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人的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浪费钱,浪费电,浪费水……等等这些现象是屡见不鲜。
虽然我们的国家比以前富裕了,但仍不能忘记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首先是班长发言,她说"每年的春节,我们的长辈会给我们好多的压岁钱,我认为,虽然这钱是给了我们,但我们也不能乱花钱,而应该把钱存起来,在必要时,可以拿出来,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让他们也能向我们一样,完成学业,做国家有用的人。
"还没等班长说完,顾天诚就迫不及待地说"我们也应该节电,我们可以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因为一盏白炽灯所消耗的电能是节能灯的80倍呢。
如果全国的每个家庭都换用节能灯,那一年我们可以为国家节约多少电啊!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装了节能灯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我们也应该养成人离灯灭的好习惯。
""每当吃饭时,一定要把米粒吃干净,你们知道吗,我们每天每顿都能吃饱,但是全世界还有好多人连饭都吃不上,每天都有许多人因为饥饿而丧命。
俗话说得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一定要注意节约粮食。
"蒋张像孔夫子一样对我们说。
"我们要节约纸张,"小淑女彭莉丽说,"你们知道吗?纸是用树做的,每年我们要用多少吨纸,这些纸要砍掉多少棵树,摧毁多少个森林。
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做,比如列竖式,可以从头开始,字写小一些,先用铅笔写,再用钢笔写,纸要正反都要用,这样纸的利用率就会高好多。
我就是这样做的,你们呢?'我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也想到了好多,如:到饭店吃饭,吃不完时要打包,家用的抽水马桶要节能,自来水要一水多用,千万不要流长水……并且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节俭好少年,为国家创建节约型社会贡献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吧!勤俭节约我能行在生活中,吃零食、小吃……似乎已经成了同学们的“习惯”,没拧紧水龙头、白天开电灯等在同学们眼中也不算什么大事。
中国勤俭节约的故事
任正非一手创办了华为品牌,2015年销售额近4000亿,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任正非没有因此奢靡,依然如此艰苦朴素,在这个浮躁的互联网社会令人敬仰!
宗庆后: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
虽然坐拥数百亿资产,宗庆后却依然维持着他一贯的作风:简单生活、节俭办公。“宗总很节俭,至今一日三餐还基本都在公司食堂吃。”对于这里的主人——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员工们如此评价道。除了特殊场合,他总喜欢套件茄克,脚上一双有点旧的布鞋。前不久出差,他花了19.5元买了套内衣,还开玩笑说,穿我身上,人家都以为上千的,质量好就可以了。
我们平日里在网络上见惯了土豪们花式炫富的排场,猛然间看到富豪玩起低调小清新确实眼前一亮。毕竟一个72岁高龄、资产雄厚的著名企业老总,和普通人一样自己拉着箱子排队等出租车什么的,实在又低调又环保。
还有网友曝光出任正非食堂排队打饭的照片,照片中,任正非和华为普通员工一样,在华为食堂中排队吃饭,领到餐后,任正非又一个人端着盘子去吃饭。
作为一家知名企业老板,任正非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之前我们总以为这样著名的企业老板们会如谜一般,不食人间烟火,如今任正非排队打饭,无疑也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作为知名企业老板,他并没有搞特权,也没有享受特殊待遇,高人一等,在生活中,他选择和普通人一样循规蹈矩,和职工一样排队打饭,这不仅体现出对秩序的遵守,对文明的维护,更是一个人素养的体现。
王永庆同时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从来不接受个人采访。在他眼里,一个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个人的经历告诉大家。
任正非:食堂排队打饭
72岁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为人一直低调,很少在公开场合亮相,生活上也非常朴素。前段时间,有网友拍到任正非在上海虹桥机场排队等出租车,瞬间刷爆微信朋友圈。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的价值观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其中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
这一价值观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节俭精神和对资源的珍惜态度。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一、勤俭节约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的价值观源远流长,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根基。
中国在古代曾多次经历战乱和自然灾害,因此人们学会了节俭,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确保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等,都强调了节约的重要性,使勤俭节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二、勤俭节约对个人的价值勤俭节约的个人价值在于培养了人们的节约习惯和意识。
对于个人而言,勤俭节约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和金钱,避免浪费和消费过度。
勤俭节约还能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和自律精神,使我们更加理性和务实。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勤俭节约也被视为一种积累财富的有效方式,能够让个人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三、勤俭节约对家庭的价值勤俭节约在家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勤俭节约能够帮助家庭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在家庭中,勤俭节约还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家庭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进亲情和团结。
此外,勤俭节约还能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勤俭节约对社会的价值勤俭节约对社会而言具有广泛的价值。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勤俭节约可以有效减少浪费现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勤俭节约还能够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此外,勤俭节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五、勤俭节约的现实意义在当今全球化、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勤俭节约的传统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勤俭节约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盲目追求物质财富和享乐的陷阱,让我们更加理性和审慎地对待资源和金钱。
