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利贞2007现代汉语的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
或然情态“かもしれない”与“也许”的用法比较
或然情态“かもしれない”与“也许”的用法比较作者:***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3期摘; 要:日语中的“かもしれない”与汉语中的“也许”都属于或然性情态,汉语的“也许”通常也被译为“かもしれない”,但两者有异有同。
它们都是说话人对客观命题的不确定推测,是对命题内容能否成立或实现的可能性的判断;都有表选择的意思,当它们置于前后矛盾的事项中时,表示二者(或多者)择其一;都属于委婉表达。
“かもしれない”位于句末,而“也许”可置于句首、句中,句末的情况较少。
“也许”一般不用于对过去的推量。
“かもしれない”与“也许”各自有其使用规范,翻译时也不可完全等同。
关键词:かもしれない;也许;情态;或然性;推测情态是说话人对所述命题内容的主观态度和情感,体现了话语者的主观性,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
各国的语言学者都对情态进行了深入研究。
“かもしれない”是日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的句末表现形式之一,是日语学习者要掌握的初级语法点,其接续及意义都比较简单。
在日语教科书里通常被翻译成“也许”。
汉语的“也许”通常也被翻译成“かもしれない”。
“かもしれない”和“也许”都属于或然性情态范畴,是说话人对事件的不确定推测,是对命题内容能否成立或实现的可能性的判断。
两者在使用时必然有其相似性,但又不是完全等同。
因此,在具体使用与汉日翻译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本文对“かもしれない”和“也许”各自的用法进行探讨,并从互译的角度考察两者的异同。
一、日语情态的定义与分类日语在表现情态时,存在有标记和无标记两种形式。
有标记是指动词的词尾形态、助词、句尾终助词等这些用来表现情态的具体的词汇形式;无标记是指句中無情态副词修饰、句末无表情态的终助词共现、以动词的原形结句的形式。
中右实(1997)将英语中的“modality”音译为“モダリティ”,作为语义研究的一个术语引进日语。
英语“modality”是指“can/may/must/will”这类带有形式标记的情态助动词。
现代汉语动词敢的道义情态意义及其句法要求
步测试,它的语义不属于[可能],那么再依据测试句2,
测试句2:M+VP,可能+不+VP
(3) 明天可能是晴天,可能不是晴天。 ([可能]类) 明天也许是晴天,也许不是晴天。 ([可能]类) (4)#明天一定是晴天,一定不是晴天。([必然]类) #明天肯定是晴天,肯定不是晴天。([必然]类) #明天必然是晴天,必然不是晴天。([必然]类) #明天准是晴天,准不是晴天。 ([必然]类) (5)#明天大概是晴天,大概不是晴天。([盖然]类) #明天应该是晴天,应该不是晴天。([盖然]类) #明天很可能是晴天,很可能不是晴天。([盖然]类)
1、认识情态
强、弱两个等级的认识情态语义研究得较为充分, 高强度的认识情态一般称为[必然],低强度的认识情 态一般称为[可能]。以下是[可能]和[必然]的定义: [可能]:命题在至少一个可能世界中为真 。
[必然]:命题在所。在许和平(1991)、渡边丽玲(2000a)等学 者的研究中,汉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强度只有高、低两
也许 < 可能 < 大概 < 很/非常/十分/极可能 < 会
我们之所以只区分[可能]、[盖然]、[必然]三个等
级,是因为这三个强度等级虽然是语义上的分类,但
它们在句法上有不同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采用 语义强度三分的方案,而没有采用更常见的[可能]、
[必然]二分的方案,也没有分为四个等级或更多。
2、道义情态 道义情态语义强度的研究不如认识情态充分。用 “可能世界”的表述方式来定义认识情态范畴中的[必
都认为“强度”可以分弱、中、强三个等级。
彭利贞(2007:160)情态语义强度表
弱 中 强
道义情态
[许可]
[义务]
现代汉语情态副词与动词情状的同现研究
现代汉语情态副词与动词情状的同现研究从情态意义的角度给情态副词进行分类,得到了一个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的分类系统。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情态副词与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同现限制的问题,命题情态副词、事件情态副词与静态动词同现能力有差异;命题情态副词、事件情态副词、动态动词小类中的持续动词、终结动词、瞬间动词的同现也存在不同的选择。
标签:情态副词动词情状类型同现一、情态副词的分类以往的研究多把“情态副词”称为“语气副词”,张谊生(2000)称为“评注性副词”,情态副词是在语义、句法分布、篇章连接功能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的一类副词,学界对情态副词的下位分类分歧也较大(张谊生,2000,史金生,2002)。
考虑到“语气”范畴与“情态”范畴关系密不可分,这里我们参照Lyons(1977)和Palmer(1986,2001)的情态分类体系,主要在Palmer(2001)的情态系统分类的框架基础上,依据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的特点,从情态意义的角度给情态副词进行分类,得到了一个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的分类系统(见表1)。
我们把情态副词分为命题类情态副词和事件类情态副词两大类。
命题情态副词主要与说话人对命题真假的判断有关,具体包括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性与必然性的测定以及对命题为真的信心程度。
事件情态副词主要包括说话人对已然或未然事件的评价、对现在或将来事件的态度以及对某些非断言事件实施的意志与情感所涉及的心理动力。
命题情态分为测度和肯定两小类,事件情态分为评价、意态两个小类。
二、动词的情状类型陈平(1988)指出,情状类型是根据句子的时相(phase)结构划分出来的类别。
决定句子的情状类型最基础,最重要的是动词。
汉语句子存在5种情状类型,即状态、活动、结束、单变和复变,而每一种情态类型又有两类或三类动词出现,得出10类动词。
Vendler(1967)、邓守信(1985)、郭锐(1993,1997)等都专题讨论到动词的情态类型。
郭锐(1997)按动词过程结构不同给动词进行分类,实际上是总结了动词情状类型,分为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两大类,静态动词分为四小类,动态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两小类。
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
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一、本文概述情态是人类语言中表达说话者对事件或命题看法和态度的重要语法范畴。
