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高考文学常识100题

合集下载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关于巴金的小说《家》,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小说中,觉新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

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B. 小说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

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民的真挚的爱。

C. 因有谣传晚上恐怕会发生抢劫的事情,于是大公馆里除了觉新这一房人,其他人都投亲靠友避开去了。

D. 《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2.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和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 古人纪年,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为干支纪年,“岁在癸丑”为帝王纪年。

C. 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三部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D.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等。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 “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C.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缤和皇子公主等。

4.老张旅居海外三十年,他想写句话来打发自己的思归之情,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B.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D.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及答案详解: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正宫)(端正好),与下文的《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等都是曲牌名。

B.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有《震川文集》,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作者的远祖曾居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用它来作为室名,以示纪念。

C.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跟《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是其著名的四大悲剧,影响深远。

D.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回信。

文章通过这封信向老朋友解释迟迟没有给他回信的原因,并借此一吐胸中的愤懑,表达准备毅然赴死的决心。

2.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B. 修禊事也。

修禊:古代习俗,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C. 期功强近之亲。

期: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

D. 余自束发。

束发:古人成人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3.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 “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C. 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的。

既望,本文指过了十五之后的日子。

D. “萧君圭君玉”,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语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季鹰指晋朝吴地人张翰。

100道高中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00道高中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一、语文类1. 《诗经》中的“风”是指什么?答案:民歌。

2. 唐代被誉为“诗仙”的诗人是谁?答案:李白。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答案:苏轼。

4.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

5. 中国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还包括哪三部?答案:《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6.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谁的名句?答案:白居易。

7.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什么?答案:《狂人日记》。

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答案:屈原。

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提出的?答案:范仲淹。

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谁的名句?答案:王勃。

11. 《史记》的作者是?1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1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句?14. 《呐喊》是鲁迅的哪部作品集?1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谁的诗句?1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7. 《左传》是哪个时期的史书?18.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了什么哲理?1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的是什么景象?20.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赞美的是什么植物?二、历史类2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哪一年?答案:公元前221年。

22. 汉武帝接受的哪一思想家的主张,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董仲舒。

23. “文景之治”出现在哪个朝代?答案:西汉。

24. 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是谁?答案:魏征。

25. “开元盛世”是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答案:唐玄宗。

26. 安史之乱发生于哪一年?答案:公元755年。

27. 宋朝的建立者是谁?答案:赵匡胤。

28. 元朝的首都是今天的哪里?答案:北京。

29. “康乾盛世”指的是清朝哪几位皇帝的统治时期?答案:康熙、雍正、乾隆。

30.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答案:《南京条约》。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及答案详解: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贾谊,东汉最富辞采的散文家、政论家,他开创了“史论”文学的先河。

所著的政论文《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B.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子弟。

C. 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D. 庠、序,都是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2.下列哪一项不是南京的别称?()A. 临安B. 建康C. 金陵D. 江宁3.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金帝国建立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文字,他们“依仿汉人楷书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B. 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C.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汉字的“六书” 即六种构成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D.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

4.下面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项脊轩志》中的“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 《长亭送别》中“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的“鱼雁”,指书信。

C. 《报任安书》中“剖符丹书”指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

D. 《陈情表》中提到“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汉朝时选拔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明清时期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殿试。

5.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

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2022年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2022年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舒婷,中国现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她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

B. 《阿房宫赋》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

C. 辛弃疾,字易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D.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下列相关名著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觉慧为了试探鸣凤,并报复她的冷淡,便说要告诉太太,早点把她嫁出去。

鸣凤听后很伤心。

觉慧见状,既得意又有点后悔。

(《家》)B. 刘姥姥第二次到荣国府时,因喝了些酒,迷迷糊糊闯到了怡红院,在宝玉的床上睡了一觉,袭人发现后赶紧偷偷地把她带出来,并交代刘姥姥不要声张。

(《红楼梦》)C. 刘琮献了荆州后不久被曹操所杀。

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很快被曹操的铁骑追上。

在混战中,甘夫人身负重伤,为救小主人阿斗,她投井而死。

(《三国演义》)D. 爱斯梅拉达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取出水葫芦喂卡西莫多喝水,使他冰冷的心第一次感到人世间的温暖,干枯的眼睛里第一次流出了泪水。

(《巴黎圣母院》)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上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中的国风由各地的民歌组成。

B.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C. 《汉书》开纪传体断代史先河,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前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D.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律诗和绝句,王维的《山居秋暝》和李商隐的《锦瑟》都属于律诗。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和解析)

语文试题 第1页(共54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54页)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C .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

D .晦朔,月亮的盈缺。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

C .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

D .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

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少年时代。

B .六合指古代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天干地支(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 寅日)都要相适合。

C .人定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21时到23时。

D .青衿是周代读书 人的服装。

衿,古式的衣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 .古代君王、尊亲为显示威严,规定说话和、行文时避免直呼或直写其名,应代以它字。

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写作时改“民”为“人”,如《阿房宫赋》中的“剽掠其人”。

B .《滕王阁序》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带答案解析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带答案解析

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
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
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
全国独创
逻辑语文
—文化常识
逻辑语文 全国独创
1.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
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
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
(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
(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
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
盎然。
凹下的叫阴文,凸起的是阳文
逻辑语文 全国独创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
“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
乡亲。
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拔制度
逻辑语文 全国独创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

B.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

C. 《琵琶行》并序:“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诗的风格,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

古代山南水北曰阳,山北水南曰阴。

《游褒禅山记》中“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

D.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后世称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司马光为唐宋八大家。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

2.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均选自《左传》。

B. 《战国策》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经西汉刘向整理,属国别体。

C. 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背影》、《荷花淀》等。

D. 《国语》以“国”为目,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属国别体史书。

3.下列诗句所涉及的年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③女年甫及笄,嫋嫋有容色④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⑤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A. ③①②④⑤B. ③②①④⑤C. ②③①⑤④D.②①③⑤④4.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及答案详解: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及答案详解: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

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答案: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蹈袭,沿用之意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8.C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答案A “左迁”必是降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10.【答案】D。

【解析】皇帝的庙号。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12 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13.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

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13.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14. 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15. 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 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1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16. C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

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 时正至上午9 时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