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评价与决策
评估体系总结

评估体系总结评估体系是指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对某一特定对象(如项目、组织或产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过程。
在各个领域中,评估体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旨在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为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对评估体系的概念、作用及关键步骤进行总结。
一、评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评估体系是由一系列有机连接的步骤、方法和工具组成的,用于对特定对象进行评估的框架。
评估体系可以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用于度量对象的质量、效率、效果等方面。
评估体系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决策支持:通过评估体系可以获得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和参考,帮助其做出明智的决策。
2. 发现问题和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估对象的各个方面,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提供改进和预防的建议。
3. 促进改进和创新:通过评估体系可以了解对象的现状和改进空间,推动组织或项目进行持续改进和创新,提升其绩效和竞争力。
4. 建立信任和信心:评估体系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增强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对象的信任和信心。
二、评估体系的关键步骤评估体系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关键步骤:1. 确定评估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确定所评估对象的关注点和重点领域。
2. 设计评估指标:根据评估目标,设计合适的评估指标和数据收集方式,确保指标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对象的特征和表现。
3. 收集和分析数据:通过采集数据的方式,收集与评估指标相对应的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4. 评估结果的生成与呈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生成评估报告或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将评估结果呈现给利益相关者。
5. 建议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和问题解决。
6. 监督和跟踪:评估体系并不是一次性的过程,需要进行监督和跟踪,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持续改善。
三、评估体系的应用领域评估体系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教育领域:评估体系可以用于对学校、教育项目或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为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系统评价

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系统评价循证医学是指将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专家经验和患者价值观贯穿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的一种方法论。
而系统评价是循证医学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它通过严谨的流程筛选出高质量的、可靠的研究结果,提供医疗决策的最佳证据。
系统评价考虑的是所有有关问题的证据,并且使用预先定义的、题目相关的搜索策略来寻找和筛选相关的研究。
评价的方法通常是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该方法能够控制影响结果的众多变量,包括随机误差和偏差的影响。
传统医学的决策往往基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和意见,而这些个人的经验和观点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也不一定能够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越来越依赖于系统评价中提供的科学证据,这些证据能够更好地指导医疗决策,并帮助医生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更具体、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实践中,系统评价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能够确保最佳证据的安全和可靠。
由于对不同研究的筛选和分析过程强调了严谨的方法论,系统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非常高,可以让医生、患者和医保机构都更加放心地使用这些证据作为基础来作出治疗决策。
此外,系统评价的结果还能够反映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患者特征下治疗效果的差异,有助于制定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治疗计划和标准。
绸缪吕洞宾曾说:“道听途说,只信其一;偏信片言,误事百端。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医学领域。
只有基于最佳证据作出治疗决策,才能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病患风险,让医疗体系更加高效,同时也更加公平、公正。
通过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最佳证据将被应用于实践中,这将有助于消除由于单一情况所导致的误判和错误,以确保患者得到更优质的医疗和护理。
总的来说,系统评价是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之一,也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系统评价通常被用来评估特定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或阐明在特定人群中使用特定治疗方法的建议级别。
在进行系统评价时,会使用某些定义明确的方法,包括关键问题的选择、研究收集和筛选、数据提取和处理,以及评价该预防和治疗方法的证据质量。
系统工程导论 第七章 系统的评价与决策 第二节评价指标的数量化方法

1.0~1打分法
设有n种方案,我们排成一个方阵,
当方案i比j优时; aij=1, 当方案i比j劣时; aij=0, 若第i方案与第j方案相当,分不出优劣时,则令aij= aji=0.5。 空白,当方案i=j时
aij总是表示第i方案得到的分数。
2023/3/14
4
5.2 评价指标的数量化方法
2. 0~4打分法
2023/3/14
2
5.2 评价指标的数量化方法
5.2.2 体操评分法
体育比赛中许多计分方法也可以用到系统评价工作中来。例如, 体操计分法是请6位裁判员各自独立地对表演者按10分制评分,然后舍 去最高分和最低分,将中间的4个分数取平均,就得到表演者最后的得 分数。
5.2.3 专家评分法
这是一种利用专家经验的感觉评分法。例如,要对多台设备操作
A3的一半,则对应于A2填写0.5;类似地,对应于A3与A4填写3.0与1.5;
2最023后/3/A145填写1.0。
6
5.2 评价指标的数量化方法
2)填写修正分数列(由下而上)
取A5为基础值,其修正分数为1.00;用1.00乘以A4的暂定分数1.5, 得到A4的修正分数为1.50;用1.50乘以A3的暂定分数3.0,得到A3的修 正分数为4.50;类似地得到A2与A1的修正分数为2.25与4.50。
i
用连环比率法确定权系数时, 只需要把“优越性”的比较即有经验的实际操作者来试车,专家
们根据主观感觉和经验,对每台设备按一定的记分制来打分,再将每
台设备的得分相加,最后将和数除以操作者的人数,就得到了各台设
备的得分数。
2023/3/14
3
5.2 评价指标的数量化方法
5.2.4 两两比较法
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课件

