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仪器学(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灵敏度:检验仪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与输入量变化之比,即检验仪器对单位浓度或质量的被检物质通过检测器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值变化大小的反应能力,它反映仪器能够检测的最小被测量。
2.误差:当对某物理量进行检测时,所测得的数值与标称值(即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值对真值的偏离程度。
3. 噪音:检测仪器在没有加入被检验物品(即输入为零)时,仪器输出信号的波动或变化范围即为噪音。
4.最小检测量:检测仪器能确切反映的最小物质含量。最小检测量也可以用含量所转换的物理量来表示。如含量转换成电阻的变化,此时最小检测量就可以说成是能确切反应的最小电阻量的变化量了。
5.精度:对检测可靠度或检测结果可靠度的一种评价,是指检测值偏离真值的程度。精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其高低是用误差来衡量的,误差大则精度低,误差小则精度高。
6.可靠性:仪器在规定的时期内及在保持其运行指标不超限的情况下执行其功能的能力它是反映仪器是否耐用的一项综合指标。
7.重复性:在同一检测方法和检测条件(仪器、设备、检测者、环境条件)下,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间隔内,连续多次检测同一参数,所得到的数据的分散程度。重复性与精密度密切相关,重复性反映一台设备固有误差的精密度。
8.分辨率:仪器设备能感觉、识别或探测的输入量(或能产生、能响应的输出量)的最小值。
9.测量范围:在允许误差极限内仪器所能测出的被检测值的范围。
10.线性范围:输入与输出成正比例的范围。也就是反应曲线呈直线的那一段所对应的物质含量范围
11.响应时间:表示从被检测量发生变化到仪器给出正确示值所经历的时间。
12.频率响应范围:为了获得足够精度的输出响应,仪器所允许的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
第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分光光度计:能从含有各种波长的混合光中将每一单色光分离出来并测量其强度的仪器称为分光光度计。它具有分析精密度高、测量范围广、分析速度快和样品用量少等优点。根据所使用的波长范围不同可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区、红外光区以及万用(全波段)分光光度计等。
2.吸收光谱:光照射到物质时,一部分光会被物质吸收。在连续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被称作吸收光谱。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谱,因此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含量。
3.朗伯-比尔定律:是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表达了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当用一束单色光照射吸收溶液时,其吸光度 A 与液层厚度 b 及溶液浓度的乘积 c 成正比,此即朗伯-比尔定律。数学表达式为: A=kbc。它适用于分子吸收和原子吸收。
4.摩尔吸光系数(ε):摩尔吸光系数表示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液层厚度为 1cm, 溶液浓度 c 为1mol/L 时的稀溶液吸光度值。吸光系数与入射光波长、溶液温度、溶剂性质及吸收物质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当其它因素固定不变时,吸光系数只与吸收物质的性质有关,可作为该物质吸光能力大小的特征数据。
6.单色器:将来自光源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分离出所需波段光束的装置,是分光光度计的关键部件。主要由入射狭缝、出射狭缝、色散元件和准直镜组成。
7.吸收池:又称为比色皿、比色杯、样品池或液槽等,是用来盛放被测溶液的器件,同时也决定着透光液层厚度,可用塑料、玻璃、石英或熔凝石英制成。在可见光范围内,常用无色光学玻璃或塑料制作;在紫外区,需用能透紫外线的石英或熔凝石英制作。
8.光电管:利用碱金属的外光电效应制成的光电转换元件。按电极结构不同可分为中心阳极式、中心阴极式和平行平板式几种,按管内充气与否又可分为真空光电管与充气光电管两种。光电管的质量取决于阴极灵敏度、线性范围、最大、最小可测能量等几个重要技术指标。
9.光电倍增管:利用外光电效应与多级二次发射体相结合而制成的光电元件,由一个表面涂有光敏材料的阴极和若干个(通常为 9 个~13 个)二级电子发射极(打拿极)组成,其灵敏度比光电管高 200 多倍。有三个重要指标:波长效应、灵敏度和噪声水平。
10.波长准确度:指仪器波长指示器上所示波长值与仪器此时实际输出的波长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可用二者之差来衡量分光光度计的准确性。
11.波长重复性:是指在对同一个吸收带或发射线进行多次测量时,峰值波长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通常取测量结果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来作为衡量分光光度计的准确性指标之一。
12.光度准确度:指仪器在吸收峰上读出的透射率或吸光度与已知真实透射率或吸光度之间的偏差。该偏差
越小,光度准确度越高。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功能是什么?