情态动词作为实现情态功能的主要手段,在汉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汉语情态动词的特性、分类、功能及其在语境中的实际运用。
通过对汉语情态动词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系统的特点,进而揭示汉语母语者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
本文首先将对情态及情态动词进行定义和分类,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随后,我们将分析汉语情态动词的基本语法特征,包括其句法位置、搭配关系以及与其他词类的互动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汉语情态动词的语义特征,揭示不同情态动词在表达不同情态意义时的细微差别。
除了对汉语情态动词的静态描述外,本文还将关注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动态运用。
我们将通过大量语料分析,揭示汉语情态动词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规律,以及它们如何与其他语言成分共同构建完整的语义和语用功能。
我们还将比较汉语情态动词与其他语言情态表达方式的异同,以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认识汉语情态动词的独特性。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汉语情态动词的各个方面,以期为汉语语法研究和语言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情态的基本概念情态,简单来说,是指语言表达中体现出的说话者对事件或状态的主观态度和看法。
在语言学中,情态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语言的表达功能、人际交流以及语境等多个方面。
在汉语中,情态主要通过情态动词、助动词、语气词以及一些特定的语法结构来表达。
情态动词是汉语中表达情态的主要手段之一。
它们不仅具有表示时态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说话者对事件或状态的主观态度和看法。
例如,“能”“会”“应该”“必须”等情态动词,在句子中能够表示能力、可能性、义务、推测等多种情态意义。
除了情态动词外,助动词和语气词也是汉语中表达情态的重要手段。
助动词如“要”“得(děi)”“敢”等,通常与情态动词配合使用,进一步丰富情态的表达。
而语气词如“了”“呢”“吧”等,则通过改变句子的语气,来传达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和语气。
表示能力的“能”“会”“可以”
表示能力的“能”“会”“可以”秦妍;曾传禄【摘要】“能”“会”“可以”在表示“能力”义时各有自己的分布范围和语义侧重点。
句法上,表示能力的“会”前面可以加范围副词“只/仅”,而“能”“可以”前面加“只/仅”表许可义,不表能力义。
语义语用上,“能”表示的能力是受限定的,“会”表示的能力则有“通性”的性质,而“可以”表示的能力强调客观上无妨碍。
%The most important common meaningamong“Neng”,“Hui”and“Keyi” as auxiliary verbs is“a-bility”.In the meanwhile, they pay their attention to different aspects when expressing this meaning.From perspective of syntax, adding“Zhi” or“Jin” in frontof“Hui” represents that somebody has the ability to do a certain thing while adding“Zhi” or “Jin ” in front of “Neng ” and “Keyi” means that somebody is permitted to do something.From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the ability expressed by“Neng”is limited, the ability expressed by“Hui” is general while the ability expressed by“Keyi” emphasizes being unobstructed.【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6页(P114-118,124)【关键词】能;会;可以;能力【作者】秦妍;曾传禄【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4“能”“会”“可以”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常见的三个情态动词,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①中被列为甲级词汇,同样,《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②在对情态动词的词频统计中,“能”排第二位,“会”排第三位,“可以”排第四位。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情态研究的现状、意义、方法、成果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情态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意图等。
通过对情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提高自然语言处理和等领域的研究水平。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研究现代汉语情态对于深入了解汉语语言特点、提高汉语语言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情态研究在跨文化交流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主要涉及情态动词、情态副词、语气系统和语调等方面。
情态动词如“可以”、“应该”、“愿意”等,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看法;情态副词如“简直”、“似乎”、“非常”等,则通常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达程度、方式、条件等信息。
语气系统包括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等语气,表达了说话人的情感和意图。
而语调则通过音调、音量、音长等语音特征,传达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理论方面,学者们对现代汉语情态的表达方式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和观点。
