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论文大作业-打车软件竞争问题

合集下载

2015年数学建模B题滴滴打车问题优秀论文

2015年数学建模B题滴滴打车问题优秀论文

基于双层规划的出租车补贴方案研究摘要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压力下,“打车难”已成为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

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第三方打车软件的异军突起同时便利了乘客和司机双方。

本文针对此背景下存在的出租车资源“供需匹配”问题,通过寻找数据,建立相应的指标评判“供需匹配”程度的高低,并分析可缓解“打车难”问题的现存及待建立的补贴方案。

问题一中,我们选取车辆满载率、万人拥有量和乘客等待时间三个指标来衡量各区域不同时间段的“供需匹配”程度,对深圳市2011年4月18日一天的出租车运营数据进行了研究。

我们首先对所得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热点区域,然后分析出租车到达某区域的时间间隔与乘客等待时间的关系,得到各区域乘客等候时间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中心城市等候时间较长的时间段为上午8:00-11:00,下午17:00-19:00;郊区等候时间较长的时间段为凌晨4:00-7:00,下午12:00-14:00;偏远地区等候时间较长的时间段为凌晨3:00-5:00,上午9:00-11:00。

问题二中,我们结合深圳市出租车运行数据,分析乘客24小时内等待时间的变化得到一日内的出租车需求高峰时段。

针对现有的补贴政策,计算其补贴的高峰时段与所求得的高峰时段重叠率,当其重叠率高于75%后,则认为其所进行补贴的时段选取准确,可在高峰时段进一步提高司机积极性以缓解“打车难”现状。

最终结果显示,两大打车软件公司的补贴政策的高峰时间段的重叠率均高于75%,即较好地覆盖所求解的高峰时段,故对缓解“打车难”问题有帮助。

问题三中,在满足尽可能多的乘客需求量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使打车软件公司及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双向最大化的双层规划模型。

通过Matlab编程求解,我们得到了在高峰时段对出租车司机每单补贴14.75元,乘客每单补贴费2.18元,并以乘客对司机的服务评价星级为参考的补贴方案。

为了简化计算量,提高模型求解精度,本题中首先对所得数据进行预处理,热点分区后降低数据维度后,尽可能全面地考虑不同时空的各指标的取值。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全国优秀论文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全国优秀论文

基于打车软件的出租车供求匹配度模型研究与分析摘要目前城市“出行难”、“打车难”的社会难题导致越来越多的线上打车软件出现在市场上。

“打车难”已成为社会热点。

以此为背景,本文将要解决分析的三个问题应运而生。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定性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部分经济学理论成功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得到了不同时空下衡量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程度的指标与模型以及一个合适的补贴方案政策,并对现有的各公司出租车补贴政策进行了分析。

针对问题一,根据各大城市的宏观出租车数据,绘制柱形图进行重点数据的对比分析,首先确定适合进行分析研究的城市。

之后,根据该市不同地区、时间段的不同特点选择多个数据样本区,以数据样本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种数据(包括出租车分布、出租车需求量等)的采集整理。

接着,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模型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等。

最后运用spss软件工具对数据进行计算,求出匹配程度函数F与指标的关系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针对问题二,在各公司出租车补贴政策部分已知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出租车司机以及顾客两个方面的利益,分别就理想情况与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在问题一的模型与数据结果基础上,首先分别从给司机和乘客补贴两个角度定性分析了补贴的效果。

重点就给司机进行补贴的方式进行讨论,定量分析了目前补贴方案的效果,得出了如果统一给每次成功的打车给予相同的补贴无法改善打车难易程度的结论,并对第三问模型的设计提供了启示,即需要对具有不同打车难易程度和需求量的区域采取分级的补贴政策。

针对问题三,在问题二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种根据不同区域打车难易程度和需求量来确定补贴等级的方法。

设计了相应的量化指标,以极大化各区域打车难易程度降低的幅度之和作为目标,建立该问题的规划模型。

目的是通过优化求解该模型,使得通过求得的优化补贴方案,能够优化调度出租车资源,使得打车难区域得到缓解。

通过设计启发式原则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进行求解,并以具体案例分析得到,本文方法相对统一的补贴方案而言的确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打车难的程度。

