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新阶段
新常态下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向与特点分析
新常态下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向与特点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这是指经济增长速度从之前的高速跑道上脱离下来,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阶段。
面对新常态,中国政府不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力求实现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本文将分析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向与特点。
一、宏观经济政策取向1.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目标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促进民族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2.货币政策取向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取向主要包括“稳健中性”的基本方针,即通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供应量合理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同时,使货币政策的水平与宏观经济情况相适应,确保显著贬值和通货膨胀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取向主要包括“积极的市场化改革和稳健有序的财政政策”,即在稳定经济基本面、扩大消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宏观政策的协同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各领域建设,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完善税收体系,提高财政拨款精准度,推进国有资本流转,整合优化政府财政支出,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新常态下的产业政策取向主要包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即建设创新型国家,注重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国际大通关建设,打造贸易投资高地,优化区域经济总体布局,增加传统产业的内生动能,推动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的转型升级。
1.扩大内需,发展消费以往的增长模式主要依赖外部需求,但新常态下,政府调控政策更注重扩大内需,尤其是发展消费,以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为经济发展打造一种更加健康的基础。
2.协调稳健,周期控制新常态下,政府调控政策更注重协调稳健,通过掌握周期波动的规律,进行适时干预和维稳,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和稳步提升,提高经济运行的适应性和弹性。
【2018年武汉继教】新常态迈向新阶段的中国宏观经济(试卷答案)
序号题目试题答案A1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中国经济2015年出现低迷的状态。
A正确2标志中期周期性转变的核心指标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在持续下滑。
A正确3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超预期企稳,这标志着“新周期”的开启。
B正确4刘元春教授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出现拐点性变化,步入到新阶段。
A正确5刘元春教授指出,当前我国GDP实际增速进入相对平稳期,名义增速快速反弹。
A正确6刘元春教授指出,我国经济从总需求来看,外需出现恢复性改善,消费保持相对景气。
A正确7刘元春教授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全面摆脱过去新常态的增速快速下滑期。
A正确8刘元春教授指出,当前从供给面来看,工业增速基本摆脱萧条期。
A正确9刘元春教授指出,当前价格回升的信号并不明显。
B正确10刘元春教授指出,2017年GDP平减指数继2016年由负转正后大幅上涨。
A正确11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当前我国内需企稳是持续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产物。
A正确12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当前我国就业稳定增长、企业盈利改善、财政收入回升。
A正确13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景气度和预期持续改善。
A正确14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有所缓和,但警报并未解除。
A正确15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我国经济发展新周期已经开启。
B正确16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但存在反复的隐忧,面临政策退出的冲击。
A正确17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我国经济实际投资增速并未止滑,反而有加速的态势。
A正确18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当前私人非金融部门债务率上升趋势放缓。
A正确19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世界各国同步采取持续性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的产物。
A正确20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敞口再度回升。
A正确21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2018年广义财政赤字适度放宽。
B正确22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性及区域性风险突出。
A正确23根据刘元春教授所讲,资产负债表修复不平衡不充分,局部债务风险较高。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表现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表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运行度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符合后发追赶型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后发优势的内涵与强度、技术进步模式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追赶进程迈向更高阶段出现的新变化新特征。
后发优势是追赶型国家可以长期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的根本原因。
在追赶进程的不同阶段,后发优势的具体表现、蕴藏的增长潜力不同,从而带来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应变化。
根据追赶型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可以将追赶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起飞阶段。
在制度变革或外部环境触发下,后发国家经济摆脱低水平均衡,向持续高增长转换。
这一过程通常较快完成,但也有一些国家会持续较长时间。
二是高速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高投资、高增速,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出口结构迅速优化升级。
这个阶段市场需求空间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充分,通过购买设备和其他技术引进渠道,企业很容易组织并扩大生产;在增量扩能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大幅增加,大量剩余或闲置资源被有效利用,或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生产率和人均资本存量快速增长。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高增长就是处于这一阶段。
三是中高速增长阶段。
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出口等需求增速逐步下降。
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价格显著上涨,早期简单外延式扩张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效率提高更多依靠模仿创新和行业内企业间优胜劣汰实现。
四是中低速增长阶段。
追赶的后期,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进一步接近,大部分后发优势已经释放。
传统市场空间饱和,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依靠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很难消化企业投入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企业开始尝试前沿创新,通过创造全新商品和技术路线、构建新商业模式等获取高额利润。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的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优化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 速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需求结构调整
消费需求成为主导,投资需求保 持稳定,出口需求逐步增加。
区域结构协调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 略实施,地区发展差距随地区发
展条件逐步缩小。
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创新引领
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 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知识产权保护
