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长度单位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统一长度单位,包括厘米和米。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能够准确地读取长度值。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米等于100厘米。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准确地读取长度值。

2.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长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比较物体的大小、计算物体的长度等。

教学难点:1. 学生在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尺子。

2. 学生在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时,可能会出现混淆的情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尺子:每个学生一把,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2. 长度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用于教师示范和辅助学生测量。

3. 物体样本: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用于学生进行测量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和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示范: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通过示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尺子。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4. 换算练习: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5. 应用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长度知识进行解决,例如比较物体的大小、计算物体的长度等。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2. 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3. 教学目标:熟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应用长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尺子,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5. 教具学具准备:尺子、长度测量工具、物体样本6.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与示范、实践操作、换算练习、应用练习作业设计:1. 测量练习:让学生回家后使用尺子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难点】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 【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比长短”的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数学知识。

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以及重要性。

首先了解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引出由于每个人身体部分的长短不同,从而会导致测量同一物体,产生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编排注重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观念,并且对着两个长度单位的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理论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1厘米和1米长度,从而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对比两个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2. 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3. 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2.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难点:1.从生活中建立1厘米和1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四)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用不同的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并且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年级上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二年级上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1米有10个10厘米,就是100厘米
1米=100厘米
试一试
约( 4)米( 1)米( 3)5厘米源自想一想小红小军
小刚
90厘米
1米20厘米
三位小小刚朋的友身比高身是高大,于小90军厘最米高,,小小于红1米最2矮0,厘米。 小比刚如的:身“高91可厘能米是”(“92厘)米厘”米“。1米2厘米”……
做 一做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 长度大约是1米。
我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 大约是1米。
再去我们身边找一找,看看有 没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用米尺量一量。
1米
1厘米
米和厘米之间 有什么关系?
1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继续数: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1,米1=001。00厘米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2,3,4,5,6,7,8,9, 10。这是10厘米。
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 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 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选择一种一样物品,量一量数学书的长 量好说给同桌听一听
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物体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仔细观察
1 厘米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请 找你 到田在 我食图字生 们指钉格活 身的的的中 边宽长宽认 更度度度真 多大大大观 的约约约察长是是是,度1厘11看大厘厘米谁约米米。是能。。 1厘米的物体。
1米= (100)厘米
100厘米= ( 1 ) 米
5米= ( 500)厘米
200厘米= ( 2 )米
考眼力
缠在瓶子上的绳 子哪根长些?
两条相邻长刻度线之间 的距离都是1厘米。

小学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Nhomakorabea板书设计
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就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为了得到同样的测量结果,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使用同样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我们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这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
学生学情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小学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统一长度单位》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数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2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例1,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可以用什么办法?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1例2例3。

【学习目标】1.通过举例子、量一量等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通过直观的学具操作,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习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认识厘米,会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昨天晚上的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板书:长度)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长度有关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如果让你测量一个物体有多长,你准备怎样量?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尺子,那时候他们怎样测量长度呢?那时候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古埃及人最常使用的长度单位“腕尺”,就是法老王的手肘到中指间的距离。

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就是用法老胡夫的前臂作为腕尺测量的,塔高280腕尺。

中国也有用身体测量的例子,例如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我们叫做一拃。

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几拃长?(学生测量)(二)认识厘米1.尺子上的1厘米。

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刻度线、数字、厘米)这些线叫做刻度线,他们有长有短,长线依次对应数字,数字是几,我们就叫做刻度几。

请同学们找找,除了刻度“0”到“1”是一厘米,在尺子上还有哪儿些是1厘米?谁能总结一下,在尺子上哪里是1厘米?(相邻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2.生活中的1厘米量一量你身边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测量,汇报)3.认识几厘米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3厘米又有多长呢?(刻度0~3)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3厘米的长度吗?(同桌之间交流)(三)用厘米量同学们会在尺子上找几厘米了,那你会不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呢?请你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小纸条,量一量纸条的长度。

52.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52.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量。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 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在直尺上一大格就是1厘米。如 图所示: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在直尺上认识5厘米:可以从刻度“0”开始,数到刻度5,即为 5厘米;也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数出5个大格,用最后刻度减 起始刻度,差为5厘米。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建立一厘米的表象 认识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统一的标准去量,这样才能 知道物体的标准长度。量相同的物体,得到的数据却 不同,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同,而且这些数据都是大 约数,不够准确,所以要想准确量出物体的长度,就 要有统一的标准。
5厘米
0 1厘米 3
5
在直尺上认识几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1.一根木料长80厘米,第一次用去了30厘米,第二次用去了10 厘米,这根木料比原来短了多少厘米?
比原来短了40厘米
第一次用去了30厘米,第二次用去了10厘米,总共用了40 厘米。
2.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
0 1厘米 3
5
2厘米
0 1厘米 3
5
可以从刻度“0”开始,数到刻度2即为2厘米,表示有2个1 厘米;也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数出两个大格,用最后刻 度减起始刻度,差为2厘米。
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建立1厘米的表象
认识了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 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多媒体课件、硬币、曲别针、三角板等。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

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地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地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

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

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2拃了呢”师:同学们,小裁缝不明白,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

师:看来测量长度还是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1.感受古人的测量方法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生1:大石头。

生2:长方形布。

生3:竹竿。

……师:古人是怎样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呢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

