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单元综合训练
2020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整合13
点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内涵认知上的差异。
第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他们指斥新文化运动抛 历
︹
史
人 教
弃传统,毁灭国粹,一意西化,如钱穆即持此观点。
︺
第三,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是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在对待
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上确实存在着偏激,但是,这种偏激是必要的,矫枉需要过
治’、自由、平等、博爱等基本政治价值观到权力分立,五权宪法等具体的政
治设计,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民权政治思想体系。”有的学者以辛亥革命为界来
考察,认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以建立民国为核心内容,注重
于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层面”;辛亥革命后,“他仍密切注视西方民主政治的 历
︹
史
人 教
最新发展,不断吸收新的政治学说与制度来补充和完善他的民国政治制度的设
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与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
︹ 人 教 ︺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二、欧洲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 人 教 ︺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人 教 ︺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三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6讲十月革
第36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标要求 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
2.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考点定位 1.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条件)、过程、影响。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
主题一列宁主义与十月革命1.列宁主义的形成(1)形成条件经济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条件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条件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组织条件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个人努力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形成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3)主要内容帝国主义理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国情认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专政理论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十月革命过程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成立新政权1917年11月8日,成立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意义(1)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单元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
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解析:选A鸦片战争前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说明认为西方国家落后,而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说明认识到西方国家的进步性,故选A项;B项中“摆脱了”、D项中“实现了”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C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2.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启蒙。
导致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文明的冲击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政府的腐朽统治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解析:选A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其历经阶段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具有较强的突变性,其主要原因就是西方的持续入侵和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
3.(2019·石家庄模拟)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A.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B.减少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D.推动了传统思想与民主科学的结合解析:选B康有为重塑孔子形象,是借助孔子权威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减少其在中国传播的阻力,故B项正确,A项错误;康有为通过这种做法是在宣传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故没有出现C项所述结果,排除C项;他的做法推动了传统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的结合,而不是与民主科学的结合,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1讲课时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1讲课时精练卷一、选择题1.(2018·湖北武昌区5月调研)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
而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这一情况说明()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D.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2.(2018·安徽蚌埠二模)学者马克辛·伯格说:“蒸汽机长期以来被18世纪史学家看作发明和创造的关键指示器,但是18世纪本身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从镀银的咖啡壶到刻纹的黄铜器皿和上漆的纸型托盘等全新精细消费品的爆发。
”据此可以推知()A.蒸汽机给奢侈品生产提供新动力B.奢侈品消费催生英国工业革命C.奢侈品比蒸汽机更利于社会发展D.奢侈品消费拓展了英国的市场3.(2018·浙江嘉兴选考科目教学测试)下面是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部分),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A.生产动力:蒸汽机发明后迅速推广到世界各地B.技术革新领域:科技发明全部集中在棉纺织业C.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大工厂再到垄断组织D.技术进步:纺织、交通等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4.(2018·山西大学附中模块诊断)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B.人们的购买力显著提高C.机械化普及和交通革命D.殖民侵略扩大海外市场5.(2019·华南师大附中月考)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
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3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单元小卷(十三)1.C[解析]从材料可知,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是由于保皇派内部分化和共和制度更符合当时的需要,故选C。
从材料“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可知,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是由于保皇派内部分化,实力削弱,A 项错误;从材料“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可知,遵从卢梭民主思想不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巴黎公社由无产阶级专政,与材料中法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不符,D项错误。
