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制造工艺

合集下载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原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原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特点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具有高效率、可靠性和长寿命的特点。它们在各种气候条 件下都能发电,并且能够在户用、商用和工业领域广泛应用。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正朝着更高效、更薄、更柔性和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新的技术和材料正在被研 发,以提高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并降低成本。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当光子击中电池的表 面时,它们会激发硅中的电子。这些激发的电子会被电场收集,并沿电池的 电路产生电流。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如硅晶片的生长、切割和抛光,抗反射涂层的涂覆,电极的薄膜 沉积和加工,以及最终的封装和测试。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前景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未来的市场前景非 常广阔。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通信和电力原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太阳能电池类型之一。本节将介绍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其在能源行业的重要性和应 用。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由多个层次的组件构成,包括抗反射涂层、正极电极、硅 基底、负极电极和保护层。每个组件在电池的工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使 得太阳能电能可以高效地转化为电能。

晶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晶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晶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晶硅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光电转换装置,利用太阳光的能量直接转化成电能。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光吸收:太阳光中的光子进入到晶硅电池中,经过材料的光吸收层,光子能量被吸收。

2. 光生电荷的产生:光子的能量激发了材料中的电子,使其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形成电荷对(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空穴)。

3. 电荷分离:电荷对在电场的作用下被分离,正电子向电池的正极移动,负电子向电池的负极移动。

4. 电流输出:正电子和负电子的运动形成了电流,可以通过导线连接器来输出电能供应给外部电路使用。

5. 光子再生:涉及到材料的光子能量的损失或再生,如透射、散射或再吸收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光吸收层一般由p-n结构的硅片构成。

此外,电池的电流输出和电压的大小与光照强度、温度、阴影等环境因素也有关联。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技术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技术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技术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之一,其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备硅单晶材料:通过在高温环境下,将硅原料(通常为冶炼硅或多晶硅)融化并凝固形成硅单晶,然后切割成薄片。

2. 清洁处理:将硅单晶薄片进行严格的清洁处理,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3. 电池片制造:将清洁处理后的硅单晶薄片进行P型和N型掺杂,形成PN结构。

这一步骤一般采用扩散法、离子注入法或液相浸渍法。

4. 捕获和反射层涂覆:在电池片的前表面涂覆反射层,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同时,在电池片的背面涂覆捕获层,以提高光的吸收。

5. 金属化和焊接:将电池片表面涂覆导电金属(通常为铝)和更薄的阳极面涂覆导电金属(通常为银),然后使用焊接技术将电池片连接成电池组。

6. 封装和测试:将电池组封装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基板中,以保护电池组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

这些步骤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的基本流程,具体制造技术还有其他细节和改进方法,以提高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工艺流程以及工序简介

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工艺流程以及工序简介
7.丝网印刷背电场
2)、工序简介
目前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序主要有:
制绒清洗工序 扩散工序 PECVD工序 丝网印刷工序 烧结工序 Laser刻蚀工序 测试分选工序
1. 制绒清洗工序
(a).单晶制绒---捷佳创
目的与作用:
(1)去除单晶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和氧 化层。
(2)为了提高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 换效率,根据单晶硅的各向异性的特性, 利用碱(KOH)与醇(IPA)的混合溶液在单 晶硅表面形成类似“金字塔”状的绒面, 有效增强硅片对入射太阳光的吸收,从而 提高光生电流密度。
1)、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
清洗制绒
扩散
周边刻蚀
印刷电极PECVD去磷玻璃烧结分选测试
检验入库
1.原料硅片清洗制绒 12.测试分选
11.激光 10.烧 结 9.丝网印刷正电极 8.烘 干
2.高温扩散(液态扩散) 3.去磷硅玻璃(去PSG) 4.沉积减反射膜(PECVD)
5.丝网印刷背电极 6.烘 干
去除磷硅玻璃的目的、作用:
1. 磷硅玻璃的厚度在扩散中工艺难控制,且其工艺窗口太小,不稳 定。
2. 磷硅玻璃的折射率在1.5左右,比氮化硅折射率(2.07左右)小, 若磷硅玻璃较厚会降低减反射效果。
3. 磷硅玻璃中含有高浓度的磷杂质,会增加少子表面复合,使电池 效率下降。
2. 扩散(POCl3液态扩散)
(b). 多晶制绒---RENA InTex
3Si 2HNO3 18HF 3H2SiF6 0.45NO 1.35NO2 0.1N2O 4.25H2 2.75H2O
目的与作用:
(1)去除单晶硅片表面的机械损 伤层和氧化层。
(2)有效增加硅片对入射太阳光 的吸收,从而提高光生电流密度,提高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原理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原理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原理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造过程可谓是一场奇妙的科学之旅,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想象一下,阳光洒在大地上,能量在悄悄地流动。