通过计算比较可知,方案A2的数学期望最大,为33.6万元,所以取A2方案
23
第二节
风险型决策分析
2、决策树法
所谓决策树法,学是利用树形图模型来描述决策分析问 题,并直接在䤗树图上起先决策分析。 (1)绘制决策树:
“□”——表示决策节点,从它引出的分枝叫做分枝。 “○”——表示状态节点,从它引出的分枝叫做状态 分枝或概率分枝。 “△”——表示结果节点,即将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 自然状态下的结果注明在结果节点的右端。
40 30
-6
36
34 24 20 16 14
17
3
3年
25
第二节
风险型决策分析
一、风险型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3、多级决策树
决策问题需要经过多次决策才能,则这种决策问题就叫 多级决策问题。
益损值 自然状态 概率 跌价θ1 0.1 -100 -250 -400 -250 -350 原价θ2 0.5 0 80 100 0 -250 涨价θ3 0.4 125 200 300 250 650
24
(1)绘制决策树:
“□”——表示决策节点,从它引出的分枝叫做分枝。 “○”——表示状态节点,从它引出的分枝叫做状态分枝或概率分枝。 “△”——表示结果节点,即将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 决策树法的基本模型 注明在结果节点的右端。 30.6 1 60 决 策 点 中批量 小批量 33.6 2 畅销(0.3) 一般(0.6) 滞销(0.1) 畅销(0.3) 一般(0.6) 滞销(0.1) 畅销(0.3) 一般(0.6) 滞销(0.1)
去年的Cv =(12-4-2)(万)/1.2 (万件) =5(元) (1)Q0 =40000/(10-5)=8000件 (2) Q=(40000+40000)/(10-5) =16000(件)
系统评价和临床指南

系统评价和临床指南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和临床指南(clinical guidelines)是医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改善患者治疗方案和决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系统评价和临床指南的定义、制定过程、优点和局限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系统评价是对一定研究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总结和分析的一种研究形式。
通过检索、筛选和评估可获得的所有相关研究,系统评价的目的是提供可靠的证据,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
系统评价的制定须遵循严谨的方法学,在问题定义、文献检索、数据提取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临床指南是经过专家共识并以方便医生决策的方式,把最新的证据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文件。
临床指南由专家组织、协会或政府机构制定,目的是提供医学界和临床医生们的共识意见,从而改进患者的诊疗结果和医疗资源利用。
临床指南的制定过程涉及文献回顾、证据评估和共识达成等环节,通常需要考虑资源利用、患者偏好和环境因素等实际问题。
系统评价和临床指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系统评价的结果可以为临床指南提供可靠的证据基础,而临床指南又可以依据系统评价的结果制定出具体的医疗建议。
两者相互促进,使患者得以从科学、严密的研究中受益。
临床指南可以告诉医生在特定情况下如何根据最新的证据进行治疗,而系统评价可以告诉医生哪些治疗方案被证明是有效的、安全的或具有相对优势的。
然而,系统评价和临床指南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局限性。
首先,系统评价和临床指南都依赖于可获得的研究数据,而如果相关研究数量有限或研究质量低劣,可能会影响评价的可靠性和指南的准确性。
其次,由于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新证据的出现,临床指南可能过时,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修订。
另外,临床指南虽然可以提供一般的治疗建议,但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患者中都适用,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都可能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系统评价和临床指南在医学领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水资源系统模糊决策、评价与预测方法及应用

水资源系统模糊决策、评价与预 测方法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水资源系统模糊决策、评价与预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 用。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
1、在水资源规划中,利用模糊决策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生态保 护、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在水资源管理中,利用水资源评价方法可以全面评估水资源的整体性能 和效益,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指导。
3、根据模糊分析结果,进行模 糊决策,得到最优决策方案。
水资源系统模糊决策方法的优点是在处理复杂系统时,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因 素的相互影响,提高决策的准确性。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某些 因素的权重设置可能存在主观性,从而导致决策结果的不完全客观。
水资源系统评价方法
水资源系统评价是通过对水资源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对其整体性能和效益进 行评估的过程。常用的水资源系统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3、基于知识的决策方法:基于知识的决策方法强调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和 经验进行决策。在评估子系统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对事故进行定性评估, 例如根据专家经验判断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三、结论
本次演示介绍了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结构和模糊决策方法在评估子系 统的应用。通过将模糊决策方法应用于评估子系统,可以有效地处理不确定信息, 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这些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核应急决策支持系 统的发展,为核能的广泛应用保驾护航。
文献综述
传统水资源管理多属性决策和风险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规则、数学规划、 多准则决策等。其中,基于规则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规则、专家规则等,适用于 具有明显规律的水资源管理问题;数学规划方法主要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 动态规划等,适用于具有明确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问题;多准则决策方法主要 包括基于权重、基于理想解、基于概率等,适用于具有多个相互冲突的评价指标 的问题。
环境资源评价的综合决策方法