2.D[解析]英国的《权利法案》并不是宪法,故A项错误;美国的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政体是明显的总统制共和制,故B项错误;《拿破仑法典》同样也并不是真正的宪法,故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和民主派激烈斗争的结果,其中有关共和的内容也仅是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故D项正确。
3.C[解析]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是“民主成分”的体现,故选C。
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体现出皇帝控制行政权,与问题不符,A项错误;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体现出皇帝掌握立法权,与问题不符,B项错误;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体现不出“民主成分”,D项错误。
4.C[解析]材料表明,社会各群体均以军官身份为荣,凸显了军国主义色彩,体现的是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的延续,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存在缺陷、德国军事实力强大、对外扩张等信息,A、B、D 三项错误。
5.B[解析]英国是18世纪中期建立殖民帝国的,故A项错误;英国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已有所发展,农村实行圈地运动,而法国则仍是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发达,故B项正确;当时英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仍实行封建统治,但C项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也不是主要原因,故D 项错误。
6.D[解析]议会立法可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不能彻底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故A项错误;议会立法有助于缓解社会阶级矛盾,不能消除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议会立法有助于提高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议会立法是保护工人的权益,有助于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故D项正确。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3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四十)1.A[解析]根据材料“政策对一切事务的人为干预、资本和劳动人为的错误配置引发无谓的摩擦、波动、危机和损失的根源等等”,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的乱象,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现象,故B 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法国人为了追求民主政治所付出的代价,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850年……描述祖国的种种乱象”“一贯性的反对、议会斗争、街头起义、革命、意想不到的变故、小集团、幻想、人人可以提出的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进行治理的要求”,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法国大革命,与外敌入侵无关,故D项错误。
2.C[解析]依据材料“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相关信息可知,反对者认为部长副署对总统不能起到限制作用,原因在于总统掌握行政权,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部长是由总统任免的,故选C。
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可知,“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的表述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可知,“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的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题干没有谈及君主派和共和派之争,D项错误。
3.C[解析]编撰教科书是政府行为,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教科书强调共和国的建立和优势、共和制的永久性,表明法国政府意在强化国民共和意识,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共识”方面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不是国民的诉求,B 项错误;“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表明学校可以教授封建王朝的历史,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D项错误。
4.C[解析]威廉二世革除权倾一时的俾斯麦的宰相职务,不是俾斯麦失去了德意志民众的支持,故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议会的权力极其有限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故C项正确;帝国宪法具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西方社会思潮的兴起与发展B卷(word版含解析)
第十三单元西方社会思潮的兴起与发展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这实质表明两人A.公开反对原始神灵B.强调理性的重要性C.注重于对人的思考D.因违法遭到了惩罚2.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霍洛夫的寓言故事《熊与隐士》讲道: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
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
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
苍蝇被砸死了,隐士的脑袋也裂成了两半,熊的朋友永远长眠不醒了。
《熊与隐士》所反映出的观点与苏格拉底的哪一观点一致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C.美德即知识D.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3.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做到真善美,强调人作为宇宙精灵,能对宇宙万物进行冷静思考,使人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界的其它物种区别开来,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核心主题“人具有无上的尊严!”这段材料主要反映古希腊A.忽视了道德的作用B.对知识和自由的高度重视C.对理性主义的追求D.特别强调人的价值4.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A.反对君主制B.主张民主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D.维护君主权威5.“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十三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单元小卷(十三)1.B[解析]材料“周公‘制礼作乐’”“孔子的再加工和推崇”和“在后世仍有重要影响”说明传统文化注重历史传承,故选B。
材料中强调的是礼乐制而不是宗法制,A项错误;材料“许多具体内容在后世仍有重要影响”说明没有完全传承,C项错误;材料“春秋时期礼乐逐步崩坏”只是说明社会大乱导致礼乐制度崩坏,D项错误。
2.C[解析]材料“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说明儒家在教化上的不足,故选C。
据材料,商鞅在否定儒家时说,儒家“而不能使人仁”“而不能使人爱”,说明商鞅认为“仁”和“爱”是值得追求的,即儒家和法家都追求“仁”和“爱”,A项错误;据材料“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可知,商鞅否定儒家治国,二者并没有融合,B项错误;材料“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表明商鞅并没有接受以仁义治天下的观点,D项错误。
3.A[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提出的目的是加强君权,维护君主的统治,故选A。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解决了王国问题,B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背离,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天人感应”,而不涉及监察制度的完善,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完善是指刺史制度的建立,D项错误。
4.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官方颁布《白虎通义》是封建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它是国家统治思想的理论表述,故选B。
材料中并没有对古文经和今文经优劣的直接对比,A项错误;今文经和古文经之争属于儒家学派的内部门派之争,对儒家统治地位没有构成任何的挑战,C项错误;“白虎观会议消除了儒家学派门户之别”不符合基本的史实,D项错误。
