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教学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网络工程等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使学生具备设计、搭建、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能力,为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

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编码和解码、差错控制等。

熟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理解 IP 地址、子网掩码、路由协议等网络层的相关知识。

掌握传输层的协议(TCP 和 UDP)和应用层的常见协议(HTTP、FTP、SMTP 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规划和设计,绘制网络拓扑图。

熟练配置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具备网络故障排查和维护的能力,能够解决常见的网络问题。

能够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监测和分析。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协作完成网络项目。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网络技术。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能够遵守网络安全和法律法规。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网络体系结构(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如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带宽、传输速率等。

2、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设备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及其特点。

网络设备(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3、网络协议与 IP 地址TCP/IP 协议簇中的主要协议,如 IP、TCP、UDP 等。

IP 地址的分类、子网掩码的计算和子网划分。

路由协议(RIP、OSPF 等)的基本原理和配置。

4、局域网技术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和标准。

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和标准。

局域网的组建和管理,包括网络布线、设备连接和配置。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通信与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通信与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等多个领域。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通信与网络的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包括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数据传输、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等。

要求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各种网络协议和标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

2. 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包括课件、视频、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教学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掌握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项目实践,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学习体验。

五、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组成,他们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通信与网络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拥有丰富的实验设备、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六、课程建设规划为了提高《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我们计划进行以下课程建设规划:1. 完善教学资源:更新和完善实验设备、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通信与网络教案

通信与网络教案

通信与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场景;- 掌握常见的通信和网络技术,如无线通信、互联网、协议等;-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安全技能。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基础知识- 通信定义及基本原理- 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 传输媒介和介质- 常见的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2.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常见的无线通信标准和技术(如Wi-Fi、蓝牙、移动通信等)- 无线通信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3. 互联网和网络协议- 互联网的结构和功能- 互联网的应用与风险4.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原则- 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范措施- 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三、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通信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实践操作:利用实验室或计算机网络模拟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加深对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让他们掌握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 课堂测试: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 课程作业:布置作业题目,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资料- 《通信原理与网络技术》- 《无线通信》-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以上仅为教案的大致内容和安排,具体细节和教学进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与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与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与设计一、引言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网络技术与实践能力的基础性课程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技术,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网络架构设计能力。

基于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实现。

三、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方法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抽象的学科,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模拟实验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和运行机制。

此外,通过在课堂上播放与网络相关的视频、案例和实验演示等,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2. 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实践实验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可以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实验,如网络配置、网络分析等,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网络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络故障的排查与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可以设置小组项目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网络设计与实施、网络问题的解决等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常用技术。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以及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培养学生的网络和通信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网络安全;
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常见应用和最新发展趋势;
4. 培养学生进行网络和通信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大纲
1.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3) 局域网和广域网
(4) 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2. 网络通信基础
(1) 通信原理和信道传输
(2) 传输介质和传输方式
(3) 数据的编码和调制
(4) 随机访问和多路复用3. 网络协议与安全
(1) TCP/IP协议族
(2) IP地址和子网划分
(3) 路由和交换技术
(4) 网络安全和防护4. 网络应用与服务
(1) 网络应用概述。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
2、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A.降低成本B.文件打印C.资源共享D.传输文件
3、以下()不是网络上可共享资源。
A.文件B.打印机C.内存D.应用程序
P10 2
课后记
备课时间
2011.8.27
课型
多媒体教学
课题
1.3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解决了多个用户共享主机资源的问题
存在问题: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高
2、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解决了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昂贵的问题。
主要问题:多个用户只能共享一台主机资源
第二阶段(60年代):计算机通信系统,特征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计算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使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概念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网络结构
该阶段始于80年代末,相继出现了快速以太网、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FDDI)、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包括帧中继、ATM)、千兆以太网、B-ISDN等一系列新型网络技术,这就是高速与综合化计算机网络阶段。
Internet就是这一代网络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识宝库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属于计算机网络的“继续发展”阶段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
(2)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
(3)提高可靠性
(4)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
(5)集中管理
(6)综合信息服务
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已成为现代信息业的重要支柱,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有: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教师:徐可清《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教师:徐可清《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授课时间:2007.9-2007.12授课班级:2006级电子商务1,2,3班、经济信息管理1、2班。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是电气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以五层协议的原理参考模型为基础,TCP/IP协议族中的IP和TCP为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并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成果。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课程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二、思政教学案例设计1. 案例名称:网络技术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2. 案例内容:网络技术发展与社会责任:通过讲解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例如,特斯拉与爱迪生的电流之争,不仅推动了电气技术的发展,还体现了科学家对技术进步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网络道德与行为规范:结合网络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如网络欺凌、隐私泄露等,引导学生讨论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在网络空间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在介绍IP层概述时,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分组讨论和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 思政元素融入点: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意识到作为未来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推动科技的正面发展。

