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模板(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技术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材料制备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了解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材料制备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材料制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材料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材料制备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勤奋、合作的良好品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阶段材料科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材料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材料科学了解较少,需要加强引导和激发兴趣。
教学要求:1. 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 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4.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材料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材料分类及制备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述,第三节 材料制备技术简介2. 材料制备方法:热制备、化学制备、物理制备、生物制备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材料制备方法,第一至第四节3. 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典型材料的性能特点。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教学设计 (2)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教学设计一、前言现代材料科学中,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掌握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制备技术对于从事材料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必要的能力。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材料合成和制备技术能力,本文通过教学设计的方式,讲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授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主要目的是:1.帮助学生了解材料合成与制备的相关知识;2.技能能够掌握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本方法;3.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对材料合成与制备实验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3.1 材料合成基础知识在材料合成的基础知识中,我们将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材料合成方法,包括固态反应法、气态反应法、溶液法和沉淀法等。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我们将通过讲解这些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操作技巧等方面来让学生更深入理解。
3.2 材料制备基础知识在材料制备基础知识中,我们将介绍各种材料制备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高能球磨法、溶胶-凝胶法等。
通过这些介绍,学生将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操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3.3 材料合成实验在材料合成实验中,我们将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了解材料的制备过程和实验流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到不同方面的工作中。
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将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保证学生成果的取得。
3.4 材料制备实验在材料制备实验中,我们将通过相关案例介绍各种制备方法的操作流程,帮助学生了解到制备方法及相关实验细节。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环境和相关安全问题,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会给予学生相关的实验技能和工具使用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方法在本教学中,我们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演示、实验和案例等方式。
同时,我们还将引导学生参与到团队中,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教材在本教学中,我们将使用理论教材以及实验操作手册等教材。
材料合成与制备工艺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适用专业:材料化学2、实验的任务、性质与目标本门实验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实施实验,正确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建立抽象的立体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材料的基本合成和制备方法,了解各种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工艺过程。
培养学生在材料合成与制备方面的动手能力与科学、系统的专业实验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几种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为毕业后参加实际科研及新产品开发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习要求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先预习;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认真,通过实验,对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仪器- 1 -设备要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要领;要充分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2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材料合成与工艺实验》自编实验讲义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 E.其他: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附:评分标准(1)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3 -(2)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4 -。
