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桥梁理论悬索桥理论
悬索桥的计算方法及其历程1
![悬索桥的计算方法及其历程1](https://img.taocdn.com/s3/m/04e6ea8384868762caaed5ae.png)
悬索桥的计算方法及其发展悬索桥是一种古老的桥梁结构形式,也是目前大跨度桥梁的主要结构型式之一。
悬索桥主要是由缆索、吊杆、加劲梁、主塔、锚碇等构成。
从结构形式上看,它是一种由索和梁所构成的组合体系,在受力本质上它是一种以柔性索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悬挂结构。
悬索桥随着跨度的增大,柔性加大,在荷载作用下会呈现出较强的非线性,所以悬索桥宜采用非线性方法来进行结构分析。
考虑悬索桥非线性因素的结构分析方法主要有挠度理论和有限位移理论。
挠度理论考虑了悬索桥几何非线性的主要因素,可用比较简便的数值方法来分析,又有影响线可资利用,故很适用于初步设计阶段的结构设计计算。
有限位移理论则全面地考虑了悬索桥几何非线性因素,计算结果较挠度理论精确,但计算过程复杂,直接用于设计计算有诸多不便和困难。
悬索桥挠度理论是一种古典的悬索桥结构分析理论。
这种理论主要考虑悬索和加劲梁变形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在中小跨度范围内其计算结果比较接近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具有较好的精度。
悬索桥挠度理论主要分为多塔悬索桥挠度理论和自锚式悬索桥挠度理论。
最初的悬索桥分析理论是弹性理论。
弹性理论认为缆索完全柔性,缆索曲线形状及坐标取决于满跨均布荷载而不随外荷载的加载而变化,吊杆受力后也不伸长,加劲梁在无活载时处于无应力状态。
弹性理论用普通结构力学方法即可求解,计算简便,至今仍在跨径小于200米的悬索桥设计中应用[1]。
但弹性理论假定缆索形状在加载前后不发生变化,显然与悬索桥的可挠性不符,因此发展出计入变形影响的悬索桥挠度理论。
古典的挠度理论称为“膜理论”。
它是将悬索桥的全部近视看成是一种连续的不变形的膜,当缆索产生挠度时,加劲梁也随之产生相同的挠度。
由于根据作用于缆索单元上吊杆力与缆索拉力的垂直分力平衡以及作用于加劲梁单元上的外荷载及吊杆力与加劲梁弹性抗力平衡的条件建立力的平衡微分方程而求解。
挠度理论和弹性理论的最大区别是摒弃了弹性理论中关于缆索形状不因外荷载介入而改变的假设,相应建立缆索在恒载下取得平衡的几何形状将因外荷载介入而改变及同时计入缆索因外荷载所增索力引起的伸长量的假设,极大的接近悬索桥主索的实际工作状态,对悬索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国内外大跨径桥梁建设之悬索桥
![国内外大跨径桥梁建设之悬索桥](https://img.taocdn.com/s3/m/ff577617fad6195f312ba6a9.png)
国内外大跨径桥梁建设之悬索桥悬索桥是一种古老的桥型,起源于中国,革新于英国,发展于美国,广泛应用于日本。
它因具有跨度大、美观、架设方便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高强钢丝和优质材料的出现,架设工艺的改进以及计算理论和手段的不断完善,悬索桥正朝长、大方向发展,并因其在大跨度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成为现代大跨径桥梁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从1816 年,英国建成了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悬索桥——跨径为124m、以钢丝做主索的人行吊桥起,工程界开始重视对悬索桥的理论研究。
1823年纳维尔发表了加劲梁悬索桥理论,认识到竖向挠度随着恒载的增加而减少。
到19 世纪末,悬索桥的跨度达到200~300m 。
1883 年列特和1886 年列维分别发表了弹性理论,这使悬索桥的跨径达到了500m 以上。
1888 年米兰提出了挠度理论,利用该理论分析的第一座桥是曼哈顿(Manhattan )大桥(主跨径为448m )。
到1931 年,挠度理论使悬索桥的跨度增大了一倍,且突破了l000m ,这就是跨越哈得孙河的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 大桥(主跨1067m )和旧金山金门(Golden Gate )大桥(主跨1280m )。
悬索桥的发展至今已有近200 年的历史,它是大跨径(尤其是1000m 以上的特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优美的造型和宏伟的规模,常被人们称为“桥梁皇后”。
1966 年英国塞文(Severn )桥的加劲梁首先采用流线型扁平钢箱梁,增大了桥梁抗风性能和抗扭刚度,且用钢量少、维护方便。
1970 年丹麦小贝尔特(Small Belt )桥的钢箱梁首先采用箱内空气干燥装置,增强了防腐性能。
跨径为世界第一的明石海峡大桥悬索桥的抗震设计成功地经受了1995 年日本神户大地震考验。
我国虽然很早就开始修建悬索桥,但是其跨径和规模远不能同国外现代悬索桥相比。
我国悬索桥发源甚早,已有3000 余年历史。
悬索桥的计算方法及其历程1
![悬索桥的计算方法及其历程1](https://img.taocdn.com/s3/m/bc7938e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1.png)
悬索桥的计算方法及其发展悬索桥是一种古老的桥梁结构形式,也是目前大跨度桥梁的主要结构型式之一。
悬索桥主要是由缆索、吊杆、加劲梁、主塔、锚碇等构成。
从结构形式上看,它是一种由索和梁所构成的组合体系在受力本质上它是一种以柔性索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悬挂结构。
悬索桥随着跨度的增大,柔性加大,在荷载作用下会呈现出较强的非线性,所以悬索桥宜采用非线性方法来进行结构分析。
考虑悬索桥非线性因素的结构分析方法主要有挠度理论和有限位移理论。
挠度理论考虑了悬索桥几何非线性的主要因素,可用比较简便的数值方法来分析,又有影响线可资利用,故很适用于初步设计阶段的结构设计计算。
有限位移理论则全面地考虑了悬索桥几何非线性因素,计算结果较挠度理论精确,但计算过程复杂,直接用于设计计算有诸多不便和困难。
悬索桥挠度理论是一种古典的悬索桥结构分析理论。
这种理论主要考虑悬索和加劲梁变形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在中小跨度范围内其计算结果比较接近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具有较好的精度。
悬索桥挠度理论主要分为多塔悬索桥挠度理论和自锚式悬索桥挠度理论最初的悬索桥分析理论是弹性理论。
弹性理论认为缆索完全柔性,缆索曲线形状及坐标取决于满跨均布荷载而不随外荷载的加载而变化,吊杆受力后也不伸长,加劲梁在无活载时处于无应力状态弹性理论用普通结构力学方法即可求解,计算简便,至今仍在跨径小于200米的悬索桥设计中应用[1]。
但弹性理论假定缆索形状在加载前后不发生变化,显然与悬索桥的可挠性不符,因此发展出计入变形影响的悬索桥挠度理论。
古典的挠度理论称为“膜理论”。
它是将悬索桥的全部近视看成是一种连续的不变形的膜,当缆索产生挠度时,加劲梁也随之产生相同的挠度。
由于根据作用于缆索单元上吊杆力与缆索拉力的垂直分力平衡以及作用于加劲梁单元上的外荷载及吊杆力与加劲梁弹性抗力平衡的条件建立力的平衡微分方程而求解。
