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领导学原理
《领导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代码:)本大纲由管理科学系范云峰执笔草拟,于2006年12月经管理学教研室讨论修订,管理科学系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一、课程说明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学时学分:30学时,1.5学分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领导学是研究领导行为或领导活动的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科学。
它综合了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内容,具有鲜明的理论性、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特征。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科学的讲授中外领导学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和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领导活动的现象、矛盾、特点、规律;掌握领导学的理论、艺术与方法,使学生加强知识厚度,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成为成功的、有效的领导者,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先修课程为《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要求在基本掌握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领导学。
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教学目的:了解领导学受关注的原因、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基本掌握:领导的概念、领导学产生的经过。
重点把握:领导学诞生的标志、领导学研究的两个方面——科学与艺术教学重点:领导的概念、领导学产生的经过。
领导学诞生的标志、领导学研究的两个方面—科学与艺术教学难点:领导学诞生的标志、领导学研究的两个方面——科学与艺术讲授要点:第一节领导活动的存在1、领导活动无处不在;2、人们对领导的关注第二节领导学产生1、领导思想的历史记录;2、领导学的产生:领导与管理的分离第三节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意义1、领导学的研究对象;2、领导学的研究内容;3、研究和学习领导学的意义第四节领导学研究的两个层面—科学与艺术1、领导学的双重特定决定了领导学研究的两个层面;2、领导活动的双重特性决定了领导学研究的两个层面第二章领导的含义与本质(3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有关领导的四种学说,基本掌握领导的含义与本质、领导活动的特性,重点把握领导和管理的关系。
第一章 领导科学概论200
领导与管理
基本观点(三) 领导和管理都是完整的行为体 系,而不是属于对方的一个部分。这种 观点是基于当前时代的变化及对领导和 管理的日益深入研究而提出来的,并力 图对领导和管理从体系上做出区分。
时代的变化
20世纪工业经济时代的高歌猛进,企业组 织和政府组织越来越复杂,维持秩序且能提高 经济效益的科学管理运应而生,接着就不断完 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是一个大概念, 领导在管理当中只是一个从属的概念,次要的 概念。这是因为在工业经济时代,机器、厂房、 土地、矿山、资金等资源比人力资源更重要, 所以以人为中心的领导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二)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
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矛盾 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阶级矛盾 的反映;另一方面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思想认 识和利益要求的差异。 二是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之间的 矛盾。矛盾产生主要是由于领导认识自然、认 识社会的主观意愿与客观环境条件发生偏离引 起的。
领导与管理
基本观点(一) 领导是统帅全局、引领方向的活动, 因而是重大的范畴,或更高的层次,管 理是领导中的固有内容、一些领导科学 研究者持这种观点,有些领导科学的教 科书和专著实际上就是这样写的。
领导与管理
基本观点(二) 管理是更大的范畴,领导是其中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领导是管理中的一 种职能或功能。很多管理学家持这种观 点,如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 斯蒂芬·罗宾斯等。这是管理学界比较 成熟的观点。
(三)领导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范畴(4)
社会主义------“领导模式” 社会主义社会,领导不仅意味着权力和责 任,还意味着服务;领导者是由人民选举出来 的真正负责的社会公仆;领导方式则更多强调 引导、施加影响,实现了德治与法治、民主与 集中的有机统一。 特征:服务、责任、权力
领导科学概论笔记
领导科学概论笔记领导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领导属性和领导本质领导活动是由特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领导者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一、领导活动的构成要素领导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即: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目标、客观环境。
(一)领导者领导者是指在正式的社会组织中经合法途径被任用而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履行特定领导职能、掌握一定权力、肩负某种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
领导者是职务、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统一体。
领导者是矛盾的焦点。
(二)被领导者被领导者是相对于领导者来说的,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处于被领导地位的人员。
被领导者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被支配者,同时对领导者具有监督作用。
(三)领导环境领导环境是指领导者实施领导所面临的周围境况。
领导环境可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两种。
微观环境是指领导者所处的具体工作环境,如群体组织、人际关系、物质条件、人员素质等。
宏观环境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自然状况、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如地理、天气、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思想、道德、制度、传统、习俗等。
四)领导目标(领导愿景)领导目标是指领导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二、领导活动的二重属性领导的自然属性是指领导活动中的指挥和服从关系的属性,领导的社会属性是指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利益的对立或一致关系的属性。
从自然属性看,任何领导都是社会组织中的一种特殊劳动,是社会管理中的一种高层次劳动,是领导者进行统率和引导的活动过程。
统率和引导是领导的最一般本质。
从社会属性看,不同历史条件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的产生方式、领导观念、领导方式和方法等又无不受到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因而又是各不相同的,从而表现出鲜明的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所有领导活动所共有的。
2、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
3、社会属性比自然属性更为重要。
三、领导活动的本质所谓领导活动的本质,就是领导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内在规定性。
领导学原理
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领导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独特性质.正是领导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对别离,才使领导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许多管理学中所讲的"管理"实际上就是领导.管理几乎就是领导的同义语.而管理学创始人法约尔又把领导与管理严格地区分开来,认为领导是保证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平安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这六项职能得以贯彻的保证力量,而"管理"仅仅是这六项职能中的一种."领导"并没有得到完善,标准的阐述.一,引子第一章领导的含义与本质一般而论,领导学是从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但它又与政治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这些学科的教科书中会经常看到有关领导的论述.人们好象觉得难以把这些居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领导统合起来,以构建一门齐全的领导学.我们是否能将潜藏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领导背后的,具有相通性的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提炼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领导是影响和支持他人为了到达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在帮助个体或群体确认目标以及鼓励和协助他们到达一定目标的过程中,领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支持,自愿的努力,实现目标.