5.A[解析]材料中,周敦颐利用太极与无极论述世界的本原,这表明儒学发展到哲学高度,故选A。
材料反映出儒学吸收阴阳学的思想而得以发展,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儒学在宋代的新发展,汉学的表述过于宽泛,C项错误;材料只论述世界的本原,还未形成理学体系的构架,D项错误。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通史B版练习: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中国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
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予以驳斥:“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呢?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
”据此推断,该“突发事件”是( ) A.国共内战扩大 B.朝鲜战争爆发C.越南战争升级D.中苏结成同盟解析:B 1946年国共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侵犯了中国主权,故B项正确;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故C项错误;中苏结成同盟时间是在1950年,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
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
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
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B.“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C.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D.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解析:B 材料表明苏联和美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新的战略,说明当时美苏“冷战”出现了新的内容,B项正确。
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美苏合作以及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C、D两项错误。
3.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了“谁不反对我们,谁就是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口号,并表示会对任何一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给予经济和技术援助。
这说明( )A.苏联实力已经超越美国B.两极格局已受到了冲击C.美国开始收缩势力范围D.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解析:B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当时苏联应该受到很多国家的反对,所以苏联用经济和技术援助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拉拢,以换取支持,这从侧面说明第三世界的崛起,它冲击了两极格局,B项正确。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模块三 第13单元 单元高考整合
(对应学生用书第246页)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认读导引】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
两大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现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三大阶段: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四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历史[纵向梳理]一、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特点1.历程时期特征表现鸦片战争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至甲午中日战争“器物”的层面上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从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层面,用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中国社会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治,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历程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二、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发展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人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民站起来会[中外关联]__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不同点所处时代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时主要任务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压迫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理论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影响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深远影响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局限方面思想家的思想中掺杂有一定的唯心成分前期没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相同点背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思想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内容两者都反对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的内容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作用都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A. 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B. 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C. 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皇权、中央集权都得到了大大加强,选项与史实不符.故AB项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宋太祖和丞相之间矛盾尖锐.故C项错误.材料中宋太祖想要代替宰相副署签字,但深知官场运作程序的赵普却劝谏说,这是有关部门的职责,与皇上您无关.可见官僚政治的传统对帝王的权力与行为都有一定的限制.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根据材料“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可知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可以牵制君主专制,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表现.2、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名师点睛】本题以江南农业的开发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等.经济重心南移是近几年全国卷和海南卷命题的高频考点,我们在备考是要关注.3、(河北省××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这说明A. 文字狱造成文艺界百花凋零B. 昆曲曲高和寡日益脱离群众C. 秦声、罗、弋艺术价值更高D. 北京百姓艺术欣赏品味较低【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百姓对昆曲是不喜欢的,他们喜欢的是秦声等其他乐曲,说明昆曲逐渐脱离了群众,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雨文字狱无关;C选项错误,我们无法比较其价值的高低;D 选项错误,艺术无雅俗,我们不能妄加评论.4、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剪辫子,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这说明A. 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B. 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C. 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D. 