我们要把这些阳光转化为电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晶体硅太阳电池就是这个过程的主角,仿佛是一个超级英雄,默默无闻却改变着世界。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小小电池的制造工艺,轻松有趣,不那么严肃。

咱们得从原料说起。

晶体硅,顾名思义,就是硅材料。

你可能会问,硅是什么?硅就是你手机里、电脑里那种闪闪发光的半导体材料。

它的来源可不少,地壳中硅的含量可是相当丰富,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制作晶体硅可不是件容易事。

需要把原材料经过高温加热、熔炼,变成高纯度的硅。

这就像你在厨房做菜,火候掌握得当,才能做出一道美味的菜肴。

咱们要把这些高纯度的硅变成晶体。

通常有两种方法,分别是“Czochralski法”和“区熔法”。

这两个名字听起来高大上,其实也就是把硅加热到液态,然后慢慢冷却,让它自己结晶。

这个过程简直像是在看一场魔术表演,硅在温度的变化中,一点一点地形成晶体结构,犹如冰雪在阳光下融化成水,再慢慢结成冰。

晶体的质量和纯度直接关系到电池的效率,所以这个环节马虎不得。

晶体硅被切割成小小的硅片。

想象一下,厚厚的硅锭被切割得像切蛋糕一样,一片一片的,切得整整齐齐。

每一片都像是小小的太阳能接收器,准备好迎接阳光的洗礼。

切割后,硅片会被放入一个特殊的清洗池,彻底洗净,确保没有任何杂质。

这就像你在出门前认真打理自己的形象,确保看起来光鲜亮丽。

之后,硅片要经过一系列的掺杂工艺,这就像是在给电池“调味”。

掺杂就是在硅中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像磷和硼,来改变它的电导性能。

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晶体硅的电池能否高效工作,全靠这一招。

这种“调味”让硅片的电流变得更加流畅,简直就像是给水管疏通,让水流得更顺畅。

硅片就要涂上薄薄的一层抗反射膜,防止阳光反射出去。

听起来简单,但这可是个技术活,涂得太厚了反而不好,太薄了又不够用。

晶硅光伏电池工作原理

晶硅光伏电池工作原理

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太阳能电池是一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

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如: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砷化镓,硒铟铜等。

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现以晶体为例描述光发电过程。

P型晶体硅经过掺杂磷可得N型硅,形成P-N结。

当光线照射太阳能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越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

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过程:“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储藏最丰量的材料之一。

自从19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晶体硅的半导体特性后,它几乎改变了一切,甚至人类的思维。

20世纪末,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硅”的身影和作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近15年来形成产业化最快的。

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a、提纯过程 b、拉棒过程 c、切片过程 d、制电池过程 e、封装过程。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将太阳电池应用于空间技术——通信卫星供电,上世纪末,在人类不断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对于光伏发电这种如此清洁和直接的能源形式已愈加亲切,不仅在空间应用,在众多领域中也大显身手。

如: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发电户用系统、村寨供电的独立系统、光伏水泵(饮水或灌溉)、通信电源、石油输油管道阴极保护、光缆通信泵站电源、海水淡化系统、城镇中路标、高速公路路标等。

欧美等先进国家将光伏发电并入城市用电系统及边远地区自然界村落供电系统纳入发展方向。

太阳电池与建筑系统的结合已经形成产业化趋势一、太阳电池及光伏发电原理早在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就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

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打效应”,简称“光伏效应”。

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一、硅材料的准备首先,需要获取高纯度的硅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

常用的硅材料有硅硷、多晶硅和单晶硅。

这些材料一般通过熔炼、洗涤和纯化等工艺步骤进行准备,以确保材料的纯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二、硅片的制备在准备好的硅材料中,首先需要将硅材料熔化并形成硅棒。

硅棒可以采用单晶硅棒或多晶硅棒,通过将硅材料放入熔炉中进行熔化并慢慢降温,以获得纯度高的硅棒。

接下来,通过使用切割机将硅棒切割成很薄的硅片。

这些硅片称为硅片,硅片的厚度通常为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

三、电池片的制备在硅片制备好后,需要对硅片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工艺,以形成能够转化太阳能的电池片。

首先,通过在硅片表面涂上磷化剂,然后将硅片放入磷化炉中进行磷化反应,使硅片表面形成一层钙钛矿薄膜。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增加太阳能的吸收能力。

接着,需要在硅片上涂覆一层导电膜。

最常用的导电膜是铝或铝合金,在硅片表面蒸镀一层铝膜。

该层铝膜将形成电场,使得硅片的上下两面形成正负两极。

最后,通过将硅片放入扫描激光器中进行图案化处理,将电池片分成多个小的电池单元,形成电池片。

四、组装在制造完电池片后,还需要将电池片组装成最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电池片通过焊接或粘贴在玻璃基板上,并加上前电极和后电极,形成电池模块。