领导就是将潜力变为现实的催化剂.在所有情况下,领导的根本任务是发现,开展,发挥和丰富组织和组织成员中业已存在的潜力.我们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历史分析和案例分析以澄清人们对"领导"所具有的误解,同时也通过这一分析为构建一门完整的,相对独立的领导学而努力.(一)领导活动的普遍性领导是任何社会组织共有的一种现象.正是因为领导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存在于各种人群和组织之中,才导致了以这一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领导学的诞生.(二)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的相通性领导学之所以能够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各种等级,各个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组织之外,存在着具有通用性的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二,学习领导学的两个前提首先,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的相通性是由领导的分层原那么所决定的.为什么领导活动要服从于分层领导的原那么呢一是因为分层领导是由领导幅度所决定的.企业组织中就存在着每一层次的领导幅度应保持在5-10人之说.所以,领导幅度的存在决定了跨级领导或越权领导的现象都有可能违背领导规律.高层领导者不包办下级的事务,也不能越级处理,而下层领导者不能将其领导幅度内的问题无原那么上交.二是因为分层领导是与领导功能相适应的.在一个领导系统中,上层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大政方针和开展方向确实定,愈往底层,其具体执行的功能就愈明显.例如,企业通常划分为经营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其次,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的相通性是由领导活动的特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任何层次的领导者必须依赖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才能保证领导活动的成功.由此导致了领导活动必然要以鼓励,发动和鼓舞员工为核心.领导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活动,就在于这是一种必须依靠下属才能将决策方案转化为现实成果的社会活动.西方学术界至少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界定领导这一概念的.第一,领导者中心说.第二,互动说.第三,结构说.第四,目标说.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发动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这一界定涉及领导活动的前提,主体,结构,手段与目标五个环节.三,领导的含义第一,领导活动是存在于群体之中的,一个人不能形成领导.群体生活成为领导得以诞生的前提.第二,领导活动的主体是由领导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与执行者共同组成的.领导活动的主体包括两个要素:一是领导者,二是被领导者.因为领导活动必须依赖于下属积极地执行决策和实现目标,才能使完整的领导活动全盘展现出来.其中被领导者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替代的,被领导者的积极程度是领导活动顺利展开的关键.第三,领导活动的结构是领导者发动和组织领导活动所依存的体制或规那么.第四,领导活动的手段是领导者调动和鼓励下属的方式.第五,领导活动的目标是领导活动的归宿.(一)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就是寻求从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引导企业到达它的目标.领导与管理的最大区别表达为: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而管理那么是一种程序化的控制工作.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在动机,个人历史及想问题做事情的方式上存在着差异.管理者如果说不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也是以一种非个人化的态度面对目标的;领导者那么以一种个人的,积极的态度面对目标.管理者倾向于把工作视为可以到达的过程,这种过程包括人与观念,两者相互作用就会产生策略和决策;领导者的工作具有高度的冒险性,他们常常倾于主动寻求冒险,当机遇和奖励很高时尤其如此.管理者根据自己在事件和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他人发生关系;而领导者关心的是观点,以一种更为直觉和移情的方式与他人发生关系.四,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约翰・科特认为,管理和领导,虽定义不同,但显然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涉及到对需做事情作出决定,建立一个能完成某项方案的人际关系网络,并尽力保证任务得以完成.然而,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却不能掩盖两者之间的差异性.首先,管理的方案与预算过程趋向于注重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范围,强调微观方面,看重风险的排除以及合理性;而领导过程中经营方向的拟定,看重于更长的时间范围,注重宏观方面敢冒一定风险的战略以及人的价值观念.其次,具有管理行为的企业组织其人员配备趋向于注重专业化,挑选或培训适宜的人担任各项工作,要求服从安排;而联合群众的领导行为那么注重于整体性,使整个群体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并且投入进去,实现所确定的目标.再次,管理行为的控制和解决问题常常侧重于抑制,控制和预见性;而领导的鼓励和鼓舞侧重于授权,扩展,并不时创造出惊喜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最后,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表达为它们各自的功用不同,领导能带来有用的变革,而管理那么是为了维持秩序.管理主要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制定正式方案,设计标准的组织结构以及监督方案实施的结果而到达有序一致的状态.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领导者通过开发未来前景而确定前进的方向.要到达组织的最正确效果,领导与管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两者不可或缺.但是大多数组织总是过于强调管理而无视了领导的重要性.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要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领导具有全局性,管理具有局部性.第二,领导具有超前性,管理具有当前性.第三,领导具有超脱性,管理具有操作性.(二)领导与管理的联系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主要表达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②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复合性和相容性.只有有力的管理与有力的领导联合起来,才能带来满意的效果.管理过分而领导不力,那么给①非常强调短期行为,②过分注重专业化,③2.目标----目标3.没有情感的分享和行动的联结互动4.强制性来维持成员成一体互动5.权威-----权威.现实生活中领导的过程往往是两种类型的复合.领导与统治的区别第一,根底不同:领导的根底是影响力,统治的根底的是暴力.第二,目的不同:领导的目的是实现对领导对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组织者三方有利的目标;统治的目的是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2 0世纪是"领导工作成为一门科学"的时代.领导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领域.事实上,按照领导活动的普遍性和领导艺术的相通性这两个原理,我们可以断定,这些大人物和小人物都是领导学中所说的领导者.领导学的诞生有如下两个标志.六,领导学产生的两大标志(一)决策从日常的生产,管理中独立出来决策,方案等职能从日常的管理和生产领域中分化出来,即"决策工作专门化",就直接导致了领导这一特殊现象的产生.在20世纪之前,决策与执行的别离是有限的,局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开展,这一现象逐渐从政治领域向经济,科技,教育和军事领域扩展.例如,科技领域中决策与执行的别离产生于二战时期,其标志是科学帅才的出现.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总指挥奥本海默并非一流的物理学家或技术专家,而是善于领导组织的帅才.在经济领域,美国的卡内基并不精通钢铁生产的知识与技能,而他能够通过卓越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才能成为"钢铁大王".实质就是决策权与执行权的相对别离,故西蒙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观点,即一切形式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经济领导,科学领导等),都专门从事决策,而不是决策的执行,操作.即"制定"与"执行"的相对分工.(二)咨询从决策中独立出来决策活动要涉及到多重变量.决策工作对知识结构,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要素的要求相当高.正是在这一状况下,咨询业从决策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性的工作.形式多样的知囊团成为领导活动中一道独特的景观.从此以后,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功能主要表达为抉择,而智囊团的作用主要致力于对备选方案的提供与论证.即"谋"与"断"的相对分工,抉择成为领导者的重要工作.