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

合集下载

关于红军过草地的资料

关于红军过草地的资料

关于红军过草地的资料
红军过草地,是指中共红军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长征中通过各种困难险阻的草地地带。

红军过草地的具体历史事件,主要发生在1935年的长征中。

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艰险的行军,最终成功突围,到达目的地陕西延安的一次重大战役。

红军在长征中穿越了许多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草地地带,这其中的草地地带成为当时红军生存与行军的重要环节。

红军过草地的过程十分艰难。

由于草地地带的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红军士兵要面对高寒、饥饿、缺水等各种困难。

在行军路上,士兵们只能以草根、野蔬果等为食,并遭遇了很多危险的野生动物等。

由于草地地带地勢平坦开阔,红军难以隐蔽,易成为敌人的目标,红军在草地上行军和隐藏时需要特别小心。

为了顺利地穿越草地地带,红军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他们加强了巡逻防范,设立了报警哨,以及进行夜间行军,避免被发现。

红军还将草地地带作为训练和战斗实践的场所,使红军士兵具备在战斗中发起袭击和迅速躲避的能力。

红军勇敢地战胜了草地上的各种困难,通过长征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红军过草地的经历,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象征。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的缩影,也是长征中最艰难、最漫长的旅程。 我们重新回顾历史,要继续继承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 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2-
1-2.爬雪山过草地路线图和时间表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路线图和时间表 红军进入四川后的爬雪山过草地是最艰苦的行军路段。 渡金沙——1935年5月初
抢渡金沙——1935年5月初 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到5月9日 飞夺泸定——1935年5月25日
爬雪山——1935年6月8日到12日 过草地——1935年8月21日到27日
-3-
2-1.为什么要爬雪山
当时有三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走西面,从雪山西坡绕过去。这条路在当时是 商队走的小路,通往川北的阿坝地区。 二是走东面,走东侧的大路,沿途都是人口较多的 城镇可以通往成都。 三是走中间,直接翻越大雪山,克服低温低氧,高寒 高冷的气候环境。 红军选择的是第三条:爬雪山 翻过大雪山,中央红军成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爬雪山也是“出其不意”的决定,才收到了奇效, 成功保存住了中央红军的主力。
-11-
4.爬雪山过草地的人员损失
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 员在万人以上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年6月,近2万人

1935年6月,近2万人的中央红军开始翻越雪山,到8月下旬 穿越草地后,在右路的中央纵队和一、三军团只剩8000人, 在左路的五、九军团剩下约5000人,中央红军减员约7000 余人;1936年7月,二方面军过草地之前有1.6万人,走出 草地时为1.3万人,减员约3000人。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损失 最大,仅第三次过草地即损失近7000人。
-13-
谢谢聆听!
-14-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长征的故事:过草地

红军长征的故事:过草地

红军长征的故事:过草地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终于翻越了夹金山,在前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这次会师使红军的士气大增,两方面的红军都欣喜若狂。

两方面红军会师后,兵力加起来有十万多人。

这种情况对中央红军来说当然是十分值得高兴的,因为装备和给养充足的四方面军,能够大大地缓解中央红军一路行来缺衣少粮的现状。

同时,对红四方面军来说,与怀着共同的心,不懈战斗的同志们相聚也是一件大喜事。

但正值红军队伍士气高昂,跃跃欲试的时候,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tāo)却以种种借口,故意拖延四方面军主力北上战斗。

为维护红军内部的团结,党中央在反复研究之后,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并根据他的部署,对红军队伍实行了一系列调整。

这样,过雪山之前,*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就没能实行下去,而被张国焘的“赤化四川”计划阻止了。

两方无法妥协,以致延误了战机,致使红军在小金县和毛儿盖地区停留了一个多月时间,最终只能选择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大草地北上了。

8月3日,红军制定了夏洮(táo)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

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地区北进;右路军则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地区北上。

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随后,右路军进入了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长征路上的一大挑战。

在这片草地中布满了水草、沼泽、泥潭,除了野草,什么都不长,根本就没有路。

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这是安全的落脚处。

从一个草甸到另一个草甸,跳着前进。

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有的战士又累又饿,实在跳不动,就用棍子探深浅,几个人互相搀扶着走。