同时,还需将电池模块封装起来,以保护电池片并增加光的吸收。

最后,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质量检查,太阳能电池模块将会被装配成太阳能电池板,并投入市场使用。

总结起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硅材料的准备、硅片的制备、电池片的制备和组装。

这些步骤涉及到多种物理、化学和加工工艺,需要高技术水平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不断的研发和创新使得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图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图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图电池片工艺流程说明:(1)清洗、制绒:首先用化学碱(或酸)腐蚀硅片,以去除硅片表面机械损伤层,并进行硅片表面织构化,形成金字塔结构的绒面从而减少光反射。

现在常用的硅片的厚度在 180 μm 左右。

去除硅片表面损伤层是太阳能电池制造的第一道常规工序。

(2)甩干:清洗后的硅片使用离心甩干机进行甩干。

(3)扩散、刻蚀:多数厂家都选用 P型硅片来制作太阳能电池,一般用 POCl3液态源作为扩散源。

扩散设备可用横向石英管或链式扩散炉,进行磷扩散形成 P-N结。

扩散的最高温度可达到 850- 900℃。

这种方法制出的 PN结均匀性好,方块电阻的不均匀性小于 10%,少子寿命大于 10 微秒。

扩散过程遵从如下反应式:4POCl3+3O2(过量)→ 2P2O5+2Cl 2(气) 2P2O5+5Si → 5SiO2 + 4P 腐蚀磷硅玻璃和等离子刻蚀边缘电流通路,用化学方法除去扩散生成的副产物。

SiO2与HF生成可溶于水的 SiF 62-,从而使硅表面的磷硅玻璃(掺 P2O5的SiO2)溶解,化学反应为:SiO2+6HF → H2(SiF 6)+ 2HO(4) 减反射膜沉积: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PECVD: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技术在电池表面沉积一层氮化硅减反射膜,不仅可以减少光的反射,而且由于在制备SiNx 减反射膜过程中有大量的氢原子进入,因此也起到了很好的表面钝化和体钝化的效果。

这是因为对于具有大量晶界的多晶硅材料而言,晶界的悬挂键被饱和,降低了复合中心的原因。

由于表面钝化和体钝化作用明显,就可以降低对制作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要求。

由于增强了对光的吸收,氢原子对太阳能电池起到很好的表面和体内钝化作用,从而提高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

(5)印刷、烧结:为了从电池上获取电流,一般在电池的正、背两面制作电极。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一)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一)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引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太阳能电池类型之一,它利用晶体硅的半导体特性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本文将从原理到制造工艺,逐步介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

光伏效应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光伏效应,即在光照的作用下,半导体材料中的能带发生偏移,使得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产生电流。

晶体硅是一种典型的半导体材料,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制造。

晶体硅的制备制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第一步是准备合适的晶体硅材料。

常见的制备方法有单晶法和多晶法。

单晶法通过将硅熔体缓慢冷却,使单晶硅逐渐生长;而多晶法则通过快速冷却制得多晶硅,它的晶粒较小,但制备成本较低。

制备电池片1.切割:将制备好的晶体硅材料切割成薄片,常用的切割工具是金刚石线锯。

2.研磨:用化学机械研磨(CMP)工艺对切片进行表面平整化处理,以去除切割时产生的缺陷和污染物。

3.清洗:对研磨后的切片进行清洗处理,去除表面的污染物,提高电池片的质量。

4.获取P型和N型半导体:将切片进行热扩散或离子注入工艺,使得切片的一侧生成P型半导体,另一侧生成N型半导体。

制备电池结构1.沉积透明导电膜:在电池片表面沉积一层透明导电膜,通常使用氧化锡薄膜。

2.沉积抗反射膜:为了提高电池吸收光能的效率,需要在透明导电膜上沉积一层抗反射膜。

常用的抗反射膜材料有二氧化硅等。

3.打开电池片通孔:使用激光或机械刻蚀等方法,在电池片上打开通孔,方便后续电池的连线。

4.沉积金属电极:在电池片的正负电极位置沉积金属电极,常用的金属有铝、银等。

组装与封装1.清洗:清洗电池片和其他组件,确保没有灰尘和污染物。

2.焊接连接:使用焊接技术将电池片与其他元件连接起来,形成电池组。

3.封装:将电池组放入封装材料中,通常使用聚合物材料进行封装,保护电池并提供结构支撑。

总结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涉及多个步骤,从晶体硅的制备到电池结构的形成,最终完成组装与封装。