领导的要素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领导被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以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七,领导活动的根本要素第一,领导者在行政活动过程中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第二,领导活动的顺利推行必然是在群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三,领导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领导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决不是领导者自身的单一化受益,而是使组织价值,个体价值和领导者自身的价值三个方面都获得社会的肯定.第四,任何领导活动必须在适应或有效发改造外在环境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有效性.所以我们决不能把领导理解为以领导者为原点在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权力运动过程中进行的行为.它实际上是将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和组织成员都能接纳的目标贯穿在一起的行为,其中领导者的发动作用和被领导者的执行功能都应该是等量齐观的重要因素.领导活动的根本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二是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领导活动具有超脱性,综合性,战略性.现代领导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制定"和"执行"的相对分工.所以,群体成员对领导者的接受度就成为领导科学研究的一个主内容.被领导者的行为在最终的层面上决定着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实现质量.此外,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是领导活动的第二个根本矛盾.所谓环境是由体制,文化,心理和习俗等因素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形成的一种客观的,无形的压力.菲德勒就提出人们的行为方式确实是更多地取决于环境而不是人格,人们的行为更多地依赖于环境.所以领导者一方面在塑造有利于领导效能实现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顺应环境变迁的规律.这两大根本矛盾往往会衍生出一些派生矛盾,即领导者内部的矛盾,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领导者的决策与客观实际的矛盾,被领导者的执行与客观实际的矛盾等.八,领导活动的根本矛盾与派生矛盾九,领导活动的特性领导活动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权威性.从领导活动的成败及其效果来说,权威性是领导活动的首要特性.因此,现代意义上的领导权威是一种理性权威,其特征在于它的合法性,在于它的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规章制度取向.法制(治)赋予了领导权威的合法性,而领导活动在其展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法制(治)精神又维护和稳固了它自身的合法性.因为权力并不等同于权威,一个拥有权力的人不一定拥有足够强大的权威,人们接受领导者的领导,不是基于对他权力的恐惧,而是基于对其权威的肯定性认同.二综合性.从领导活动的内容来看,综合性是其重要特性.领导作为"软专家"所进行的指挥,协调活动,首先表现为极强的综合性.首先,领导的综合性是由社会的劳动分工决定的.其次,现代社会也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领导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不同的劳动分工和不同的利益进行综合,从而将综合的结果输出给社会和员工.前者涉及的是技术性层面,它要求领导者进行这一活动时采用多样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后者涉及政治层面,它要求领导者从社会开展的高度,从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这一视角来思考问题.三超脱性与全局性.从领导活动在组织体系中的地位来说,超脱性与全局性是其重要特性.领导者只有超脱于各种利益群体之上,才能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领导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超脱性是全局性的根底,即在保持自身超脱性的根底上,在战略层面上规定组织的方向,任务和目标,它要求领导者必须在整体开展,全局利益等领导理念的驱使下,在组织与环境的互动中,处理各种关系,实现领导要素的有机组合以及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四超前性与战略性.从领导活动的功能与作用来说.超前性与战略性是联为一体的.五效劳性.从领导活动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来说,效劳性是领导活动的重要特性.领导活动的本原表达为公共使命的承当,效劳是领导本质所在.西方关于领导的正式理论就认为领导者应该是代理者,议事者和促进者的统一.现代社会把"权力民授说"视为一个普遍的法那么,尽管在短暂的时段中我们看到领导者可以运用强制性的权力展示权威的威严,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领导者仅仅是居于特定职位上的民意的代理者,因此,领导的效劳性并不是一种虚假的设定,而是引发领导者敬畏的法那么,更是驾驭领导者行为的信念.六间接性.领导活动与组织目标之间的间接性是所有领导活动共有的特性,也是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具有相通性的决定性力量之一.领导活动必然是一种依靠发动和鼓励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领导学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研究领导学的学者以培养真正的领导者,更新人们的领导观念为已任.领导学的研究者是现实生活中的领导者所不能替代的,同样,现实生活中的领导者也是领导学研究者所不能替代的.使学习者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启发.一拓展理论视野,超越对领导的单质理解二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的领导理念三感悟领导艺术,提升领导者的经验十,学习领导学的意义在领导学开展历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即领导价值和领导技术的别离.因此,完整的领导学理论应该将领导价值和领导技术统一在一起,使领导者在领导学的原理中既能体会到价值的力量,又能汲取各种富有实践价值的领导技术.第二章领导哲学与领导理论一,领导哲学(一)领导者:非经院派的哲学家对于领导者来说,不可防止地面临两重矛盾:一方面,领导者必须协调其组织内部立法和个性的冲突,即要化解人本取向和目标取向之间的二元紧张;另一方面,领导者必须化解组织活动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冲突.其根本目的在于寻求平衡和开展,它的根本功能在于消除紧张状态从而到达目的.这是领导在人类价值的全部历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化解这一冲突和紧张状态的人文根底和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普遍的.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往往都是一个非经院派的哲学家,他对领导活动之本质的理解,构成了他在领导活动中富有创造性和试验性的源泉.而且,领导哲学不仅为领导者本人提供了价值的支撑,而且还可以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缔造一种传统,成为组织和国家陷入危机时的拯救力量.领导哲学所缔造的传统,成为最为深厚的支撑力量和拯救力量,人们恰恰是在这一哲学中获取智慧和生存,开展的勇气.既然不管任何人对于哲学都具有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那么人人都可以领导.(二)价值:领导活动之意义的源泉领导是依靠价值的力量为人们创造理想并使之付诸现实的高尚活动."领导是行动的哲学"揭示了领导活动为什么会成为一门哲学.因此,领导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借助于集体组织行动以显现一种崇高价值的行动.我们与其说领导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还不如说是心理学一个分支.领导哲学不仅要求对组织行为之逻辑和技术的掌握,而且还要求对领导之精神影响力的把握.领导哲学的核心就在于,必须把价值问题置于首要地位.情感,动机,态度,信仰,价值,伦理,道德,意志,责任感,偏爱,标准,期待,责任----这些都是领导哲学本身所关心的.所以领导活动从本质上来说,不可能程序化,常规化,它以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方式,展现着一种包含智慧和价值的创造性活动.一个人一旦成为一个领导者,物质的需求实际上已经降至次要地位.领导实为展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高尚的职业.(三)领导者以情感投放与情感控制我们可以断言,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领导者,只不过是占据领导职位的剥夺者压迫者而已.领导者的情感是领导学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说,领导者是居于一种超脱性地位的控制者和组织者.由于领导者的独特性,人们期望他具有一种价值洞察力.这种价值洞察力赋予领导者一种超然,不偏不倚的身份,以及既区别于又高于其他组织角色的公正无私的态度.领导者应当洞察全局,控制情感,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超脱他个人的复杂的利害关系.领导活动的超脱性又要求领导者必须把感情控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必须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履行各种职责.情感有时会促使领导者富有独特的创造力和赤胆忠心的集体精神,有时也会阻止领导者影响力的扩展,降低领导者的威信.由此人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情感是影响领导活动之意义的一把双刃剑.第一,情感是领导者迷失方向的消灭性力量.一旦领导者把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完全归结于情感,那么领导者自身性格的缺陷便会逐渐暴露出来.