环境资源评价的综合决策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资源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评估某个区域或项目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和影响程度。
环境资源评价的综合决策方法,是指基于对多种因素的考虑,进行评估和决策的一种方法。
一、综合评价体系环境资源评价的综合决策方法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不同项目和不同评价对象的资源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系统、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三个方面。
1. 评价指标系统评价指标系统是环境资源评价的基础,其包括了评价对象、评价因素、评价指标和评价数据。
评价对象是指需要进行评价的人、事、物或区域,包括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方面;评价因素是衡量环境资源影响的因素,包括污染物排放、物种多样性、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评价指标是根据评价因素进行选择或定义的量化指标,包括含量、浓度、密度、面积、时限等;评价数据是用于计算评价指标的数据,包括观测数据、采样数据、统计数据、模拟数据等。
2.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通过对评价对象、评价因素、评价指标和评价数据进行选取和分析,揭示环境资源评价问题的科学方法,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定量和半定量三种方法。
(1)定性方法:通过对评价对象和评价因素进行主观分析、推断和预测,来描述环境资源影响问题的一种方法。
(2)定量方法:通过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数据进行量化计算和统计分析,来计算环境资源影响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评价结果的一种方法。
(3)半定量方法:其不是完全定量,也不是完全定性,其主要是为了解决定性和定量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中间采用了混合方法,综合考虑定性和定量的特点。
3.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评价指标的界定和划分所依赖的标准,并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评价,其可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两种。
(1)定量标准:是根据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或学科标准,按照规定的参考指标进行量化划分的标准。
(2)定性标准:它是以专业人员经验和知识为基础,通过专家讨论、评估等方式取得的标准。
系统决策

对以上问题作出决断的过程就是决策。
3
1 系统决策的概念
什么是决策?
决策是对一项问题在行动之前所作的考虑和抉择;是对未 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和方向,并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 合理地选择一个能实现预期目标最优行动方案的活动过程。
决策是对某一事件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选择。即从多个 可能采取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 或 “最有利的” 或 “最满意的” 或 “最合理的” 方案的行动。
线性规划 一公司饲养动物出售,设每
饲料 蛋白质 (克) 矿物质 (克) 单价 (0.1元/千克)
头动物每天至少需700克蛋 白质、50克矿物质,现有四 种饲料可供选用。各种饲料 每千克营养成分及单价如表 所示,要求确定满足动物生 产的营养需要,又使费用最 省的饲料方案。
1 2 3 4
20 10 2 5
11
1 系统决策的概念
典型决策问题分析
风险型决策
条件 ①存在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损失小); ②存在两个以上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但决策者或 分析人员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科学理论等可预先估算出自然状态的概率 值P ( θj ) ③存在两个以上可供决策者选择的行动方案; ④不同行动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出来。 方法:期望值、决策树法。 风险型决策问题是一般决策分析的主要内容。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 应注意把握信息的价值及其分析和决策者的效用观等重要问题。
目标函数是使费用最省,即min(C)=2x1+7x2+4x3+5x4
约束条件是每种饲料不能为负,即x1~x4≥0
2 单目标确定性决策
线性规划 B 求解 对联立方程进行如下线性变换: (1)-(2)×4: 2x2-2x3-11x4=500 (1)-(2)×5: 5x1-3x3-15x4=450 于是有: x1=90+0.6x3+3 x4 x2=250+x3+5.5 x4 c=2x1+7x2+4x3+5x4=
管理学决策支持系统名词解释