项目一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

项目一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
(5)硅对碱的择优腐蚀是金字塔形成的本质, 缺陷、沾污、异丙醇及硅酸钠含量会影响金字塔 的连续性及金字塔大小。
(6)绒面形成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 腐蚀速率
及各向异性。
三、单晶硅片的制绒
(四)影响单晶制绒的因素
2、腐蚀速率快慢影响因子 (1)腐蚀液流至被腐蚀物表面的移动速率; (2)腐蚀液与被腐蚀物表面产生化学反应的反应 速率;
四、扩散制结工艺过程
2、饱和
每班生产前,需对石英管进行饱和。炉温 升至设定温度时,以设定流量通小N2(携源) 和O2,使石英管饱和。20分钟后,关闭小N2和 O2。初次扩散前或停产一段时间以后恢复生产
时,需使石英管在950oC通源饱和1小时以上。
四、扩散制结工艺过程
3、装片
戴好防护口罩和干
净的塑料手套,将清洗甩 干的硅片从传递窗口取出, 放在洁净台上。用吸笔依 次将硅片从硅片盒中取出,
SiO2+4HF=SiF4↑+2H2O (易挥发的四氟化硅气体 ) SiF4+2HF=H2SiF6(可溶、易挥发)
四、多晶硅片的制绒
(三)多晶制绒的工艺流程
2、四号碱洗槽 酸腐蚀易在多晶硅表面形成一层彩色均匀的 多孔硅膜。这个多孔硅膜具有极低的反射系数, 但是,它不利于P-N结的形成和印刷电极,利用
关源,退舟
石英管
硅片
排气口 电炉
卸片
三氯氧磷
送片
N2 O2
方块电阻测量
扩散炉的简易结构
四、扩散制结工艺过程
1、清洗 所做清洗用的化学品为C2H2Cl3 ,熟称TCA,初次
扩散前,扩散炉石英管首先连接TCA装置,当炉温
升至设定温度,以设定流量通TCA60分钟清洗石英 管。清洗开始时,先开O2,再开TCA;清洗结束后, 先关TCA,再关O2。清洗结束后,将石英管连接扩 散源瓶,待扩散

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及工序简介

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及工序简介
17
ser刻蚀工序
❖ Laser刻蚀的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用: 用激光切出绝缘沟道,可以使电池短路,减少电流泄漏。
硅片经Laser刻蚀后的示意图
18
7. 测试分选工序
❖ 主要是测量电池片的短路电流(JSC)、开路电压(VOC)、 填充因子(FF),经计算得出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η) 。
❖ 根据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η)对电池片进行分类。
2PO 5Si 5SiO 4P
25
2
这样就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含有磷元素的SiO2,称之为磷硅玻璃。
去除磷硅玻璃的目的、作用:
1. 磷硅玻璃的厚度在扩散中工艺难控制,且其工艺窗口太小,不稳 定。
2. 磷硅玻璃的折射率在1.5左右,比氮化硅折射率(2.07左右)小, 若磷硅玻璃较厚会降低减反射效果。
3. 磷硅玻璃中含有高浓度的磷杂质,会增加少子表面复合,使电池 效率下降。
13
2. 扩散(POCl3液态扩散)
❖ 扩散的目的:制造太阳能电池的PN结。
❖ PN结是太阳能电池的“心脏” 。 ❖ 制造PN结,实质上就是想办法使受主杂质在半导体晶体内的一个
区域中占优势(P型),而使施主杂质在半导体内的另外一个区域 中占优势(N型),这样就在一块完整的半导体晶体中实现了P型 和N型半导体的接触。
2
单晶硅太阳电池
3
多晶硅太阳电池
4
非晶硅太阳电池
5
2. 硅太阳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
❖ 下面我们就硅太阳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以及各工序进行简 单的介绍。
❖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的常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硅片清 洗、绒面制备、扩散制结、(等离子周边刻蚀)、去 PSG(磷硅玻璃) 、PECVD 减反射膜制备、电极(背面电极、 铝背场和正电极) 印刷及烘干、烧结、Laser和分选测试等。 同时,在各工序之间还有检测项目,主要有抽样检测制绒效果、 抽样 测方块电阻、抽样测氮化硅减反射膜厚度和折射率等 项目。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原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原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原理1.衬底层:通常采用硅衬底,它是一个薄而坚固的基底,用于支撑整个电池。

2.P-N结:位于衬底层上方的是一个P-N结,它由P型硅层和N型硅层组成。

P型硅层向上注入杂质,使之成为P型半导体,N型硅层向下注入杂质,使之成为N型半导体。

P-N结的形成是通过在硅层中引入不同杂质原子,使得两侧形成不同的杂质浓度,从而形成P-N结。

3.金属网格:位于P型硅层和N型硅层之间的金属网格,通常采用铝作为材料。

金属网格的作用是收集通过P-N结产生的电子和空穴。

4.导电层:覆盖在金属网格上方的是导电层,它通常由透明的氧化锡或氧化铟锡薄膜组成,用于将电流导出。

5.防反射层:位于导电层上方的是防反射层,它通常由二氧化硅薄膜或其他适当的材料制成,用于提高光的吸收效率。

1.吸收光能:当光线照射到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上时,大部分光线将被引导进入P-N结内部,与P型硅层和N型硅层的杂质原子相互作用。