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答案】B【解析】题干中一共包含了三层意思,而“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不符合A,故排除A;题干中的维新派行动、清末新政和中华民国建立都属于政治运动,这一过程中题干都提到了其伴随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突发性这一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D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故排除.5、下表为1871〜1910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从材料可知A. 《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棉纱棉布进口量的增加B. 棉布进口量的相对稳定反映了中国贸易地位的改善C.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 二者进口量折射出近代民族织布业发展变化的特征【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的表格看,中国进口棉布的数量大体上是稳中略有提高,而棉纱的进口量是迅速提高的,根据所学可知,棉布是工业制成品,而棉纱是工业生产的原料,所以可以看出我国民族织布业所需原料在不断增加,所以其对外国棉布的依赖程度在降低,故可以说明D符合题意;题干所反映的时间是1870-1910年间的情况,所以不能据此得出A;当时中国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在这一时间段内,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逐渐由以商品倾销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不符合史实.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这一题只要准确把握题干所述的时间1870-1910年间这一阶段特征,BC就可以果断排除出去了,A则不能完整反映材料原貌,也可以排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6.轮船招商局最初由旧式沙船商人出身的朱其昂主持,招股困难重重,而买办唐廷枢、徐润接手以后,短时间内即招足100万股本;上海织布局在郑观应入局之前后,其局面之不同也与之同类.符合史论的是A. 买办阶层一定程度上代表先进生产力B. 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于近代官办企业C.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 实业兴国已成为近代民族思想主流【答案】A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判断“轮船招商局”“上海织布局”企业的性质.7、近代鲁迅的《狂人日记》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鲁迅A. 用白话文批判封建礼教B. 用章回小说痛斥旧道德C. 用短篇小说宣传民主共和D. 用浪漫主义批判“尊孔复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它揭露的是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礼教)的罪恶,故A项正确.B项章回小说错误,C项宣传民主共和没有体现,D项浪漫主义错误.故BCD三项错误.8.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成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不敢自承,何则?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这表明A. 亲历者的记述最为史家看重B. 历史记述不可避免夸大其词C. 谦虚谨慎是史学家必备品质D. 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答案】D【解析】“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说明梁启超是从感情角度对于《戊戌政变记》的记载,显然有不符合事实的记载,说明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D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二、非选择题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xx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材料二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钱穆《国史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2)据材料二,指出钱穆的主要观点并概括其主要论据.(不得照抄原文)(3)据上述材料,分析钱穆对于古代官僚制度认识的局限性.【答案】(1)纲纪其内: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任答三点给3分)纲纪其外: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2)观点:中国自秦以后是“士人政府”.论据:君臣各掌其权,百官有职有权,君主不控制选官权.(3)局限:官僚的职权均来自君主;官僚的作用是君主权力的延伸;官僚对君主绝对臣服.【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古代君主专制强化措施围绕秦朝、唐朝、明朝和清朝回答;“纲纪其外”结合中央集权的措施从秦朝、汉朝和元朝措施回答.(3)依据材料中信息从“官僚的职权均来自君主、官僚的作用是君主权力的延伸以及官僚对君主绝对臣服.”的信息分析回答.。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3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
……驭夷之道,贵识夷情。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由此可知,曾国藩( )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曾国藩认识到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技术制造炮船会给中国带来永远的利益,他继承了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故A项正确。
材料只提到学习西方技术制造炮船,并非强调要全面向西方学习,B项错误。
材料主要反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而非“天朝上国”思想,C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未涉及“中体”的内容,排除D项。
2.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回答说:“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
”这表明李鸿章( )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对英国议员辩论和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的态度,并没有确立外交路线,故A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这表明李鸿章并不赞同欧美的代议制,故B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而对外国资本到中国投资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明显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故D项错误。
3.19世纪60年代末,清朝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虽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3单元 单元整合 十三 Word版含答案
单元整合十三一、两次工业革命对东西方世界的影响1.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政治:引起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浪潮,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人阶级逐渐壮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并发展。
②经济: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带动着整个社会的快速演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
③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并发展起来。
④对外政策:资产阶级竭力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政治: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代议制民主政体逐渐健全和发展;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②经济:生产力迅猛提高,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形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结构上,重工业取得长足发展,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③思想: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主义的信条;列宁主义诞生。
④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转变(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和领土开始逐步丧失。