中国勤俭节约的故事
勤俭节约,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
勤劳致富、节俭持家,这一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了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宝贵品质。
本文将围绕中国勤俭节约的故事,阐述勤俭节约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以唤起人们对这一传统美德的重视和传承。
一、诸葛亮:卧龙先生的勤俭节约之道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被誉为“卧龙”。
他不仅才华横溢,英勇善战,更是一位勤俭节约的楷模。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的日常生活非常简朴,寝衣破旧,食物简单。
尽管身居高位,但他始终保持着勤劳节约的品质。
在一次战役中,蜀军取得了胜利,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诸葛亮命令将战利品全部上缴国库,不得私自留用。
他教导士兵:“勤俭节约是传家宝,只有珍惜每一份资源,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诸葛亮的言行深受士兵爱戴,也为蜀国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二、司马光:千古廉臣的勤俭节约典范北宋名臣司马光,一生致力于国家政治、教育和文化事业,成就卓著。
他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勤俭节约的典范。
据《宋史·司马光传》记载,司马光家居简朴,日常饮食简单,衣服破旧。
他教导子女:“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保持勤劳节俭的品质,才能为国家、为家族创造美好未来。
”在司马光的教导下,子女们养成了勤劳节约的习惯,家族日益繁荣。
三、林则徐:一代廉吏的勤俭节约风范清朝名臣林则徐,以反腐倡廉、勤俭节约著称。
他为官清廉,一心为民,始终保持勤劳节约的品质。
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林则徐严禁下属送礼,提倡勤俭节约。
他曾在府衙门上贴有一副对联:“勤政爱民,造福一方;廉洁奉公,两袖清风。
”这副对联不仅彰显了林则徐的高尚品质,也成为了他一生的写照。
在林则徐的领导下,江苏地区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四、毛泽东:伟人楷模的勤俭节约精神毛泽东,我国伟大领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作为国家领导人,他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良好榜样。
在毛泽东的日常生活中,他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辛勤的劳动中发明的,同时,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节俭,反对浪费,勤俭是中华民族最为闪亮的文化符号。
不勤劳,就无法积累财富,不节俭,财富就会流失,勤与俭恰似一对孪生兄弟,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缺一不可。
天道酬勤,财富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成为千万、亿万富翁,就要付出千万、亿万的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富起来之后,千万不要奢侈浪费,坐吃山空,财富往往会贬值,赚来的钱总有花完的一天,如果不节俭,财富就会像洪水一样流失。
勤劳与节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无论做什么事,都离不开“勤劳”。
大地赤子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
史来贺的事迹生动地说明了勤劳致富、科技兴农的道理,如果刘庄的农民不勤劳,那么他们就走不上致富之路。
勤劳就是生产力,是最持久、最可靠的生产力。
节俭是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美德。
中国有句古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句话是在告诫人们,节俭不能有丝毫地懈怠,如果有一天不节俭,就会有第二天、第三天乃至很多天不节俭,奢侈就像致命的毒药,一旦“中毒”,就难以康复。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无论穷困还是富裕,都必须养成节俭的习惯,浪费是可耻的,节俭是光荣的,节不节俭与富不富裕没有关系,富裕了也要节俭。
节俭不仅能守住来之不易的钱财,而且能培养高尚的美德。
勤劳节俭,开源节流,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
勤与俭缺一不可,我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既要勤劳,又要节俭,在两者的统一中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人生价值。
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我们会终身受益,勤劳能使我们富起来,节俭能让我们保持富裕,不勤劳、不节俭,我们的基本生活就难以保障,我们的梦想就会成为空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与勤俭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与勤俭观念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其传统文化中积淀了丰富的节俭与勤俭观念。
在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节俭与勤俭一直被视为美德,被认为是实现个人与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教育等多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与勤俭观念。
一、历史背景下的节俭观念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节俭观念扎根于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中。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者,在治国理政方面就一直倡导勤俭节约的原则。
比如,我国历史上多次提倡的"以民生为重",强调君主应该关心百姓的疾苦,勤政节俭,尽力减轻百姓的负担。
同时,中国古代对于物质标志着一种意义深远的传统价值观。
吝啬的生活方式被看作是人们在过去较为贫困的时代积累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
古时候,人们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节约克己的习惯就根深蒂固地盛行于民众之间,这种节约克己的习惯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依然存在。
二、文化内涵中的节俭与勤俭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节俭与勤俭观念贯穿于众多重要的文化内涵中。
其中之一便是"以和为贵"的思想,这一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调和。
在中国文化中,节俭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更易于实现和谐,将团结、忍让、助人等美德培养为习惯。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也蕴含着节俭与勤俭观念的内涵。
修身齐家,指的就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生活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被看作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示个人能够控制欲望,在富有时懂得节俭。