挠度理论和弹性理论的最大区别是摒弃了弹性理论中关于缆索形状不因外荷载介入而改变的假设,相应建立缆索在恒载下取得平衡的几何形状将因外荷载介入而改变及同时计入缆索因外荷载所增索力引起的伸长量的假设,极大的接近悬索桥主索的实际工作状态,对悬索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桥梁的分类及其优缺点
![桥梁的分类及其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bb5a4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9.png)
按结构分类,按结构体系分类是以桥梁结构的力学特征为基本着眼点,对桥梁进行分类,以利于把握各种桥梁的基本特点,也是桥梁工程学习的重点之一.以主要的受力构件为基本依据,可分为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斜拉桥、悬索桥五大类.1.梁式桥主梁为主要承重构件,受力特点为主梁受弯.主要材料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多用于中小跨径桥梁.简支梁桥合理最大跨径约20米,悬臂梁桥与连续梁桥合宜的最大跨径约60-70米.优点:采用钢筋砼建造的梁桥能就地取材、工业化施工、耐久性好、适应性强、整体性好且美观;这种桥型在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上都发展得比较成熟.缺点:结构本身的自重大,约占全部设计荷载的30%至60%,且跨度越大其自重所占的比值更显着增大,大大限制了其跨越能力.2.拱式桥拱肋为主要承重构件,受力特点为拱肋承压、支承处有水平推力.主要材料是圬工、钢筋砼,适用范围视材料而定.跨径从几十米到三百多米都有,目前我国最大跨径钢筋砼拱桥为170米.优点:跨越能力较大;与钢桥及钢筋砼梁桥相比,可以节省大量钢材和水泥;能耐久,且养护、维修费用少;外型美观;构造较简单,有利于广泛采用.缺点:由于它是一种推力结构,对地基要求较高;对多孔连续拱桥,为防止一孔破坏而影响全桥,要采取特殊措施或设置单向推力墩以承受不平衡的推力,增加了工程造价;在平原区修拱桥,由于建筑高度较大,使两头的接线工程和桥面纵坡量增大,对行车极为不利.3.钢架桥是一种桥跨结构和吨台结构整体相连的桥梁,支柱与主梁共同受力,受力特点为支柱与主梁刚性连接,在主梁端部产生负弯矩,减少了跨中截面正弯矩,而支座不仅提供竖向力还承受弯矩.主要材料为钢筋砼,适宜于中小跨度,常用于需要较大的桥下净空和建筑高度受到限制的情况,如立交桥、高架桥等.优点:外形尺寸小,桥下净空大,桥下视野开阔,混凝土用量少.缺点:基础造价较高,钢筋的用量较大,且为超静定结构,会产生次内力.4.斜拉桥梁、索、塔为主要承重构件,利用索塔上伸出的若干斜拉索在梁跨内增加了弹性支承,减小了梁内弯矩而增大了跨径.受力特点为外荷载从梁传递到索,再到索塔.主要材料为预应力钢索、混凝土、钢材.适宜于中等或大型桥梁.优点:梁体尺寸较小,使桥梁的跨越能力增大;受桥下净空和桥面标高的限制小;抗风稳定性优于悬索桥,且不需要集中锚锭构造;便于无支架施工.缺点:由于是多次超静定结构,计算复杂;索与梁或塔的连接构造比较复杂;施工中高空作业较多,且技术要求严格.5.悬索桥主缆为主要承重构件,受力特点为外荷载从梁经过系杆传递到主缆,再到两端锚锭.主要材料为预应力钢索、混凝土、钢材,适宜于大型及超大型桥梁.优点:由于主缆采用高强钢材,受力均匀,具有很大的跨越能力.缺点:整体钢度小,抗风稳定性不佳;需要极大的两端锚锭,费用高,难度大.。
大跨径悬索桥建造技术与工程实践
![大跨径悬索桥建造技术与工程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44b9a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2.png)
大跨径悬索桥建造技术与工程实践一、悬索桥的概念和特点悬索桥是一种由主悬索和斜拉索组成的桥梁结构,主要特点是主悬索承担了桥梁的荷载,斜拉索起到了平衡荷载和支撑桥面的作用。
大跨径悬索桥一般指跨度超过1000米的悬索桥,它能够解决一些传统桥梁难以跨越的大峡谷、江河等地理难题,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施工效率。
二、大跨径悬索桥建造技术1. 悬索桥设计:大跨径悬索桥的设计需要考虑桥梁的跨度、荷载、地质条件等因素。
设计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悬索的数量和位置,斜拉索的角度和长度等参数。
同时,为了增加桥梁的稳定性和抗风性能,还需要进行风洞试验和结构优化设计。
2. 材料选择:大跨径悬索桥的材料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主悬索和斜拉索采用高强度钢缆或钢索,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
桥面板通常选用钢桁梁或混凝土梁,能够承受桥面的荷载和交通载荷。
3. 施工技术:大跨径悬索桥的施工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首先,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以确保桥墩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主悬索和斜拉索的张拉和固定。
最后,安装桥面板和其他附属设施,确保桥梁的正常使用。
三、大跨径悬索桥的工程实践1. 世界著名的大跨径悬索桥有: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大桥、中国广州的海珠大桥、日本横滨湾大桥等。
这些桥梁经过多年的使用,证明了大跨径悬索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在建造大跨径悬索桥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交通需求等因素。
例如,中国南京的长江大桥在设计时考虑了长江的水流和冰凌等特点,采用了适合的桥梁结构和施工技术。
3. 大跨径悬索桥的维护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检查和维修桥梁的各个部分,以确保其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加强桥梁的防腐防锈工作,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总结:大跨径悬索桥的建造技术和工程实践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建造出稳定可靠的大跨径悬索桥,为人们的出行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然而,我们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工程挑战。
11.悬索桥解析
![11.悬索桥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038c2c5a8102d276a22f81.png)
11.4 悬索桥构造简介 1、桥塔 (1)作用:支承主缆,分担大缆所受的竖向力,在风力和 地震力作用下,对总体稳定提供保证。 (2)形式:横桥向:按桥塔外形分,一般有刚构式、桁架 式和混合式三种结构形式; 顺桥向:按力学性质可分刚性塔、柔性塔和摇柱塔三种结构 形式。
(3)材料:除日本外,多用混凝土 (4)断面:多为箱形
4. 高跨比 指悬索桥加劲梁的高度h与主孔跨径L的比值。通常 桁架式加劲梁梁高一般为8~14m,箱型加劲梁的梁 高一般为2.5~4.5m。 5. 加劲梁的支承体系 一般三跨悬索桥中的加劲梁绝大多数是非连续的 (称为三跨双铰加劲梁)。加劲梁采用连续支承体 系近期正在增多,尤其在公铁两用的大跨度悬索桥 中。 6. 纵坡 悬索桥的中跨纵坡多为1%~1.5%的抛物线,边跨 为直线,一般为中跨坡度的两倍。