②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出现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③思想:西学东渐,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政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出现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②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
③思想: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了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的产生。
【考题例证1】[2018·陕西渭南质检]据统计,1781年英国人口只有890万,而到了1841年英国的人口增加到了1855万,其中多数为外来移民,如在英格兰的爱尔兰人突破100万,这个数字每年还以5万多的速度在不断增长。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3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三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第40讲西方民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与俄国、日本的改革【主干知识梳理】一、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参议院间接选举资本主义二、1.自上而下 2.国家元首帝国议会【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缓慢,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封建势力强大,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外部势力的干预。
考点二1.原因:德意志国家具有君主专制的传统;德意志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的特殊性(王朝统一战争或德意志完成统一后保留封建残余);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俾斯麦的个人因素(或俾斯麦认为君主专制是维护统一局面的有力工具等)。
2.(1)体制:法国实行总统制和议会制,权力重心在议会。
说明:法国共和制保留封建残余,是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产物。
(2)权力: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命官员和宰相、对外宣战和媾和、公布法律并监督其执行;等等。
关系: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考点三特点:民主共和;中央政府更有权威;立法权更集中;法律解释权唯一。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A[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据材料信息“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可知,规定国民取姓是为了加强国家管理,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引进西方生活方式”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废藩置县的内容,C项错误;D项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考题2A[解析]本题以法国政体演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的核心信息突出了法国不同时期政体差异与政局变化的关系。
1875年到1958年,法国政党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则是扩大了总统权力,着眼点是改变前一时期的政治状况,稳定政局。
故答案为A项。
B项错误,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为国家元首;C项错在把总统可以解散议会和总统剥夺议会的权力这两个概念混淆;法国是多党制国家,故排除D项。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十三)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和科教文化 新人教版高三
单元质量检测(十三)(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开启了近代中国文化启蒙的源流,但它只能算作是一支意韵朦胧的启蒙前奏曲。
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 ) A.坚持“中体西用”的立场B.消除了“夏夷之防”观念C.大力引介西方先进科技D.推动了中国军事的发展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可知,思想上洋务派始终坚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在维护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从文化启蒙的角度讲,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文化启蒙的前奏曲,故选A项。
2.1874年由江南制造局编译馆译刊的《四裔编年表》被认为是晚清第一部专门介绍西方历史的年表体著作。
该书将中国传统的王位、年号和干支等纪年方式与西方公元纪年方式结合在一起,以中西结合的方法记载相同时间世界上不同地区发生的历史大事。
这一方法( )A.突破了传统夷夏观念B.融合了中西不同时间观念C.推广了西方纪年方式D.接受了近代世界空间知识解析:选B。
据题干材料“该书将中国传统的王位、年号和干支等纪年方式与西方公元纪年方式结合在一起,以中西结合的方法记载相同时间世界上不同地区发生的历史大事”可知,该书的编译方法融合了中西不同的时间观念,故选B项。
3.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
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
由此可知,康有为主X( )A.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B.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C.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 D.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解析:选B。
据题干材料可知,国内维新变法失败后的康有为仍在试图通过宣扬西学中源等方法促成国内的西学普及和政治变革,故选B项。
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言人的康有为不可能主X维护封建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康有为并没有提及制度变革,排除C项;近代主X全盘西化的是资产阶级激进某某主义者,排除D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单元综合训练
第十三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单元综合训练(十三)一、选择题1.(2018·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信息卷一,33)1889年,法国当局完成巴黎公社社员的政治大赦,还组织各种庆典,纪念历次革命的受害者,并建造埃菲尔铁塔和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
其用意是( )A.适应市场需求B.应对暴力革命C.捍卫宪政民主D.展现工业成果答案 C解析“政治大赦”“纪念历次革命的受害者”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建造埃菲尔铁塔和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是展示国力,均可以体现对宪政民主的捍卫,故C项正确。
2.(2017·佛山二模,3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
这表明该宪法( )A.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D.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答案 D解析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德意志是联邦国家,故A项错误;专制主义是指皇帝的权力很大,材料没有涉及专制主义,故B项错误;军国主义色彩指的是德意志帝国迷信武力、依靠武力,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可知其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故D项正确。
3.(2017·北京东城高三期末,28)“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德国议会权力不受皇帝限制B.德国开始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C.德国议会通过选举组建政府D.德国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答案 B解析德国议会受皇帝的限制,故A项错误;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开始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故B项正确;德国政府由皇帝任命,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军国主义传统,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单元综合训练岳麓版必修3单元综合训练(十三)一、选择题1.(2017·咸阳二模,32)在智者运动中,“智者”没有统一的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