节俭并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涉及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
三、教育体系中的节俭观念中国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也在弘扬节俭与勤俭观念。
在中国的古代教育体系中,德育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勤俭节约的理念被视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之一。
而在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也将勤俭节约的理念扎根于课堂教育之中。
学校通过教育孩子们节约资源、厉行勤俭的行为,培养学生们的节约意识和优良品质。
(2024年)中华传统美德之勤俭节约课件pptx
06
总结与展望
2024/3/26
23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1 2
勤俭节约的定义和内涵
阐述勤俭节约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包括 节约资源、尊重劳动、适度消费等方面。
勤俭节约的历史渊源
介绍勤俭节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古 代先贤对于勤俭节约的倡导和践行。
3
现代社会中勤俭节约的意义
分析现代社会中勤俭节约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 的意义,如促进可持续发展、培养良好品德等。
勤俭节约在家庭生活中实践
2024/3/26
11
家庭开支规划与预算
制定家庭开支计划
根据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 ,制定合理的开支计划, 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 。
2024/3/26
精打细算过日子
在购买物品或服务时,要 比较价格和质量,选择性 价比高的产品,不盲目追 求奢侈和浪费。
储蓄和理财
合理规划家庭储蓄和理财 ,增加家庭财富积累,提 高家庭经济安全保障。
中华传统美德之勤俭节约课件 pptx
2024/3/26
1
目
CONTENCT
录
2024/3/26
• 勤俭节约概述 • 勤俭节约在个人生活中体现 • 勤俭节约在家庭生活中实践 • 勤俭节约在学校教育中推广 • 勤俭节约在社会层面影响 • 总结与展望
2
01
勤俭节约概述
2024/3/26
3
勤俭节约定义与内涵
创新科技手段
利用科技手段推动节约型社会 的建设,如发展循环经济、推
广节能环保技术等。
全民参与共建
鼓励全民参与节约型社会的建 设,从自身做起,共同推动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4/3/26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与节约的生活态度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与节约的生活态度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着勤俭与节约的传统美德,这种生活态度不仅在经济上强调节约与勤劳,也在道德和文化层面上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良品质。
勤俭与节约的生活态度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对于个人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勤俭与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与节约的传统美德在中国源远流长。
在古代文献中,诸如《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中都强调了勤劳和节约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勤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而节约则是为了保护资源与环境、维护社会秩序和平等分配。
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
勤劳的中国人民注重劳动创造财富,并通过辛勤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实现家庭和社会的繁荣。
此外,勤劳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通过持续的劳动和学习,个人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境界。
节约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之一。
中国自古就有"物尽其用"的观念,强调在物质利用上节俭而不浪费。
节约不仅是对个人财富的管理与保护,更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节约意味着不浪费,它促使人们珍惜所拥有的,从而不断发挥各种资源的最大价值。
节约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它要求个人遵循公平原则,分配资源合理,不过分消耗社会资源。
二、勤俭与节约的影响与意义勤劳与节约的生活态度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首先,勤劳与节约的生活态度让个人具备追求成功的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勤劳和节约的人能够克服困难,通过努力和节制去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进而在事业与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其次,勤劳与节约的生活态度对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勤奋与努力的人们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节约的人们在资源利用上更加高效,减少了浪费,保护了环境,从而使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此外,勤劳与节约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与生活态度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与生活态度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
勤俭节约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反映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整体素质和价值追求。
本文将从努力工作、节约用水、粮食浪费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与生活态度。
首先,勤劳努力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把勤劳努力视为人生态度的核心,并通过努力工作实现个人和家庭的繁荣。
勤劳努力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职业技能,还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如今,勤劳努力的精神依然深入人心,激励着人们奋发向前,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节约用水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传统美德。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水资源压力。
因此,节约用水不仅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更是一种文明和道德的表现。
中国人民深知水是生命之源,因此从古至今都重视节约用水。
