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奥运会徽的创作与人文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早上好!

我们在这里讨论奥运会与文化的关系,因为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即人文奥运绝非一个空泛的议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表明:体育只有在体能的竞赛之中表现出精神,运动只有在身体的锻炼中传递出情感,才能使人们在生活中升华出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这就是平等、公正、和平和友爱。

正因为如此,我非常高兴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汇聚一堂,分享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诞生过程中的种种感受,共同探讨奥运会徽中所蕴含的中国特有的人文精神。

(首先请大家观看一部有关北京奥运会徽的短片。)

今年8月3日,第29届奥运会会徽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办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它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体现着13亿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独特理解。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其形象与景观已成为历届奥运会独特的无形资产,特别是作为奥运会形象核心的奥运会会徽(即奥组委徽记),不仅是世界上最受认可的标志之一,也是各国主办城市奥运会组委会在形象景观应用、市场开发过程中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

纵观历届奥运会会徽,虽其设计形式不同,理念各异,但大多具有主办城市特色和新颖独特的形象设计。百余年来,奥运会徽设计经历了由稚嫩而日趋成熟的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了为世界所广泛接纳的设计传统。按照这一传统,奥运会徽在形式上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独特新颖的图形设计、城市名+年份的字样和奥运五环。历届奥组委都为能设计出独创而有新意的图形和与之相得益彰的文字而煞费苦心。

在设计理念上,奥运会徽的设计力求表现奥林匹克精神和地域人文特色。一个出色的奥运会会徽应该是两者完美结合的产物。近些年来,在奥运形象设计中蕴含丰富地域性文化特色的趋势愈加明显。

从设计内容风格上看,奥运会徽的设计通常体现为三种思路,即:1、以运动形象元素为主(如:1932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会徽设计);2、以地域性代表元素为主(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会徽设计);3、地域性代表元素与运动形象元素相结合(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会徽设计)。而将区域性代表元素与运动形象相结合、采用运动形象为主的创作方式,是目前奥林匹克设计领域广为接受的设计思路。

总的来讲,一个出色的奥运会会徽应当符合当代艺术美学的要求、表现奥运会设计的优秀传统,同时应明显区别于以往各届奥运会的标志和其他世界性主要体育赛事的标志。它必须拥有再创作的空间,通过再创作可以应用于奥运会形象与景观的各种表现方式。它还应当便于电视转播,便于对其进行平面图像或立体表现形式的复制,便于相关载体的生产、加工。此外,它还应在城市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布置等方面蕴含有良好的、巨大的潜力,利于今后的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便于组委会对其进行开发使用或采取保护措施。

为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北京特色的奥运会会徽,向世界展现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巨大魅力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与人文精神,北京奥组委投入了极大的精力,精心策划组织了会徽的创作和选定工作,前后历时一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作为启动工作,我们于2002年4月和7月分别举办了“奥运会视觉形象研讨会”和“北京2008—奥林匹克设计大会”,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设计机构代表600多人共同就奥林匹克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2002年7月3日,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设计大赛正式启动。此次设计大赛得到全球设

计师的广泛关注。经过三个月的征集,截止到2002年10月8日,组委会共收到有效参赛作品1985件,其中中国(含港澳台)作品1763件,占总数的88.31%,国外作品222件,占总数的11.69%。所征集作品中,绝大多数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并且对奥林匹克理念和精神做了深入的发掘。参赛作品中,运动员形象、龙形、凤形、天坛等图案占较大比例,以中国汉字为基本图案的设计也有一定比例。

2002年10月15日至16日和11月3日至4日,由国内外设计界、美学界11名专家组成的会徽专家评选委员会对参评作品进行了初评和复评,最终评选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五彩祥云”和“天坛”等10件会徽大赛获奖作品。

为体现社会各界群众对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的参与,增加奥运会筹办工作的透明度,我们于11月6日召开会徽评议委员会会议,邀请社会各界代表30余人对复评情况和复评结果进行了评议。评议委员会的意见和专家评选委员会的评选结果完全一致。

为保证会徽评选过程公正、评选结果真实有效,我们邀请了公证机关对评选过程进行全程公证。参与评选、评议工作的评委、专家与相关工作人员,均在参与工作前签署了保密承诺函。

2002年11月21日和12月16日,北京奥组委执委会两次对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审定。执委会认为,从标志的创意及未来形象景观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开发的角度看,获奖作品中的第一名作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具有成为第29届奥运会会徽的条件,可作为备选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根据执委会的决定,我们组织作品的原创作者及有关专家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做了反复修改。

在修改过程中,为确保在世界范围内对会徽进行商标注册时不出现与以往注册商标相近似或雷同的现象,我们分别委托国家商标局和国际奥委会知识产权顾问公司对会徽备选作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进行了国内、国际的商标注册在先权检索,并依据检索结果,邀请专业设计师对其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会徽备选作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2003年2月11日举行的会徽特别评选委员会上获得了国内外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并随后于2月17日举行的组委会执委会上获得一致通过,被正式确定为第29届奥运会会徽(即北京奥组委徽记)备选方案。

2003年3月28日下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以及国际奥委会的有关方面官员在瑞士洛桑听取了北京奥组委的陈述,并审看了提交的会徽。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听取陈述后对北京奥组委陈述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是一个完美的奥运会会徽”。罗格认为,“新会徽青春而富有活力,是一个卓越且充满诗意的会徽,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中国的未来。”罗格主席代表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奥组委提交的新会徽表示认可和同意,并出人意料地用自己收藏的一枚刻有其中文名字的中国篆刻印章在组委会带去的会徽标准图样上签盖了印章,并手签了其姓名。

至此,北京奥组委提交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即北京奥组委徽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正式通过。

8月3日,北京奥组委在天坛祈年殿广场举行了盛大的会徽发布仪式。仪式以恢宏的气势和精湛的表演阐释了北京奥运会徽的理念,以中国文化特有的方式对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作了深刻的发掘和弘扬。发布仪式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民族对奥林匹克的热情与向往,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所绽放出的全新魅力。

至此,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的会徽评选、发布工作顺利结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式诞生。

每一个会徽的背后都讲述着一个故事。“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背后,讲述的是中国北京对奥林匹克的理解和承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