管理学决策支持系统名词解释1. 数据获取与处理数据获取:指从数据源获取数据的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清洗等步骤。
数据处理: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包括数据的转换、挖掘、分析和可视化等,以便更好地支持决策。
2. 模型构建与模拟模型构建:指根据问题需求,构建适合的数学模型或算法,以描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
模型模拟:指利用构建的模型或算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模拟和预测,以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方案。
3. 知识库与知识推理知识库:指存储和管理领域知识的数据库或知识库系统,包括专家经验、案例、规则等。
知识推理:指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通过推理机制对问题进行求解和分析,以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方案。
4. 人机交互与智能提示人机交互: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方式,包括界面设计、命令语言、语音识别等。
智能提示: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提供智能化的提示和建议,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包括关联规则挖掘、趋势预测等。
5. 决策方案生成与评估决策方案生成:指利用前面的分析和推理结果,生成可能的决策方案。
方案评估:指对生成的决策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以选择最优的方案并做出最终的决策。
评估指标可能包括方案的可行性、效益性、风险性等。
6. 实时决策与预警实时决策:指在决策过程中,能够实时地根据最新获取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决策,以提高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预警功能: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当前或未来的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为决策者提供警示和应对建议。
7. 系统集成与扩展性系统集成:指将不同的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业务系统等进行集成,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换和整合,提高决策效率和协同工作能力。
扩展性:指决策支持系统应具备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便能够适应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方便进行系统的升级和维护。
8. 安全与隐私保护安全性:指决策支持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漏洞修复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制药企业复合生态系统及生态工程决策与评价研究

文章编号 :10 7 9 (0 2 7— 0 9一 6 0 0— 6 5 2 1 )1 04 O
St y on De ii n —m a n nd Evaua i fCo—e o yse ud cso — ki g a l ton o — c s tm
a o o ia nd Ec l g c lEng n e i g o i e r n f Pha m a e tc lEntr ie r c u ia e prs s
te l s e e . Atls ,t e pa e s a s i n i c v l to fe oo i a ngn e ng wi u z o r he sve e au to h a tlv 1 a t h p rha ce tf e auai n o c lg c e ie r t f z y c mp e n i v l ai n i l i h m eh d a d t iu to fa p a m a e ia ntr rs i e e r vc to n he st a in o h r c ut le e ie n H b ip o ie,a h e uls a e r fr n e sg i c n e f r c p nd te r s t h v e ee c i nf a c o i
c le t r rs s h v u t n i d x s se h s3 man fc o si i v l 8 f co si u a n e p e .T e e a ai n e y tm a i a tr n ma n l e , a t r n s b—ee n e e , 3 fco si i l o e l me t v l 2 a tr n l
M A eu U o g O G L ,B un I O Z h a ,X EY n j ,D N i i I a Y ( 。 uies col S iah agU i rt o cnm c,Siah ag 5 0 ,C ia 1 B s s ho, h i un nv sy f oo is h i un 0 3 n S jz e i E jz 0 1 hn ; 2 Sho o E oo i n ngmet B in oet nvr t,B in 0 0 3 hn ) . col f cn mc adMaae n, eigF rsyU i sy e ig10 8 ,C ia s j r ei j
系统安全决策

安全决策
5)决策的分类
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 定义: 在一种已知的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下,选择满足目标要求的
最优方案。
条件: ①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损失小); ②只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 ③存在着决策者可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抉择方案; ④不同的决策方案在确定的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
❖ 能显示决策过程 ❖ 能把风险决策的各个环节联系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 ❖ 可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决策树法
❖例
对某企业计划自行研究一种新的安全装置的事件进行决 策,选择合理的方案,具体条件如下:
(1) 决定研制项目是否需要评审。若评审,需要评审费5000 元。如果决定评审,评审通过概率为0.8,不通过的概 率为0.2。
n
均方差 fi( j) [ [ fi( j) (xk ) E( fi( j) (xk )]P( fi( j) (xk ))]0.5 k 1 n
期望 E( fi( j) ) fi( j) (xk )P( fi( j) (xk )) k 1
若 rij 0 则
rij 0
n
对 rij 按列求和:
3
m3
j
k
k j
/
k
k j
k 1
j1 k 1
3
式中 k (k 1, 2, 3) ——3种权重的权系数,有 k 1 。
k 1
安全决策
安全决策方法
安全决策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很强的一门学问,它既含 有从运筹学、概率论、控制论、模糊数学家等引入的数学 方法,也会有从安全心理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信 息科学引入的各种社会、技术科学。
安全决策
(3)潜在问题或后果分析
系统工程:系统评价方法