光能会使杂质原子中的电子被激发,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形成自由电子和自由空穴。

2.分离电荷:自由电子和自由空穴会在P-N结内部被分离出来。

由于P型硅层中的杂质原子的排列方式,自由电子将被吸引到N型硅层,并向金属网格中流动,而自由空穴则被吸引到P型硅层,并向另一面流动。

3.电流输出:自由电子和自由空穴的运动形成了电流,这个电流可以通过金属网格和导电层导出。

通过在金属网格和导电层上连接线路,可以将电流输出到外部设备或储存电池中。

总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利用光的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

通过P-N结的形成和光的吸收、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最终形成电流输出。

这种电池结构简单、稳定,且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

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是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的主流。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说明如下:
(1)切片:采用多线切割,将硅棒切割成正方形的硅片.
(2)清洗:用常规的硅片清洗方法清洗,然后用酸(或碱)溶液将硅片表面切割损伤层除去30-50um。

(3)制备绒面:用碱溶液对硅片进行各向异性腐蚀在硅片表面制备绒面.
(4) 磷扩散:采用涂布源(或液态源,或固态氮化磷片状源)进行扩散,制成PN+结,结深一般为0.3-0。

5um.
(5)周边刻蚀:扩散时在硅片周边表面形成的扩散层,会使电池上下电极短路,用掩蔽湿法腐蚀或等离子干法腐蚀去除周边扩散层。

(6)去除背面PN+结。

常用湿法腐蚀或磨片法除去背面PN+结.
(7)制作上下电极:用真空蒸镀、化学镀镍或铝浆印刷烧结等工艺。

先制作下电极,然后制作上电极.铝浆印刷是大量采用的工艺方法。

(8)制作减反射膜:为了减少入反射损失,要在硅片表面上覆盖一层减反射膜。

制作减反射膜的材料有MgF2 ,SiO2 ,Al2O3,SiO ,Si3N4 ,TiO2 ,Ta2O5等。

工艺方法可用真空镀膜法、离子镀膜法,溅射法、印刷法、PECVD法或喷涂法等.
(9)烧结:将电池芯片烧结于镍或铜的底板上。

(10)测试分档:按规定参数规范,测试分类.
由此可见,太阳能电池芯片的制造采用的工艺方法与半导体器件基本相同,生产的工艺设备也基本相同,但工艺加工精度远低于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要求,这为太阳能电池的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基本原理课件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基本原理课件

05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 工艺
硅片的制备
硅片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其质量对电池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硅片的制备通常采用多晶硅作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如机械切割、研磨、 抛光等,得到具有特定厚度和表面质量的硅片。
硅片的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对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和电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备过程中需 严格控制相关参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与结构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以高纯度的单晶硅棒为原料,经过切割 、研磨、腐蚀、抛光、清洗、烘烤等工序后制成。其结构通 常包括导电电极、P型硅片、N型硅片、PN结等部分。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较高,技术成熟,是目前应用最广 泛的太阳能电池之一。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以多晶硅材料为原料,经过铸锭、切片、清洗、制绒、扩散 、减反射膜制备、金属化等工序后制成。其结构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类似,但多 晶硅材料内部晶粒大小和分布不均匀,导致其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在光伏发电领域应用广泛。
薄膜硅太阳能电池
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可弯曲等特 点,因此在便携式设备、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
02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 原理
光吸收原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通过光吸收原理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当太阳光照射到电池表面 时,光子能量激发硅原子中的电子,产生光生载流子。
光吸收系数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能够激发不同 能级的电子。
光吸收系数随着硅材料中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高掺杂浓度的硅材料具有更 好的光吸收性能。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一、引言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具有无污染、可再生、寿命长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其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本文将详细介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主要由p型硅和n型硅两个半导体材料组成。

p型硅中掺入了少量的三价元素(如铝、镓等),使其带正电荷,称为空穴(hole);n型硅中掺入了少量的五价元素(如磷、砷等),使其带负电荷,称为自由电子(free electron)。

两者相遇时会形成pn结,即p-n结。

三、光生载流子产生当光线照射在p-n结上时,光子会被吸收并激发出一个电子和一个空穴。

这个过程称为光生载流子产生。

激发出来的自由电子会向n区移动,而激发出来的空穴则会向p区移动。

四、内建电场产生当电子和空穴分别向p区和n区移动时,它们会与原有的载流子相遇并发生复合。

这个过程中,电子会填补空穴的位置,并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最终会被转化为内建电场。

五、光电流产生内建电场可以促使自由电子向p区移动,同时也可以促使空穴向n区移动。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光生载流子的漂移运动。

当外部连接导线时,漂移运动中的自由电子和空穴就会通过导线流回到p-n结上,形成一个光电流。

六、总结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生载流子产生、内建电场产生和光电流产生三个基本过程。