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提出了"情感是领导者迷失方向的消灭性力量"这一命题.第二,情感虽然可能使领导者迷失方向,暴露性格的缺陷,但是领导者对组织和员工的情感投放却可以塑造一种和谐,温情的气氛.故领导者如何将情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其转化为稳固权威美化形象的资源,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领导行为完全构筑在情感的根底之上,那么领导者会成为不明原因的失败者.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提出了"领导者是一种理性化的高自我监控者(High self-monitors)"这一命题.(四)责任感:领导活动之意义的支撑力量责任感是领导活动具有意义的支撑力量.但是,责任感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它既包含着服从于组织目标的工具属性,又包含着纯粹的道德特征.领导者的责任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服从组织目标的责任感,二是归依于道德属性的责任感.在现实的领导活动中,两者既具有交合性,又具有冲突性.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首先是服从于组织开展的需要,把自己的生命投放于组织之中,是对领导者的第一要求.因此,领导者的个人价值总是与组织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归因于领导者的责任感.个人价值的实现并不能导致组织的开展.服从于组织目标的需要,并不是领导者责任感的终点.因此,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并不仅仅是属于一个组织的,而是属于整个社会的.领导者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单个组织的救世主,而是人类社会的道德楷模.(五)技术化领导与价值化领导的统一我们试图将价值化领导与技术化领导统一在一起.我们要么无视了领导学的实践价值,要么遗忘了领导的本质所在.领导价值在本质上规定着领导技术的正确运用,领导技术又使领导价值得以充分显现."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效劳".这一论断揭示领导的本质,而这一本质性的规定决定了领导者的终极追求.而"领导就是出主意,用干部"这一界定是从技术层面来揭示领导含义的.二,领导理论(一)领导理论开展的三个阶段1.从领导特质的角度去理解领导.因此以领导者为中心,探讨领导者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领导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第一节领导的概念和要素第二节领导的本质和特征第三节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第四节领导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领导的概念和要素一、领导的概念英语“leadership”的解释:(1)领导,领导地位,领导权。
(2)领导才能。
(3)领导人员总称,领导层。
西方学术界至少是从四个不同角度去界定“领导”这一概念的:表1-1 西方学术界对领导概念的探讨角度和关注焦点在中文里,“领导”是多义词,具有广泛的含义。
一是名词意义上的领导,用来指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二是动词意义上的领导,用来指一种行为、活动或过程。
我国学者对“领导”概念的理解和解释: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领导者根据领导环境和追随者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追随者,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
领导是指领导者充分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在获得被领导者的自觉追随和服从的前提下,引导、率领被领导者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战略目标的规划及其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动员被领导者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二、领导的要素关于领导的要素,基本上有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两种。
1.三要素说。
认为领导的基本要素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
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三者的一个函数,用公式表示如下: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2.四要素说。
认为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目标和领导环境是领导系统中四个不可或缺的要素,领导活动实际上就是这四个要素交互作用、动态平衡的过程。
第二节领导的本质和特征一、领导的本质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是指领导者通过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领导学基础(第一章)
法家 兵家
与儒家相反,法家主张“法治”、刑治、 霸道。其核心是依靠严刑峻法以力服人。 其代表人物韩非子强调必须用暴力对被统 治者进行威慑。
战略和战术的区分;帅才和将才的素质 界定;“择人”与“任势”的权变理论。Biblioteka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信民;
二是富民;三是教民。 第二,谋断分离的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重视谋的作 用;二是重视纳谏;三是提倡民谋。 第三,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提倡为政在人;二是重 视选贤任能,知人善任。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用什么 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用人的问题。
领导学的基本原理
(三)领导的本质
领导的本质就是构成领导活动并因而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内 在规定性,具体而言,领导的本质就是一种影响力。
追随者:那些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有共同利益或信仰, 追求共同组织目标的人。
被领导者:领导者处于职务权力所辖的个人或组织。 被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区别:1.二者形成因素不同。2.二者 内涵不同。3.二者外延不同。4.二者作用方式不同。5.领导 关系和追随关系存在的时间不同。
五个领导理论
一条基本线索
一条基本线索即领导理论研究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 值中立理论的发展。价值中立是指:一个人只要能掌 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 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是领导者,而不论这个人 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是进步的还是非进步的。非价值 中立则是指: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 的达成,更应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道德的 提高与升华。非价值中立还认为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 和暴君是不相容的。
领导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特色
领导学,是研究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领导学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以领导的本原和基本要素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 问题包括:领导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领导环境与文化, 领导的权力与监督制衡,领导素质与群体结构。 第二,以领导的结构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 领导体制与改革,领导关系与非正式组织。 第三,以领导的功能与方法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 包括:领导决策与现代智库,领导选材与用人,领导性格与魅 力领导,领导思维与实践创新,领导效能与执行力,网络领导 与舆情管理。
第1章领导学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领导学概述
§ 影响力的构成: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领导学概述
§ 权力
§ 权力的表现形态:一个人能够提供或剥夺别 人想要却又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得之物,此人 就拥有权力。
§ 权力的一般概念:指一个人(A)用以影响另 一个人(B)的能力,这种影响力使(B)做 在其它情况下不可能做的事情。
第1章领导学概述
总结
§ 在理论上,权力谁都可以拥有 § 权力的实质是影响 § 权力来自二个方面---§ 1、争取做强自身----实力到,权力归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领导学概述
§ 1、权力影响力
§ 概念:也叫领导权力、强制性影响力。是由 社会和组织赋予个人的职位、地位等权力性 因素构成的。其特点是以外推的形式发生作 用,其基础是奖励、处罚。
恰当掌控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领导学概述
§ (三)影响力与权力 § 1、影响:以一定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人或事
的行为、思想或性质。
§ 定义分析: § 影响的方式:自身树立榜样;激励别人 § 影响的目的:引起改变 § 领导学上影响的目的:凝聚力量,实现愿景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领导学概述
§ 现实中,有的人能做到一呼百应,有的人却 应者了了,原因何在?