《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CL0412课程中文名称: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课程英文名称: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Technology课程性质:选修课程学分数:1.5课程学时数:24授课对象:材料化学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固体化学、有机化学一、课程简介本大纲适用于材料化学类本科。
本课程旨在介绍材料合成与加工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着重讲述了单晶体的生长,非晶态材料的制备,薄膜的制备方法,功能陶瓷的合成与制备,结构陶瓷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等。
材料合成与加工是材料化学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材料的合成与加工的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是针对不同性能体系的材料发展起来的各种合成方法与加工制备工艺,理解各类材料合成原理和物理化学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多种类型材料的设备、分析多种类型材料的性能,并初步具备开发新设备、制备新材料的能力,为学习材料化学专业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单晶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教学内容:从固相-固相平衡、液相-固相平衡和气相-固相平衡制备单晶材料的方法,提拉法制备、气相外延生长单晶硅的工艺,焰熔法制备宝石。
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晶态的基本概念,晶态生长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固-液晶体生长技术。
难点: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
课程教学要求:要求了解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的基本概念和机理。
了解液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的机理,掌握一些液相-固相平衡生长晶体的具体方法。
了解气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非晶态材料的制备课程教学内容:非晶态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非晶态材料的形成理论,非晶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非晶态的基本概念,非晶态材料生长的基本原理,常用的非晶态材料的制备原理。
材料合成与制备教学设计
材料合成与制备教学设计1.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为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和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提供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从事新材料、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工作。
本课程重点涉及材料的合成和制备,包括溶液化学合成、气相合成、固体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和纳米颗粒合成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化学合成和制备技能,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基础,了解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具备化学分析和计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新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种化学合成和制备工艺,并能进行实验操作;•了解新材料的性能、应用和发展趋势。
3. 教学大纲3.1. 材料的基本原理•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材料分类与性能3.2. 溶液化学合成•离子溶液化学合成•氧化还原溶液化学合成•晶体生长3.3. 气相合成•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气相浸渍法3.4. 固体化学合成•热固相法•水热合成法•碱性熔渣法3.5. 生物合成•生物矿化与生物矿化合成•生物体外合成3.6. 纳米颗粒合成•纳米晶体的化学合成•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基本原理3.7. 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光电材料•磁性材料•全固态电池•导电聚合物材料•纳米材料与应用4. 教学方法和实践本课程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衔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环节包括以下实验项目:•溶液化学合成•燃烧法制备氧化物和金属粉末•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纳米颗粒合成实践此外,本课程还将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有代表性的材料制备实验室、企业和生产线,并进行探讨。
5. 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包括课堂出勤、作业、期中考试、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实验报告的分值占总成绩的比重较高,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理论知识和实习技能,并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材料制备与加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质、制备工艺及加工技术。
3. 学生能了解材料制备与加工在工程、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材料制备与加工实验方案。
2. 学生能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基本的材料制备与加工操作。
3. 学生能分析实验结果,评价材料性能,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对材料科学的兴趣,提高探究欲望。
2. 学生能认识到材料制备与加工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倾听、协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的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材料制备与加工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材料基本性质:密度、硬度、韧性、导电性等物理性质,以及化学反应、氧化还原等化学性质。
2. 常见材料分类:金属、陶瓷、塑料、复合材料等,及其特点和应用。
3. 材料制备方法:熔炼、烧结、化学合成、物理气相沉积等。
4. 材料加工技术:铸造、塑性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5. 材料制备与加工工艺优化: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6. 材料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材料在汽车、航空、电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材料基本性质及分类第二周:材料制备方法(一)第三周:材料制备方法(二)第四周:材料加工技术(一)第五周:材料加工技术(二)第六周:材料制备与加工工艺优化第七周:材料应用案例分析及实验操作第八周:课程总结与评价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材料科学基础》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第二章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三章材料分类、第四章材料制备方法和第五章材料加工技术等内容。