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国一优秀论文

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国一优秀论文
二、问题分析
2.1 概论 目前城市“打车难”的社会问题导致越来越多的打车软件出现在市场上。以
此为背景,我们需要首先分析影响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的因素,进而 分析现已出台的补贴政策是否能够通过调整“供求匹配”程度进而缓解“打车难” 的现象,并在最后提出了我们自己关于补贴方案的想法。 2.2 问题一分析
0.70
0.53
0.66
0.68
0.40
0.86
0.71
0.71
0.84
0.82
0.88
0.91
0.66
0.68
0.84
0.79
6
2.被抢单时间 t 被抢单时间 t 表示客户使用打车软件下单后被司机接单的时间,可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打车难易程度。在滴滴快的打车智能出行平台上,基于需要研究的三个
时间段,采集西安的被抢单时间 t,制作表格如下:
火车站 121.23 142.45 219.44 161.04 210.23 231.67 278.93 240.28 198.67 245.92 221.38 221.99
北大街 67.23 107.52 98.23 90.99 72.92 82.98 187.23 114.38 63.95 145.23 98.25 102.48
小寨 62.19 78.31 103.20 81.23 136.25 178.27 162.73 159.08 83.82 103.27 121.93 103.01
西安交大 子午大道
47.21
43.98
82.34
64.53
102.34 65.92
77.30
58.14
121.94 67.74
167.42 93.03

滴滴出行打车软件的市场竞争

滴滴出行打车软件的市场竞争

滴滴出行打车软件的市场竞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车软件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中国最大的出行服务平台,滴滴出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滴滴出行打车软件的市场竞争情况,并分析其成功之处。

一、市场竞争激烈在中国的出行服务市场中,滴滴出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除了传统的出租车服务,还有其他打车软件如美团打车、首汽约车、神州专车等企业加入竞争。

这些竞争对手的加入不仅给滴滴出行带来了压力,同时也促使滴滴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二、滴滴出行的成功之处1.广泛的用户群体滴滴出行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几乎可以使用滴滴出行打车软件。

这种广泛的用户覆盖使得滴滴出行具备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2.高效的平台管理滴滴出行拥有一套高效的平台管理系统,使得用户能够便捷地下单叫车,同时也能够及时获取司机信息并享受安全的乘车体验。

这种高效的平台管理为滴滴出行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和好评,也是其竞争对手难以媲美的优势。

3.智能化的服务滴滴出行致力于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打车服务中。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滴滴出行能够更好地匹配用户需求与可用车辆,提供更快捷、更高效的打车服务。

这种智能化的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给滴滴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4.多样化的服务产品除了普通的快车服务外,滴滴出行还推出了顺风车、专车、出租车等多种服务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这种多样化的服务产品独特地吸引了更多的用户选择滴滴出行,增加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滴滴出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成功,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来自于竞争对手的不断涌现。

随着出行服务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竞争,给滴滴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另外,滴滴出行也面临着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

随着打车软件的出现,传统出租车司机面临着收入减少的困境,这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2015年B题数学建模_滴滴打车模型分析

2015年B题数学建模_滴滴打车模型分析

2015 数学建模B题(公选课)后打车时代究竟能走多远--基于数学分析的打车软件盈利模式的评估体系1.摘要打车软件作为新兴的交易平台,增加了交易机会。

且与街头扬招方式相比,打车软件优势也很明显,它可以让出租车司机迅速找到它的客户。

出租车正在寻找客人而“空跑”。

打车软件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了司机的“空载率”,减少了司机和乘客之间的交易成本——司机扫街和乘客扫街的时间成本。

其次,改变了支付方式。

传统现金交易有两个弊病,一是安全性。

另外,大量现金交易增加了司机的交易成本:时不时收到假钞,蒙受经济损失;每周几次到银行存钱也增加了时间成本。

这些优势就使得打车软件极具有盈利的可能,只有软件找到用户并增强对他们的粘性,就有许多渠道来针对他们来盈利。

随着近两年打车软件的兴起,从原先40多款打车软件的百花齐放演变成现在的嘀嘀、快的双雄争霸,市场竞争也趋于白热化。

2014年伊始,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进入史上空前的“烧钱大战”,在高峰期甚至达到2月17日乘客返现10—15元,新司机首单立奖50元,而且每单都有补贴十块。

