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测量,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特性和检测方法,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传感器实验箱,包含各类常见传感器,如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2、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3、实验连接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1、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

常见的有应变式电阻传感器和热敏电阻传感器。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电阻丝发生形变,从而导致电阻值的变化;热敏电阻传感器则根据温度的变化改变自身电阻值。

2、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值的变化。

主要有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容的定义式 C =εS/d,其中ε 为介质的介电常数,S 为两极板的相对面积,d 为两极板间的距离。

3、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转换为电感量的变化。

包括自感式和互感式传感器。

自感式传感器通过改变线圈的自感系数来反映被测量;互感式传感器则是根据互感系数的变化进行测量。

4、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是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通过光电元件转换成电信号。

常见的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电阻式传感器实验(1)连接应变式电阻传感器到实验电路,施加不同的外力,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2)将热敏电阻传感器接入电路,改变环境温度,测量电阻值,绘制温度电阻曲线。

2、电容式传感器实验(1)分别连接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到实验电路,改变相应的参数,如极距、面积或介质,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

(2)记录不同参数下的输出电压值,分析电容值与输出电压的关系。

3、电感式传感器实验(1)连接自感式传感器,改变磁芯位置或气隙大小,测量电感值的变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设计方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设计方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拿起笔,思绪如泉涌。

作为一名有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要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设计方案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要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现代工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现有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理论过多、实践不足、知识点陈旧等。

为了让课程更贴近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

一、课程体系调整1.精简理论课程,增加实践环节。

将原本的理论课程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基础理论课程以讲授为主,应用理论课程则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引入最新技术动态,更新课程内容。

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前沿动态融入课程,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

3.增加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设置多个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体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魅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线上课堂以讲授为主,线下课堂以实践和讨论为主,提高课堂互动性。

2.引入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将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相关的项目,从方案设计、实施到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课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并实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传感器系统。

三、课程评价体系改革1.调整考试形式,注重过程评价。

将期末考试调整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引入同行评审,提高评价公正性。

让学生互相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评价公正性。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

四、课程资源建设1.编写适合改革后的教材,满足教学需求。

组织专家编写一本涵盖最新技术动态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行业前沿。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实验指导书工程与技术系二O一三年二月CSY-2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说 明 书CSY2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是本公司为适应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业需要,在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光电传感器而最新推出的模块化的新产品。

CSY-2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主要用于各大专院校、中专及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自动检测技术” “传感器原理与技术” “工业自动化控制” “非电量电测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实验。

它是采用最新推出的模块化结构的产品。

实验台上采用的大部分传感器虽然是教学传感器(透明结构便于教学),但其结构与线路是工业应用的基础。

希望通过实验帮助广大学生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通过信号的拾取、转换、分析、掌握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

一、 实验台的组成CSY-2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机箱、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传感器、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桌等组成。

1、主机箱:提供高稳定的±15V、±5V、+5V、±2V~±10V(步进可调)、+2V~+24V (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直流恒流源0.6mA~20mA可调;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1KHz~10KHz(连续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0Hz(连续可调);气压源0~20KPa (可调);智能调节仪(器);计算机通信口;主控箱面板上装有电压、电流、频率转速、气压、光照度数显表;漏电保护开关等。

其中,直流稳压电源、音频振荡器、低频振荡器都具有过载切断保护功能,在排除接线错误后重新开机一下才能恢复正常工作。

2、振动源:振动台振动频率1Hz~30Hz可调(谐振频率9Hz左右)。

3、转动源:手动控制0~2400转/分;自动控制300~2200转/分。

4、温度源:常温~20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开课学院及实验室:自动检测及自动化仪表实验室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4.比较金属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各种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

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直流稳压电源(±4V档)、电桥、差动放大器、箔式应变片、测微头、(或双孔悬臂梁、称重砝码)、电压表。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操作过程)1.调零。

开启仪器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置100倍(顺时针方向旋到底),“+、-”输入端用实验线对地短路。

输出端接数字电压表,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

调零后电位器位置不要变化,调零后关闭仪器电源。

2.按图1.1将实验部件用实验线连接成测试桥路。

桥路中R1、R2、R3、和WD为电桥中的固定电阻和直流调平衡电位器,R为金属箔式应变片(可任选上、下梁中的一片工作片)。

直流激励电源为±4V。

3.确认接线无误后开启仪器电源,并预热数分钟。

测微头装于悬臂梁前端的永久磁钢上,并调节使应变梁处于基本水平状态。

调整电桥WD电位器,使测试系统输出为零。

4.旋动测微头,带动悬臂梁分别作向上和向下的运动,以悬臂梁水平状态下电路输出电压为零为起点,向上和向下移动各5mm,测微头每移动0.5mm记录一个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值,并列表。

