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形成性考核二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形成性考核二答案"试题1:健康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以下不属于这三个要素的是()。
A. 精神健康B. 心理健康C. 社会适应能力D. 躯体健康"标准答案1:精神健康"试题2:以下不属于促进学前儿童大脑发育的措施是()。
A. 保护“胎儿脑”B. 刺激“敏感脑”C. 收益“运动脑”D. 营养“幼儿脑”"标准答案2:收益“运动脑”"试题3:以下不属于脑科学最新研究方向的是()。
A. 保护脑B. 理解脑C. 模拟脑D. 运用脑"标准答案3:运用脑"试题4:婴儿在出生的头3个月内,每天体重增加()左右。
A. 500克B. 50克C. 25克D. 10克"标准答案4:25克"试题5:由大肌肉控制的动作,包括四肢及全身的运动,如坐、爬行、站立、跑步、跳跃和器械运动等,称之为()。
A. 粗大动作B. 器械型运动技能C. 精细动作D. 开放型运动技能"标准答案5:粗大动作"试题6: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永久存在的无条件反射动作的是()。
A. 吞咽反射B. 眨眼反射C. 巴宾斯基反射D. 呼吸反射"标准答案6:巴宾斯基反射"试题7:2岁前婴儿的直观行动思维使得他们的动作具有一些特点,以下错误的表述是()。
A. 动作无计划性B. 动作停止思维停止C. 动作有试误性D. 精细动作发展迟缓"标准答案7:精细动作发展迟缓"试题8:每个新的动作技能都是一种建构,当婴儿主动把已有动作技能重组为更为复杂的新动作系统时,这种建构就产生了。
以上理论属于()。
A. 成熟论B. 动力系统理论C. 经验论D. 遗传论"标准答案8:动力系统理论"试题9:()只能适应固定不变的环境。
A. 无条件反射B. 反射C. 条件反射D. 刺激"标准答案9:无条件反射"试题10:抱着婴儿直立,当其双脚接触到平面时,会出现像走路一样的迈步,被称之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臵视崖装臵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电大-2017年10月《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 4 分,共4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完整版)

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完整版)范本1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4 分,共4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 分,共3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对于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护理至关重要。
2.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思维、注意力、记忆、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基本的感知和运动能力。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和概念形成能力。
3. 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情绪、自我意识、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对主要照应者的依恋和情感反应。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
4. 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人际关系、合作行为、道德判断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与他人建立简单的互动关系。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友谊关系和道德意识。
5. 儿童语言发展儿童语言发展是指儿童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基本的语音和词汇能力。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语法和语言运用能力。
6. 儿童身体发展儿童身体发展是指儿童在身高、体重、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迅速增长体重和身高。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更精细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
7. 儿童性别认同发展儿童性别认同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身份的认识和接受。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并开始了解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
8. 儿童游戏发展儿童游戏发展是指儿童在游戏行为和游戏角色扮演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进行简单的感官和动作游戏。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进行更复杂的角色扮演和社交游戏。
9. 儿童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儿童发展而提供的早期教育和护理服务。
学前教育应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的培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3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3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2、纵向研究3、实证研究法4、横向研究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把被研究者称为().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与()。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 分)1、直觉行动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3、记忆策略4、自传体记忆5、记忆恢复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39 分)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
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的普遍原因。
3、对于婴儿来说()和()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有重要联系。
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作业4
1.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D.社会环境和教育
2.儿童的年龄越(),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3..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
D.触觉
4.“视觉悬崖”试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
A.深度知觉5.每听到这首歌,就会使我想起过去的一段经历,这是()。
B.再现
6.有些幼儿看多了电视上的打打杀杀镜头,很容易增加其以后的攻击性行为。
在此,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是()。
B.榜样
7.象征性游戏的萌芽从( )开始。
.2岁左右
49.将儿童气质类型分为活动水平、节律性等九个维度的心理学家是(B)。
A.马斯洛B.托马斯C.维果斯基D.罗杰斯
50.下列哪项不是自我体验。
(D)
A.自尊B.自信C.内疚D.自立
51.下列哪项不属于自我调控(D)
A.自制B自立C.自主D.自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A.0—8.9岁—3岁—6岁—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8.设臵视崖装臵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二、判断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臵移动;错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5.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对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错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对9.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对10.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对11.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错12.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对13.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对14.婴儿的各种感觉通道之间是不协调的,只有经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的协调才能将各种信息综合;错15.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对16.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先上下再左右,然后是前后;错17.六个月以前的婴儿以内隐记忆为主;对18.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错19.儿童的记忆以再认记忆为主;对20.研究表明,出生后第一周内的婴儿不具有大小恒常性;错三、问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阐明学期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3、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2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3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四、分析题答: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对抑郁质的儿童,则应注意发扬他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的自信心等;作业21、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A.直觉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2、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阶段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3、“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A.自我中心 B.他我中心 C.自我—他我中心 D.超越自我中心;4.“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5、婴儿能够有意识地回忆以前的事情是在D三岁左右6.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A.微笑 B.哭泣 C.愤怒 D.张嘴7.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依恋感8.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A.个性B.气质C.能力D.性质9.孤儿园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A;A.早期依恋关系 B.正常母爱 C.细心照料 D.必需的营养10.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D阶段A.无分化阶段 B.低分化阶段 C.