4
3 1 2 0
0.4
0.3 0.1 0.2 0.0
评价尺度例表
评价尺度(得分) 评价指标 期望利润(万 元) 产品成品率 (%) 市场占有率 (%) 投资费用(万 元) 产品外观
5
4
3
2
1
800以上 97以上 40以上 20以下 非常美观
701-800 96-97 35-39 21-80 美观
601-700 91-95 30-34 81-120 比较美观
投资效果好(T) (目的层)
风险程度(I1)
资金利润率(I2)
转产难易程度(I3)
(准则层)
产品1(P1)
产品2(P2)
产品3(P3)
(方案层)
AHP方法的基本工具——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标度定义
标度 1 3 5 含义 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模糊综合评判法(多评价主体)
二、关联矩阵法
Ai (i 1, m)
:评价对象(可替代且非劣的方案)
X j ( j 1, n) :评价指标(准则、项目) n j :评价指标权重,o j 1, j 1
j 1
二、关联矩阵法(续)
Vij Ai A1 A2 Am …
j
Xj
X1
0.648 0.122
(3.804)
[注] Wi的求取采用方根法(几何平均值法) I1
P1 P2 P3
P1 1 3 5
P2 1/3 1 3
P3 1/5 1/3 1
Wi 0.406 1.000 2.466
Wio 0.105 0.258 0.637
判断矩阵及其分析处理举例(续)
信息系统评价方法贝德尔方法

信息系统评价方法贝德尔方法
信息系统评价的贝叶斯方法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 明确评价目标:首先需要明确信息系统的评价目标,包括功能、可靠性、易用性、安全性、灵活性等方面。
2. 数据收集:根据评价目标,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用户反馈、系统性能数据、故障记录等。
3. 贝叶斯网络的建立: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表示系统各个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条件独立关系。
4. 参数学习:通过历史数据和观察结果,学习贝叶斯网络中的参数,包括条件概率和联合概率分布。
5. 推理分析: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和已知证据,进行推理分析,计算各节点的条件概率和联合概率分布,进而对系统进行评价。
6. 决策制定:根据推理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决策,包括系统改进、故障预测、风险控制等方面。
7. 持续监测与更新:对系统进行持续监测和数据收集,不断更新贝叶斯网络模型和参数,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贝叶斯方法是一种基于概率和统计的方法,因此需要足够的样本量和高质量的数据来进行准确评价。
同时,由于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和维护需要较高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系统分析评价

判断矩阵B3—S相对重要性权值及λmax,CR分别 为:
0.375 0.375 W 0.125 0.125
4-4 max 4 CI =0 , max =4 , CR= 0 3 RI 0.9 CR 0
显然,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 二、构造判断矩阵 三、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四、层次总排序 五、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根据上面的例子,我们假定厂长或职工代表大会 根据实际情况构造的数值判断矩阵如下: (1)相对于合理使用企业利润,促进企业发展 的总目标,各考虑准则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比较 (判断矩阵A—B): B B B
B1积极性 B2技术水平 B3物质文化生活
B1 B2 B3
1 5 3
1
1/5 1/3 1 3 1/3 1
0.105 W 0.637 0.258 判断矩阵B1—S相对重要性权值及λmax,CR分别 为: 0.439 5.127 5 - 0.264 5.127 CI =0.03175 max 4 W 0.089 , max =5.127 , CR= 0.029 0.03175 RI 1.12 CR 0.029 0.146 1.12 0.061
使用层次分析法的关键问题是要搞清楚 问题的背景和条件,要达到的目标、涉 及的因素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等等。这就 需要将问题概念化,构成概念之间的逻 辑结构关系,即层次结构模型,然后通 过建立判断矩阵,进行排序计算,最后 就能得到满意的决策结果。 下面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扼要介绍层次 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S1 S2 S3 S4 S5 S1 S 2 S 3 S 4 S 5 2 3 4 7 1 1 / 2 1 3 2 5 1 / 3 1 / 3 1 1 / 2 1 1/ 4 1/ 2 2 1 3 1 / 7 1 / 5 1 1 / 3 1
系统思维 评分维度

系统思维评分维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系统思维是指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的部分。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间的关系,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评估系统思维时,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评分:1. 整体性思维:评估一个人是否具备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的能力。
他们能否将问题放在更宽广的背景下进行思考,从而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通常能够做出更全面、更系统的决策。
2. 综合分析能力:评估一个人是否能够综合各种信息以及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需要他们有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并将其综合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中。
3. 系统优化能力:评估一个人是否具备优化系统的能力。
他们能否不断地对系统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持续。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通常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从而使系统更加完善。
4. 风险管理能力:评估一个人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系统中的风险。
他们能否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通常能够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5. 创新思维能力:评估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否不断地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推动系统的发展和进步。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通常能够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开拓新的领域。
6. 执行力和实施能力:评估一个人是否能够有效地执行和实施系统思维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他们能否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确保最终的执行效果。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通常能够取得实际的成果,实现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系统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评估上述的评分维度,可以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一个人在系统思维方面的能力,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发展建议。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系统思维上不断提升,成为一个具备全面、系统思维能力的优秀者。
第二篇示例:系统思维是指以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为特点,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并通过分析系统内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及系统内外环境的互动关系,来解决问题和推进事物的发展。
系统的评价与决策.