目前两大打车软件纷纷将针对乘客的补贴降至3元/单,对司机端的补贴,嘀嘀是5元/单,快的4元/单。

部分城市的嘀嘀打车更已取消“立减优惠”,取而代之的是“用嘀嘀添新衣”的广告或改送购物网站现金券。

那么,在后打车时代,滴滴打车这类打车软件还能走多远了?我们通过对打车软件盈利模式的研究来探索这个问题。

关键词:空载率,支付方式,交易成本,后打车时代2.模型的假设①打车软件开拓的市场基本成熟,大公司的投资也不再,补贴也不再,利用生活服务来增强对用户的粘性。

②假设软件公司为用户提高的生活服务质量日趋完善,出租车司机的覆盖率每年增长,但增长速度每年递减,最后使用打车软件的人数稳定在一定数量(即达到饱和状态)。

③假设出租车司机的覆盖率与顾客的等待时间成反比,即t=k2/p2;k2为常系数。

假设顾客的满意度跟等待时间成负相关,且满足s=100-k1*t,其中t顾客等待打车的时间,k1为常系数,顾客的满意度跟的士的覆盖率成正相关,可以这么理解,使用打车软件的出租车越多,乘客越容易在短时间内打到车,即满意度越高。

2015数学建模竞赛B题优秀论文介绍

2015数学建模竞赛B题优秀论文介绍
关键字:DEA 模型 数据处理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问题重述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战略的影响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出 租车作为城市的交通工具之一,对人们的出行起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打车难” 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近几年来,“互联网+”战略与传统出租车 行业深度融合,打车软件作为其中典型的应用,已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市场产生了 深远影响。依托移动互联网建立的打车软件服务平台,实现了乘客与出租车司机 之间的信息互通。同时,各家公司推出了多种出租车的补贴方案,进一步加强了 “互联网+”战略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融合,优化了出租车资源配置.
三、符号说明
符号 t ij k ij m ij n ij n ik Tij K ij M ij N ij
N ik
说明
2015.9.05-9.10 i 市6天每第 j 个 时间段抢单时间的均值
2015.9.05-9.10 i 市天每第 j 个时 间段的打车难度系数的均值
2015.9.05-9.10 i 市 7 天每第 j 个 时间段的乘客乘坐出租车总费用的 均值
基于“互联网+”对出租车资源配置影响的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网络上收集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处理,进一步研究发现,一段 时间内的出租车的车费(即所有司机此段时间内的收入之和),需求(此段时间 内通过打车软件呼叫车辆的人数),车辆分布(此段时间内的该市的处于运营的 出租车数量)相当于生产的环境因素,而打车难易度(网络资源综合实时数据提 供的衡量打车难度的数据),抢单时间(通过打车软件呼叫出租车到出租车司机 接 单 的 时 间 差 ) 可 以 看 做 产 出 的 “ 效 益 ”. 数 据 包 络 分 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简称 DEA 模型)的方法,用于评价相同部门间的 相对有效性(因此被称为 DEA 有效).DEA 模型是经济理论中估计具有多个输 入,特别是具有多个输出的“生产前沿函数”(也称生产前沿面)的有力工具.因此 本文将 DEA 模型合理应用于问题一的模型构建。本文通过在苍穹网抓取到北京, 上海,深圳三个城市24个小时段的上述五个信息,经过合理的处理,将 DEA 模型应用在数据上,再通过 MATLAB 编程,最后分析结果.问题二要求分析打 车软件的补贴政策是否有助于缓解“打车难”问题,这样就要求我们找到出现补 贴前后的情况.通过查找我们发现新华网报道中信银行旗下“中信打车付”将于 10 日启动新一轮立减补贴活动。本文将针对北京市的补贴政策前后的 EDA 值采 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回归模型,在回归方程中加入 dummy 变量,没有补 助时,dummy 值为0,有补助时其值为1.利用 MATLAB 编程,得出相应结果.第 三问采用理论分析。

2022年数模国赛论文B题-1

2022年数模国赛论文B题-1

2022年数模国赛论文B题-1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摘要出租车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打车难”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家出租车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打车软件服务平台,打车软件服务平台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交易机会,实现了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信息互通,同时推出了多种出租车的补贴方案。

我们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如今的补贴方案是否能缓解打车难的问题。

针对问题一,为了将“供求匹配程度”这一抽象的概念进行定量研究,我们试图建立出租车万人拥有量、空驶率、乘客等车时间、里程利用率等四个指标结合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并基于层次分析模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来分析不同时空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

针对问题二,要求我们分析各公司的出租车补贴方案是否对缓解打车难问题有帮助,我们利用数学期望假设检验的方法,主要通过对使用打车软件前后乘客平均等车时间和出租车司机驾车空驶率两个因素的分析,验证出租车补贴方案是否对缓解打车难问题,并验证了这些打车软件服务平台和出台的相应的出租车及乘客补贴政策提高了打车双方的积极性,对缓解“打车难”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针对问题三,建立一个新的打车软件服务平台首先应该考虑在缓解“打车难“这个难题基础上,增加其核心竞争力,再充分汲取现有打车软件服务平台的优点,寻找背后合作伙伴,在初期实施一些大型的优惠补贴政策,吸引客户,并抢占市场份额。