(2)主缆支架鞍座(散索鞍) 作用:改变主缆方向,并将主缆钢丝束箍在水平 和竖直方向分散开,引入各自的锚固位置 与主索鞍的区别:其在主缆受力或温度变化时, 随主缆同步移动。 结构形式:摇柱式和滑移式两种基本类型。
11.5 悬索桥的静力计算理论 大缆和主梁结构内力分析的计算理论可分为 三种: 弹性理论,挠度理论,有限变形理论。 斜拉桥与悬索桥的区别: 1、两者刚度差别很大 2、前者主梁受很大的水平分力而成为偏心 受压构件,后者加劲梁不承受轴向力 3、前者可通过调整索力调整内力分布,后 者不可
第十一章 悬索桥
悬索桥的基本类型 悬索桥的总体布置 悬索桥构造简介 悬索桥的静力计算理论
11.1 概 述 组成:主缆、加劲梁、吊索、索塔、鞍 座、锚碇(下部)及桥面结构
悬索桥基本组成
11.2 悬索桥的基本类型 1. 按主缆的锚固形式分类 地锚式:主缆的拉力由桥梁端部的重力式锚碇或隧道式锚碇 传递给地基
大跨径桥梁复习内容
![大跨径桥梁复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b416c1a524de518974b7d96.png)
2017秋《大跨径桥梁》复习2概念1、剪力铰剪力铰是相邻两悬臂互相联系的构造部分。
特点是只承受传递剪力而不承受传递弯矩。
作用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单元可以共同受力,相邻悬臂的端点挠度一致,还可保证相邻悬臂能自由伸缩和转动。
2、结构次内力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结构因受到强迫变形(挠曲变形或轴向伸缩变形),所以在结构多余约束处产生多余的约束力,从而引起结构附加内力,统称为结构次内力(或称二次力).3、预应力初预矩预应力钢筋合力与偏心距的乘积预加力在每个截面上对重心轴所产生的弯矩值4、等效荷载法连续梁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单跨简支计算。
但计算内力时,仍应按连续考虑。
5、斜拉索的垂度效应拉索为柔性索,在索的自重作用下有垂度,垂度对索的受拉性能有影响,同时索力大小对垂度也有影响。
(为了简化计算,在实际计算中索一般采用一直杆表示,以索的弦长作为杆长.关健问题是考虑索垂度效应对索的伸长与轴力的关系影响。
等效弹性模量:索的伸长量包括弹性伸长和克服垂度的伸长,可用等效弹性模量的方法,在弹性伸长公式中计入垂度的影响.6、部分地锚式斜拉桥在双塔三跨式或独塔两跨式斜拉桥中,由于某种原因边跨相对主跨很小时,可以将边跨部分拉索锚固在主梁上,而部分拉索布置成地锚式。
部分地锚式斜拉桥结构受力介于自锚和地锚结构体系之间,跨中一部分主梁受拉,其余均为受压.7、地锚式斜拉桥地锚式斜拉桥的斜拉索一端锚固在主梁上,另一端锚固在山岩上或通过塔顶改变方向后锚固在河岸的地锚中,当桥位处两岸地基为坚硬的岩石时可以考虑地锚式斜拉桥的方案。
地锚式斜拉桥主梁受拉,斜拉索的轴向力靠锚碇来平衡.经济指标差,施工方法复杂,因此只有当地形比较特殊或者出于桥梁造型需要时才会可能被选用。
8、端锚索斜拉桥边跨最外侧的斜拉索一般应锚固在主梁的边墩支承面,或接近边墩支承截面,称之为端锚索.9、辅助墩为解决端锚索的疲劳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边跨主梁对中跨主梁的锚固作用,在大跨度斜拉桥边跨设置辅助墩,除端锚索外,使多根跨内斜拉索锚固在支承上,均具有端锚索的功能,这就分摊了端锚索的应力变化幅度。
悬索桥的结构原理、力学性能及建造方法
![悬索桥的结构原理、力学性能及建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7a560be87101f69e319549.png)
悬索桥的结构原理、力学性能及建造方法一、原理悬索桥中最大的力是悬索中的张力和塔架中的压力。
由于塔架基本上不受侧向的力,它的结构可以做得相当纤细,此外悬索对塔架还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假如在计算时忽视悬索的重量的话,那么悬索形成一个双曲线。
这样计算悬索桥的过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老的悬索桥的悬索一般是铁链或联在一起的铁棍。
现代的悬索一般是多股的高强钢丝。
二、结构悬索桥的构造方式是19世纪初被发明的,许多桥梁使用这种结构方式。
现代悬索桥,是由索桥演变而来。
适用范围以大跨度及特大跨度公路桥为主,当今大跨度桥梁全采用此结构。
是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
悬索桥是以承受拉力的缆索或链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由悬索、索塔、锚碇、吊杆、桥面系等部分组成。
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悬索,它主要承受拉力,一般用抗拉强度高的钢材(钢丝、钢缆等)制作。
由于悬索桥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并具有用料省、自重轻的特点,因此悬索桥在各种体系桥梁中的跨越能力最大,跨径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
1998年建成的日本明石海峡桥的跨径为1991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桥梁。
悬索桥的主要缺点是刚度小,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挠度和振动,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性能按照桥面系的刚度大小,悬索桥可分为柔性悬索桥和刚性悬索桥。
柔性悬索桥的桥面系一般不设加劲梁,因而刚度较小,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将随悬索形状的改变而产生S 形的变形,对行车不利,但它的构造简单,一般用作临时性桥梁。
刚性悬索桥的桥面用加劲梁加强,刚度较大。
加劲梁能同桥梁整体结构承受竖向荷载。
除以上形式外,为增强悬索桥刚度,还可采用双链式悬索桥和斜吊杆式悬索桥等形式,但构造较复杂。
桥面支承在悬索(通常称大揽)上的桥称为悬索桥。
英文为Suspension Bridge,是“悬挂的桥梁”之意,故也有译作“吊桥”的。
“吊桥”的悬挂系统大部分情况下用“索”做成,故译作“悬索桥”,但个别情况下,“索”也有用刚性杆或键杆做成的,故译作“悬索桥”不能涵盖这一类用桥。
结构力学中的悬索桥模态分析
![结构力学中的悬索桥模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c98a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c.png)
结构力学中的悬索桥模态分析悬索桥作为一种特殊的桥梁结构,在结构力学中广泛应用,其模态分析是研究桥梁动力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悬索桥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特点,并详细探讨悬索桥的模态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悬索桥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特点悬索桥是以一根或多根悬索为主体的桥梁结构,其主要特点是悬索受拉、桥面受压,并通过悬索与桥塔之间的索力来平衡桥梁的自重与交通荷载。