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设计 (2)
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材料合成及制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重点介绍化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领域内与材料合成和制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晶体生长、气相沉积、溶液合成、凝胶法制备等不同的合成及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案例解析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材料合成及制备方面的能力。
2. 课程目标1)了解材料合成及制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掌握各种材料合成及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材料合成及制备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课程安排3.1 第一周3.1.1 课程导入•课程介绍•材料合成及制备概述3.1.2 晶体生长•晶体生长基本原理与方法•晶体生长中的实验操作和技巧3.2 第二周3.2.1 气相沉积•气相沉积基本原理与方法•外延生长的原理和实现3.3 第三周3.3.1 溶液合成法•溶液合成基本原理与方法•溶液合成中的实验操作和技巧3.4 第四周3.4.1 凝胶法制备•凝胶法制备基本原理与方法•凝胶法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3.5 第五周3.5.1 表面化学•表面化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表面化学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3.6 第六周3.6.1 材料制备综合实验•确定实验目的、方案和步骤•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形成实验报告4. 考核方式1)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70%;2)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
5. 教学建议1)课程中的实验部分占据重要的位置,建议学生认真完成实验任务,掌握实验技能,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分析的方法;2)建议学生积极参加课程中的讨论和研讨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希望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形成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
6. 参考书目1)《材料科学基础》(主编:陈秋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材料化学制备方法与技术》(郭立群、刘宏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3)《现代化学合成与材料制备》(王国荣、陈斯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材料化学与制备》(徐德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材料合成制备教案
材料合成制备教案一、引言材料合成制备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通过合成制备,可以获得具有特定性能和应用价值的材料。
本教案主要介绍材料合成制备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实验。
二、理论基础1. 合成反应原理材料合成制备的基础是合成反应,根据原料的特性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反应路径和反应条件,使得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气氛下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所需的目标材料。
2. 合成材料分类常见的合成材料包括金属合金、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等。
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和工艺参数,实现材料的制备。
三、合成制备方法1. 热处理法热处理法是一种常见的合成制备方法,通过加热原料混合物使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所需的材料。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固相反应、熔融法和燃烧法等。
2. 溶剂溶解法溶剂溶解法是将不溶于溶剂的物质通过反应与溶剂结合,生成溶剂中稳定的物质。
常用的溶剂溶解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溶胶燃烧法和溶胶复合法等。
3.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利用气相反应使气体或蒸汽在表面沉积形成薄膜或颗粒状材料的制备方法。
常用的气相沉积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和热原子沉积等。
四、实验操作在合成制备材料的实验操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前准备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原料、试剂和实验设备,并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性。
2. 材料合成根据所选的合成方法,按照适当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条件操作,控制反应的时间和速度,使原料充分反应。
3. 产品收集与后续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将合成生成的材料收集并进行后续处理,如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五、实验案例以合成银纳米颗粒为例进行实验操作:1. 实验原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溶液和试剂,包括银盐溶液、还原剂和稳定剂等。
2. 实验操作步骤按照实验要求将银盐溶液和还原剂混合,在适当的温度和溶剂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银纳米颗粒。
3. 产物处理将合成得到的银纳米颗粒进行过滤和洗涤,去除杂质和残余试剂。
4. 产品检测与表征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手段对合成的银纳米颗粒进行检测与表征,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颗粒形貌和尺寸,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测定颜色和吸收特性等。
材料制备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制备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2. 使学生了解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 引导学生掌握材料表征技术,学会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性能评价。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材料制备实验,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
2. 培养学生具备实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材料制备及性能测试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安全,遵循实验规范。