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出自己的补贴方案,与在原来的补贴方案下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原来的补贴数目,做出相应的调整。

并进行试验,从而得出其合理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经济学,数学期望假设检验一、问题重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行乘坐出租汽车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在许多大城市中,打车已经变得越来越难,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和恶劣天气时更是“一车难求”。

出租车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打车难”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2015数学建模竞赛B题获奖论文

2015数学建模竞赛B题获奖论文
问题,在非交通高峰时期,空跑的出租车多,导致 经营成本的严重浪费,同时造成对道路拥挤和环境污染的无谓增加。而在上下班时期、 节假日和雨雪天气,乘客往往想打车却打不到,这种供给与需求在时空上的不一致, 导 致了大量的资源的浪费,是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损害。通过建立数学打车软件 的新补贴政策模型解决这些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 摘要
利用互联网上软件打车方式越来越普遍,人们在享受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方便的同 时,也体会到了它带来的不便,现在出租车“打车难”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人们关注的热 点问题,出租车资源的供应匹配不合理,相应的公司也推出各种补贴方案来缓解打车难 的问题。以下是针对三个问题求解分析。 针对问题一,通过 excel 软件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筛选出本文用到的不 同城市的不同时间关于出租车的详细数据,建立了 4 个指标:通过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 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求得道路网密度、通过出租车数量与人口规模比求得万人拥有 量、通过全市的客运量与每天客流量求得出租车公共交通分担率、通过空行驶里程与日 运营总里程的比求得里程空驾驶率。 利用主成份分析法把这四个指标转化为一个指标体 系,其中的参数——权重用灵敏度分析方法求出,利用 MATLAB 软件画出权重比例,权 重是在整体评价中相对重要的程度,这四个指标权重构成了一系列权重体系,方便后来 在进行定量分析过程的计算简化,简化后涉及的变量只有一个出租车保有量,可以直观 通过此指标体系分析出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分配程度。 针对问题二,本文通过对各软件用户下载量的分析,选择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不同 打车软件的不同补贴政策进行类比,得出打车软件有无缓解打车难问题的大致趋势, 再 根据模型一的求解过程,建立一个同模型一的数学模型,求出打车软件实施补贴方案之 后的出租车保有量, 将模型一的无打车软件补贴方案出租车保有量与有打车软件补贴方 案出租车保有量进行比较,可得出有打车软件补贴方案对 “缓解打车难”没有帮助。 针对问题三, 首先分别分析等待时间、 出租车空载率和价格与出租车司机的满意度、 乘客的满意度、社会的满意度、政府的满意度的关系,从而建立多目标函数数学模型, 通过满意度反应了打车软件补贴方案的受欢迎度,最后根据所求数据建立最优规划模型 验证别方案的合理性。

大作业2--打车软件问题

大作业2--打车软件问题

打车软件竞争问题研究打车软件是一种智能手机应用,乘客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并立即和抢单司机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

主要功能主要有位置定位功能、预定功能、加价功能、查找功能、对话功能、评价功能。

产生背景2013年,上海出租行业兴起一款“手机打车软件”,用户在网上下载软件后,输入起点和目的地,自愿选择“是否支付小费”,出租车司机则可根据线路、是否有小费等选择接受订单。

记者昨天调查发现,这种拼小费竞价打车的模式引来了不少质疑声,认为这是变相涨价,并使行业监管出现“灰色地带”。

截止到2013年5月7日,安卓平台上11家主流应用商店的打车类软件客户端总体下载量已超过百万,用户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软件共性这些软件具备乘客注册、即时约车、订单完成确认、用车评价等基本功能。

乘客在线下单后,如3分钟内没有驾驶员应答抢单,统一电召平台会将该订单广播到行业手机电召服务平台,这将大大提高手机软件叫车成功率。

此外,为了防止“黑车”司机冒名顶替,保证参与手机电召服务的车辆和驾驶员具有行业服务资格,统一电召平台采用行业和企业双重认证模式。

乘客手机软件下单后,驾驶员通过车载电召终端和驾驶员客户端手机电召软件进行应答抢单。

叫车费用在官方版打车软件中,五花八门的加价环节消失了,通过4款手机打车软件叫车,等同于通过电话叫车,会统一自动提示“四小时以内预约用车将收取5元叫车服务费,四小时以外预约用车将收取6元叫车服务费”。