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业用水,中国人都力求做到精打细算,不浪费水资源。
这种节约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资源的珍惜和对环境的尊重。
再次,粮食浪费是中国人民长远以来极为重视的问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把吃穿住行作为一种节俭之道,讲求精打细算。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人对粮食的浪费现象逐渐增多。
这种浪费不仅浪费了财富,也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中国人民引导全社会加强粮食节约意识,倡导科学饮食,减少浪费,发扬精益求精的传统美德。
此外,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还体现在一切对待物质和资源的态度中。
中国人民一直重视珍惜资源、厉行节约的生活方式。
从买菜时的合理购买,到节约用电、用汽车等方方面面,中国人民都努力做到精打细算。
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根植于整个社会,影响了人们的购物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总之,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与生活态度紧密相连。
勤劳努力、节约用水、粮食浪费等方面,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生活的理性态度和珍惜资源的文化传统。
勤俭节约传承中华文明
勤俭节约传承中华文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一直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淌,代代相传。
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社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从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历史渊源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等方面探讨勤俭节约如何传承中华文明。
一、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个人品德,更是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
勤俭节约可以避免奢侈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促进环境保护。
同时,勤俭节约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华文明。
勤俭节约可以使个人和社会更加富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二、勤俭节约的历史渊源勤俭节约在中华文明中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圣贤们就十分重视勤俭节约的精神,他们认为“勤则不匮,俭则往来有余”,并将之视为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论语》中有“君子以厚德载物”之说,意味着要以高尚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个人的行为,积极践行勤俭节约的精神。
通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勤俭节约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
三、勤俭节约的当代实践意义在当代社会,勤俭节约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浪费意识逐渐增强,以致破坏了生态环境。
因此,勤俭节约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勤俭节约可以引导人们理性消费,遵循资源有限的规律,逐渐转变过度消费和浪费资源的思维方式。
此外,勤俭节约还可以培养人们勤劳朴实的品质,强化个人的责任感和社会观念,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四、勤俭节约的实际行动要落实勤俭节约的精神,需要从个人身边小事做起。
首先,要从生活中做起,提倡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减少浪费现象。
其次,要从购物行为做起,合理规划购物需求,不盲目追求奢侈品牌,遵循理性消费原则。
再次,要从节约资源角度出发,鼓励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环保出行、垃圾分类等。
传统美德中国人的节俭与勤俭节约
传统美德中国人的节俭与勤俭节约传统美德中国人的节俭与勤俭节约节俭与勤俭节约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中国人重视节约资源和努力工作的价值观,这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节俭和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并阐述这种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人的节俭观念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儒家思想对节俭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强调持重、庄重和节制,强调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因此,过度奢侈和浪费的行为被看作是不道德的。
尽可能地节约和勤奋工作被视为儒家伦理的核心要素。
其次,中国人的节俭观念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中国人经常使用各种办法来节约资源。
例如,在家庭生活中,中国人喜欢随手关灯、关闭电器设备和节省用水。
同时,在餐桌上,中国人传统上注重节俭,强调合理搭配菜肴、勿多余浪费食物。
这种节约意识不仅在家庭中有体现,也在企业和政府机构中得到广泛推广。
第三,中国人的勤俭节约精神在经济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勤劳致富的原则。
他们通常会通过辛勤工作、持续努力以及花费合理的方式来积累财富。
不仅如此,中国人还注重投资理财和规划未来,以确保家庭财富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另外,中国人的节俭与勤俭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密切相关。
在当今全球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节约资源成为了每个人的责任。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特别需要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国政府积极鼓励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这也是中国人传统节俭思想的延伸。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中的节俭和勤俭节约观念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价值观不仅体现了个人品德,也体现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同时,节俭和勤俭节约也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只有通过节俭与勤俭节约,我们才能达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与节约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与节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几千年来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其中,勤俭与节约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个美德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勤俭,指的是勤奋努力、节制消费的生活态度。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崇尚勤劳致富的精神,将勤奋努力视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