依恋形成阶段 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11.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A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B.上下关系和水平关系C.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 D.横向关系和水平关系12.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A.重复B.独白C.双人或集体独白D.命令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B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A.年长同伴 B.教师 C.家长 D.其他同伴14.下列D 不属于亲社会行为A.谦让 B.帮助 C.合作 D.攻击性行为15.家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A机制起作用;A.奖励和示范 B.批评 C.教育 D.表扬二、判断题1.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忆的两种方法;对2.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错3.儿童很早就有具有很强的再认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再认能力逐渐被回忆替代;错4.当遇到的任务难度提高时,儿童个体的再认能力明显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对5.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对6.儿童自传体记忆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好,东方文化中的孩子比西方的儿童更喜欢谈论自己的感想和喜好;错7.幼儿在参观动物园后,要孩子马上说出看见什么,他们往往说不出多少,第二天却能说出来很多,这种现象可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解释;错8.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对9.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对10.随着抽象思维的萌芽,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对11.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错12.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对13.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叫做形式运算;对14.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对15.内源性微笑是真正的微笑;错16.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是真正的微笑;对17.3-4岁儿童,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不愉快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哭泣现象开始减少;对18.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情日益丰富;对19. 4-5岁的孩子会说“他今天得了颗小红星,所以很高兴;”说明该阶段的孩子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内部原因;错20.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三、问答题1、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再认好于回记忆;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2、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阶段;3、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阶段和种类是什么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视觉复述策略18——24个月,特征定位策略5岁以上,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4岁,提取策略;4、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熟悉环境的改变;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后天经验所致;克服恐惧的措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为了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心理,我们还可以在幼儿群体中树立勇敢的榜样;不要因为孩子害怕某些事物而惩罚或嘲笑他;不要对孩子的恐惧,特别是为了获得关注而产生的“害怕”过分关注;通过游戏活动矫治孩子的惧怕心理;帮助孩子消除对恐惧事物的不正确认识和神秘感;帮助孩子获得应付他所害怕的对象或情境的信心和方法;预防恐惧的发生;让孩子对惧怕的事物逐渐“习以为常”;5、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四、分析题答: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作业31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B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道德理想阶段2、在A 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A.前道德阶段 B.道德他律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道德理想阶段3、道德两难故事法是谁研究时用的B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4、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AA.他律道德水平B.前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5、判断是非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B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6、对是非判断取决于行为后果的儿童处于 C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7、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的儿童处于A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8、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对道德成熟的影响;A.认知能力B.智力C.成熟D.教养9、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BA.涂鸦期 B.象征期 C.联想期 D.定形期10、下列哪类游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B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11、将结构性游戏作为最主要的游戏形式的儿童年龄是C;岁岁岁岁12、角色游戏的出现主要在CA.1岁 B.2-3岁 C.3-6岁 D.7岁13、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DA.心理活动的速度 B.心理活动的强度 C.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D.心理活动的平衡性14、“江山移改,禀性难移”是指B具有不易改变的特性;A.性格 B.气质 C.个性 D.人格15、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 A.胆汁质 B.多血汁 C.粘液质 D.抑郁质16、心理活动迟缓.内倾,情感发生较慢的是CA.胆汁质 B.多血汁 C.粘液质 D.抑郁质二、判断题1.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大,当他们情绪发作时,大人可暂不予理采;错2.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对3.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错4.孤儿园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对5.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依恋是突然发生的;错6.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对7.母亲忽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或对之不敏感,使孩子的需求信号受到冷遇,容易使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对8.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对9.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错10.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只与教养方式有关;错11.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只与教养方式、儿童本身的气质特点有关;对12.儿童的早期依恋对其日后的情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13.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垂直关系比水平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大;错14.一般来说,儿童喜欢比自己小的交往;对15.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对16.儿童攻击性行为有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对17.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对18.儿童在教师心中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同伴对该儿童的评价;错19.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的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对20.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错三、问答题1、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分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独白;2、简述依恋及其表现: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3、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4、试述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对游戏内容有强烈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自由地参与游戏;有假想与真实的转换;游戏中有人与人物的交流;各方面能力得到延伸发展;5、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对规则的理解:规则是万能不变的;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四、分析题答: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作业41、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和教育2、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3、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D;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4.