道德伦理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与安全。

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案例实施与评价1. 实施步骤:教师准备相关案例资料,设计讨论问题和任务。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学习和讨论,形成初步观点。

课堂汇报与辩论,各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师点评与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评价方式: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课堂汇报质量:评价学生汇报内容的深度、逻辑性和创新性。

思政素养表现:评估学生在案例学习中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伦理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结语通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的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我们旨在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道德伦理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件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件

传输层
1
TCP协议
学习TCP协议的特点和可靠性传输机制,以及拥塞控制算法。
2
UDP协议
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UDP协议的快速传输性能和无连接特点,适用于实时应用。
应用层
H TTP
研究HTTP协议,了解Web页面的传输和请求过程。
FTP
了解FTP协议的文件传输和管理功能,实现可靠的文件传输。
DN S
理解DNS协议及其在域名解析中的作用,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PPT课件
通过引人入胜的内容和生动的图像,此课件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通信与计算 机网络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课程概述
本节课程将介绍《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标、重要性以及主要内容, 旨在帮助您全面理解网络通信领域的知识。
通信基础
通信原理
深入了解通信原理,并掌握常见的通信技术和协议。
总结
通过回顾所学内容,提供有用的学习建议,帮助您更好地巩固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并应用 于实际工作中。
信号与噪声
了解不同类型的信号和噪声,以及它们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
网络原理
探索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如拓扑结构、协 议堆栈等。
协议和体系结构
学习常见的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如TCP/IP协 议栈。
网络层
1
IP协议
深入研究IP协议,了解地址分配、路由和数据报文的传输。
2
路由和转发
掌握路由和转发的基本原理,包括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OSI网络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OSI网络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案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③服务和功能的概念不一样并非在n层内完成的全部功能都称为n层服务,只有那些能够被高一层看得见的功能才能称为服务。

第n层功能的实现,是它向上一层提供服务的保证。

①服务访问点(SAP):即:n层实体向上一层实体提供服务时,所使用的n与n+1层之间的接口。

②层间的接口方式原语调用是层间模块调用的一个重要方式。

共享数据结构和数据缓冲区。

发送端:各层将数据单元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传递给下一层,直到物理传输介质。

接收端:将各层从其下一层接收数据单元,去掉与本层有关的控制信息后,递交上一层,依次类推。

三、OSI 参考模型概述1. OSI的分层结构2. 数据传送单元采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单元来分别表示相邻层间和对等层间的不同的信息传送方式。

(1)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定义:指已建立连接的对等层实体(N)之间交换信息的数据单元。

组成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2)接口数据单元:IDU(Interface Data Unit)定义:在(N+1)层和(N)层的接口上,(N+1)-PDU和(N)- PDU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组成:(3)服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 Data Unit)定义:是相邻两层的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时所使用的数据单元。