在应用方面,情态研究为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例如,在机器翻译中,通过研究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的翻译规则,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相较于其他语言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现代汉语中情态表达方式丰富多样,既有词汇手段,又有语法手段,这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其次,现代汉语中情态表达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态度色彩,这使得情态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然而,现代汉语情态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非典型情态现象的研究尚不充分,对于情态的动态变化研究不足等。
针对现代汉语情态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我们提出以下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首先,需要加强对于非常规情态现象的研究,例如口语中的非典型情态动词、网络语言中的创新情态表达等。
其次,应注重情态的动态变化研究,以适应语言随社会变迁而变化的要求。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第一章绪论、研究目的及意义汉语情态动词又可称为能愿动词或助动词,汉语语法中有关情态动词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马氏文通》中就已经提到“助动词”的表“势”作用,此后的文献中虽没有明确提到情态动词,但也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到了情态动词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有关情态动词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和英语语法下的情态动词的研究相比还是比较薄弱的。
汉语情态动词的深入研究对于第二语言在情态动词教学方面有着重要的帮助,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我们发现己有的汉语情态动词的本体研究成果并不能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给我们的情态动词的研究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课题。
本文以生成语法理论为基础,着重于英、汉情态动词的不同点,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汉语情态动词的词性、分类以及留学生习得汉语情态动词的过程特点等问题。
用具体的现代汉语语料来分析验证汉语情态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并选取母语为英语、目的语为汉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
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对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从中发现汉语情态动词在第二语言成人习得中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拟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来分析汉语中的典型情态动词,通过汉英情态动词的对比发现汉语情态动词自身的一些特征,并采纳Huang(1988)中对汉语情态动词的分类(Huang(1988)将汉语的情态动词分为控制情态动词和提升情态动词),紧扣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二语习得者在习得汉语控制情态动词和提升情态动词时有什么不同,以此来促进对外汉语的教学。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 针对留学生习得汉语情态动词的实际问题,根据汉语自身特点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将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相结合,找出行之有效的汉语情态动词的教学对策,使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独特的汉语词类。
2. 汉语情态动词的深入研究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第一章绪论一、研究目的及意义汉语情态动词又可称为能愿动词或助动词,汉语语法中有关情态动词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马氏文通》中就已经提到“助动词”的表“势”作用,此后的文献中虽没有明确提到情态动词,但也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到了情态动词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有关情态动词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和英语语法下的情态动词的研究相比还是比较薄弱的。
汉语情态动词的深入研究对于第二语言在情态动词教学方面有着重要的帮助,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我们发现己有的汉语情态动词的本体研究成果并不能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给我们的情态动词的研究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课题。
本文以生成语法理论为基础,着重于英、汉情态动词的不同点,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汉语情态动词的词性、分类以及留学生习得汉语情态动词的过程特点等问题。
用具体的现代汉语语料来分析验证汉语情态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并选取母语为英语、目的语为汉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
