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曹刿论战》ppt1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PPT144 人教版 (共27张PPT)

曹刿论战PPT144 人教版 (共27张PPT)

大国,是很难估计的,怕有埋伏在那里。 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 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文章结构:
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 一、战前: 写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 二、战中:
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 三、战后:
鲁国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寄希望于神灵的佑护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急躁冒进 既克,公问其故。 ——不懂军事

我眼中的鲁庄公
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 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 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 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人物分析
请用原文的词语概括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 征。
曹刿 鲁庄公
远谋 鄙
对比
曹刿的形象
论战前准备 请见——肉食者鄙 何以战——取信于民 从战指挥 齐人三鼓——反击 下视探望——遂逐 论战胜原因
彼竭我盈——敌疲我打 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政治远见
军事才能
军事才能
鲁庄公
曹 刿 《论 左 传战

一 、简介《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 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 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2、解释重点字词,理解文义。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 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人 克敌制胜的智慧。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曹刿论战优质课PPT1-PPT精美课件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曹刿论战优质课PPT1-PPT精美课件
三国时有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 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 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 是人心所向,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今天要 说的这场战役比前面几场还要早,这就是长勺之 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 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个究竟, 学习课文《曹刿论战》。
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 纠
小白
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
迎击逼杀纠 齐桓公
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
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
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
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
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
长勺
战于长勺。
鲁国
莒国
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 大夫(类似于丞相)。
他“论” 的是春秋时以弱 胜强的战役之一—齐鲁长 勺之战。
进攻时机: 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
5、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 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 有什么好处?
详写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 物的语言,即“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 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 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允许我跟随着去。”
详细叙述 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的经过,通过他和鲁庄 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先讲了:战争的时间(十年春),作战对象(齐师),战 争性质(伐:攻打),请见原因(肉食者鄙)
主第动一请次见::把说取胜明希曹望刿寄有托强在烈近的臣拥爱护国上情感民弗从
三次 对话
第二次:否把定取前胜两希个望肯寄托定在第神三灵个保佑上

《曹刿论战》_PPT完美PPT优秀课件

《曹刿论战》_PPT完美PPT优秀课件

字词检查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字词检查
六、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 3.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字词检查
5.何以战
倒装句,宾语前置。
6.战于长勺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指曹刿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轮碾出的痕迹
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未可。”下视其辙,登字词检查
一、注音
1. 曹刿(guì ) 2.又何间(jiàn )焉
3.肉食者鄙( bǐ ) 4.弗(f ú )敢加也 5.小惠未遍(biàn)
6.小信未孚( fú ) 7.公与之乘(chéng)
8.战于长勺( sháo) 9.下视其辙( zhé)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 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fú )战 14.牺牲玉帛 (bó)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齐桓公胁 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 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史称 长勺之战。
背景链接
鲁国
齐国(齐襄公)


小白 (齐桓公)
何以战 以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指齐军)
(凭借) (按照) (把)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夸大,一定按照实情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禀告)。”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二、重点实词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谋之 3.肉食者鄙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对曰 7.小惠未遍
师: 军队 伐: 进攻,征伐 谋: 谋划,出主意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安: 指安身 专: 独自享有 对: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 遍及,普遍
第7篇
曹刿论战
8.民弗从也 9.牺牲玉帛
可矣。”遂逐齐师。
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
军。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那样做的原因。曹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刿回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退,第三次(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击鼓,士气)就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难以推测(齐军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们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
10.小信未孚 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忠之属也 16.公将鼓之
弗: 牺牲: 玉帛: 孚: 福: 狱: 察: 情: 忠: 鼓: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曹刿论战 课件(共25张幻灯片)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曹刿论战 课件(共25张幻灯片)
曹刿快步走进去,(远镜头)他步伐坚定,面色严肃。(近镜头)鲁庄 公匆匆迎上。亲切地说:“咱们里面谈。”曹刿抬手:“大王请。”
宫内,两人密谈。

曹刿:一位爱国的,

政治上深谋远虑,

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紧扣住“远谋”。

战前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现 曹
详 战中准确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1)又何间( jiàn )焉
黑 体
2)肉食者鄙( bǐ ) 3)弗( f ú )敢加也 4)小惠未徧(biàn )

5)小信未孚( fú)

