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五、六章 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五、六章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330922da38376bae1fae47.png)
第四章多彩的光基本概念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 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5、反射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去的现象。
4、反射分类: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光滑表面,其反射光线仍然平行的反射。
漫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表面后,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的反射。
5、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现象: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6、折射定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7、光的三基色:红、绿、蓝8、透镜分类: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9、眼睛的构造: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光屏10、看远处晶状体变薄看近处晶状体变厚11、近视眼:特点: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特点: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基本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1、实验过程和方法:⑴制定计划:①器材: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②步骤:㈠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㈡第一次实验物距u>2f ,定好物距后,移动光屏找烛焰的像,观察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及物距、像距。
㈢第二次实验物距u=2f ,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及物距、像距。
㈣第三次实验物距f<u<2f,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及物距、像距。
㈤第四次实验物距u=f ,观察有无成像;物距u<f ,从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左侧的蜡烛。
2、分析与论证:㈠当物距u>2f 时,像距f<v<2f ,则成缩小、倒立、实像;㈡当物距u=2f 时,像距υ=2f ,则成等大、倒立、实像;㈢当物距f<u<2f,像距υ>2f ,则成放大、倒立、实像;㈣当物距u=f ,不成像;㈤当物距u<f ,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355025482fb4daa58d4b73.png)
第四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固液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物理八年级四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八年级四章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471f3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c.png)
物理八年级四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下面将对八年级物理课程中的四章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位置移动。
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变化来描述运动,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力的作用与测量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常见的力包括接触力、重力、摩擦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它,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力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光的反射1. 光线的传播特点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直线、以光速传播、具有反射、折射等特点。
2. 反射定律反射定律描述了光线与表面发生反射时的关系。
它指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 镜面的成像平面镜和球面镜是常见的镜子。
根据反射定律,我们可以得知镜子中的光线与物体的关系,并利用光线追迹法确定镜面成像位置。
成像特点包括:虚实、大小、正倒等方面。
第三章:声的传播1. 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一种机械波。
声音的特点包括:响度、音调、音色等。
声音的产生与空气中的分子振动有关。
2. 声音的传播和速度声音需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等。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我们可以利用回声原理测量距离。
第四章:电和磁1. 电流与导体电流是电荷流动的现象,导体是电流流动的媒介。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由电量和时间来描述。
2.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的路径,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电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532cb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3.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 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形状、状态或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或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
力的作用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但通常以物体接触面的方向作为力的方向。
3.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力,如推、拉、支撑力等。
•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力的效果1. 力的效果力的效果可以分为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
•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发生形状、状态或运动的变化。
根据平衡条件,力的合力为零,即力的合成为零。
•不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发生形状、状态或运动的变化。
根据不平衡条件,力的合力不为零,即力的合成不为零。
2. 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条件包括:•合力为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合成为零。
•力的合成为零:根据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力的合成。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发生变化。
三、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由于两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
2.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以下因素有关:•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间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物体间的物质种类:不同物质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3.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摩擦力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物体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c773a059eef8c75ebfb364.png)
第四章 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 (1)4.2光的反射 (11)4.3平面镜成像 (23)4.4 光的折射 (40)4.5光的色散 (55)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光源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点燃的蜡烛)。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知识点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105k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 ;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长度单位。
重点难点解析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二、重点记忆真空中的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 m/s。
2.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4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光源【例题1】(2020齐齐哈尔模拟)能够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现有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将所举例子中的光源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
【答案】发光,③⑧⑨,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⑤⑥⑦,人为制造的。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一节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703f69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d.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一节1. 引言在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力和压力的基础知识。
力和压力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学习本节课,我们将能够准确地描述力和压力的特征和作用。
2. 力的基本概念2.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从静止运动到运动或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2.2 力的表示力由矢量表示,有大小和方向。
常用符号 F 表示力,单位为牛顿(N)。
2.3 力的测量力的测量需要借助于力计或弹簧秤。
力计是一种测量力大小的仪器,它根据力的拉力或压力来显示力的值。
3. 力的分类3.1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根据力的作用对象,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直接接触所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弹力等。