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高素质、 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经济发展提供 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03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 挑战
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 义抬头,给我国出口带来压力。
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出口优势依然存在
03
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出口竞争力依然
较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空间广阔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式,提高传统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产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迅速
随着居民消费升级,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 要引擎。
推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 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 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 间,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转 型,促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 和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 竞争力。
浅析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
浅析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主要特征。
中国的宏观经济在新常态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未来走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 在新常态下,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放缓。
在此前的30年间, 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高速增长, 平均GDP增速超过10%。
但自2013年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 2019年GDP增速仅为6.1%。
尽管6.1%的增速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属于高速增长, 但对比过去的增长速度, 这个数字已经明显放缓。
这种明显的增速放缓, 是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次, 在新常态下,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过去, 中国经济以出口驱动和投资拉动为主要特征, 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但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过去的十年间,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转向了消费和服务业, 民生领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据统计数据显示, 2019年中国国内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7.8%, 是近年来最高的水平,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结构正向着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导的方向调整。
这种结构调整是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再次, 在新常态下, 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
随着国际贸易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 中国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
与此同时, 中国经济的内部问题也不容忽视。
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金融风险、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
然而, 在新常态下, 中国宏观经济也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其中, "宽松的货币政策" 和 "积极的财政政策" 作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工具, 在新常态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出现经济新常态的原因是什么
出现经济新常态的原因是什么经济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由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结构调整加快的双重原因所导致的。
下面将从宏观经济背景、经济结构、产业升级、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出现经济新常态的原因。
首先,宏观经济背景是导致经济新常态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程度加剧,中国经济也随之进入调整期。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摩擦频发,国内市场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出口型经济提供强力支撑,这迫使我国经济必须以内需为主。
另外,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变化,劳动力价格上升,不再像过去那样有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这使得我国必须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来驱动经济增长,从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其次,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新常态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结束,我国经济结构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使得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实现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我国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降低传统产业比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质量和效益。
第三,产业升级是促使经济新常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产业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后,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低附加值等问题,这限制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国必须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这意味着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资源环境约束是形成经济新常态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和调控,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迈向绿色低碳的方向。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的出现是由宏观经济背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资源环境约束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这种新的经济环境下,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
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调控方式,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多的联系和互动。
本文将从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出发,探讨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并分析在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一、经济新常态的背景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的状态。
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增加消费和服务业比重为主要特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新常态下,市场调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市场调节的本质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调节机制。
市场调节是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方式,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市场调节可以发挥市场的优势,调整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经济调节措施。
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协调和调控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二、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调控方式,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的联系和互动。
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可以相互促进。
