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轴对称再认识(一)》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三章“轴对称”的第一个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并能够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具体内容包括:1. 轴对称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 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到图形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 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寻找并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建筑等。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 能够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并能够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剪刀、纸张。
学具:剪刀、纸张、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剪纸作品都是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 讲解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到图形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衣服、建筑等。
三、动手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用剪刀和纸张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衣服,找出衣服上的轴对称现象。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 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到图形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轴对称线的概念和相关术语2.能够自由地找出物体的轴对称线并进行绘制3.能够理解轴对称可以对称多边形、图形及数形问题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轴对称线的概念2.找出物体的轴对称线并进行绘制3.了解轴对称可以对称多边形、图形及数形问题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尤其是在不规则图形上2.能够理解轴对称可以对称多边形、图形及数形问题,进行实际应用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1.轴对称线的概念2.找出物体的轴对称线并进行绘制3.了解轴对称可以对称多边形、图形及数形问题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引入轴对称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看周围的轴对称现象2.讲解轴对称对于多边形和图形的作用3.通过题目练习1,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1.复习轴对称的基本概念2.讲解如何找出物体的轴对称线,并进行绘制3.通过题目练习2,帮助学生熟练找出物体的轴对称线,并进行绘制第三课时1.讲解轴对称对于数形问题的作用2.通过题目练习3,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在数形问题上的实际应用第四课时1.总结轴对称的概念和应用2.综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2.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轴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四、教学方法1.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学生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五、教学设备及教材教学设备1.讲台、黑板、笔2.PPT教材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得分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作业考核得分3.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得分,反思和总结自己学习的不足七、教学反思1.更加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针对性地制定复习方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将轴对称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更加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轴对称的实际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本章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轴对称性,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轴对称性,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的概念。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剪纸、折纸等,引导学生进入轴对称的主题。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吗?轴对称有哪些性质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2.1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案

第1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及其对称轴的画法。
教材第21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经历轴对称现象的认识和探究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剪刀。
学生准备: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师:能分别说出这些平面图片的特点吗?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师:同学们对于这些平面图形都很了解,如果我把它们进行对折,就可以判定它们是不是我们所认识过的轴对称图形。
师: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回答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1.判断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最上面的主题图师:大家先同桌之间猜一猜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我们再通过对折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师:把教材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折一折,看一看其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剪下平面图形,再折一折师:将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
课件出示师: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用什么方法判断?学生交流、讨论,再汇报教师总结:将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根据教师提示得出:①②④⑤⑦⑧都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图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师:有的同学认为左右两边的图形大小和形状都一样,是轴对称图形。
想一想,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课件出示问题“图③是轴对称图形吗?”及主题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折痕两侧的部分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再折一折。
师生小结:无论沿哪条直线对折,两边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图③不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第一篇:《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学校:临渭区育红小学姓名:张静《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1—22页,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些图形。
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水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轴对称,本节课继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时,多给学生展示有轴对称图形的图片,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和图形中的美。
课下可以请学生收集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并组织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活动。
多组织“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对于找对称轴还是有些困难。
本节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找对称轴。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资源: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整体设计:教学本课利用演示,观察法,动手操作法等,分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合作总结、整理内化”四个环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老师找到了一些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欣赏一下呢?(课件展示图片)(天安门、脸谱艺术、剪纸、昆虫图片)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可能说是两边一样的,也可能说是对称的。
2.1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2.1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2. 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2. 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举例说明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3)让学生尝试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说明判断依据。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尝试分析其特点。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判断方法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3.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环节,要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六、板书设计轴对称再认识(一)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观察图形是否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 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建筑物、艺术品、剪纸等。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习题讲解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教学设计1轴对称再认识(一)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在轴对称再认识(一)的学习过程中,要联系以前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1.创设有效情境,激活已有经验。
通过教材情境图的复习,找出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唤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的认识,通过“问题串”步步展开学习,深化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
2.在操作中探究新知。
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通过折一折、找一找、议一议、数一数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观察、交流,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数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并会画对称轴。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剪刀教学过程⊙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游戏“猜一猜”:(课件依次出示图形“剪刀、扫帚、飞机、梳子”的一半)请同学们根据课件出示的图形,猜一猜完整的图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2.说一说:为什么能猜得又快又准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3.小结: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以前就认识,它们是轴对称的物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的知识。
[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一)]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析原因加深对轴对称物体特点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上面的情境图,请学生找一找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再和同伴说一说。
(2)折一折。
请学生将教材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看一看,折一折,验证前面的判断是否正确,然后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和理由。
预设生:这些图形中图①、②、④、⑤、⑦、⑧都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们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3)讨论图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淘气和笑笑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大家来看一看,谁的观点正确呢?(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的说法,请学生独立阅读,先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预设生1:我同意淘气的说法,因为虚线左右两边的图形大小和形状都一样,它是轴对称图形。