此外,手机软件建立了乘客和司机的互相评价信用体系,这也意味着乘客爽约也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用户基础打车行业O2O平台的用户基础主要是指用户(消费者)对各大打车 APP的使用数量和关注程度,主要体现在APP(客户端)下载量、口碑指数(如百度指数和微博指数)和外部入口支持(强大的外部入口可以为打车APP引来可观的用户流量)三个层面。

打车软件移动客户端下载量1) 出租车在线打车领域,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占据94%以上用户份额,呈双寡头垄断态势:在主流打车APP软件下载量上,嘀嘀和快的垄断了超过 94%的用户份额,这一方面是因为两家各自背靠O2O大平台——腾讯和阿里,能够比其他打车软件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流量支持;另一方面,2013年底由腾讯和阿里发起的“打车大战”迅速吸引了用户和出租车司机的眼球,在巨额补贴的吸引下,嘀嘀和快的两大打车APP的下载量迅速飙升。

打车软件数学建模

打车软件数学建模

打车软件问题1.摘要“快的打车”是一款立足于LBS(地理位置)的O2O(线上到线下)打车应用,主要面向日常乘客打车和出租车司机。

第一版APP于2012年6月15日正式推出,短短8个月时间注册用户就已超过10万人,一举成为使用人数最多的打车软件。

“快的打车”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将传统出租车与乘客间的被动等待,转化为主动联系。

乘客可以轻松发单,随时随地打车;司机可以降低空驶率,轻轻松松多赚钱。

关键词:打车软件,加价,发展前景2.问题提出目前的打车软件之间的竞争态势,主要是相关打车软件对司乘双方的非正常补贴的数额,时间以及软件发展态势,主要是软件使用人数的变化情况。

分析:a 当一方采取不贴时。

另一方因采取的措施b 运用数学模型分析竞争的最终结果。

本文将会以稳定性分析模型来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与详解,以此来探索打车软件对人们消费及使用情况的影响。

3.问题分析为了使得普通人群对这一软件有所认识,企业会采取补贴策略。

但是这一策略仅仅是为了能够让普通人群对这款软件有所认识,所以不会永久补贴。

当一方采取停止补贴或下调补贴数额时,另一方也必然会停止补贴或下调补贴数额,打车软件使用情况会从一开始的很少使用,到了解后的大范围使用,在经过补贴停止后优惠的消失,软件使用率又会有所下降直到使用率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从公司规模及资金情况来看,哪一方资金雄厚,补贴时间长,就会得到更多使用者的使用,使用率也会高于其他同类型软件,从而在后期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占有率。

软件发展的智能化程度也会影响到使用者的使用,其智能化程度越高,越会受到使用者的青睐。

4.模型假设3.1一方的补贴不停止,另一方的补贴也不会停止;3.2一方的补贴额度增加或降低会影响另一方补贴额度的增加或降低;3.3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一方的补贴不停止,对自身的投资投资及经济发展的制约越大;3.4一方的软件技术水平越高,会影响另一方加大对软件的技术投资;3.5一方软件的使用人数越多,会影响另一方出台策略来增加自身产品的吸引力。

滴滴打车影响分析论文

滴滴打车影响分析论文

滴滴打车影响分析摘要本题要求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评估滴滴打车以类的打车软件对于人们出行,出租车行业,城市交通的影响作用。

求解分析的具体流程如下:针对问题一:将附件中的数据以经纬度为横纵坐标,人口密度为高度分类作图,将日常营收,利用率和出行效率进行公式化,写出表达式,找出三者与人口的关系,得到以出租车周转量为媒介的两者的联系。

结合途中的人口得到出租车在区域内的流动概率,进而讨论在日常营收,利用率和出行效率这三方面滴滴打车的普通打车和一号专车对出租车市场的量化影响。

针对问题二:从顺风车的使用率和道路的匹配度来讨论居民拼车的可能性即占出行量的比例,比例越大,对交通的缓解率就越大。

使用率按分类得到与人口的关系。

道路的匹配度转化为面积的重叠度,将乘客的出行范围记为一个个中心不同的圆,1926个点按地理上分区域,半径与人口密度成正相关,圆与圆重叠的部分即顺风车可能时间的出行量,与所有圆面积的比值即匹配度。

其中圆的方程由经纬度生成,按照带入1926个点计数的方法来估计重叠面积。

针对问题三:把新区到南区的路线规划和车辆安排问题转化成连通图问题,将各支路和交叉口记为线和顶点,在时间和费用两方面讨论赋权值,用整数规划进行lingo求解,可得两方面最优解。