市场调节可以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调节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而宏观调控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调控来推动市场调节的有效运行,使市场调节更加有效。
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可以相互支持。
市场调节是基于市场的调节机制,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宏观调控则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经济调节手段,是实现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5年第7期本刊评论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明确宣示。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济发展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包含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
新的战略方针,突出体现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不应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
必须明确,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讲GDP,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必须准确把握这种发展条件和发展要求的变化,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我国迈上更高级发展阶段必须越过的坎。
因此,组织经济活动,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注重GDP 增长,更要注重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提高。
新的制度条件,突出体现为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新常态下,要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制胜法宝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期。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动能不断增强。
同时,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与国际合作日益复杂。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在世界第二位,经济增长率稳中有变。
与此同时,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金融去杠杆、经济去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尤其是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前景广阔。
其次,我国宏观经济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货币有力支持了经济发展。
减税降费、基建投资等措施刺激了内需,货币适度灵活,促进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结构性改革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新经济、创新驱动等有助于提高经济转型升级的效率。
再次,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对我国经济形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另一方面,我国内部经济结构仍存在一定问题,产能过剩、金融风险等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最后,针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我们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货币,促进稳定增长、调结构、强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提高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风险防范,防范金融风险,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在当前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科学制定宏观,全面把握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经济稳健、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愿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就,实现经济强国梦想。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概念,其中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调整深化,创新驱动力增强,发展方式需转变。
本文通过分析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消费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以及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
展望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提出应对策略和措施,包括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以及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以引领中国经济进入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消费升级、服务业、科技创新、国际贸易、投资、展望、应对策略、建议。
1. 引言1.1 新常态的概念和特征新常态是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主要特征。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经济增速逐渐趋缓,呈现出“慢牛”状态,这与全球经济增速回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求密切相关。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1. 经济增速平稳:传统的高速增长模式已不再适用,我国经济增速逐渐趋缓,但整体仍保持平稳增长。
2.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传统的以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再可持续,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3. 新动能崛起:随着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我国经济增长正逐渐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新动能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4. 政策调控更加灵活:在新常态下,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宏观调控的精准度和灵活性,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调整的挑战。
5. 质量效益提升: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点逐渐从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注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以上是新常态的概念和特征,下文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1.2 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全球市场需求波动大,这些因素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作者:曹远征来源:《智富时代》2014年第09期中国经济正处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之中,正在迈向新的阶段,这就是2014年宏观经济运行给我们的启示。
2014年,中国经济表现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下行压力加大。
一季度GDP增长率延续了上年的下行态势,二季度虽略有反弹,但三季度又开始下行。
预计四季度将维持着这一状况。
全年经济增长率为7.4%。
如果将时间延伸了看,自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开始下行,至今已经延续了18个季度,已超过以往任何一个经济周期的变动。
与此相对应,PPI也连续负增长达34个月,也已打破纪录,并且看来在短期内难以持正。
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而且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一、中国经济为什么下行这轮中国经济下行不仅仅是周期性因素,而且有结构因素,从而呈现趋势性变化。
如果和改革开放35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相对照,可以明显看到,趋势性变化是由下列经济增长条件的深刻变动引起的。
第一,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如其他亚洲国家,搭上了经济全球化的快车,走上了出口导向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进出口总额一度占GDP的67%左右,为大国所罕见。
2007年,经常项目顺差曾达到GDP的10.7%的历史顶点。
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主要发达经济体负债消费的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将长期处于“去杠杆化”的状态之中。
与此相对应,经济增长乏力,并时时伴随衰退之忧,成为新常态。
受此拖累,新兴经济体也普遍放缓了增长步伐,并伴随着金融风险的扩大。
世界经济低迷造成外需萎缩,严重影响着中国经济的现实表现。
事实上,2014年以来,中小企业的困境,表面上看是“融资难、融资贵”,但本质上是这几年出口订单少,尤其是长单少所致。
本以为订单少是暂时现象,为维持生产暂时借入一些高成本资金,但是由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出口订单难有增长,致使债务沉重化。
这表明,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不可持续,而且现实也难以维持,从而必须转向内需扩大。
2018年中国经济新常态步入新阶段