但还是有很多人掉进沼泽地里,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他,也跟着掉了进去,越陷越深,再也没能出来。

据说过草地有三怕,第一怕就是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

一开始战士们没有经验,不停地有战士陷进泥潭,旁边的战士们就上去救人,很多都一起牺牲了。

后来有了经验,掉下去的也少了,帮他的同志也掌握了方法:不能动,越动陷得越深,然后站在草甸上用绑腿的布条,几个人一起拉他上来。

红军长征故事:过草地

红军长征故事:过草地

红军长征故事:过草地1935年8月中旬,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分别从卓克基和毛尔盖出发进入生死莫测的大草地。

那草丛间呈深褐色、透着腐臭味的沼泽,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一位战友,另一位战友去救,也被拉了进去。

早上还在一起吃饭的战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老红军袁美义回忆说。

进入草地两三天,红军的干粮就基本上吃完了。

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

老红军彭永清说,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

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就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了。

90岁的老红军程启学至今认为,那是自己人生中最苦的时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走完雪山草地后,我身上的皮肤也换了一层,头发、眉毛、睫毛全部掉光了,2年后才慢慢长了出来。

掉队的人太多,每天能收容掉队者上百人。

晚上露宿,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休息。

第二天起来一推,很多人身体已经冰凉。

长征中,曾负责过收容掉队战友的老红军袁林说,不用路标,顺着战友的遗体就能找到前进的路线。

1935年9月,手握红四方面军指挥大权的张国焘公然分裂红军,率刚刚走过草地的红四方军和部分编入四方面军中的中央红军调头南下。

上次死的人已经被水泡涨了,我们就光着脚在白生生的肚子上走,过了那段路就要洗脚,否则要烂脚!曾经三过草地的刘洪才用尸水横溢来形容再次走进草地的感受。

全师1500多人,从草地出来时剩下不到700人。

过草地时任2军团4师10团副政委的陈浩说,活下来的人,也是靠战友情、同志爱结成的巨大力量支撑下来的。

雪山是哪些,又有多少勇士化山脉?鸟兽绝踪的大雪山,荒无人烟的水草地,究竟吞噬了多少勇士?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党史研究室的研究表明,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

1935年6月,近2万人的中央红军开始翻越雪山,到8月下旬穿越草地后,在右路的中央纵队和1、3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5、9军团剩下约5000人,减员7000余人。

红军过草地的资料

红军过草地的资料

红军过草地的资料
红军过草地是指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大片的草地地区的历史事件。

以下是这一事件的相关资料:
1. 时间:红军过草地事件发生于1935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是长征的重要阶段之一。

2. 背景:红军在长征途中遭受了国民党军队的严重进攻,并面临着围剿的威胁。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和围堵,红军被迫选择通过草地等复杂的地形进行躲避。

3. 目的:红军通过穿越大片的草地地区,以迷惑敌人,减少被发现的可能性,并寻找适合的休息和补给地点。

4. 经过:红军在草地地区行进时,需要面对草丛密布、地形复杂、视野受限等困难。

他们使用了各种掩护手段,如掩护巧妙地利用草丛躲藏、采用变换行进方向等方式。

5. 困境:红军在草地地区行军往往遭遇恶劣的天气条件、缺乏饮水和粮食等困境。

同时,由于敌人的围堵,红军不得不忍受长时间的躲藏和行军,造成了相当大的疲劳和伤亡。

6. 影响:红军通过成功穿越草地地区,成功迷惑和躲避了敌人的追捕,最终实现了红军的成功撤退和生存。

7. 纪念:红军过草地成为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被人们广泛纪念和传颂。

许多红军过草地的地方也建立了纪念碑
和纪念馆,以保留和传承这段历史。

以上是关于红军过草地事件的一些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红军长征故事过草地

红军长征故事过草地

红军长征故事——草地夜行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

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

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

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他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

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那儿搞起来的。

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

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

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

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

”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

“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

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

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

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

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

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

“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秦为胜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那么红军长征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山,经过的充满死亡陷井的草地又在哪里?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叫夹金山。