车辆安排再根据学校附近数据和流动概率模拟计算出学校附近500米车辆数,以及在新区和南区之间的出租车重点分布区域,应与道路的中心度成正比。

关键词离散点计数估计面积最小路径整数规划一、问题重述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概念和产品应用近几个月来处于火热趋势,国内经济逐渐向精细化模式转型。

然而,A股的涨停也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股民,需要对出行市场的“互联网+”产品进行市场前景评估和分析。

以“滴滴快的”打车软件为例,“滴滴快的”产品服务主要包括:普通打车(针对出租车)、一号专车和顺风车;为了衡量“滴滴快的”的市场价值和可延续性,需要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评估“滴滴快的”对人们的出行、出租车行业、城市交通产生哪些作用。

打车软件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打车软件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KC020-1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毕业论文题目:打车软件市场竞争策略研究二级学院(直属学部):延陵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班级:10管Y学生姓名:吴宇轩学号:10121724指导教师姓名:钱炳职称:副教授评阅教师姓名:职称:2014年5月摘要针对大城市存在的打车难,出租车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打车软件应运而生。

然而,在带给人们打车出行便利的同时,打车软件市场中出现的不合理竞争现象导致打车软件市场出现了不良现象,对软件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利益冲突明显,竞争手段单一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打车软件这个新兴市场的发展前景。

本文认为,打车软件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打车软件企业同政府、出租车公司,以及打车软件企业间存在的利益冲突。

如何解决他们的冲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简单介绍了博弈论的基础知识,并在囚徒困境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嘀嘀和快的“烧钱”补贴大战案例中竞争手段的可行性;其次,对政府在打车软件市场博弈中担任的角色和应该履行的职责进行分析,主要从是否应该整合和限制打车软件市场,如何运用行政手段规范市场两个方面进行了描述;第三,对打车软件市场具体竞争策略进行论述,从合作竞争和纯粹竞争两方面对政府、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以及打车软件企业分别进行研究,并对打车软件企业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本文运用了博弈论的基本方法,期望能从新的视角来看待和解决目前打车软件市场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打车软件竞争策略博弈论The research of market competition strategy of taxi softwareAbstractIn view of the big city are difficult to take a taxi, the problem of ir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axi software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However, in a taxi to bring people to travel convenience, the unfair competition phenomenon in the software market leads to monopoly seriously, apparent conflicts of interest, competition means a single, greatly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of this emerging market.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lies in interests conflict among government, taxi companies and taxi software companies between themselves. How to resolve conflicts among them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firstly, it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game theory-based knowledge, and based on the prisoner’s dilemma, analysis of competition means in the case of didi and kuaidi “burn money” battle of subsidy; secondly,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 how to fulfill its job and how to play its role in the taxi software market game theory,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whether should integrate and restrict the taxi software market, how to use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o regulate the market; thirdly, discuss specific competition strategy in software market, from two aspects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nd pure competition, study respective to the government, taxi companies, taxi drivers and taxi software companies, and out forward th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 for software companies.This paper uses the basic method of game theory, which can treat and solve the existing taxi software market problems from a new perspective.Key words:taxi software competitive strategy game theory the government behavior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2)2.国内研究现状 (3)(三)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车软件的竞争问题班级:电子科学与技术1102班组员:二零一四年五月打车软件的竞争问题摘要:随着打车软件的日趋火热,越来越多的出行者使用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打车软件相对于已往的传统的统一出租车电招平台庞杂的预定流程,显示出了很大的便捷优势,这种约车新形式服务正在悄然改变人们传统打车模式,它的新颖性、神奇性、创新性、高效性以及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消费者每次使用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被使用的软件公司都会给予司机和消费者相应的补贴,而且随着竞争的升级,补贴的力度越来越大。

打车软件给一部分人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如拒载、爽约、空车不停等。

正是这些争议性问题使得人们对这种新事物的出现产生一些疑虑。

因此,国内一些城市开始对这类打车软件紧急进行“叫停”,使得目前这些打车软件的发展陷入迷茫状态。

本文通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论述了打车软件目前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如何对打车软件进行安全管理与标准化的建议;同时,通过模型分析讨论了打车软件之间的竞争问题;最后指出打车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软件产品,提高用户体验,使打车软件更符合出租车营运行业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打车软件;软件补贴;竞争;发展前景一、打车软件市场发展状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打车软件开始变得异常的火热,开始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时尚人士出行必备的工具。