而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但仍然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3.2 弹力和摩擦力弹力是一种恢复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力会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位置。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摩擦时产生的力,它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3 重力和浮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它使物体具有重量。
而浮力是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4. 压力的基本概念4.1 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它是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合力。
4.2 压力的计算压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压力 P = 力 F / 面积 A其中,压力 P 的单位为帕斯卡(Pa),力 F 的单位为牛顿(N),面积 A 的单位为平方米(m²)。
5. 力和压力的应用5.1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利用力矩平衡的原理,解决力的平衡和不平衡问题。
通过杠杆原理,我们可以利用小力来产生大力,实现力的放大或缩小。
5.2 压力的应用压力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液压系统、水压刹车系统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7cc33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0.png)
一、光的直线传播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四章光现象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1 34、应用及现象:2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 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3、分类:(1)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2)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笫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笫四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2129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c.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笫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内容:
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它的单位是安培(A),符号是I。
电流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 电路的基本要素:电路包括电源、导体和负载。
电源提供电流,导体传输电流,负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 静电场和静电力: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静电力,它与电荷之间的距离和电荷的大小有关。
静电力遵循库仑定律,即静电力正比于两个电荷的乘积,反比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
4. 电阻和电阻率:导体中电流的流动受到阻碍,这种阻碍称为电阻。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用电阻率来表示。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5.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即I=U/R,其中I代表电流,U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6.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沿着一条路径依次通过各个电阻。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通过分支,再汇集在一起。
7. 电功和功率:电功表示电能的转化或传递,它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以时间。
电功的单位是焦耳(J)。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的电功,它等于电功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是瓦特(W)。
这些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理解电流、电路的基本要素、静电力、电阻和欧姆定律等物理概念和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3a861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8.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八班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学问点基本概念1、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3×108m/s。
水中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2、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外表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一点”、“二角”、三线”: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反射角,AO、NO、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
〔3〕镜面反射:平滑的外表对光线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4〕漫反射:粗糙的外表对光线的反射叫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下图S为光点,S’为像。
〔6〕球面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光的折射:【高清课堂:《光现象复习课》主要学问点四、光的折射1、定义】〔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如下列图所示,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AO、MN、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
〔3〕色散现象说明:①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4、物体的颜色:透亮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确定;不透亮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确定。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红外线特点:热作用强;应用:红外线夜视仪、步枪的瞄准器、电视遥控器;紫外线特点:生理作用强,能杀菌;作用:紫外线灯灭菌、防伪标志要点诠释:1、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转变;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前四节知识点总结梳理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前四节知识点总结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ad4e5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1.png)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前四节知识点总结梳理八年级物理课程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和成像,包括了光的传播直线性、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四个部分。
本文将对这四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学的基础知识。
一、光的传播直线性光的传播直线性是指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时的路径是直线。
这一知识点的核心是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规律,即光线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时不会发生弯曲,而是沿着直线方向传播。
与光的传播直线性相关的实验包括直线传播实验、光的阻挡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光的传播路径确实是直线,并进一步理解光的传播直线性原理。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从原来的介质中反射出去的现象。
光的反射主要包括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两个方面。
反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的关系: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一定律可以用来解释光线在平面镜前的反射情况,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光的反射来构建光学仪器,如反光望远镜和显微镜。
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的折射主要包括折射定律和透镜成像两个方面。
折射定律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光的折射定律可以用来解释光线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在透镜上形成的像。
根据透镜的特性,我们可以设计和使用透镜来实现放大或者缩小的成像效果,如放大镜和显微镜等。
四、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不同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线被分散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光的色散主要包括光的频率与颜色关系和光的全反射两个方面。
光的频率与颜色关系是指不同频率的光线对应不同的颜色。
通过光的频率与颜色的关系,我们可以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并进一步了解光的特性。
光的全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的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4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4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99031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7.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4章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第四章主要探讨光的反射和折射。
本章介绍的知识点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为我们理解光学现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平面障碍物时,光线按照一定的规律反弹回来的现象。
我们经常见到镜子是因为镜子能够对光进行高度反射,从而形成我们熟悉的影像。
光的反射有三条基本规律:
1.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反射平面上的法线上垂直。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平面三者共面。
3.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夹角。