悬索桥由悬索、主塔和桥面构成,其中悬索是负责承担桥面载荷的主要构件,主塔则起到支撑和引导悬索力的作用。
二、悬索桥的模态分析方法悬索桥的模态分析是通过对悬索桥结构进行计算和仿真,研究其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分布,以了解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和特性。
常用的悬索桥模态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模型试验法和理论分析法。
1.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模态分析方法,通过将悬索桥结构离散成有限个小单元,然后利用数学方法对每个单元进行求解,最终得到悬索桥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有限元法可以考虑桥梁结构的各种动力特性,如频率范围、振型形状和模态参与系数等,并可通过参数优化来改善悬索桥的动力特性。
2. 模型试验法模型试验法是通过制作悬索桥的缩比模型,并对其进行试验测量,以获取桥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模型试验法可以模拟实际工程中的力学行为,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同时,模型试验法还可以用于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悬索桥模态分析的可靠性。
3. 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是基于桥梁结构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分析来获得悬索桥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理论分析法包括解析方法和近似解法两种,可以快速推算悬索桥的模态响应。
但是,理论分析法通常只适用于简单的悬索桥结构,对于复杂结构的模态分析效果较差。
三、悬索桥模态分析的应用悬索桥模态分析在桥梁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模态分析,可以确定悬索桥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从而评估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动力特性。
同时,模态分析还可以为悬索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使用性。
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与斜拉桥的对比分析总结
![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与斜拉桥的对比分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37f05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e.png)
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与斜拉桥的对比分析总结引言桥梁工程作为连接不同地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现代交通网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和斜拉桥作为四种常见的桥梁类型,各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旨在对这四种桥梁类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
桥梁类型概述梁式桥梁式桥是一种以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梁,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适用于跨度较小的桥梁工程。
拱式桥拱式桥通过拱形结构将荷载传递到桥台或桥墩上,其特点是造型美观、结构稳定,适用于中等跨度的桥梁工程。
悬索桥悬索桥以悬索为主要承重结构,通过主塔将荷载传递到锚碇上,其特点是跨度大、结构轻盈,适用于跨越宽阔水域或峡谷的桥梁工程。
斜拉桥斜拉桥通过斜拉索将荷载传递到主塔上,其特点是结构合理、跨度大,适用于跨越大江大河的桥梁工程。
结构特点对比梁式桥结构简单:梁式桥由简支梁或连续梁组成,结构简单,易于施工。
适用性:适用于小至中等跨度,地形条件简单的桥梁工程。
拱式桥结构稳定:拱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
美观性:拱式桥具有优美的曲线,是桥梁美学的代表。
悬索桥跨度大:悬索桥可以实现非常大的跨度,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梁类型之一。
结构轻盈:悬索桥结构轻盈,材料用量相对较少。
斜拉桥跨度大:斜拉桥同样可以实现较大的跨度,适应性强。
结构合理:斜拉桥通过斜拉索与主塔的合理配合,实现结构的平衡。
施工技术对比梁式桥施工简便:梁式桥施工技术成熟,施工过程相对简单。
成本控制:由于结构简单,梁式桥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拱式桥施工难度:拱式桥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拱圈的搭建。
成本考量:拱式桥的建设成本受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影响较大。
悬索桥技术要求:悬索桥的施工技术要求极高,特别是主塔和锚碇的建设。
成本投入:悬索桥的建设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有所降低。
斜拉桥施工复杂:斜拉桥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斜拉索的张力。
悬索桥基本内容
![悬索桥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b488e06b52acfc789ebc990.png)
3、吊索 材料:钢丝绳索、平行钢丝索 吊索立面布置: 美式——竖直布置 英式——斜向布置 吊索与索夹的连接方式: 四股骑跨式(只与钢丝绳吊索相配) 双股销铰式
4、加劲梁 主要功能:提供桥面、防止桥面发生过大挠曲变形 和扭曲变形; 要求:有足够的抗扭刚度或自重,良好的气动稳定 性; 结构形式:钢结构 美式:钢桁梁 英式:钢箱梁
2)柔塔(单柱形,塔顶变形较大,多用于一般悬索 桥) 3)摇柱塔(塔下端铰接,单柱形,只用于跨度较小 的悬索桥)
2、主缆 材料:平行的高强、冷拔、镀锌钢丝 组成:由n根钢丝平行编成六边形钢丝束股,再将多 股钢丝束平行编成主缆。 形式:双主缆、多主缆、平面布置、空间布置。 主缆的编制方法及特点: 空中编丝组缆法(AS—air spinning): 现场编制,每束股含钢丝数较多,单股锚固 吨位大。 预制平行钢丝束股法(PWS):工厂预制,单股锚固 吨位小,锚固空间相对较大。
第三章 悬索桥
suspension bridge
• 内容: 1.概念:宽跨比、垂跨比、高跨比和重力刚 度和散索鞍座; 2.鞍座的分类及构造; 3.悬索桥的静力学计算理论发展阶段 4.弹性计算理论,挠度计算理论的计算假定?
