑极为近似,先以白粉打底,后用黑㊁红㊁绿等纯色进行绘制,色彩鲜艳醒目,用色大胆,对比强烈协调㊂三、玉田泥塑的现状及发展(一)玉田泥塑的生存环境有关传承民间手工艺方面的教育不完善,使得青年一代忽视玉田泥塑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缺乏文化自信;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娱乐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所改变,古老趣味淡化,新型玩具逐渐取代玉田泥塑;题材内容的改变以及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玉田泥塑销量减少,迫使手工艺人因追求经济效益而从事其他行业,缺乏工匠精神㊂当地政府对玉田泥塑极为重视并结合现状召开主题为 继承民间文化遗产,推动玉田经济腾飞 的会议,对玉田泥塑采取多种保护措施,鼓励手工艺人发掘民族文化并拿出专项资金恢复玉田泥塑的生产㊂2005年,玉田泥塑正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再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新求变㊂(二)新时期玉田泥塑的传承与发展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一定历史时期造就的结果,都是依托一定地域文化载体而诞241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生的㊂而玉田泥塑在玉田当地的人文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玉田泥塑在中国泥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一类,其历史悠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㊂新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之下,应注重对玉田泥塑原始艺术特色的保护与传承,从造型装饰特色上看,传统玉田泥塑的塑造极为洒脱随意,整体形态概括凝练,古拙质朴㊁色彩明艳又诙谐有趣;从线条运用方面看,传统玉田泥塑所用线条的粗细㊁缓急㊁轻重㊁强弱等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㊂玉田泥塑的这些原始艺术特色,无论社会怎样进步,时代如何发展,都需要保护与传承,并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传统艺术的审美追求㊂保护和传承传统玉田泥塑的艺术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求新㊁求变㊁求发展,让玉田泥塑与时俱进,进而创造更多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㊂玉田泥塑作为美术课程走进课堂,从学生做起进行教育,重视民族文化的学校传承与保护,使玉田泥塑的传统艺术特色和制作技艺代代相传;鼓励艺人回归工匠精神,认真对待艺术,精益求精,进行题材创新,充分体现时代特色;推进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展现玉田泥塑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㊂此外,通过加大玉田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玉田泥塑的保护㊁传承与发展㊂四、结语玉田泥塑是河北省传统民间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地方色彩浓郁,相比于其他民间泥塑艺术,玉田泥塑有其特有的造型装饰特色与传承价值㊂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也曾遭遇困难,但总体态势良好㊂为继承和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于2011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㊂同时,国家支持对传统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重视民间文化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高等院校开设相关课程㊂玉田泥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对促进玉田经济繁荣㊁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㊁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作用㊂参考文献:[1]王海霞.民间工艺美术[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2]董季群.中国工艺美术史[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3]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4]许静.河北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的玉田泥塑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7,(04).[5]张玲潇,王晓阳,刘毅.唐山玉田泥塑民间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探析[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0):151.[6]徐玉玲,张兰芝,程红璞.玉田泥塑艺术保护对策[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05):218-221.[7]许建.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中的价值探究[D ].云南大学,2016.[8]王秀娟.河北唐山玉田泥塑传承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2013.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M o d e l l i n g a n dD e c o r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Y u t i a nC l a y S c u l pt u r e D US i -ya o ,Z H A OJ i e (C o l l e g e o fA r t ,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T a n gs h a nH e b e i 063210,C h i n a )K e y wo r d s :Y u t i a n c l a y s c u l p t u r e ;m o d e l l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d e c o r a t i v e f e a t u r e s A b s t r a c t :Y u t i a nm u d m a n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H e b e i f o l ka r t ,w h i c hh a s ah i s t o r y of h u n d r e d s o f y e a r s a n dh a s b e e n l i s t e da sa p r o v i n c i a l i n t a n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i t a g e .W h i l e i n h e r i t i n g t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d e c o r a t i v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Y u t i a nc l a y f i g u r e ,f o l ka r t i s t sa l s o m a k ea d j u s t m e n t s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s t of o r m u n i qu e f o l kh a n d i c r a f t .T h r o u g hY u t i a n c l a y f i g u r i n em a k i n gpr o c e s sw e r e d i s c u s s e d a n d t h e c u l t u r a l v a l u e o fY u -t i a n c l a y f i g u r i n eo f i n -d e p t h w e r es t u d i e d ,u s i n g 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y ,f i e l ds u r v e y m e t h o d ,c o m pa r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s o r t s t h r o u g hY u t i a n c l a y f i g u r i n ew i t hm i n i n g ,e x p l o r e sY u t i a n c l a y f i g u r i n em o d e l l i n g ad o r n m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u r v i v a l of t h eY u t i a n c l a y f ig u r i n ew i th t h e s t a t u s q u o a n dY u ti a n c l a y f i gu r i n e o f t h e h e r -i t a g e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t h e n e w p e r i o d ,t o e n r i c h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f o l k a r t ,p r o m o t e i n t a n g i b l e c u l t u r a l ge -n e t i c i n h e r i t a n c e ,i m pr o v e c u l t u r a l s e l f -c o n f i d e n c e .341 第4期 杜思瑶,等:浅析玉田泥塑的造型装饰特色。