2018年中国经济新常态步入新阶段在世界经济同步复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新经济持续向好、市场预期不断改善等因素的作用下,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在触底企稳的基础上出现反弹,宏观景气、微观绩效、结构调整以及新动能培育都出现持续改善的局面,整体经济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超预期复苏的态势,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取得阶段性胜利。
但是,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这种短期超预期企稳的局面并不意味“新周期”的全面开启,中国经济并没有走上持续向好的内生增长轨道之中。
中国经济还没有结束新常态第一,主导中国短期经济走向的核心需求力量——“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在持续的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止住持续下滑的趋势。
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速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仅没有企稳,反而呈现出加速回落的态势,尤其是标志市场性增长动力的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的实际增速下滑更为明显。
中期视角下中国经济周期的核心力量没有反转。
第二,当前内需企稳是中国持续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产物。
14%左右的社会融资增速、接近10%的广义财政赤字率以及持续的大力度的产业扶持政策是中国经济企稳的关键,市场型增长动力在政策力量持续发力进程中并没有完全逆转,中国经济复苏还没有进入到市场自我增长和自我循环的轨道之上。
第三,外部环境的改善也是世界各国同步采取持续性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的产物。
各国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投资增速的反弹、市场预期的稳定不仅具有强烈的政策性特征,同时还潜伏着大量的深层次问题:一是市场性复苏动力在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依然十分脆弱;二是各国虽然出台了各种各样的结构性改革,但各国生产率并没有摆脱持续下滑趋势的困扰,世界经济的新增长动力并没有出现;三是各类贸易指标和投资指标仅仅是对于危机冲击带来的“超调”的恢复性调整,远远没有恢复到以往趋势性水平之上;四是世界经济本轮危机所面临的收入两极化、生产率低迷、人口老龄化、金融泡沫、国际治理协调等深层次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全球新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等新因素的作用下有所恶化,世界经济不仅缺乏可持续的市场型新动力,同时还面临全球刺激政策退出以及新泡沫的冲击。
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有学者指出对于新常态,首先要认识到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期,而且这个时期不是短期。
同时,要认识到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变化,这也客观上要求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发生转变。
此外,中国自身内在的条件也已成熟,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就业情况还不错。
过去之所以担心经济增长放缓,很大程度上是担心经济放缓影响就业。
事实上,可以看到的是,尽管经济增速温和地往下走,但是对就业的影响并未像过去那样大。
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慢一些。
并且,中国目前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转型上,放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上。
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一个标志,未来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慢一点,但是发展会更平稳一点。
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压力,首先,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资源消耗压力加大,使得将来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会更强,这点对我国的挑战是巨大的。
此外,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过去的人工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减弱。
这两方面要求我国要在创新与改革上加大力度,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二,需要特别警惕我国过去的长期粗放增长的惯性。
因为过去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通过招商引资与大量的投资来推动增长,而在通过创新与制度的变革来推动增长方面,还没有过多的经验。
如何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发展的观念,这也是一个挑战。
这一点也需要在改革上彻底突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政绩考核的改革,要改变过去在政绩考核中过多看重GDP的倾向,要增加对资源环境、民生、科技等方面考虑的权重。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概况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经济增速逐渐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正加快转变。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概况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但仍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市场需求结构不断调整,投资和就业形势较为稳定。
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1.2 新常态的背景和内涵新常态的背景和内涵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种新的阶段,这种新阶段与过去高速增长的时期有所不同。
新常态的背景主要是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双重作用。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升级。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常态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质量提升、结构调整优化、动力转换升级、发展方式创新等方面。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发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优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动力转换和持续增长。
新常态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全球竞争力。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和把握。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消费结构变化和市场需求状况、以及投资和就业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新常态背景和内涵的解读,以及对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揭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的意义在于,新常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深入理解新常态下的经济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新常态及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中国经济新常态及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这些年也进入了新常态。
这次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们国家经济的新常态做出了分析,指出了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的新常态有什么特征,或者有什么样的趋势。
同时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也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做了阐释。
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国家每年召开一次,是党中央召开的。
每年这个会上都要对经济形势做出判断,然后提出宏观经济政策。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指出了我们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的特征,同时提出了下一步宏观政策取向。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大家知道,最近这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从2012年开始,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就是我们常说的GDP,从原来10%或者9%的水平,下降到7%多的水平,我们2012年和2013年经济增长率连续两年保持在7.7%的水平。
再往前2011年的时候我们都是9%多,我们国家过去经济增长率,一般的年份都是在8%以上,各年它是波动的,但是平均数在8%。
历史上我们经济增长率也有到7%的情况,像1998年、1999年。
1998年当时我们经济增长率是7.8%,1999年是7.6%。
再往前80年代,1989年、199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也是比7%还低,有两年出现过这种情况。
现在我们这两年经济,我们刚才说了,2012年和2013年我们都是7.7%,增速比以前降低了,比以前的年平均数还低,引起了很多人各方面的评论。
一直到今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率,2014年我们年初预定目标是7.5%,或者说7.5%左右,还是在7%的水平。