“智者运动”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A.政治民主B.经济发达C.学术浓郁D.思想独立答案A解析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这明显与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有关,故A项正确。
2.(2018·重庆一模,32)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
这表明苏格拉底( )A.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结合B.修正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C.宣扬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D.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答案C解析材料未体现服从城邦和珍视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苏格拉底修正智者学派观点,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强调一个人理智的重要性,所以表明苏格拉底探索理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豫北名校联盟高三精英对抗赛,33)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与人的感受和行为相关,而人的感受和行为存在着过度、不及和中道。
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
中道是经实践理性规定而形成的正确因而会受到称赞。
而正确和受称赞是德性所特有的或者说是德性的标志。
由此可以得出( )A.守中道就是不犯错误B.守中道必须具有德性C.中道是德性的本质特征D.过度和不及是犯错的根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并没有说守中道就不犯错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道是经实践理性规定而形成的正确因而会受到称赞。
而正确和受称赞是德性所特有的或者说是德性的标志”不能说明守中道必须具有德性,故B项错误;材料可以说明中道是德性的本质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只说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并没有说明是犯错的根源,故D项错误。
第十三单元+工业革命时期:工业文明崛起后的世界+总结 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史学动态
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史学观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史学界论述较多的课题。潘润涵、张执中指出,工业革命的首要意义在于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大工业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得以把分散的小生产资料集中起来,清除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痕迹,使资本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钱乘旦则归纳出了“三个比例的变化”:工农业比例、手工业和大工业比例、城乡比例。其中工业压倒农业,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是最根本的变化。他还指出以上三个比例的变化在后来的议会改革运动中都有所体现。许永璋则更全面地论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巨大飞跃、自然科学重大进展(数、理、化、地质、生物……)、推动了英国教育改革、促成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激化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工人阶级最终登上历史舞台。
工业革命作为一种生产力的变革,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类从直接利用自然物质到人工加工的过程,改变了社会体系、颠覆了许多社会制度,手工制作被工业生产取代,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创造了新的技术、应用了很多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工业革命也带来了消极影响,既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污染,也带来了社会的剧烈变动,阶级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对立逐渐转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单元综合训练(十三)一、选择题1.(2018·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信息卷一,33)1889年,法国当局完成巴黎公社社员的政治大赦,还组织各种庆典,纪念历次革命的受害者,并建造埃菲尔铁塔和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
其用意是( )A.适应市场需求B.应对暴力革命C.捍卫宪政民主D.展现工业成果答案 C解析“政治大赦”“纪念历次革命的受害者”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建造埃菲尔铁塔和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是展示国力,均可以体现对宪政民主的捍卫,故C项正确。
2.(2017·佛山二模,3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
这表明该宪法( )A.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D.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答案 D解析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德意志是联邦国家,故A项错误;专制主义是指皇帝的权力很大,材料没有涉及专制主义,故B项错误;军国主义色彩指的是德意志帝国迷信武力、依靠武力,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可知其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故D项正确。
3.(2017·北京东城高三期末,28)“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德国议会权力不受皇帝限制B.德国开始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C.德国议会通过选举组建政府D.德国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答案 B解析德国议会受皇帝的限制,故A项错误;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开始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故B项正确;德国政府由皇帝任命,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军国主义传统,故D项错误。
4.(2018·菏泽一模,19)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A.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B.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D.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答案 A解析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不可能改变规律,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而不是具体的斗争手段,也不是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故C、D 项错误。
5.(2017·凉山三模,33)1805年,美国机器纺纱的纱锭只有4 500枚,到1825年就增至80万枚。
美国在开发初期,十分重视铁路建设。
在1850年,国内铁路已经达到15 000公里,在当时世界上位居第一。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独立的实现B.工业革命的推动C.自由主义的促进D.代议制民主的建立答案 B解析材料中美国经济的发展直接得益于蒸汽机的推广,而非民族独立,且独立战争发生于1775年,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是蒸汽时代,故B项正确;自由主义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代议制民主的建立是政治因素,故D项错误。
6.(2017·景德镇二模,29)西方国家针对工业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不断建立、调整和完善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运行机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关于工业文明时代西方国家的运行机制说法正确的是( )A.其经济运行机制由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再到干预主义演变B.其政治运行机制充分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和人民性C.其社会运行机制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公平D.其各种运行机制的不断发展完善得益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答案 D解析“重商主义”是工业文明之前的主要经济思想,故A项错误;工业时代的“政治运行机制”服务于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工业文明时代“社会运行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无法消除贫富差距,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之“社会运行机制”根本取决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变化,故D项正确。