玉田泥塑保护传承的形状

玉田泥塑保护传承的形状玉田泥塑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对玉田泥塑进行保护,其中之一就是保护传承的形状。
在保护传承的形状方面,我们需要关注玉田泥塑作品的保存环境。
玉田泥塑对环境的温湿度要求较高,因此在展览和存储的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以防止泥塑作品受潮发霉、开裂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灰尘的积累,保持展览和存储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在保护传承的形状方面,我们需要关注玉田泥塑作品的修复和维护。
由于玉田泥塑作品制作材料的特殊性,容易受到外力的破坏,如碰撞、摔落等。
因此,在展览和存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作品的完整性,并及时进行修复和维护。
修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符合材料特性的修复材料,以保持作品的原始形状和质感。
同时,还需要注意修复过程的技术和方法,确保修复的效果符合原作。
在保护传承的形状方面,我们还需要关注玉田泥塑作品的展示和传播。
展示是玉田泥塑作品传承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泥塑艺术,也可以提高人们对泥塑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在展示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展览方式和场所,使作品得到更好的呈现和保护。
同时,还可以通过博物馆、艺术展览、文化交流等形式进行泥塑作品的传播,拓宽作品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为泥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在保护传承的形状方面,我们还需要关注玉田泥塑作品制作技艺的传承。
玉田泥塑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需要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继承。
为了保护泥塑制作技艺的传承,需要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对泥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并提供相应的学习和培训机会。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泥塑艺术家协会、组织相关的比赛和培训活动等方式,促进泥塑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保护传承的形状是玉田泥塑艺术传承的重要环节,涉及到作品的保存、修复、展示和制作技艺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保护与传承研究
作者:滕飞李明洋刘芳伟
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16期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玉田泥塑作为民间泥塑的一个典型代表,继承了热爱自然,反映自然的优良传统,虽然由于时空变迁,民间泥塑逐渐被随之而来的新型玩具所取代,诸如电动、塑料等玩具,从而使民间泥塑淡出人们的生活。
然而民间艺人并没有放弃希望,可以说民间泥塑是中国美术史值得研究的一门课题。
课题组通过玉田泥塑个案的记录与分析,希望为保护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据《玉田县志》记载,“周礼戴方属幽州”周末阳伯雍种玉得名,1993年中国文化部命名玉田为“中国艺术之乡”,玉田泥塑俗称玉田泥人,历史悠久,是一种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型泥彩塑,也叫泥玩具。
是供儿童游戏把玩的器具,民间俗称“耍货”。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商品化的冲击,玉田泥塑这种以手工操作方式生产,依赖于传统民俗而生存的传统艺术形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目前为数不多的泥塑艺人都已年老体衰,后继乏人,要么就是转行,玉田泥塑濒危状况日趋严重,亟待保护。
据笔者实地调研,目前玉田地区能生产制作泥塑的艺人仅有一人:吴玉成老先生。
玉田泥塑是清代光绪年间创立并经过五代民间艺人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是唐山地区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化,民间泥塑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表现为泥塑传承人寥寥无几,泥塑作坊也逐渐消失。
据笔者实地考察,整个唐山地区能坚持制作泥塑的不过两三人,玉田县仅有艺人吴玉成在坚持从事泥塑创作。
玉田泥塑,作为唐山民间传统工艺的一个代表,其发展现状及生存空间也是其它地方民间工艺的缩影。
如同许多传统技艺一样,凭借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冲击,愈显其生存的脆弱,各种民间传统工艺生存空间正逐渐缩小。
在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正在觉醒,保护民族文化生态正在成为更多人的共识,许多有识之士正在不遗余力地抢救民族民间的文化遗产。
玉田泥人在饱含“玉璧”灵气的岁月里,那一缕缕动听的余音,仍绕廓穿巷,使人难以释怀。
为抢救这一民间瑰宝,玉田县文体局制定了《民间泥塑开发保护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吴玉成自筹资金恢复泥塑生产,目前年生产能力已达2万个。
实施招商引资,发展泥塑产业,把泥塑定位为旅游产品,设计包装,通过旅游景点进行推销。
2005 年,玉田县人民政府与有关部门,召开了“继承民间文化遗产,推动玉田经济腾飞”为专题的会议,对玉田泥塑采取了静态与动态等保护措施,并拿出专项资金,使玉田泥塑在民间艺术之乡恢复了生产。
同年,玉田泥塑作为民间美术项目,被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11月14日至20日,泥塑样品在上海中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展出。
同时,玉田泥塑已经向文化部申报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样品于2006年1月份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8年申请成功。
2006年,玉田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与玉田县招商局在北京国际贸易大厦召开的迎新春乡音联谊会上,一个个包装精美的玉田泥人以殷殷乡情又一次唤醒了故知的雀跃,充当了赤子合璧的心灵使者。
目前玉田泥塑已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提高认识,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报怨或者惋惜这些即将失去的文化精神财富,而应该更多的着眼于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在新时期所处的地位及如何定位等问题的思考。
换言之,民间传统工艺不能权权通过政府打“资金强心针”来维持其生存发展,而应致力于如何让玉田泥塑等民间传统工艺在新时期中找到一个文化与市场的平衡点,在这个平衡点上努力保持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影响力,使市场对其有一定的需求,从而保证了发展传统文化所需资金的来源以及生存空间。
对玉田泥塑的保护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帮助扶持,形成有史学研究、艺术价值研究和继承实施并推广的一系列链条,才能使其更科学地保护起来。
通过笔者一年的调查学习,玉田泥塑这种民间艺术又出现回归的势头,优秀的文化不会轻易被抛弃,民间文化有很多生生不息的东西。
笔者相信只要大家聚集起来,共同努力,共同计划,共同保护玉田泥塑,玉田泥塑一定会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这是我们这一代唐山人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希望全市广大民间工艺人员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满腔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去,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坚持不懈的努力,希望能有更好舞台提供给玉田泥塑展现,让更多人关注民间工艺,使玉田泥塑这种民间工艺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
课题来源:2016年度唐山市社会科学发展,课题名称《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保护与传承研究》,课题编号TSSKL2016-0053。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