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由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和放大显示系统等五部分组成。光源提供入射光,单色器的作用是将来自光源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分离出所需波段光束。吸收池用来盛放被测溶液,检测器作用是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信号显示系统是把放大的信号以适当的方式显示或记录下来。
2.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为:①入射光为单色光。波长范围越大,单色光纯度越低,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越大;②溶液中邻近分子的存在并不改变每一给定分子的特性,即分子间互不干扰。当溶液浓度很大时,由于溶液分子的相互干扰,该定律不再成立。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按其光学系统可分为单波长分光光度计(包括单光束和双光束)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4.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的特点是什么?答: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比较方便,应用广泛。其设计原理和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①单光束光路,从光源到试样至接收器只有一个光通道,使用中依次对参考样品和待测试样进行测定,然后将二次测定数据进行比较、计算,获得最终结果;②仪器只有一个色散元件,工作波长范围较窄;③通常采用直接接收放大显示的简单电子系统,用电表或数字显示;④结构简单、附件少、功能范围小,不能做特殊试样如浑浊样品、不透明样品等的测定。
5.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光路设计在出射狭缝和样品吸收池之间增加了一个光束分裂器或斩波器,作用是以一定的频率将一个光束交替分成两路,使一路经过参比溶液,另一路经过样品溶液,然后由一个检测器交替接收或由两个匹配器分别接收两路信号;从光源到检测器有试样光路和参考光路两条通路,可同时对检测样品和参考样品进行测定,直接获得检测数据,还可自动补偿检测时因条件的随机变化或样品中非测定组分的干扰所引起的影响;一般采用两个光栅或棱镜加光栅的双单色器,能有效地提高分辨率和降低杂散光;可以自动进行波长扫描、自动记录光谱曲线,也可以外接计算机,实现自动化运行;可装备各种附件,光、电、机紧密结合,功能范围宽。
6.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评价指标。
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仪器的性能是否达标。评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指标如下:①波长准确度和波长重复性;②光度准确度;③光度线性范围;④分辨率;⑤光谱带宽;⑥杂散光;⑦基线稳定度;⑧基线平直度。
第五章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仪器
1.血细胞分析仪:指对一定体积全血内血细胞异质性进行自动分析的临床常规检验仪器。
2. VCS 技术中 V、C、S 各代表什么意思:V 代表体积,采用电阻抗进行血细胞计数和体积测量;C 代表电导,依据细胞可影响高频电流传导的特性,采用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细胞内核浆比例,质粒的大小和密度,从而区别体积完全相同而性质不同的两个细胞;S 代表光散射,对细胞颗粒的构型和颗粒质量有较强的鉴别能力,通过测定单个细胞的散射光强度把粒细胞分开。
3.复合通道丢失:在血细胞的实际测定中,常有两个或更多的细胞重叠同时进入微孔感应区内,此时,产生一个单一的高或宽振幅脉冲信号,由此引起一个或更多的脉冲丢失,使计数较实际结果偏低,这种脉冲减少称为复合通道丢失。
4.携带污染率:指不同浓度样品间连续测定的相互影响,主要是指含量高的样本对含量低的样本所产生的影响。
5.血液凝固分析仪:采用一定的分析技术,对血栓与止血有关成分进行自动检测的临床常规检验仪器。6.血凝仪凝固法原理:是通过检测血浆在凝血激活剂作用下一系列物理量(光、电、超声、机械运动等)的变化,再由计算机分析所得数据并将之换算成最终结果的方法,故也称生物物理法。
7.底物显色法原理:是通过测定产色底物的吸光度变化来推测相关止血/凝血因子含量或活性的方法,又称为生物化学法。
8.免疫比浊法原理:是将被检物质与相应抗体或抗原混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产生足够大的沉淀颗粒,通过透射比浊或散射比浊进行测定,浊度的深浅与被检物质浓度呈比例关系的方法。
9.超声分析法原理:是利用超声波随血浆在体外发生凝固的变化而变化的半定量方法。
10.血凝仪光学法(比浊法)原理:根据血浆凝固过程中浊度的变化,导致光强度变化来测定相关因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