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对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从中发现汉语情态动词在第二语言成人习得中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拟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来分析汉语中的典型情态动词,通过汉英情态动词的对比发现汉语情态动词自身的一些特征,并采纳Huang(1988)中对汉语情态动词的分类(Huang(1988)将汉语的情态动词分为控制情态动词和提升情态动词),紧扣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二语习得者在习得汉语控制情态动词和提升情态动词时有什么不同,以此来促进对外汉语的教学。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针对留学生习得汉语情态动词的实际问题,根据汉语自身特点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将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相结合,找出行之有效的汉语情态动词的教学对策,使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独特的汉语词类。
2.汉语情态动词的深入研究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
二、国外发展趋势1.关于情态动词名称和词类归属问题的争论有关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汉语语法的研究,黎锦熙(2001)第八章“动词细目”里就用上了“助动词”这个术语,说它是“帮助动词占其一部”的。
从力量与障碍看现代汉语情态动词“可以”、“能”、“会”
从力量与障碍看现代汉语情态动词“可以”、“能”、“会”侯瑞芬提要:“可以”、“能”、“会”的意义和用法多有交叉,我们从动力与障碍的概念出发,认为“可以”、“能”、“会”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可以”强调外部障碍的消失,“会”强调主体实施行为的内在力量,而“能”则兼有内在力量和障碍消失两种意义。
这里的力量和障碍在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分别表现为物理的力量和障碍、权威的力量和障碍以及认识的力量和障碍。
关键词:力量障碍动力情态道义情态认识情态1.引言1.1前人研究及问题“可以”、“能”、“会”是汉语中的三个基本的情态动词,从情态(modality)的角度看,它们涉及到动力(dynamic)情态,道义(deontic)情态和认识(epistemic)情态。
一般认为,动力情态的意义是基本的,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的意义是从动力情态的意义发展来的(Coates1983;Palmer1986; Bybee199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这三个词的意义做这样的归纳:表一“可以”、“能”、“会”的义项归并(说明:√表示“有该义项”。
)可以看出,现代汉语中的“可以”、“能”、“会”在很多义项上都存在交叉,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三个词的异同进行了研究(吕叔湘1980;周小兵1989;鲁晓琨2001、2003、2004;渡边丽玲2000a、2000b;陶炼2002;郑天刚2002;许和平2003;徐丹2004;赖鹏2006;彭利贞2007b等)。
主要有这样一些发现:在结构上,表示“能力”时,如果“动词前有副词”、“动词后有补语”、“所+能+VP”(周小兵1989),动词后有数量结构、介词结构(渡边丽玲2000a)时,只能用“能”,不能用“会”。
也有两种结构只能用“会”,不能用“能”。
一是VP移位于“会”前面的句子;二是“会”后省略了VP的否定句(周小兵1989)。
表示“可能性”时,肯定式的陈述句很少用“能”,否定句中句末有表示肯定语气的“的”或动词后面有补语时,也不能用“能”(周小兵1989)。
汉语意愿类情态动词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汉语意愿类情态动词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作者:黄晨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10期【摘要】意愿情态是动力情态下位分类的一种,表达说话人对尚未發生事物的评价以及趋向于实现该事物的态度。
现代汉语表达意愿情态意义的手段主要是情态动词,如“要、想、愿”等。
本文考察现代汉语意愿情态的语义特征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对维吾尔语意愿情态范畴进行初步考察。
【关键词】意愿情态;情态动词;对应表达【中图分类号】H212.3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19年度喀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汉维意愿情态的表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2019G1289)。
引言“情态”是指人的心理与活动的情况,主要有认识、道义、动力三种情况。
动力情态是指说话人有能力或有意愿从事某事[1](彭利贞2005),意愿情态是动力情态的一种,表达说话人对尚未发生事物的评价以及趋向于实现该事物的态度[2](高亮2015)。
意愿情态作为动力情态的下位分类,主要表达说话人对尚未发生事物的评价以及趋向于实现该事物的态度。
“情态动词”这一名称源于英语语法系统,用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对动作行为的看法或态度。
一、现代汉语意愿类情态动词情态动词是现代汉语表达“意愿”情态意义的主要手段。
本文对现代汉语典型的意愿类情态动词“要”“想”“愿”进行研究,[4]探究现代汉语意愿情态表达方式的语义类型及特征。
(一)意愿类情态动词“要”现代汉语“要”可以作为动词、连词和情态动词使用。
在作动词时常表将来时意义,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
而“要”作意愿情态动词时表示说话人“实现某个目标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意志”。
例如:(1)前些日子,楚云飞给李云龙带信,说要见面聊聊。
(2)她决定要拿它。
表示将来时的“要”与表示情态意义的“要”,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当主语不指人或“要”后的动词是非主性动词时,“要”表将来时意义。
例如:(3)日期还没有定,不过也很快,就要下定了。
(4)仗有你打的,前面攻击不顺利,你们早晚要上。
论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
。
e
t o
+
动词 原 形
;
表 示 过去的 必须 用
o
ha d
i gh t n r
s
,
a
y
、
,
。 o u
ld
,
。 a n
;
to
+
动词 原 形
如
:
②表 示 很 可 能 的 ③表 示 肯 定 的
kl
r i n
o e
“ ”
h
o u
ld
o u
g h t t。
、
w
o u
ld
、
w il l ;
,
①w
”
e
r n r n
“ ”
,
u
g h
t t 日八,
o u
n l d 腼111/ r
,
u s
t
b e Jh o
n
.