“视觉悬崖”试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A;A.深度知觉 B.方位知觉 C.视觉定位 D.形状知觉5.每听到这首歌,就会使我想起过去的一段经历,这是B;A.再认 B.再现 C.识记 D.保持6、有些幼儿看多了电视上的打打杀杀镜头,很容易增加其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在此,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是 BA. 挫折B. 榜样C. 强化D.惩罚7、象征性游戏的萌芽从B开始8、B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9、将儿童气质类型分为活动水平、节律性等九个维度的心理学家是B ;A.马斯洛 B.托马斯 C.维果斯基 D.罗杰斯10.下列哪项不是自我体验;DA.自尊 B.自信 C.内疚 D.自立11.下列哪项不属于自我调控DA.自制 B自立 C.自主 D.自信12.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A.华生 B.斯金纳 C.马斯洛 D.班杜拉13.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AA.观察学习 B.自我学习 C.直接学习 D.强化学习14、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起源学说的是A维果茨基15.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这是谁的思想AA.维果斯基 B.华生 C.班杜拉 D.托马斯二、判断题1.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错2.研究表明,2-4岁儿童,攻击性形式发展总趋势为身体性攻击逐渐增多,言语性攻击慢慢减少;错3.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错4.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的自发的蹬脚等动作为随着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错5.4-5岁儿童已经能在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联想;对6 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对7.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儿童开始关注作品的形式;错8.学前儿童游戏中假想和真实的转换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对9.学前儿童游戏中兴趣指引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对10.在儿童平行游戏中已有初步的社会互动;错11.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错12.合作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参与最高的一种游戏;错13.较高游戏水平的出现意味着较低层次游戏水平的消失;错14.儿童的气质存在类型的差异和好坏的区别;错15.稳定性是性格的主要特征;对16.在儿童性别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稳定性出现最早,然后是性别认同,最后是性别恒常性;错17.儿童在5岁以后才认识到性别的稳定性特征;错18.消极强化就是惩罚;错19.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错20.格塞尔认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成熟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对三、问答题1、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在于;气质有类型的差异而无好坏的区别,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2、以社会性参与程度可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简述操作性游戏的发展阶段: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4、简述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评价;从对自己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的客观评价;5、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1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2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3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启示: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四、分析题答:1 儿童心理的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遗传一方面保证了人类性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为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反之,则可能造成终生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基尼就失去了这一关键期培养,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臵视崖装臵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作业332.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B)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道德理想阶段33.在(A)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A.前道德阶段B.道德他律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道德理想阶段34.道德两难故事法是谁研究时用的?(B)A.皮亚杰B.柯尔伯格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35.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A) A.他律道德水平B.前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36.判断是非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B)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37.对是非判断取决于行为后果的儿童处于(C)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38.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的儿童处于(A)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39.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B.智力C.成熟D.教养40.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B)A.涂鸦期B.象征期C.联想期D.定形期41.下列哪类游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B)A.独自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42.将结构性游戏作为最主要的游戏形式的儿童年龄是(C)。
A.1岁B.2-3岁C.4岁D.7岁43.角色游戏的出现主要在(C)?A.1岁B.2-3岁C.3-6岁D.7岁44.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D)A.心理活动的速度B.心理活动的强度C.心理活动的稳定性D.心理活动的平衡性45.“江山移改,禀性难移”是指(B)具有不易改变的特性。
A.性格B.气质C.个性D.人格46.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A.胆汁质B.多血汁C.粘液质D.抑郁质47.心理活动迟缓.内倾,情感发生较慢的是(C)A.胆汁质B.多血汁C.粘液质D.抑郁质41.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大,当他们情绪发作时,大人可暂不予理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3岁—6岁—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8.设臵视崖装臵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2017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2017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正确2.横向研究是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
错误,应为纵向研究。
3.纵向研究是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
正确4.抓握反射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
正确5.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确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正确7.婴儿从生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正确8.XXX和XXX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
正确9.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错误,应为有意记忆。
10.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的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正确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XXX。
错误,应为XXX。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进行思考。
正确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惯动作时期。
错误,应为反射练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正确15.在感知运算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正确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以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个体心理的发展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
3.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以及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方面。
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从而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的关注和照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单选题1.以教育为着眼点,把学前儿童期分为婴儿时期、幼稚时期、成童时期3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克伯屈B.桑代克C.格赛尔D.皮亚杰正确答案:B2.格林斯潘在其著作中将0~5岁婴幼儿发展分成6个阶段,以下那个表述是错误的。