6)望其旗靡(mǐ )

7)登轼( shì)而望
解 释 下 列
1.又何间焉( 参与 ) 2.肉食者鄙( 鄙陋,眼光短浅 ) 3.神弗福( 赐福,保佑 )



战后分析战争原理。



请见、从战、克敌。

远略

作战规模、战斗情况(只字不提)

我看曹刿论战
要求:谈自己的一点体会,自己的发现。
(1)从《曹刿论战》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从《曹刿论战》谈“民不可失,机不再来”。 (3)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乎。
发现问题
对照注释,朗读全文,标出不懂 的地方,学生相互质疑,释疑,并写 入课堂笔记。
爱国热情, 政治远见
草率行事,操之
战 将鼓之 过急,军事上的

将驰之 无知;但能听取 曹刿的建议
参战:
未可 可以 下视其辙
沉着应战, 等待时机, 卓越的军事才能
战 后
虚心求教,不因胜利 而自喜为求真知而不 耻下问,心胸宽阔

【部编版】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公开课PPT1

【部编版】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公开课PPT1

(4)一鼓作鼓气,再(
鼓)而衰,三(表示反问)而,竭该。句不 是倒装句。
7.课文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__肉__食__者__鄙__,__未__能__远__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小大之(狱2),文虽中不表能明察鲁,庄必公以政情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聊城)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下册课件:.曹 刿论战
16.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__【__甲__】__文__论__述__了__战__时__要__善__于__观__察__,__把__握__战__机__。______________
【乙】文强调战时不__仅__要__“__存__有__余__不__尽__之气”,还要善于 __用__“__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宋何罪之有?
B.又中何的间句焉子?都是倒装
C.何以战?
D.甚矣句,,汝正之常不语惠序!分别
为“宋有何
6.将下列句子中的省略部分填入罪括”号“内以。何
(曹1)刿乃入见。(
)问:“何战以”战“?汝”之不惠甚

(2)战则(
)请从。矣”;B项中“何”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
在作战中听取曹刿的意见
政治见识的鄙陋 急躁冒进,军事上轻率 礼贤下士,广开言路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战后询问取胜原因
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 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详 作战之前,论作战条
作战过程略,大克齐
作战之后,详论获胜原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
全文围绕“论”字展开
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长勺之战就是其 中之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
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背景链接
齐、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 鲁在西南部。齐襄公时,政令无常,其弟小白和纠分别逃到莒 (jǔ)国和鲁国避难。后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 夺得君位(即齐桓公)。鲁庄公十年(前684)春天,齐借口 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这就是本文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 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 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
回答。一般用于下
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
养士气的重要性;二是要看准战机再行动, 谨慎判断,谨防埋伏。
十年春,齐师伐我。
这句话有何作用?
开篇点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 战对象以及战争的性质。
新课标·学习任务单
(1)事件发展的线索
迎战
备战
(2)人物活动的线索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曹刿论战》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曹刿论战》PPT精品课件
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品读课文
关于详略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 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
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 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 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分析课文
研读课文第三段。
教师提问: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 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 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品读课文
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 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 识。并用“从……中可以看 出……”的句式说话。
整体感知
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3.请:请求(曹刿请见)
所以(故逐之)
允许(战则请从)
2.以:凭借(何以战)(可以一战) 4.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又何间焉)
按照(必以信)
兼词,于此,在哪里。(惧有伏焉)
把(必以分人)
整体感知
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整体感知
文体常识
关于《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 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 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 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 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

《曹刿论战》-优质PPT优秀课件

《曹刿论战》-优质PPT优秀课件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上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弱了, 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兵们的勇气就竭 尽了。
53
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概括一下各 写了什么?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54
第一段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 明了什么?
说明了曹刿“请见”的原因。
45
⒍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⑵省略句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
衰弱了。 ⑶倒装句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46
小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
2、辨析句中变色词语 遍及、普遍。
的古今异义
(1) 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间隙、空隙
21
(2)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 们俩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可以用上文那 两个词来验证?
鲁庄公 “鄙”
(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 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有诱敌、埋伏之事。)
曹刿 “远谋”
(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 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 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
(曹刿)远谋
鲁庄公真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亲临前线 ,总结经验,
33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 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 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 才能。
34
拓展
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 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请你再举出历史上其他“以少胜 多”的战例,并说一说取胜的原 因.