系统的评价与决策系统评价是对系统开发提供的各种可行方案,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观点予以综合考察,全面权衡利弊得失,从而为系统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系统评价是系统工程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5.1系统评价5.1.1系统评价的复杂性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提出许多开发系统的可行方案,而且还要通过系统评价从众多的可行方案中找出所需要的最优方案。
所谓系统评价,就是评定系统可行方案的价值。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预定的系统目的,利用系统模型和资料,根据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客观要求,从系统整体出发,分析对比各种方案,全面权衡利弊得失,最后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过程。
系统的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指的是系统的效果或目标能达到的程度。
一般有如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相对性。
这是由于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而评价主体(人或集体)在评价时的立场、观点、环境、目的等均有所不同,对价值的认识和估计也就会持一定的态度和观点,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二是可分性。
系统价值包括许多组成要素(或称价值要素),它们共同决定着系统的总价值。
因此,在系统评价时,往往需要对系统的价值进行多个方面的衡量与评价,对系统的价值作出合理有效地划分。
对于复杂的大系统,其评价往往更加复杂。
例如城市交通系统,其评价不但要考虑交通工具的动力、推进等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交通线路的建设费用和日常经营费用等经济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有交通工具的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以及环境保护、地方团体的利益、有关节能、能源政策等方面的考虑。
一般情况下,指标和方案越多,评价问题就越复杂。
另外,由于对系统的评价以及指标的选择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的价值观在系统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评价主体有不同的观点、立场和标准,因此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评价者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总的说来,系统评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困难:①有的指标难以量化,有时同使用人或评价人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有关,例如系统使用的方便性、舒适性就是这样的一类指标;②不同的方案可能各有所长,难以取舍,且指标越多,问题就越复杂,方案也就越难定夺。
综合评价与决策方法及其计算机软件实现