SDU与PDU并不等同。

若PDU较短,而SDU较长时:SDU进行分段。

若PDU较长,而SDU较短时:SDU进行合并。

典型例题:网络协议实质上是一组约定或规则,但它不包括对()的约定。

A、信息的传输顺序B、信息的格式C、信息量D、信息内容巩固练习:1、ISO/OSI网络参考模型共分()层。

A、4B、5C、6D、72、在OSI模型中,第N层提供的服务是哪项与对等层实体交换信息来实现的()A、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层协议B、利用N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1层协议C、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 Networks)一、课程简介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

是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手段,是教育技术领域最基础、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为理论体系,以TCP/IP体系为应用体系的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探讨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在内的TCP/IP体系结构各层次的主要功能、原理、协议和设备。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技术系的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主要的网络协议、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主要的网络服务配置以及近年来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他们应用局域网、Internet网络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的应用,解决教学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体系结构;了解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初步掌握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方法;能独立组建较为简单的局域网;掌握常用的网络服务的构建与配置;具备初步的网络管理及维护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引入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拓展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前沿性;(二)规范课程实验、实训,完善课程实验及实训的考核体系,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评价中比重,突出网络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三)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两种主要体系结构OSI和TCP/IP体系结构;(四)掌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等主要层次的功能及协议;(五)掌握常见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及特点,初步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六)掌握VLAN、TRUNK的原理与配置,熟悉IP子网规划;(七)掌握DNS、WEB、FTP、DHCP等常见网络服务的原理、配置与应用;(八)了解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TCP/IP协议族中的核心协议。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网络配置、故障排除和安全管理等。

3. 思政目标:通过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如五层协议的原理参考模型、IP和TCP 协议等。

网络道德与行为规范,包括网络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

社会责任与职业操守,强调工程师在网络技术领域的道德责任。

2.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系统讲授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网络事件和案例,引导学生讨论网络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网络配置、安全管理等实践操作,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三、思政元素融入策略1. 网络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强调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讨论并制定网络行为规范,培养其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的意识。

2. 社会责任感培养:结合课程内容,介绍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技术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组织学生参与网络安全宣传等公益活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 职业操守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工程师在网络技术领域的职业操守。

强调诚信、公正等职业品质在网络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1. 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思政素养表现等。

特别关注学生在思政方面的表现,如网络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等。

2. 教学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想动态。

五、教学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效融入。

2024年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完整版)

2024年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完整版)

局域网技术
了解局域网拓扑结构、传输介质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等。
因特网应用技术
了解因特网的发展、组成及主要 应用。
2024/3/23
网络互连技术
掌握网络互连的概念、层次、设 备及协议。
广域网技术
熟悉广域网的基本概念、主要技 术及设备。
3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提醒
实验室安全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用电安全,禁止 私自拆卸实验设备。
常见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如AES)、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混合加密 算法等。
加密技术应用
SSL/TLS协议、数字签名、VPN、加密邮件等。
25
防火墙配置及策略优化
01
防火墙概述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控制网络访问和数据传输,防止未经
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02
防火墙配置
定义安全区域、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开启入侵防御系统(IPS
配置安全策略
限制不必要的网络访问,关闭不必要的端 口和服务。
强化口令策略
采用强口令、定期更换口令、限制登录次 数等。
及时更新补丁
关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及时安 装补丁。
2024/3/23
安装防病毒软件
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全盘扫描。
24
加密技术与应用
2024/3/23
加密技术概述
加密技术是一种通过算法将明文转换为密文的过程,以保护数据 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等。
2024/3/23
03
策略优化
定期审查和调整防火墙策略,以适应网络环境和业务需求的变化;关注
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攻击手段,及时更新防火墙规则和特征库。
26

高校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工科)

高校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工科)

高校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工科)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授课对象:电气类专业三年级本科生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是电气类专业课程。

主要内容以五层协议的原理参考模型为基础,以TCP/IP协议族中的IP和TCP为核心,讲授计算机网络及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同时涵盖网络技术的一些最新成果。

