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文意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文意理解

第一段: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

第一层(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第二层:通过对话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

第二段: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

第三段: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如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作战的对象(双方)和战争的性质。

2、请用原文回答:战前,曹刿的“乡人”阻止他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肉食者鄙”

3、曹刿否定了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肯定了他最后一次回答,这说明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

4、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这段文字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曹刿在于鲁庄公的对话中论述了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二)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公与之乘”中的“之”指谁?“乘”的意思是什么?

曹刿乘战车

2、表现鲁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

3、曹刿“下视”看见了什么?“登轼”望到了什么?

“下视”看见“其辙乱”,“登轼”望到“其旗靡”。

4、“公将鼓之。”刿曰“未可。”为什么?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5、为什么在“齐人三鼓”时刿曰:“可矣”?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6、“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为何又说“未可”?后为何又说“可矣”?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7、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是哪两句?

“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8、有利于反击的时机是什么?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什么?

“彼竭我盈”之时“辙乱”“旗靡”之时

9、《曹刿轮战》全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详写论战前政治准备和战后总结,略写战斗过程。这样写既突出了“论战”又突出了曹刿是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

10、本段说明了曹刿什么战术思想?本文是哪个成语的出处?

抓住有利战机,注意观察分析敌情。“一鼓作气”

回答问题

1.请简析“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这一句写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的双方及战争的性质。“齐师伐我”说明当时情况紧急,为下面的“请见”表现曹刿的爱国之情做了铺垫。

2.请选取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文中有“下视其辙”和“登轼而望之”两处细节描写,均表现了曹刿重视观察、谨慎对敌,突出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3.有人认为详写齐鲁双方的交战过程,更可以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请谈谈你的看法。

《曹刿论战》重在表现曹刿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所以紧紧扣住“论战”来写。交战过程与“论”字关系不大,齐鲁交战之时,情况紧急,曹刿也不可能对他的观察、判断、决定作详细的解释,所以略写。

4.请举出这篇文章最主要的两个写作特点,并选其中的一个作简要分析。

主要有三个写作特点: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组织材料详略得当;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分析到位即可。

5.请谈谈你对鲁庄公这一人物的认识。

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典型代表。开战之前,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开战之后,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击鼓,什么时候该追击。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不仅接受了曹刿从战的请求,而且让曹刿直接参与战争的指挥,说明他知人

善用。长勺之战取得胜利,鲁庄公功不可没。

6.文章主要从那些方面塑造曹刿这个人物的?

(1)从“曹刿请见”的举动,可以看出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2)从他“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论断可以看出他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3)从其与鲁庄公论战中对庄公的肯定,表现出其有“取信于民”的思想。

(4)从战争过程中他有对战机的把握可以看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7、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现了曹刿的预见性。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对鲁庄公这一答话的肯定,体现了曹刿知道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谋。

(3)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远谋。

8、“肉食者鄙”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对于曹刿的“何以战”的质询,鲁庄公却不知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2)战争过程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的鲁莽行为可以看出其鄙。

(3)战争胜利后,“公问其故”一句表明鲁庄公连取胜的原因是什么都不知道,也可以体现出其鄙。

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鲁庄公的优点有哪些?

(1)战前能够虚心纳谏。(2)战场上能够听从曹刿的指挥。(3)战后能够向曹刿请教战胜的原因。(4)从政治上说能做到尽职尽责“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对敌作战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对于曹刿来说,做出可以追击齐军这一决定的过程是怎样的?(均用原文回答)

(1)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过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1)承接上文鲁国的胜利,引出下文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论述;通过鲁庄公胜而不知原因,表现他的缺少智谋;表现出鲁庄公虚心求教的态度。

12、从曹刿和庄公的对话来看,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彼竭我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