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夹金山位于四川雅安市宝兴县,这里是通往著名的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说来也巧,夹金山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大雪山,平均海拔4500余米,主峰高达4930米,山顶终年积雪。

当地流传“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歌谣。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

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在这样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又缺医少药,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在长征期间,夹金山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看夹金山风景,恶劣的气候让国名党军队的飞机大炮在此都无用武之地,“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就是夹金山留给红军最深刻的感受。

不过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茂密的原始森林,旖旎的自然风光,晶莹的雪峰,构成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水画卷。

,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逆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湖泊明净,瀑布飞溅,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如今大雪山早已没有当年那般令人胆寒,很多游客对夹金山的美景倒是赞不绝口。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草地位于与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

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为泥质。

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

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

,盘根错节,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主要是藏、、等,形成。

草甸之下,积水,,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不见树木,鸟兽,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

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根部,沿草甸前进。

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

草地恶劣,晴空变幻莫测。

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的。

1935年8月,和指挥部率领的进入草地。

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

为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红军大学等。

为、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

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

将青稞搓成麦粒,再碾成炒熟,便成了;宰杀马匹、,做成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草地之需;还要准备、或辣椒汁。

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还是不够全军之用。

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

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

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

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

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

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

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吞噬。

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

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

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

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

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

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

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

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

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

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

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

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

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

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

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

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

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

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

长征过草地的文章

长征过草地的文章

长征过草地的文章
1935年6月中旬,在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从四川宝兴进入阿坝州,横穿阿坝州出境,历时3个月。

途中,翻越夹金山、梦笔山、垭口山、仓德山和打鼓山等5座海拔在4000多米以上的高原雪山。

红二方面军从滇西进入甘孜地区之后,沿途也翻越数座大雪山后进入阿坝州,横穿阿坝州北部出境。

红四方面军在阿坝州的雪山草地中更是几番辗转,往返进退,历经无数艰难险阻。

红军翻越数座大雪山后,8月进入川西北草地。

川西北草地方圆数百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

红军被迫避开被敌人已占领的大道,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草地前进。

由于地理环境恶劣,昼夜温差惊人,加上食物饮水严重缺乏,不少红军战士在茫茫草地献出宝贵的生命。

经过六天六夜的行军,红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走过茫茫“魔毯”草地。

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伟大的英雄群体,他们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他们的革命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丰碑。

今天的长征路虽然已经没有了战争的硝烟弥漫,但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光荣传统和精神风貌。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的重要体现。

它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奋勇向前。

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和新的辉煌。

过草地三大红军损失惨重:巨大牺牲换来广阔空间.

过草地三大红军损失惨重:巨大牺牲换来广阔空间.

过草地三大红军损失惨重:巨大牺牲换来广阔空间三过草地筹粮困难红军不得已插牌借粮1935年9月,刚刚走过草地的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严令下,调头折返南下。

回去的路上粮食供给更为困难,不少人又倒在泥泞的草甸中。

南下的四方面军部队在川康边苦战十个月,无法建立根据地,难以得到人、物补充,部队人数减至4万多人,干部战士普遍要求北上。

翌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张国焘面对无情的现实,只得同意北上,于是两军又经过草地向甘肃前进。

女红军李伯钊回忆说:“我曾三次过草地。

那是长征中最困难的地段。

第一次用了五天,第二次四天,第三次过大草原的中部,一共走了29天。

” 红二、四方面军最后一次过草地时走的路程最远,时间花费也最多,约有一个多月。

若加上前两次在草地中的折返,红四方面军走过草地的路程最为漫长。

红军第三次过草地时间更长,是由于不能再走松潘地区,不得不走草原的纵深地带。

由于有前两次过草地的经验,总部要求每个战士要准备15斤粮食。

红军停留的藏区本来产粮就不多,经几万大军往返,筹粮更感困难。

红军发动藏、羌族僧俗群众,许多群众积极把存粮卖给红军,一些寺院还把多年积存的粮食和茶叶都拿出来,小寺院往往有几百斤,大寺院则有成千上万斤。

在德荣县龙绒喇嘛寺,赠送红军的青稞达1.5万斤,成为当时记载捐粮最多的寺院。

藏胞支援的牛羊也很宝贵,肉可以吃,皮子拿来做背心、坎肩,穿几个眼还可做皮鞋,走起路来比草鞋好得多。

过草地的“三怕”与“三难” 红军过草地,有“三怕”和“三难”。

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越挣扎就陷得越深,如果抢救方法不得当,救人者和被救者都会被污泥吞噬。

