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接头的组织
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2)弧坑裂纹。有纵、横和星状裂纹,大多发生在弧坑中心的等 轴晶区。
(3)根部裂纹。起源于焊缝根部,沿柱状晶界向焊缝扩展的裂纹。
(4)热影响区热裂纹。 有横向及纵向,均沿晶界分布。
横向裂纹
焊缝下裂纹
2. 根据热裂纹成因,分为结晶裂纹、熔化裂纹和高温低塑性裂纹 (1)结晶裂纹 焊接过程中,熔池凝固结晶时,在液相与固相并存的温度区间, 由于结晶偏析和收缩应力应变作用,沿一次结晶晶界形成的裂 纹称为结晶裂纹。 只发生在焊缝中(包括弧坑),有纵裂纹和横裂纹。结晶裂纹 的特征为沿晶开裂、属晶间裂纹。液相与固相间的温度区间愈 大,结晶偏析愈大,冷速愈快,愈易产生结晶裂纹。
焊接过程的以上特点,会直接影响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的 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焊接缺陷及焊接接头的性能。因此, 研究焊缝的各区组织、焊接缺陷和接头的性能,必须与焊 接过程的上述特点联系起来考虑。
焊接金相检验包括: 焊接接头的宏观检验,显微组织检验,焊接缺陷的检验。
第一节 焊接接头的宏观检验
一、焊接接头外观质量检验
缺陷分析还包括: 对焊接接头的小试样,进行试样断口形貌、冲击、拉伸后试样 外观形态,焊道的表面状态等缺陷进行分析。对大型焊接结构, 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焊缝的受腐蚀和裂缝的检查等。
总之,通过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检查,可以了解焊接结构和焊 接产品的全貌,产生缺陷的性质、部位,及其与焊接结构的整 体关系等情况,对评定和控制焊接质量,以及防止重大事故发 生都是必需的。
(二)易淬火钢的热影响区组织(自学)
第三节 焊接组织浸蚀方法
一、侵蚀剂 普通碳钢或低碳低合金钢的焊接接头,用w=3%~4%硝酸酒精 溶液(3+97) ~(14+96)侵蚀就能清晰的显示出其显微组织形貌。 二、不锈钢对接焊
焊接接头的组成
1、焊接接头的组成,影响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因素。
(1)接头组成: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
(2)组织1)焊缝区接头金属及填充金属熔化后,又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凝固后形成。
焊缝组织是从液体金属结晶的铸态组织,晶粒粗大,成分偏析,组织不致密。
但是,由于焊接熔池小,冷却快,化学成分控制严格,碳、硫、磷都较低,还通过渗合金调整焊缝化学成分,使其含有一定的合金元素,因此,焊缝金属的性能问题不大,可以满足性能要求,特别是强度容易达到。
2)熔合区熔化区和非熔化区之间的过渡部分。
熔合区化学成分不均匀,组织粗大,往往是粗大的过热组织或粗大的淬硬组织。
其性能常常是焊接接头中最差的。
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或淬火区)是焊接接头中机械性能最差的薄弱部位,会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
3)热影响区被焊缝区的高温加热造成组织和性能改变的区域。
低碳钢的热影响区可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1)过热区最高加热温度1100℃以上的区域,晶粒粗大,甚至产生过热组织,叫过热区。
过热区的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是热影响区中机械性能最差的部位。
(2)正火区最高加热温度从Ac3至1100℃的区域,焊后空冷得到晶粒较细小的正火组织,叫正火区。
正火区的机械性能较好。
(3)部分相变区最高加热温度从Ac1至Ac3的区域,只有部分组织发生相变,叫部分相变区。
此区晶粒不均匀,性能也较差。
在安装焊接中,熔焊焊接方法应用较多。
焊接接头是高温热源对基体金属进行局部加热同时与熔融的填充金属熔化凝固而形成的不均匀体。
根据各部分的组织与性能的不同,焊接接头可分为三部分。
,在焊接发生熔化凝固的区域称为焊缝,它由熔化的母材和填充金属组成。
而焊接时基体金属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
熔合区是焊接接头中焊缝金属与热影响区的交界处,熔合区一彀很窄,宽度为0.1~0.4mm。
(3)影响焊接接头性能的因素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工艺2、减少焊接应力常采用的措施有哪些?(1)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2)焊前预热(3)加热“减应区”(4)焊后热处理3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消除焊接变形常用的措施有哪些?(1)焊接变形1)收缩变形2)角变形3)弯曲变形4)波浪形变形5)扭曲变形(2)措施1)合理设计焊接构件2)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①反变形法②加裕量法③刚性夹持法④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⑤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4、为什么要对焊接冶金过程进行保护?采用的保护技术措施有哪些?焊接冶金过程特点:电弧焊时,被熔化的金属、熔渣、气体三者之间进行着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如金属的氧化与还原,气体的溶解与析出,杂质的去除等。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焊接
热影响区,亦称近缝区,
热影响区
熔合区
过热区 正火区
受到 不同规范的
热处理
部分 相变区
组织 性能最差
比淬火组织 脆性还大
正火处理 晶粒细化
晶粒大小 不均匀
熔合区
❖又称半熔化区,是焊 缝与母材的交界区,
❖加热温度:1490~1530℃ ❖组织:未熔化但因过热
而长大的粗晶组 织和 部分新结 晶的 铸态组织,
空气中的氧、氮; 空气中的水汽; 工件表面的锈、油和水
焊缝中气体含量增多, 产生气孔等缺陷,降低 焊缝的性能。
2 熔池体积小,冷却速度快,导致化学成分不均匀,易形 成气孔、夹渣等缺陷,甚至产生裂纹,