二、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由于介质光速不同,光线的传播路径发生偏转的现象。
光线折射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设备,例如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
光的折射也有三条规律:
1.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折射界面上的法线方向相同。
2.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三者共面。
3.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中的光速比。
三、光在三棱镜中的作用
三棱镜是由两个平面镜之间夹着一个三角形棱的四面体。
光在三棱镜中穿过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分光等现象。
三棱镜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光谱分析,即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线。
光线在穿过三棱镜时会被折射,而不同颜色的光线由于折射率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偏转角度,根据颜色的不同便可分开。
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知识,以及光在三棱镜中的作用。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光学原理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光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d11ae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02.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必背知识点一、光源1. 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 分类: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油灯等。
需要注意的是,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反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
3. 光源的类型: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热光源与冷光源、点光源与平行光源等。
其中,太阳光属于平行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1. 基本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现象与应用: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应用:激光准直、射击时的三点一线、学生排队等。
3.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接近此值。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三、光的反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 反射定律:三线同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法线居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可逆。
3. 分类: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应用如平静的水面、黑板反光等。
漫反射:射到凹凸不平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应用如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四、平面镜成像1.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即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成的是虚像。
2.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3. 应用:成像(如镜子)、改变光路(如潜望镜)。
五、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 折射规律: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法线居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不等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具体取决于光从哪种介质射入哪种介质),光路可逆。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9ebd4a69ec3d5bbfc0a744b.png)
第四章 第一节 光的反射1、光源的特点: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透明的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个条件)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s m c /100.38⨯=。
4、光年:路程的单位。
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太阳光是平行光。
6、应用及现象:(1)激光准直。
(例子:排队、挖掘隧道、打靶瞄准、木工刨木头)(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皮影也是。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当月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日食。
(4)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7、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实验重要)(1)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2)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3)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反射类型:① 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② 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
③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a. 相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不同点:是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
④实例:a. 光的反射现象例子: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b. 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路,例如用平面镜反射日光照亮地道;利用漫反射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例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映电影。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9faa3c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e.png)
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的分类: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一、光线的直线传播1、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
3、光线的直线传播现象:[1]、激光准直。
[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AB时,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月亮在中间时可能形成日食;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地球正对月亮区域的人可以看到月食】。
如图所示。
[4]、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物体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
[实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物体和像与小孔的距离:谁远谁大;谁近谁小!]小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孔径必须很小,像的特点是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孔与屏三者之间的距离。
4、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二、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43,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32。
【典型例题】类型一、光的直线传播1.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 .日食和月食B .影子的形成C .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D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答案】D【解析】A 、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 、影的形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是由于光速比声速快造成的;故选D 。
D 、举一反三:【变式1】关于光的传播规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B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答案】C【变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B.太阳发出的光,射向大地时是沿直线传播的C.小孔成像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水中的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答案】C类型二、小孔成像2.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必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4c0150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e.png)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现象是()A.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B.从后视镜观看车后景物C.手影游戏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答案:D解析:A.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从后视镜观看车后景物,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C.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女演员的身上,观众看到她的A.上衣是红色,裙子是黑色B.上衣、裙子都是红色C.上衣是白色,裙子是黑色D.上衣、裙子都是黑色答案:A解析:解答:白上衣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红光照上就反射红光,呈现红颜色;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红光照上不反射,呈现为黑色,所以现象A正确.故选A.小提示: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吸收任何颜色的光;蓝色物体只能反射蓝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荷花的倒影B.屏幕上的手影C.小孔成像D.放大镜答案:D解析:A.水中荷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图所示,下列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车后视镜成像B.水中“倒影”C.小孔成像D.波光粼粼答案:C解析:A.车后视属于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成像时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静的湖面,发生反射,反射光会随水面波动而发生变化,出现波光粼粼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13775ab4daa58da0114aa0.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注: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s平行光线:4、光速:①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②空气中的光速小于真空中光速,但我们一般认为与真空中光速一样大,也取3×108m/s;③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重、难点重点: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现象;2、比较在空气中的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介质光速真空3×105km/s空气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约等于3×105km/s水真空中光速的3/4玻璃真空中光速的2/32、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例子:①影子的形成。