勤劳不仅是个人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关键,也是社会进步与繁荣的基石。
中国古代的谚语常常强调“勤劳可以抛掷天下”,告诫人们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够取得成功。
今天,虽然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国人的勤劳精神依然传承着。
节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培养出来的一种精神和习惯。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环境相对贫困,人们的生活需要得到谨慎地安排和管理。
节约意味着在有限资源下合理分配和使用,不浪费。
这种节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贯穿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中。
在餐桌上,人们不喜欢浪费食物,经常使用剩饭剩菜做成新的菜肴;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修补旧衣物而不是随意扔掉;在工作生产中,人们注重资源回收和再利用。
通过这样的节俭行为,中国人民不仅保护了有限的资源,还树立了勤俭节约的良好形象。
勤俭与节约不仅是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社会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勤奋努力使得我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节约使用资源则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正是由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勤劳与节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创造了众多的节约型产品和技术革新。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绿色交通工具的推广、节能减排的科技成果等都是中国勤俭与节约的有力证明。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消费主义的冲击以及选择的丰富,勤俭与节约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挑战。
一些人更注重享受当下,而忽略了资源的有限性和未来的可持续性。
有的人放纵消费,不顾一切地追求物质享受,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被视为一种美德。
勤俭节约是指在生活中勤劳努力,不浪费资源,克制过度消费的行为。
这种美德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并且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首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勤劳努力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
古代的圣贤们倡导勤劳致富的思想,教导人们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变命运。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勤劳勤奋,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不浪费时间和机会。
其次,节约也一直被强调为一种美德。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在古代,人们生活条件相对较为艰苦,所以节约粮食和物资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节约也继续被认为是一种美德。
我们要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充分利用每一种资源,避免浪费。
只有节约,我们才能够保护环境,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勤俭节约也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深入的影响。
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教育子女要储蓄,并且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念。
许多人都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吝啬”制度,比如要节约用水、不浪费食物等等。
这些家庭教育对于塑造我们的勤俭节约的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中,节约也被广泛提倡。
各级政府机关和学校会组织节俭用电、节约用水等活动,号召人们从小事做起,用有限的资源做无限的事情。
同时,一些社会机构也会为了公益事业组织节俭活动,鼓励大家从日常生活中懂得珍惜。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开始追求奢侈和浪费。
一些年轻人甚至将奢侈作为一种炫耀自己的方式。
这种现象与中国传统的勤俭节约相背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批评。
因此,我们要不忘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切实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为了保持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的发扬光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要理智消费,避免盲目追求奢侈品和浪费。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与节约的传统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与节约的传统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文明古国,而勤俭与节约便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美德在中国社会中扎根深入,并世代相传,对于形成中国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中国传统美德勤俭与节约的含义、起源、影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勤俭与节约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是一种节制消费、珍惜资源的行为准则。
勤俭意味着勤劳努力,不懈怠;节约则强调节省资源,不浪费。
这两个概念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勤俭与节约的传统在中国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被广大人民所秉持、崇尚。