5.直流半桥: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2换成与应变片R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金属箔式应变片,(若R拉伸,换上去的应为压缩片)形成半桥。

重复单臂电桥的步骤;6.直流全桥: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1换成与应变片R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金属箔式应变片,(若R拉伸,换上去的应为压缩片),将 R3换成与应变片R工作状态相同的另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形成全桥。

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院系: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机械楼5楼同组人员:评定成绩:审阅教师:传感器第一次实验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及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

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o U EK ε=,其中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三、实验器材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1. 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 放大器输出调零。

3. 电桥调零。

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测得数据如下,并且使用Matlab 的cftool 工具箱画出实验点的线性拟合曲线:由matlab 拟合结果得到,其相关系数为0.9998,拟合度很好,说明输出电压与应变计上的质量是线性关系,且实验结果比较准确。

系统灵敏度S =ΔUΔW =0.0535V /Kg (即直线斜率),非线性误差= Δm yFS =0.0810.7×100%=0.75%五、思考题单臂电桥工作时,作为桥臂电阻的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答:(1)负(受压)应变片;因为应变片受压,所以应该选则(2)负(受压)应变片。

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二、基本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

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1234R R R R ∆=∆=∆=∆时,其桥路输出电压3o U EK 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传感器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1.2 教学内容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二章:温度传感器2.1 教学目标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温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2.2 教学内容温度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温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温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温度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温度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压力传感器3.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压力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3.2 教学内容压力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压力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压力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压力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压力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压力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流量传感器4.1 教学目标了解流量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流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流量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4.2 教学内容流量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流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流量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流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流量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流量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流量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流量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五章:位移传感器5.1 教学目标了解位移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位移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5.2 教学内容位移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位移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位移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位移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位移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位移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光学传感器6.1 教学目标了解光学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光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光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6.2 教学内容光学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光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光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光学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光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光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学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光学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光学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七章:超声波传感器7.1 教学目标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7.2 教学内容超声波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超声波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超声波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超声波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八章:无线传感器网络8.1 教学目标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选用和安装方法8.2 教学内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和分类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选用和安装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选用和安装方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九章: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9.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作用理解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2 教学内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十章: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理解传感器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掌握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和应用方法10.2 教学内容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传感器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和应用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传感器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动手实验,演示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和应用方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在不同工程领域应用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和应用方法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重点关注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以及传感器的功能和作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技术实验报告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武清分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 13春机械本实验一:电涡流式传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涡流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2、了解电涡流传感器在静态测量中的应用。

3、了解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工作特性。

4、通过实验掌握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振幅的原理和方法。

5、通过实验说明不同的涡流感应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图及原理:图(1)电涡流式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

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已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X距离有关。

将阻抗变化经涡流变换器变换成电压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

三、实验所需部件:测微头、示波器、电压表、电涡流线圈、金属涡流片、电涡流变换器、三种金属涡流片。

四、实验步骤:1.按图连线,差动放大器调零,将电涡流传感器对准金属圆盘。

2.旋转测微器旋钮移动振动台,使电涡流传感器与金属片接触,此时涡流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为零,由此开始向上旋转测微器旋钮,每隔0.5mm用电压表读取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将数据填入表1。

3.分别将铜片和铝片代替铁片,重复2的实验结果分别填入表2和表3。

4.将电涡流传感器连支架移到金属转盘上方,调整到其端面距盘面~1.0mm处,注意保持其端面与盘面的平行,不可碰擦。

5.涡流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数字频率表相连,开启电机,调节转速,则电机转速可由下式得到:电机转速=频率表显示值/金属转盘等分值×2 (本实验中等分值为4)五、实验数据及分析:表1 电涡流传感器对铁片的输出特性表3 电涡流传感器对铝片的输出特性实验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

2、比较半导体应变式传感器和金属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灵敏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研究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2、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3、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4、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化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形变,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形变转化为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者电流变化信号输出。