§ 员工拼命工作但不认同企业
§ 管理者的目标只是追求利润而没有企业和生 活的更高更远的目标。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领导学概述
例如以下面临的问题,用科学的手段无法解决: § 企业的使命 § 经营理念 § 用人 § 企业如何持续发展 上述问题,需要对领导行为反思、批判、创新 重点研究基本原则、文化信念、思维方式 领导哲学的研究目的:提高人的价值;发展人 的潜能;排除压抑人的创造性的行为和因素
领导学(第三版)第01章领导学概述
1.3.5 控制
控制职能旨在寻求动态的系统和组织的 稳定和有序。 领导控制职能主要包括以下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人的控制 对财务的控制 对信息的控制 对操作过程的控制 对组织绩效的控制
首先建立控制的标准;其次衡量实际绩效; 最后分析偏差并予以纠正,这三个环节就 构成了控制的三步曲。下图就是一个控制 过程。
领导的基本要素包括: 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目标和领导环 境。
领导就被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它 是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相互作 用和相互结合以实现领导目标的过程。
1.1.3领导的本质
领导的本质就是构成领导活动并因而 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即领 导活动独特的内在矛盾。具体言之, 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
致什么状况? 8.学习领导学有何重要意义?
1.5.3 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领导和管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2)领导和管理无论是在社会活动的实践方
面,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 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1.6 学习领导学的意义
1)纠正过去的片面的错误理解,更新 对领 导学理论的认识
2)提高领导能力,改善领导形象 3) 感悟领导艺术,提升领导意境
1.3 领导的职能
领导职能是领导哲学的外在化,是将 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目标和领导环 境四个重要要素相接合在一起的一个 载体。
1.3.1 引导
领导的具体任务是规定组织的发展方向,主要 体现在正确规划目标、提出任务、确定领导方 法以及创造、维持和变革组织文化。
首先,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 其次,合理的提出任务是引导的中心环节。 再次,科学的选择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
不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同一职位的经理,有的有影响力,有的没有
2019-2020年电大考试《行政领导学》期末考题及答案
《行政领导学》判断题1.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军事领域。
(对)2.领导学的产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错)3.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属性。
(对)4.道家的政治思想是仁政。
(错)5.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错)6.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对)7.社会分工主要是在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两个方向上展开的。
(对)8.决策与执行的纵向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由此而产生的决策专门化与执行专门化的分离,对领导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对)9.民本思想主要包括信民、富民、教民三个内容。
(对)10.对领导者的研究和对领导活动的研究是彼此独立,毫不相关的。
(错)11.个人素质对于领导者的造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单纯的行为培养和训练兵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对)12.柔性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活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思想与动机上的互动的过程,组织和社会的发展是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推动的。
(错)13.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无关。
(错)14.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超前性原则。
(错)15.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物质文化。
(对)16.在组织中,信念往往成为最有效的凝聚力和黏合剂,是组织发展、变革而又保持稳定的基本要素。
(对)17.领导文化只是文化在特定领域中的一个表现样式,依然符合文化的本质特性。
(对)18.领导环境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改造领导环境。
(错)19.领导环境的发展和改善,也必须遵循领导科学本身的发展规律。
(对)20.领导活动的很多方面都受制于领导环境。
(对)21.关于领导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暴力说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错)22.在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对)23.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领导学基础
领导学基础第一章主要内容一、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1、社会化大生产是领导学产生的客观要求;2、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领导学的产生;社会分工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横向分工;二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纵向分工。
横向分工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生的分工形式,依次包括:农业与畜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及体力与脑力的分工。
现代社会的三大纵向分工包括: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决策与咨询的分工,及决策与监督的分工。
纵向分工——特别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直接导致了领导与管理的分离,成为领导学产生的客观基础。
3、领导学是对丰富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
二、领导学的基本内容与学科特色1、领导学的基本内容(1)以领导的本原和基本要素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学的产生与发展、领导学的基本原理及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领导的权力与制约,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者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
(2)以领导的结构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体制与改革,领导关系与角色。
(3)以领导的功能与方法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战略与决策,领导选才与用人,领导艺术与方法,领导思维与创新,领导效能与发展,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
2、领导学的学科特色(1)社会性;(2)综合性;(3)应用性;(4)交叉性。
三、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领导学的研究方法2、领导学的研究意义具体内容大家看教材。
四、领导的含义与本质1、领导的含义领导是与人类社会共生的,人类社会的群居生活是领导产生的首要原因。
领导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任何以人为中心的系统中,是人类社会中产生最早、影响最深、范围最广的社会活动之一。
对领导进行准确的描述和科学界定,是领导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领导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五种要素:(1)领导主体。
(2)领导客体。
(3)领导手段。
(4)领导目标。
(5)领导环境。
2、领导的本质领导活动是一种为了公共目的所进行的社会性活动,其本质体现为公共使命的承担。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第1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1、领导的含义领导是由特定组织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肯定组织目标,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和合作等途径获得和调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行动互动进程和强效社会工具。