乙回
e e l d 必 要 必须
“ ” “ ” “
’
答 时 显然 尚未 见到 是 谁
能 性 程 度不 同
。
只 是作 了推 测 而 推 测 所表 示 出的可
n e e d ( 表 示 现 在或 将 来 的 必 要 和 不 必 用 l
,
在实 际 运用 中 我 们
,
二 情 态 动词 表 示 必 要 性 的 用 法
发现情 态动词 所表 达的 情 态 大 多 集 中在表 示 可 能
” “ ”
,
“
”
、
“
必要
”
、
“
允
。
从实 际 表 达出 发 我 们 把 必须
,
小说《蛙》中汉语情态动词的日译技巧
2 . 但 能够成为姑姑丈夫的那个男人 , 到底在哪里呢? 伯母 夫c 二 才 1 , 为土弓 男 、
匕 乃 ?
得不说” 等等 。其余后置的分句 中如果 出现 了“ 必须 ” , 一般翻
译为“ c 于 札c 岛 、 ” 。 ( 三) 认识 + 可 能 1 . 现在 想起 来她 大概患有牙周炎 0 、 圭l 二L 思 弓5 二 、 彼女 c 允 L 上弓。 齿槽 c 二困, )
二、 本 文 的 研 究 方法
2 . 履行 职责是痛苦的 , 但我 必须伪装 出兴高采烈的样子 。
羲耪 老果允t - c 耋 苦痛 L
振I ) 老L c 于 扎c f 岛 。
、 扣L c 墨 毛 ) 嬉L c 各
本文试图从翻译学的角度出发 , 总结归 纳“ 道 义情 态” 和
( -) “ 义务 ” + “ 必要”
、
汉语情态动词的分类先行研究
彭利贞( 2 o o 7 ) 将汉语情态动词分为“ 认 识情态 ” 和“ 道 义
情态 ” 两种 , “ 认 识情态 ” 分为 “ 可能 ” 和“ 必然 ” 两种 , 例 如会 、 要、 能、 可以 、 大概 、 一定 、 必然 。“ 道义情态” 分 为“ 许可” 和“ 必
刘思宇张颖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本文从翻译学的角度总结了莫言小说蛙中情态动词的日译技巧本研究认为当必须所在的分句在复合句中的前部分则必须往往不必译出
—
—
小说《 蛙》 中汉语情态动词的日译技巧
。刘 思 宇 张 颖
( 江西师范大学 国际教 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 3 0 0 2 2 )
鱼 。
解释 : 例1 与例2 例3 相比, 告诉我们“ 必 须” 一 词有 时候不
汉语情态动词“能”的维语表达方式初探
汉语情态动词“能”的维语表达方式初探作者:李孟夏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3期摘要维吾尔语中“能”的表达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应用于主观能力的表达,另一种应用于客观可能性的表达。
因此受这两种固定形式的影响,学习维吾尔语的汉族学生在进行“能”的翻译时,总是习惯于套用维吾尔语中的这两种表达形式。
实际上,维吾尔语中的这两种基本表达形式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汉语中“能”字的所有汉语语义。
所以,对于学习维吾尔语的汉族学生来说,应该根据汉语中“能”字表达语义的不同,选择符合维吾尔语表达习惯的表达形式进行表现,避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关键词情态动词“能” 维语表达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情态动词最初是从英语的语法里借鉴来的一种语法类别,主要表示的是说话人的情绪、态度和语气,汉语中的能愿动词与它对应。
而近年来,在汉语中也逐渐有了情态动词这一说法,还有些研究语法的学者也开始了针对汉语中的情态动词而进行的专门研究。
汉语中表情态的词很多,比如“能、可以、会、敢、应该、需要、愿意”等等。
本文着重就“能”在维语中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
1 情态的定义及分类1.1 情态的定义对情态进行研究的学者不在少数,但他们对情态的理解并非都是一致的,因此对情态的定义角度自然会有一些出入。
如彭利贞(2006,37-38)在《现代汉语情态研究》一书中曾提到:Lyons(1977:452,787-849)从多个角度给情态下了定义,主要包括:(1)情态是说话人对句子所表达的命题或命题所描写的情境的观点或态度。
(2)情态是句中的命题以外的成分或修饰成分。
(3)情态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或观点的语法表现或语句中的那些主观性特征。
(4)情态指语句中的非事实性成分。
Steele(1981)等从语义学的角度阐述情态的概念。
他认为:情态就包括“可能性或与之相关的概念,许可,盖然性或与之相关的概念,义务,必要性或与之相关的概念,要求”。
非意愿与“非Vp不可”的认识情态表达
2020年第3期No.32020华文教学与研究TCSOL Studies总第79期Sum No.79[收稿日期]2020-04-20[作者简介]彭利贞(1965-),男,江西会昌人,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汉语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电子邮箱:***************.cn 。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的研制和教学参考语法书系(多卷本)”(17ZDA30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全句功能范畴的句法实现位置研究”(15BYY140);浙江大学文科教师教学科研发展专项资助1.引言“非Vp 不可”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很高的情态构式,它有丰富的表义功能。