一、概述
悬索桥引言 • 定义:是以受拉主缆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 组成:桥塔、主缆、加劲梁、锚碇、吊索、鞍座、 桥面。
5、锚碇 功能作用:固定主缆的端头,防止其移动; 分类: • 重力式锚碇(需要建造大体积的混凝土锚碇) • 隧道式锚碇(需要坚固的岩壁)
6、鞍座 按功能分类:塔顶索鞍和散索鞍 作用: 1)塔顶索鞍――置于塔顶――安放主缆 2)散索鞍座――主缆进入锚锭之前的最后一个支撑 构件,置于锚碇的前墙――支承转向和分散 大缆股束使之便于锚固的作用。
为什么悬索桥的跨越能力如此强
![为什么悬索桥的跨越能力如此强](https://img.taocdn.com/s3/m/46111f64b84ae45c3b358c17.png)
因为悬索桥的主体结构做到了没有弯矩,只承受拉力。
这几乎是效率最高的结构体系。
简单说,拿筷子做类比。
随便一用力就可以把筷子掰断,这就是筷子在受弯;但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把筷子拉断,这就是筷子在受拉。
几乎所有的材料,受拉的效能都要远远高于受弯的效能。
(具体的分析,可以参照这个回答:为什么对木棍,铁棒等,折断比拉断更容易?)再举个例子,想想一下晾衣服。
受弯的例子就是晾衣杆,木头的、竹子的、金属的,这些杆子都要有足够的直径,否则很容易就被衣服压断了;受拉的例子则是晾衣绳,很细的一根绳子,所用的材料比木杆子少得多,晾上衣服之后下垂的弧度很大,但一般情况下很难被拉断。
与轴心拉压相比,受弯是一个效率极低的承载方式。
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效能就是尽量的把受弯转化为受拉或者受压。
如果同时能够做到尽量减轻结构自重,那就更完美了。
拱结构就是转化为受压的例子,而悬索桥则是转化为受拉的例子。
a 图就是最普通的梁式桥,完全依靠受弯承载。
这种形式非常常见,地铁、高架、小型公路桥梁,几乎全部是这样的。
右边是它的截面的应力分布,上下表面大,中间位置几乎为零。
也就是说,整个截面的应力并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存在一个“水桶效应”,尽管中间位置几乎没有应力,但是,只要上下边缘达到了极限,整个截面就离破坏不远了。
上下边缘处的应力就是这个水桶最短的那块木板。
既然中间截面几乎为零,那么为什么不把它们省略呢?于是,就有了 b 图这种开孔梁。
截面中间部位应力很小的那些地方被省去,减轻了自重。
拉压应力集中在上下边缘处。
把这个趋势进一步扩大,也就是把原来的梁式结构进一步格构化,去掉应力小的部位,保留最基本的部位,我们就得到了 c 图的这种桁架结构。
d 图是它的大致内力分布,红色受拉,蓝色受压。
它的截面分布更加合理,上弦杆件受压,下弦杆件受拉,中间没用的部位全是空的。
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就是这样的结构形式。
如果把这个最优化的趋势做到极致,那就达到了 e 图这种的悬索结构。
悬索桥设计要求及力学特点[详细]
![悬索桥设计要求及力学特点[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041b0dbef12d2af90342e693.png)
存在。换言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只要求有竖向支承,而索除竖 向支承外,两端还必须有水平向的支承。
索-拱
索与拱一样都是曲线形结构 矢跨比是一个重要指标。当矢高f为零时,支点水平力将达到无穷大,
Hp
) d2 dx2
p( x)
Hp
d2y dx2
挠度理论基本微分方程
讨论:
EI
d 4 dx4
( Hq
Hp
) d2 dx2
p( x)
Hp
d2y dx2
由于Hp是p(x)的函数,因此这一微分方程是非线性的。此外,方程中Hq、 Hp和均为未知,求解时还需要一个补充方程。
利用全桥主缆长度变化的水平投影为零这一边界条件:
要求; ➢ 精确分析悬索桥在活载及其它附加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响应;。 ➢ 悬索桥的设计计算也要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设计阶段、不同
的计算内容和要求来选用不同的力学模式和计算理论。
第二节 结构体系
1、受力体系
1)组成
主要承重构件
锚碇 主缆 塔
其它构件
加劲梁 主索鞍 散索鞍 吊杆
2)传力路径
• 主缆是主要受力构件,由高强钢丝制备。主缆两端被庞大的锚锭 固定在地基上,中间被桥塔撑起,高悬于空中。
L
0 dx 0 或
Hp
EC AC
L 0
dx cos3
t
L dxd dx
dx
0
H p
Ec Ac ( 1
Lp
L
0 dx tLt )
3)线性挠度理论
恒载远大于活载,只考虑恒载索力产生的重力刚度,形成线性挠度理论。
悬索桥简介
![悬索桥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2d1ec83a0116c175f0e481c.png)
悬索桥编辑[xuán suǒ qiáo]悬索桥,又名吊桥(suspension bridge)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其缆索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条件决定,一般接近抛物线。
从缆索垂下许多吊杆,把桥面吊住,在桥面和吊杆之间常设臵加劲梁,同缆索形成组合体系,以减小活载所引起的挠度变形。
中文名悬索桥别名吊桥英文名suspension bridge发明时间19世纪初被发明的适用范围以大跨度及特大跨度公路桥为主缺点刚度小,容易产生振动目录1原理2结构3性能4特点5历史6建造方法7主要案例▪历史回顾▪受力分析▪施工工艺▪主要问题▪影响分析8世界排名1原理编辑悬索桥中最大的力是悬索中的张力和塔架中的压力。
由于塔架基本上不受侧向的力,它的结构可以做得相当纤细,此外悬索对塔架还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假如在计算时忽视悬索的重量的话,那么悬索形成一个双曲线。
这样计算悬索桥的过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老的悬索桥的悬索一般是铁链或联在一起的铁棍。
现代的悬索一般是多股的高强钢丝。