这一传统美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深厚底蕴。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普遍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例如孔子强调“礼上征利”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概念,意味着在接待客人时不应过度奢华,并在生活中心怀感恩之心。
同时,道家思想也强调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并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些传统的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都为勤俭与节约的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与节约不仅仅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层面,勤俭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价值观,父辈们常常通过言传身教来教导子女珍惜资源、节约用水、节约食物等。
在职场上,勤劳努力与精打细算被认为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政治层面,勤俭与节约体现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从而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勤俭与节约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随着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的恶化,勤俭与节约的行为准则更加迫切地需要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实践。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保护环境、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
其次,勤俭与节约的传统美德也能够帮助个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最后,勤俭与节约的传统美德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表现,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传统美德之勤俭节约
传统美德之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了一种节俭的生活方式和对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
勤俭节约不仅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美德,更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应倡导和践行的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及其积极影响。
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勤俭节约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
勤俭的个人能够充分珍惜和利用时间、金钱和资源,不奢侈浪费,注重节约。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开支计划,控制购买欲望,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避免因奢侈消费导致的经济困境。
在工作和学习中,勤俭的个人能够高效管理时间,合理安排任务,避免浪费和拖延。
勤俭节约的个人更容易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内在的幸福感。
家庭层面在家庭层面,勤俭节约可以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和共同进步的意识。
勤俭的家庭会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并倡导大家热爱劳动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通过理性消费、精打细算,家庭成员可以形成共同理念,增强团结意识,减轻经济压力,并为子女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勤俭的家庭还会注重教育子女勤俭节约的观念,使其从小学会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节约意识。
社会层面在社会层面,勤俭节约是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穷的,勤俭节约是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勤俭节约可以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态破坏的程度。
勤俭节约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勤俭节约还能减少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
在社会层面,我们可以通过倡导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方式来实践勤俭节约的理念。
总结勤俭节约是一种传统的美德,更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勤俭节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遵循合理消费和资源利用的原则,以个人的努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负责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与勤劳的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与勤劳的美德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节俭与勤劳的传统美德,这两个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俭与勤劳的美德,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节俭的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认为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节俭体现着责任感、勤劳和对资源的珍惜。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节约和节俭的观念,认为浪费是可耻的。
尽管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消费观念逐渐改变,但节俭的意义依然存在。
首先,节俭培养了人们的责任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应该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负起责任。
节俭的行为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尤其在如今资源日益紧缺的时代,节俭的意义更加凸显。
其次,节俭可以帮助个人积累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句老话:“勤俭持家,富贵安康”。
勤劳与节俭是财富增长的双翼。
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精打细算,个人可以节省开支并储备资金。
这不仅可以增加个人财富,还可以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最后,节俭培养了个人的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中,诱惑无处不在。