当太阳光照射在p-n结上时,激发出来的自由电子和空穴分别向n区和p区移动,并在两者相遇处形成内建电场。

这个内建电场可以促使光生载流子发生漂移运动,并最终形成一个光电流输出。

陈哲艮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原理

陈哲艮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原理

陈哲艮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原理陈哲艮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原理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太阳电池作为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设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哲艮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太阳电池制造工艺,下面将对其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基本原理晶体硅太阳电池是利用光生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当光照射到晶体硅表面时,光子会激发硅中的电子,使其跃迁到导带中,形成电子-空穴对。

通过引入P-N结构,形成电场,使电子和空穴分别向N区和P区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这样,光能就被转化为电能,实现太阳能的利用。

2. 制备硅晶体制造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第一步是制备硅晶体。

硅晶体是太阳电池的基材,其纯度和晶格结构对太阳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制备硅晶体的方法主要有单晶法和多晶法。

单晶法通过将硅熔体缓慢冷却,使硅原子有序排列,形成单晶硅。

多晶法则通过快速冷却,使硅原子无序排列,形成多晶硅。

单晶硅具有较高的纯度和晶格完整性,但制备成本高;多晶硅则成本较低,但性能稍逊于单晶硅。

3. 制备P-N结构晶体硅太阳电池中的P-N结构是关键组成部分。

P-N结构的制备主要通过掺杂。

掺杂是在硅晶体中引入杂质,改变硅的导电性质。

在P区添加三价元素,如硼,形成P型硅;在N区添加五价元素,如磷,形成N型硅。

P型硅和N型硅之间形成P-N结构,形成内建电场。

4. 制备电极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电极是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常用的材料有金属铝和银。

电极的制备通常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进行。

电极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从P区和N区流出的电流,并将其引出。

5. 表面处理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表面处理对提高光吸收能力和光电转化效率非常重要。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刻蚀法和染色法。

刻蚀法通过化学反应去除硅表面的氧化层,增加光的吸收。

染色法则是在硅表面涂覆一层染料,增强光的吸收。

6. 导电膜的制备导电膜是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收集光生电子和空穴并将其引出。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原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原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原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原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之一,其制造工艺原理包括晶体硅的制备、制作晶体硅片、制作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的制作等多个步骤。

晶体硅的制备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的第一步。

通常采用等离子炉法制备晶体硅。

在这个过程中,将高纯度的硅原料加入炉中,经过高温的等离子炉炉膛进行等离子化并气化成SiH4和H2混合气体,再通过石英管引入沉积金属硅,形成硅塞,最后进行炉子预热、炉体升温、熔化硅塞、熔化温度升高、等温保温等多个步骤,最终得到晶体硅。

制作晶体硅片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的关键步骤之一。

晶体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的基片,可以通过多晶硅单晶化工艺制备。

首先,将晶体硅切割成所需厚度的硅片;然后,在硅片表面进行化学蚀刻,清除表面的杂质和氧化层;接着,使用气相外延法将切割晶体硅片的表面植入硼或磷等杂质,形成正负型掺杂;最后,通过高温处理改善晶体硅片的电学性能。

制作太阳能电池则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的核心过程之一。

其原理是将制备好的晶体硅片,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形成具有PN结的太阳能电池。

首先,在晶体硅片表面进行反射膜涂布,提高太阳能的吸收能力;然后,将表面涂布过反射膜的晶体硅片进行光电转换效率测试,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级;接着,通过光刻法在硅片表面形成导线电极,并进行扩散辐射、草图匹配等步骤;最后,将表面镀金或铝形成电池的另一电极。

在太阳能电池的组件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多个太阳能电池串联或并联,以提高输出电压或电流。

这一过程的原理是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通过金属线连接,形成太阳能电池组件。

同时,在组件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加入背板、边框等结构件,以保护太阳能电池并提高组件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总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晶体硅的制备、制作晶体硅片、制作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的制作等多个步骤。

这些步骤通过不同的工艺手段,最终形成了高效、稳定和可靠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品,为太阳能发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介绍

第三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介绍

第三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介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光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的能量激发硅晶体中电子的运动,从而产生电流。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由P-N结构组成,即P型硅和N型硅之间形成的结。

P型硅中的杂质是三价元素,如铋、铝等,它们只有三个价电子,因此形成缺电子少的材料,被称为'P型'。

而N型硅中的杂质是五价元素,如磷、锑等,它们有五个价电子,因此形成富余电子的材料,被称为'N型'。

在N型硅中,铝或锑取代硅原子形成空位,这些空位被称为施主杂质;而在P型硅中,硅原子被磷原子取代形成多余的电子,这些多余的电子被称为受主杂质。

在P-N结中,P型和N型硅的电子浓度和空穴浓度明显不同。

P型硅中由于受主杂质的存在,电子浓度远低于空穴浓度,而N型硅由于施主杂质的存在,电子浓度远高于空穴浓度。

这样会形成在P-N结表面上的电场,这个电场被称为内建电场。

当没有外加电源时,P-N结上的内建电场将阻止电子和空穴的扩散和重新组合。

当光照射到P-N结上时,光子的能量可以激发P-N结中的电子,使其通过光电效应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形成电子空穴对。