2结构编辑悬索桥的构造方式是19世纪初被发明的,许多桥梁使用这种结构方式。
现代悬索桥,是由索桥演变而来。
适用范围以大跨度及特大跨度公路桥为主,当今大跨度桥梁悬索桥悬索桥全采用此结构。
是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
悬索桥是以承受拉力的缆索或链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由悬索、索塔、锚碇、吊杆、桥面系等部分组成。
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悬索,它主要承受拉力,一般用抗拉强度高的钢材(钢丝、钢缆等)制作。
由于悬索桥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并具有用料省、自重轻的特点,因此悬索桥在各种体系桥梁中的跨越能力最大,跨径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
1998年建成的日本明石海峡桥的跨径为1991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桥梁。
悬索桥的主要缺点是刚度小,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挠度和振动,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三章 悬索桥简介
![第十三章 悬索桥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a6585986bec0975f465e230.png)
桥梁工程
• 悬索桥的主跨为1176m,工程计划投入7.2亿元, 占吉茶高速公路计划总投资的15%。2012年3月底, 创4项世界第一的湖南矮寨特大悬索桥正式通车。
四个世界第一: 一、是大桥主跨1176米,跨峡谷悬索桥创世界第一;
二、是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创世界第 一; 三、是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创世界第一; 四、是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 材,创世界第一。
绕在丝股盘上,然后运到现场通过牵引系统架
设到设计位臵。
桥梁工程
钢丝绳
• 不许采用麻芯绳,非封闭的钢丝绳必须镀锌;
• 必须全部施预应力,以消除结构的非弹性延伸。 • 钢丝绳回扭性要小。 • 钢丝绳由丝捻成股,然后由股捻成绳。一般是7股 绳,每股丝数可分为7、19、37和61等。 • 钢丝绳的弹性模量低,股是丝的0,85倍,绳是股 的0.85倍。
桥梁工程
③刚度方面。悬索桥的竖向刚度主要由大缆提供, 调整其竖向刚度的方法主要靠调整大缆的恒载拉 力;斜拉桥的竖向刚度由拉索与主梁共同提供, 主梁刚度影响较大,可通过该变结构的布臵形式 的办法来调整其竖向刚度。
④施工方面。悬索桥的施工顺序为:锚碇、桥塔、 大缆、吊索、加劲梁,施工不复杂,结构线形主 要由大缆线形和吊索长度控制。斜拉桥施工中拉 索与主梁交替悬臂伸出,施工时结构体系发生多 次转换,需严格控制结构线形和拉索拉力。
桥梁工程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修建大跨度悬索桥的高峰期
• 乔治· 华盛顿桥:1931年完成主跨达1067m的一期工程, 世界上第一座跨度超过1000m的桥梁。
桥梁工程
旧金山城市标记:金门大桥,1937年建成,主跨1280m, 保持最大跨度纪录达27年之久。
结构设计知识:悬索桥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结构设计知识:悬索桥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1f84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a.png)
结构设计知识:悬索桥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悬索桥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悬索桥,又称吊桥或索桥,是建筑工程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其特点是大跨度、高高度、轻重量、美观大方,常用于穿越山河、海域的桥梁工程中。
本文将介绍悬索桥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悬索桥的设计过程与要点。
一、悬索桥的结构原理悬索桥结构原理主要涉及到桥梁本身的承载方式和预应力设计。
1.承载方式:悬索桥的承载方式为“主缆+斜拉索+桥面”,主缆以悬挂在桥塔上的二至四根,以锚塞(为了防止主缆被风吹动)挂于悬吊塔顶部,斜拉索则以斜向拉着主缆,并通过锁紧轮与锚点固定,承担了桥面荷载的部分负载,使悬挂在上面的主缆可以牢固支撑整个桥梁,为车辆行驶或行人通过提供便利。
2.预应力设计:悬索桥的预应力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桥面弯曲或扭转的问题。
预应力设计的核心是通过施加一定的张力或压力,使组成结构的元素受到良好的保护,从而达到提高桥梁结构整体性能的目的。
对于悬索桥而言,通过对桥面的预应力设计,可以使其具有优异的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满足运输设施的使用需求。
二、悬索桥的结构设计方法悬索桥的结构设计方法涉及到桥墩、缆索、预应力并网、伸缩缝、钢桥面板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
1.桥墩设计:桥墩的设计必须具备坚固、承载能力强、造型美观等要素。
具体而言,在选择桥墩时,应考虑桥墩核心部分的强度与固定方式以及阻止垮塌的措施,同时还需要考虑各种载荷条件下的安全性。
2.缆索设计:缆索既要满足强度要求,又需要满足外观美观的要求。
在设计缆索时,应注意缆索的负载分布、线性密度和预应力设置等参数的设置,保证缆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预应力并网:预应力设计时需要注意悬挂索与正R个方向或斜向张张缆的张力平衡,通常会在悬挂索和张缆之间设置紧缩装置,以保证整个悬挂缆的预应力张力的均衡。