《曹刿论战》PPT课件(第1课时)

《曹刿论战》PPT课件(第1课时)

精读课文
字词句式·古今异义
肉食者鄙 又何间焉
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古义:参与 今义:挑拨使不和;离间
衣食所安
古义:指安身 今义:安定
精读课文
字词句式·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夸大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助学资料
历史散文的三种体例
文学常识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如?国语?和?战国策?。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如?春秋??左传?和 ?资治通鉴?。 纪传体 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如?史记?。
预习思考
学习字词
曹刿 〔 guì〕
又何间焉〔 jiàn〕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遂逐齐师。
副词,就,于是 追赶,追击
译文:鲁庄公正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他向 下查看了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 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精读课文
已经 战胜
原因,缘故
鼓起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曹刿论战》PPT课件( 第1课时)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20.曹刿论战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 2.能够疏通文义,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理清行 文思路。〔重难点〕
新知导入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 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人教部编版曹刿论战PPT完美版课件1

人教部编版曹刿论战PPT完美版课件1
同学们这篇文章集中写了哪两个人物? 1.曹刿是在什么情势下请见鲁庄公的?(用原文回答) 2.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自主学习,了解内容
明确:曹刿、鲁庄公
明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明确: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
1、在曹刿的眼里,“肉食者”都是些怎样的人?(原话回答)2、曹刿请见鲁庄公提出了什么问题?鲁庄公是怎样回答的?曹刿是怎样批驳、回答他的?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未可,可矣;未可,可矣。
6、战争结束后,鲁庄公知道战争胜利的原因吗?那一句话可以体现出来。(集体原句回答) 7、曹刿又中如何阐述的?(集体用原话回答)曹刿的战术思想: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故克之。(抓住时机)大国难测……辙乱旗靡,故逐之。(谨慎果断)
明确:公问其故。
自主学习,了解内容
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辙
古代车前的横木
追赶追击
4118
识记词义 理解文意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513难句
识记词义 理解文意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
击鼓进军
451·5长勺图
识记词义 理解文意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一.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二.评析人物形象。三.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思维。重难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重点文句,抓住“论战”,解读人物形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0《曹刿论战》 (共23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0《曹刿论战》 (共23张PPT)(优质版推荐)
•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人。 •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
—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 役之一。
《 左 传 》 简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 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 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 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 内容。是一部文学名著、史学名著。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 见……
作业:
• 1、掌握本节课学习的要点
(长勺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曹刿
庄公形象分析),背诵一、二 段。 • 2、自读预习第三段。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第20课 曹刿论战 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 曹刿论战 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他人
乡人: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鲁庄公: 两次回答都 被曹刿否定 鼓之 、 驰之 公问其故
军事家
任务三:思考探究
问题2. 曹刿评价“ 肉食者鄙”, 的确,庄公表 现得无知无谋, 草率冒进,但是有人评价庄公, 绝对不是个昏君, 你同意吗?
方法指导: 换个角度看问题, 评价人物也要全面。
组织语言要素: 表明态度, 分析原因。
看重民心 有远见卓识
肯定
任务二:阅读第二、第三段,完成结构图。
将鼓之 将驰之
未可, 夫战,勇气也 可矣,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 未可, 齐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视,望,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战,勇气也
蓄养士气 谨慎冷静
可矣,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 把握战机
未可, 齐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视,望,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以弱胜强的原因:
关于战争方面
鲁庄公在处理大小案件 的时候, 是根据诚心处理的, 重视老百姓的利益, 因此做到了以民为 本, 老百姓固然也会为了国家支持迎战。
这场战役, 敌我双方力量悬殊, 开始作战, 齐国士气高涨, 面对这样的情况, 曹刿的选择按兵不动, 等对方士气耗尽了, 鲁国士兵士气正旺, 通过士气的“彼竭我盈 ” , 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 结果大败齐军 。 取胜之后, 曹刿深 知兵不厌诈的道理,担 心 中了敌人的埋伏, 并不追击 。确认敌人没有 埋伏后乘胜追击。
任务三:思考探究
问题1.《左传》描写人物生动形象, 本文是怎 样突出曹刿这个形象的
2.性格特征
:1.描写手法 2.表现手法 :1.描写手法 、 表现手法 3.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 既要分析本人, 还要从“和他人的关系” 的角度分析