“非Vp 不可”是“非……不……”构式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凝固构式。
徐复岭(1981)、许维翰(1981)、邵敬敏(1988b )、贾甫田(1990)、朱志平(1995)、黄永健(1995)、张谊生(2000)、董金明(2000)、程晓明(2001)、李卫中(2002)、杨玉玲(2002)、高晓梅(2003)、完权(2006)等对情态构式“非Vp 不可”表达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对这个构式表达的意义进行了分类。
综合起来,对这一构式的认识主要有:“非Vp 不可”格式用“非”否定“Vp ”,再用“不可”指出“没有这种动作、行为、事物是不行的或不可能的”;“非Vp 不可”一般常有“不是好的结果”等言外之意;“不可”脱落的用法已经渐趋普遍,这时“非”独自承担“必须”之类的意义;是一种以双重否定表示强调的句子,强调的重点在“非”字后的第一个语言成分。
程晓明(2001)把“非Vp 不可”构式的意义归纳为下面几点:(1)事态发展将一定会这样;(2)表示客观情况逼迫,不得不如此;(3)表示完成某事所需的必要条件;(4)表示强烈的愿望或不可动摇的决心。
张谊生(2000)的归纳比较简明,我们可以把他归纳的三种意义称为“必欲”“必要”“必然”。
“的”字情态意义与时体意义探析
“的”字情态意义与时体意义探析目前语言学研究界对“的”的情态意义和时体意义的论述仅限于在少数讨论“的”字问题的著作或文章中提到,多热衷于跳过这个层面直接讨论“的”的归类问题。
本文以句子为平面,从功能角度探析“的”的情态意义和时体意义,对其语用价值进行肯定,并尝试用“知情状态”这一概念对其根源进行阐释。
一.“的”之情态意义(一)“的”具有情态意义对情态语义范围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
“鲁川(2003)指出,情态范畴是言者基于其固有认识面用标记来附加到语言中的情绪或态度之类的主观信息范畴,总的说来是言者基于其主观的立场、观点而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评议’。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本文讨论的“的”,指作为非结构助词的“的”,它在句中的存在一般不是出于结构上的需要,也不是隶属于某个词或短语的后附成分,而是属于整个句子,表达说话者一定的情感、情绪或态度,使句子产生一种附加的情态意义或加强句子已表达的某种情态意义,是具有一定情态作用的语法成分。
因此,我们认为,根据鲁川先生的观点,“的”可以作为情态标记之一。
据考察,“的”在句中表情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说话者对言说对象的主观推测,表明一种强烈的主观愿望或自信。
如:①我想我和冠晓荷一定可以成为莫逆之交的!(老舍《四世同堂》)②无论你把大门关得怎样严紧,他们也会闯进来的。
(老舍《四世同堂》)2.说话者对事实的确信和肯定。
如:③她是机灵人,不会不懂的! (曹禺《雷雨)④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3.说话者对某一结论作出解释或对造成某一后果原因的确认。
如:⑤他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把群众中这些可贵的东西,集中起来……”(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⑥这都是闰八月闰坏的,逢到闰八月,一定有刀兵。
(夏衍)4.流露出说话者责备、同情等情绪。
论现代汉语中表示道义情态的“不敢”
论现代汉语中表示道义情态的“不敢”∗--兼论表示道义情态的“敢”义词句法分布的蕴含共性林刘巍;张寒冰【摘要】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敢”除了表示动力情态“没勇气”以外,还可以表示道义情态“不许可”。
表示道义情态的“不敢”具有“低正式度”的语体特征;只能用来提出道义要求,无法用来陈述道义的存在。
主语的人称、认识情态和时间是分化“不敢”的动力情态意义和道义情态意义的重要手段。
综合分析古代文献以及汉语方言和其他语言的材料,表示道义情态的“敢”义词在句法分布上遵循“否定>疑问>肯定”这一序列,表现出蕴含共性。