为保证焊缝的质量,焊接过程中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减少有害元素进入熔池 在焊接过程中对熔化金属进行保护,使之与空气隔开,如: 采用焊条药皮、埋弧焊焊剂、气体保护焊的保护
❖正火区:紧靠着过热区; ❖加热温度:850~1100℃ AC1至AC3以上100-200℃ ❖组织:加热时金属发生重结
晶,冷却后得到均匀 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 体组织 近似于正火 组织 ,
❖特点:宽度约1.2~4.0mm,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焊接热影响区:部分相变区
❖加热温度: AC1~AC3之
间 ❖组织:
❖特点:该区很窄,组织不均匀,强度下降,塑性很 差,是产生裂纹及局部脆断的发源地,
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区
❖紧靠熔合区;
❖加热温度: 1100℃~1490℃
1100℃~固相线
❖组织: 粗大的过热组织,
❖特点:宽度为1~3mm,塑性和韧性下降, 焊接刚度大的结构时,该区易产生裂纹,
焊接热影响区:正火区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控制
• 焊接接头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部分组成、熔池金属在经历了一系列化学冶金反应后,随着热源远离温 度迅速下降,凝固后成为牢固的焊缝,并在继续冷却中发生固态相变。熔合区和热影响区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也将 发生不同的组织变化,很多焊接缺陷,如气孔、夹杂物、裂纹等都是在上述这些过程中产生,因此,了解接头组织与 性能变化的规律,对于控制焊接质量、防止焊接缺陷有重要的意义。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 • • • •
3.1.3焊缝金属的固态相变 1、熔池结晶组织与焊缝固相转变组织的关系 (1)焊缝结晶的一次组织和二次组织 熔池凝固后得到的组织通常叫做一次组织,大多数钢高温奥氏体.在凝固后的继续冷却 过程中,高温奥氏体还要发生固态相变,又称为二次结晶,得到的组织称为二次组织。 焊缝经过固态相变得到的二次组织即为室温组织。二次组织是在一次组织的基础上转 变而成,对焊缝金属的性能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焊缝一次组织对二次组织的影响 焊缝金属经历了从液态冷到室温的全过程,其二次组织是在快冷的条件下所形成的逸 出结晶组织的基础上在连续冷却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焊缝的最终组织不仅与γ→α 转变有关,而且与凝固过程有关。焊缝在不平衡条件下得到的一次组织,直接影响继 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的分解过程及分解产物。 1)焊缝一次组织组织粗大,影响焊缝对二次组织的晶粒度的大小,同时为产生魏氏 体创造了前提。 2)焊缝的偏析在熔池一次结晶时产生,对二次组织和性能产生影响。 2、焊缝金属固相转变 焊缝金属的固态相变遵循一般钢铁固态相变的基本规律。一般情况下,相变形式 取决于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与连续冷却过程的冷却速度。 1低碳钢焊缝的固态相变 材料极缓慢的冷却条件下,由铁碳合金状态图可知,在平衡状态下低碳钢的低碳钢其 中铁索体约占82%,珠光体约占18% ,其硬度约为83 HB。 (1)焊缝的固态相变过程 熔池凝固后,全部变成A,继续冷却,冷至Ac3线A→A+F至Ac1线,剩余的A→P低碳钢 焊缝金属二次结晶结束时,其组织为F+ P。
焊缝接头组织的金相观察与分析
焊缝接头组织的金相观察分析一、实验目的1、认识焊缝区和热影响区各区段的组织特征。
2、了解焊缝金相检验方法和焊接接头的形成过程3、掌握焊接组织对性能的影响二、实验原理焊接是工业生产中用来连接金属材料的重要加工方法。
根据工艺特点不同,焊接方法又分为许多种,其中熔化焊应用得最广泛。
熔化焊的实质就是利用能量高度集中的热源,将被焊金属和填充材料快速熔化,热后冷却结晶而形成牢固接头。
由于熔化焊过程的这一特点,不仅焊缝区的金属组织与母材组织不一样,而且靠近焊缝区的母材组织也要发生变化。
这部分靠近焊缝且组织发生了变化的金属称为热影响区。
热影响区内,和焊缝距离不一样的金属由于在焊接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和冷却速度不一样,相当于经受了不同规范的热处理,因而最终组织也不一样。
根据组织和性能区别,焊接接头分为焊接区和焊接影响区。
焊缝区,是熔池泠凝后为铸态组织,在冷却过程中,液态金属自熔合区向焊缝的中心方向结晶形成的柱状晶组织,焊缝金属的性能一般不低于母材性能,但易产生裂纹。
以低碳钢为例,根据热影响区内各区段在焊接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范围,依次分为熔合区(固相线一液相线),过热区(1100℃——固相线);完全正火区(AC3——1100℃);不完全旺火区(AC1~AC3)。
对易淬火钢而言,还会出现淬火组织。
热影响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1)熔合区即融合线附近焊缝金属到基体金属的过渡部分,温度处在固相线附近与液相线之间,金属处于局部熔化状肪,晶粒十分粗大,化学成分和组织极不均匀,冷却后的组织为过热组织,呈典型的魏氏组织。
这段区域很窄(0.1-1mm),金相观察实际上很难明显的区分出来,但该区对于焊接接头的强度、塑性都有很大影响,往往熔合线附近是裂纹和脆断的发源地。
(2)过热区(粗晶粒区)加热温度范围Tks-Tm(Tks为开始晶粒急剧长大温度,Tm 为熔点),当加热至1100℃以上至熔点,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尤其在1300℃以上,奥氏体晶粒急剧粗化,焊后空冷条件下呈粗大的魏氏组织,塑性、韧性降低,使接头处易出现裂纹。
刘会杰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焊接冶金-重点
3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 (1)HAZ性能分布
*力学性能
易淬火钢 --HAZ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3 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 (2)HAZ的脆化 易淬火钢