7.(2017·天津红桥二模,4)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中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C.殖民扩张过程中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答案 D解析据材料“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可知“联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的垄断组织,故D项正确。
8.(2017·黑龙江哈三中二模,33)19世纪80年代,普利斯特利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和布来克浦之间旅行时发现“整个兰开厦都快要变成养家禽的地方了,似乎运棉布的火车很快就要用来装运蛋和鸡了”。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棉布竞争激烈B.工业地区市场需求的刺激C.交通工具发生革命性变化D.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答案 B解析世界市场的棉布竞争激烈并不能说明“火车很快就要用来装运蛋和鸡了”的原因,故A项错误;工业地区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符合主题,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体现交通工具发生革命性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养殖业的发展,看不出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故D项错误。
9.(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四,33)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推动了启蒙运动,并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牛顿的发现推动启蒙思想家( )A.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B.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C.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的一般原则D.宣扬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基本原则答案 A解析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使得启蒙思想家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故A项正确。
10.(2017·黑龙江哈三中三模,32)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
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作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 )A.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B.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C.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D.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答案 B解析马克思是德国人,故A项错误;达尔文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时代,故B项正确;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故C项错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是在1687年,故D项错误。
11.19世纪末,罗丹为雨果、巴尔扎克所做的雕像,几经易稿。
在定稿中,雨果令人吃惊地全身赤裸,而巴尔扎克披着及地的睡袍,一颗头颅硕大无比,身体则粗短臃肿,上阔下窄,显得比例失调。
罗丹雕塑定稿的显著特点是( )A.注重人的情感B.捕捉瞬间印象C.重视自我感受D.强调理性思考答案 D解析19世纪末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更加强调对现实主义的“叛逆与创新”,更为注重对思想的深刻性的关注,这直接导致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加大个人思想表达的成分,故D项正确。
12.(2018·福建高三单科质检,23)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
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
这种变化反映了( )A.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B.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C.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D.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答案 B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别音乐家个人的主观因素不可能成为整个社会艺术风格改变的原因,故A项错误;“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这是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风格,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于20世纪早期,不可能是“回归”,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7·太原一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中,中国人惯于以卧游、神游来取代剧烈的运动。
即便是外出旅游,也不过是依傍“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自然共享一份安闲之乐,与西方人奉行“生命在于运动”不同,中国许多理学和道学大师们都主张“生命在于静止”。
传统休闲活动也大多是练拳、练气功、琴棋书画、花鸟鱼虫、作诗、登高等个人项目;而西方则除拳击、击剑、摔跤等个人争雄的项目外,更多的是结队成伙的比赛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
——摘编自李田、黄安民《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材料二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日常休闲逐渐远离宗教生活,礼拜日的宗教活动逐渐被全新的周末度假旅游代替;日常阅读的书籍也由原来的以宗教书籍为首选变成了以阅读报纸、通俗小说等为主;与原来到教堂做祷告相比,到酒吧喝酒、观看体育比赛,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更加吸引人。
在体育休闲活动中各种斗兽运动逐渐被禁止;为足球、拳击格斗等运动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比赛规则,且在娱乐场所加强了立法和规范。
……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也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上流社会和经济实力雄厚者,总是先参与到新的休闲方式中;中产阶级则比较喜欢选择逛公园、看喜剧表演、到音乐厅欣赏音乐和爬山、远足等户外休闲娱乐方式。
……到19 世纪,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已经与整个商业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虹《工业化与英国休闲生活的转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工业革命前后英国休闲生活的变化。
答案(1)特点:①中国:注重内心的宁静,具有静态特征;大多为个人项目。
②西方:注重个性张扬,具有动态特征;以集体活动为主。
原因:①中国:农耕经济的封闭性、稳定性,崇尚平静;以儒释道为哲学基础。
②西方:工商业经济发达,推崇竞争和冒险精神;植根于人文主义传统思想。
(2)变化:逐渐世俗化;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逐渐理性化、文明化;逐渐以立法规范;逐渐普及化和层次化;日益商业化。
解析(1)中国的特点从静态、个人化等角度分析,成因从农耕经济与传统文化的角度归纳;而西方的特点则从动态、群体性等角度分析,成因则从商品经济与人文主义文化的角度归纳。
(2)从世俗化的发展、形成内容的丰富性、法制化、商业化等角度去归纳。
14.(2018·宁夏高考模拟一,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草纲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极为丰富。
书中所表达的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创造。
李时珍在参阅八百多种书籍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观察,建立起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