这个情况,明显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了。
放缓引起了各方的评论,国内外都非常关注。
大家知道,国际上的经济也是整个处于放缓的情况,全世界经济增长率整个加起来来看,以前的年份能到5%左右的水平,但是这两年全球整体的增长率,整个大算帐也就是3%左右,有的年份甚至不到3%了。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深入分析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于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制定合理的政策以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经济增长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增速在过去几十年中保持了较高水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进入了“新常态”。
这并非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停滞,而是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
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不再单纯追求高速度。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产业如钢铁、煤炭等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通过去产能、技术改造等手段实现转型升级。
同时,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增大,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需求方面,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传统的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品质消费转变。
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投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更多地投向了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
出口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
例如,5G 技术、高铁技术、电子商务等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不仅推动了产业升级,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和优化经济结构。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领域的投入,同时实施了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简述经济发展新常态
简述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下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态势。
新常态的出现是因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于平稳,发展方式也在不断转变。
下面将从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等方面进行阐述。
经济发展新常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上。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以高速增长为主,年均增长率超过10%。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速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于中高速增长。
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更加稳定,可以更好地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新常态还表现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结构比较单一。
而现在,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我国经济结构正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一方面,加大了对消费的支持力度,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另一方面,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这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举措,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经济发展新常态还要求创新驱动。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正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
这些举措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首先,需要转变发展理念,从过去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方式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方式。
其次,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同时,要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此外,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表现。
在这一新常态下,我们要适应新形势,转变发展思路,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
中国经济正走向经济增长“新常态”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本报记者 采访时指出
,“新常态”是指危机后全球经济可能会进入一段 低速增长期。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发 生了变化,因此,应该理性看待当前中国经济从高 速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熠辉则在与本报记者连 线时表示,“新常态”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 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期叠加”相吻合,与本届政府十八大后的经济思 路一以贯之,核心是如何处理“增长”与“改革” 之间的平衡关系。“新常态”简单讲就是不搞大规 模刺激,从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寻找未来经济增长 的动力,而不是利用短期财政政策或者货币刺激需 求管理的方式,将经济增长维持在比较高的速度上。
中信
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向本报记者表示,在 “三期叠加”因素下,中国经济当前进入了中高速 增长。“新常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经济从 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将进入到7%至8%的中高速增长阶 段;二是对经济从高速增长转换到中高速增长的 “新常态”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下行的压力不必恐 慌,一定程度的放缓
房金融服务有关工作。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 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5家商业银行负责人 参加了会议。会议充分肯定近年来商业银行认真贯 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部署、严 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取得的积极成效,并对 进一步改善住房金融服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 各银行不许停止个人
房贷,优先满足首次房贷需求。 毫无疑问,对于目前我国经济来说,转方式、 调结构就必须将经济增长速度放下来,以平常心面 对经济增长“新常态”。也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仍处于“重 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政府必须防范风险,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年第 1 期
MNO (%)
11
形势分析
的改革方案按照时间表全面推行 ; 另一方面 ,“ 微刺激 ” 政策常态化 , 以确保就业底线不被突破 。 具体参 数假设如下 : 财政赤字率为 2.3% ; 基本面和潜在增长能力下滑有关 ( 见 表 2 )。 GDP 增速从 2010 年一 季度的 12.1% , 回落到 2013 年 的
表1
2015 年 ~2017 年 , 将成为下一阶段
2014 年 、2015 年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2013 2014 7.41 4.32 7.5 8 1 518159 15.9 266347 12.0 23333 5.6 19787 1.5 6 19 13 0 160900 2.2 1.3 2015 7.18 4.2 7.0 8.0 581893 12.3 297776 11.8 24663 5.7 20004 1.1 6.25 12.5 179886. 2.4 1.5
了 过 去 几 年 的 “前 低 后 高 ”的 季 度 波 动 模 式 ,呈 现 出 “前 低 、中 稳 、后 缓 ” 状态 。 全年价格相对平稳 , 但 “前 高 、后 低 ”的 走 势 表 明 ,价 格 下 行压力已经显现 。 投资增速在地方 投 资 、房 地 产 下 滑 ,以 及 制 造 业 萧 条等因素的作用下逐季回落 , 预计 全年增速为 15.9%。 在基础设施投 资项目以及房地产政策常态化的 作用下 , 四季度投资增速下滑的速 度开始明显趋缓 。 在奢侈品消费 、 政府消费 , 以及房地产类消费下滑 的作用下 , 消费增速逐季回落 ; 但 以 网 购 、教 育 、健 康 和 休 闲 为 主 体 的新型消费在消费转型升级的作 用 下 ,增 长 势 头 迅 猛 ,部 分 对 冲 了 下行力量, 年底下行速度有所缓 和 。 进出口总体状况持续疲软 , 出 口在低迷的状态下呈现 “前低后 高 ” 的季度变化模式 。 社会融资总 额预计达到 16.09 万亿元 , 比 2013 年减少了 1.23 万亿元左右 。 进 一 步 深 入 分 析 ,2014 年 宏 观 经 济 延 续了 2010 年以来典型的新常态模 式 , 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 ( 一 ) 新常态的特点
1 %
出 口 (亿 美元) 789: /;0 3.
