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跨国并购动因及其经济学解释(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跨国并购动因及其经济学解释(一)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跨国并购的涵义,接着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论述了当前跨国并购的动因,最后在罗列西方经济学各学派观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新制度经济学和核心知识与资源能力说对跨国并购动因的解释。通过分析认为,当前跨国并购已不再单纯追求规模的大小,首当其冲考虑的是核心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跨国并购;动因;经济学解释

一、跨国并购的涵义

企业并购,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合称,在西方两者惯于连用一个专业术语——Merger and Acquisition,缩写为M&A。从法学和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兼并和收购是有一定区别的,兼并一般伴随着目标公司的法人地位的丧失,成为优势企业的一部分;而在收购行为中,目标公司仍保留其法人地位。因此,跨国并购在经济学上通常可以解释为一家外国企业以一定的代价和成本来取得另外一家或几家独立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和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

二、当前跨国并购的动因

引起跨国并购急剧增长的因素复杂多样,但归纳起来,实际上是内因和外因两种力量动态相互作用的结果。

1.跨国并购的外因。

(1)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未来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原有的技术领先优势,需要不断开拓新的技术领先领域。由于现代技术具有投资额巨大、周期长以及技术和知识更新快等特点,跨国公司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日趋增大。于是,共同投资、联合开发、共担风险、分享成果的技术联姻便成为在跨国公司中相当流行的发展模式,而这种技术和投资的联合最终促进了跨国并购。

(2)金融自由化的促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普遍进行了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金融改革,完全开放资本帐户,解除对信贷、证券投资和外币储蓄等资本活动跨境流动的限制。近两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金融业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国际资本的庞大流动性,无疑使跨国公司能够较以往更为便捷地通过银行或发行债券筹集到巨额资金,有力地促进了巨型跨国并购的发展。

(3)政策管制环境的变化。全球FDI政策的自由化趋势为跨国并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一项对100多个国家FDI管理框架的调查,大多数有关FDI的法律并未明确区分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即这两种形式的FDI对外资都是允许的。另外,西方国家为维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垄断地位,对本国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兼并活动常常持宽容甚至是积极支持的态度,并对原有的反垄断法进行重新修订,以扫除世界级跨国公司兼并的障碍,这一切无疑使世界性跨国兼并活动愈演愈烈。

2.跨国并购的内因。

(1)效率性动机。效率性跨国并购取得的利益来源于实际经济效率的提高。①创造协同效应。包括:管理资源的综合利用;利用彼此的营销和分销网络来增加收入;采购协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导致成本下降;避免重复进行生产、研发或其它活动。②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并购也使企业有条件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前提下,集中在一个工厂中进行单一品种生产,提高专业化水平。③节省交易费用。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情况下,知识和中间产品等市场价值的实现需要支付高昂的谈判成本和监督成本。通过跨国并购使外部市场内部化,不但达到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还能确保企业获取核心要素。另外,企业的商标、商誉作为无形资产,通过跨国并购将商标使用者内部化,可以避免因降低产品质量而对跨国公司商誉所造成的重大损失。

(2)利益分配性动机。利益分配性跨国并购的利益来自于不同跨国公司之间财富的重新分配,一部分跨国公司通过有利的并购方案对另一部分跨国公司进行利益剥夺。①合理避税。主要是指并购方用自己的普通股换取被并购方的旧股时可以免税,同时又能以被并购企业亏损为理由,利用税法中规定的亏损延减条款(Tax-LossDeductible Clause),降低应纳税款的数量。而国际上不同国别间税率的差异,也会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进入低税率的国家,以获取比母国更为优惠的税率。②寻求投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票预期效应。它是指由于并购后的新公司通过重组调整,规模扩大,资源增加,引起股价上扬,股票预期盈利率升高,使投资者可以通过投机活动获取巨额的资本收益;二是收购低价资产。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全、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以及汇率安排等因素的作用,导致进攻企业以低于目标企业经营价值的价格获得目标企业,从中盈利。

(3)战略性动机。①多角化经营。企业通过投资于不相关或负相关的项目,可以避开内部扩张风险,减少对单一产品市场的依赖,降低经济循环和季节波动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增加收益,分散风险的效应,即通常所说的“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②获取市场力。一方面,并购可以迅速、有效地开辟新市场。与新建投资相比,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市场的销售网络、认可的品牌和良好的客户关系,较快地进入新的市场,从而迅速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水平并购,可以减少竞争对手的数量,促进行业相对集中,增强对采购市场和销售市场的控制力。

(4)个人行为动机。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已形成为委托——代理关系。企业管理者为追求自身的利益,往往背离股东的利益,竭力推动并购以迅速、有效地寻求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从而促进管理者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包括增加个人收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保障经营者权力和职业安全等。

三、当前跨国并购动因的经济学解释

本文从经济学对并购理论解释的演进和解释的粗糙程度将其分为三个部分:(1)一般解释;(2)新制度经济学解释;(3)核心知识与资源能力解释。

1.一般解释。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跨国并购掀起了第5次高潮。企业并购问题

受到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理论上对其动因的一般解释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市场竞争理论。企业并购的动因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的障碍,利用目标企业的所有资源,实现企业低成本、低风险的扩张,由于市场竞争对手的减少,优势企业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能力;(2)规模经济理论(这是目前我国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效率的目标;(3)政府干预理论。企业并购可以用来规避政府的管制,如:规避价格控制等;(4)代理成本理论。在代理过程中,由于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代理成本,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组织程序加以规制并进而形成合理的制度来加以解决;(5)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由于股东与经理之间在自由现金流量派发总量上的冲突而产生的代理成本,是造成并购的主要原因。并购活动可以适当提高负债比例,从而加大产出,增加公司价值,有助于减少代理成本,从而化解经理与股东的冲突;(6)自负理论。由于管理者的过分自信,所以在评估并购时会犯过于乐观的错误。企业并购正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层的自负动机,以便展现他们的管理天才和技能;(7)效率理论。企业并购的动因在于优势和劣势企业之间在管理效率上的差别,通过并购其它企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溢出”,使其管理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使目标企业的效率提升至同样水平,而且会比原先两个企业产出之和还大,即所谓的

“2+2=5”;(8)风险分散说。当公司开展并购活动,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的现金流量并没有明显的高度相关时,风险分散化的目的就会达到,就可以降低公司财务亏损和破产的可能性;(9)财务协同说。企业的资本成本可以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得到降低。

2. 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正是其中异军突起的一支,该理论的代表如科斯(Coase)、威廉姆森(Williamson)都是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成绩的大师级人物。

根据科斯的观点,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企业的主要特征是通过企业家来配置资源,组织经济活动。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协调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当处于生产链上的企业进行纵向并购,可以使部分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内部完成,完成交易的内部化过程。纵向并购的边界条件是企业边际交易费用节约额等于边际组织费用增加额。在竞争市场条件下,实现纵向并购的这种均衡能导致企业生产和分配的有效组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威廉姆森发展了科斯的研究,认为人的因素与不确定性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市场机制失灵,并用内部组织机制代替市场协调。较强的合作意识,加上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与决策,使纵向并购比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更有效。

以科斯为代表的企业理论通过交易费用标准来解释企业的存在与效率进而来解释企业并购的动因具有很大的理论解释力度,然而这种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契约组织,理论研究的细节和侧重点在于要素的投入者,忽视了对企业生产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关注和分析,属于简单的二分法的性质,忽视了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大量的中间地带形式。

3.核心知识与资源能力解释。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知识资本的扩张和管理来阐述企业边界的变化和跨国并购的相关机理。企业跨国并购是企业以自己的核心知识和资源为基础,以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