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曹刿论战》ppt完美版
合集下载
-第21课 曹刿论战课件 (共22张PPT)
下列语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 • • • •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明确:反对的语气。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明确:否定的语气。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明确:肯定的语气。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明确:议论的语气。
辨析词义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指鲁国 衣食所安 养 参与 目光短浅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理清文意
• 如果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 最恰当、得体的是哪一组?为什么? • 提示:从人物曹刿身上来看。 • {请( )——从( )——论( )} • 明确:请战、从战、论战 • 提示: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 • 明确: 将战、实战、问因。 • 从内容上看应为:
战前准备、战争过程、 取胜原因
《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 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 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 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 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 事清晰,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 特点,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 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 • • • 齐人三鼓 惧有伏焉 故克之 三而竭
• 观其辙乱
• • • • •
一鼓作气 危机四伏 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曹刿论战》_PPT完美PPT优秀课件
字词检查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字词检查
六、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 3.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字词检查
5.何以战
倒装句,宾语前置。
6.战于长勺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指曹刿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轮碾出的痕迹
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未可。”下视其辙,登字词检查
一、注音
1. 曹刿(guì ) 2.又何间(jiàn )焉
3.肉食者鄙( bǐ ) 4.弗(f ú )敢加也 5.小惠未遍(biàn)
6.小信未孚( fú ) 7.公与之乘(chéng)
8.战于长勺( sháo) 9.下视其辙( zhé)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 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fú )战 14.牺牲玉帛 (bó)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齐桓公胁 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 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史称 长勺之战。
背景链接
鲁国
齐国(齐襄公)
纠
逃
小白 (齐桓公)
何以战 以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指齐军)
(凭借) (按照) (把)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夸大,一定按照实情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禀告)。”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二、重点实词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谋之 3.肉食者鄙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对曰 7.小惠未遍
师: 军队 伐: 进攻,征伐 谋: 谋划,出主意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安: 指安身 专: 独自享有 对: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 遍及,普遍
第7篇
曹刿论战
8.民弗从也 9.牺牲玉帛
可矣。”遂逐齐师。
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
军。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那样做的原因。曹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刿回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退,第三次(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击鼓,士气)就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难以推测(齐军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们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
10.小信未孚 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忠之属也 16.公将鼓之
弗: 牺牲: 玉帛: 孚: 福: 狱: 察: 情: 忠: 鼓:
曹刿论战 (共29张PPT)最佳课件
fú )
十攻年打 春,疏齐通文师意伐我鲁庄。公公 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于:是谋“。肉”食军乃队者入鄙鄙见光陋,短。,浅未目 能当远政人的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 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做官掌权的 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
(以)实
则请竭 本从力 分。做 的好 事” 凭
情判断
译文: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
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一定跟据实情慎 重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自 己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 一仗了。打仗时,请允许我跟从。”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 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
《左传》简介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
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 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 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与公羊高 所著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 传”。
《左传》
导入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 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 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 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 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 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为何能取胜呢?
十攻年打 春,疏齐通文师意伐我鲁庄。公公 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于:是谋“。肉”食军乃队者入鄙鄙见光陋,短。,浅未目 能当远政人的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 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做官掌权的 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
(以)实
则请竭 本从力 分。做 的好 事” 凭
情判断
译文: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
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一定跟据实情慎 重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自 己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 一仗了。打仗时,请允许我跟从。”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 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
《左传》简介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
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 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 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与公羊高 所著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 传”。
《左传》
导入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 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 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 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 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 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为何能取胜呢?
21《曹刿论战》ppt完美版
情节安排
情节紧凑
结尾有力
文章情节紧凑,结构严谨,故事发展 自然流畅。
文章结尾有力,主题突出,给人留下 深刻印象。
高潮迭起
文章通过设置多个高潮,使得故事情 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05 曹刿论战的争议与评价
争议点梳理
曹刿身份
关于曹刿的身份,有人认为他是平民,有人认为 他是士大夫。
战争策略
对于曹刿提出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的战争策略,有人认为过于简单,不够全面。
1.谢谢聆 听
曹刿的文化素养
曹刿虽然是一名平民,但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军 事才能,能够从战略高度 分析战争形势。
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
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 ,各诸侯国内部也存在纷 争和矛盾。
阶级矛盾
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平民和贵族之间存在着 明显的对立。
曹刿的社会地位
曹刿作为平民,能够积极 参与国家大事,反映了当 时社会对于个人才能的认 可和尊重。
个人观点
曹刿智慧非凡
我认为曹刿在战争中的表现确实非常出色,他能够准确地 分析形势,提出有效的战略,这显示出他的智慧和谋略。
民本思想可取
曹刿的民本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他关注人民利益,反对过 度牺牲,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战争手段需审视
虽然战争胜利是重要的,但我们也应该审视战争手段的道 德和合理性。在追求胜利的同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 对士兵和平民的伤害。