3. 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制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后续学习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材料制备基本原理:介绍材料的结构、性质与制备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备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2. 常见材料制备方法:详细讲解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熔融法等制备方法,结合实例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 材料表征技术:介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等表征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材料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材料制备实验,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环节。
5. 教学案例:分析典型材料制备案例,让学生了解材料制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周:材料制备基本原理及常见制备方法概述;第2周: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及实验操作;第3周:水热合成法、熔融法的原理及实验操作;第4周:材料表征技术及其应用;第5周: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材料制备实验);第6周:教学案例分析及总结。
《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
《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一、课程背景材料合成与制备是一门建立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三者基础之上的交叉学科,反映材料的组成、构造、性能与技术应用有机结合的物理科学和技术理论,是运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材料的合成、加工和调控,以实现材料合成目的的学科。
材料合成与制备是材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整合和发展了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和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中包括了物理科学、化学科学、材料科学和技术这四大学科的知识。
它在运用科学和技术理论,研究材料的合成、调控、制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及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旨在介绍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技术,对学生的材料相关的科学知识提出有益的补充,为学生今后的实践和研究提供正确的方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从重细节上体会到材料的全局性。
三、教学内容1. 材料合成的基本概念2. 材料合成原理3. 合成方式(1)溶剂法(2)热法(3)熔盐法(4)沉积法(5)凝胶法(6)共和法4. 材料制备方法(1)热制备(2)化学制备(3)物理制备(4)合成制备(5)表面改性(6)模板法5. 材料处理(1)热处理(2)化学处理(3)物理处理(4)表面处理(5)光学处理6. 材料性能测试(1)力学性能测试(2)热物理性能测试(3)电学性能测试(4)光电性能测试(5)机械性能测试四、教学手段(1)理论教学:通过专业讲解,让学生理解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技术;(2)实验教学:介绍实验操作的流程,让学生体验实践实验;(3)案例教学:以具体案例展示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应用和前沿研究;(4)论文讲演: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介绍论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技术沙龙:教师邀请材料合成与制备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及技术沙龙;(6)现场参观:安排实际生产过程及实验当地参观,让学生进行实景实习。
五、教学方法(1)问题教学:可以让学生用问题解析、分析、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2)案例分析:通过专业讲解和学生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领悟课程的核心价值;(3)实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实践课堂上的知识点;(4)小组研讨:学生可以进行小组研讨,促。
材料的合成课程设计方案
材料的合成课程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材料合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过程,能够分析、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材料合成实验。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材料合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掌握材料合成实验的步骤、条件和评价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独立完成材料合成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材料合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设备;材料合成实验的步骤、条件和评价方法;材料合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一章:材料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合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合成方法如溶液法、熔融法、气相合成法等。
2.第二章:材料合成实验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合成实验的步骤、条件、评价方法和常用设备,以及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
3.第三章:材料合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合成在材料科学、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及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材料合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验步骤。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合成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材料合成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掌握材料合成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合成与制备》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材料合成技术》、《材料化学》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设计
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设计介绍材料合成与制备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物质的制备、表征、性能研究、应用等方面。
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作为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合成和制备技术,并在实验中学习到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课程设计内容实验1:材料表征实验目的: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质及其表征方法。