1 % <: /;0 1 % = @ABCDEF ’()G,. HIJ23KL GDP PQ >?;0 M2
7.3 6.02 13.6 173168 2.6 1.7
/0 MNO
2015 年 , 是 我 国
经济 增 长 模 式 从 “ 出 口 - 投 资 驱 动 模 式 ” 转 向 “ 信贷 - 投 资 驱 动 模 式 ”。 这会导致宏观经济在相当长一段 时期内将面临 “ 流动性泛滥 ”、“ 债 务 高 筑 ”、“ 经 济 泡 沫 化 ”、“ 产 能 过 剩大幅度上扬 ” 等问题的困扰 , 经
图3 储蓄 - 消费的结构拐点已经出现
形势分析
各行业就业弹性的比较
0.113 0.159 7.4 36.8 0.171 0.272 8.0 47.8 0.180 0.315 0.160 0.239 -
表3
三季度末的 13.9% 。 六是区域结构 发生快速变化 , 无论是消费 、 投资 、 出口以及 GDP 的重心都在向中西 部转移 。 2014 年一至三季度 , 代表 我国传统三大增长极的北京 、 上海 和广东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分 别 为 7.2% 、7.1% 和 7.5% , 而 重 庆 、 贵州分别达到 10.9% 和 10.8% 。 七是在低端就业阶层的工资增速 持续提升的作用下 , 收入分配结构 有所改善 。 2014 年前 3 个季度 , 农 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快 于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2.8 个百分点 ,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
2014 年 , 是我国 全 面 深 化 改
革的一年 , 也是宏观经济沿着新常 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 。 一方面 ,
GDP 增速等宏观参数在外需疲软 、
内需持续回落 、 房地 产周期性调整以及深 层次扭曲等力量的作 用下持续回落 ; 另一 方面 , 经济结构在消 费升级 、 不平衡逆转 以及政策调整的作用 下 , 出现较大幅度的 调整 , 结构参数的良 性调整 、 总体价格水 平的小幅回落以及就 业状况的持续稳定, 给 2014 年 相 对 低 迷 的宏观经济增添了一 抹亮色 , 标志着宏观 经济新常态开始向新 阶段迈进 。
在不断改善 (见 表 3)。
3. 七 大 类 结构 参数 出 现 较 大
变 化 。 一是需求结构持续发生重大 调整 , 在资本形成贡献率回落的同 时 ,消 费 贡 献 率 保 持 稳 定 ,内 外 需 的结构开始向相对合理状况迈进 。 预 计 2014 年 , 消 费 贡 献 率 为
2014 年 , 我国 GDP 增速改变
1. 在 GDP 增速 逐 季 回 落 过程
中, 价格总水平保持相对平稳状 态 。 目前 , 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不仅 来源于需求的疲软 , 而且与增长的
图1
GDP 增速下降但就业状况却有所改善 2015 年第 1 期
12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M2 增速保持在 12.5% 左右 , 社会融
资总额增速保持在 11.5% 左右 ; 人 民币汇率在加大波动中贬值 1% 左 右 。 2014 年 、2015 年宏观经济指标 预测值如表 1 所示 。 二 、 步入新常态的 2014 年经 济特征与新因素
7.7% , 但 价 格 水 平 则 保 持 相 对 平 稳 。 2014 年 GDP 增速和 CPI 基本
1. 房地产 市 场 的 周 期 性 逆 转 是经济 下 滑 的 新 因素 。 2014 年 一
季度以来 , 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全面
50.5% , 高于总储蓄率 1 个百分点