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形变的的各种物理量的检测。

本实验以金属箔式应变片为研究对象。

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金属箔式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基板上,粘贴直径为0.025mm左右的金属丝或者金属箔制成,如图所示:(a)丝式应变片(b) 箔式应变片图1-1金属箔式应变片结构金属箔式应变片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与丝式应变片工作原理相同。

电阻丝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R/R=Kε。

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为了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转化成电压或者电流信号,在应用中一般采用电桥电路作为测量电路。

电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线性度好且易实现温度补偿等优点。

能较好地满足各种应变测量要求,因此在测量应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路电桥按其工作方式分有单臂、半桥、全桥三种,单臂工作输出信号最小,线性、稳定性较差;双臂输出是单臂的两倍,性能比单臂有所改善;全桥工作时的输出是单臂的四倍,性能最好。

因此,为了得到较大的输出电压一般采用半桥或者全桥工作。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应变片、电压/频率表、主、副电源。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准考证号:100214101370 姓名:倪帅彪院校:河南科技大学专业名称:080302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独立本科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常用传感器(电感式、电阻式或电容式)静态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认识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性能与应用。

2.以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属于互感型电感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为典型,了解调幅-调解电路的基本构成与特点。

3.掌握测试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变换特性的基本方法,比较电感式传感器的交流输出特性和解调后的直流输出特性。

4. 了解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与电路的灵敏度、线性度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装置1.实验装置与仪器(1)WJ-1型小位移特性实验仪一套。

①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实验装置一台。

②电感检测线路板一台。

③频率400—5KHz可调,电压1—5V可调,电感实验激励振荡源一台。

(2)数字电压表一只。

(3)双踪电子示波器一台。

2.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龙门框架上固定精密螺旋测微仪,精度达0.01mm。

框架下固定差动变压器组件。

调螺旋测微仪,可使其端部联接的差动变压器的可动铁心发生位移,从而使互感发生变化。

铁心的位移量由螺旋千分尺读出。

电感量的变化通过检测线路(见图1-1)转化为电压的变化输出。

由于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直接输出的信号为调幅波,虽然含有位移量大小和方向的信息,但不易读出。

所以应经过相敏检波电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环形相敏解调器)处理后,方可输出与输入位移信号波形相同的电压波形。

变压器的激磁电源由电感振荡源提供。

数字电压表用于测量输出电压。

示波器用于观察传感器的交流输出信号(调幅波)与输入位移量大小、方向的对应关系。

91012345678a)6V ~V ~8b)图1-1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a)差动变压器原理 b)测量电路三、实验内容1.测量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直流输出特性,即静态特性曲线。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定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分类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采用讨论法,讨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分类的掌握。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

让学生掌握电阻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2.2 教学内容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电阻式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电阻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阻式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电阻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对电阻式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的掌握。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电阻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电压式传感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压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了解电压式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

让学生掌握电压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3.2 教学内容电压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电压式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电压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压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压式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电压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教材——传感器的应用小制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教材——传感器的应用小制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教材——传感器的应用小制作本章从常用传感器的应用和学生动手能力出发,选择了光敏和磁敏等若干个小制作。

这些小制作的电路,涉及电子技术、微处理机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综合知识,通过这些小制作,可提高学生对传感器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声光控楼道灯1. 简介本机采用LM555 时基电路,作该控制器大脑,光敏电阻器、声敏话筒担当该机的眼睛和耳朵,白天有较强光线时,被光敏电阻器眼睛识别到后通知LM555 时基电路大脑指挥中心,关闭了灯光开关,所以白天有人登上楼道,声音再响它也不会开启照明灯光。

到晚上光暗时,光敏电阻器捕捉到光线变暗的讯息,光敏电阻阻值变化了电信息,传递给555 时基电路,由电路指挥中心发出指令,开启发光二极管待机开关,这时有人在楼上走动,控制器得到信息后导通灯泡开关,点亮灯泡,为楼层过道照明。

如图1该机白天光线明亮时会自动关机,夜晚光暗开始工作,既可以节约宝贵电能,又延长灯具使用寿命。

白天做实验时,可把光敏电阻器遮挡住来模拟夜晚环境,这时可以看见D2 发光二极管熄灭。

无声时D2 发光二极管再次点亮,Z 灯泡熄灭。

2.技术参数●工作电压:DC 6V(5 号电池四节)●工作电流:静态 9mA●动态:19mA ±10mA●尺寸:100mm*65mm*/16mm●状态:声光敏传感器及555 时基电路运用。