后来人们知道,不能莽撞往上挣扎,只能斜躺着蹬草兜,往浅处翻滚移动,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者腰间拉上来。

二怕下雨--因为这时脚底下的草甸会更软、更滑,稍不慎就会摔倒,掉进泥沼里去。

三怕过河--草地上有不少河,身体虚弱者经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都有战士倒下。

关于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故事

关于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故事

关于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故事老红军刘运坤话音悲壮―――当年就快走出草地了,人却到了极限,怎么也挪不动步,摇摇欲坠,幸亏战友高玉明一把扶住,架着左臂,一边鼓励一路同行。

可在出草地前夜,高玉明自己却不行了,临终前,拼力抖索着双手捧出他负责掌管的团部军旗,闭眼前最后喃喃一句:“团旗,不能倒!”在茫茫大草地上,英勇红军,意志如钢……噙着泪深鞠一躬浑身的热血,刹那间都沸腾了起来!红四方面军战士宋云鹤悲愤心痛:“重返草地时,每走不远,就有一具红军战士的遗体―――那都是第一次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士,全保持着当初的样子。

”老红军张毅亲见:有的,两三个人倒在一起;有的,呈往前爬行的姿势;有的,手里还攥着泥土和青草。

三过草地,老红军张明汉印象最深的不是危险的沼泽,而是遍地的忠骨。

一次一次,战士们每当看到战友遗骸都会噙泪驻足,深鞠一躬。

那天高秋悲,那四望无涯,那英风烈迹。

只有草地上的草自茂盛着,只有草地上的风自吹拂着,一年又一年。

这些事,老红军陈行庚不愿提,就是因为“心里难受。

”七十载,往事仍清晰。

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历经艰辛终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正要展开北上大计,却被张国焘分裂,令红四方面军孤军南下,甚至一度另立中央,与北上的中央红军准确方略南辕北辙,直至一年后难以为继,才再度北上。

万里长征两年,中央红军走了一年,这里又耗了一年。

战士们三过草地,在茫茫原野上,以生命书写忠诚坚定。

而三过草地的转战,也让老红军蒲润三负重伤:第一次被子弹打断手腕,白骨森森,一咬牙捏着继续打,战斗结束再包扎,居然三月自愈;第二次伤在头上,昏死两天两夜后,突然自行醒转;第三次伤在左脚,血流如注,直到现在肉还长不起来。

三过草地,老红军王纪芝所在的队伍有一次走迷了路,走了两天怎么也走不到头,只好折回找当地藏民。

可藏民一听惊恐瞪眼:“要过草地?那是魔鬼居住的地方!”三过草地,战士们是无畏的、英勇的。

老红军李哲民记得,南下的红军十多天连克绥靖、丹巴、东化,在雅安金鸡关以机枪击落了一架敌机,飞机坠落后机尾还挂在电线杆上。

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

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

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㈠四川凯旋摩托车俱乐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考察队”上个世纪的土地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

这次历时两年的伟大远征,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长途转战。

红军将士们除了面对优势敌军围追堵截,还经受了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洗礼,并为此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位于川西北高原上的水草地,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重要地域。

三大主力红军都曾经穿越过这片地域——有些部队还是三次穿越。

在许多幸存老者的记忆中,过草地是长征中最为艰难的日子,自然环境之恶劣和部队就粮之困难,世所罕见,众多红色战士都把年轻的生命交付给了这无尽的荒凉。

然而多少年来,这些堪称经典的穿越路线却始终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几乎所有的长征路线略图要么模糊,要么错讹,甚至连走向也是一笔糊涂账。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撰的《红军长征在四川》中曾这样描绘这片地域:川西北草原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历史上—直为松潘所辖,故有松潘草地之称。

其范围大致为:烈尔郎山(位于今若尔盖县北部)以南,浪架岭(位于今松潘县西端)以西,查针粱子(位于今红原县南部)以北,纵横六百里,面积约一万五千二百平方公里,海拔在三干五百米以上。