实验步骤:1.使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到样品晶体结构及晶胞参数信息。
2.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样品进行扫描,观察其表面形貌。
3.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对样品进行观察,了解其显微结构特征。
实验结果:学生能够使用XRD、SEM、TEM技术进行样品表征,并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2:溶液法合成金属氧化物实验目的:掌握溶液法合成方法,制备金属氧化物样品。
实验步骤:1.将金属盐和氧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溶解。
2.将溶液加入到搅拌的溶液中,搅拌混合。
3.将混合好的溶液转移到装有胶体微球的烧杯中,在慢慢搅拌的过程中,胶体微球表面会逐渐析出晶体。
4.将析出的晶体沉淀、洗涤,并进行干燥。
实验结果:学生能够使用溶液法合成金属氧化物,并通过SEM、TEM观察、XRD鉴定结构及晶体型相。
实验3:气相沉积制备二氧化硅薄膜实验目的:掌握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二氧化硅薄膜。
实验步骤:1.将硅基片放置在反应室底部,使气象物质经过加热后分解,形成基片表面一层二氧化硅的薄膜。
2.控制反应温度,可以调节薄膜的特性,如晶体结构、单晶或多晶、晶体取向等参数。
3.通过SEM技术观察、XRD测试对制备的二氧化硅薄膜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学生能够使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二氧化硅薄膜,并了解不同反应条件对薄膜特性的影响。
总结以上三个实验内容涵盖了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相关实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材料合成制备课程设计
材料合成制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合成制备的基本原理,理解不同合成方法及适用范围。
2. 使学生了解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合成过程中材料性能变化的原因。
3. 引导学生了解材料合成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材料合成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性能表征和结构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撰写课程报告和学术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材料合成制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交流。
3. 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合成在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操作和学术讨论,使学生全面掌握材料合成制备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材料合成原理:介绍合成材料的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相图等基本概念,以及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等常见合成方法。
2. 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合成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如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等。
3. 实验操作与技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材料合成、性能表征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材料应用领域:介绍合成材料在环保、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材料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材料合成原理及方法概述第二周:化学气相沉积与溶胶-凝胶法第三周:水热合成与溶剂热合成第四周: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第五周:实验操作与技能训练第六周:材料在环保与能源领域的应用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相对应,确保学生能够结合教材深入学习。
材料制备技术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材料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材料制备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过程,以及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材料制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材料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材料制备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材料制备的基本原理,包括材料的定义、分类和制备方法。
2.第二章: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固体ification、融化olidification、气化olidification等方法。
3.第三章:材料的性能,包括机械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
4.第四章:材料的应用,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材料制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效果。
4.实验法:用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材料制备技术》,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材料制备的更多内容。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一些教学PPT和视频,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过程。
材料制备与合成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与合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材料制备与合成的原理,掌握不同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合成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并能够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3. 学生能够了解材料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不同材料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技能,进行简单的材料制备与合成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材料制备与合成实验方案,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材料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关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了解科学家们为人类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材料制备与合成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重要性,形成绿色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实验操作感兴趣,但需引导他们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验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材料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材料科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2. 基本概念:讲解材料的分类、性质及其在制备与合成中的应用。