4.伸缩缝:悬索桥在大跨度工程上必不可少,对于伸缩缝的选材也十分重要,应考虑伸缩缝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以及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膨胀和收缩特性等因素。
大跨度桥梁的发展趋势
![大跨度桥梁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060fd94336c1eb91a375dec.png)
大跨度桥梁的发展趋势综观大跨径桥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世界桥梁建设必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
就中国来说,国道主干线同江至三亚就有5个跨海工程、杭州湾跨海工程、珠江口伶仃洋跨海工程,以及琼州海峡工程。
其中难度最大的有渤海湾跨海工程,海峡宽57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桥梁;琼州海峡跨海工程,海峡宽20公里,水深40米,海床以下130米深未见基岩,常年受到台风、海浪频繁袭击。
此外,还有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青岛至黄岛、以及长江、珠江、黄河等众多的桥梁工程。
在世界上,正在建设的著名大桥有土耳其伊兹米特海湾大桥(悬索桥,主跨1668米)、希腊里海安蒂雷翁桥(多跨斜拉桥,主跨286+3×560+286米);已获批准修建的意大利与西西里岛之间墨西拿海峡大桥,主跨3300米悬索桥,其使用寿命均按200年标准设计,主塔高376米,桥面宽60米,主缆直径米,估计造价45亿美元。
在西班牙与摩洛哥之间,跨直布罗陀海峡也提出了一个修建大跨度悬索桥的方案,其中包含2个5000米的连续中跨及2个2000米的边跨,基础深度约300米。
另一个方案是修建三跨3100米+8400米+4700米的巨型斜拉桥,其基础深度约300米,较高的一个塔高达1250米,较低的一个塔高达850米。
这个方案需要高级复合材料才能修建,而不是当今桥梁用的钢和混凝土。
大跨度桥梁向更长、更大、更柔的方向发展:研究大跨度桥梁在气动、地震和行车动力作用下其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拟将截面做成适应气动要求的各种流线型加劲梁,以增大特大跨度桥梁的刚度;采用以斜缆为主的空间网状承重体系;采用悬索加斜拉的混合体系;采用轻型而刚度大的复合材料做加劲梁,采用自重轻、强度高的碳纤维材料做主缆。
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新材料应具有高强、高弹模、轻质的特点,研究超高强硅粉和聚合物混凝土、高强双相钢丝纤维增强混凝土、纤维塑料等一系列材料取代目前桥梁用的钢和混凝土。
在设计阶段采用高度发展的计算机: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有效的快速优化和仿真分析,运用智能化制造系统在工厂生产部件,利用GPS和遥控技术控制桥梁施工。
斜拉桥与悬索桥计算理论简析
![斜拉桥与悬索桥计算理论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62786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b.png)
斜拉桥与悬索桥计算理论简析斜拉桥与悬索桥是桥梁结构中跨越能力最大的两种桥型,随着桥梁建造向大跨径方向发展,它们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通过大跨径桥梁理论的学习,我对斜拉桥与悬索桥的计算理论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在本文中,我想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在概念层次上,对斜拉桥与悬索桥的计算理论做个总结,以加深自己对这些计算理论的理解。
一、斜拉桥的计算理论斜拉桥诞生于十七世纪,在最近的五十年间,斜拉桥有了飞速的发展,成为200米到800米跨径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桥梁结构形式之一。
有理由相信,在大江河口的软土地基上或不适合建造悬索桥的地区,有可能修建超过1200米的斜拉桥。
斜拉桥是塔、梁、索三种基本结构组成的缆索承重结构体系,一般表现为柔性的受力特性。
(一)、斜拉桥的静力设计过程1、方案设计阶段此阶段也称为概念设计。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凭借设计者的经验,参考别的斜拉桥的设计,结合自己的分析计算,来完成结构的总体布置,初拟构件尺寸。
根据此设计文件,设计者或甲方(有些地方领导说了算)进行方案比选。
2、初步设计阶段本阶段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主要任务是:通过反复计算比较以确定恒活载集度、恒载分析、调索初定恒载索力、修正斜拉索截面积、活载及附加荷载计算、荷载组合及梁体配索、索力优化以及强度刚度验算等。
3、施工图设计阶段此阶段要对斜拉桥的每一部位以及每一施工阶段进行计算,确保结构安全。
主要计算内容有:构件无应力尺寸计算、对施工阶段循环倒退分析、计算斜拉索初张力、预拱度计算、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以及前进分析验算等。
(二)、斜拉桥的计算模式1、平面杆系加横分系数此模式用在概念设计阶段研究结构的设计参数,以求获得理想的结构布置。
还可用于技术设计阶段,仅仅计算恒载作用下的内力。
2、空间杆系计算模式此模式用在空间荷载(风载、地震荷载以及局部温差等)作用下的静力响应分析。
此模式按照主梁可分为三种:“鱼骨”模式、双梁式模式与三梁式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
2009年,舟山连岛工程中的西侯门大桥以1650米跨径 排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后续结构形状提供强大的“重力刚度”,这是悬索桥跨径得以
不断增大、加劲梁高跨比得以减小的根本原因