综合评价与决策方法及其计算机软件实现综合评价与决策方法及其计算机软件实现评价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其主要区别在确定权重的方法上。
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多数采取综合咨询评分确定权重,如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功效系数法等。
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根据各指标间相关关系或各指标值变异程度来确定权数,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理想解法(也称TOPSIS法)等。
目前国内外综合评价方法有数十种之多,其中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TOPSIS、秩和比法、灰色关联、熵权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理论法、物元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价值工程法、神经网络法等。
1.理想解法目前已有许多解决多属性决策的排序法,如理想点法、简单线性加权法、加权平方和法、主成分分析法、功效系数法、可能满意度法、交叉增援矩阵法等。
本节介绍多属性决策问题的理想解法,理想解法亦称为TOPSIS法,是一种有效的多指标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构造评价问题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即各指标的最优解和最劣解,并用靠近正理想解和远离负理想解的程度,通过计算每个方案到理想方案的相对贴近度来对方案进行排序,从而选出最优方案。
1.1 方法和原理设多属性决策方案集为A?{a1,a2,?,am},衡量方案优劣的属性向量为X?{x1,?,xn},这时方案集A中的每个方案ai(i?1,?,m)的n个属性值构成的向量是Xi?(xi1,?,xin),它作为n维空间中的一个点,能唯一地表征方案ai。
正理想解Z*是一个方案集A中并不存在的虚拟的最佳方案,它的每个属性值都是决策矩阵中该属性的最好值;而负理想解Z0则是虚拟的最差方案,它的每个属性值都是决策矩阵中该属性的最差值。
在n维空间中,将方案集A中的各备选方案ai与正理想解Z*和负理想解Z0的距离进行比较,既靠近正理想解又远离负理想解的方案就是方案集A中的最佳方案;并可以据此排定方案集A中各备选方案的优先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系统的评价与决策系统评价是对系统开发提供的各种可行方案,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观点予以综合考察,全面权衡利弊得失,从而为系统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系统评价是系统工程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5.1 系统评价5.1.1 系统评价的复杂性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提出许多开发系统的可行方案,而且还要通过系统评价从众多的可行方案中找出所需要的最优方案。
所谓系统评价,就是评定系统可行方案的价值。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预定的系统目的,利用系统模型和资料,根据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客观要求,从系统整体出发,分析对比各种方案,全面权衡利弊得失,最后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过程。
系统的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指的是系统的效果或目标能达到的程度。
一般有如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相对性。
这是由于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而评价主体(人或集体)在评价时的立场、观点、环境、目的等均有所不同,对价值的认识和估计也就会持一定的态度和观点,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二是可分性。
系统价值包括许多组成要素(或称价值要素),它们共同决定着系统的总价值。
因此,在系统评价时,往往需要对系统的价值进行多个方面的衡量与评价,对系统的价值作出合理有效地划分。
对于复杂的大系统,其评价往往更加复杂。
例如城市交通系统,其评价不但要考虑交通工具的动力、推进等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交通线路的建设费用和日常经营费用等经济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有交通工具的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以及环境保护、地方团体的利益、有关节能、能源政策等方面的考虑。
一般情况下,指标和方案越多,评价问题就越复杂。
另外,由于对系统的评价以及指标的选择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的价值观在系统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评价主体有不同的观点、立场和标准,因此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评价者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总的说来,系统评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困难:①有的指标难以量化,有时同使用人或评价人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有关,例如系统使用的方便性、舒适性就是这样的一类指标;②不同的方案可能各有所长,难以取舍,且指标越多,问题就越复杂,方案也就越难定夺。
针对这两个困难,可能的解决方法是:①将各项指标数量化;②将所有指标归一化。
将各项指标数量化之后,还必须使其量纲一元化,才能做到所有指标归一化。
量纲一元化的重要方法是无量纲化。
然后可以将各种方案在同一项指标下加以比较。
5.1.2 系统评价与系统决策系统评价与系统决策至少有两点区别:第一,系统评价是一项技术工作,是由分析者即系统工程人员承担的;而系统决策则是领导工作,是领导者在系统工程人员的辅助下完成的;第二,系统评价是系统决策的主要依据,但是重大问题的决策往往还有其它因素(如政治)在起作用,这些因素往往难以纳入系统工程人员的评价工作之中。
系统评价与系统开发、系统决策之间的关系如图5-1所示。
5.1.3 系统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一、系统评价的原则1. 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评价是决策的前提,评价的质量影响着决策的正确性。
因此,必须注意评价资料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同时要防止评价人员的倾向性,注意评价人员的代表性和各类专家的组图5-1 系统评价与系统开发、系统决策之间的关系成。
2.保证方案的可比性。
替代方案在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上要有可比性和一致性,评价指标也应基本相同。
3.评价指标要成体系。