2020年学校一流线上课程,课程负责人:刘彪,教学团队成员:王保华、黄彧、聂晓波课程简介:第四章网络层,围绕IP层概述及IP地址展开教学。

(一)知识传授1)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专业相关的网络通信基础知识。

2)理解虚电路和数据报的技术区别,掌握数据报使用网络层的原因。

3)掌握MAC地址和IP地址的联系与区别。

4)了解解决IP地址耗尽问题的几种方法。

(二)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的科研前瞻性意识。

2)培养面向工科课程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跟踪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3)培养主动思考能力,强化开放性思维,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主动思维习惯。

(三)价值塑造1)让学生认识到看似“神秘”、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其实是由多个设计精巧的功能模块组成,从而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消除畏惧感;进一步体会科技发展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设计心路历程。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意识到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有意识地提升鉴别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本单元教学从6方面入手,其思政元素融入主要体现如下:(一)提升工科学习热情和批判性思维从虚电路和数据报发展中的交锋对比,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特点,扩展引出科学史上类似的发展历程——特斯拉交流电和爱迪生直流电之争,从两方面引入育人元素:1)伟大科学家事迹让同学感受到激励,增强对于工程技术学习的热情;2)技术纷争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欢迎不同声音,让学生们敢于科学试错,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计算机网络教学计划(精选3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计划(精选3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计划(精选3篇)计算机网络教学计划篇1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

重点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组网方法。

全书共由9个章节组成。

介绍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TCPIP等协议的结构及功能、网络硬件等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还介绍了简单计算机网络的规划与布线施工以及操作系统安装与设置、局域网组建等。

最后详细介绍了internet的应用以及常用维护软件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运用于实际应用当中。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应用。

(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三、理论教学该课程主要知识点包括如下内容:项目一:认识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发展历史,简单介绍数据通信有关知识。

项目二:认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介绍构成网络的几个重要协议,讲述IP地址的概念及其设置方法。

项目三:认识计算机网络硬件。

介绍计算机网络必备的几种硬件及其使用方法。

项目四:计算机网络规划与布线施工。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规划方法,详细讲述网络布线施工过程、网线的制作。

项目五:安装和设置网络操作系统。

项目六:组建局域网。

以家庭局域网和宿舍局域网为例。

重点介绍对等网的组建方法、路由器的设置、无盘网的相关知识及组建方法等。

项目七:网络基本应用。

介绍web站点及ftp站点的设置,虚拟专用网的组建及基本应用。

项目八:internet的应用。

项目九:网络安全管理以维护与使用技巧。

计算机网络教学计划篇2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计划。

包含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两部分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数据通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协议和体系结构,并对TCP/IP体系结构有较深的理解,并能组建局域网,配置服务器,从而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设计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和原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网络安全等。

- 掌握 OSI七层模型,复用/分用技术等。

- 理解网络编程,设计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

- 知道最新网络技术和发展趋势。

教学大纲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分类与重要性。

-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拓扑结构、通信方式和分类。

- OSI/RM和TCP/IP网络模型。

第二章物理层- 物理层概述,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 传输介质,数字传输系统,模拟传输系统。

- 调制与解调、编码与解码、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

- 信道复用技术,传输介质的高级技术。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概述,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 帧的概念,MAC协议,CSMA/CD协议和轮流协议。

- 环路拓扑结构,ATM网络,令牌环网技术。

-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与错误控制。

第四章网络层- 网络层概述,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 网络层的组网方法,IP协议,路由选择算法和协议。

- 网络地址层次结构,子网化,NAT技术。

-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第五章运输层- 运输层概述,运输层提供的服务,运输层实体间的逻辑通信结构。

- TCP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可靠连接实现、流量控制,滑动窗口协议原理。

- UDP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 运输层拥塞控制与质量服务(QoS)。

第六章应用层- 应用层概述,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程序的体系结构。

- 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

- 分布式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

- 构建网络应用程序模型和实践。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自学,研究网络基础概念和原理。