--韧性分布
HAZ脆化:HAZ脆性升高或韧 性降低的现象。 低合金高强钢的脆化现象: 粗晶脆化 组织脆化(片状马氏体脆化、 M-A组元脆化) 时效脆化(热应变时效脆化/蓝 脆、相析出时效脆化)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二、焊接热影响区 1、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特点 (1)焊接加热过程的组织转变特点 *组织转变向高温推移; *奥氏体均质化程度降低、部分晶粒严重长大。 (2)焊接冷却过程的组织转变特点 *组织转变向低温推移、可形成非平衡组织 ; *马氏体转变临界冷速发生变化。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胞状结晶:晶粒内部形 成了相互平行的胞状亚晶 的结晶方式。 温度梯度较大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胞状树枝结晶:胞状 亚晶主干上长出短小的 二次分枝的结晶方式。 温度梯度稍大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树枝状结晶:树枝亚晶主 干上长出很多二次横枝, 或三次横枝的结晶方式。 温度梯度较小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低碳钢焊缝: 魏氏组织:过热低碳钢焊缝, 铁素体在原奥氏体晶界呈网 状析出,或从原奥氏体晶粒 内部沿一定方向呈长短不一 的针状或片条状析出,锲入 珠光体晶粒。 塑性和韧性很差,易在粗晶 奥氏体内形成。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低合金钢焊缝: 可形成铁素体F、 珠光体P、贝氏 体B及马氏体M
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四、 熔合区 熔合区:介于焊缝与热影响 区间窄小的过渡区,由部分 熔化的母材和部分未熔化的 母材所组成。 主要特征:几何尺寸小、成 分不均匀、空位密度高、残 余应力大、晶界液化严重 性能:热裂纹、冷裂纹及脆 性相的发源地,焊接接头的 最薄弱环节。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课件
搅拌摩擦焊是一种新型的固相焊接技术,具有低热输入、低变形、 无裂纹等优点,适用于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材料的焊接。
电子束焊接
电子束焊接具有高能量密度、深穿透、高精度等优点,适用于难熔金 属、复合材料等特殊材料的焊接。
高性能焊接接头的设计与制备
1 2
材料选择与匹配
根据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母材和 填充材料,以提高焊接接头的性能。
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研究,测试焊接接头的 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疲劳性 能等,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THANKS。
04
环境因素对耐腐蚀性的 影响:如温度、湿度、 氧气浓度等。
04
焊接接头的影响因素
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
焊接电流
电流大小影响熔深和焊接速度。电流过大可能导致热影响 区扩大,焊接变形增大;电流过小则可能造成未熔合、未 焊透等缺陷。
电弧电压
电弧电压主要影响焊缝的宽度和余高。电压过高可能导致 焊缝宽而低,反之则窄而高。
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检测
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检测焊接接头 内部的缺陷和异常。
射线检测
通过X射线或γ射线的穿透和成像,检测焊接接头 内部的缺陷和异常。
磁粉检测
利用磁粉在磁场中的吸附特性,检测焊接接头表 面的裂纹和缺陷。
焊接接头的质量评估与改进
质量评估
根据无损检测和力学性能试验的结果,对焊接接头质量进行评估 ,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
焊接工艺优化
通过调整焊接参数,如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 ,优化焊接工艺,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
3
热处理与后处理
适当的热处理和后处理可以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 和性能,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焊接接头的组织
焊接接头的组织一、实验目的1.掌握焊接接头各区域典型的金相组织。
2.熟悉焊接接头各区域的性能变化。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金相显微镜。
2.焊接试样。
3.预磨机4.抛光机 三、实验原理熔化焊是局部加热的过程,焊缝及其附近的母材都经历一个加热和冷却的过程。
焊接热过程将引起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变化,从而影响焊接质量。
焊接接头组织由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两部分组成。
现以低碳钢为例,根据焊缝横截面的温度分布曲线,结合铁碳合金相图,对焊接接头各部分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加以说明,见图13-1。
1.焊缝金属焊缝区的金属在焊接时处于完全熔化状态,它的结晶是从熔池底壁上许多未熔化的晶粒开始的。
因结晶时各个方向冷却速度不同,垂直于熔合线方向冷却速度最大,所以晶粒由垂直于熔合线向焙池中心生长,最终呈柱状晶,如图13-2所示。
熔池中心最后结晶,聚集了等轴状低熔点合金和夹杂物,并可能在此处形成裂纹。
焊缝金属结晶后,其成分是填充材料与熔化母材混合后的平均成分。
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若发生相变,则上述组织均要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
对低碳钢来说,焊缝组织大部分是柱状的铁素体加少量的珠光体。