2.1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2.1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2.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性质3. 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性质。
2. 教学难点: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性质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介绍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知识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折叠、剪纸等方式,制作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特征、判断和性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特征、判断和性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六、附录附录中可添加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后阅读,拓宽知识面。
(注:本文档为教案,不含图片、电话号码、表格,共2000字以内。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性质1.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的判断轴对称图形。
难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其对称轴。
教具:图形纸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如蝴蝶、加拿大国旗、中国结、剪纸等,问:这些图形那些比较美?为什么?引导:这些图形是我们原来学过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一))。
二、探究新知1、折一折,填一填出示下面平面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
(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引导学生先独立折一折,再填一填,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①②④⑤⑦⑧。
(2)探究图③问:图③是轴对称图形码?(展示淘气和笑笑得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图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后,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图③不是轴对称图形。
问:淘气错在哪里?(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淘气画的线虽然把图形分成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两个图形,但该线不是两点之间的垂线。
2、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或物体也是轴对称图形,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同学交流,汇报。
3、找一找,画一画。
课件出示学生自主探究每个图形的对称轴条数。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给予指导)。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提醒学生从不同方向画对称轴。
4.巩固练习5.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归纳总结,老师再补充)6.作业拓展练习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堂关于"轴对称再认识"的数学课。
这是一节五年级上册的课,所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66页至第68页的“轴对称再认识”一章。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我会通过讲解和举例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讲解轴对称的概念,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课本和笔,以便于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我会拿出一个图形,让学生们观察它是否有轴对称性,并解释原因。
3. 练习:在讲解完轴对称的概念后,我会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逐一讲解每个题目的解法,并强调需要注意的点。
4. 应用:,我会出一个应用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鼓励学生们思考,并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来展示轴对称的概念,并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关于轴对称的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们找出一些图形的轴对称性,并解释原因。
另外,我还会出一道综合性的应用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实践情景在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拿出一个图形,让学生们观察它是否有轴对称性,并解释原因。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word版)

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教材第21~22页)1.在观察、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确定轴对称图形及有几条对称轴的过程。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用折纸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会用折纸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课件、教材附页中的图形。
1.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说出几个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一)〕1.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请同学们动手操作,把教材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这些都是什么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学生动手操作,剪下平面图形。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我可以观察能不能把图形分成两部分,并且两部分的图形完全相同。
(2)用折纸的方法,看折痕两侧的图形能不能完全重合。
师:用你自己的方法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
汇报:经过对折的方法可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边三角形和最后一个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图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生1:左右两边的图形和大小都一样,它是轴对称图形。
生2:这个图形无论沿哪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小结: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3.判断平面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找出几条对称轴?在图中画一画,填一填。
(出示教材第21页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第一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是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是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第四个图形是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第五个图形是菱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最后一个四边形有一条对称轴。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轴对称再认识(一)2.1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轴对称再认识(一)2.1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轴对称》中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学习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归纳和推广,从而促进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2.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归纳和推广,进一步理解轴对称;3.能够应用轴对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2.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询问学生是否记得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轴对称再认识”。
2. 拓展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自己发现轴对称的特征和应用。
例如:将一张正方形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的两个对称轴,然后询问学生:如果我们把正方形分成两份,怎样可以使它们完全一样?引导学生发现对称轴的特征,并与前几节所学内容进行比较。
3. 概念讲解在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后,通过板书和讲解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
例如:画出一条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对称轴上的两个点,发现它们关于对称轴对称,说明对称轴具有“对称”的性质,进而得出轴对称的定义。
4. 特征总结通过实际问题和概念讲解,让学生自主总结轴对称的特征,并进行验证。
例如:出示图形,让学生判断其是否具有轴对称的特征,以及对称轴在哪里。
5. 应用拓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应用,并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例如:出示一些建筑物、花纹等图形,让学生分析其是否具有轴对称的特征,进一步引发学生对轴对称的应用思考。
五、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归纳和推广,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引导学生对轴对称进行应用拓展,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轴对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制作轴对称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轴对称再认识(一)》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轴对称图形,使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图形的对称美和几何特征;
2.提升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轴对称的知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教学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还是有些模糊,可能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用更直观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认识。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真正掌握轴对称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从他们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同学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可以更简练明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重点讲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和寻找对称轴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有些同学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而有些同学则显得有些吃力。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逐步消化吸收这些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第二章的第一节——轴对称再认识(一)。
这一节课我们将会深入探讨轴对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的,同时也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轴对称的图形、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入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们初步感知轴对称的存在。
2. 讲解:接着,我会利用PPT和轴对称的图形,详细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 练习:在讲解完轴对称的概念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轴对称的概念来解决,以此来检验学生们对轴对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轴对称的定义2. 轴对称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的,并说明原因。
a) 正方形b) 长方形c) 圆形2. 应用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这个长方形的轴对称线的长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轴对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引导。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继续巩固学生们对轴对称的理解,并通过更多的实际问题来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们拓展延伸,探索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1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一)(第21~22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能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地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能分别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吗?师:同学们对于这些平面图形都很了解,如果我把它们进行对折,就会发现它们的另一个特点。