图.2 元件介绍3. 元件介绍 如 图.2所示(1)光敏电阻介绍:光敏电阻是一种硫化镉为主要成分的光敏元件,其内部阻值随光线强弱而改变。

是光敏传感器控制部分常用一种元件。

(2)5 5 5电路○15 5 5集成电路的各引脚说明如下: 1脚(GND):接地端; 2脚(TL):低电平触发端:3脚(Q):输出端。

输出电流2 0 0 m A ,可直接驱动发光二极管、继电器、扬声器等.输出电压低于电源电压l 3 V :4脚(MR):复位端。

输入负脉冲或其电位低于0 . 7 v 而使触发器直接复位置" 0 ": 5脚(VC):电压控制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序号:83实验一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

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

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

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 (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土15V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41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2四、实验步骤: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由应变式双孔悬臂梁载荷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加热器+5V电源输入口、多芯插头、应变片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组成。

实验模板中的R1(传感器的左下)、R2(传感器的右下)、R3(传感器的右上)、R4(传感器的左上)为称重传感器上的应变片输出口;没有文字标记的5个电阻符号是空的无实体,其中4个电阻符号组成电桥模型是为电路初学者组成电桥接线方便而设;R5、R6、R7是350Q固定电阻,是为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半桥)而设的其它桥臂电阻。

加热器5V是传感器上的加热器的电源输入口,做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时用。

多芯插头是振动源的振动梁上的应变片输入口,做应变片测量振动实验时用。

1、将托盘安装到传感器上,如图1—4所示。

2、测量应变片的阻值:当传感器的托盘上无重物时,分别测量应变片R1、R2、R3、R4的阻值。

在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10只砝码后再分别测量R1、R2、R3、R4的阻值变化,分析应变片的受力情况(受拉的应变片:阻值变大,受压的应变片:阻值变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3版)》教学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3版)》教学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掌握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了解各种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一份完整的、系统的教案,来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将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朋(第3版)》的教学教案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讲解。

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了解各种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能够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3.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能够进行传感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3.各种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5.传感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需要仔细学习和掌握。

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学生理解和应用灵活。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原理。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2)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3)传感器的性能指标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传感器的灵敏度、分辨率、动态范围等性能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3)传感器的温度补偿和线性化技术3.各种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接触式检测技术(2)非接触式检测技术(3)图像检测技术(4)声波检测技术(5)其他新型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1)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2)传感器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3)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4)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传感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传感器的选型原则(2)传感器系统的设计步骤与方法(3)案例分析:传感器系统在XXX领域中的应用六、教学评价与考核1.课堂小测验2.实验报告3.设计作业4.期末考试七、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1.实验室设备2.实验指导书3.参考书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3版)》4.网络资源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实验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实验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温湿度传感器 DHT11 的接口原理及典型应用;2. 了解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工作原理;3. 通过 STM32 采集传感器数据,并通过串口显示出来。

二、实验环境硬件:1 个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 个 ST-Link 调试器、2 根 USB2.0 方口线、1 根 USB3.0 数据线、1 个 RJ11 线,1 台 PC 机;软件:Windows 7/XP、MDK 集成开发环境、串口调试器。

三、实验原理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核心采集部件为 DHT11,它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DHT11 的一体化结构能同时对相对湿度和温度进行测量。

测量湿度范围从 20%RH 到 90%RH,测量温度范围从 0℃到50℃。

图1-1 DHT11 温湿度传感器1.接口原理引脚说明传感器内部包括一个电阻式的感湿元件、一个 NTC 测温元件,和一个高性能的 8 位单片机与这两个元件相连接,外部采用如图1-1 所示的 4 针单排引脚封装,方便连接。

从有气孔的一侧正视 DHT11,从左到右依次为 1、2、3、4 脚,引脚说明如下:引脚号引脚名称类型引脚说明Pin 1 VCC 电源正电源输入,3V-5.5V DC(本节采用 3.3V)Pin 2 Dout 输出单总线,数据输入/输出引脚Pin 3 NC 空脚空脚,扩展未用Pin 4 GND 地电源地2.典型应用DHT11 温湿度传感器采用单总线方式与微处理器通信,只需要占用控制器的一个 I/O 口即可完成上下位的连接,典型应用电路如图 1-2所示。

图1-2 DHT11 典型应用电路四、实验内容图1-3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电路分析与数据格式本节实验中,用到了温湿度传感器模块上的两个指示灯,指示灯定义及控制引脚如下表所示。