-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3. 制备方法:介绍不同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 溶液法、熔融法、气相沉积法等制备技术- 制备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和条件控制4. 合成过程:分析材料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
材料制备装备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装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材料制备装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材料制备装备的设计、选型、调试和维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材料制备装备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了解材料制备装备的结构和性能。
(3)熟悉材料制备装备的应用领域和选型原则。
(4)了解材料制备装备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制备装备进行选型和设计。
(2)具备材料制备装备的调试和维护能力。
(3)能够对材料制备装备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材料制备装备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具备工程伦理观念,关注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制备装备的基本原理:介绍材料制备装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设计方法。
2.材料制备装备的结构与性能:分析不同类型材料制备装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
3.材料制备装备的应用领域:探讨材料制备装备在材料合成、加工和制备中的应用案例。
4.材料制备装备的选型与设计:教授选型原则、设计方法和步骤。
5.材料制备装备的调试与维护:讲解调试流程、维护方法和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6.材料制备装备的发展趋势:介绍行业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传授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3.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互动交流。
4.实验法: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小组合作法:分组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知识面。
素材合成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素材合成授课年级:初中/高中授课班级:X年级X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素材合成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素材合成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素材合成的概念和原理。
2. 基本的素材合成技巧。
教学难点:1. 素材的选取和搭配。
2. 创新合成效果的制作。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室,配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
2. 素材库,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3. 素材合成软件,如Adobe Photoshop、Premiere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素材合成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一些优秀的素材合成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素材合成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1. 介绍素材合成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讲解素材合成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分析素材的选取和搭配原则。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素材进行合成。
2.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素材合成软件进行操作。
3.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合成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激发创新思维。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素材合成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拓展训练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素材合成的创新练习。
2. 学生尝试不同的素材合成技巧,制作出更具创意的作品。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创新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鼓励学生分享创作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素材合成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素材合成创作。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 业 课 程 设 计题 目: 年产1200万支四磨汤口服液生产工艺设计院 部: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专业: 材料化学 班级: 1101 学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李 谷 才 完成日期: 2014年6月2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院部:化学化工学院专业:材料化学班级:1101姓名: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黄先威院教学院长:2014年6月21日目录1 引言 (1)2年产1200万支四磨汤口服液生产工艺设计 (2)2.1 四磨汤的制备方法 (2)2.1.1 处方设计 (2)2.1.2 四磨汤制备方法 (2)2.2 四磨汤生产工艺设计 (2)2.2.1 原料预处理 (2)2.2.2 浸出 (4)2.2.3浸出液的净化 (4)2.2.4浓缩配液 (4)2.2.5分装灭菌 (4)2.2.6包装 (5)2.3 物料衡算及设备选择 (6)2.3.1 原材料预算 (6)2.3.2生产设备 (6)2.4生产过程要求与措施 (8)2.5排污方面 (8)2.6酒精回收 (9)2.7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与产品生产周期 (9)2.7.1劳动组织 (9)2.7.2 岗位定员 (10)2.7.3工时定额 (10)3 总结 (11)参考文献 (11)1引言四磨汤由木香,槟榔,枳壳,乌药四味药组成[1],药物纽成虽简单,但临床应用较多且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后世医家对其临床应用有很多研究和阐述。
近几年来的大量资料报道表明,该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2,3]。
四磨汤原出自于宋代严用和著《济生方》,由人参、乌药、槟榔、沉香组成。
其功用为破滞降逆,补气扶正。