评价指标应能全面反映被评价问题的主要方面,在基本能满足评价要求和给出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指标个数,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定量化,以减少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此外,评价指标还应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的要求相一致。
4.评价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性。
系统评价要对系统的各个侧面,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各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优势,为系统的综合评价提供全面分析的手段。
二、系统评价的步骤系统评价的步骤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1.对各个评价方案做出简要说明,使方案的特点清晰明了,便于评价人员掌握;2.确定由所有单项和大类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3.确定各大类及单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从整体上调整;4.进行单项评价,查明各项评价指标的实现程度;5.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各大类指标的价值和系统整体价值。
5.1.4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所组成的整体,它反映了系统所要解决问题的各项目标要求。
指标体系要实际、完整、合理、科学,并基本上能为有关人员和部门所接受。
指标体系通常可考虑如下方面:1.政策性指标。
包括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律及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要求,它对国防或国计民生方面的重大项目或大型系统尤为重要。
2.技术性指标。
包括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
工程项目的地质条件、设备、设施、建筑物、运输等技术指标要求。
3.经济性指标。
包括方案成本、利润和税金、投资额、流动资金占有量、回收期、建设周期等。
4.社会性指标。
包括社会福利、社会节约、综合发展、就业机会、污染、生态环境等。
5.资源性指标。
包括人、财、物等资源的保证程度。
如工程项目中的物质、人力、能源、水源、土地条件等。
6.时间性指标。
如工程进度、时间节约、试制周期等。
以上6个方面是一般所要考虑的大类指标,每一个指标又可包含许多小类指标,在具体条件下,可以有所选择和增减甚至不予考虑。
至于大类下的单项指标,则要根据系统性质、目标要求、有关系统的特殊问题等全面予以考虑。
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是随具体问题而异的,不同的系统,其组成的指标因素是大不一样的。
5.2评价指标的数量化方法常用的系统评价指标数量化方法主要有:排队打分法、体操计分法、专家评分法、两两比较法、连环比率法等。
下面分别简单介绍。
5.2.1排队打分法如果指标(例如汽车的时速、油耗,工厂的产值、利润、能耗等等)已有明确的数量表示,就可以采用排队打分法。
设有m种方案,则可采取m级记分制:最优者记m分,最劣者记1分,中间各方案可以等步长记分(步长为1分),也可以不等步长记分,灵活掌握;或者各项指标均采用10分制,最优者满分为10分。
5.2.2体操评分法体育比赛中许多计分方法也可以用到系统评价工作中来。
例如,体操计分法是请6位裁判员各自独立地对表演者按10分制评分,然后舍去最高分和最低分,将中间的4个分数取平均,就得到表演者最后的得分数。
在系统评价工作中,也可以采用这种体操计分法得到系统的各评价指标的最后得分。
5.2.3专家评分法这是一种利用专家经验的感觉评分法。
例如,要对多台设备操作性进行评价,可以请若干专家,即有经验的实际操作者来试车,专家们根据主观感觉和经验,对每台设备按一定的记分制来打分,再将每台设备的得分相加,最后将和数除以操作者的人数,就得到了各台设备的得分数。
5.2.4两两比较法这也是一种感觉(经验)评分法。
它是将方案两两比较而打分,然后对每一方案的得分求和,并进行百分化等处理。
打分时可以采用0~1打分法,0~4打分法或多比例打分法等等。
1. 0~1打分法设有n 种方案,我们排成一个n n ⨯方阵,其元素1 ,当方案i 比j 优时;a ij = 0 ,当方案i 比j 劣时; (5.2-1)空白,当方案i=j 时很明显,有a ji =1-a ij ,即当a ij =1时,a ji =0;当a ij =0时,a ji =1。
a ij 总是表示第i 方案得到的分数。
若第i 方案与第j 方案相当,分不出优劣时,则令a ij = a ji =0.5。
2. 0~4打分法这种打分法比0~1打分法来得细一些。
当两个方案i 与j 同等优越时,令a ij = a ji =2;当方案i 比j 稍微优越时,令a ij = 3,a ji =1;当方案i 比j 显着优越时,令a ij = 4,a ji =0。
3. 多比例打分法0~4打分法可以看成是一种比例打分法,两个方案的得分分别是如下比例:4:0,3:1,2:2,两者得分之和为4。
在多比例打分法中,两者得分之和为1,其比例可为:1:0,0.9:0.1,0.8:0.2,0.7:0.3,0.6:0.4,0.5:0.5,这样的分档就更细了。
5.2.5 连环比率法连环比率法是一种确定得分系数或加权系数的方法,我们用表5-1来说明。
此方法可分成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 填写暂定分数列(由上而下)对比A 1与A 212123A 2的优越性仅为A 3的一半,则对应于A 2填写0.5;类似地,对应于A 3与A 4填写3.0与1.5;最后A 5填写1.0。
2. 填写修正分数列(由下而上)取A 5为基础值,其修正分数为1.00;用1.00乘以A 4的暂定分数1.5,得到A 4的修正分数为1.50;用1.50乘以A 3的暂定分数3.0,得到A 3的修正分数为4.50;类似地得到A 2与A 1的修正分数为2.25与4.50。
对所有修正分数求和75.13)(51=∑=的修正分数i i A (5.2-2) 3. 计算得分系数f i ∑=ii i iA A f )(的修正分数的修正分数 (5.2-3) 例如 33.075.1350.41==f (5.2-4) 16.075.1325.22==f (5.2-5) 很显然,f i 满足如下关系式:0≤ f i ≤1 , ∑==n i i f11 (5.2-6)这正是统计学中对于权系数的定义(按照习惯,权系数记为w i ),用连环比率法确定权系数时,只需要把“优越性”的比较换为“重要性”的比较即可。
5.3 评价指标综合的主要方法将各评价指标数量化,得到各个可行方案的所有评价指标的无量纲的统一得分以后,采用下述各种方法进行指标的综合,就可以得到每一方案的综合评价值,再根据综合评价值的高低就能排出方案的优劣顺序。
5.3.1 加权平均法设方案A i 的指标因素F j 的得分(或得分系数f i )为a ij ,将a ij 排列成评价矩阵,如表5-2所示。
一、加法规则图5-2给出了加权平均法(加法规则)的一般思路,方案i 的综合评价φ∑==n j ij j i a w 1φ,i=1,2, … , m (5.3-1) 其中w j 为权系数,满足如下关系式0≤w j ≤1 ,∑==n i j w 11 (5.3-2) 在应用加权平均法时,有两点值得注意:● 列写指标因素应考虑周全,避免遗漏;● 列写各项指标因素分配的权重要适当。
二、乘法规则乘法规则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各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φi :,1∏==n j w ij i j a φ i =1, 2, … , m (5.3-3) 其中a ij 为方案i 的第j 项指标的得分,w j 为第j 项指标的权重。
对式(5.3-3)的两边取对数,得 ∑==n j ij j i a w 1lg lg φ,i =1, 2, … , m (5.3-4)对照式(5.3-1),可知这是对数形式的加法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