地势由东、南、西三面向北略倾,起伏较小,一望无际,为典型的平坦高原。

白河(嘎曲,即噶曲)和黑河(墨曲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河道迂回摆荡,水流滞缓,叉河、曲流横生。

由于排水不良,潴水而成的牛轭湖星罗棋布;并形成大片的沼泽。

水草盘根借节,结络而成片片草甸,覆于沼泽之上。

在河间地带,时有相对高度在百米以下的丘陵起伏;其形态为缓坡平岗,没有棱角分明的山岩或陡急的沟谷。

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时而腾空万里,烈日炎炎,时而阴霾蔽日,电闪雷鸣。

每年五至九月是草地的雨季,本来便已泥泞滞水的草原更显得沧海横流。

在这恶劣的广袤荒原上,不仅人迹罕见,也无鸟兽出入,只是每年盛夏,这无垠的泽国草地边缘才能偶见点点牧骑。

红军长征过草地

红军长征过草地

红军长征过草地1935年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

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8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

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

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

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

死草堆上又长出了大片野草,谁也说不上是不是几百年来就如此。

大树小树一概没有,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

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

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

"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一支褴褛不堪、瘦得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

成千上万的人咳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它还能一师又一师地击败军阀部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顽强、最结实、最有政治觉悟的老战士,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

环境: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沼泽生长的植被形成草甸。

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

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

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

红军过草地故事

红军过草地故事

红军过草地故事在那个年代,红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为了抗日救国,红军艰苦奋斗,浴血奋战。

红军的长征是一段艰难的历程,他们跋涉千山万水,穿越了无数的草地,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

红军过草地的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史诗。

在纷乱的战争年代,红军战士们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重任,他们在草地上奔跑,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信念却是坚不可摧的。

草地上,红军战士们时而跋涉艰难,时而奋勇前进。

他们穿过了茂密的草丛,跨过了泥泞的沼泽,踏过了起伏的丘陵。

他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仿佛在踏着祖国的土地,展现着革命军人的风采。

在草地上,红军战士们经历了无数的磨砺和考验。

他们与自然界抗衡,与敌人周旋,与命运搏斗。

他们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红军过草地的故事,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史诗。

在茫茫草原上,红军战士们迎着风雨,挺身而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赞歌。

他们的身影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赴后继,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

红军过草地的故事,是一部永恒的史诗。

在岁月的长河中,红军战士们的事迹被载入史册,他们的英雄形象被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他们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红军过草地的故事,是一部光辉的史诗。

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军的足迹铺就了一条条光荣的道路,他们的事迹照亮了民族的前行之路。

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红军过草地的故事,永远在我们心中。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

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

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

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

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

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

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

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

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

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

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

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

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

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

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

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

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

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

红军过草地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措施

红军过草地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措施

红军过草地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措施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必须经过各种地形复杂的区域,其中包括草地。

草地地势平坦,但也蕴藏着许多困难和危险,让红军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地形、天气、交通等方面探讨红军在草地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应对措施。

草地地形复杂,红军徒步行军在草地上容易迷路。

草丛密布、高低不平的地形使得前进方向不易辨认,红军容易迷失方向,增加了行军距离和时间。

面对这一困难,红军采取了多种措施。

草地天气多变,红军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草地上行军,红军一方面会受到高温的侵袭,另一方面也会面临短暂但剧烈的降雨。

高温天气容易导致红军士兵中暑、脱水等问题,而降雨则使得道路湿滑,行军速度减慢。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红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高温天气中,红军加强了队伍的体能训练,提高士兵的耐热能力。

同时,红军也加强了水源的储备和补给,确保士兵在行军途中能够及时补充水分。

在遇到降雨时,红军及时调整行军计划,选择相对平坦的道路行军,同时加强对士兵的防雨保护,如提供雨衣等装备。

草地地势平坦,交通条件较差。

红军在草地上行军时,往往面临交通不便、道路狭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红军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