2.热影响区热影响区是指焊缝两侧因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按受热影响的大小,热影响区可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1)熔合区熔合区是焊缝和基体金属的交界区,相当于加热到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的区域。
由于该区域温度高,基体金属部分熔化,所以也称为“半熔化区”。
熔化的金属凝固成铸态组织,未熔化金属因温度过高而长大成粗晶粒。
此区域在显微镜下一般为2~3个晶粒图13-1 低碳钢焊接接头组织变化示意图 1-熔合区;2-过热区;3-正火区;4-部分相变区的宽度,有时难以辩认。
该区城虽然很窄,但强度、塑性和韧性都下降;同时此处接头断面变化.将引起应力集中,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焊接接头的性能。
2)过热区过热区是热影响区中最高加热温度在1100℃以上至固相线温度区间的区域.该区域在焊接时.由于加热温度高,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形成过热组织,所以也称为“粗晶区”。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metallurgical structure of the weld joint )1.焊接接头的组成及区域特征典型的对接焊接接头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焊缝( weld )焊缝金属的结晶凝固冷却方式主要依靠母材金属热传导,所以液态金属结晶很自然呈柱状晶成长,且成长方向垂直于焊接熔池壁,最终汇交于熔池中部形成八字形柱状树枝晶结晶形式。
(2)熔合区( fusion zone )指焊缝与母材交接的过渡区,即熔合线处微观显示的母材半熔化区。
在焊接时,液态的焊缝金属与固态母材金属的交界面,便形成了熔合线(fusion line),即接头横截面上宏观腐蚀所显示的焊缝轮廓线。
以大多数(低碳)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为例:熔合区的温度处于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
焊缝与母材产生不规则结合,形成了参差不齐的分界面。
该区晶粒十分粗大,化学成分和组织极不均匀,冷却后为过热组织。
区域很窄,金相观察难以区分,但对接头强度和韧性却有很大影响,常是产生裂纹和脆性破坏的发源地。
(3)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在焊接和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的区域。
焊接是一个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的过程,距焊缝不同距离的点上经历着不同的焊接热循环,这些点实质上都受到一次特殊的热处理。
和一般金属热处理一样,每个点都引起不同的组织转变,于是就形成了在组织和性能上不均匀的焊接热影响区。
在这个区中,有些部位的组织和性能可能是优于也可能劣于母材焊前的组织性能。
显然,劣于母材的部位便成为焊接接头中最薄弱环节。
决定热影响区的分区及特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1母材的冶金特征母材金属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是否存在固相转变;有固相转变的材料是纯金属、单相合金或多相合金;是否是同素异构转变;是否是扩散型的相变。
例如,焊接无固相转变的金属,在热影响区上主要出现的是晶粒粗大现象,有时也有再结晶现象。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实验注意事项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实验注意事项《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实验注意事项》
嘿呀,说起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实验,那可真是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呢!
有一次我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啊,就差点出了岔子。
我呀,一到实验室就兴奋得不行,着急忙慌地就开始准备了。
结果呢,我连焊接接头都没好好处理,上面还有些脏东西呢,就直接拿去观察了。
等我在显微镜下一看,哎呀,那画面简直是乱七八糟的,啥都看不清。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哎呀,我太粗心大意啦!
所以啊,做这个实验,首先就得把焊接接头清理得干干净净的,可不能像我那次一样马虎。
然后呢,在制备样本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别一不小心就把样本给弄坏了。
还有啊,在使用显微镜的时候,要慢慢调节焦距,别一下子就调得乱七八糟的。
另外呀,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耐心,不能着急。
就像我那次,心太急了,结果啥都没做好。
要一步一步来,稳稳当当的。
还有就是要注意安全哦,那些化学试剂啥的可不能乱碰。
总之呢,做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实验,一定要细心、耐心、注意安全。
可别像我那次一样犯傻啦!哈哈,希望大家都能顺利做好实验呀!。
第三章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1.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特点
由于热影响区受热的瞬时性,即升温速度快、高温停留时 间短及冷却速度很快,使得扩散有关的过程都难以进行,进而 影响到组织庄边的过程及其进行的程度,由此出现了与等温过 程和热处理过程的组织转变明显不同的特点。
• 1.焊接加热过程的组织转变特点
(1) 组织转变向高温推移 由于焊接加热速度快,导致钢铁材料的相变温度Ac1和Ac3升高。 这就是说,焊接过程中的组织转变不同于平衡状态的组织转变,转 变过程已向高温推移。 焊接加热过程中组织转变向高温推移是由奥氏体化过程的性质 决定的。由铁素体或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是扩散重结晶过程, 需要有孕育期。在快速加热的条件下,来不及完成扩散过程所需的 孕育期,势必造成相变温度的提高。当钢中含有了碳化物形成元素 时,由于它们的扩散速度慢,而且本身还阻止碳的扩散,因而明显 减慢了奥氏体化的过程,促使转变温度升的更高。