《曹刿论战》PPT完 美版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3
目录
• 曹刿论战背景 • 曹刿论战内容解析 • 曹刿论战的影响 • 曹刿论战的艺术特色 • 曹刿论战的争议与评价
曹刿论战背景
01
21《曹刿论战》ppt完美版
辙乱旗靡:
2、本文作者的观点与哪篇 文章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取信于民=人和
• 谢谢大家
案件 即使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请让我 凭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 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 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 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 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 从。”
难句翻译: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忠之属也,可以(此)一战。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注意:“可以”是两个词:可, 可以。以,凭。
同“遍” 注释不 普遍
独占
凭
把
回答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 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 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没有 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祭祀用的 猪牛羊
言语 真实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赐福 为人 丝织品 信服 虚报 保佑
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 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这点儿小 诚信,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实情
尽力做好 分内的事
曹刿论战
《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 《 左 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传 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 》 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 简 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 介 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 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元前684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2024/1/25
12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22
PART 06
曹刿论战的学习与借鉴
2024/1/25
23
学习曹刿的军事智慧
2024/1/25
深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
曹刿在战前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了深入了 解,为制定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于把握战机
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观察和判断,能够准确把握战机,以最小的代价 取得最大的胜利。
被誉为“春秋第一谋士” ,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深 远影响。
5
战争背景
01
02
03
04
战争起因
齐国侵犯鲁国边境,鲁庄公决 定迎战。
双方实力对比
齐国兵力强大,鲁国相对较弱 。
战争经过
曹刿通过精心策划和指挥,成 功击败齐国军队。
战争结果
鲁国取得胜利,保卫了国家领 土和主权。
2024/1/25
6
PART 02
机密信息,为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持。
21
敢于担当,勇于胜利
202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敢于承担责任
曹刿在战争中敢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国家 的利益和荣誉而奋斗。
勇于面对挑战
曹刿在战争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2024/1/25
12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22
PART 06
曹刿论战的学习与借鉴
2024/1/25
23
学习曹刿的军事智慧
2024/1/25
深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
曹刿在战前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了深入了 解,为制定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于把握战机
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观察和判断,能够准确把握战机,以最小的代价 取得最大的胜利。
被誉为“春秋第一谋士” ,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深 远影响。
5
战争背景
01
02
03
04
战争起因
齐国侵犯鲁国边境,鲁庄公决 定迎战。
双方实力对比
齐国兵力强大,鲁国相对较弱 。
战争经过
曹刿通过精心策划和指挥,成 功击败齐国军队。
战争结果
鲁国取得胜利,保卫了国家领 土和主权。
2024/1/25
6
PART 02
机密信息,为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持。
21
敢于担当,勇于胜利
202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敢于承担责任
曹刿在战争中敢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国家 的利益和荣誉而奋斗。
勇于面对挑战
曹刿在战争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完美版
才能取得胜利。
历史评价
曹刿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智 将”,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主张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分 析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和克敌制胜的策略,展现了曹刿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意义与影响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对于 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政治主张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和谋略也对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
02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释
原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原文朗读,帮助学生熟 悉古文语感和语调。
类似战争策略案例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
01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分析其中的策略和智慧。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02
将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商业竞争相结合,探讨策略在现代商业
中的应用。
其他领域中的策略应用
03
如体育比赛、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的策略运用案例分享。
思考题引导及课堂互动环节
01
思考题一
曹刿为什么能够成功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他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智
下一讲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师对下一讲的展望与期待
THANKS.
精彩语句欣赏
挑选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语句解读
对挑选出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内 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战争策略与智慧体现
历史评价
曹刿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智 将”,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主张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分 析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和克敌制胜的策略,展现了曹刿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意义与影响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对于 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政治主张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和谋略也对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
02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释
原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原文朗读,帮助学生熟 悉古文语感和语调。
类似战争策略案例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
01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分析其中的策略和智慧。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02
将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商业竞争相结合,探讨策略在现代商业
中的应用。
其他领域中的策略应用
03
如体育比赛、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的策略运用案例分享。
思考题引导及课堂互动环节
01
思考题一
曹刿为什么能够成功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他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智
下一讲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师对下一讲的展望与期待
THANKS.
精彩语句欣赏
挑选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语句解读
对挑选出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内 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战争策略与智慧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
读 掌握下列黑色字词的读音:
准 字 音
(1) 曹刿(guì ) (2) 又何间(jiàn )焉 (3) 肉食者鄙(bǐ )
(4) (5)
弗 小惠(未f徧ú()b敢ià加n 也)
(6)小信未孚( fú )
(7) 公与之乘( chéng )
(8) 战于长勺( sháo ) (9) 下视其辙( zhé )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 fú)战
(14)牺牲玉帛 ( bó )
⒈古今词义
伐 齐师伐我
古义: 攻打、讨伐。
今义: 砍伐。
间 又何间焉
把
古义: 参与。
握
今义:中间。
词 义
鄙 肉食者鄙
古义: 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 卑鄙。 牺牲 牺牲玉帛
拓展延伸
• 列举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 列举捍卫国土的文人墨客 • 探讨:我们对战争的应采取
何种态度?