首先,红军加强了对交通路线的勘察和调查,选择相对通畅的道路行军,同时也采取了分散行军的策略,以减少拥堵和交通不便的问题。

其次,红军加强了对交通工具的维护和修理,确保车辆能够正常行驶。

同时,红军也积极开展道路修建工作,清理道路上的障碍物,改善道路条件,提高交通效率。

红军在过草地时面临诸多困难,但他们凭借坚韧的意志和智慧,成功应对了这些困难。

通过研究地形图、设置标志物、加强队伍纪律等措施,红军有效地解决了迷路的问题。

通过加强体能训练、储备水源、防雨保护等措施,红军有效地应对了高温和降雨的困扰。

通过勘察路线、分散行军、修建道路等措施,红军克服了交通不便的问题。

红军的经验和智慧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告诉我们只要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红军过草地事件概括400字

红军过草地事件概括400字

红军过草地事件概括400字
红军过草地事件是指1935年10月22日至28日,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四川汶川白水县草地的一次重要战役。

在这次事件中,红军面临到达草地的困境,由于当地地理条件的限制,草地成为了红军迫切需要突破的难关。

红军过草地的关键问题是草地陡峭的山岭和险峻的河流,使得红军很难通过。

此时,红军正面临着空前的困境,食物短缺、缺少衣物、疲劳不堪,再加上国民党军的追击,加剧了红军的困难。

尽管如此,红军仍决心要突破草地,继续前进。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的突围尝试后,红军终于找到了一条由少数人组成、能够通过草地的小道,并制定了详细的突围方案。

随着红军队伍一步一步地向山上攀爬,躲避着敌人的视线,在强大的意志的支持下,红军成功地突破了草地的困境。

红军过草地事件在红军长征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显示了红军的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还显现了红军的战略眼光和组织能力。

通过这次事件,红军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继续前进,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红军过草地事件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表明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的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象征之一。

同时,红军过草地的成功也为红军长征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使红军能够继续向着最终的胜利前进。

红军过草地事件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红军战胜了困难,继续向前的道路。

它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辉煌胜利,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壮丽篇章。

红军过草地英雄事例

红军过草地英雄事例

红军过草地英雄事例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了许多草地地区,其中不乏英雄事例。

有一次,红军在一片广阔的草地上休整,突然发现一只小狗在远处叫唤。

红军们跟着小狗来到一个小山坡,发现一名士兵失踪了。

红军们开始在附近搜寻,却一无所获。

最后,一名年轻的战士主动请缨,再次前往寻找。

他不断走动,直到发现了那名士兵被困在一个沼泽地里。

年轻战士没有犹豫,跳进沼泽地将士兵救出,但他却失去了生命。

他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感动了所有人,他被誉为红军过草地的英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红军战士因为英勇善战而成为草地上的英雄。

他们在草原上与敌人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用生命和鲜血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他们的英勇事迹被后人铭记,成为革命历史的宝贵遗产。

红军过草地的英雄事例,不仅彰显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蕴含着革命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他们用生命书写了民族和国家的壮丽史诗,永载史册。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草地位于与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

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为泥质。

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

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

,盘根错节,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主要是藏、、等,形成。

草甸之下,积水,,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不见树木,鸟兽,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

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根部,沿草甸前进。

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

草地恶劣,晴空变幻莫测。

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的。

1935年8月,和指挥部率领的进入草地。

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

为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红军大学等。

为、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

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

将青稞搓成麦粒,再碾成炒熟,便成了;宰杀马匹、,做成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草地之需;还要准备、或辣椒汁。

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还是不够全军之用。

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

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

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

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

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

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

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吞噬。

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

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

那个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很难好。

二怕下雨。

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

三怕。

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

,挨冻受饿,冰冷的河水刺激。

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

在他的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淌,突降,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

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草地。

其次是食难。

准备的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难熬。

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

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

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

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

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

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

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

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充饥。

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重则中毒死亡。

这就要学会辨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

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甚至皮毛脱下来,还有,煮着吃。

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

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

有的战士,、都喝过。

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说,这不是杜撰的,他们访问过的就是这么讲的。

这在我们今天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的。

阿坝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接着说:凡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就不得不宰杀坐骑、牦牛东。