而节俭需要个人具备自律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抵制消费的引诱,合理安排资金和资源的使用。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勤劳的美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美德,勤劳被普遍赞美和推崇。
中国人民有“劳动光荣”的观念,认为劳动是实现个人价值、贡献社会的重要方式。
首先,勤劳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被认为是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基础。
通过努力工作,个人可以积累知识、提升技能,并取得事业上的突破。
勤劳不仅可以为个人增加竞争力,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其次,勤劳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是常见的模式。
勤劳的家庭成员可以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提供经济保障,并推动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而懒惰和不努力则容易导致家庭的不和谐和矛盾。
最后,勤劳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转载)中国人的勤俭节约
(转载)中国人的勤俭节约“省吃俭用”指的是持家的准则,特别用来处理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照我们的理解,省吃俭用可以体现在这样三条途径:限制需求,避免浪费,用少投入多产出的方式配置各种资源。
不管哪条途径,中国人都是极度地俭省。
人们已经注意到西方世界已经在设法为极度贫困的人提供价格最低但营养丰富的食品。
人们也不无有趣地看到这样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在中国,普通年景里每天两文钱就可以为一个成人提供足够的卫生食品。
即使是饥馑三年,每天不足一文半的定额,也足以让成干上万的人苟全性命。
这表明了一个普遍的事实:中国的烹调技艺真是高超。
尽管中国人的食物通常是简单而粗劣,在外国人看来还经常是淡而无味,甚至是令人厌恶的,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对他们所拥有的东西进行烹调和眼务方面,中国人的确是烹调艺术的大师。
在这个问题上,柯克先生把中国人仅仅放在法国人之下和英国人(他可能还算上了美国人)之上。
这些国家的人排列起来孰前孰后,我们无论如何不会像柯克先生那样肯定,但中国人无疑要比别国人会烹调。
如上所述,即使从生理科学的观点出发,中国人对主食的选择显然是明智的。
高超的烹调,简单的作料,丰富的花色品种,即使对中国烹调最不注意的人,也全然知晓。
另外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实,虽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很容易证实。
那就是,中国的饭菜在烹调时极少浪费,样样都要物尽其用。
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每顿饭剩下的东西下顿都会重新端上桌来,哪怕这些残羹剩饭分文不值。
要说明这个普遍的事实,只要看一眼中国的猫或狗的生存条件。
这些动物的“生存”真是不幸,它们依赖人们的剩饭,始终是“苟延残喘”。
新兴国家中人们的浪费真是臭名昭著,我们可以肯定,像美国这样生活富裕的国家,每天浪费掉的东西,足以使六千万亚洲人过上相当富足的生活。
但是,我们愿意看一下这么多人被剩下的东西养肥,正如许多中国人在“吃饱”之后,仆人或小孩就有份来分享剩饭剩菜!即使茶杯里剩下的茶叶,也要重新倒回茶壶里去再煮一遍喝。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
中国传统美德勤俭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国家,而勤俭作为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勤俭不仅体现在经济生活中,而且贯穿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解析中国传统美德勤俭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勤俭的经济意义中国自古就有“粟粒之国”的形容,这就反映了勤俭节约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
勤俭不只是个人的节约和积累,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勤俭有助于个人财富的积累。
一个勤奋工作、节约开支的人往往不会挥霍无度,他们能够正确管理自己的财务,并逐渐积累财富。
这种财富的积累不仅有助于个人的稳定发展,还可以为社会经济做出一定贡献。
其次,勤俭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勤俭的理念使人们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
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勤俭的生活方式,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最后,勤俭有助于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一个勤奋、节约的国家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
同时,勤俭也能够减少社会的负担,提高整体社会效益。
二、勤俭在家庭中的体现勤俭作为中国传统美德,在家庭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方面,勤俭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家庭的经济稳定。
一个勤勉工作、节约开支的家庭能够积累财富,确保家庭生活的稳定。
家庭成员的勤俭会逐渐培养孩子们的良好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勤俭也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勤俭的家庭注重节约,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共同协作和团结合作。
在勤俭的生活方式下,家庭成员更加注重物质的共享和情感的交流,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友爱。
三、勤俭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勤俭与教育息息相关,它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勤俭的理念教育学生珍惜资源,节约时间,力求做到孜孜不倦、勤勉努力。
这种勤俭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中国人的勤俭节约“省吃俭用”指的是持家的准则,特别用来处理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照我们的理解,省吃俭用可以体现在这样三条途径:限制需求,避免浪费,用少投入多产出的方式配置各种资源。
不管哪条途径,中国人都是极度地俭省。
人们已经注意到西方世界已经在设法为极度贫困的人提供价格最低但营养丰富的食品。
人们也不无有趣地看到这样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在中国,普通年景里每天两文钱就可以为一个成人提供足够的卫生食品。
即使是饥馑三年,每天不足一文半的定额,也足以让成干上万的人苟全性命。
这表明了一个普遍的事实:中国的烹调技艺真是高超。
尽管中国人的食物通常是简单而粗劣,在外国人看来还经常是淡而无味,甚至是令人厌恶的,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对他们所拥有的东西进行烹调和眼务方面,中国人的确是烹调艺术的大师。
在这个问题上,柯克先生把中国人仅仅放在法国人之下和英国人(他可能还算上了美国人)之上。
这些国家的人排列起来孰前孰后,我们无论如何不会像柯克先生那样肯定,但中国人无疑要比别国人会烹调。
如上所述,即使从生理科学的观点出发,中国人对主食的选择显然是明智的。
高超的烹调,简单的作料,丰富的花色品种,即使对中国烹调最不注意的人,也全然知晓。