这1含义包括5种要素:1.领导主体。
领导主体是指组织中担负决策、指挥、调和和监督等职责的个体或群体。
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获得成功的核心气力。
2.领导客体。
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下属和部份领导相对方,是领导活动的履行者与作用对象。
领导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
3.领导目标。
领导目标是领导活动的方向,是实现组织绩效的基础性因素。
4.领导手段。
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和鼓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方法。
5.领导环境。
领导活动是在具体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展开的,既包括宏观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微观意义上的组织环境。
领导主体通过掌控、利用和改造领导环境,实行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2、领导与管理管理是与领导含义最接近、关系最密切的社会行动。
科学地辨识2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领导的本质,规范领导的职能,确保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1)领导的产生源于管理活动的需要。
(2)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分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同时也具有管理所不具有的1些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战略与战术的区分。
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着眼于通过1定的领导手段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履行,着眼于规范和引导下属完成管理任务。
(2)宏观与微观的区分。
领导重视长时间和宏观计划,不排挤带有1定风险性的战略;管理强调1定时间范围内微观上的具体工作的履行,寻求公道性和可行性,希望下降乃至排除风险。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第1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1、领导的含义领导是由特定组织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肯定组织目标,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和合作等途径获得和调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行动互动进程和强效社会工具。
这1含义包括5种要素: 1.领导主体。
领导主体是指组织中担负决策、指挥、调和和监督等职责的个体或群体。
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获得成功的核心气力。
2.领导客体。
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下属和部份领导相对方,是领导活动的履行者与作用对象。
领导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
3.领导目标。
领导目标是领导活动的方向,是实现组织绩效的基础性因素。
4.领导手段。
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和鼓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方法。
5.领导环境。
领导活动是在具体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展开的,既包括宏观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微观意义上的组织环境。
领导主体通过掌控、利用和改造领导环境,实行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2、领导与管理管理是与领导含义最接近、关系最密切的社会行动。
科学地辨识2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领导的本质,规范领导的职能,确保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1)领导的产生源于管理活动的需要。
(2)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分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同时也具有管理所不具有的1些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战略与战术的区分。
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着眼于通过1定的领导手段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履行,着眼于规范和引导下属完成管理任务。
(2)宏观与微观的区分。
领导重视长时间和宏观计划,不排挤带有1定风险性的战略;管理强调1定时间范围内微观上的具体工作的履行,寻求公道性和可行性,希望下降乃至排除风险。
领导学
领导学第一专题领导学基本内容领导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的,并与人类社会发展和演进始终相伴。
一、领导学理论历史①领导特质理论(20世纪30年代)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他人所不具有的独特技能,这些技能是先天具备的和后天学习所共同形成的。
②领导行为能力理论(20世纪5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Kenny zaccarp hous 等领导者不是与生俱来就是领导者,领导者个人素质特征,是通过领导者后天的培训和发展,使其具备了有效领导能力一种行为模式。
③领导权变理论(20世纪60年代)在前两种理论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下兴起。
领导与领导的有效性关系主要受到情境的影响。
领导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境来选择或确定最好的领导行为。
领导权变理论的形成考虑了外部因素,对领导理论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贡献。
④变革型领导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社会学家伯恩斯在《领袖论》中提出。
领导者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和责任,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或扩展下属的需要和愿望,使下属为团队、组织和更大的政治利益超越个人利益。
二、领导学的兴起和发展①1980年,刘吉撰写了论文《现代领导艺术》,开拓了这个领域的研究。
②赵红洲第一次提出“领导科学”这个概念,并作了开拓性的研究。
③1982年10月中央国务院在《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把领导学列为干部必修课程;④1983年5月,上海夏禹龙、刘吉等撰写《领导科学基础》。
我国第一部领导学专著问世,大体上标志了中国领导学诞生。
三、领导学的特点①公共性:领导活动产生于公共生化,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社会活动和公共活动。
②综合性:人类领导行为源远流长,高度综合,涉及多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十分复杂。
③应用性:领导学是与领导行为、领导实践紧密相连,所有理论从实践中得出,理论方法产于实践,对实践产生能动的指导作用。
④交叉性:包含众多社会学科,研究成果,吸收众多自然科学。
章1领导学(1)
部的重要措施 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 研究和学习领导学的要旨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胆创新
坚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认真总结历史和现 实的经验
第四节领导学的形成、确立与发展
一. 领导学:一门古老的学问 二. 领导学:时代的需要 三. 领导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三个形态: 第一阶段(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四.中国领导学的发展概况
第五节研究和学习的意义、 要旨与方法
要旨与方法
第一节 领导学的界定
一.国内外关于领导学界定的一般倾向 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三.领导学的含义 四.领导学与领导实践的关系
一.国内外界定领导学的一般倾向
什么是领导学?
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基本倾向上: 1. 关于领导科学的倾向 2. 关于领导艺术的倾向 3. 关于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的倾向
行政学是集公共领导学和公共管理学于一 身的大学科.
3. 领导学与哲学
哲学研究物质运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和 基本原则,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 化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它为各门学科的理 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指导.
领导学则是对领导活动这一特定领域特定 现象进行专门研究,揭示领导活动这一运 动中的规律,并用来指导领导实践.