表1-1 LED 引脚配置DHT11 与 STM32 间的接口电路如下图所示,PB10 用于 STM32 与 DHT11 之间的通信和同步,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一次通讯时间 4ms 左右,数据分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课程代码: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较强的课程,主要研究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参加必要的动手实践,把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使学生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获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完整概念,在实践中,真正掌握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和各种传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传感器系统设计原理,对传感器的发展和现状有初步了解,了解现代新型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方式、原理。

使学生初步掌握传感器系统的应用、开发的综合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侧重于对传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的理解,对传感器的技术参数要会求取。

对于常用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要会计算;掌握传感器误差及误差补偿的相关技术。

初步了解近代传感器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以设计型实验为主。

测量位移量实验是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双臂电桥性能实验;测量转速实验是霍尔传感器测量自行车速度实验;测量温度实验是热电偶及分度表应用实验。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先修课程是电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同时为后续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EDA技术等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实验1 金属箔式应变片测位移实验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测量电路。

掌握金属箔应变片、电桥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掌握应用金属箔应变片测量位移量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本实验的主要知识点是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电桥测量电路;重点是电桥测量电路工作原理;难点是电桥测量电路的三种形式——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和全桥。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模板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模板1)

教案20 -2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学时 56 学分 3.5 开课学院开课教研室授课教师职称授课班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总学时: 56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二、学习者分析该课程的学习对象是大学第×学期×××专业的学生。

学生已具有了《模拟与数字电路》等课程的知识。

学生对模拟与数字电路等方面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该班学生普遍热爱专业知识的学习,思维活跃,对智能控制知识有一定的兴趣,能够较好的把模拟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和传感器知识相结合,且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解与构建传感器系统的能力。

同时还能较主动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学习。

三、课程性质必修课。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

该课程主要介绍过程参数检测的基础知识和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课程重点介绍参数获取过程中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结构。

本课程理论严谨,逻辑性强、运用了一定数学分析方法、结合实验来进行测控系统的分析和传感器的应用、同时和工程实际有一定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光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工程应用等。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并提高对测控系统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要求:1. 具有测量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及仪器系统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及选择传感器及仪表的能力。

2. 组建一般测试系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3. 对一般测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和解决测量控制及仪器系统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4. 将测试系统应用于其他工程技术过程的能力,具有跟踪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温度测量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温度测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PN 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了解PN 结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及工作情况。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性能与应用范围。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PN 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晶体二极管或三极管的PN 结电压是随温度变化的。

例如硅管的PN 结的结电压在温度每升高1ºC 时,下降约 2.1mV,利用这种特性可做成各种各样的PN 结温度传感器。

它具有线性好、时间常数小(0.2~2 秒),灵敏度高等优点,测温范围为-50ºC~+150ºC。

其不足之处是离散性大,互换性较差。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热敏电阻分成两类:PTC 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与NTC 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

一般NTC 热敏电阻测量范围较宽,主要用于温度测量;而PTC突变型热敏电阻的温度范围较窄,一般用于恒温加热控制或温度开关,有些功率PTC 也作为发热元件用。

PTC 缓变型热敏电阻可用于温度补偿或作温度测量。

一般的NTC 热敏电阻测温范围为:-50ºC — +300ºC。

热敏电阻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热惯性小、工作寿命长、价格便宜,并且本身阻值大,不需要考虑引线长度带来的误差,适用于远距离传输等优点。

但热敏电阻也有:非线性大、稳定性差、有老化现象、误差较大、一致性差等缺点。

一般只适于低精度的温度测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加热器、热敏电阻、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 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压/频率表、主、副电源、液晶温度表。

三、主要仪器设备PN 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需用器件与单元:主、副电源、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 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电压/频率表、加热器、电桥、液晶温度表、PN 结传感器。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K 型、E 型热电偶、温度测量控制仪、温度源、差动放大器、电压表、直流稳压电源+15V。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差动变压器性能及标定实验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差动变压器性能及标定实验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差动变压器性能及标定实验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差动变压器性能及标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差动变压器原理及工作情况。

2、了解差动变压器测量系统的组成和标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互感原理。

差动变压器结构图如图 2-1所示,由衔铁、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线圈骨架等组成。