( 见 图 3)。 三 是 贸 易 品 与 非 贸 易 品 、 工业品与服务在需求结构调整 和外部不平衡逆转等因素的作用 下 ,产 生 了 明 显 的 景 气 分 化 、相 对 价格调整和结构变化 。 四是刘易斯 拐点的到来不仅标志着我国总体 劳动力供需状况发生变化 , 也意味 着劳动力就业与工资结构将发生 重大调整 。 五是金融结构在金融创 新和监管套利等多重因素的推动 下持续调整 。 主要体现在人民币贷
7.67 4 7.8 8.3 /0 447074 19.3 237810 13.1 22096 7.9 19504
!"# $"# %"#
&’()*+,-,. 1 % ()23456. /0
延续了这种调整模式 。 经济增速从
2013 年 7.67% 开始下滑到 2014 年 四季度的 7.41% , 平均每个季度下 滑 0.06 个 百 分 点 , 比 2010 年 ~ 2013 年平均季度回落幅 度 减 少 了 0.31 个百分点 。CPI 水平总体平稳 , 2014 年 四 季 度 与 一 季 度 仅 相 差 0.09 个百分点 。 2. 在 GDP 增速 与 工 业 增 加 值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形势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新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课题组
摘 要 : 当 前 , 我 国宏观经济新 常 态呈 现 出 一 系 列 的 新现 象 和 新 的 运行模 式 , 标 志着 宏观经济开 始 迈向攻坚 期的 新 阶 段 。 预 计 2014 年 我 国 GDP 增速 为 7.4% , 预测 2015 年
GDP 增速 为 7.2%。 采取 “均 衡取向 ”, 即 在 坚 守 底线管 理 的 基础 上 全面推进 “大改革 ”与 “大
调 整 ”。 同时 , 适 度调 整 宏观经济 政 策 定位 , 采取 “ 强监 管 ”、“ 适 度 宽松 的 货币政 策 ”、“ 积极 的 财政政 策 ”、“ 常 态 化的 微刺激 ” 政 策组合 。 关键词 : 新常态 攻坚期 政策取向
济系统性风险难以在短期内化解 。 (二 )宏 观 经 济 中 出现 新 力 量 和新因素
经济的总储蓄与总消费结构发生 结构性拐点 , 总消费率开始超过总 储蓄率 。 从 2013 年开始 , 我国总消 费率达到 50.3% , 开始超过总储蓄 率 。 预 计 2014 年 该 水 平 将 达 到
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大幅度下降 , 从 2008 年 的 70.3% 下 降 到 2013 年 51.3% , 委托贷款占比却从 6.1% 上 升 到 2014 年 三 季 度 末 的 14% , 企 业 债 券 从 7.9% 上 升 到 2014 年
50.5% , 高于投资贡献率 5.8 个百 分点 , 外需对于 GDP 的贡献开始
由 负 转 正 ,2014 年 的 贡 献 度 估 计 达到 5% 左右 ( 见 图 2 )。 二是国民
潜在 GDP 增速回落的几大核心原因
DE%&FG
WXYMNZ[
dUef
!"#$%& ’ ()#* +, -. /, 01 234 ()#56 789 +,,:;+,< 0 ;=+4> +6?@ABC MN* +,,O 0 P=O4 QRS56789 +,< 0 =:4> HIJKL +TU * +,, 0 2,=34789 +,< 0 3=O4> VU * +,, 0 2:=P4 789 +,< 0 =24C MN^_WXL MN> +,,: 0\]"XL ++,2 0\]"XLM^_\‘"XLM> 2+,< 0\a"XLMbc /=+4C OgO3 hdU +,2;+,< 0i9 ,= jklm O;O, hno0pdUq +,+ 0i9 /=++ j> +dUrsMq +, i9 2=P4 Q[t> 2Duv#q +,+ 0i9QRt <:=24> <wIxytz% +,,: 0{|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