加 强 做 责 任 心,责 任到人 ,责任 到位才 是长久 的发展 。20.11.1320.11.13Friday, November 13, 2020
弄 虚 作 假 要 不得, 踏实肯 干第一 名。04:20:2704:20:2704:2011/13/2020 4:20:27 AM
领导学第一章PPT课件
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反思、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实践与反思
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接受其指导与建议,借鉴其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
导师制度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等网络资源,学习其他行业和领域的领导力实践。
网络学习
领导力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领导者需要克服自身局限性和固有观念,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领导方法和理念。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领导者需要具备快速应对变化的能力和决策力。
领导特质理论
总结词
领导行为理论关注领导者的行为和行为方式,认为领导者的行为是影响团队绩效的关键因素。
总结词
领导行为理论主要关注领导者的行为和行为方式,认为领导者的行为是影响团队绩效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领导行为理论主张领导者应该通过特定的行为方式来影响团队绩效,如指导、支持、参与等。该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根据情境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团队绩效。
总结词:领导风格理论关注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风格和倾向,认为不同的领导风格会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
03
领导者素质
领导者需要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并有效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总结词
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概念和想法。同时,领导者还需要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关切,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领导者需要引领团队朝着目标前进,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领导者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协调内外部资源,解决冲突和问题。
领导者需要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
02
领导理论
总结词: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具有某些特质和能力,这些特质和能力决定了领导者的成功与否。 详细描述:领导特质理论强调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如智慧、自信、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特质被认为是成功的领导者所必需的。该理论认为,通过培养和发展这些特质,个人可以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总结词: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个人特质和能力,这些特质和能力决定了领导者的成功与否。 详细描述:领导特质理论强调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如智慧、自信、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特质被认为是成功的领导者所必需的。通过培养和发展这些特质,个人可以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领导力发展历程及主要理论
决策能力,即依
2 赖事实而非想象 进行决策,具有 高瞻远瞩的能力。
善于应变,即机
5 动灵活,善于进 取,而不抱守缺、 墨守成规。
组织能力,即能
3 发掘部属的才能, 善于组织人力、 物力和财力。
1
敢于求新,即对新事物、新环境和新观念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勇于负责,即对上级、下级的产品用户及整个社会抱有高度的责任心。
02
与工作有关的特性。 有些特性已经被证明 具有积极的结果。
03
社交特性。研究表明, 成功的领导者具有善 交际、广交游、各级 参加各种活动、愿意 与人合作等特点
包莫尔的领导 特质论
合作精神,即愿 与他人一起工作,
1 能赢得人们的合 作,对人不是压 服,而是感动和 说服。
精于授权,即能
4 大权独揽,小权 分散。
Major Leadership Traits
智能(Intelligence) 自信心(self-confidence) 毅力(Determination) 正直诚实(Integrity) 社交力(Sociability)
领导力四要素 洞察力 凝聚力 推进力 决断力
斯托格蒂尔的 六类领导特质
身份特性,如精力、 身高、外貌等。这 方面迄今的发现还 是很矛盾的,不足 以服人。
01 领导特质理论充满生机 与活力。
02 开端:强调对伟人特性 的辨识;
03 中段:转向环境对领导 力的影响;
04 近期:强调领导特质对 高效能领导力的关 键作 用
表2.1 领导特质研究
Stogdill(1 948)
Mann(1959)
Stogdill(1 974)
Lord, Devader, & Alliger(1986)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国家开放大学文法教学部赵菊强(发布时间:2016-11-17)一、领导的含义领导是由特定组织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目标,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调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互动过程和强效社会工具。
这一含义包括五种要素:1.领导主体。
领导主体是指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个体或群体。
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是领导活动得以开展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2.领导客体。
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下属和部分领导相对方,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领导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
3.领导目标。
领导目标是领导活动的方向,是实现组织绩效的基础性因素。
4.领导手段。
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方法。
5.领导环境。
领导活动是在具体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展开的,既包括宏观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微观意义上的组织环境。
领导主体通过把握、利用和改造领导环境,实施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二、领导与管理管理是与领导含义最接近、关系最密切的社会行为。
科学地辨识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领导的本质,规范领导的职能,确保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1)领导的产生源于管理活动的需要。
(2)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同时也具有管理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着眼于通过一定的领导手段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着眼于规范和引导下属完成管理任务。
(2)宏观与微观的区别。
领导注重长期和宏观规划,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管理强调一定时间范围内微观上的具体工作的执行,追求合理性和可行性,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
领导理论的演进历程
领导理论的演进历程1)领导特质理论:侧重领导者本身特质的研究,认为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或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其前提假设是,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
2)领导行为理论:试图用领导者做什么来解释领导现象和领导效能,并主张通过其领导行为而不是内在素质来评判领导者。
3)权变领导理论:60年代后期出现,认为不同的领导方式会适合不同的工作环境,反之亦然。
四、领导风格的基本类型基于权力运用的领导风格分类:1、勒温的三种极端领导风格–1)专制式(专权式或独裁式):–特点•①个人独断专行,组织决策完全由领导者做出•②领导者预先安排一切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下级只能服从•③除工作命令外,从不把更多消息告诉下级,下级没有任何参加决策的机会•④主要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等来维护领导者权威•⑤领导者与下级保持相当的心理距离。
2)民主式:–特点–①领导者在决策前同下属磋商–②分配工作时,尽量照顾到组织每个成员的能力、兴趣和爱好–③下属有相当大的自由度–④主要运用个人的权力和威信使人服从–⑤领导者积极参加团体活动,与下属无心理距离。
3)放任式:–特点是极少运用权力影响下属,给下属以高度独立性,以至放任自流。
•优缺点:•放任式效率最低;•专制式能得到组织目标,但组织成员无责任感,士气低落;•民主式效率最高,且组织成员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成熟度”:•指个人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意愿和能力,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曲线中的四个象限代表四种领导方式:命令式(高工作低关系),•适用于下属低成熟度的情况,领导者采用单向沟通,责令下属执行工作任务;说服式(高工作高关系)•适用于下属较不成熟的情况,领导者以双向沟通方式说服下属接受工作任务;参与式(高关系低工作),•适用于下属比较成熟的情况,领导者通过双向沟通和悉心倾听与下属充分交流;授权型(低关系低工作),•适用于下属高度成熟的情况,领导者赋予下属自主决策和行动的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国家开放大学文法教学部赵菊强(发布时间:2016-11—17)一、领导的含义领导是由特定组织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目标,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调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互动过程和强效社会工具。
这一含义包括五种要素:1.领导主体。
领导主体是指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个体或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是领导活动得以开展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2.领导客体。
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下属和部分领导相对方,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领导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3.领导目标.领导目标是领导活动的方向,是实现组织绩效的基础性因素。
4.领导手段.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方法.5.领导环境。
领导活动是在具体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展开的,既包括宏观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微观意义上的组织环境。
领导主体通过把握、利用和改造领导环境,实施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二、领导与管理管理是与领导含义最接近、关系最密切的社会行为。
科学地辨识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领导的本质,规范领导的职能,确保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1)领导的产生源于管理活动的需要。
(2)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同时也具有管理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着眼于通过一定的领导手段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着眼于规范和引导下属完成管理任务。
(2)宏观与微观的区别。