随着竞争的深入,各家打车软件公司依托于背后强大的母公司支撑和金元的后盾,开始了现金补贴的营销战略,消费者每次使用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被使用的软件公司都会给予司机和消费者相应的补贴,而且随着竞争的升级,补贴的力度越来越大。

如表1所示。

表1 补贴政策时间事件1月10日嘀嘀打车软件在32个城市开通微信支付,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车费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

1月20日“快的打车”和支付宝宣布,乘客车费返现10元,司机奖励10元。

1月21日快的和支付宝再次提升力度,司机奖励增至15元。

2月10日嘀嘀打车宣布对乘客补贴降至5元。

2月10日快的打车表示奖励不变,乘客每单仍可得到10元奖励。

2月17日嘀嘀打车宣布,乘客奖10元,每天3次;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司机每单奖10元,每天10单,其他城市的司机每天前5单每单奖5元,后5单每单奖10元。

新乘客首单立减15元,新司机首单立奖50元。

2月17日支付宝和快的也宣布,乘客每单立减11元。

司机北京每天奖10单,高峰期每单奖11元(每天5笔),非高峰期每单奖5元(每天5笔);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每天奖10单。

2月18日嘀嘀打车开启“游戏补贴”模式:使用嘀嘀打车并且微信支付每次能随机获得12至20元不等的补贴,每天3次。

2月18日快的打车表示每单最少给乘客减免13元,每天2次。

随之而来的是出租车行业的怪相:出租车司机的主要收入变成了软件公司的补贴,一个司机一个月保守的收入增加都在800~1800元;而消费者打车的费用也同样基本变由打车软件承担,有些短途的打车变成了免费甚至还赚钱。

与此同时,问题和矛盾也出现了:不使用打车软件的消费者无法打到车,拒载、空车不停等投诉也比比皆是;司机开车时频频使用手机看打车软件,也产生了潜在交通事故的危险。

针对这些问题,各地有关部门纷纷开始出台条例、政策来限制甚至叫停打车软件;2013年6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客运交通管理局出通知叫停打车软件,文件要求出租车企业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驾驶员队伍,对已经安装手机召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须责令卸载,不得继续使用。

同年7月,《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开始试行,明确将手机电召服务商纳入全市统一电召平台并设置准入和退出条件。

此后,上海、武汉也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条例,对出租车行业进行了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出台政策条例的都是当地的交通运输部、交港局等部门,这些政策条例只能对出租车运营公司和出租车司机进行监管,但对打车软件本身并没有监管和限制的效力,从执行了半年的情况看来,效果并不大,很多司机为了自身的收益还是对继续使用打车软件,之前的问题不减反增。

打车软件作为我国新生行业,推出时间才短短两年,拥有巨大潜在的市场商机,及早布局该市场,对抢占未来市场格局极为有利。

打车市场用户调查情况如下图1和图2所示:1、注册用户打车应用累积注册用户从2012年的400万到2013年2160万用户,增长率高达440%,预计2015年注册用户数将超过4300万人,打车应用经过2014年与2015年的沉淀,将寻找到盈利方式,所以用户群体增长幅度将放缓,预计2015年增长率将达到48.28%。

2、用户打车频率通过对打车用户调查发现,每周打车1-3次的用户占比最高达到45.6%;每周打车4-5次的用户占比为15.3%;而每天都要打车的用户竟然达到8.9%;每周都打车的用户总体占比达到69.8%。

如此庞大的需求人群也是促生打车软件的重要原因。

图1 注册用户图2 用户打车频率二、深入分析打车软件发展状况2.1打车软件自身存在的问题1、加价功能,涉嫌违法。

打车软件当中一般都设置有加价功能,加价从5元到100元不等,甚至更高。

从市场自由交易原则来看,一方面乘客愿意加价,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愿意承接,系双方自愿协商的结果,应该无可厚非。

但是,出租车行业属于社会公用事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应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出租车服务收费标准的制定或变更需要经过听证,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征求乘客、出租车公司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软件无统一准入标准和规范,易被黑车钻漏洞。

2、没有准入门槛的限制也是目前有关部门担心的问题,因为打车软件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安装,有些打车软件并无设定相关的身份核实注册机制,有些打车软件即使对注册者的身份进行审核,也存在标准较低或不统一等情形,比如要求司机提供哪些证件、如何识别信息的有效或真伪等,都存在漏洞。