%In mandarin Chinese,in addition to presenting the meanin g of dynamic modality “dare not”,the structure “bugan”(不敢)also expresses the meaning of deontic modality “prohibit”.The structure “bugan”that indicates a meaning of deontic modality is stylistically characterized by a low level of formality,and is only used to claim deontic requirements rather than stating the deontic exist-ence.Person, epistemic modality, and tense are three methods to disambiguate the structure.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lassical Chinese,Chinese dialects and other languages,the de-ontic meaning of modals which originally referred “gan”(敢)follows an order of “negation > interro-gation > affirmation”in syntacticdistribution,demonstrating an implicational universal.【期刊名称】《语言科学》【年(卷),期】2016(015)003【总页数】10页(P245-254)【关键词】不敢;道义情态;动力情态;歧义;蕴含共性【作者】林刘巍;张寒冰【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28;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4“不敢”这一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可以表示情态(modality)意义。
现代汉语情态量值表达方式探析
现代汉语情态量值表达方式探析魏小红;于芹【摘要】情态动词是现代汉语表达情态的主要方式之一。
现代汉语主要通过换用情态动词或副词、情态动词连用或与副词连用和句类变换等三种方式,来表现情态量值的层级变化,体现情态动词以言行事的语用功能。
通过对情态量值表达方式的讨论,来考察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语义和语用功能,可以加深对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表达情态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助于指导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Modal verb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express one’s mood in modern Chinese. Modern Chinese exhibits the hierarchical change of modal value and reveals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modal verbs mainly through three ways:alternative use of modal verbs, modal verb series, or adverb series and sentential variation. After that, 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odal verbs in modern Chinese which can express mood;besides, it can help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vocabulary in foreign countries.【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现代汉语;情态量值;情态动词;副词;句类【作者】魏小红;于芹【作者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安徽亳州236800;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4情态是说话人对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或命题成真做出的判断以及所持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义的情态动词
• • • • (2)他想来。想[动力情态:意愿] (3)他肯去。肯[动力情态:意愿] (4)他敢说。敢[动力情态:勇气] (5)他必须说清楚。必须[道义情态:必要 ] • (6)他可能来过。可能[认识情态:可能]
多义的情态动词
• (7)a. 我知道应该怎样去做。[道义:义务 ] • b. 你应该看过她的诗。[认识:盖然] • (8)a. 他能听懂英语了。[动力:能力] • b.不能让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了,决不 能。[道义:许可] • c. 你们能有什么正经事?[认识:可能]
影响汉语多义情态动词解释的主 要句法因素
• 下列句法因素对现代汉语的多义情态动词 的解释有着重要作用: • (一)动词的情状类型 • (二)体范畴 • (三)否定范畴 • (四)情态动词之间的连用限制 • (五)主语 • ……
1 主要动词(main verbs)