初级线圈作为差动变压器激励用,相当于变压器的原边,次级线圈由两个结构尺寸和参数相同的线圈反相串接而成,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差动变压器初、次级绕组间的耦合能随衔铁的移动而变化,即绕组间的互感随被测位移改变而变化,由于把二个次级绕组反向串接(同名端相接),以差动电势输出,所以把这种传感器称为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通常简称差动变压器。

当差动变压器工作在理想情况下(忽略涡流损耗、磁滞损耗和分布电容等影响),其等效电路如图2-2所示。

1.初级线圈2、3.次级线圈4.衔铁图2-1 差动变压器结构示意图图2-2差动变压器等效电路图图中 U1 为初级线圈激励电压,M1、M2 分别为初级线圈于两个次级线圈间的互感,L1、R1分别为初级线圈的电感和有效电阻,L21、L22分别为两个次级线圈的电感。

R21、R22分别为两个次级线圈的有效电阻。

对于差动变压器,当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两个次级线圈互感相同,因而由初级线圈激励引起的感应电动势相同。

由于两个次级线圈反向串接,所以差动输出电动势为零。

当衔铁移向次级线圈L21,这时互感M1大,M2小,因而次级线圈L21内感应电动势,大于次级线圈L22内感应电动势,这时差动输出电动势不为零。

在传感器的量程范围内,衔铁位移越大,差动输出电动势就越大。

同样道理,当衔铁向次级线圈L22一边移动时差动输出电动势仍不为零,但由于移动方向改变,所以输出电动势反相。

因此通过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动势的大小和相位可以知道衔铁位移量的大小和方向。

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2-3所示,图中E21、E22分别为两个次级线圈的输出感应电动势,E2 为差动输出电动势,x 表示衔铁偏离中心位置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机电一体化”专业衔接考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环节实施方案一、实验要求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实验环节应要求完成3个实验项目。

考虑到自考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我院实验室的条件,经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和我院学术委员会认真讨论,确定开设3个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详见我院编制的《传感器》课程实验大纲。

二、实验环境目前,我院根据编制的《传感器》课程实验大纲,实验环境基本能满足开设的实验项目。

实验环境主要设备为:1、486微机配置2、ZY13Sens12BB型传感器技术实验仪三、实验报告要求与成绩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要求独立认真的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态度和表现,结合填写的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

成绩的评定按百分制评分。

四、实验考试学生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再进行一次综合性考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验项目,综合出3套考试题,由学生任选一套独立完成。

教师给出学生实验考试成绩作为最终实验成绩上报。

五、附件附件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大纲附件2 实验报告册样式以上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的实施方案,妥否,请贵校批示。

重庆信息工程专修学院2009年4月14日附件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负责人:段莉开课学期:本学期实验类别:专业课程实验类型:应用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课程总学时:15 学时课程总学分: 1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一、 实验目的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二、 实验内容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用测微头实现)三、 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电压表、主、副电源。

四、 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R Ku R ∆=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u 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O EKuU =。

五、 实验注意事项1、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 档,电压表打到2V 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2、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

3、做此实验时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旋至最小,以减小其对直流电桥的影响。

六、 实验步骤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

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压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拆去实验连线。

3、根据图1接线。

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

R X =R4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 档,电压表置20V 档。

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然后将电压表置2V 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图 1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 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衡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电压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电压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5、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电压表显示的值。

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位移(mm ) 0.5 1 1.5 2 2.5 电压(mv )1001301601902206、根据所得结果计算灵敏度S X=∆(式中X ∆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V ∆为相应电压表显示的电压相应变化)。

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

七、 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一》,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并结合原始记录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八、 实验思考题本实验电路对直流稳压电源和对放大器有何要求?答:直流电源要稳定;放大器零漂要小。

实验二 热电偶原理及现象一、实验目的1、观察了解热电偶的结构。

2、熟悉热电偶的工作特性。

3、学会查阅热电偶分度表。

二、实验内容通过观察热电偶的现象了解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三、预备知识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o n n o Eab t t Eab t t Eab t t =+ 其中: t ------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或称测温端)温度。

tn------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即热电势输出端)温度也就是室温。

to------0℃ 1、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室温时热电势。

(,)100*2n EEab t t =电压表显示 (100为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2为二个热电偶串联)。

2、热端温度为室温,冷端温度为0℃,铜-康铜的热电势:(,)n o Eab t t :查以下所附的热电偶自由端为0℃时的热电势和温度的关系即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得到室温(温度计测得)时热电四、实验仪器+15V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压表、加热器、热电偶、水银温度计(自备)、主、副电源。