由于内建电场的存在,这些电子和空穴被分离,并沿着P型硅和N型硅的电场向相应的电极移动。

通过连接一个外部负载,由于电流的流动,可以产生电能。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吸收光子的能力与材料的光吸收系数有关,材料吸收光子的能力越强,效率越高。

其次,载流子的寿命也影响着电流的流动,载流子的寿命越长,效率越高。

另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电子结构和掺杂方式也会影响其性能。

总的来说,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子激发硅晶体中的电子跃迁,通过内建电场将电子和空穴分离,从而产生电流。

不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相对较低,因此近年来研发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更高效、更经济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流程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流程

一、基本概念1、制绒制绒,是指处理硅片的一种工艺方法,利用硅的各向异性腐蚀特性,使用腐蚀液在硅片表面刻出类似于金字塔或者是蜂窝状的结构。

制绒按硅原料的不同可分为单晶制绒与多晶制绒,按腐蚀液的酸碱性可分为酸制绒与碱制绒。

2、掺杂掺杂就是使杂质进入晶片内部,并在晶片中的某区域以一定浓度分布,从而改变器件的电学性能,掺入的杂质可以是IIIA族和VA族的元素。

利用掺杂技术,可以制作PN结、欧姆接触区以及电阻等各种器件。

常用的掺杂技术有扩散和离子注入两种。

3、PN结采用不同的掺杂工艺,通过扩散作用,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块半导体(通常是硅或锗)基片上,在它们的交界面就形成空间电荷区,又称PN结。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4、等离子体刻蚀等离子体刻蚀(也称干法刻蚀)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关键工艺之一,其目的是完整地将掩膜图形复制到硅片表面,其范围涵盖前端CMOS栅级(Gate)大小的控制,以及后端金属铝的刻蚀及Via和Trench的刻蚀。

刻蚀的工艺水平直接影响最终产品质量及生产技术的先进性。

5、PSGPSG(Phospho Silicate Glass)是磷硅玻璃的意思,在太阳能电池片的扩散工艺后,硅片表面会形成一层PSG,必须去除。

6、PECVDPECVD:(Plasma Enhanc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象沉积,等离子体是由于物质分子热运动加剧,相互间的碰撞就会使气体分子产生电离,这样物质就会变成自由运动并由相互作用的正离子、电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混合物。

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工艺与设备生产电池片的工艺比较复杂,一般要经过硅片检测、表面制绒、扩散制PN结、刻蚀、镀减反射膜、金属化、和测试分选包装等主要步骤。

下面依序介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各项工艺与设备。

1、硅片检测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片的载体,硅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的高低,因此需要对来料硅片进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制造工艺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制造工艺1.硅太阳能电池丄作原理与结构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主要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一般的半导体主要结构如图1-1:图1-1 半导体
主要结构正电荷表示硅原子负电荷表示围绕在硅原子旁边的四个电子当硅晶体中
掺入其他的杂质如硼、磷等当掺入硼时硅晶体中就会存在着一个空穴它的形成可以参照图1-2o图1-2 P型半导体正电荷表示硅原子负电荷表示围绕在硅原子旁边的四个电子黃色表示掺入的硼原子因为硼原子周围只有3个电子所以就会产生如图1-2所示的蓝色的空穴这个空穴因为没有电子而变得很不稳定容易吸收电子而中和形
成Ppositive型半导体。

同样掺入磷原子以后因为磷原子有五个电子所以就会有一个电子变得非常活跃形成Nnegative型半导体。

黄色的为磷原子核红色的为多余的电子。

如图1-3所示。

图1-3 '型半导体正电荷表示硅原子负电荷表示圉绕在硅原子旁边的四个电子黃色表示掺入的磷原子当P型和'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时在两种半导体的交界面区域里会形成一个特殊的薄层界面的P型一侧带负电'型一侧带正电。