3、易引发其他纠纷,存在安全隐患。

在实际使用打车软件当中,也出现了司机误点、爽约或者乘客爽约等问题,甚至还有司机朋友“挑肥拣瘦”、“舍近求远”等挑客行为,导致乘客或司机不满,从而引发纠纷。

2.2打车软件面临的外部压力和风险1、政府叫停。

自从打车软件问世之后,就一直受到政府交管部门的关注,因影响了相关监管秩序和利益,全国很多城市已经对打车软件进行了设限甚至是叫停,这应该是打车软件当前面临的最大外部压力和风险。

2、出租车公司的夹击。

在打车软件面临被“叫停”之际,各地的出租车公司也在蠢蠢欲试,试图开发自己的打车软件。

虽然出租车公司的电话招车平台已经存在多年,但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打车APP软件,对其电召业务造成了冲击,出租车公司才特别看重这一平台及发展趋势,于是相竞开发自己的手机打车软件,以谋从现有的打车软件手中抢占市场。

3、来自同行间的不正当竞争。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打车APP软件成为众多创业者瞄准的新领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自从2012年初摇摇招车上线以来,各种创业型公司纷纷跟进,涌现出嘀嘀打车、快的打车、打车小秘、易打车等多款软件,目前该市场上已有多达几十款类似应用。

为求生存,某些打车软件企业的行为已经涉嫌不正当竞争,同行竞争已经白热化到如此程度,必然会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

如何面对同行的该类竞争,是打车软件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2.3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对事物的本身进行分析1、变革和转型的需要。

当前社会正处于变革期和转型期,包括政府职能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从经济结构上看,需要寻找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经济似乎成了一个突破口,于是各方争相进入,希望分得一杯羹。

手机的打车软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缩影,此类软件是个创新性的事务,它给很多人带来了便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为经济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为了能占据新的制高点,移动业界的大佬们怒砸数亿的投资都在所不惜。

2、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很多传统的行业正在悄悄地发生变革。

以打车软件为例,这其实是个很好的概念和创新,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将以前各自为政的出租车电调平台进行统一升级,给广大用户更好的服务。

因此,针对打车软件的公共政策不能只停留在对出租车行业进行监管,更要对软件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能放任其依靠金元优势打价格战,这样的价格战不仅破坏了出租车行业的规则,而且搅乱整个市场。

3、追求便捷高效的需要。

科技在的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应该相应地在提高。

从很多角度来看,手机打车软件还是非常便利和高效的,人们在出行前通过一款软件可以预约任意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准时准点,省去了风吹雨淋的麻烦,而出租车司机也能减少空跑率,能准确地寻找到客户,完成一单生意。

当然,这些都建立在一个完善、合理的机制的基础上,而这样的机制很难自然形成,需要公共政策加以监督和调和,通过一段时间的监管把整个市场往高效、公平的方向引导。

三、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打车软件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事物,但由于相互之间的无序竞争和恶意的加价,造成整个市场的混乱。

越来越多需要打车的用户打不到车,苦苦在风中等候;出租车司机挑肥拣瘦、刻意挑选收益最高的用户导致市场的混乱;更有甚者没事用打车软件打车消遣打发时间,导致资源恶意的占用和浪费,最终带来一阵接一阵的不满和抗议。

这些都不是一个良性的市场所应有的现象。

移动互联网在时下还缺少监管,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缺少监管一定会导致问题的发生,如何尽快弥补行业管理的缺失,补充相应的政策和条例,是当务之急。

上下游一起出手监管,出台相较合理的公共政策,是每个人都期盼的,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

有关部门,如建交委、工信部应该共同讨论推出政策,甚至可以联合打车软件公司,将其纳入公共管理的范畴内,将其和各个出租车公司的电调平台进行合并,打造一个行业性的出租车预定调度平台,范围覆盖电话、短信、手机客户端软件等便民的方式,方便所有的社会群体,消除之前出租车公司之间的壁垒,严管加价叫车,严惩竞价、拒载、空车不停等现象,还人们一个公平、高效的打车环境。

四、数学模型的建立4.1问题重述与分析在日常的打车需求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打车高峰期,不容易叫到车;二是在一些偏僻地区,出租车少。

易观国际发布的《2013年第3季度中国打车APP 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达到41.8%,嘀嘀打车为39.2%,两家公司市场份额超过80%,打车软件市场出现双寡头局面,如图3所示。

经过前期的发展,打车软件市场已经累积一定量的用户。

如今,打车软件面临的问题已从“抢市”提升至“流量变现”层面。

不久的将来,打车补贴终会止步,而没有补贴的打车软件,用户粘性必然会下降,如何增强用户粘性并攫取客户剩余价值是打车软件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