()A.0~3个月婴儿进入阶段一:专注关心B.3~6个月婴儿进入阶段二:建立关系C.7~12个月婴儿进入阶段三:运用思想D.13~24个月幼儿进入阶段四:问题解决正确答案:C3.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A.格赛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皮亚杰正确答案:A4.格赛尔通过()断定,学前儿童的学习发展取决于生理成熟,成熟是推动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A.双生子爬楼梯实验B.延迟满足实验C.感觉剥夺实验D.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正确答案:A5.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A.观察行为B.强化行为C.强化行为D.消退行为正确答案:C6.以下不属于观察学习组成部分的是()。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操作过程D.动作复现过程正确答案:C7.通过榜样的操作形成有系统的活动并向学习者传递动作的模式称为()。
A.象征模式B.抽象模式C.参与性模式D.行为模式正确答案:D8.以下属于埃里克森新精神分析发展理论的观点是()。
A.强化理论B.认知发展理论C.同一性理论D.自我效能理论正确答案:C9.皮亚杰认为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A.经验B.知识C.教育D.运动正确答案:A10.以下不属于“活教育”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
()A.卢梭B.杜威C.陶行知D.陈鹤琴正确答案:A11.健康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以下不属于这三个要素的是()。
A.躯体健康B.精神健康C.心理健康D.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答案:B12.以下不属于促进学前儿童大脑发育的措施是()。
A.保护“胎儿脑”B.营养“幼儿脑”C.收益“运动脑”D.刺激“敏感脑”正确答案:C13.以下不属于脑科学最新研究方向的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5 CABAA 6-10 ADABB 11-15 ADBCB二、判断对错题1-5√×√√√6-10 √×√√√11-15√√√√√16-20×√√××三、问答题1、答:1、阐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基础性任务);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本质性任务),两大任务的核心是发展。
2、答: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并存;2、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关键期的理解3、答:1、无条件反射和有条件反射;2、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3、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
4、答:1、探索学前儿童心里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2、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答: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方面: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龄太小(18岁以下)生育,胎儿体重过轻、神经缺陷的可能性增加,这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年轻母亲分娩困难的概率要高于正常孕妇,也较可能得并发症,如贫血。
35岁以上生育(特别是第一胎),易出现分娩困难和死胎增多,另外出现唐氏综合症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所以母亲生育小孩的年龄应该控制在20-29岁之间。
25~26岁是最符合“优生”“晚育”要求的。
四、分析题根据红红的表现,可以判断红红属于抑郁质气质类型。
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有类型的差异,没有好坏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都有消极的一面。
教师应该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1-5ACABB 6-10AABAD 11-15ABCDA二、判断对错题1-5√××√√6-10 ×√√√√11-15×√√××16-20√√√×√三、问答题1、答: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机械记忆和意识记忆;再认和回忆;自传体以及;以及的恢复现象五方面做答。
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

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篇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3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臵视崖装臵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 至2 章)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2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4是研究0-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1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 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
此外,若研究控制不当,容易造成虚假结果。
纵向法的最大有优点在于可以是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这种研究耗时费力,对象又是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第3 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25 分)1.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3.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39 分)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
3.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
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1.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
1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3.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
14.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1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
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直观性和行动性特点。
19.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 6 个子阶段。
20.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21.6、7 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
12 岁达1400 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22.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
2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
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
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
但这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
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地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
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
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
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
四、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10 分)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思维的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识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思维的发生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3(第4 至5 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12 分)1.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2.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自我中心语言同15.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6.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0.5 分,共23 分)1.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紊乱型。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前道德阶段(0—2 岁)他律道德阶段(2—7 岁)、自律道德阶段(7—12 岁)。
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三个发展阶段中。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和问题与回答。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11.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14.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15.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16.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17.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19.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20.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 4 分,共36 分)1.心理学家Parten 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P160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2.2—6 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句子机构从不完整到完整句子长度由短到长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4.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单方面做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5.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宗传播媒介等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景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移情强化6.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由于气质不同,有些儿童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也有些儿童主导情绪不稳定,难易与成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