生2:用拃去测量。

生3:用脚去测量。

师:也就是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事先准备的学具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课桌的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问:你们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同一边用拃去量,有同学们的5拃长,老师的3拃长;用一角硬币去量有24个那么长;用回形针去量有18个那么长;用粉笔去量却有7支粉笔那么长,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3)全班交流汇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13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13张PPT)
橡皮
大约( 1)个
长。
大约(2)个 长。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同样 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 位,才能得到同样的测量结果。
课后作业
完成主题课堂作业对应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祝 你 学 习 进 步!老师的拃比学生的拃长一些。
要想得到同样的测量结果, 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易错举例
小刀的长度大约相当于( 53 )个食指的宽。
此题错在没有正确测量 小刀的长度。
用食指的宽度作标准来 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 一指一指地来测量。
巩固拓展

估一估。
大约(7)个 长。
大约(2)个 长。
巩固拓展
橡皮有多长?
发现:师生量得的结果不同。
探究新知
学生的拃: 古代的人们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
学生的拃比老师的拃短一些。
把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拃”。
小刀的长度大约相当于( 3 )个食指的宽。
大约( )个 长。
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用食指的宽度作标准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一指一指地来测量。
1个脚长
以脚掌的长度 作为长度单位。
探究新知 石头宽约2庹
布长5拃 竹竿约4个脚长
探究新知 有3拃长。
有5拃长。
学生的拃比老师的拃短一些。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古代的人们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 完成主题课堂作业对应内容。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的拃比老师的拃短一些。 此题错在没有正确测量小刀的长度。 古代的人们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 用食指的宽度作标准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一指一指地来测量。 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发现:师生量得的结果不同。 把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拃”。 学生的拃比老师的拃短一些。 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大约( )个 长。 古代的人们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

蕲春县第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新人教版

蕲春县第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新人教版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测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024年《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2024年《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2024年《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主要策略是通过用不同的物品量统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量的练习中,先是用同一样的物品一个接一个摆着量,再是用同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

后者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让学生自带的硬币或曲别针,在活动过程中,感觉操作活动组织还不够有序。

如果能小组活动,教师准备好学具,每组四样,学生组内每人选一样来摆,对比起来学生的认识会更直观,也便于组织教学。

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这也是个问题。

因为活动中,时间不够紧凑,处理练习时,第二题没来得及量。

第三题学生估测有一定的难度,课上也没处理完。

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2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学习认识长度单位的。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主要策略是通过从学生喜欢的课本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然后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备课时,我就考虑这节课应该怎样上?教材情景图里体现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我觉得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孩子们还没有从假期状态里走出来,很多孩子还很兴奋,一假期没见了,有说不完的话,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未必好。

教材里的四件学具回形针、一角硬币、三角形及方木块孩子们也不可能全部备齐,所以我决定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主题为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和记忆。

2. 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3. 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尺子、教学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尺子、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3. 演示与练习: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学生跟随练习。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长度测量和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常用的长度单位。

2. 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

2. 判断题:判断长度测量和计算的正确性。

3. 计算题: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讲解、演示、练习、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进行加强练习。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中的长度单位换算和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说课(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说课(课件)

板块二、探究新知 1、认识厘米 (1)教师开门见山说: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统一用尺子来量。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 教师一介绍尺子上的大小刻度、数字、cm所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观 察自己手中的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 (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4.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 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5.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 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 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 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 级上册的课文内容《统一长度单位》。下面我将从说教 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 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统一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文内容。通过第 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 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 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 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 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 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选出用同一标准物测的两样被测物:你有什么发现?
(2)选出两样测出的数据一样的被测物:为什么不一样长,但量出来都是……。
3、小结。
三、估测活动:
1、书本第2页1。
(先估在讨论检验方法。)
2、书本第2页3。
四、课后实践活动:每人发一个活动表,采用书本第2页2的方式测,测的方法介绍:
(1)借助物品测。
(2)用手测(拃)。
(3)用脚测(步)。……
(下附有:课后实践活动表,教师作适当指导)













这节课的内容学生非常的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的机会和时间也比较的多,通过实际的操作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本节课最主要是要让学生体会以前没有统一单位时的各种估计方法,在体会中得出,标准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估中感受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但是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最主要表现在估一些实际的物体时,不会估。

















5、汇报测量结果:你用什么量的?几个这样的物品就和短边一样长?
6、质疑:小朋友们都在量这个短边,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顺着学生的问题再次质疑:要一样怎么办?)
7、小结。
(二)不同物品测不同长度:
1、二次操作:选用不同的物品测书本、铅笔盒、课桌、铅笔等。
2、汇报讨论:
重点
难点
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课前
准备
四人小组学具、课件等









一、谈话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册数学课本》:
找书的价钱。
2、过渡并质疑:书的价钱知道了,其实在印刷这本书时,他的长边和短边也必须确定。
3、指指短边、长边。
4、封面的短边到底有多长呢?
二、探究展开:
茅盾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电子备课表
(2003年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
(课题)
教材第一、二页《统一长度单位》
共(5)教时
第(1)教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初步学会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3、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不同物品测同一长度:
1、明确要求:请你们四人合作,每人选择一样学具,摆一摆,看一看几个这样的物品接起来就和这个短边一样长了。
2、再次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清楚了吗?谁来说说?
怎样摆比较较好?(一端对齐)
3、动手操作。
4、展示不同的摆法:
(实物配合课件进行错误反馈):
①没对齐。②有些同学量了上边为什么也可以?……
测量的乐趣可真多!
测量时间月日测量者
测量谁
用什么测量
测量的结果
我的语文书
用我的橡皮
长边有()块橡皮长
短边有()块橡皮长
我的床
用我的手
床的长边有()拃(zhá)
床的短边有()拃(zhá)
我们的教室
用我的脚
教室的长边有()步
教室的短边有()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