• 多义情态动词的语义解释与句中的主要动 词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 影响多义情态动词语义解释的主要因素有 动词的动态与静态的区别、自主与非自主 的区别;有时候,动词的积极、消极意义 也会对多义情态动词的解释产生影响。
道义情态
[ 允许]能、可以、准、 许 [许可] [允诺]:可以
动力情态
能力]:能 [意愿](一般):想、愿意
表(一) 彭利贞(2007)现代汉语的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
汉语单义的情态动词和多义的情 态动词
• 单义的情态动词:想、肯、敢、可能、必 须…… • 多义的情态动词:应该、能、要、会、准 、得……
英语must两种解释出现的环境
句法因素 否定 被动语态 自主动词 第二人称主语 第一人称主语 完成体 进行体 存在主语 静态动词 无生命主语 根情态 根情态 根情态 根情态 根情态 认识情态 认识情态 认识情态 认识情态 认识情态 情态 表达机率 100% 93% 91% 87% 83% 100% 100% 86% 88% 73%
引言
• (一)情态与汉语的情态动词 • (二)单义与多义的情态动词 • (三)多义情态动词的解释问题
(一)情态与汉语的情态动词
• 情态(modality)是说话人对命题的真值或 事件的现实性状态表达的主观态度。 • 情态句与非情态句: • (1)a. 在下雨。 • b. 可能(/应该/一定/肯定/多半/八成) 在下雨。 • c. 不可能在下雨。
多义的情态动词
• (9)a. 我要回去![动力:意愿] • b. 做人要本份。[道义:义务] • c.那是很野蛮的运动,要伤身体的。[ 认识:必然] • (10)a. 遇事得跟大家商量。[道义:必要] • b. 这么晚才回去,妈又得说你了。[ 认识:必然]
多义情态动词的解释问题
• 语言符号的多义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一个多义的 语言符号,解释为某一种意义,是不是随意的? • (11) a.他应该去。[道义:义务] • b.他应该去过。[认识:盖然] • (12) a. 你不能不考虑我的意见。[道义:许可] • b. 他不能不考虑我的意见。[认识:可能] • 从(11)(12)来看,“应该”的两种意义的出现,并 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些它所在的句法环境的 影响。
• 事件情态(event modality) • 道义(deontic) • 许可(permissive) • 义务(obligative) • 承诺(commissive) • 动力(dynamic) • 能力(ablitive) • 意愿(volitive)
汉语的情态动词
情态 语义 认识情态 语用及用词 语义 语用及用词 语义 语用及用词 [推测]:可能、能( 能够)、 [ 推定 ] :必然、 [推断]:会、 肯定、一定、 应该 ( 应当、 [必然] 准、得、要 [盖然] 应、该、当) [可能] [假定]:要 [ 命令 ] :必须、 [指令]:应 得 该、要 [必要] [义务] [承诺]:会 [ 保证 ] :肯定、 一定、准 [能力]:(无障碍):可 [能力]:(恒定):会 以 [意愿](强):要 [意愿](被动):肯 [勇气]敢
情态的下位分类
• Palmer(2001:22)第一层: • 命题情态(propositional modality) • 事件情态(event modality)
• 命题情态(propositional modality) • 认识(epistemic) • 推测(speculative) • 推断(deductive) • 假设(assumptive) • 示证(evidential) • 间接(reported) • 感觉(sensory):视觉(visual),非视觉 (non-visual),听觉(auditory)
哪些因素影响了多义情态动词的 解释
• Coates(1983)利用语料库方法,在分析英语情态动词表达 情态之后,认为有许多句法因素会影响多义的情态动词的 情态语义解释,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 (一)句中的主要动词,是静态(stative)动词还是行为 (activity)动词,是否自主(agentive)动词; • (二)体(aspect)特征,特别是进行体(progressive)和完成 (perfective)体; • (三)主语的类型,如是不是存在主语(即existential subject “there”),是有生(animate)主语还是无生(inanimate)主语 ,主语的人称; • (四)语态(voice); • (五)否定。
多义情态动词的语义解释
彭利贞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汉语言研究所 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汉语史研究中心
plizhen@
[内容提要] 有些句法因素会影响多义情态动词 解释,这些句法因素对多义情态动词的语义进 行解读有特定的机制、过程与结果。动词小类、 体、否定、情态动词的同现位置,这些句法因 素,对情态动词的语义解读有直接的影响,都 可以看作是情态的解释成分,这些成分可初步 为现代汉语的情态动词提供一个相对完全的解 释系统。 [关键词] 情态;情态动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