硬度 HV
(1)最高硬度
图 3-33 所出了易淬 火和不易淬火两类钢 种焊接热影响区的硬 度分布情况。从右图 可以看出,无论是易 淬火钢和不易淬火钢, 其焊接热影响区的硬 度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而且在熔合线附近的 过热区中出现了比母 材还高的最高硬度 Hmax ,这正是过热区 发生淬硬及晶粒严重 粗化造成的结果。
一般而言,对组织其主要作用的冷
却时间是从某一特定温度冷却到另一种 特定温度所经历的时间。对于低合金钢 来说,这个特定的冷却时间往往选定相 变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即从800 ℃ 冷却到500 ℃所经历的时间t8/5。采用解 析和作图方法可确定t8/5 与焊接参数的 关系。
图3-27给出了焊条电弧焊是t8/5 与工 艺参数关系的线算图, 可以确定给定的 焊接工艺参数下的t8/5 ,也可以按照t8/5 的要求来确定所需的焊接工艺参数。 例
熔焊原理: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熔焊原理: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层状偏析的存在,说明焊缝的凝固速度在作周期性变化,但造成这种变化的 原因,目前尚未完全认识清楚。层状偏析对焊缝质量的影响目前研究的也不够充 分。现已发现,层状偏析不仅可能使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不均匀,有时还会沿层 状线产生裂纹或气孔等缺陷。
三、焊缝金属的固态相变 熔池凝固后得到的组织通常叫做一次组织,对大多数钢来说是高温奥氏体。 在凝固后的继续冷却过程中,高温奥氏体还要发生固态相变,又称为二次结晶, 得到的组织称为二次组织。焊缝经过固态相变得到的二次组织即为室温组织。二 次组织是在一次组织的基础上转变而成,二者承前启后,对焊缝金属的性能都有 着决定性的作用。 1.低碳钢焊缝的固态相变 低碳钢焊缝的二次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十少量的珠光体,这是因为其含碳量很 低所致。一般情况下,铁素体首先沿原奥氏体柱状晶晶界析出,可以勾画出凝固 组织的轮廓。当焊缝在高温停留时间较长而冷速又较高时,铁索体也可从奥氏体 晶粒内部沿一定方向析出,以长短不一的针状或片状直接插入珠光体晶粒之中, 而形成所谓魏式组织。而在冷却速度特别大时,低碳钢焊缝中也可能出现马氏体 组织。
熔焊原理: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1.焊缝金属的变质处理 液体金属中加人少量合金元素使结晶过程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使晶粒细化的方 法叫做变质处理。 2.振动结晶 振动结晶是通过不同途径使熔池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打乱柱状晶的方向并 对熔池产生强烈的搅拌作用,从而使晶粒细化并促进气体排出。常用的振动方法 有机械振动、超声振动和电磁振动等。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焊接熔池和焊缝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结晶形态,焊缝的相变组织及焊缝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焊接热影响区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特点、组织特性及性能。
★熔合区熔合区的边界,熔合区的形成机理,熔合区的特征焊接熔池:由熔化的局部母材和填加材料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区域。
焊缝:熔池凝固后所形成的固态区域。
焊缝组织性能不仅取决于焊缝的相变行为,而且受到焊接熔池结晶行为的直接影响。
一.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1) 熔池体积小、冷却速度大局部加热,熔池体积小;熔池被很大体积的母材包围,界面导热很好,熔池冷速很快。
碳当量高的钢种焊接时,易产生淬硬组织,甚至产生冷裂纹。
(2) 熔池过热、温度梯度大焊接加热速度快,熔池金属处于过热状态;熔池体积小,温度高,熔池边界的温度梯度很大。
非自发晶核质点显著减少,柱状晶得到显著发展。
(3) 熔池在动态下结晶熔池结晶和母材熔化同时进行,焊接区内各种力交互作用,使正在结晶中的熔池受到激烈的搅拌。
有利于气体的排除、夹杂物的浮出以及焊缝的致密化。
2. 联生结晶和竞争成长(1) 联生结晶焊接熔池结晶一般是从熔池边界开始,即在半熔化的母材晶粒表面上开始并长大。
结晶取向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取向相同,初始晶粒尺寸等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尺寸。
结晶取向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取向相同,初始晶粒尺寸等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尺寸。
(2) 竞争成长晶粒在不同方向上的成长趋势不同,只有最优结晶取向与温度梯度最大的方向(即散热最快的方向,亦即熔池边界的垂直方向)相一致的晶粒才有可能持续成长,并一直长到熔池中心;反之,只能长到一定尺寸而中止每个晶粒都是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的,只有竞争优势明显的晶粒才能得到不断的成长,而竞争优势较弱的晶粒将在成长的中途夭折。
3. 结晶速度和方向动态变化(1) 结晶速度的表达式设任意晶粒主轴、任意点的结晶等温面法线方向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为a,晶粒成长方向与焊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在dt时间内熔池边界的结晶等温面从t时刻的位臵移到t+dt时刻的位臵。
第三章 焊接熔池和焊缝
焊接熔池和焊缝
主要内容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 焊接熔池的结晶形态