生:判定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师: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
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师: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中的平面图形)小组合作,学生先猜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对折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大胆进行交流,养生引导学生说清楚判断的依据。
从而选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特殊的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你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让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个格和4个格,不用折纸的办法,你还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师:你能画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吗?任先一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
师:画对称轴时一般用点来画线,也就是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
学生练习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师:通过对白和画图,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得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菱形有两条对称轴,特殊的四边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1、2题。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的第一课,主要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轴对称的概念、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质、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轴对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质,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 能力目标:能够用折纸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会用折纸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轴对称和平移的第一课,学生已经学过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让学生观察一些轴对称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 引出轴对称的概念,例如:这些图形都具有轴对称性质,也就是说它们可以沿着某条直线对称,对称后的图形和原图形完全重合。
第二环节:讲授轴对称的概念1. 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轴对称性质,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
2.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轴对称性质,例如: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后的图形和原图形完全重合等。
3. 引导学生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例如:轴对称是指图形可以沿着某条直线对称,对称后的图形和原图形完全重合。
第三环节: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质1. 通过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来判断这些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质。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例如: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后的图形和原图形完全重合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关于轴对称的内容,学生将在上册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学生将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学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3. 使学生能够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对称轴的确定。
2. 轴对称性质的发现和应用,尤其是在解决问题时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PPT、卡片等。
2. 学具:剪刀、彩纸、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定义,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如剪纸、画图等,亲身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加深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应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讲解如何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
板书设计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2.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3. 轴对称图形的识别4. 轴对称性质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 观察生活中更多的轴对称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
3. 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剪纸或绘画均可,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关于轴对称的再认识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识别和创造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够识别和创造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的深入理解。
2. 识别和创造复杂轴对称图形的能力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直尺、圆规、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通过实物模型演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教具和学具创作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性质的理解。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轴对称再认识(一)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教学内容、方法、案例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高题:设计一道轴对称图形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其他类型的对称图形,如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

二、轴对称和平移第1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材第21~22页。
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利用其特点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通过操作,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经历探索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一、新课导入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师:谁能说出这些图形各有什么特点?可指名叫学生回答,集体订正或补充。
师:这些图形除了上面的特点外,你能否发现图形的另一个特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基本认识情况。
师:这节课来学习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21页中的图形)这些平面图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分组合作,可以先通过直观来猜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动手操作,通过对折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间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
从而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生甲: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左右两边的图形大小和形状相同,是轴对称图形。
生乙:平行四边形无论沿哪条直线对折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动手再折一折,他们谁说得对。
生丙: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小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能凭直觉,有时要动手验证。
一个图形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位置及条数。
师:教材第21页,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几条,学生独立画一画、填一填,并相互交流。
每组各指派一名学生展示交流结果。
可能出现如下情况:生甲: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连接顶点到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
生乙: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分别是长和宽中点所在的直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第1课时轴对称再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首先呈现了“我们经常见到的平面图形”的主情境,并以此为学习材料,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围绕主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第二个问题讨论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强化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第三个问题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学生对对称轴概念的理解。
先请学生把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折一折。再指名说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2、图3是轴对称图形吗?请同桌讨论研究,然后全班交流。
3、出示课本21页最下面的表格。
(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观察表格有几项以及画出对称轴的等腰三角形,理解题目的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再集体订正。
教学
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
重难点
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 改
一、出示常见的平面图形
1、以上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二、课堂练习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折一折活动复习对轴对称图形的直观认识。
强化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在判断的基础上画出对称轴。
板
书
设
计
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的判断
2、对称轴的定义及对称轴的画法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第1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学内容]
轴对称再认识(一)(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能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地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能分别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吗?
师:同学们对于这些平面图形都很了解,如果我把它们进行对折,就会发现它们的另一个特点。
生:判定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师: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
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师: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中的平面图形)小组合作,学生先猜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对折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大胆进行交流,养生引导学生说清楚判断的依据。
从而选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特殊的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你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让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个格和4个格,不用折纸的办法,你还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师:你能画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吗?任先一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
师:画对称轴时一般用点来画线,也就是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
学生练习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师:通过对白和画图,你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得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菱形有两条对称轴,特殊的四边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1、2题。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