这是由于P型半导体多空穴X型半导体多自由电子出现了浓度差。

N区的电子会扩散到P
P的“内电场”从而阻止扩区P区的空穴会扩散到N区一旦扩散就形成了一个由N指向
散进行如图1-4所示。

达到平衡后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薄层形成电势差这就是P\结。

图1-4内电场的形成当晶片受光后PN结中N型半导体的空穴往P 型区移动而P型区中的电子往X型区移动从而形成从X型区到P型区的电流。

然后在P\结中形成电势差这就形成了电源。

如图1-5所示图1 -5硅太阳电池结构示意图由于半导体
结后如果在半导体中流动电阻非常大损耗也就非常不是电的良导体电子在通过pn
大。

但如果在上层全部涂上金属阳光就不能通过电流就不能产生因此一般用金属网格覆盖p-n结如图1-6梳状电极以增加入射光的面积。

图1-6梳状电极及SiO2保护膜另外硅表面非常光亮会反射掉大量的太阳光不能被电池利用。

为此科学家们给它涂上了一层反射系数非常小的保护膜如图1-6将反射损失减小到5其至更小。

一个电池所能提供的电流和电压毕竟有限于是人们乂将很多电池通常是36 个并联或串联起来使用形成太阳能光电板。

2.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1硅片切割材料准备工业制作硅电池所用的单晶硅材料一般采用堆锅直拉法制的太阳级单晶硅棒原始的形状为圆柱形然后切割成方形硅片或多晶方形硅片硅片的边长一般为1015cm厚度约200350??m电阻率约1 Q . cm的p型掺硼。

2去除损伤层硅片在切割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表面缺陷这就会产生两个问题首先表面的质量较差另外这些表面缺陷会在电池制造过程中导致碎片增多。

因此要将切割损伤层去除一般采用碱或酸腐蚀腐蚀的厚度约10??mo 3制绒制绒就是把相对光滑的原材料硅片的表面
通过酸或碱腐蚀使其凸凹不平变得粗糙形成漫反射减少直射到硅片表面的太阳能的损失。

对于单晶硅来说一般釆用NaOH加醇的方法腐蚀利用单晶硅的各向异性腐蚀在表面形成无数的金字塔结构碱液的温度约80度浓度约12腐蚀时间约15分钟。

对于多晶来说一般采用酸法腐蚀。

4扩散制结扩散的U的在于形成P\结。

普遍采用磷做n型掺杂。

在扩散过程中发生如下的化学反应5256003350PPC1P0C1C以上PSi0Si0PC4o52290052
以上2522510254C10P0PC1山于固态扩散需要很高的温度因此在扩散前硅片表面的洁净非常重要要求硅片在制绒后要进行清洗即用酸来中和硅片表面的碱残留和
金属杂质。

PN结是太阳能电池的“心脏”。

制造PN结实质上就是想办法使受主杂质在半导体晶体内的一个区域中占优势P型而使施主杂质在半导体内的另外一个区
域中占优势X型这样就在一块完整的半导体晶体中实现了P型和'型半导体的接触。

5
边缘刻蚀、清洗扩散过程中在硅片的周边表面也形成了扩散层。

周边扩散层使电池的上下电极形成短路环必须将它除去。

周边上存在任何微小的局部短路都会使电池并联电阻下降以至成为废品。

訂前工业化生产用等离子干法腐蚀在辉光放电条件下通过氟和氧交替对硅作用去除含有扩散层的周边。

扩散后清洗的U的是去除扩散过程中形成的磷硅玻璃。

6沉积减反射层沉积减反射层的L1的在于减少表面反射增加折射率。

广泛使用PECVD淀积SiNx山于PECVD淀积SiNx时不光是生长SiNx 作为减反射膜同时生成了大量的原子氢这些氢原子能对多晶硅片具有表面钝化和
体钝化的双重作用可用于大批量生产。

7丝网印刷上下电极电极的制备是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它不仅决定了发射区的结构而且也决定了电池的
吊联电阻和电池表面被金属覆盖的面积。

最早采用真空蒸镀或化学电镀技术而现在普遍采用丝网印刷法即通过特殊的印刷机和模版将银浆铝浆银铝浆印刷在太阳电
池的正背面以形成正负电极引线。

印刷工序为丝网印刷背电极银铝浆?烘干?丝网印刷背电场铝浆?烘干?丝网印刷正电极银浆?烧结。

上电极以及正面的小栅线是银浆如图-1所示。

背电极是银铝浆背电场是铝浆如图2-2所示。

背电极、上电极以及小栅2
线起到收集电子的作用。

背电场的作用是可以提高电子的收集速度从而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J SC和开路电压V 0C进而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图2-1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及栅线图2-2太阳能电池片背银及背铝印刷示意图8共烧形成金属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要通过三次印刷金属浆料传统工艺要用二次烧结才能形成良好的
带有金属电极欧姆接触共烧丄艺只需一次烧结同时形成上下电极的欧姆接触。

在太阳电池丝网印刷电极制作中通常采用链式烧结炉进行快速烧结。

正电极烧结过程将燃尽浆料的有机组分使浆料和硅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从而提高开路电压和短路
电流并使其具有牢固的附着力与良好的可焊性。

背面场经烧结后形成的铝硅合金铝在硅中是作为P型掺杂它可以减少金属与硅交接处的少子复合从而提高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改善对红外线的响应。

上电极的银、氮化硅、二氧化硅以及硅经烧结后形成共晶从而使电极与硅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从而提高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9激光刻蚀用激光切出绝缘沟道可以使电池短路减少电流泄漏。

10电池片测试完成的电池片经过测试分档进行归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