另外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实,虽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很容易证实。
那就是,中国的饭菜在烹调时极少浪费,样样都要物尽其用。
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每顿饭剩下的东西下顿都会重新端上桌来,哪怕这些残羹剩饭分文不值。
要说明这个普遍的事实,只要看一眼中国的猫或狗的生存条件。
这些动物的“生存”真是不幸,它们依赖人们的剩饭,始终是“苟延残喘”。
新兴国家中人们的浪费真是臭名昭著,我们可以肯定,像美国这样生活富裕的国家,每天浪费掉的东西,足以使六千万亚洲人过上相当富足的生活。
但是,我们愿意看一下这么多人被剩下的东西养肥,正如许多中国人在“吃饱”之后,仆人或小孩就有份来分享剩饭剩菜!即使茶杯里剩下的茶叶,也要重新倒回茶壶里去再煮一遍喝。
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不给予充分的关注:人类很注意食品的卫生,西方人越来越注意到这一点,但中国人却不是这样。
进网的都是鱼,无论什么东西迟早都会进网,几无幸免。
在中国北方,马、骡、牛、驴到处都在干活,很多地方还用上了骆驼。
有些读者看到如下做法无疑会感到实在是节约得过分:动物死后一律吃掉,不管是撞死、老死,还是病死。
这已经司空见惯,常常没有人说啥,也没有人因为动物可能死于常见于牛身上的胸膜炎等流行病而放弃这种习惯。
得这种病的动物的肉,不比得了其他病,人吃了也会生病。
人们在廉价购买病畜肉的时候完全知道这一点,但肉还是全部卖完,全部吃下去了。
知道有害还去买,无疑是因为他们图便宜,冒险为之。
不过,应该说吃了病畜肉而生病的人毕竟是少数。
死狗死猫也吃,与死马、死骡、死驴一样,进入同样的消化吸收过程。
我们曾经亲身经历几件村民煮死狗吃的事例,这几只狗都是被人故意毒死的。
其中有一次,有人想起去问一个外国医生吃了会有什么危险,但因为狗已经“在锅里了”,这些最后侥幸没有中毒而死的幸存者此时已经无法下狠心放弃这顿美味,结果这次放纵瞎吃却一点儿都没啥。
与做饭有关的中国人节俭的例子是,他们极好地处理了燃料匮乏与制锅材料之间的关系。
燃料既少且贵,用的基本上只是些叶子、秆儿和庄稼的根,一烧就没了。
为了满足这种需要,锅底要做得越薄越好,操作起来要非常小心。
搜集所需燃料的全过程,是中国人极度节俭的又一个例子。
任何一个最小的孩子,别的干不了,至少还能捡点柴禾。
捡柴禾的大军,出现在秋季和冬季的田野上,在他们的竹耙那饥饿的利齿之下,地上连一根杂草都不剩了。
孩子们被派往树林去打秋叶,好像打的不是秋叶而是栗子,就连麦秆也极少能够来得及在秋风吹拂之下“风吹两边倒”,就已经被拾柴心切的人们“争抢”一空了。
每一个中国的家庭妇女都懂得最大限度地利用布料。
她的衣服不像她的西方姐妹那样,在花式和做工上考究费神,而是尽量事先计划节约时间、精力和布料。
一块再小的外国布料,中国妇女也不会嫌弃,她会使这块布料再次出现时如果不是以美的形式,就是以物尽其用的形式,这种形式是整个“家政”女作家议会所无法想象的。
一个地方派不上用场,另一个地方一定能派上用场,一片小碎布条也足够用来纳鞋底。
伦敦或纽约的行善之士,把自己用不上的衣服施舍给穷人,希望这样的接济千万不要造就出一些依赖他人的穷人。
这真是弊大于利。
但不管谁把类似的东西施舍给中国人,尽管他们所用的布料和式样与我们的截然不同,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衣物早晚会物尽其用,直到把最后的零料与其他布料搭配使用才算把它用完。
中国人经常在纸上题字送朋友,但纸是松松地缝在一块丝绸底子上的。
是缝而不是贴,目的在于让朋友若另有选择时可以把题词拆下,这样就有一块可以派大用场的丝绸了!中国人的节省,也反映在小商贩买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小到不引起注意。
一个小商贩,比方说,可以确切地说出每种不同火柴的根数,并知道每盒能赚多少钱。
中国人的每一页旧帐簿,都会用作窗户纸或者灯笼纸(看完我都哭了)。
中国人厉行节约,甚至到了不惜节省日常必需的食品。
他们看不到其中的不合理,而以为是理所当然的。
香便文①博士的《基督教与中国》一书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本人被三个苦力抬着走了二十三英里路,花了五个小时。
这三个人接着又返回广州,去吃专为他们而留的早饭。
早饭前走四十六英里,一半的路还抬人,目的是省五分钱。
①译注:香便文(Benjamin Couch Henry,1850—1901),美国北长老会教士,岭南学堂第二任监督。
1873年来广州传教。
研究中国植物,在华南旅行时搜集各种花草。
著有《基督教与中国》(The Cross and the Dragon)和《岭南记》等书。
还有一次,两个轿夫抬了三十五英里的轿子,又坐船回来,他们从早上六点起就没吃东西,却不花三文钱吃两大碗饭。
那条船搁浅了,他们直到次日下午二点钟才到达广州。
这样,这些人已经有二十七小时没吃东西,负重走了三十五英里,抬着香便文博士走了十五英里到广州——这十五英里自然还包括他行李的重量!中国人的节俭所带来的许多东西,西方人根本就不乐意看到,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表现在这些东西之上的纯朴天性。
这个帝国的许多地方,尤其是(说来也怪)北方,男孩、女孩一年中有好几个月一丝不挂,四处转悠,像在伊甸园里一样。
这是为了让他们舒服一些,但基本动机是节省衣物。
中国无以数计的独轮车都嘎吱作响,因为缺少几滴可以使车子不响的润滑油。
油从没上过,因为对被冠以“神经麻木”的人来说,嘎吱声要比油便宜。
如果一个日本人要移民外国,他会在合同上特别注明每天需要多少加仑的热水,以便按照传统洗澡。
中国人也有浴室,但大部分中国人从来没有走近过,甚至根本就没见过。
一个中国母亲的孩子满身尘土,她用一把旧笤帚给孩子扫扫土。
见此情景,一个好奇的外国妇女便问:“你每天给孩子洗澡吗?”这位中国母亲愤愤不平地说:“每天洗!他生出来就没洗过!”对于一个普通中国人来说,即使肥皂商把“比上还便宜”的广告口号贴到他窗口,他也不会有什么触动。
正是因为节省的本性,一般不可能买到现成的工具。
你可以买到“原始”的半成品,然后再自己精加工。
自己加工总要比买现成的便宜,人人都这样想,什么现成的东西都没有了。
我们已经说过节省材料的事情,比如普通房子光线都很暗,点一盏灯花不了多少钱,但也要把这盏灯放在墙洞里,以便同时驱散两个房间的黑暗。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的各类加工厂,比如各种编织制造厂、陶器制作厂、金属加工厂、象牙雕刻厂等等。
这样的工业,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更多地证明了中国人的节俭,而不是表明他们的创造才能。
本来可以有许多比现在更好的方法来完成中国人的工作,但好的方法就会使中国人原本在做的事情变得没味儿了。
他们好像能够无中生有地制造所有的东西,这是他们的产品的共有特点,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产品都是如此。
他们可以在一个小院子里建一个小规模的炼铁炉,也可以在一个小时内用一小摞泥砖垒起一个炉灶,可以一直用下去,也挺好烧的,而且不花钱。
没有比完成重大任务时的安排,或者确切地说,缺乏安排,而能更好更典型地说明中国人的节俭了。
在中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谷物作为皇粮送到北京。
从天津通过北河①运到通州。
一位“谷物交换”商人会吃惊地发现,所有需要机械来把这些堆积如山的稻谷卸船、称量、搬运的工作,却只是用一批苦力,用形状如同截锥、大小相同于一蒲式耳的箱子,以及一定数量的草席。
仅此而已。
草席铺在地上,谷子倒上去复秤,装袋,运走,再把席子一收,这个帝国的谷物交易所又重新成为泥岸了!①译注:北河,清代对直隶(今河北、北京、天津)境内的南北运河及永定、大清、子牙、滹沦等河的总称。
雍正八年(1730年)置“直隶河道总督”,驻天津,掌防治北河,自乾隆十四年(1749年)后,“北河总督”例由“直隶总督”兼理。
对于一个美国烟草种植园来说,最大的支出便是为烘干烟叶而建的一个结构精巧的长长的棚子。
而中国人却不必为此花什么钱,棚子用茅草来搭,茅草旧了可以作燃料,与新茅草同样好用。
烟叶摘掉之后,肥壮的秆还站在地里,用草绳把烟叶扎紧,挂在一根根的烟杆上,夜间连同绳子一起收起来,就好比晒在绳子上的衣服。
在简便和效果上,这个方法是无与伦比的。
每一个悉心观察的居住者,都可以加上这样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的社会现实。
但是,你找不出更突出例子了:一个中国老年妇女,拖着痛苦而缓慢的步子蹒跚而行,有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她是去一位亲戚家,那地方方便去祖坟,这样,可以节约抬棺材的开支,因为距离缩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