彭德怀率领的3军团是殿后的,准备的干粮少,能吃的野菜之类早被前边的部队吃光了。

部队要了,他只好将饲养员叫来问:“还有几匹?”老饲养员回答:“连军团长那匹黑骡子在内,有6匹。

”彭德怀下令:“全部杀掉。

”老饲养员坚决不肯杀,彭德怀说:
“我也舍不得,现在连野菜都没得吃,只有杀了牲口,才能出草地。

只要人在,牲口,敌人会送来的。

”这样,把牲口杀了,他们军团部只留一点,肉全部分给各了。

就是这点肉,救活了许多红军战士。

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

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

死亡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须向导,顺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

再次是御寒难。

草地天气,,极大。

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万里,;下午往往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或者雾雨朦胧;夜间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人们瑟瑟发抖。

红军战士过草地前,大多衣单体弱,准备的、哪能够几万人穿!为了御寒,各人穿戴五花八门:穿着厚衣的有之,穿着或的更多;裹着的有之,更多的是披着各种;头戴者有之,顶着、打着者不少;脚穿皮鞋或兽皮的有之,仍然穿着甚至赤脚的也不少。

太冷了,有的就喝点酒或咬点辣椒驱寒。

但酒辣椒都带的少,不够用,两三天后也没有了。

这样在泥沼草地行军,真可谓“交迫,交加”。

阿坝的同志讲:他们访问的老红军说,在草地的几天里,脚是湿的,衣服是湿的,到了,地是湿的,是湿的,身上几乎没有干过,能冻死人。

饥寒、疲劳、疾病夺去了许多战友宝贵的生命。

在回忆录中写道:过草地那些日子,天气是雨一阵,身上是干一阵湿一阵,肚里是饱一顿饥一顿,走路是深一脚浅一脚。

软,水渍渍,大部分人挺过来了,不少人下去了。

还有难。

草地净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

行军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个土丘、河边、高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宿营。

如果找不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就只好在草地里露宿。

怎么露宿?或者就地而卧,或者坐着打盹,或者睡一会。

往往两人依偎在一起,这样还暖和一点。

若有块油布用树枝架起遮挡风雨,就算是很好的条件了。

有时晚上风雨交加,用树枝架起的油布,既遮不住风雨,也挡不住寒冷,就会在风雨之下熬过一夜。

在草地里露宿还担心睡着后,跌倒或滚到深水泥沼里去,这样就没命了。

因此,有时几个人轮流“值班”,以免发生不幸。

但是,夜晚太冷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往往会看到草地上长眠着一些战士,甚至是跟自己背靠着背休息的战友。

红1军团有一个班,就是这样整整齐齐地两人一组,背靠着背,怀里抱着,像熟睡了的样子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有个收容队。

过草地,每天都有掉队的。

饥饿、寒冷,加上缺医少药,有增无减。

当时既无医院,又没那么多担架,完全靠每个伤病员拄着棍子,着部队走。

每天掉队的有三四百人,其中大多数都跟上队伍,但也有不少同志跟不上。

后来打响第一枪,志愿军118师师长,当时是个,病得迷迷糊糊,是靠拽着团长的才走出草地的。

晚上露宿时,掉队的同志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休息。

第二天,收容队同志去叫他们时,一推一摸,他们的身体完全冰冷僵硬,他们就以这样的“睡姿”离开了这个世界。

特别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后两天,像这样静静地长眠在草地的是成片成堆,多达几十人。

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优良纪律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发扬了令人感动的友爱,没有垮掉,没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终于在的威胁下夺路而出。

上将后来在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这正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红1军团过草地是左翼,在快走出草地的前一天,给作后卫的红3军团彭德怀发去,一方面将沿途经过情形和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另一方面请他们协助掩埋前面牺牲的同志。

后来,随3军团行动的回电说:据3军团收容及沿途掩埋烈士尸体统计,1军团掉队落伍与牺牲的在400人以上。

徐向前是率领右路军过草地的前敌总指挥,他在回忆录中说:一方面军一直长途跋涉,体力消耗太大,实在禁不住恶劣环境的折腾,过草地减员尤多。

但一方面军究竟牺牲了多少同志,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这样极端恶劣的,也使部队减员不少。

阿坝党史研究室曾提供了一个资料: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期间,在万人以上。

的夫人刘英在回忆录中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这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

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