作业设计
• 1.背诵全文 • 2.完成课后练习题 • 3.积累有关爱国的名言名句
愿:同学们抓住大好时光, 一鼓作气,超越自我, 攻克难关,攀登高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取信于民
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 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感知课文
• 言为心声
君民对话:“何以战”
远见卓识, 深谋远虑,
感知课文
• 言为心声
君民对话:可矣 未可
临阵从容, 镇定自若, 胸有成竹, 卓越的军事才能
感知课文
• 言为心声
战 争 胜
战略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因素: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利
的 战术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因 素
因素: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详略安排 战前论战(详写) 从战克敌(略写) 战后论战(详写)
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写法探究
1.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2.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 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 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古义: 指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
的生命或利益。
加 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信 必以信 古义:实情。 今义:书信。
狱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虽 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再 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忠 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本分的事 今义: 忠诚
鄙
军事上急躁 冒进
归纳: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远谋)
具有爱国精神 对比
庄公:在政治上昏庸无能, (鄙)
在军事上急躁冒进
创新思维
• 1.你还能从曹刿身上发现了哪些 更多的闪光点吗?
• 2.鲁庄公真的是不值一提吗?
内容小结: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 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
文句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感知课文
• 聆听话语
战前对话 战中对话 战后对话
感知课文
• 言为心声
乡人对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危难之际, 挺身而出, 保家卫国 足可见一颗赤诚之心!
言为心声 感知课文
1、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 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 张是什么? 何以战
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叙述了
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 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
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
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 上的 远见卓识 和军事上杰出才能 ,说明
必须取信于民 ,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
并掌握战机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
围绕着“论”字,在战争的前 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
君民对话: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善于把握战机, 军事才能卓越,
曹刿的性格特征:
人物赏析
曹刿的活动
曹刿请见 论何以战
曹刿的性格
爱国热情(有德) 政治远见(有识)
从战指挥
Hale Waihona Puke 军事才能(有才)论何以胜
谋略过人(有学问)
分析鲁庄公的性格特征:
人物赏析
故事内容
庄公性格
三问三答
公将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公问其故
政治上目光短浅
(第二课时)
读 掌握下列黑色字词的读音:
准 字 音
(1) 曹刿(guì ) (2) 又何间(jiàn )焉 (3) 肉食者鄙(bǐ )
(4) (5)
弗 小惠(未f徧ú()b敢ià加n 也)
(6)小信未孚( fú )
(7) 公与之乘( chéng )
(8) 战于长勺( sháo ) (9) 下视其辙( zhé )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 fú)战
(14)牺牲玉帛 ( bó )
⒈古今词义
伐 齐师伐我
古义: 攻打、讨伐。
今义: 砍伐。
间 又何间焉
把
古义: 参与。
握
今义:中间。
词 义
鄙 肉食者鄙
古义: 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 卑鄙。 牺牲 牺牲玉帛
拓展延伸
• 列举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 列举捍卫国土的文人墨客 • 探讨:我们对战争的应采取
何种态度?
作业设计
• 1.背诵全文 • 2.完成课后练习题 • 3.积累有关爱国的名言名句
愿:同学们抓住大好时光, 一鼓作气,超越自我, 攻克难关,攀登高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取信于民
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 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感知课文
• 言为心声
君民对话:“何以战”
远见卓识, 深谋远虑,
感知课文
• 言为心声
君民对话:可矣 未可
临阵从容, 镇定自若, 胸有成竹, 卓越的军事才能
感知课文
• 言为心声
战 争 胜
战略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因素: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利
的 战术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因 素
因素: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详略安排 战前论战(详写) 从战克敌(略写) 战后论战(详写)
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写法探究
1.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2.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 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 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古义: 指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
的生命或利益。
加 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信 必以信 古义:实情。 今义:书信。
狱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虽 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再 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忠 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本分的事 今义: 忠诚
鄙
军事上急躁 冒进
归纳: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远谋)
具有爱国精神 对比
庄公:在政治上昏庸无能, (鄙)
在军事上急躁冒进
创新思维
• 1.你还能从曹刿身上发现了哪些 更多的闪光点吗?
• 2.鲁庄公真的是不值一提吗?
内容小结: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 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
文句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感知课文
• 聆听话语
战前对话 战中对话 战后对话
感知课文
• 言为心声
乡人对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危难之际, 挺身而出, 保家卫国 足可见一颗赤诚之心!
言为心声 感知课文
1、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 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 张是什么? 何以战
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叙述了
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 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
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
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 上的 远见卓识 和军事上杰出才能 ,说明
必须取信于民 ,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
并掌握战机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
围绕着“论”字,在战争的前 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
君民对话: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善于把握战机, 军事才能卓越,
曹刿的性格特征:
人物赏析
曹刿的活动
曹刿请见 论何以战
曹刿的性格
爱国热情(有德) 政治远见(有识)
从战指挥
Hale Waihona Puke 军事才能(有才)论何以胜
谋略过人(有学问)
分析鲁庄公的性格特征:
人物赏析
故事内容
庄公性格
三问三答
公将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公问其故
政治上目光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