领导注重长期和宏观规划,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管理强调一定时间范围内微观上的具体工作的执行,追求合理性和可行性,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
(3)稳定与变革的区别。
领导行为的目标是通过变革提高组织绩效,管理则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为目标。
(4)综合与专业的区别。
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注重于综合素质;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问题的处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注重于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领导与管理,虽有联系,但各有侧重。
领导不力会导致组织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削弱竞争力,难以适应环境的重大变革。
管理不力则会导致组织缺乏规范与分工,引起混乱,背离组织目标.因此,只有把科学的领导和有效的管理相结合,才能够顺利地推进组织发展,提高组织绩效.三.领导的本质领导的本质就是构成领导活动,并因此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具体而言,领导的本质就是一种影响力,领导者通过发挥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来规范、引导、激励领导客体,共同实现领导目标。
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
追随者是指那些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有共同利益或信仰,追求共同组织目标的人。
追随者在领导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有独立意识和选择权,对领导绩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领导的属性和特点1.领导的属性领导的属性就是领导和其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其自然属性是各个社会的领导活动所共有的,指领导源于社会活动的自然需要.领导的社会属性是指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应由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这种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属性就是领导的社会属性。
在同一领导活动中,既包含自然属性,也包含社会属性。
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体现在权力与服从上,不同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这种权力与服从关系是以强制或欺骗为基础,还是以民主自愿为基础。
2.领导的特点(1)系统性和互动性。
(2)强制性和权威性。
(3)战略性和前瞻性。
五、领导的功能领导的功能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中必须发挥的作用,即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者运用权力和资源,通过带领、引导、协调、鼓舞或控制等手段,约束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领导的基本功能有:1.规划功能;2.组织功能;3.指挥功能;4.控制功能;5.协调功能;6.激励功能;7.教育功能.六、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1.领导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社会化大生产是领导学产生的客观要求;(2)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领导学的产生;(3)科学的发展为领导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领导学的发展历程领导学学科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人类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朴素的领导思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关于领导学的研究没有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专门学说,但它们却成为领导学的思想源头,并为领导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资源。
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学学科的形成是在大约百年之前,诞生于管理学的母体之中。
那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推动,使领导实践的领域得到全面的开拓,内容得到深入的发展.同时,西方的科学理论界正在经历科学的分化重组的高峰时期,各门学科高度分化,不断开辟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新兴学科及其研究成果的出现,为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完备的学术基础。
特别是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为领导学的理论整合提供了最直接的学术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实现了对丰富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
七、领导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特色1.领导学的研究内容领导学就是研究领导活动的学科,是一门研究领导活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有效运用的综合性科学。
关于领导学的研究,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论述:第一,以领导的本原和基本要素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学的发展历程与理论演进,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权力与监督制衡,领导素质与群体结构。
第二,以领导的结构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体制与改革发展,领导关系与非正式组织。
第三,以领导的功能与方法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决策与现代智库,领导选才与用人,领导性格与魅力领导,领导思维与实践创新,领导效能与执行力,网络时代与舆情领导.2.领导学的学科特色(1)社会性;(2)综合性;(3)应用性;(4)交叉性.八、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1.领导学的研究方法(1)辩证研究方法;(2)实证研究方法;(3)历史研究方法;(4)比较研究方法;(5)案例研究方法;(6)系统研究方法。
2.领导学的研究意义(1)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2)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需要;(3)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提升领导者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
九、中国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1.中国古代领导思想(1)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兵家。
(2)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民本思想(信民、富民、教民);谋断分离的思想;人本思想。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1)坚定地走中国式的革命和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实现政策目标公共性的方向保证.(2)不断地思考自身的建设,持续深化领导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政策目标的公共价值的制度保障。
(3)坚持群众路线的领导理念、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风格以及民主集中制的领导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政策目标的公共价值的有效手段。
(4)坚持选人用才与党内管理、作风建设并重是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效能的有效方法.十、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1.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走向总体而言,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是沿着由价值中立理论向价值非中立理论的线索发展的。
价值中立是指一个人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是领导者,而不论这个人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是进步的还是非进步的。
非价值中立则是指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道德的提高与升华。
非价值中立还认为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和暴君是不相容的。
2.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方向西方领导理论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从研究领导者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总的来看,对领导者的研究时间长、成果多、影响大,对领导活动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这两个方向的研究呈现出相互渗透、日益融合的趋势。
3.西方领导理论主要涉及的三个研究领域(1)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2)企业领导领域;(3)军事领导领域.4.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1)领导特质理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领导特质理论,也被称为素质理论.这一理论以领导者为中心,从不同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显示出的性格、生理、智力等不同特质出发,分析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特质差异,并希望通过对领导特质的研究,发现领导者的一般特征,解释领导现象的发生与变化,并制定选拔有效领导者的标准.特质理论虽然开辟了对领导主体及其内在构成和原因进行研究的新领域,但它并没有对领导行为进行有效的解释,也没能构架出领导理论的完整体系。
(2)行为理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随着行为科学的兴起,学者们的研究兴趣逐渐转向领导行为。
领导行为理论也被称作领导风格理论。
学者们通过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发现,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它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领导者借助这种相互作用来引导被领导者的思想与行为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而领导者在对被领导者实施影响时所采用的行为模式就是领导风格。
这种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基本倾向,被领导者会对这种倾向产生判断和反应,并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行为理论强调对领导行为的基本倾向进行划分,并据此界定出不同的领导风格,进而研究不同领导风格对领导绩效的影响。
(3)权变理论阶段(20世纪60—80年代)所谓权变,是指行为主体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适当调整自身行为,以期实现理想效果。
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动态性行为过程,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一理论认为领导的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此外,这一理论还认为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上。
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使领导具有了更强的艺术化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范畴.(4)领导理论新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一,变革型领导理论.政治社会学家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其经典著作《领导学》中提出了“变革型领导”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