焊 接 冶 金
焊缝相变组织
焊缝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焊接熔池和焊缝 —— 焊缝相变组织
低碳钢焊缝的相变组织
铁素体和珠光体
焊缝具有较低的含碳量,相变后由铁素体和少量的珠光体组成,铁素 体在原奥氏体边界析出,其晶粒十分粗大,不同冷速晶粒尺寸不同。冷速 越快,珠光体越多,组织细化,显微硬度增高。多层焊或焊后热处理可破 坏柱状晶,得到细小的铁素体和少量容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 焊接熔池的结晶形态
焊 接 冶 金
焊缝相变组织
焊缝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焊接熔池和焊缝 ——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
同铸造凝固一样,熔池的结晶过程也是晶核的形成和长大过程, 由于凝固条件的巨大差异,使焊接熔池的结晶过程表现出非平衡结 晶、联生结晶和竞争成长以及成长速度动态变化的特征
的周期性波动。
焊接熔池和焊缝
主要内容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 焊接熔池的结晶形态
焊 接 冶 金
焊缝相变组织
焊缝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焊接熔池和焊缝 —— 焊接熔池的结晶形态
熔池结晶形成的固态焊缝中主要存在两种晶粒,柱状晶粒和少量 的等轴晶粒。柱状晶粒是通过平面结晶,胞状结晶,胞状树枝结晶 或树状结晶所形成。等轴晶粒是通过树枝状结晶形成的。
焊接熔池和焊缝 ——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
速度和方向动态变化
结晶速度的表达式
设任意晶粒主轴、任意点的结晶等温面 法线方向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为a, 晶粒成长 方向与焊接方向直接的夹角为b, 在dt时间内, 熔池边界的结晶等温面从t时刻的位置一段 到t+dt时刻的位置,晶粒成长速度为R,焊 接速度为v,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metallurgical structure of the weld joint )1.焊接接头的组成及区域特征典型的对接焊接接头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焊缝( weld )焊缝金属的结晶凝固冷却方式主要依靠母材金属热传导,所以液态金属结晶很自然呈柱状晶成长,且成长方向垂直于焊接熔池壁,最终汇交于熔池中部形成八字形柱状树枝晶结晶形式。
(2)熔合区( fusion zone )指焊缝与母材交接的过渡区,即熔合线处微观显示的母材半熔化区。
在焊接时,液态的焊缝金属与固态母材金属的交界面,便形成了熔合线(fusion line),即接头横截面上宏观腐蚀所显示的焊缝轮廓线。
以大多数(低碳)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为例:熔合区的温度处于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
焊缝与母材产生不规则结合,形成了参差不齐的分界面。
该区晶粒十分粗大,化学成分和组织极不均匀,冷却后为过热组织。
区域很窄,金相观察难以区分,但对接头强度和韧性却有很大影响,常是产生裂纹和脆性破坏的发源地。
(3)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在焊接和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的区域。
焊接是一个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的过程,距焊缝不同距离的点上经历着不同的焊接热循环,这些点实质上都受到一次特殊的热处理。
和一般金属热处理一样,每个点都引起不同的组织转变,于是就形成了在组织和性能上不均匀的焊接热影响区。
在这个区中,有些部位的组织和性能可能是优于也可能劣于母材焊前的组织性能。
显然,劣于母材的部位便成为焊接接头中最薄弱环节。
决定热影响区的分区及特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1母材的冶金特征母材金属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是否存在固相转变;有固相转变的材料是纯金属、单相合金或多相合金;是否是同素异构转变;是否是扩散型的相变。
例如,焊接无固相转变的金属,在热影响区上主要出现的是晶粒粗大现象,有时也有再结晶现象。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G/R
30
2.焊缝中的结晶组织
(1)结晶组织的分布 熔池中成分过冷的分布在 焊缝的不同部位是不同的,将会出现不同的结 晶形态。Y↑, G↓、R ↑,过冷度↑
31
32
33
(2)焊接条件对结晶组织的影响
1) 溶质浓度影响 纯AL 99 .99%焊缝熔合线附近为平面晶, 中心为胞状晶。若纯AL99.6%,焊缝出现胞 状晶,中心为等轴晶 2) 焊接规范的影响 焊接速度过大时,焊缝中心出现等轴晶, 低速时,焊缝中心有胞状树枝晶。焊接电流 大时,出现粗大的树枝晶。
60
2)、片状M
C≥0.4% 马氏体片不相互平行,初始形成的M 片较大,往往贯穿A晶粒。 透射电镜观察,片M存在许多细小平 行的带纹-孪晶带,硬度高、脆,容 易产生冷裂纹。
61
62
20μ
15μ
(a)
(b)
马氏体的显微组织 (a)板条状马氏体; (b)片状马氏体
63
3)、马氏体的强化和韧性
固溶强化,相变强化,时效强化 片状马氏体晶格畸变大,高密 度的显微裂纹,韧性差。
42
43
3)针状铁素体(AF)
生于500℃附近,出现于原奥氏体晶内的有方 向性的细小铁素体.宽约2μm左右,长宽比多 在3:1以至10:1的范围内。针状铁素体可能是 以氧化物或氮化物(如TiO或TiN)为基点,呈放 射状生长,相邻AF间的方位差为大倾角,其 间隙存在有渗碳体或马氏体,多半是M-A组 元,决定于合金化程度。针状铁素体晶内位 错密度较高,为先共析铁素体的2倍左右。位 错之间也互相缠结,分布也不均匀,但又不 同于经受剧烈塑性形变后出现的位错形态。
58
粒状贝氏体
59
(4) 马氏体转变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实验注意事项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实验注意事项
嘿,咱今天来聊聊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实验那些得特别注意的事儿啊。