部编版《曹刿论战》精品课件

部编版《曹刿论战》精品课件
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
战前
请见 原因
齐师伐我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战略思想
准备 政治 小大之狱,虽不(取信于民)
文 章 结 构
战争 经过
准备 能察,必以情
齐人三鼓,鲁军一
鼓,齐师败绩
战场指挥
下视其辙,登轼望 (把握战机) 之,遂逐齐师
战后 总结
进攻时机:齐人三鼓 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战术思想
原文:
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参与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浅见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深谋远虑
译文:
他的乡亲们说:“那些当权者会谋划这 件事的,你为什么参与呢?”曹刿说: “那些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曹刿)就入朝拜见(庄公)。
原文: 凭借什么
拓展延伸
• 据斜体字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惧有伏焉—— 危机四伏 故克之 —— 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 —— 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视其辙 ——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名人言战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 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故克之。
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战胜齐军后,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队) 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 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鼓起士气 ,第二次击鼓时,勇 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 人勇气已经枯竭而我军士气正旺盛,因此打 败了他们。
原文: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
推测,估计
埋伏
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原文: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虚夸,夸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曹刿论战》ppt1
曹刿论战
《左传》 长春市第五十八中学 林园惠
人教部编版《曹刿论战》ppt1
你能说出历史上以少胜多 以 弱胜强的战役吗?
•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 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 是人心所向,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有这 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 同志的称赞的战争。
取信于民
通过曹刿与乡人、曹刿与庄公的对话, 说说庄公和曹刿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目光短浅,勇于纳谏
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 力量
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 庄公:公将鼓之 。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在战斗中,鲁军追击时机
的选在什么时候?
•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辄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小知识:春秋三传:
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作者谷梁赤
左传 作者左丘明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刿 guì
间 jiàn 帛 bó 孚 fú 遂 suì
徧 biàn 辙 zhé 轼 shì 弗 fú
归纳:以弱胜强的原因 战前 政治准备 取信于民;
战中 军事上 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归纳: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远谋) 详察敌情 具有爱国精神 对比
庄公:在政治上昏庸无能,
在军事上急躁冒进 但能勇于纳谏
(鄙)
本文论述了归必纳须取主信题于民并运用正确的
战略战术,掌握战机、详察敌情才能取得战 争胜利的道理。
练习:内容小结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 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这次战 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 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和军事上 战略战。术
练习:请用原文填空
靡 mǐ
庄公认为可以作战的条件有哪 些?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认为哪一个是可以一战的主要 因素?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战略思 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在战争中进攻、追击时间 的选取上,可以看出曹刿、
庄公是什么人?
分析鲁庄公的性格特征:
故事内容
庄公性格
三问三答
公将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政治上目光短浅

军事上无知
分析曹刿性格特征: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 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 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曹刿论战
《左传》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
•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人。 •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
—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 役之一。
《 左 传 》 简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 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 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 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 内容。是一部文学名著、史学名著。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 见……
作业:
• 1、掌握本节课学习的要点
(长勺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曹刿
庄公形象分析),背诵一、二 段。 • 2、自读预习第三段。
1.知道空气的质量相对很轻,并且空 气的质 量是可 以测量 的。掌 握测量 空气质 量的实 验方法 。 2.经历测量一袋空气的实验,培养细 致、认 真观察 记录的 能力, 学会运 用思辨 的方法 获得科 学概念 。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科学实验的趣 味性与 严谨性. 4.认 识 地 球 是 不透 明、不 发光的 球体, 在阳光 照射下 会产生 昼夜交 替现象 。 5.知 道 昼 夜 交 替现 象有多 种可能 的解释 。 6.初 步 理 解 昼 夜交 替现象 与地球 和太阳 的相对 圆周运 动有关 。 7.认 识 到 积 极 参与 讨论, 并发表 有根据 的解释 是重要 的。 8.认 识 到 同 一 现象 ,可能 有多种 不同的 解释, 需要用 更多的 证据来 加以判 断。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是 齐人三鼓
之时,追击的最佳时机是 辙乱旗靡 之时。
拓展延伸
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 点是什么呢?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 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