方中沉香降气平喘,槟榔行气破滞,乌药调肝顺气,人参补气扶正。
用法采取浓磨温服,则力专效速,故方以四磨汤命名[4]。
现在临床上所用四磨汤口服液主要组成一般为木香,槟榔,枳壳,乌药[5]。
《成方便读》日:“若纯实无虚者,即可去参加枳壳。
”《本草纲目》云:“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
”故现在一般所用四磨汤偏于行气降逆,破滞消满。
该方药物组成虽简单,但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涉及到内外妇儿各科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甜、微苦,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
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等功能[6]。
基于四磨汤在医疗上的良好功效,故对其生产工艺进行研究设计,以期能够获取更为方便有效的生产方式。
设计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四磨汤生产的工艺流程;第二部分主要为生产过程的物料衡算和设备选择;第三部分为生产过程的一些标准及人事安排等。
2年产1200万支四磨汤口服液生产工艺设计2.1 四磨汤的制备方法2.1.1 处方设计处方设计如下:木香37.5g 枳壳37.5g 槟榔37.5g 乌药37.5g 果糖浆240g 山梨酸钾1.5g制成1000ml。
2.1.2 四磨汤制备方法将上述几味药材,石膏加水煎煮两次,每次两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8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80℃)的清膏,加水约至1000 ml,搅匀,冷藏96小时,滤过,滤液加入适量的防腐剂和矫味剂,加水至1000 ml,搅匀,灌封,灭菌,即得。
2.2 四磨汤生产工艺设计四磨汤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较汤剂、合剂复杂。
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中药材的浸出,浸出液的净化、浓缩、配液、分装、灭菌、包装等工艺过程[2]。
另外,为保障生产过程中对蒸汽的需求,同时还设置了动力车间,利用锅炉燃烧产生蒸汽,并通过供气管路输送到各个生产需求部位。
为保障全厂生产用水,还要设置供水站。
所供的水经消毒、过滤系统处理,通过供水管路输送到各个生产需求部位。
四磨汤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2.2.1 原料预处理此工艺操作的目的在于初步破坏原料结构,以便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同时去除固体杂质,防止机器磨损。
用于除杂的设备为筛选机,常用的是振动筛和转筒筛,其中振动筛结构较为简单,使用方便。
用于原料粉碎的设备除盘磨机外,还有锤式粉碎机和辊式粉碎机。
盘磨机广泛用于磨碎大米、玉米、豆类等物料,而锤式粉碎机应用于薯干等脆性原料的中碎和细碎作用,辊式粉碎机主要用于粒状物料的中碎和细碎。
原料预处理的主要质量监控指标见表1。
表1 原料预处理主要质量监控指标监控项目监控方法监控标准频次原药材质量有合格证原料质量标准每批一次洗药后药材质量目测无泥沙、无杂质、无霉变、无非药用部位抽检药材浸润时间手感手指能掐入药材表面为合格抽检干燥温度温度计测干燥温度:75-80℃抽检干燥后净药材质量手感目测干爽、无糊化、无混药现象抽检净药材有合格证净药材质量标准每批一次2.2.2 浸出首先将中药材洗净,适当加工成片、段或粉,一般采用煎煮法进行提取,由于一次投料量大,故煎煮时间每次为1到2小时,通常煎2-3次,滤过,合并滤液备用。
2.2.3浸出液的净化本工艺采用超滤膜分离法,它可以分离药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分离率高,能耗低。
滤膜选用PSA-700或PAN700型。
2.2.4浓缩配液净化后的滤液需适当浓缩,一般以每日服用量在30—60ml为宜。
经过醇沉净化处理后的口服液,应先回收乙醇,再浓缩,每日控制用量20—40ml。
浓缩配液主要质量监控指标见表2。
2.2.5分装灭菌配置好的药液可按注射剂制备工艺要求粗虑、精滤后,灌装于无菌洁净干燥的容器中,密封或熔封。
本工艺可采用热压灭菌法、煮沸灭菌法或流通蒸汽灭菌法。
封装、灭菌主要质量监控指标见表3。
表2 浓缩配液主要质量监控指标监控项目监控方法监控标准频次药材净料有合格证净药材质量标准每批一次加水量设备设置分别加5倍、4倍于群药总量的饮用水抽检相对密度检验 1.232-1.27(50℃测)接近目标时测加醇量称量加3倍于浓缩液体积的80%乙醇每批一次醇沉时间计时24小时每批一次相对密度检验 1.34-1.38(50℃测)接近目标时测表3 封装、灭菌主要质量监控指标监控项目监控方法监控标准频次复合膜装量差异水分分装后质量微生物限度有合格证检验检验检验检验复合膜质量标准9.7-10.3g(或4.6-5.4g,2.76-3.24g无糖)≤4.0%无滴漏现象,批号印制清楚细菌总数≤800个/g;霉菌、酵母菌≤80个/g;大肠杆菌不得检出每批一次抽检抽检抽检每批一次2.2.6包装本工艺根据《管制口服液瓶》行业标准,采用直口瓶包装。
其规格如下:满口容量/ml 规格尺寸/ml10D H d H18.0 70.0 12.5 8.72.3 物料衡算及设备选择2.3.1 原材料预算年产量:1200万瓶每瓶10ml按每年生产工作日为300天,每日不间断生产8小时计算则日生产量V=1200万/300×10ml=400L 即4万瓶木香:M=37.5×400=1500g积壳:1500g槟榔:1500g乌药:1500g果糖浆:240×400=96000g山梨酸钾:1.5×400=600g2.3.2生产设备1、罐体容积及数量的选定静置罐:按提取罐100-150Kg投料,加24倍量醇提,提取液大约为2.4-3.6t,选静置罐为4t,每天需提取两罐,每罐静置24h,这样至少需选用静置罐4个。
醇沉罐:静置罐上清液采用100目不锈钢网过滤头抽入三效浓缩器中浓缩,浓缩速度为800kg/h,浓缩比重为1.1稠膏,用由真空高位罐抽入醇沉罐内,每罐料需一个1.5t醇沉罐,醇沉24h,这样就需要1.5t醇沉罐两个。
浓缩器:采用SJN1000型三效浓缩器一台即可满足浓缩要求2、洗瓶设备采用超声波式洗瓶机,该设备较为先进,具有简单、省时省力、清洗成本低等特点[1]。
本工艺采用YQC8000/10-C型转盘式超声波洗瓶机,该机清洗效果明显。
其额定生产能力为8000瓶每小时,故只需一台即可。
3、灭菌干燥设备采用GMS6000D型隧道式灭菌干燥机,该机由预热段,烘干灭菌段和冷却段组成[1]。
隧道温度可在350度以下任意设定,可保证300℃、40min的灭热源要求。
该机实现隧道灭菌的关键运行参数是设定所需温度,由该机电动系统自动实现、自动保持、自动显示、自动记录。
每班生产结束,主机停机,但风机继续工作,排风门开到最大,强迫高温区降温至某设定值,风机自动停止,实现全过程自动控制。
4、灌封设备采用型口服液多功能灌封机。
该机适用于口服液制剂中的计量灌装和轧盖。
灌装部分采用八头连续跟踪式结构。
具有生产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计量精度高、无滴漏、轧盖质量好、轧口牢固、铝盖光滑无痕迹、清洗灭菌方便、操作简便、变频无极调速等特点[1]。
生产能力为6000-10000瓶每小时,灌量范围为5-15ml。
该机符合GMP要求,是目前国内生产能力最高的液体灌装轧盖设备。
根据日产量可知拥有一台即可。
主要设备及其生产能力见表4。
表4 主要设备及其生产能力设备规格/型号数量生产能力洗药机XY720-1 1 300-500kg/h润药机RY1000-1 1 60-800kg/h粉碎机组ZKF-3-400 1 20-400kg/h三维混合机SBH-800 1 800kg静置罐4m3 4 4000kg醇沉罐 1.5m3 2 1500kg转盘式超声波洗瓶机YQC8000/10-C型 1 8000瓶/h隧道式灭菌干燥机GMS 600D型 1 自设灌封机YD-160/180 1 6000-10000瓶/h三效浓缩器SJN1000型 1 800kg/h2.4生产过程要求与措施严格按照GMP标准进行生产,保障各个环节的生产要求与生产安全。
经上述设计可初步对生产车间布局进行设计,当然不同生产厂家可针对自身的地理位置等进行不同设计。
本工艺设计的车间布局详见图2。
图2 车间平面布局设计图2.5排污方面静置罐,三效浓缩器,醇沉罐.高位罐,酸沉罐等所有罐体的排枵管道均与下水管道相通,也就是说地面上没有排污现象,使车间地面清洁卫生。
2.6酒精回收三效回收酒精的排放贮存方法一直是个大问题,以前是利用真空将酒精吸到高位罐中,再用泵打入高位贮藏罐内,这样真空需经常开机,一年用电费用约3万元左右,一年用水费用约1万元,而且操作麻烦。
本工艺拟将酒精回收至建立在低处的酒精贮藏室,这样可减少资源耗费。
2.7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与产品生产周期2.7.1劳动组织劳动组织设计见图3。
图3 劳动组织安排设计2.7.2 岗位定员前处理、提取车间岗位定员见表5。
表5 前处理、提取车间岗位定员岗位定员(人/班)班次车间主任工艺员核算员前处理提取浓缩醇沉111544111111口服液体制剂岗位定员见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