做这个实验,首先得把样品准备好,可别小瞧这一步,样品要是没处理好,后面啥都白搭。
得把焊接接头切得平平整整的,不能有啥坑坑洼洼的地方。
然后就是打磨了,打磨得细致点儿,可别马虎,不然到时候看金相组织不清楚,你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接着就是腐蚀啦,这可是关键的一步。
腐蚀液的浓度得掌握好,时间也得掐准,不然不是腐蚀得不够,就是过头了,那可就麻烦啦。
还有啊,在操作过程中,得小心别把腐蚀液弄得到处都是,那玩意儿可不好清理。
观察的时候也得仔细,眼睛瞪大了看,别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选好合适的放大倍数,把金相组织看个清楚明白。
总之,做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实验,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这就是我的看法,大家可得记住咯!。
焊接接头组织常用的方法
焊接接头组织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焊接接头组织检测方法有如下几种:
1、金相检测法:通过对焊接接头组织进行金相试验,可以观察到金相组织图像中是否有缺陷、裂纹、气孔等缺陷。
2、放射性检测法:使用射线、γ射线或中子、β射线等方法,对焊接接头组织进行检测,以发现焊缝内的未渗透、气孔、裂缝等缺陷。
3、超声波检测法:通过超声波检测仪器,对焊接接头组织进行扫描,检测焊缝表面和内部是否有隐蔽裂纹、气孔和夹渣等缺陷。
4、磁粉检测法:使用磁性粉末覆盖焊接接头表面,然后在亮光下进行检测,以发现焊缝上的裂纹和气孔等缺陷。
5、液体渗透检测法:将液体渗透剂涂抹在焊接区域上,经过适当的作用时间后,用清水或清洁剂冲洗干净,然后在底片上观察是否有渗透剂残留的情况,以发现焊缝中的裂纹、夹渣、未渗透等缺陷。
这些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以便达到检测的准确和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接头的组织一、实验目的1.掌握焊接接头各区域典型的金相组织。
2.熟悉焊接接头各区域的性能变化。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金相显微镜。
2.焊接试样。
3.预磨机4.抛光机 三、实验原理熔化焊是局部加热的过程,焊缝及其附近的母材都经历一个加热和冷却的过程。
焊接热过程将引起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变化,从而影响焊接质量。
焊接接头组织由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两部分组成。
现以低碳钢为例,根据焊缝横截面的温度分布曲线,结合铁碳合金相图,对焊接接头各部分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加以说明,见图13-1。
1.焊缝金属焊缝区的金属在焊接时处于完全熔化状态,它的结晶是从熔池底壁上许多未熔化的晶粒开始的。
因结晶时各个方向冷却速度不同,垂直于熔合线方向冷却速度最大,所以晶粒由垂直于熔合线向焙池中心生长,最终呈柱状晶,如图13-2所示。
熔池中心最后结晶,聚集了等轴状低熔点合金和夹杂物,并可能在此处形成裂纹。
焊缝金属结晶后,其成分是填充材料与熔化母材混合后的平均成分。
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若发生相变,则上述组织均要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
对低碳钢来说,焊缝组织大部分是柱状的铁素体加少量的珠光体。
2.热影响区热影响区是指焊缝两侧因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按受热影响的大小,热影响区可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1)熔合区熔合区是焊缝和基体金属的交界区,相当于加热到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的区域。
由于该区域温度高,基体金属部分熔化,所以也称为“半熔化区”。
熔化的金属凝固成铸态组织,未熔化金属因温度过高而长大成粗晶粒。
此区域在显微镜下一般为2~3个晶粒图13-1 低碳钢焊接接头组织变化示意图 1-熔合区;2-过热区;3-正火区;4-部分相变区的宽度,有时难以辩认。
该区城虽然很窄,但强度、塑性和韧性都下降;同时此处接头断面变化.将引起应力集中,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焊接接头的性能。
2)过热区过热区是热影响区中最高加热温度在1100℃以上至固相线温度区间的区域.该区域在焊接时.由于加热温度高,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形成过热组织,所以也称为“粗晶区”。
冷却以后形成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在有些情况下还形成魏氏组织(如图13-3所示),使该区域的塑性和韧性大大降低。
所以过热区是热影响区中力学性能最差的部位。
3)正火区正火区是指热影响区中加热温度在Ac3到1100℃之间的区间。
该区温度虽较高,但加热时间较短,晶粒不容易长大。
焊后空冷,金属将发生重结晶,得到晶粒较细小的正火组织,即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如图13-4所示。
所以该区称为正火区.也称为细晶区或相变重结晶区。
该区的组织比退火(或轧制)状态的母材组织细小,其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4)部分相变区部分相变区是指热影内区中加热温度在Ac1至Ac3之间的区域。
焊接加热时,由于时间较短,该区只有部分铁素体溶人奥氏体。
而未溶的铁素体则晶粒长大,变成粗大的铁素体组织。
焊后空冷,该区域得到由经过重结晶的细小铁索体和珠光体与未经重结晶的粗大铁素体组成的不均匀组织,如图13-5所示。
所以该区也称为不完全重结晶区。
该区域由于组织不均匀.力学性能稍差。
图13-2 柱状晶组织图13-3 过热区粗大魏氏组织图13-4 正火区组织图13-5 部分相变区组织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制备焊接接头的金相试样(展开实验过程)2.用金相显微镜低倍观察焊接接头区全貌,注意区分焊缝区及热影响区。