五、实验原理二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互相焊接成闭合回路时,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的电动势叫做热电势。

通常把两种不同金属的这种组合称为热电偶。

六、实验注意事项1、电压表切换开关置2V 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最大。

2、加热时间不要超过两分钟。

3、温度计探头不要触在应变片上,只要触及应变片附近的梁体即可。

七、实验步骤1、了解热电偶在实验仪上的位置及符号,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的简易热电偶,分度号为T 。

实验仪有二个热电偶,它封装在双平行梁的上片梁的上表面(在梁表面中间二根细金属丝焊成的一点,就是热电偶)和下片梁的下表面,二个热电偶串联在一起产生热电势为二者的总和。

2、按图4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的室温(此时的温度为冷端温度)。

图 43、将+15V 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加热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

观察电压表显示值的变化,待显示值稳定不变时记录下电压表显示的读数E 。

4、用自备的温度计测出上梁表面热电偶处的温度t 并记录下来。

(注意:温度计的测温探头不要触到应变片,只要触及热电偶处附近的梁体即可)。

5、根据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o n n o Eab t t Eab t t Eab t t =+ 计算热端温度为t ,冷端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o Eab t t ,根据计算结果,查分度表得到温度t 。

6、热电偶测得温度值与自备温度计测得温度值相比较。

(注意:本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为简易热电偶、并非标准热电偶,只要了解热电势现象)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尤其是加热器+15V 电源(自备温度计测出温度后马上拆去+15V 热电偶测的电压值(mv )(,)100*2n EEab t t =电压表显示热电偶测的温度(℃) 温度计测的温度(℃)八、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四》,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九、实验思考题1、为什么差动放大器接入热电偶后需再调差放零点?答:热电偶的自由端与工作端处在室温。

2、即使采用标准热电偶按本实验方法测量温度也会有很大误差,为什么?答:热电偶测量温度时,其冷端保持温度恒定(冰点温度),热端接触待测物体,此时产生温差电动势。

但由于冷端处于室温环境中,热端与冷端温差并非热端与冰点的温差,因此必须加入冷端补偿电路,此时测得的电动势才与摄氏温度一一对应。

但由于本实验中冷端温度为室温且没有用冷端补偿器,所以导致测量温度有很大误差。

结论:自由端(冷端)与放大器的连接没有用补偿导线(或者说没有用冷端补偿器)。

实验三压电传感器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的影响一、实验目的验证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的影响,了解电荷放大器的原理和使用。

二、实验内容采用相同的测试电路,了解引线对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低频振荡器、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相敏检波器、电压表、单芯屏蔽线、差动放大器、直流稳压源、双线示波器。

四、实验原理压电传感器的前置放大器有两个作用:一是把压电式传感器的高输出阻抗变换成低阻抗输出;二是放大压电传感器输出的弱信号。

根据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等效电路,它的输出可以是电压信号也可以是电荷信号。

因此设计前置放大器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压放大器,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成正比;另一种是电荷放大器,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荷成正比。

五、实验注意事项1、低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置于最小,电压表置于20V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旋钮至最小,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置于4V档。

2、低频振荡器的幅度要适当,以免引起波形失真。

3、梁振动时不应发生碰撞,否则将引起波形畸变,不再是正弦波。

4、由于梁的相频特性影响,压电式传感器的输出与激励信号一般不为1800,故表头有较大跳动,此时,可以适当改变激励信号频率,使相敏检波输出的两个半波尽可能平衡,以减少电压表跳动。

六、实验步骤1、按图27接线,相敏检波器参考电压从直流输入插口输入,差动放大器的增益旋钮旋到适中。

直流稳压电源打到±4V档。

图 272、示波器的两个通道分别接到差动放大器和相敏检波器的输出端。

3、开启电源,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适当调节低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使差动放大器的输出波形较大且没有明显的失真。

4、观察相敏检波器输出波形,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调整电位器,使差动放大器的直流成份减少到零,这可以通过观察相敏检波器输出波形而达到,为什么?5、适当增大差动放大器的增益,使电压表的指示值为某一整数值(如1.5V)。

6、将电压放大器换成电荷放大器,重复实验。

七、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二十七》,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并结合原始记录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八、实验思考题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压电传感器原理和电压、电荷放大器的原理,试回答引线分布电容对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的性能有什么影响?答:引线分布电容的大小对电压放大器影响较大,而对电荷放大器影响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