主
塔:抵抗竖向荷载的主要承重构件,在恒载作用下,
以轴向受压为主;在活载作用下,以压弯为主,呈梁柱构件特
征
加 劲 梁:促证车辆行驶、提供结构刚度的二次结构,主要 承受弯曲内力。弯曲内力主要来自结构二期恒载和活载
8
构成及特征
构成:主缆、加劲梁、主塔、鞍座、锚碇、吊索 特征:柔性悬吊组合体系。
成桥时,主要由主缆和主塔承受结构自重, 加劲梁受力由施工方法决定。
成桥后,结构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受力按 刚度分配。
9
构件作用
主
缆:结构体系中主要承重构件,是几何可变体,主要
承受拉力作用。主缆在恒载作用下具有很大的初始张拉力,对
螺栓紧固。 (6)鞍座采用大型铸钢件。 (7)桥面板采用RC构件。
11
欧洲风格悬索桥主要特点
首次采用钢箱梁与斜吊索闻名于世的塞文桥的 建成,标志着又一建桥强国——英国的掘起,代表 了欧洲风格,其主要特点
(1)采用流线型扁平钢箱梁作为加劲梁。 (2)早期采用铰接斜吊索,经塞文桥、博斯普鲁
斯桥以及恒伯尔桥的实践之后,在博斯普鲁 斯二桥改回到垂直吊索。 (3)索夹分为上下两半,在其两侧采用垂直于主 缆的高强螺栓紧固。 (4)桥塔采用焊接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5)钢桥面板采用沥青混合料铺装。
15
中国悬索桥历史与发展
16
中国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吊桥(索桥)历史悠久,但多为人行桥,跨径小, 适应性较差。
现代悬索桥虽然源于古代吊桥,但现代悬索桥的规模、 材料、技术含量已和古代吊桥不可同日而语,它集中了 当代建筑学最尖端的理论、工艺、材料,以无与伦比的 跨径雄霸桥林,即便是桥林新秀斜拉桥在跨径上也无力 与其争锋。
在中国,1995年建成了西陵长江大桥(主跨900m)、1997 年建成了虎门大桥(主跨888m)。
1998年的香港青马大桥(主跨1377m)和1999年江阴长江 大桥(主跨1385m)分别列入世界大跨度桥梁序列中的第四位 与第五位。
主跨452m的汕头海湾大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加劲梁,在世 界同类桥中跨径排名第一。
吊
索:将加劲梁自重、外荷载传递到主缆的传力构件
,是连系加劲梁和主缆的纽带,承受轴向拉力
锚
碇:锚固主缆的结构,它将主缆中的拉力传递给地基
,通常采用重力式锚和隧道式锚
10
美国风格悬索桥主要特点
(1)主缆采用AS(Air Spinning)法架设。 (2)加劲梁采用非连续的钢桁梁,适应双层桥面,
并在桥塔处设有伸缩缝。 (3)桥塔采用铆接或栓接钢结构。 (4)吊索采用竖直的4股骑跨式。 (5)索夹分为左右两半,在其上下采用水平高强
中国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
1995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大跨径悬索桥广东省汕头海 湾大桥建成,它以452米的跨径吹响了中国大跨径悬索 桥建设的号角。
1996年,西陵长江大桥就将这一纪录提高到900米。 1997年,又建成了跨径888米的虎门大桥。同年,香港
青马大桥又实现了新的跨越,以1377米的跨径雄居中 国桥梁跨径之首。 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又以1385米的跨径傲视桥林。中 国悬索桥4年实现3次飞跃,每次飞跃都是450米的惊人 数字,这在世界桥梁史上也绝无仅有。
专题: 大跨径桥梁计算理论
悬索桥
悬索桥
跨越能力最强的桥型之一
2
历史
悬索桥的起源——起源于中国,藤桥、索桥等。 跨度500m:1880年至1920年-纽约,布鲁克林(Brooklyn , 1883 , 486m ) 桥 , 威 廉 斯 堡 桥 ( Williamsboarg , 1930 , 488m )桥,曼哈顿(Manhattan,1909,448m )桥。 跨度1000m :1931年-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066m )桥;1937年金门(Golden Gate, 1280m )大桥。 1940年-美国华盛顿州的塔可马(Tacoma,主跨853m)大桥
的风毁引起人们对悬索桥抗风的反思。
1964年-建成韦拉扎诺(Verrazano Narrows Br.)桥(双层, 主跨1298m)的记录一直保持至上世纪80年代初。
1966年建成主跨988m的塞文(Severn)桥。
3
布鲁克林桥(Brooklyn ,1883,486m ),美国,纽约 4
5
金门大桥,1280m,美国,1937年
12Leabharlann 日本风格悬索桥主要特点作为后起之秀—日本,其悬索桥技术具有随时代进步的特色, 主要特点:
(1)采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架设主缆(PWS法)。 (2)加劲梁主要沿袭美国流派的钢桁梁型式,但近
年来对非双层桥面的梁体已转向采用流线型扁 平钢箱梁。 (3)吊索沿袭美国流派的竖直4股骑跨式,未接受 英国早期的斜吊索。 (4)桥塔采用钢结构,主要采用焊接方式。 (5)鞍座采用铸焊混合方式。 (6)采用钢桥面板沥青混合料铺装桥面。 (7)主缆索股与锚碇内钢构架采用预应力工艺锚固
新塔可马(Tacoma,主跨853m)大桥 7
历史
1981年英国的恒伯尔(Humber)桥(主跨1410m)的建成, 将保持记录17年之久的韦拉扎诺桥打破。
在亚洲,1962年福冈的若户桥,主跨367m,至1988年建成 的南备赞大桥(主跨1100m)结束了亚州无千米跨大桥历史, 1998年,明石海峡大桥(主跨1990m)的建成,标志着大跨悬 索桥修建重心转移到了亚州。
13
广泛采用的悬索桥结构及工艺特点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悬索桥结构及工艺特点: (1)主缆架设方法采用AS法(英国、美国)和
PWS法(日本、中国)。 (2)加劲梁采用流线型扁平钢箱梁型式。 (3)吊索为竖直形式。 (4)锚固方法偏向采用铸焊混合结构与预应力锚
固工艺。
14
现代悬索桥的发展
(1)跨径越来越大,从几十米发展到近2000m; (2)加劲梁高跨比越来越小,从1/40下降到1/300; (3)主缆等主要承重构件的安全系数取值越来越低, 从4.0下降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