- 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和搭建、网络安全实验、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Technologies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时数:32学分:2
执笔者:胡小刚编写日期:2002.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协议标准和详尽实现方法,使学生具有用微机组网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业计算机控制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2学时)
本章是计算机网络的综述,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系统结构等。

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系统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4学时)
本章内容是介绍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内容涉及传输方式、编码技术、系统传输介质、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控制技术。

重点: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理解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控制技术,理解各种传输介质的特点和性质。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4学时)
本章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OSI参考模型和其它网络体系结构。

重点:掌握网络协议、OSI参考模型、服务原语、服务参数和层交互作用。

第四章通信子网及协议(4学时)
本章首先介绍通信子网的结构,然后介绍OSI七层模型中下三层,主要内容是物理层技术和典型标准、数据链路层控制及常用协议、网络层构造和协议。

重点:掌握通信子层的构成、RS-232标准、RS-485标准、异步传输和异步通信中的六控制面向字符的传输控制规程BSC、面向位的协议HDLC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和X25协议。

.第五章运输层协议(2学时)
本章介绍运输层的模型与功能、运输层服务的实现和运输层协议。

重点:掌握运输层的协议数据单元、运输层服务的实现和TCP协议。

第六章高三层的功能及协议(2学时)
本章介绍OSI高三层功能及协议,介绍会话层服务及协议,在表示层中介绍表示层服务原语、数据压缩和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技术,在应用层介绍应用服务元素、特定应用服务元素。

重点:掌握OSI会话协议,远端过程调用,数据压缩,数据加密和解密,应用层特定服务元素。

第七章计算机局域网(3学时)
本章介绍局域网的类型、总线型局域网及CSMA/CD协议、环型网及
IEEE802.4和802.5协议,宽带局域网、ISDN、CBX,光纤网和FDDI,ATM。

重点:掌握IEEE802标准,CSMA/CD协议,FDDI,ATM。

第八章网络互连(2学时)
本章介绍网络互连技术,网络互连时需要的设备,网络互连时采用的协议。

重点:掌握网络互连的形式、IP协议。

第九章NOVELL网络(2学时)
本章介绍NOVELL网络系统组成,NETWARE操作系统,NOVELL操作系统的防护措施及数据保护方法。

重点:掌握NETWARE操作系统、系统的保护措施。

第十章Windows NT网络(1学时)
本章介绍Windows NT网络系统组成及配置。

重点:掌握Windows NT的配置。

第十一章Internet(1学时)
本章介绍Internet的接入方式和应用系统,对Internet进行简单介绍。

重点:掌握Internet的接入方式和应用系统。

第十二章通信和网络系统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5学时)
本章介绍多单片机组成的控制系统,单片机与DSP组成的控制系统,多单片机与计算机组成的多层控制系统,PLC组成的控制系统、工业现场总线组成的控制系统等等。

重点:掌握多单片机组成的控制系统,多单片机与计算机组成的多层控制系统,PLC组成的控制系统、工业现场总线组成的控制系统,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课堂讲授、演示实验、质疑等。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最新科技动态,精选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演示实验
建议安排计算机系统的参观、NOVELL网络系统的安装、Windows NT网络系统的安装以及调试。

3.教学手段
开展电子教案的开发并不断加以完善。

4.计算机的应用
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外时间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编制。

同时在设计型作业中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

5.外语的要求
给出各章节主要专业名词的英语单词,以便当学生阅读英文同等程度的参考资料。

(二)课外作业
每周根据所讲的内容,安排简答题或小型设计型题目,使学生及时对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考试
以闭卷笔答和开卷设计小型系统方式进行考试,结合平时作业和纪律情况评定成绩。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先修课程: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五、建议教材和参考书
1.Mark A.Sportack 等著,计算机连网技术大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1
2.邬恩溢,马惠麟,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
3.鲁士文,计算机网络原理与网络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4.Leon W. Couch Ⅱ,Digital and Analog Communication Systems,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2
5.thi ,Modern Digital and Analog Communication Syste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3
6.何莉,计算机网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第二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