②日食、月食。
③小孔成像。
④激光准直等。
四、知识拓展1、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的区域形成影2、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日食: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在地球上的影子区域内即使在白天也不能看见太阳,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亮的光线,在地球后方形成一个大影子区域,当月球处于这个区域时,太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月球上就形成月食。
3、小孔成像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轮廓和物体的轮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是圆的,方的,三角的都可以,但必须足够小。
4、激光准直:激光引导掘进机直线前进开凿隧道。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株洲)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雨后彩虹B.水中“月亮”C.墙上手影D.海市蜃楼解析:掌握三种光现象: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79cd31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5.png)
第四章光现象学问点一:光源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学问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①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假如介质是不同种或不匀称的,光线将会发生弯曲。
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就是因为大气层不匀称,靠近地面旁边大气稠密,越到高空越淡薄,不匀称的大气层使光线变弯了,如图所示。
②能传播光的介质必需是透亮的,如水、玻璃、空气等。
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与方向;(是志向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3、光的直线传播的有关现象(1)小孔成像:像的形态只跟物体的形态相像,与小孔的形态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a.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需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间隔及孔到光屏的间隔。
b.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间隔与像到孔的间隔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间隔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间隔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当物体到小孔的间隔大于光屏到小孔的间隔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体到小孔的间隔小于光屏到小孔的间隔时,成放大的像。
△当物体到小也孔的间隔等于光屏到小孔的间隔时,成等大的像。
(2)获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子的形成: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亮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阴暗区域即影子)。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习题】1.小孔成像与影子的区分与联络影子小孔成像不同点 “影子”是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的黑暗区域。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相对于物体呈倒立的像。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知识点总结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a21d160242a8956aece47a.png)
4.1光的反射一.光源:把那些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1.自然光源:自然界存在的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发光的鱼等2.人造光源:人们制造的光源。
如日光灯、节能灯、点燃的蜡烛等二.光线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
光的传播是实际存在的,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而画的图线。
光线光束三.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介质要均匀,才能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四.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2.日食、月食的成因日食:当地球的某一部分被月球的黑影挡住时就形成日食月食:当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全部或部分被地球黑影挡住时就形成月食。
3.小孔成像: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4.光速(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c=3×108m/s(2)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接近于真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四.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法线:过入射点并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五.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2.漫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不是平行的4.2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左右相反2.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像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成像2.平面镜的应用: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潜望镜;照镜子2.平面镜的危害:光污染三.凸面镜和凹面镜1.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物体。
天然光源包括太阳、恒星、萤火虫和水母,人造光源包括电灯、蜡烛和LED灯。
光源可以分
为热光源和冷光源,太阳和白炽灯是热光源,萤火虫和LED
灯是冷光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介质是能够传光的物质。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沿直线传播引起的光学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c表示。
真空中光速为c=2.×10^8m/s。
通常情况下,真空中光速可取近
似值: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
近于c。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2/3c。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第二节光的反射
光照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我们可以用实验来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包括激光笔、铁架台、平面镜、玻璃板、白纸、直尺、纸夹、量角器和直角三角板。
操作程序包括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中线和射向入射点的线、将白纸夹在玻璃板上并固定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沿第一条线射到入射点、改变入射方向再做两次、取下白纸并画出反射光线、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计入表格。
光路在反射现象中是可逆的,即光线反射的路径与入射时相同。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两种不同的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是指光线照射到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发生的反射,而漫反射则是指光线照射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发生的反射。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需要准备一张大白纸、一块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铅笔和火柴。
实验步骤如下: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然后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并在纸上记录下平面镜的位置。
接着,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需要在纸上记录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需要注意观察蜡烛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接着,XXX点燃的蜡烛,重新进行实验。
用直线将每次
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最后比较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在实验前需要弄清各个器材使用的目的和使用要领,例如为什么要用白纸、玻璃板和相同的蜡烛等。
实验结论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之间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以便更清晰地观察蜡烛的像;可能会看到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需要选用薄一些的玻璃板或在玻璃表面贴一层汽车玻璃膜来消除这一现象;使用较薄的玻璃板可以使蜡烛经过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两个像几乎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