换用高倍进行分区观察。
3.绘出焊接接头各区域组织示意图。
冲压模具的结构分析和拆装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冲压模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了解冲压模具上主要零件的用途及相互间的关系3.掌握正确拆装冲压模具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1.冲压模具若干副。
2.拆装用工具(扳手、旋具等)。
三、实验原理冲压模具是板料冲压生产中主要的工艺装备。
模具的结构与技术性能对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和工人的操作安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冲压模具根据其工艺用途有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翻边模等,按工序组合的程度则可分为简单模、连续模和复合模。
1.冲压模具的基本型式1)简单模在压力机的—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工序的模具、称为简单模,也称单工序模。
2)连续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模具的不同部位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这种模具称为连续模。
3)复合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位置完成二道以上工序的模具称复合模。
2.冲压模具的主要零件通常分为如下五个部分:1) 工作零件冲模的工作零件是凸模和凹模。
在复合模中还有凸凹模。
它们成对互相配合.完成对坯料的成型。
它们的形状、尺寸精度、固定方法及材质处理等决定着冲模的性能、模具成本及使用寿命2) 辅助装置用于协助凸模、凹模完成工艺成型必不可少的装置。
如材料送进的定向定位装置、废料排除装置、卸料退件装置、压料抬料装置等。
它们的结构形式对工件质量、操作安全、生产效率等都至关重要。
3) 导向装置用于保证上模、下模推确合模的装置。
要求工作可靠,导向精度好.有一定互换性。
导向装置目前已基本标准化.并有商品供应。
4) 支承零件指上模架和下模架。
凸模、凹模和其它所有的零件安装在其上组成一个模具整体。
它们与压力机连接.传递并承受着工作压力。
5) 紧固零件如螺钉、销钉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打开上、下模,认真观察模具结构,并拟定拆装方案。
2.按所拟拆装方案拆卸模具。
3.对照实物面出模具装配草图,标出各零件的名称。
4.分析各零件的作用和结构特点、设计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5.观察完毕将模具各零件擦拭干净、涂上机油,按正确装配顺序装配好。
6.检查装配正确与否,整理清点拆装用工具。
五、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及材料。
3.简述实验原理。
4.绘制模具的装配简图并标注主要零件。
5.分析模具的结构特点,详细说明模具的工作过程,并可提出对该模具的改进方案。
车刀几何角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车刀测角仪测量车刀的主要几何角度。
2.加深对切削平面、基面、正交平面三个辅助平面概念和车刀的几何角度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车刀测角仪。
2.车刀若干把。
三、实验原理刀具几何角度是刀具切削部分的重要几何参数,它的大小对切削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车刀切削部分有如下主要角度:1)前角o γ 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通常o γ=-5o ~25o 。
2)后角o α 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通常为6o ~12o 。
3)主偏角r κ 主切削刃在基面上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一般在30o ~90o 范围内选取。
4)副偏角rκ' 副切削刃在基面上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一般取5o ~10o 。
5)刃倾角s λ 主切削刃与基面的夹角。
粗加工时选取负值,精加工时选取正值。
车刀测角仪的结构如图5-1所示。
在车刀测角仪上可以测量出车刀的各主要几何角度值。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主偏角rκ将车刀平放在平台8上,使车刀侧面紧贴活动尺9侧面上,转动平台8,使主切削刃和D面贴合。
观察基线板所指的刻度,此度数即为该车刀的主偏角的度数值。
2.测刃倾角sλ将车刀平放在平台8上,使车刀侧面紧贴活动尺9侧面上,转动平台8,使主切削刃在A面的正下方(这时A面可以视为基面,它和主切削刃的夹角即为刃倾角)。
偏转大指针,使A面和主切削刃紧贴,这时大指针所指的刻度即为该车刀的刃倾角的度数。
3.测前角oγ将车刀平放在平台8上,使车刀侧面紧贴活动尺9侧面上,将主切削刃放在测量平面A的下方。
转动平台使主切削刃和D面垂直(这时A面可以视为基面),旋转螺母4使A面下降至主切削刃上。
这时大指针所指的度数即为前角的度数。
4.测后角oα将车刀平放在平台8上,使车刀侧面紧贴活动尺9侧面上,将主切削刃贴在C面上,(这时可以视C面为切削平面,它和车刀后面的夹角即为后角)。
偏转大指针,使C面和车刀后面紧贴,这时大指针所偏转的度数即为该车刀的后角的度数。
5.测副偏角rκ'将车刀平放在平台8上,使车刀侧面紧贴活动尺9侧面上,转动平台8,使副切削刃和D面贴合。
观察基线板所指的刻度,此度数即为该车刀的副偏角的度数值。
6.换一把车刀,重复上述步骤。
五、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及材料。
3.简述实验原理。
4.记录测量结果。
几何角度刀具名称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图5-1 车刀测角仪的结构简图1-小扇形刻度板;2-小指针;3-旋钮;4-螺母;5-立柱;6-底盘;7-基线板;8-平台;9-活动尺;10-大指针;11-大扇形刻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